其實就算退一萬步說,兗州軍就算是不出兵,可也對江東軍沒什麽損失,這個一點兒不錯,不過還是依舊他們一方對涼州軍了,依舊如此,沒什麽不一樣兒,沒什麽大不了,就是。對江東軍來說,差不多永遠都是那樣兒,就是他們和兗州軍聯合對付涼州軍,他們一方主動進攻的,拉上了對方,那麽就是最大的好處,這個孫策他們一直都那麽認為。當然了,其實就
算他們被兗州軍給拉上,去對付涼州軍了,也不是說就沒什麽好處,不過就是多還是少的問題,這個他們還是清楚的,確實是那樣兒,也一直都是,沒錯。說起來他們不怕兗州軍和涼州軍死戰的時候拉上他們,畢竟他們也不是沒幹過那樣兒的事兒,應該說兩軍都一樣兒,
大哥也別笑話二哥,真的,誰和誰不同呢,真是。可最好的,那還是得說,是兗州軍對涼州軍,而拉不上己方,這個最好,畢竟這個坐山觀虎鬥還是不錯的,然後己方進攻涼州軍,能拉上兗州軍一樣兒是好,就怕他們能拉上己方的時候,不再拉上己方了。然後還不好的,
那就是己方能拉上兗州軍的時候,他們也不來了。這兩個那絕對是最不好的情況,孫策他還是知道的,什麽叫不怕被利用,就怕你沒用,如今對於江東軍來說,其實就是這樣兒。他們是不怕被兗州軍利用,而更多的,其實是相互的,不過是對方利用他們多點兒,如此。可真要是有朝一日,兗州軍再也不利用己方了,那麽可以說就真是出事兒了,這點他們可都知
道,確實是沒錯。畢竟這他們再也不利用你了,那麽孫策他們的想法,那就是己方對兗州軍來說,是沒什麽用了。至少有一點沒錯,就是拉上己方對付涼州軍,和己方一起對付涼州軍,這個他們所得到的利益,那麽可能就是得不償失。真那樣兒的話,他們和己方的聯盟,
不說一下就破裂了,可估計也差不多了。而那個時候,涼州軍要滅了己方,不說兗州軍一定會幫己方吧,可基本上很大可能,他們要和涼州軍一起,滅了己方,那樣兒的話……那肯定不是孫策他們想要的,所以說他們是寧可被利用,可也不會說想著己方對兗州軍沒有用,
真那樣兒的話,確實就出事兒了。所以說在孫策他們的眼裏,肯定還得是他們江東軍有利用價值,那就是挺好。確實,真要說沒有了,哪怕還有,可兗州軍他們不那麽認為,那可就真要出事兒了,就是如此。孫策還不知道嗎,這己方最後如何,很大程度上,那其實就取決於曹操的態度。而兗州軍眾人如何想法,其實都沒有他曹孟德一個人想法來得更重要,誰讓
他是當主公做老大的呢。關鍵是曹操這個人,孫策怎麽都知道,其人絕對是可以一言而決定最後到底如何。哪怕說是一意孤行,那也不是說曹操/他做不出來的,這個真是,他就知道,很清楚。也就是說,哪怕兗州軍所有人都反對,如何如何,可他曹操覺得要去做的,那
麽很大可能,他最後還是要那麽做,至於說最後的結果到底怎麽樣兒,那就不是曹操所想太多的了。如果說結果是好的,證明他做得對做得好,那麽一切還都好說,曹操可能也不會說太多,這個沒錯。可如果最後的結果證明了,他做得是錯的,做得不對,那麽曹操是知道自己的錯誤,能去改正,一時是沒問題,可他卻絕對不會去承認自己的錯誤,這個當主公做
老大的,那其實都一樣兒。確實,他們是知道自己錯誤,知道錯了,能去改正錯誤,能知錯改錯,可讓他們口中,親口承認自己錯了,這個就不要想了,真的。畢竟當主公做老大的,那手下人不少,這個不得不說,還得是為了自己統治多想想是吧。對手下這個力度,那肯定是要有的,那是一點兒都沒錯。有的話,當主公做老大的,那可以說,甚至就隨便說,其實
都無所謂了,但是有的話,那卻絕對是不能說,甚至就一點兒都不能表露出來,那也很正常,真的。所以說他們是知道自己的錯誤,改正自己的錯誤,可卻絕對不會和手下人去承認自己錯了。最多說幾句可能最後結果和自己所想,那還是有區別的,和自己所想是不一樣兒,
其他的,要說自己錯,那就不要想了。這話能從當主公做老大的口中聽到嗎?也許吧,可惜這還沒發生過,是吧,所以……孫策也是知道曹操和兗州軍他們都如何想法,曹操是如何做法,反正他要是覺得己方不能被利用了,或者利用也沒什麽價值,那麽己方可就要危險了,
那是大問題。畢竟曹操那個人什麽性格作風,孫策和江東軍眾人還是知道的,是啊。所以說他們肯定也是想著,這己方在曹操眼裏的重要性,那是必須的,可也不是說讓其人覺得成為了什麽威脅,那也不是。確實,所以說在江東軍他們的想法中,這就得讓曹操看到他們的利用價值,利用他們,能讓兗州軍得到不少好處。而還成為不了他們的威脅,這個其實就是
孫策他們一直以來在做的,那是沒錯。而如今來看,效果還是不錯的,那是沒問題。至少如今曹操隻要能拉上孫策江東軍一起對付涼州軍,他就一定那麽去做。為什麽,還不就是江東軍有利用價值,而且還不小,就是如此!如果說曹操真沒那樣兒的想法了,那麽孫策他們
可就要覺得完,真是。不過如今來看,一時半會兒的話,那還不會那樣兒就是了。就算是有朝一日曹操帶著兗州軍和涼州軍一樣兒,要滅江東軍,可也不是說他們就真是沒有利用價值了,不過是他覺得保不住對方了,保住對方的代價,那才是要得不償失,正常,所以說……
這誰都得權衡一下利弊,更別說是曹操那樣兒的奸雄了,真的。而孫策他們也都知道,這己方不能說就一定能讓兗州軍一下就說死保住己方,那樣兒的事兒,那是沒有的,不可能啊。就曹操那樣兒,他怎麽都得看最後己方的存在,被滅和不被滅,那對他們兗州軍到底是利多弊少還是弊多利少,就是如此。而最後的結果,是要看涼州軍如何,如果說兗州軍真要是覺
得真擋不住涼州軍了,得不償失了,兗州軍就知道該怎麽做了,最後曹操也得下定決心。而孫策他們也知道,曹操和眾人的想法。孫策他們是不想,可真要事到臨頭了,也是沒辦法。對他們來說,不是說怕失敗,當然了,那都被滅了,他們肯定都不想,不怕失敗,可被滅,
他們是怎麽都不想就是了。但還是那話,事情真到了那個時候,那確實也沒辦法了。真是,他們也不會說怎麽想著己方最後還能怎麽逆天,反正就是盡力了,那其實就好,真的。這個也是孫策他們的想法,不留下遺憾,那就是了。至於說其他方麵,其實應該說很多東西,那都不是他們所能決定的,那是沒錯。所以說盡力了,不留遺憾,那其實就已經是最好的了。
而現在的話,那確實,還沒到那種程度,這個確實。以後什麽樣兒,那還是那話,以後再說啊。如今的話,那還是“走一步,看一步”了。現在的話,確實還沒到那樣兒,沒到了那種程度,那確實是不錯。江東軍他們是不想被滅,可真到了那個時候,他們都知道,如果說除非己方有那個力挽狂瀾的實力,要不就有什麽奇跡?真那樣兒的話,倒是還可以,不過真
那樣兒,曹操/他們兗州軍也不會說就要滅了己方吧,所以說……江東軍的想法,他們是不想被滅,而最後到底什麽結果,還得是看具體,而不是如今亂七八糟去想,那可不是啊。而孫策他們其實很清楚的一點,那就是馬超現在,他們涼州軍的話,還不會直接說就要滅己
方。第一他們沒有那樣兒好的機會,這個沒有。第二,那就是他們還沒有那樣兒的絕對實力,不是說沒有滅了己方的實力,而是沒有滅了己方的實力再能不讓兗州軍他們占多便宜,那樣兒。其實現在的涼州軍,就是那樣兒,要不然的話,肯定就出兵,想要滅了江東軍了。
曹操是要出兵了,一切還都是在眾人所料之中,畢竟己方的人馬,現在的話,來個十萬人去出征,那是夠了,這個沒錯。而他們也就等著這一日呢,那是半點兒都沒錯。眾人是齊聲應諾,都讚同自己主公所說,即刻出兵,兵進並州!對他們來說,這此時自己主公所說,那就是他們想要的,不管說是將領還是謀士,都是啊,沒錯。曹操看著眾人表情,心說可以,
這將心可用啊,沒錯。要說己方眾人,自己也不是不清楚,他們一樣兒是等著要進兵,而更多的是都想進攻涼州軍的並州。冀州的話,不是說他們就沒有什麽想法,那倒不是,可相比之下,就這個時候來說,他們還是對並州的欲望更大,曹操清楚,那個沒錯。所以說有選
擇的話,那麽肯定有人選冀州,也有人選擇並州,可最多的呢,曹操知道,那就是後者了,就是那樣兒。他們更多人,其實是和自己所想差不多。自己進兵並州,沒說就肯定能拿下涼州軍的郡,可說實話,他們涼州軍想要輕鬆就防住己方,那個也是不用多想,哪有那麽簡單
呢?真就是,自己沒有說奢求太多,沒說一定就奪取了涼州軍的郡縣,這如今和是和之前冀州大戰又不同了,這個自己知道。曹操可以說,他還是比較清楚的,那是沒錯。在他的想法中,占涼州軍兩個郡,那就別說了,那不太可能。但是占他們一個郡,這個曹操覺得還是有希望的,當然也不容易,或者說本來就困難。不過再不濟,占不了對方的郡縣,那麽己方
最後敗了,可對方也損失不少,這個肯定也是沒錯。可他們防住己方,這比己方損失人少點兒,那麽還是他們涼州軍勝了,這個也是如此。曹操確實是不想那樣兒,並州之戰,他可沒什麽信心,一點兒不錯。如果說冀州大戰的時候,曹操還有那麽點兒信心的話,這並州之
戰,那他可真是沒有了,確實如此啊。對曹操來說,最好的結果,那都是己方占了涼州軍一個郡,管他是哪個呢,反正是並州的,那就好了。可也不是說己方占上了之後,又馬上讓涼州軍給奪迴去了,那不叫占上了,這個己方徹底占據,是要讓他們涼州軍一時半會兒奪不
迴去的,就算是他們奪迴去了,也好幾年了,那樣兒。曹操肯定是想著奪取涼州軍地盤兒,哪怕就一個郡,那也比什麽都沒有,最後敗了強啊,關鍵還是,能奪取對方的郡,最後不讓對方奪迴去,那麽就是己方勝了,哪怕是小勝,可那也是勝利啊,真的。而對如今的兗州軍來說,他們是需要奪取涼州軍在並州的地盤兒,以擴大他們的勢力,讓涼州軍的勢力縮小,
就是如此,這個一直都是他們的想法,畢竟勢力和實力,那還是有著很大的關係的,不管說是馬超還是曹操,他們可都承認認可,那是沒錯。所以說在並州,曹操也知道,這又是要大戰,哪怕是己方主動的,可涼州軍不可能說視而不見啊,馬超他還得帶兵過去啊,就是如
此,自己還不知道嗎?不過那些也都是自己想要的,確實也是沒錯,自己帶兵過去,馬超也帶兵過去,己方和他們在並州再來大戰,也好。
算他們被兗州軍給拉上,去對付涼州軍了,也不是說就沒什麽好處,不過就是多還是少的問題,這個他們還是清楚的,確實是那樣兒,也一直都是,沒錯。說起來他們不怕兗州軍和涼州軍死戰的時候拉上他們,畢竟他們也不是沒幹過那樣兒的事兒,應該說兩軍都一樣兒,
大哥也別笑話二哥,真的,誰和誰不同呢,真是。可最好的,那還是得說,是兗州軍對涼州軍,而拉不上己方,這個最好,畢竟這個坐山觀虎鬥還是不錯的,然後己方進攻涼州軍,能拉上兗州軍一樣兒是好,就怕他們能拉上己方的時候,不再拉上己方了。然後還不好的,
那就是己方能拉上兗州軍的時候,他們也不來了。這兩個那絕對是最不好的情況,孫策他還是知道的,什麽叫不怕被利用,就怕你沒用,如今對於江東軍來說,其實就是這樣兒。他們是不怕被兗州軍利用,而更多的,其實是相互的,不過是對方利用他們多點兒,如此。可真要是有朝一日,兗州軍再也不利用己方了,那麽可以說就真是出事兒了,這點他們可都知
道,確實是沒錯。畢竟這他們再也不利用你了,那麽孫策他們的想法,那就是己方對兗州軍來說,是沒什麽用了。至少有一點沒錯,就是拉上己方對付涼州軍,和己方一起對付涼州軍,這個他們所得到的利益,那麽可能就是得不償失。真那樣兒的話,他們和己方的聯盟,
不說一下就破裂了,可估計也差不多了。而那個時候,涼州軍要滅了己方,不說兗州軍一定會幫己方吧,可基本上很大可能,他們要和涼州軍一起,滅了己方,那樣兒的話……那肯定不是孫策他們想要的,所以說他們是寧可被利用,可也不會說想著己方對兗州軍沒有用,
真那樣兒的話,確實就出事兒了。所以說在孫策他們的眼裏,肯定還得是他們江東軍有利用價值,那就是挺好。確實,真要說沒有了,哪怕還有,可兗州軍他們不那麽認為,那可就真要出事兒了,就是如此。孫策還不知道嗎,這己方最後如何,很大程度上,那其實就取決於曹操的態度。而兗州軍眾人如何想法,其實都沒有他曹孟德一個人想法來得更重要,誰讓
他是當主公做老大的呢。關鍵是曹操這個人,孫策怎麽都知道,其人絕對是可以一言而決定最後到底如何。哪怕說是一意孤行,那也不是說曹操/他做不出來的,這個真是,他就知道,很清楚。也就是說,哪怕兗州軍所有人都反對,如何如何,可他曹操覺得要去做的,那
麽很大可能,他最後還是要那麽做,至於說最後的結果到底怎麽樣兒,那就不是曹操所想太多的了。如果說結果是好的,證明他做得對做得好,那麽一切還都好說,曹操可能也不會說太多,這個沒錯。可如果最後的結果證明了,他做得是錯的,做得不對,那麽曹操是知道自己的錯誤,能去改正,一時是沒問題,可他卻絕對不會去承認自己的錯誤,這個當主公做
老大的,那其實都一樣兒。確實,他們是知道自己錯誤,知道錯了,能去改正錯誤,能知錯改錯,可讓他們口中,親口承認自己錯了,這個就不要想了,真的。畢竟當主公做老大的,那手下人不少,這個不得不說,還得是為了自己統治多想想是吧。對手下這個力度,那肯定是要有的,那是一點兒都沒錯。有的話,當主公做老大的,那可以說,甚至就隨便說,其實
都無所謂了,但是有的話,那卻絕對是不能說,甚至就一點兒都不能表露出來,那也很正常,真的。所以說他們是知道自己的錯誤,改正自己的錯誤,可卻絕對不會和手下人去承認自己錯了。最多說幾句可能最後結果和自己所想,那還是有區別的,和自己所想是不一樣兒,
其他的,要說自己錯,那就不要想了。這話能從當主公做老大的口中聽到嗎?也許吧,可惜這還沒發生過,是吧,所以……孫策也是知道曹操和兗州軍他們都如何想法,曹操是如何做法,反正他要是覺得己方不能被利用了,或者利用也沒什麽價值,那麽己方可就要危險了,
那是大問題。畢竟曹操那個人什麽性格作風,孫策和江東軍眾人還是知道的,是啊。所以說他們肯定也是想著,這己方在曹操眼裏的重要性,那是必須的,可也不是說讓其人覺得成為了什麽威脅,那也不是。確實,所以說在江東軍他們的想法中,這就得讓曹操看到他們的利用價值,利用他們,能讓兗州軍得到不少好處。而還成為不了他們的威脅,這個其實就是
孫策他們一直以來在做的,那是沒錯。而如今來看,效果還是不錯的,那是沒問題。至少如今曹操隻要能拉上孫策江東軍一起對付涼州軍,他就一定那麽去做。為什麽,還不就是江東軍有利用價值,而且還不小,就是如此!如果說曹操真沒那樣兒的想法了,那麽孫策他們
可就要覺得完,真是。不過如今來看,一時半會兒的話,那還不會那樣兒就是了。就算是有朝一日曹操帶著兗州軍和涼州軍一樣兒,要滅江東軍,可也不是說他們就真是沒有利用價值了,不過是他覺得保不住對方了,保住對方的代價,那才是要得不償失,正常,所以說……
這誰都得權衡一下利弊,更別說是曹操那樣兒的奸雄了,真的。而孫策他們也都知道,這己方不能說就一定能讓兗州軍一下就說死保住己方,那樣兒的事兒,那是沒有的,不可能啊。就曹操那樣兒,他怎麽都得看最後己方的存在,被滅和不被滅,那對他們兗州軍到底是利多弊少還是弊多利少,就是如此。而最後的結果,是要看涼州軍如何,如果說兗州軍真要是覺
得真擋不住涼州軍了,得不償失了,兗州軍就知道該怎麽做了,最後曹操也得下定決心。而孫策他們也知道,曹操和眾人的想法。孫策他們是不想,可真要事到臨頭了,也是沒辦法。對他們來說,不是說怕失敗,當然了,那都被滅了,他們肯定都不想,不怕失敗,可被滅,
他們是怎麽都不想就是了。但還是那話,事情真到了那個時候,那確實也沒辦法了。真是,他們也不會說怎麽想著己方最後還能怎麽逆天,反正就是盡力了,那其實就好,真的。這個也是孫策他們的想法,不留下遺憾,那就是了。至於說其他方麵,其實應該說很多東西,那都不是他們所能決定的,那是沒錯。所以說盡力了,不留遺憾,那其實就已經是最好的了。
而現在的話,那確實,還沒到那種程度,這個確實。以後什麽樣兒,那還是那話,以後再說啊。如今的話,那還是“走一步,看一步”了。現在的話,確實還沒到那樣兒,沒到了那種程度,那確實是不錯。江東軍他們是不想被滅,可真到了那個時候,他們都知道,如果說除非己方有那個力挽狂瀾的實力,要不就有什麽奇跡?真那樣兒的話,倒是還可以,不過真
那樣兒,曹操/他們兗州軍也不會說就要滅了己方吧,所以說……江東軍的想法,他們是不想被滅,而最後到底什麽結果,還得是看具體,而不是如今亂七八糟去想,那可不是啊。而孫策他們其實很清楚的一點,那就是馬超現在,他們涼州軍的話,還不會直接說就要滅己
方。第一他們沒有那樣兒好的機會,這個沒有。第二,那就是他們還沒有那樣兒的絕對實力,不是說沒有滅了己方的實力,而是沒有滅了己方的實力再能不讓兗州軍他們占多便宜,那樣兒。其實現在的涼州軍,就是那樣兒,要不然的話,肯定就出兵,想要滅了江東軍了。
曹操是要出兵了,一切還都是在眾人所料之中,畢竟己方的人馬,現在的話,來個十萬人去出征,那是夠了,這個沒錯。而他們也就等著這一日呢,那是半點兒都沒錯。眾人是齊聲應諾,都讚同自己主公所說,即刻出兵,兵進並州!對他們來說,這此時自己主公所說,那就是他們想要的,不管說是將領還是謀士,都是啊,沒錯。曹操看著眾人表情,心說可以,
這將心可用啊,沒錯。要說己方眾人,自己也不是不清楚,他們一樣兒是等著要進兵,而更多的是都想進攻涼州軍的並州。冀州的話,不是說他們就沒有什麽想法,那倒不是,可相比之下,就這個時候來說,他們還是對並州的欲望更大,曹操清楚,那個沒錯。所以說有選
擇的話,那麽肯定有人選冀州,也有人選擇並州,可最多的呢,曹操知道,那就是後者了,就是那樣兒。他們更多人,其實是和自己所想差不多。自己進兵並州,沒說就肯定能拿下涼州軍的郡,可說實話,他們涼州軍想要輕鬆就防住己方,那個也是不用多想,哪有那麽簡單
呢?真就是,自己沒有說奢求太多,沒說一定就奪取了涼州軍的郡縣,這如今和是和之前冀州大戰又不同了,這個自己知道。曹操可以說,他還是比較清楚的,那是沒錯。在他的想法中,占涼州軍兩個郡,那就別說了,那不太可能。但是占他們一個郡,這個曹操覺得還是有希望的,當然也不容易,或者說本來就困難。不過再不濟,占不了對方的郡縣,那麽己方
最後敗了,可對方也損失不少,這個肯定也是沒錯。可他們防住己方,這比己方損失人少點兒,那麽還是他們涼州軍勝了,這個也是如此。曹操確實是不想那樣兒,並州之戰,他可沒什麽信心,一點兒不錯。如果說冀州大戰的時候,曹操還有那麽點兒信心的話,這並州之
戰,那他可真是沒有了,確實如此啊。對曹操來說,最好的結果,那都是己方占了涼州軍一個郡,管他是哪個呢,反正是並州的,那就好了。可也不是說己方占上了之後,又馬上讓涼州軍給奪迴去了,那不叫占上了,這個己方徹底占據,是要讓他們涼州軍一時半會兒奪不
迴去的,就算是他們奪迴去了,也好幾年了,那樣兒。曹操肯定是想著奪取涼州軍地盤兒,哪怕就一個郡,那也比什麽都沒有,最後敗了強啊,關鍵還是,能奪取對方的郡,最後不讓對方奪迴去,那麽就是己方勝了,哪怕是小勝,可那也是勝利啊,真的。而對如今的兗州軍來說,他們是需要奪取涼州軍在並州的地盤兒,以擴大他們的勢力,讓涼州軍的勢力縮小,
就是如此,這個一直都是他們的想法,畢竟勢力和實力,那還是有著很大的關係的,不管說是馬超還是曹操,他們可都承認認可,那是沒錯。所以說在並州,曹操也知道,這又是要大戰,哪怕是己方主動的,可涼州軍不可能說視而不見啊,馬超他還得帶兵過去啊,就是如
此,自己還不知道嗎?不過那些也都是自己想要的,確實也是沒錯,自己帶兵過去,馬超也帶兵過去,己方和他們在並州再來大戰,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