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0章 迫擊炮彈雛形,死馬當做活馬醫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作者:昆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嗶嗶……
一刀又一刀,偏偏木花掉落,工匠下刀雖然慢卻是連綿不斷,刻刀一隻精靈在底座上飛舞。
再次過去了一炷香的時間後,一個類似後世迫擊炮炮彈的形狀出現了。
“炮彈設計成這種形狀,頭部尖滑、身軀細長帶有弧度、尾部帶有尾翼,為什麽箭支後麵帶有羽毛?三弓床弩的鐵翎箭後麵帶有鐵翎?
因為羽毛能保持箭支在飛行過程中保持穩定、調整箭的重心,增加箭的平衡。
既然箭上可以裝,那炮彈上為什麽不能裝呢?”
“是呀!”
“對呀!”
“我們怎麽就沒想到!”
……
火器研究院的眾人瞬間恍然大悟,臉上又有幾分懊悔之色。
這麽簡單的道理他們竟然沒有想到。
但隻是幾息後孫元化便皺起了眉頭:“陛下,箭支的尾部羽毛能保持穩定,但那是用弓弦和弓身配合,力道直接作用在了箭杆上。而發射火藥產生的推力是作用在炮彈平滑的尾部,這樣才能推動炮彈飛行,可這尾部變成了這種尾翼,推力是不是就變小了?飛行距離就變小了。”
“的確是這樣,受力麵減小了,推力雖然沒變但作用在炮彈上的就小了。”
“穩定解決了,推力小了,還是得解決推力問題。”
……
“不,你們錯了!”
聽著火器研究院人的小聲議論,崇禎搖了搖頭,指著桌上的炮彈:“你們注意看,這個炮彈腰部位置是和炮管口徑是一樣的。
也就說說,發射火藥燃燒產生的推力除了作用在尾翼上,還會穿過尾翼之間的縫隙作用在了炮身上,因為腰部的弧線推力的確會減小,但沒有想象中的要小,
而且我們可以在尾部和炮彈最下麵安裝一些發射火藥,如此既能增加推力,又能增加穩定性。
甚至說,我們不用在炮管內安裝發射火藥,而是全部安裝在炮彈下部,反正這東西是遠距離攻擊,裝彈慢點就慢點,也沒有關係。”
“妙呀!”
“妙呀!”
“神來之筆!”
“可行!”
“絕對可行!”
“我似乎已經看到了成功!”
“我現在想迫不及待的想試試了!”
……
短暫的安靜之後,火器研究院的眾主事們紛紛拍掌,盯著桌上的炮彈模型雙眼放光,仿佛那是稀世珍寶一樣。
內閣六部眾人徹底的懵了,皇帝說的他們似乎聽懂了,但又好像沒聽懂。
但從火器研究院眾人臉上的表情和言語能判斷出皇帝的想法似乎解決了他們麵臨的難題。
火器研究院的眾多火器大師、高手都沒能解決的問題,皇帝三言兩語就給解決了,簡直是徹底的顛覆了他們的認知。
他們很想指著火器研究院眾人的鼻子罵……問一句:你們數十年所學都學到狗肚子裏去了嗎?問題竟然被一個外行給解決了。
但皇帝是外行嗎,那可是被火器研究院眾多火器大師譽為大明火器導師的人物。
“陛下,您真是我大明火器研究者的最高導師,臣等不及萬分之一!”
“陛下當真有聖人之姿!”
“生而知之!”
“陛下聖明!”
……
“咳、咳……”
崇禎輕咳了兩聲,打斷了眾人的恭維,實在是他媽的太尷尬了。
說實話,他將尾翼和迫擊炮炮彈引入紅衣大炮中完全是無奈之舉,實在是不懂呀,隻能死馬當做活馬醫了,成不成的看天意。
“這隻是朕的想法和一些思路,成與不成,你們得試驗,估計得至少的數以千次、萬次的試驗。
朕還是那句話,首先是確保炸響,其次才是威力,最後則是射程,一步步的來,不要心急,朕相信你們一定可以的。”
“臣等必不負陛下厚望!”
“起來吧!”
崇禎輕輕抬手,示意火器研究院眾人起來,而後看向徐光啟:“徐愛卿,朕前段時間給你的書信,你都看到了,
近來又收到了東西蒙古和青甘道那邊送迴的急報,根據我們判斷,外喀爾喀、衛拉特、葉爾羌、吐魯番等諸部開始不老實了,
朕已經決定,待開春之後,河西、關寧鐵騎以及勇士營進入草原,主動出擊,徹底的擊潰和覆滅他們的有生力量,要麽徹底臣服,要麽徹底覆滅,
但他們都是來去如風的騎兵,所以我們不與他們正麵接觸就算了,一旦接觸就必須盡最大可能幹掉他們的騎兵,如此也方便我們後期的追擊和圍殺,
而你們剛剛突破的膛線飛雷炮就是最關鍵的,所以你們必須在明年三月份之前做出三五百門,哪怕是成本翻上七八倍也無所謂。”
“陛下放心,現在戰事已停,其他的火器可以先停一停了,膛線飛雷炮我們可以三班輪換,一定會在三月前完成陛下所需。”
“好!”
崇禎點了點頭,又繼續道:“此次火器研究院的三項突破,你將功勞擬定完送往東暖閣,獎勵在年前發下去,讓大家夥兒過個好年。”
“臣帶全院同僚叩謝陛下天恩!”
“行了,時間不早了,朕就和袁愛卿他們在你們這裏蹭頓飯,吃完了去各個工坊轉一圈,給他們鼓鼓勁後再迴去。
你們幾個也不要著急,試驗不差這幾天的時間,陪朕吃頓飯再說。”
“陛下這邊請!”
徐光啟也不推辭,起身在前邊引路,群臣跟在後麵,小聲探討著皇帝剛剛所講的內容,君臣皆大歡喜。
又是幾天後,百官封印,整個大明都陷入了大年的喜慶中。
在這種喜慶中,東征大軍中的禁軍、薊鎮、山海關、遼東、朝鮮部分的軍士迴到了北京城,受到了北京城百姓的熱烈歡迎。
從福建迴來的這一路,各地百姓都是,很多商人都是捐銀子捐物資給當地官府,讓他們犒勞這群東征南討的大明精銳,那待遇簡直沒得說了。
數千裏的行軍路程,不僅沒有瘦,反倒是胖了幾斤,這種現象簡直是匪夷所思。
這樣的日子過的很快的,大軍逼近北京城,舉辦慶功宴的時間快要到了。
一刀又一刀,偏偏木花掉落,工匠下刀雖然慢卻是連綿不斷,刻刀一隻精靈在底座上飛舞。
再次過去了一炷香的時間後,一個類似後世迫擊炮炮彈的形狀出現了。
“炮彈設計成這種形狀,頭部尖滑、身軀細長帶有弧度、尾部帶有尾翼,為什麽箭支後麵帶有羽毛?三弓床弩的鐵翎箭後麵帶有鐵翎?
因為羽毛能保持箭支在飛行過程中保持穩定、調整箭的重心,增加箭的平衡。
既然箭上可以裝,那炮彈上為什麽不能裝呢?”
“是呀!”
“對呀!”
“我們怎麽就沒想到!”
……
火器研究院的眾人瞬間恍然大悟,臉上又有幾分懊悔之色。
這麽簡單的道理他們竟然沒有想到。
但隻是幾息後孫元化便皺起了眉頭:“陛下,箭支的尾部羽毛能保持穩定,但那是用弓弦和弓身配合,力道直接作用在了箭杆上。而發射火藥產生的推力是作用在炮彈平滑的尾部,這樣才能推動炮彈飛行,可這尾部變成了這種尾翼,推力是不是就變小了?飛行距離就變小了。”
“的確是這樣,受力麵減小了,推力雖然沒變但作用在炮彈上的就小了。”
“穩定解決了,推力小了,還是得解決推力問題。”
……
“不,你們錯了!”
聽著火器研究院人的小聲議論,崇禎搖了搖頭,指著桌上的炮彈:“你們注意看,這個炮彈腰部位置是和炮管口徑是一樣的。
也就說說,發射火藥燃燒產生的推力除了作用在尾翼上,還會穿過尾翼之間的縫隙作用在了炮身上,因為腰部的弧線推力的確會減小,但沒有想象中的要小,
而且我們可以在尾部和炮彈最下麵安裝一些發射火藥,如此既能增加推力,又能增加穩定性。
甚至說,我們不用在炮管內安裝發射火藥,而是全部安裝在炮彈下部,反正這東西是遠距離攻擊,裝彈慢點就慢點,也沒有關係。”
“妙呀!”
“妙呀!”
“神來之筆!”
“可行!”
“絕對可行!”
“我似乎已經看到了成功!”
“我現在想迫不及待的想試試了!”
……
短暫的安靜之後,火器研究院的眾主事們紛紛拍掌,盯著桌上的炮彈模型雙眼放光,仿佛那是稀世珍寶一樣。
內閣六部眾人徹底的懵了,皇帝說的他們似乎聽懂了,但又好像沒聽懂。
但從火器研究院眾人臉上的表情和言語能判斷出皇帝的想法似乎解決了他們麵臨的難題。
火器研究院的眾多火器大師、高手都沒能解決的問題,皇帝三言兩語就給解決了,簡直是徹底的顛覆了他們的認知。
他們很想指著火器研究院眾人的鼻子罵……問一句:你們數十年所學都學到狗肚子裏去了嗎?問題竟然被一個外行給解決了。
但皇帝是外行嗎,那可是被火器研究院眾多火器大師譽為大明火器導師的人物。
“陛下,您真是我大明火器研究者的最高導師,臣等不及萬分之一!”
“陛下當真有聖人之姿!”
“生而知之!”
“陛下聖明!”
……
“咳、咳……”
崇禎輕咳了兩聲,打斷了眾人的恭維,實在是他媽的太尷尬了。
說實話,他將尾翼和迫擊炮炮彈引入紅衣大炮中完全是無奈之舉,實在是不懂呀,隻能死馬當做活馬醫了,成不成的看天意。
“這隻是朕的想法和一些思路,成與不成,你們得試驗,估計得至少的數以千次、萬次的試驗。
朕還是那句話,首先是確保炸響,其次才是威力,最後則是射程,一步步的來,不要心急,朕相信你們一定可以的。”
“臣等必不負陛下厚望!”
“起來吧!”
崇禎輕輕抬手,示意火器研究院眾人起來,而後看向徐光啟:“徐愛卿,朕前段時間給你的書信,你都看到了,
近來又收到了東西蒙古和青甘道那邊送迴的急報,根據我們判斷,外喀爾喀、衛拉特、葉爾羌、吐魯番等諸部開始不老實了,
朕已經決定,待開春之後,河西、關寧鐵騎以及勇士營進入草原,主動出擊,徹底的擊潰和覆滅他們的有生力量,要麽徹底臣服,要麽徹底覆滅,
但他們都是來去如風的騎兵,所以我們不與他們正麵接觸就算了,一旦接觸就必須盡最大可能幹掉他們的騎兵,如此也方便我們後期的追擊和圍殺,
而你們剛剛突破的膛線飛雷炮就是最關鍵的,所以你們必須在明年三月份之前做出三五百門,哪怕是成本翻上七八倍也無所謂。”
“陛下放心,現在戰事已停,其他的火器可以先停一停了,膛線飛雷炮我們可以三班輪換,一定會在三月前完成陛下所需。”
“好!”
崇禎點了點頭,又繼續道:“此次火器研究院的三項突破,你將功勞擬定完送往東暖閣,獎勵在年前發下去,讓大家夥兒過個好年。”
“臣帶全院同僚叩謝陛下天恩!”
“行了,時間不早了,朕就和袁愛卿他們在你們這裏蹭頓飯,吃完了去各個工坊轉一圈,給他們鼓鼓勁後再迴去。
你們幾個也不要著急,試驗不差這幾天的時間,陪朕吃頓飯再說。”
“陛下這邊請!”
徐光啟也不推辭,起身在前邊引路,群臣跟在後麵,小聲探討著皇帝剛剛所講的內容,君臣皆大歡喜。
又是幾天後,百官封印,整個大明都陷入了大年的喜慶中。
在這種喜慶中,東征大軍中的禁軍、薊鎮、山海關、遼東、朝鮮部分的軍士迴到了北京城,受到了北京城百姓的熱烈歡迎。
從福建迴來的這一路,各地百姓都是,很多商人都是捐銀子捐物資給當地官府,讓他們犒勞這群東征南討的大明精銳,那待遇簡直沒得說了。
數千裏的行軍路程,不僅沒有瘦,反倒是胖了幾斤,這種現象簡直是匪夷所思。
這樣的日子過的很快的,大軍逼近北京城,舉辦慶功宴的時間快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