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實用特性,雖然不是直接作用於視頻質量本身,但對觀眾一方的收看體驗,以及電台一方的播映流程,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就拿字幕功能來講吧,由於“數字”內容的關係,編輯起來遠比“模擬”內容方便,各種語言能夠方麵地進行匹配。
而音頻流和視頻流的分離,可以更進一步地在配音方麵輔助視頻內容的表達。
概括起來其實就是原本時空裏多年後已經普及開來的視頻內容的多字幕多聲道支持,它之所以沒有能夠跟隨vcd一起嶄露頭角,直到互聯網和高清的大時代才得以完善,很大程度上就在於設計本身沒到位。
現在當然大不相同了,不但vcd已經大變樣,連帶著這些實用特性也一步到位了。
在唐煥看來,這些功能可以在技術層麵極大程度地幫助自己的華語電影、華語電視劇等娛樂內容,得到更大範圍的受眾者。
當然了,因此受惠的絕不止華語一家,經濟實力最強大的英語肯定是獨占鼇頭。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大勢便是如此。
泰德·透納的著眼點和唐煥差不多,畢竟眼前就有一個項目需要極高的節目製作質量。
他一手推動的友好運動會,別看是第一屆,但順應了世界的大形勢,目前便已經確認了會有70多個國家和3000多名運動員參與18個大項目的角逐,而透納廣播公司預計自己至少會製造130個小時的電視節目。
既然舞台搭好了,大戲即將開場,那報幕自然也要跟上去。
美國社會雖然以英語為主流,但西班牙語等小語種的收視地位也不可忽視,尤其有線電視新聞網雄心勃勃地計劃將業務拓展到世界各地,那就更需要對多語言的友好支持了,而唐煥推出的廣播電視級數字視頻播出係統digitalversatileobjects1——數字式多功能對象一代係統即dvo-1係統,就迎合了這樣的需求。
在設備調試所在的大樓裏,泰德·透納看著演示樣片——支持多字幕多聲道的《護花傾情》和《古墓魅影:龍帝之怒》,道出了第一印象,“你這個dvo-1係統,和那個廣播電視級數字視頻非線性剪輯係統——digital-1係統,簡直就是無縫對接啊,直接覆蓋了電視台最主要的功能需求。”
“這是理所當然的產品功能覆蓋。”躊躇滿誌的唐煥,頗為自得地指著電視屏幕說道:“消除語言這一關對文化溝通的障礙,隻是我的產品的一個附帶功能而已。更為關鍵的是,標清節目時代將會被它引領進數字化階段——數字化標清這個桂冠屬於我了。”
“可惜的是,你的數字化標清桂冠,現階段隻能在電視台的範圍內戴,電視信號發射出去,最終到觀眾那裏,還是傳統上的模擬方式,沒有那麽容易改變啊。”泰德·透納打趣了起來。
“我相信,很多人會從中發現巨大的商機,進而主動幫助我推動時代變遷。”唐煥自信滿滿地迴答。
所謂的標清,即標準清晰度——standard-definition,指的是清晰度達到720x576像素的標準,vhs錄像帶,便相當於這個規格。
唐煥的家用版本vcd還達不到這個標準,因為它的分辨率隻有vhs錄像帶的四分之一。
不過,他的廣播電視級vcd就符合這個標準了,畢竟在這個高端領域,成本因素可以往後排。dvo-1係統完全支持標清節目的輸出,並且分辨率支持720x480像素的16:9寬高比、720x480像素的4:3寬高比、640x480像素的4:3縱橫比等多種模式,同時畫麵刷新率也可以為每秒24幀、30幀或者60幀。
功能強大而又靈活,莫過於此了。
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麵說明,唐煥這個版本的vcd有多麽另類。
總體上,它加入和完善了菜單、字幕、音頻流和視頻流分離、數字影碟區碼限製等實用特性,具體上產品又劃分為家庭消費級和廣播電視級一高一低兩個方向,前者的視頻質量類似於原本時空老版本的vcd,後者則更接近於原本時空的dvd。
顯而易見,隨著對視頻質量支持的不同,家庭用影碟機和dvo-1係統,在數據吞吐量上有著極其明顯的差別。
家用版本vcd的分辨率,相應於電視製式的ntsc和pal,分別為352x240像素和352x288像素,即大約是對應電視製式分辨率的四分之一。
它的數據傳輸率則是視頻為1150kbit/s和音頻224kbit/s,總計為1374kbit/s。
這個數據概念可以用音樂cd和計算機cd-rom/rw來做對比更為形象一些,
普通音樂cd的數據傳輸率大約為150kb/s,這個指標在計算機領域被定義為1倍速,而現階段cd-rom產品普遍支持的速度為2倍速,高端可以達到8倍速。
按照家用版本vcd的速度傳輸率計算下來,它和普通音樂cd大致相當。也就是說,一張標準的74分鍾的cd,可以存放大約74分鍾的家用版本vcd格式的視頻。
再考慮到字幕、菜單等實用特性的元數據所占用的空間,一部電影通常需要兩張cd來存儲。
要想在計算機上播放此類視頻節目,理論上隻需要1倍速的光盤驅動器,但考慮到實際流暢程度的話,至少需要2倍速以上的光盤驅動器;要是能達到8倍速,那就基本不會因為數據傳輸不及時而發生播放卡頓的現象了。
顯而易見,如果再加上計算機係統所必需的硬解碼擴展卡,以及高規格的cpu、大容量的內存等硬件,這會是一個有點奢侈的解決方案,仍然需要市場發展來把成本降低到普通大眾能夠接受的水平。
至於家用影碟機的製造成本倒不會如此悲觀,計算機係統上的高成本很大程度源於計算機係統對數據準確性有著嚴格的要求,相比於不具備糾錯功能的音樂cd,計算機cd-rom產品裏有一個“三層糾錯”的機製在保障這個數據準確性要求,同時也在增加成本;而且計算機所使用的cpu屬於通用微處理器,對視頻應用既達不到最高效率,也有性能和成本的浪費。相比之下,家用影碟機可以通過直接采用專門的解碼芯片整體方案來一舉多得。
家庭消費級vcd和廣播電視級vcd的差距,同樣可以用一個對比來形象地描述。
目前,市場上家用vhs錄像機售價在幾百美元左右,而新鮮出爐的家用vcd影碟機;初步定價則在幾千美元;至於廣播電視級的dvo-1係統,最便宜的定價也要幾十萬美元。
差異如此懸殊,不僅僅是市場定位的原因造成的,根本還在於接近於原本時空裏dvd技術的廣播電視級vcd,本身就造價高昂,其速度傳輸率是家庭消費級的數倍,dvo-1係統內部用於數據傳輸的線纜,甚至使用了最新的光纖技術。
與此同時,廣播電視級vcd的存儲介質和驅動器,沒有直接采用現成的cd那一套低成本解決方案,而是另起爐灶地重新設計了一套解決方案:digitalversatileobjects——數字式多功能對象即dvo,介乎於原本時空裏vcd和dvd之間的一個解決方案,將來其可以平滑地取代現有的cd、cd-rom、cd-r、cd-rw、vcd。
這也是飛利浦和索尼非常忌憚的一點,唐煥用事實證明自己有實力踢開他們另搞一套,之所以讓家庭消費級vcd的存儲介質和驅動係統,采用了cd的解決方案,隻是因為其已經被證明市場願意接受,進而圖一個省事罷了!
這兩種存儲介質和驅動係統的最明顯區別,也表現在數據吞吐量上。
音樂cd和計算機cd-rom、cd-r、cd-rw,以及家庭消費級vcd,都基於音樂cd的存儲和驅動解決方案,所以它們的數據傳輸率基本單位都以音樂cd為標準,即大約每秒150千字節,家庭消費級vcd每秒1300多千比特的數據傳輸率,也是為了迎合這個限製。
dvo同樣也有類似cd這樣的數據傳輸速度概念,但它的一倍速則達到了每秒600千字節。
從更深的層次來講,這種區別源於那個看不到摸不著的多媒體壓縮標準movingpictureexpertsgroup——動態圖像專家組即mpeg上。
在這套多媒體壓縮標準當中,主要分為兩個領域——視頻和音頻,兩者又各自分為4個層級,yer1yer2yer3yer4。
yer1屬於無損壓縮,主要目的是為了便於數據整理,對於實際的多媒體播放意義不大,至少現階段如此。
視頻的vediyer1類似於huffyuv,音頻的audiyer1相當於原本時空裏二十一世紀出現的c。
yer2開始,壓縮標準便屬於無損壓縮了。
視頻的vediyer2和音頻的audiyer2,應用目標都是廣播電視級,也是價格昂貴的dvo-1係統所采用的壓縮標準。
視頻的vediyer3就是家庭消費級vcd所采用的視頻壓縮標準,但出於目前的解碼所需資源開銷考慮,其音頻壓縮標準采用了audiyer2。
至於被暫時擱置的audiyer3,基本上就是原本時空裏那個大名鼎鼎的mp3。
視頻的vediyer4和音頻的audiyer4,應用目標都是麵向基於網絡的流媒體,同樣暫時隻能在實驗室等特殊場合裏登場亮相。
圍繞著這樣一套完備而又複雜的多媒體壓縮標準,產生了上千個專利,而它們也正是居於幕後的唐煥,備戰未來多媒體應用的基石。
當然了,目前的情況正如泰德·透納剛才所分析的那樣,dvo-1係統技術層麵的影響力還隻能局限在電視台的範圍內,電視節目信號的傳播,以及觀眾一方的節目接收終端——電視機,還會維持在“模擬”的模式上,這是幾十年行業發展的沉澱所致,不可能一步就切換到“數字”模式上來,但其應用是否要等到還處在研究階段的“高清”推出後才進入實際階段,就要看唐煥把創造付諸行動的能力了。
如果“標清”和“數字”現在就開始聯姻的話,最直接的好處就是,相比於模擬信號調製,寶貴的節目傳輸信道會能更加有效率的同時傳輸多個數字信號。
與此同時,雖然數字標清電視係統和一般的ntsc、pal、secam製式模擬電視效果相同,但卻能夠有效地降低鬼影、雪花視頻和噪聲的發生。
還是那句話,路線圖已經被唐煥擺弄得十分清晰了,相信會有人看到其中蘊含的巨大商機,而主動過來抱團推動,搶占市場先機。
至於家用影碟機,因為暫時的價格居高不下,而節目觀看質量又和vhs錄像機大致相當,暫時的市場冷遇是可以預料到的。
但唐煥會視自己的華語電影電視劇在世界範圍內的接受程度,隨時加速推動家用影碟機的價格下行,好讓它的多字幕多配音功能來助陣,甚至幹脆讓高端的dvo取而代之。
總之,唐煥的娛樂媒體產業,正和it產業慢慢靠近,從而發生難以想象的化合作用,讓他繼續贏得未來。
?(未完待續。)
就拿字幕功能來講吧,由於“數字”內容的關係,編輯起來遠比“模擬”內容方便,各種語言能夠方麵地進行匹配。
而音頻流和視頻流的分離,可以更進一步地在配音方麵輔助視頻內容的表達。
概括起來其實就是原本時空裏多年後已經普及開來的視頻內容的多字幕多聲道支持,它之所以沒有能夠跟隨vcd一起嶄露頭角,直到互聯網和高清的大時代才得以完善,很大程度上就在於設計本身沒到位。
現在當然大不相同了,不但vcd已經大變樣,連帶著這些實用特性也一步到位了。
在唐煥看來,這些功能可以在技術層麵極大程度地幫助自己的華語電影、華語電視劇等娛樂內容,得到更大範圍的受眾者。
當然了,因此受惠的絕不止華語一家,經濟實力最強大的英語肯定是獨占鼇頭。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大勢便是如此。
泰德·透納的著眼點和唐煥差不多,畢竟眼前就有一個項目需要極高的節目製作質量。
他一手推動的友好運動會,別看是第一屆,但順應了世界的大形勢,目前便已經確認了會有70多個國家和3000多名運動員參與18個大項目的角逐,而透納廣播公司預計自己至少會製造130個小時的電視節目。
既然舞台搭好了,大戲即將開場,那報幕自然也要跟上去。
美國社會雖然以英語為主流,但西班牙語等小語種的收視地位也不可忽視,尤其有線電視新聞網雄心勃勃地計劃將業務拓展到世界各地,那就更需要對多語言的友好支持了,而唐煥推出的廣播電視級數字視頻播出係統digitalversatileobjects1——數字式多功能對象一代係統即dvo-1係統,就迎合了這樣的需求。
在設備調試所在的大樓裏,泰德·透納看著演示樣片——支持多字幕多聲道的《護花傾情》和《古墓魅影:龍帝之怒》,道出了第一印象,“你這個dvo-1係統,和那個廣播電視級數字視頻非線性剪輯係統——digital-1係統,簡直就是無縫對接啊,直接覆蓋了電視台最主要的功能需求。”
“這是理所當然的產品功能覆蓋。”躊躇滿誌的唐煥,頗為自得地指著電視屏幕說道:“消除語言這一關對文化溝通的障礙,隻是我的產品的一個附帶功能而已。更為關鍵的是,標清節目時代將會被它引領進數字化階段——數字化標清這個桂冠屬於我了。”
“可惜的是,你的數字化標清桂冠,現階段隻能在電視台的範圍內戴,電視信號發射出去,最終到觀眾那裏,還是傳統上的模擬方式,沒有那麽容易改變啊。”泰德·透納打趣了起來。
“我相信,很多人會從中發現巨大的商機,進而主動幫助我推動時代變遷。”唐煥自信滿滿地迴答。
所謂的標清,即標準清晰度——standard-definition,指的是清晰度達到720x576像素的標準,vhs錄像帶,便相當於這個規格。
唐煥的家用版本vcd還達不到這個標準,因為它的分辨率隻有vhs錄像帶的四分之一。
不過,他的廣播電視級vcd就符合這個標準了,畢竟在這個高端領域,成本因素可以往後排。dvo-1係統完全支持標清節目的輸出,並且分辨率支持720x480像素的16:9寬高比、720x480像素的4:3寬高比、640x480像素的4:3縱橫比等多種模式,同時畫麵刷新率也可以為每秒24幀、30幀或者60幀。
功能強大而又靈活,莫過於此了。
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麵說明,唐煥這個版本的vcd有多麽另類。
總體上,它加入和完善了菜單、字幕、音頻流和視頻流分離、數字影碟區碼限製等實用特性,具體上產品又劃分為家庭消費級和廣播電視級一高一低兩個方向,前者的視頻質量類似於原本時空老版本的vcd,後者則更接近於原本時空的dvd。
顯而易見,隨著對視頻質量支持的不同,家庭用影碟機和dvo-1係統,在數據吞吐量上有著極其明顯的差別。
家用版本vcd的分辨率,相應於電視製式的ntsc和pal,分別為352x240像素和352x288像素,即大約是對應電視製式分辨率的四分之一。
它的數據傳輸率則是視頻為1150kbit/s和音頻224kbit/s,總計為1374kbit/s。
這個數據概念可以用音樂cd和計算機cd-rom/rw來做對比更為形象一些,
普通音樂cd的數據傳輸率大約為150kb/s,這個指標在計算機領域被定義為1倍速,而現階段cd-rom產品普遍支持的速度為2倍速,高端可以達到8倍速。
按照家用版本vcd的速度傳輸率計算下來,它和普通音樂cd大致相當。也就是說,一張標準的74分鍾的cd,可以存放大約74分鍾的家用版本vcd格式的視頻。
再考慮到字幕、菜單等實用特性的元數據所占用的空間,一部電影通常需要兩張cd來存儲。
要想在計算機上播放此類視頻節目,理論上隻需要1倍速的光盤驅動器,但考慮到實際流暢程度的話,至少需要2倍速以上的光盤驅動器;要是能達到8倍速,那就基本不會因為數據傳輸不及時而發生播放卡頓的現象了。
顯而易見,如果再加上計算機係統所必需的硬解碼擴展卡,以及高規格的cpu、大容量的內存等硬件,這會是一個有點奢侈的解決方案,仍然需要市場發展來把成本降低到普通大眾能夠接受的水平。
至於家用影碟機的製造成本倒不會如此悲觀,計算機係統上的高成本很大程度源於計算機係統對數據準確性有著嚴格的要求,相比於不具備糾錯功能的音樂cd,計算機cd-rom產品裏有一個“三層糾錯”的機製在保障這個數據準確性要求,同時也在增加成本;而且計算機所使用的cpu屬於通用微處理器,對視頻應用既達不到最高效率,也有性能和成本的浪費。相比之下,家用影碟機可以通過直接采用專門的解碼芯片整體方案來一舉多得。
家庭消費級vcd和廣播電視級vcd的差距,同樣可以用一個對比來形象地描述。
目前,市場上家用vhs錄像機售價在幾百美元左右,而新鮮出爐的家用vcd影碟機;初步定價則在幾千美元;至於廣播電視級的dvo-1係統,最便宜的定價也要幾十萬美元。
差異如此懸殊,不僅僅是市場定位的原因造成的,根本還在於接近於原本時空裏dvd技術的廣播電視級vcd,本身就造價高昂,其速度傳輸率是家庭消費級的數倍,dvo-1係統內部用於數據傳輸的線纜,甚至使用了最新的光纖技術。
與此同時,廣播電視級vcd的存儲介質和驅動器,沒有直接采用現成的cd那一套低成本解決方案,而是另起爐灶地重新設計了一套解決方案:digitalversatileobjects——數字式多功能對象即dvo,介乎於原本時空裏vcd和dvd之間的一個解決方案,將來其可以平滑地取代現有的cd、cd-rom、cd-r、cd-rw、vcd。
這也是飛利浦和索尼非常忌憚的一點,唐煥用事實證明自己有實力踢開他們另搞一套,之所以讓家庭消費級vcd的存儲介質和驅動係統,采用了cd的解決方案,隻是因為其已經被證明市場願意接受,進而圖一個省事罷了!
這兩種存儲介質和驅動係統的最明顯區別,也表現在數據吞吐量上。
音樂cd和計算機cd-rom、cd-r、cd-rw,以及家庭消費級vcd,都基於音樂cd的存儲和驅動解決方案,所以它們的數據傳輸率基本單位都以音樂cd為標準,即大約每秒150千字節,家庭消費級vcd每秒1300多千比特的數據傳輸率,也是為了迎合這個限製。
dvo同樣也有類似cd這樣的數據傳輸速度概念,但它的一倍速則達到了每秒600千字節。
從更深的層次來講,這種區別源於那個看不到摸不著的多媒體壓縮標準movingpictureexpertsgroup——動態圖像專家組即mpeg上。
在這套多媒體壓縮標準當中,主要分為兩個領域——視頻和音頻,兩者又各自分為4個層級,yer1yer2yer3yer4。
yer1屬於無損壓縮,主要目的是為了便於數據整理,對於實際的多媒體播放意義不大,至少現階段如此。
視頻的vediyer1類似於huffyuv,音頻的audiyer1相當於原本時空裏二十一世紀出現的c。
yer2開始,壓縮標準便屬於無損壓縮了。
視頻的vediyer2和音頻的audiyer2,應用目標都是廣播電視級,也是價格昂貴的dvo-1係統所采用的壓縮標準。
視頻的vediyer3就是家庭消費級vcd所采用的視頻壓縮標準,但出於目前的解碼所需資源開銷考慮,其音頻壓縮標準采用了audiyer2。
至於被暫時擱置的audiyer3,基本上就是原本時空裏那個大名鼎鼎的mp3。
視頻的vediyer4和音頻的audiyer4,應用目標都是麵向基於網絡的流媒體,同樣暫時隻能在實驗室等特殊場合裏登場亮相。
圍繞著這樣一套完備而又複雜的多媒體壓縮標準,產生了上千個專利,而它們也正是居於幕後的唐煥,備戰未來多媒體應用的基石。
當然了,目前的情況正如泰德·透納剛才所分析的那樣,dvo-1係統技術層麵的影響力還隻能局限在電視台的範圍內,電視節目信號的傳播,以及觀眾一方的節目接收終端——電視機,還會維持在“模擬”的模式上,這是幾十年行業發展的沉澱所致,不可能一步就切換到“數字”模式上來,但其應用是否要等到還處在研究階段的“高清”推出後才進入實際階段,就要看唐煥把創造付諸行動的能力了。
如果“標清”和“數字”現在就開始聯姻的話,最直接的好處就是,相比於模擬信號調製,寶貴的節目傳輸信道會能更加有效率的同時傳輸多個數字信號。
與此同時,雖然數字標清電視係統和一般的ntsc、pal、secam製式模擬電視效果相同,但卻能夠有效地降低鬼影、雪花視頻和噪聲的發生。
還是那句話,路線圖已經被唐煥擺弄得十分清晰了,相信會有人看到其中蘊含的巨大商機,而主動過來抱團推動,搶占市場先機。
至於家用影碟機,因為暫時的價格居高不下,而節目觀看質量又和vhs錄像機大致相當,暫時的市場冷遇是可以預料到的。
但唐煥會視自己的華語電影電視劇在世界範圍內的接受程度,隨時加速推動家用影碟機的價格下行,好讓它的多字幕多配音功能來助陣,甚至幹脆讓高端的dvo取而代之。
總之,唐煥的娛樂媒體產業,正和it產業慢慢靠近,從而發生難以想象的化合作用,讓他繼續贏得未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