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琛不由地奇怪:好好兒地母親帶了禮物去小姑姑家作甚?
隨即心頭一喜,想到是不是去提了提他和表妹的親事?畢竟現今他跟著兩位先生讀書,明年中舉是幾乎可以肯定的。
但齊琛轉念想到,若果真是去商量親事,怎的那兩個丫鬟卻說小姑姑被氣的發抖?
難不成,是母親說了什麽難聽的話……
這倒也不至於,在齊琛眼裏,自己母親宋氏是個十分疼愛自己也十分喜愛表妹的好母親,又向來和小姑姑關係好,萬萬不會說難聽話的。
百思不得其解,齊琛於是決定親自去找宋氏問清楚。
他抬腳就走,因此倒走在了抱柳抱蕊二人前頭。
齊琛急匆匆往母親院子裏去,誰料裏頭靜悄悄的,竟沒多少人影,隻有屋子外頭守了個丫鬟,低頭垂腦的縮在那裏,恨不得把耳朵拿手捂起來才好。
他三兩步跨上前去就要推門。
“三少爺!”丫鬟急忙來攔,“夫人交代了說誰也不準進去。”
她麵色有些訕訕地,不知道少爺在不在夫人交代的這個範圍裏。
好在齊琛向來對下人溫和,脾氣也好,聞言也並不生氣,隻是問她,“母親與誰在裏頭?”
“啪!”
丫鬟正要答他,忽地屋子裏頭傳來東西被摔碎的一聲脆響。
緊接著,宋氏特有的大嗓門便傳了出來,門外剛好聽的一清二楚。
“哼!真當她女兒多了不起呢!擺個臭臉給誰看?我就不樂意娶,她難不成還能硬嫁不成!”
似乎有人小聲在說話,但又聽不真切,過了會兒,就聽宋氏又大聲道:“一門三進士又如何?月兒他祖父馬上就是少傅了呢,也沒見如何顯擺!”
接著又傳來小聲勸解安撫的聲音,兩人不知說了些什麽,外頭便良久都未曾聽到宋氏再高聲。
齊琛心中隱約有些不安起來,卻不懂為何好端端提到吳宣月,可此刻也不是考慮這個的時候。
他壓下疑慮,腦中隻剩下母親那句“不樂意娶”。
一門三進士,除了說小姑姑家,還能是誰?他心中更加不安起來。
當下也顧不得許多,齊琛立即推門而入。
“母親,你今日去了小姑姑府上?”人還未進去,他先著急地問了出來,“怎麽我聽說小姑姑生了好大的氣,如今您又說什麽不娶不嫁的,到底是怎麽迴事!”
他眼中的焦急之色一覽無餘,直勾勾地望著宋氏。
屋裏頓時靜了下來。
齊琛腳下步子有些著急,三步並作兩步小跑了進去,這才看清裏頭是誰。
“大姑姑。”他心下焦急,隨便行了個禮,又看向母親。
“母親是不是去了小姑姑家?是不是小姑姑仍舊嫌棄兒子沒有功名?”
原來屋中與宋氏說話的,正是齊氏隔了房的堂姐妹,施清徽的母親大齊氏。
宋氏不妨兒子突然闖了進來,也不知道到底聽了多少去,立時打住了話頭。
“琛兒怎麽來了?”她問,心裏有些沒底。
兒子自來對路家外甥女兒上心的很,為此還幾次三番央求自己早日去路家定下親事,可她一直壓著,隻讓他好好兒讀書,自家才有那個臉麵去。
其實路家從來沒有提過齊琛科舉的事情。
宋氏麵上硬氣,可心裏卻門兒清。憑他們家,如若不是占了親戚舅家的名分在,小姑子未必會同意這門婚事。
她常和齊琛說,“你小姑姑必要等著你有了功名才鬆口的”。
這不過是她怕路子昕過了門後,底氣太足擺不出婆婆威風罷了。也是想讓兒子出息,好叫她臉上有光。
“越大越不懂事了,見了你大姑姑這般沒規沒矩的,叫人笑話!”
宋氏心中恨兒子不給她撐樣兒,可到底不舍得罵,“什麽叫嫌棄你沒有功名?憑我兒的才學,怎麽會不中!以後再不興說這些的!”
“是,兒子以後再不說了,母親你快說,到底怎麽迴事啊!”
齊琛胡亂應了兩句,又追著她問,真要急哭出來了。
這些天他頭懸梁錐刺股般苦讀書,就是因為有著那個信念支撐他,如若不然,早已堅持不住了。
“大嫂,既然琛兒來了,你和他好好說說,慢慢說,別急壞了孩子。”大齊氏見狀,站起身便往外走,又對宋氏添補上一句,“那這事啊咱們就這麽說好了,大嫂可要幫妹妹記在心裏。”
“琛兒也別著急,有什麽話不能好好說呢?你這般出息,總歸能娶個好姑娘迴來的。”她慈愛地看著齊琛道,“可不許和你母親置氣,多大的人了呢,要沉穩些才好,以後可就是官身了。”
幾句話既安撫了齊琛,又說到了宋氏心坎裏。
直至大齊氏出了門,宋氏臉上還有些掛不住。
“怎麽?不過聽了些風言風語就跑來我這裏,是興師問罪來了?”她先發製人,不欲叫兒子知道更多。
待和吳家訂了親,兒子心思自然就轉到月兒那丫頭身上去了,現在知道了,少不得要和自己掰扯一番,鬧的她頭疼。
自己的孩子自己清楚,齊琛是絕不敢忤逆她,可她也怕有個什麽萬一,再傷了他自己耽誤學業可就不好了。
“母親,兒子不是這個意思。”齊琛幾乎是哀求地看著宋氏,“是兒子太著急了,請母親不要生氣,我就是、就是……母親,您快說吧!”
他心中很不安,似乎知道些什麽,卻又不敢往深處去想。
宋氏還要瞞他,“你讓我說什麽?隻不過今日去了你小姑姑家一趟罷了,也不知你聽哪個下人嚼舌根,就胡亂猜測起來。你不是說秦先生這兩日出門訪友去了,留下許多課業未做麽?可做完了?別想賴在我這裏說些車軲轆話故意躲懶。”
她揩了揩眼角,望著兒子道,“你也知道,母親為了說服你父親去找秦駙馬,不知費了多少口舌,還受了那個小賤人的氣,這才叫你父親鬆了口,你可要好好的學,別落了母親的臉麵才好。”
宋氏紅了眼眶,滴了兩滴眼淚,真有些傷心起來。
隨即心頭一喜,想到是不是去提了提他和表妹的親事?畢竟現今他跟著兩位先生讀書,明年中舉是幾乎可以肯定的。
但齊琛轉念想到,若果真是去商量親事,怎的那兩個丫鬟卻說小姑姑被氣的發抖?
難不成,是母親說了什麽難聽的話……
這倒也不至於,在齊琛眼裏,自己母親宋氏是個十分疼愛自己也十分喜愛表妹的好母親,又向來和小姑姑關係好,萬萬不會說難聽話的。
百思不得其解,齊琛於是決定親自去找宋氏問清楚。
他抬腳就走,因此倒走在了抱柳抱蕊二人前頭。
齊琛急匆匆往母親院子裏去,誰料裏頭靜悄悄的,竟沒多少人影,隻有屋子外頭守了個丫鬟,低頭垂腦的縮在那裏,恨不得把耳朵拿手捂起來才好。
他三兩步跨上前去就要推門。
“三少爺!”丫鬟急忙來攔,“夫人交代了說誰也不準進去。”
她麵色有些訕訕地,不知道少爺在不在夫人交代的這個範圍裏。
好在齊琛向來對下人溫和,脾氣也好,聞言也並不生氣,隻是問她,“母親與誰在裏頭?”
“啪!”
丫鬟正要答他,忽地屋子裏頭傳來東西被摔碎的一聲脆響。
緊接著,宋氏特有的大嗓門便傳了出來,門外剛好聽的一清二楚。
“哼!真當她女兒多了不起呢!擺個臭臉給誰看?我就不樂意娶,她難不成還能硬嫁不成!”
似乎有人小聲在說話,但又聽不真切,過了會兒,就聽宋氏又大聲道:“一門三進士又如何?月兒他祖父馬上就是少傅了呢,也沒見如何顯擺!”
接著又傳來小聲勸解安撫的聲音,兩人不知說了些什麽,外頭便良久都未曾聽到宋氏再高聲。
齊琛心中隱約有些不安起來,卻不懂為何好端端提到吳宣月,可此刻也不是考慮這個的時候。
他壓下疑慮,腦中隻剩下母親那句“不樂意娶”。
一門三進士,除了說小姑姑家,還能是誰?他心中更加不安起來。
當下也顧不得許多,齊琛立即推門而入。
“母親,你今日去了小姑姑府上?”人還未進去,他先著急地問了出來,“怎麽我聽說小姑姑生了好大的氣,如今您又說什麽不娶不嫁的,到底是怎麽迴事!”
他眼中的焦急之色一覽無餘,直勾勾地望著宋氏。
屋裏頓時靜了下來。
齊琛腳下步子有些著急,三步並作兩步小跑了進去,這才看清裏頭是誰。
“大姑姑。”他心下焦急,隨便行了個禮,又看向母親。
“母親是不是去了小姑姑家?是不是小姑姑仍舊嫌棄兒子沒有功名?”
原來屋中與宋氏說話的,正是齊氏隔了房的堂姐妹,施清徽的母親大齊氏。
宋氏不妨兒子突然闖了進來,也不知道到底聽了多少去,立時打住了話頭。
“琛兒怎麽來了?”她問,心裏有些沒底。
兒子自來對路家外甥女兒上心的很,為此還幾次三番央求自己早日去路家定下親事,可她一直壓著,隻讓他好好兒讀書,自家才有那個臉麵去。
其實路家從來沒有提過齊琛科舉的事情。
宋氏麵上硬氣,可心裏卻門兒清。憑他們家,如若不是占了親戚舅家的名分在,小姑子未必會同意這門婚事。
她常和齊琛說,“你小姑姑必要等著你有了功名才鬆口的”。
這不過是她怕路子昕過了門後,底氣太足擺不出婆婆威風罷了。也是想讓兒子出息,好叫她臉上有光。
“越大越不懂事了,見了你大姑姑這般沒規沒矩的,叫人笑話!”
宋氏心中恨兒子不給她撐樣兒,可到底不舍得罵,“什麽叫嫌棄你沒有功名?憑我兒的才學,怎麽會不中!以後再不興說這些的!”
“是,兒子以後再不說了,母親你快說,到底怎麽迴事啊!”
齊琛胡亂應了兩句,又追著她問,真要急哭出來了。
這些天他頭懸梁錐刺股般苦讀書,就是因為有著那個信念支撐他,如若不然,早已堅持不住了。
“大嫂,既然琛兒來了,你和他好好說說,慢慢說,別急壞了孩子。”大齊氏見狀,站起身便往外走,又對宋氏添補上一句,“那這事啊咱們就這麽說好了,大嫂可要幫妹妹記在心裏。”
“琛兒也別著急,有什麽話不能好好說呢?你這般出息,總歸能娶個好姑娘迴來的。”她慈愛地看著齊琛道,“可不許和你母親置氣,多大的人了呢,要沉穩些才好,以後可就是官身了。”
幾句話既安撫了齊琛,又說到了宋氏心坎裏。
直至大齊氏出了門,宋氏臉上還有些掛不住。
“怎麽?不過聽了些風言風語就跑來我這裏,是興師問罪來了?”她先發製人,不欲叫兒子知道更多。
待和吳家訂了親,兒子心思自然就轉到月兒那丫頭身上去了,現在知道了,少不得要和自己掰扯一番,鬧的她頭疼。
自己的孩子自己清楚,齊琛是絕不敢忤逆她,可她也怕有個什麽萬一,再傷了他自己耽誤學業可就不好了。
“母親,兒子不是這個意思。”齊琛幾乎是哀求地看著宋氏,“是兒子太著急了,請母親不要生氣,我就是、就是……母親,您快說吧!”
他心中很不安,似乎知道些什麽,卻又不敢往深處去想。
宋氏還要瞞他,“你讓我說什麽?隻不過今日去了你小姑姑家一趟罷了,也不知你聽哪個下人嚼舌根,就胡亂猜測起來。你不是說秦先生這兩日出門訪友去了,留下許多課業未做麽?可做完了?別想賴在我這裏說些車軲轆話故意躲懶。”
她揩了揩眼角,望著兒子道,“你也知道,母親為了說服你父親去找秦駙馬,不知費了多少口舌,還受了那個小賤人的氣,這才叫你父親鬆了口,你可要好好的學,別落了母親的臉麵才好。”
宋氏紅了眼眶,滴了兩滴眼淚,真有些傷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