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2章 為了華夏子孫,這個罪朕背了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作者:昆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朕雖然無法下令徹底屠掉扶桑,但也針對扶桑下達了種種政策,諸如抄沒所有書籍、古玩字畫、錢幣、銅鐵器、冶煉工匠等等。
自此以後扶桑將迴到刀耕火種的時代,今生今世都不可能踏出扶桑島。
數十上百年後,他們將徹底的沒有自己的書籍、文字、錢幣、曆史等等,扶桑的曆史將徹底的被大明抹去。
哪怕是數百年之後大明改朝換代了,新的漢人朝代也能再次、輕易的奴役、鎮壓他們,為我們漢人勞作。
扶桑雖然是個島國,麵積不大且多山,但不少的小平原匯聚出來至少有五千萬畝以上的耕地,每年給大明提供數千萬石糧食。
此上種種,是不是比徹底屠掉他們更解氣?”
唿……
沉重、急促的唿聲響起連成一片,如打雷一樣。
東征的將士們還好,畢竟皇帝說的種種都是他們親手完成的。
但看熱鬧的百姓這迴都徹底的懵了,他們以為皇帝心慈手軟,但沒有想到皇帝竟然玩了這麽一手,而且直接去奔著斷絕去的。
“媽的,我以為皇帝是婦人之仁,結果卻是兵不刃血,真是狠呀!”
“狠不狠的不好說,但不得不說實在是幹的漂亮。”
“對,世代為我們勞作,這比殺了他們更解氣,廢物利用唄!”
“沒有書籍、文字、錢幣、曆史,資源被挖空,這是何等等悲哀!”
“是呀,明知道大明這麽做的目的,但他們就是沒辦法反抗,隻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國家迴到刀跟火種的時代,可悲呀!”
“解氣是解氣,可這個、這個……他們會不會反抗?暴起之下怎麽辦?”
“反抗?正愁找不到屠戮的理由了,自己送上門來了,這不更好嗎?”
“沒有鐵器、沒有礦藏、沒有冶煉技術,拿什麽反抗,僅憑木棍、拳頭能對抗有大威力火器的明軍?
一兩個、十個八個倒也還行,可那裏鎮守的都是一個個的千戶所,結成軍陣衝鋒,那手無寸鐵的扶桑百姓就是待宰雞鴨。
惹火了鎮守大軍,直接將爆發反抗之地的方圓百裏給徹底的屠掉,哪怕是老鼠洞的老鼠都給掏出煮了!”
“嘖嘖,反抗就會被屠殺,不反抗隻能眼睜睜看著消亡,不管怎麽選擇,扶桑將徹底的成為曆史了。”
……
“中南半島竟然趁著我們東征之時聯合海外勢力意圖瓜分大明,還給聯盟取了個名字,叫做鯨落。
正所謂一鯨落而萬物生,將用大明來供養、壯大諸國。
想法很好,可惜現實卻是冰冷、殘酷的,朕果斷出兵直接覆滅了他們,
朕就是要告訴周邊和海外諸國,敢對大明伸爪子的,那隻手伸的就剁了那隻手,若是四肢都動了,那朕就徹底了滅了他們。
犯我大明者,雖然必誅!
甭管他們在哪裏,都逃不掉,荷蘭等三國屢次襲擾大明東南沿海,此次又聯合中南半島諸國,雖然我們將他們在大明周邊的水師都給覆滅掉了,但依舊難解朕心頭之恨,
待我們騰開手腳,南海水師必遠洋直奔荷蘭三國本土,不說徹底覆滅掉他們,但隻要將他們的水師、商船徹底的擊毀,然後讓他們嚐嚐被他們奴役、鎮壓的諸國的反撲。
我大明乃天朝上國,漢人王朝也沒有入侵別國的先例 ,朕本來想覆滅了中南半島就算了,但幾經思索之後,朕還是決定徹底的占據中南半島。
因為那裏有十五億畝的、一年三熟的耕地。
占據那裏之後,加上大明農業研究院正在研究的水稻增產技術,大明、乃至後世的華夏子孫都將不會再缺糧食,大家都能吃的飽了。
為此,朕下達了遷移百姓去中南半島的命令,給予了些許的條件,朕已經做好了打算,如果百姓們不報名、都不願意去,那朕就一意孤行,強製征召百姓前去。
但沒有有想到百姓們竟然如此的支持,朕在這裏感謝感謝大家夥兒。
所以說這個就是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為了華夏子孫,這個罪朕背了。”
背了、背了、了……
崇禎怒吼的聲音在校場之上迴蕩著,朝著遠處飄去。
聽得將士們和看熱鬧的百姓們熱血上湧。
皇帝的強勢、硬剛、格局、魄力都讓他們無比的敬佩,安全感瞬間拉到了頂峰。
下一刻,吾皇萬歲、皇上聖明、陛下英明、犯我大明者雖然必誅、大明疆土寸土不讓等等歡唿聲此起彼伏,直衝雲霄,在高空中炸響。
足足持續了大半炷香的時間,歡唿聲才逐漸停了下來。
往曆史上說,這是收複失地再現天朝威嚴,往未來說這是開疆拓土造福萬民,無論是哪一種這都讓百姓們感到自豪。
崇禎再次高聲道:“說了這麽多,朕就是告訴我大明百姓,我大明徹底的站起來了,不用再懼怕任何國家、任何勢力。
是我們的朋友,我們好酒酒肉招待,
是我們的敵人,那就不死不休。
前段時間的科舉改製,就是為了讓學子們發揮自己的優勢,隻有人才多了、各項才能徹底的發展起來,推動大明的發展,這是我們強勢對外的底蘊所在。
多的朕也不說了,今天的主角的東征的將士們,一去近兩年,該享受他們應得到的榮譽了,朕宣布東征和征南慶功儀式正式開始!”
咚……
咚……
八十八麵戰鼓齊齊擂動,肅殺之氣陡然而生。
將士們和百姓們皆是安靜了下來,眼中滿是期待、希冀之色。
將士們的期待是想看看自己的戰功能得到什麽封賞,這可是關係到自己今後命運的機會,畢竟大明周邊已經被打完了,立戰功的機會是沒有了。
大明倒時要對荷蘭等國動手,但那是水師的事情,他們這些陸軍可沒有機會。
而百姓們的期待則是想看看哪些將士們立了功、得到什麽封賞,若是戰功高、得到好封賞的、長得過得去的,那就是金龜婿。
找到一個,將自己女兒嫁出去,自家的命運就改變了。
擔任司儀的禮部尚書劉宗周上前,朗聲道:“第一項,賞銀!”
自此以後扶桑將迴到刀耕火種的時代,今生今世都不可能踏出扶桑島。
數十上百年後,他們將徹底的沒有自己的書籍、文字、錢幣、曆史等等,扶桑的曆史將徹底的被大明抹去。
哪怕是數百年之後大明改朝換代了,新的漢人朝代也能再次、輕易的奴役、鎮壓他們,為我們漢人勞作。
扶桑雖然是個島國,麵積不大且多山,但不少的小平原匯聚出來至少有五千萬畝以上的耕地,每年給大明提供數千萬石糧食。
此上種種,是不是比徹底屠掉他們更解氣?”
唿……
沉重、急促的唿聲響起連成一片,如打雷一樣。
東征的將士們還好,畢竟皇帝說的種種都是他們親手完成的。
但看熱鬧的百姓這迴都徹底的懵了,他們以為皇帝心慈手軟,但沒有想到皇帝竟然玩了這麽一手,而且直接去奔著斷絕去的。
“媽的,我以為皇帝是婦人之仁,結果卻是兵不刃血,真是狠呀!”
“狠不狠的不好說,但不得不說實在是幹的漂亮。”
“對,世代為我們勞作,這比殺了他們更解氣,廢物利用唄!”
“沒有書籍、文字、錢幣、曆史,資源被挖空,這是何等等悲哀!”
“是呀,明知道大明這麽做的目的,但他們就是沒辦法反抗,隻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國家迴到刀跟火種的時代,可悲呀!”
“解氣是解氣,可這個、這個……他們會不會反抗?暴起之下怎麽辦?”
“反抗?正愁找不到屠戮的理由了,自己送上門來了,這不更好嗎?”
“沒有鐵器、沒有礦藏、沒有冶煉技術,拿什麽反抗,僅憑木棍、拳頭能對抗有大威力火器的明軍?
一兩個、十個八個倒也還行,可那裏鎮守的都是一個個的千戶所,結成軍陣衝鋒,那手無寸鐵的扶桑百姓就是待宰雞鴨。
惹火了鎮守大軍,直接將爆發反抗之地的方圓百裏給徹底的屠掉,哪怕是老鼠洞的老鼠都給掏出煮了!”
“嘖嘖,反抗就會被屠殺,不反抗隻能眼睜睜看著消亡,不管怎麽選擇,扶桑將徹底的成為曆史了。”
……
“中南半島竟然趁著我們東征之時聯合海外勢力意圖瓜分大明,還給聯盟取了個名字,叫做鯨落。
正所謂一鯨落而萬物生,將用大明來供養、壯大諸國。
想法很好,可惜現實卻是冰冷、殘酷的,朕果斷出兵直接覆滅了他們,
朕就是要告訴周邊和海外諸國,敢對大明伸爪子的,那隻手伸的就剁了那隻手,若是四肢都動了,那朕就徹底了滅了他們。
犯我大明者,雖然必誅!
甭管他們在哪裏,都逃不掉,荷蘭等三國屢次襲擾大明東南沿海,此次又聯合中南半島諸國,雖然我們將他們在大明周邊的水師都給覆滅掉了,但依舊難解朕心頭之恨,
待我們騰開手腳,南海水師必遠洋直奔荷蘭三國本土,不說徹底覆滅掉他們,但隻要將他們的水師、商船徹底的擊毀,然後讓他們嚐嚐被他們奴役、鎮壓的諸國的反撲。
我大明乃天朝上國,漢人王朝也沒有入侵別國的先例 ,朕本來想覆滅了中南半島就算了,但幾經思索之後,朕還是決定徹底的占據中南半島。
因為那裏有十五億畝的、一年三熟的耕地。
占據那裏之後,加上大明農業研究院正在研究的水稻增產技術,大明、乃至後世的華夏子孫都將不會再缺糧食,大家都能吃的飽了。
為此,朕下達了遷移百姓去中南半島的命令,給予了些許的條件,朕已經做好了打算,如果百姓們不報名、都不願意去,那朕就一意孤行,強製征召百姓前去。
但沒有有想到百姓們竟然如此的支持,朕在這裏感謝感謝大家夥兒。
所以說這個就是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為了華夏子孫,這個罪朕背了。”
背了、背了、了……
崇禎怒吼的聲音在校場之上迴蕩著,朝著遠處飄去。
聽得將士們和看熱鬧的百姓們熱血上湧。
皇帝的強勢、硬剛、格局、魄力都讓他們無比的敬佩,安全感瞬間拉到了頂峰。
下一刻,吾皇萬歲、皇上聖明、陛下英明、犯我大明者雖然必誅、大明疆土寸土不讓等等歡唿聲此起彼伏,直衝雲霄,在高空中炸響。
足足持續了大半炷香的時間,歡唿聲才逐漸停了下來。
往曆史上說,這是收複失地再現天朝威嚴,往未來說這是開疆拓土造福萬民,無論是哪一種這都讓百姓們感到自豪。
崇禎再次高聲道:“說了這麽多,朕就是告訴我大明百姓,我大明徹底的站起來了,不用再懼怕任何國家、任何勢力。
是我們的朋友,我們好酒酒肉招待,
是我們的敵人,那就不死不休。
前段時間的科舉改製,就是為了讓學子們發揮自己的優勢,隻有人才多了、各項才能徹底的發展起來,推動大明的發展,這是我們強勢對外的底蘊所在。
多的朕也不說了,今天的主角的東征的將士們,一去近兩年,該享受他們應得到的榮譽了,朕宣布東征和征南慶功儀式正式開始!”
咚……
咚……
八十八麵戰鼓齊齊擂動,肅殺之氣陡然而生。
將士們和百姓們皆是安靜了下來,眼中滿是期待、希冀之色。
將士們的期待是想看看自己的戰功能得到什麽封賞,這可是關係到自己今後命運的機會,畢竟大明周邊已經被打完了,立戰功的機會是沒有了。
大明倒時要對荷蘭等國動手,但那是水師的事情,他們這些陸軍可沒有機會。
而百姓們的期待則是想看看哪些將士們立了功、得到什麽封賞,若是戰功高、得到好封賞的、長得過得去的,那就是金龜婿。
找到一個,將自己女兒嫁出去,自家的命運就改變了。
擔任司儀的禮部尚書劉宗周上前,朗聲道:“第一項,賞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