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3章 ‘點撥\\\’商人,遠洋的入場券
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作者:昆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們怎麽看今天這評報人的評論?”
北京城南城一座四合院的大堂中,首座上的老者問完話後用茶蓋輕輕的刮動著杯中的茶水,然後輕輕小口小口的品嚐著。
下手坐著的幾位中青年男子眉頭皺了起來。
“爹,海外貿易不止東非,還有更廣闊的大陸,是東非體量的十倍以上,這就意味著有太多太多可以賺銀子的地方,是不是朝廷準備進軍除東非以外的大陸?”
“爹,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們是不是要多準備一些蒸汽機的海運遮洋船?”
“父親,您是說財富被集中的問題嗎?”
“二叔,我怎麽覺得那個拍賣的事情有些蹊蹺呢,是不是在點我們呢?”
“父親,商稅的事兒會不會真如評報人說的一樣,以後關稅會達到三成以上?”
……
“你們猜到了部分,但沒有猜全。”
老者終於放下了茶杯:“老大,除了東非外,什麽時間進軍西非、歐洲等等,這需要朝廷先將西班牙等三國給打殘了才行。
因為這是立威,否則需要大量的海軍護航。
耗費大量的財力、物力不說,更會消耗精力,短則三年、長則五六年都是有可能的。
但能不能參與分一杯羹,那得看我們能不能拿到朝廷的入場券。”
“入場券?”
眾人齊齊一怔,似乎若有所思。
右首最後方的青年男子道:“父親,您說的是太倉庫那一批珍稀古玩的拍賣?
剛剛那人說了主力是商人們,因為對珍寶的喜愛、攀比之心和其他方麵的因素。
什麽是其他方麵的因素,當著這個麽多人的麵不好明說,但商人們都清楚,那就是你得站隊,破財消災。
拍的多就相當於給朝廷的銀子多,算是表忠心了,朝廷自然會給予其他的補償,遠洋貿易就是一點。”
“是呀,朝廷都舉辦拍賣會了,會不會給你發請帖?發請帖了你去還是不去?
去了,你不拍賣幾件?那給你發請帖做什麽?湊人數嗎?
不去,那就是不給朝廷麵子,你猜朝廷會不會搞你?
皇帝不想,但架不住舉辦拍賣會的戶部,那可是主官商貿的部院,有的是正規辦法整你。
蒸汽機商船還要不要了?入海許可證還要不要?行商和坐商的許可證還要不要了?聯合審查的評估還要不要高分了?
蒸汽機給你延遲了半年一年了,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想再分一杯羹就算難上加難了。
坐商的許可證不給你辦,你運迴的貨物隻能攔在倉庫裏。
什麽?你可以賣給其他商人,其他商人敢接嗎?免費送他們都不敢要。
還有那個聯合評估的,給你打個低分,掛個不誠信等等牌子,商鋪算是徹底的廢了。
所以,無論他們是主動還是被動,那太倉庫的兩億兩白銀的貨物他們都必須要買單,隻是這個時間可能拉長到十年、二十年,且能進太倉庫的應該都是好東西。”
“嘖嘖,朝廷這一手還真是無法破解呀,本來是要依靠我們商人的,結果還得逼著我們掏銀子,一手無本的買賣卻是賺的盆滿缽滿!”
“閉嘴!”
老者聽聞幾人的分析,再看看其餘人的連連點頭,臉色猛地一沉,怒喝了一聲。
“你們……眼皮子怎麽這麽淺?”
“朝廷會用如此下作的手段嗎?”
“下麵的官員可能想這麽幹,但這事兒會瞞的過皇帝嗎?以皇帝的性子會允許下麵的人用這種手段嗎?”
“別看現在大旱在持續、加重,但朝廷準備的很充分,先不是陛下登基以後就開始大量的囤積糧食了,還有中南半島和扶桑這兩個地方能產出大量的糧食。
況且,現在大明各地都在效仿漢中平原的耕三餘一,全力保收成的政令,大旱隻是暫時的,吃不飽是肯定的,但絕對不會出現餓死人,甚至是出現民變的事情。
大旱之後,那就是大明乃至華夏最巔峰的盛世了,且這個盛世的時間至少能長達五十年、乃至百年以上,因為陛下將大明的基礎打好了,已經定好了調子,
後繼之君想要廢除現在的政令都不可能,因為數以億計的既得利益的百姓們不會同意的。
既然是長達百年的盛世,那你們是不是忘記了‘亂世黃金,盛世古董’這句話?
你們看看曆史上,凡是盛世的時候,是不是古董珍玩最貴的時候?
北宋年間,唐代金銀器、五代越窯秘色瓷就是珍寶,才不足百年的曆史。
古董的本質是‘時間凝結的稀缺性’,而盛世提供了將其轉化為財富的經濟基礎和文化認同。
能進太倉庫的那能是差東西嗎?賣一件就少一件。
拿出來拍賣,你能拍到一件就偷著笑吧,朝廷還需要用各種卡著商貿等等的手段來逼迫我們去拍賣?
隻要其他商人腦子沒坑,就一定會主動去,在不影響海貿和商號運轉的前提下能拍一件算一件。”
老者說完,唿哧唿哧的喘了兩口粗氣,狠狠的瞪了眾人一眼,真是恨鐵不成鋼,最簡單的事情竟然沒看出來,反倒是想歪了,實在是氣憤。
看著被自己氣的憤怒的老父親,眾人皆是訕訕的笑了一下看向了左首第一位的男子,眼中滿是求救之色。
中年男子輕輕的搖了搖頭,起身給老者的茶杯添了一些茶水:“父親,您別生氣,他們幾個都還是之前的想法,沒轉變過來,您老別生氣。”
而後話鋒一轉:“父親,關於修建官道的事情,我們要承建哪一條?或者幾條?這是不是我們的入場券?”
“這不是我們說了算的!”
老者搖了搖頭,眼中滿是思索之色:“無論是哪一條,都是賺銀子的。”
“怎麽可能,一條官道動十萬兩、數十萬兩,即便是商貿全部推動起來,也不可能全部都賺銀子吧。”
“老三,你能不能用點腦子?”
搭話的中年男子搖了搖頭:“賺肯定是會賺的,就看能賺多少,是不是不信?”
北京城南城一座四合院的大堂中,首座上的老者問完話後用茶蓋輕輕的刮動著杯中的茶水,然後輕輕小口小口的品嚐著。
下手坐著的幾位中青年男子眉頭皺了起來。
“爹,海外貿易不止東非,還有更廣闊的大陸,是東非體量的十倍以上,這就意味著有太多太多可以賺銀子的地方,是不是朝廷準備進軍除東非以外的大陸?”
“爹,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們是不是要多準備一些蒸汽機的海運遮洋船?”
“父親,您是說財富被集中的問題嗎?”
“二叔,我怎麽覺得那個拍賣的事情有些蹊蹺呢,是不是在點我們呢?”
“父親,商稅的事兒會不會真如評報人說的一樣,以後關稅會達到三成以上?”
……
“你們猜到了部分,但沒有猜全。”
老者終於放下了茶杯:“老大,除了東非外,什麽時間進軍西非、歐洲等等,這需要朝廷先將西班牙等三國給打殘了才行。
因為這是立威,否則需要大量的海軍護航。
耗費大量的財力、物力不說,更會消耗精力,短則三年、長則五六年都是有可能的。
但能不能參與分一杯羹,那得看我們能不能拿到朝廷的入場券。”
“入場券?”
眾人齊齊一怔,似乎若有所思。
右首最後方的青年男子道:“父親,您說的是太倉庫那一批珍稀古玩的拍賣?
剛剛那人說了主力是商人們,因為對珍寶的喜愛、攀比之心和其他方麵的因素。
什麽是其他方麵的因素,當著這個麽多人的麵不好明說,但商人們都清楚,那就是你得站隊,破財消災。
拍的多就相當於給朝廷的銀子多,算是表忠心了,朝廷自然會給予其他的補償,遠洋貿易就是一點。”
“是呀,朝廷都舉辦拍賣會了,會不會給你發請帖?發請帖了你去還是不去?
去了,你不拍賣幾件?那給你發請帖做什麽?湊人數嗎?
不去,那就是不給朝廷麵子,你猜朝廷會不會搞你?
皇帝不想,但架不住舉辦拍賣會的戶部,那可是主官商貿的部院,有的是正規辦法整你。
蒸汽機商船還要不要了?入海許可證還要不要?行商和坐商的許可證還要不要了?聯合審查的評估還要不要高分了?
蒸汽機給你延遲了半年一年了,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想再分一杯羹就算難上加難了。
坐商的許可證不給你辦,你運迴的貨物隻能攔在倉庫裏。
什麽?你可以賣給其他商人,其他商人敢接嗎?免費送他們都不敢要。
還有那個聯合評估的,給你打個低分,掛個不誠信等等牌子,商鋪算是徹底的廢了。
所以,無論他們是主動還是被動,那太倉庫的兩億兩白銀的貨物他們都必須要買單,隻是這個時間可能拉長到十年、二十年,且能進太倉庫的應該都是好東西。”
“嘖嘖,朝廷這一手還真是無法破解呀,本來是要依靠我們商人的,結果還得逼著我們掏銀子,一手無本的買賣卻是賺的盆滿缽滿!”
“閉嘴!”
老者聽聞幾人的分析,再看看其餘人的連連點頭,臉色猛地一沉,怒喝了一聲。
“你們……眼皮子怎麽這麽淺?”
“朝廷會用如此下作的手段嗎?”
“下麵的官員可能想這麽幹,但這事兒會瞞的過皇帝嗎?以皇帝的性子會允許下麵的人用這種手段嗎?”
“別看現在大旱在持續、加重,但朝廷準備的很充分,先不是陛下登基以後就開始大量的囤積糧食了,還有中南半島和扶桑這兩個地方能產出大量的糧食。
況且,現在大明各地都在效仿漢中平原的耕三餘一,全力保收成的政令,大旱隻是暫時的,吃不飽是肯定的,但絕對不會出現餓死人,甚至是出現民變的事情。
大旱之後,那就是大明乃至華夏最巔峰的盛世了,且這個盛世的時間至少能長達五十年、乃至百年以上,因為陛下將大明的基礎打好了,已經定好了調子,
後繼之君想要廢除現在的政令都不可能,因為數以億計的既得利益的百姓們不會同意的。
既然是長達百年的盛世,那你們是不是忘記了‘亂世黃金,盛世古董’這句話?
你們看看曆史上,凡是盛世的時候,是不是古董珍玩最貴的時候?
北宋年間,唐代金銀器、五代越窯秘色瓷就是珍寶,才不足百年的曆史。
古董的本質是‘時間凝結的稀缺性’,而盛世提供了將其轉化為財富的經濟基礎和文化認同。
能進太倉庫的那能是差東西嗎?賣一件就少一件。
拿出來拍賣,你能拍到一件就偷著笑吧,朝廷還需要用各種卡著商貿等等的手段來逼迫我們去拍賣?
隻要其他商人腦子沒坑,就一定會主動去,在不影響海貿和商號運轉的前提下能拍一件算一件。”
老者說完,唿哧唿哧的喘了兩口粗氣,狠狠的瞪了眾人一眼,真是恨鐵不成鋼,最簡單的事情竟然沒看出來,反倒是想歪了,實在是氣憤。
看著被自己氣的憤怒的老父親,眾人皆是訕訕的笑了一下看向了左首第一位的男子,眼中滿是求救之色。
中年男子輕輕的搖了搖頭,起身給老者的茶杯添了一些茶水:“父親,您別生氣,他們幾個都還是之前的想法,沒轉變過來,您老別生氣。”
而後話鋒一轉:“父親,關於修建官道的事情,我們要承建哪一條?或者幾條?這是不是我們的入場券?”
“這不是我們說了算的!”
老者搖了搖頭,眼中滿是思索之色:“無論是哪一條,都是賺銀子的。”
“怎麽可能,一條官道動十萬兩、數十萬兩,即便是商貿全部推動起來,也不可能全部都賺銀子吧。”
“老三,你能不能用點腦子?”
搭話的中年男子搖了搖頭:“賺肯定是會賺的,就看能賺多少,是不是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