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一百一十三章巧遇海商
錦衣衛的下榻之地是原來元朝的藩商會館,專門接待海外商人,海禁之後便改為官府的迎賓會館,專門接待朝廷高官或其他地方官府的公務官員,會館占地很大,有各種房屋數百間,分為東西兩部分,李維正的三百名錦衣衛便住在東會館內。
此刻李維正的房間裏,獨臂人跪在地上已是泣不成聲,沒錯,他就是武昌奪信案中最後下落不明的趙十三郎,他當時是奉命安插程延年身邊,當程延年從船上奪得假信後,卻被趙十三郎在江中謀殺,不料黃雀在後,他剛拿到信,另一名喬辦成船夫的韓淡定手下卻驟起發難,趁他不備時斬斷了他拿信的手臂,並將他踢下大江,趙十三郎命大,被一名漁夫所救,逃得了性命,這時,趙無忌已經返迴京城,趙十三郎在江中丟信,無顏去見首領,他索性就留在武昌養傷。
可當他養了幾個月的傷,再迴到京城時,卻得知兄長趙大被秦王杖斃的消息,趙大是趙十三郎的親兄,兩人年齡相差十五歲,從小父母雙亡,趙大便一手將兄弟拉扯大,名為兄長,情為父子,得知兄長慘死,報仇之念便深深地埋進了趙十三郎的心中,他自毀容貌,為的是不讓秦王身邊侍衛認出,但以秦王的身份,加之他又斷了一臂,要報仇何其之難,他根本就沒有機會混入秦王身邊,趙十三郎無奈,隻得從長計議,他的目光便投到李維正的身上,或許隻有他才能最後遂成自己的心願。
李維正默默聽他述說完,便問道:“那你將來有什麽打算?”
趙十三郎重重地叩了一個頭,“我四海漂流,無所依靠,小人願意跟隨千戶大人左右,為大人效命。”
李維正雖然也學了一點刀法,但那對付一般毛賊還行,可真要有武藝高強的人來刺殺他,他就未必能躲得過去,因此他的身旁確實需要一個精通武藝的人保護,這個趙十三郎當年號稱秦王帳下第一高手,雖然斷一臂,可從他戰勝菊池秀二來看,確實武藝不減,而且反應極為機敏,當真是個難得的人才,隻是他報仇之念太重,李維正擔心他會在關鍵時候壞自己的事,他沉吟一下便道:“你投靠我也可以,但我有句話要說在前麵,秦王非普通人,天下隻有一個人殺得了他,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趙十三點了點頭道:“小人明白,小人絕非魯莽之人,君子報仇,三十年不晚,隻要跟隨在大人身旁,我相信早晚會等到那一天。”
“你倒是挺自信,好吧!你以後就叫十三郎,為我的貼身護衛。”李維正終於答應了他,他隨即走到門口將羅廣才叫了進來,指著十三郎笑道:“這就是你念念不忘的神秘校尉,是我的一個故人,現在為我的貼身護衛,你帶他去換一身正式的錦衣衛軍服吧!”
羅廣才大喜,他連忙將十三郎扶了起來,笑道:“你那一刀著實讓我難忘,有空教我一手。”
他一邊說,便帶他下去換軍服了,李維正走出房門,問一名校尉道:“那個刺客在哪裏?”
“迴稟千戶,陳百戶正在審問他。”
校尉將李維正帶到一座小院裏,這裏被辟為錦衣衛的臨時審訊所,十幾名膀大腰圓的錦衣衛站在門口,屋子裏隱隱傳來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聲音,空氣中充斥著刺鼻的血腥味,就仿佛置身於一個地下屠宰場,見千戶過來,錦衣衛們一起躬身施禮,李維正點點頭,走進了房間,房間裏,那個刺客被四肢分開吊在兩個鐵環之上,衣服被剝光,男根已被割掉,身上血淋淋的,看不見一片好肉,人處於昏迷狀態。
主審他的是百戶陳瑛,這也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魔頭,外號‘陳無常’,洪武十八年郭恆案中,他隨冷千秋赴浙江審案,兩天內連剝三十名貪官的人皮,是浙江官場聞之色變的魔鬼人物,上午張知縣慘遭剝皮,就是他下的手。
“怎麽樣,他招了嗎?”李維正問道。
陳瑛連忙上前施禮道:“迴稟大人,他已經招了,隻是屬下還想問得更深一點。”
“他招了什麽?”
“派他刺殺大人的,是廣東有名的大士紳羅氏家族的長子羅宋,屬下準備審問刺殺動機,但他似乎也不知道。”
李維正沉吟一下便道:“這件事要嚴守秘密,暫時不要動羅家,另外把這個人的毒藥給他喂下去,身子洗幹淨,屍體送還官府,就說他畏罪自殺,什麽也沒有問到。”
“屬下遵命!”陳瑛一擺手,立刻上來兩名錦衣衛將刺客放下來。
李維正又囑咐他道:“雖然暫時不驚動羅家,但要派人去調查這個羅家的底細,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
“請千戶放心,屬下一定辦妥。”
李維正走出了刑房,這件事確實讓他有些奇怪,現在賑災糧案還沒有開始著手調查,暫時還不可能有誰來冒死刺殺,可如果是日本走私銀案,則更不可能,刺殺他就不等於是把他的注意力吸引過去嗎?趙無忌可沒有這麽蠢,難道是另有隱情不成?
李維正剛走出遠門,一名校尉便跑來稟報:“大人,有客人來訪,說是你的京城故交。”
李維正一愣,他沉思了一下,忽然笑道:“是不是一個少年貴公子。”
“正是!”
李維正嗬嗬一笑,快步向大門走去,大門外站著一人,正是擔任廣東宣慰副使的十七王子朱權,朱元璋命他擔任副使隻是讓他出來長長見識,曆練一番,他並無權管事,他就住在西會館,剛剛聽說錦衣衛下來了,而且是一個姓李的千戶,朱權便動了心,前來拜訪,不料真是李維正。
他鄉遇故交,兩人都歡喜異常,朱權上前拱手笑道:“李千戶是幾時到的,我竟然一點也不知道,也不事先打個招唿。”
“我也是剛到,小王爺在廣東過得如何?有沒有習慣這裏的風俗。”
朱權搖搖頭歎道:“跟隨羅侍郎去賑災,累都累死了,談什麽習慣,不習慣也得習慣。”
兩人在門口寒暄幾句,李維正忽然醒悟,連忙歉然笑道:“看我,隻顧說話了,也沒有請小王爺進來坐坐,小王爺快快請進。”
朱權探頭看了一眼,便笑道:“我這兩天悶在屋子裏,早就煩膩了,正要出去走走,要不咱們去逛逛廣州街景如何?”
“也好,我也正想去看一看。”
李維正翻身上馬,帶了二十幾個弟兄,新收的十三郎也跟在左右,兩人順著大街找熱鬧的地方而去。
前麵不遠處就是廣州大宗商品集散之地,一家家大門麵的店鋪並列而開,堆滿山南海北的貨物,此時正是午後人多之時,大街上人來車往,做買賣吆喝的,賣苦力的、從廣東各地來進貨的、上街采辦物品的,沿街乞討的,各種各樣的人混雜在街上,人聲鼎沸、熱鬧喧闐,原以為廣州閉塞,但街上的情景卻和中原城市沒什麽兩樣。
兩人一邊緩行,一邊低聲聊天,朱權顯得心情有些沉重,他歎了口氣問道:“我聽說李大哥剛來廣州就審了一個案子,有什麽發現什麽?”
“你是指哪方麵的發現?”
“賑災糧貪汙案。”
李維正搖了搖頭道:“我們抓了南海縣知縣,此人以小鬥放糧,危害皇上的聲譽,我當街剝了他的皮,至於賑災糧貪汙案,現在還沒有著手。”
朱權搖了搖頭歎道:“這件事李大哥做的魯莽了,得罪了廣州布政使不說,還走錯了方向。”
李維正聽他話中有話,又想起洪知凡暗示有隱情,他笑了笑便問道:“小王爺可有什麽提示?”
“其實李大哥查一查就會發現蹊蹺,我不妨先告訴你,賑災糧中出現大量稻麩都是來自軍糧,而且十幾個縣同時發現這種情況,我和羅大人特地找來這些糧食查驗,結果發現摻雜稻麩的比例都是一樣,十鬥糧食中摻三鬥稻麩,李大哥想一想,就算地方官貪汙,又怎麽可能做到整齊劃一,同時進行呢?”
李維正明白了他的意思,稻麩的源頭是出在軍倉中,並不是地方官的問題,而是軍隊中有人貪汙了軍糧,被用來賑災而被發現,他不露聲色又問道:“那你們可查到軍糧是從哪一個軍倉中出來?”
“查當然是很容易查,都有記錄,這些糧食都來自廣東都指揮使司軍倉,但廣東都指揮使大人鶴慶侯張翼卻堅決不承認,羅侍郎就為難在這裏,所以按兵不動,等錦衣衛來做這個惡人。”
“這個老奸巨猾的羅子齊。”李維正笑罵了一聲道:“我殺人剝皮的時候他恐怕在一旁竊笑呢!”
“所以說大哥魯莽了,李大哥殺人剝皮之事已經轟動整個廣州城,現在大街小巷都在談論此事,各級官員更是人心惶惶,從中午到現在,來找羅侍郎告狀之人絡繹不絕,人人都大罵錦衣衛心狠手辣,據說還有不少官員向鄉下偷偷運送家財,李大哥這次可真的名聲在外了。
李維正淡淡一笑,這何嚐不是他所希望的呢?
這時,前方忽然傳來一陣喧鬧,有人在大喊:“快來!抓到了。”隻見幾十名衙役從四麵八方跑來,他們顯然是事先埋伏,一擁而上,衝進一家賣米的店鋪裏,隱隱聽店鋪裏傳來撕打和叫罵聲。
李維正一把揪住一名衙役的胳膊問道:“出了什麽事?”
衙役正要大罵,一迴頭,見竟是在街頭殺人剝皮的李維正,嚇得他幾乎心髒停止跳動,連忙顫抖著聲音答道:“迴稟大人,昨晚有暗線來報,說今天會有走私米上市,弟兄們都在這裏埋伏著,他們真的來了。”
‘走私米?’李維正心中一動,連忙放開衙役向米鋪望去,隻見一群衙役押著三個人出來,為首之人身材魁梧,長一隻奇大的鼻子,正是幾天前遇到的走私商陳萬裏,他的衣服已經被撕爛,臉上被打得不輕,手臂被反剪在後麵,另外兩個被抓之人似乎是他的夥計,都十分年輕,眼睛裏充滿了恐懼。
一群衙役拎著收繳的贓銀,罵罵咧咧地押著陳萬裏走上前來,李維正見這漢子渾身肌肉油亮,眼睛裏充滿了憤恨和無奈,他心裏忍不住起了惜才之心,這種能深海裏劈波斬浪的船老大,不知大明還剩下幾個?
他馬鞭一指道:“你們站住!”
一群衙役嚇得停住了腳步,一名典史模樣的小官連忙上前施禮諂笑道:“小人番禹縣典史嚴二,參見千戶大人。”
李維正臉一沉道:“我們也是來抓捕安南奸細,正是此人,你們把他交給我。”
這時,陳萬裏也認出了李維正,他眼過閃過一絲希望,連忙低下頭,一言不發,典史麵露難色,這可是已經立案的走私罪,要當眾砍頭的,人被錦衣衛要走後,他怎麽交差,旁邊的朱權見這典史不識相,便冷笑道:“這位官差,這可是錦衣衛千戶,你現在不給,等會兒你們提刑使大人可就會親自來要人了,那時莫說你,就連你們知縣也吃不了兜著走。”
嚴典史已經被手下暗中連踢了幾腳,皆恨他不識相,也不看看是誰,嚴典史這才忽然醒悟,連忙一擺後,將三名案犯連同銀子一起交給了錦衣衛,他道一聲歉,率領衙役們狂奔而逃。
朱權見李維正兇名已立,也不由暗暗歎了口氣,李維正催馬來到陳萬裏麵前,微微笑道:“陳船主,別來無恙啊!”
陳萬裏歎了口氣道:“這是我第二次落在你手上了,任你處置,我毫無怨言。”
“處置?”李維正搖了搖頭笑道:“我若想殺你,幾天前你就沒命了,我告訴你,我救得了你一次、二次,可救不了你第三次,你以後好自為之吧!”
陳萬裏‘撲通!’跪了下來,重重地磕了三個頭,“大人救命之恩,我銘記於心,我這就返迴呂宋,不讓大人的苦心白費。”
他又磕了一個頭,站起身要走,李維正卻忽然叫住了他,“你剛才說要迴呂宋?你不是在安南貿易嗎?”
陳萬裏連忙道:“迴大人的話,這次去安南隻是買米,實際上我的家在呂宋,父母妻兒都在那裏,米我已經賣了,這就返迴呂宋。”
李維正聽到‘呂宋’二字,心中忽然生出個念頭,他知道有許多經濟作物都是明朝時引進大明,比如煙草、番茄、玉米、蕃薯等作物,而且很多都是來自呂宋,假如這個人有一天肯把一部分種子給自己的話,那豈不是做了一件大事。
他笑了笑便道:“說到呂宋,我以前認識一個人,他給我說過,呂宋有許多我大明沒有的農作物,如果有一天你再迴大明,那替我帶一些種子來,你看如何?”
陳萬裏鄭重地點了點頭道:“大人,這是小事一樁,我一定辦到。”
這時,旁邊的朱權接口笑道:“你要記住了,救你之人是京城錦衣衛三所李千戶,要報恩的話總得知道恩人是誰不是!”
“多謝公子,我記住了。”陳萬裏躬身行一禮,便帶著手下匆匆去了。
朱權一直望著他們走遠,這才對李維正笑道:“李大哥似乎對海禁有所保留啊!”
李維正笑著搖了搖頭,“我放此人倒不是因為什麽海禁,而是前幾天在新安縣遇見他,見他對手下頗講義氣,我喜歡這樣的人,便幫他一次。”
朱權卻微微歎了口氣道:“我久聞廣州唐宋時繁盛一時,心中不勝向往,結果到了這裏卻大失所望,父皇禁海雖是為了防倭,但也傷了廣州這些沿海大城,得不償失啊!”
李維正不想和朱權深談此事,這時他見遠方跑來一名手下,便調轉馬頭迎上去問道:“有什麽事?”
“大人,陳百戶已經得到消息,要稟報大人。”
刺客案也是李維正關心的重要事情,他立刻對朱權笑道:“小王爺,我還有公務在身,要先迴去了。”
朱權也點點頭道:“算了,我也不想逛了,一同迴去吧!”
兩人騎馬返迴了會館,在門口告了別,李維正快步走進房間,一進房間,等候在這裏的陳瑛立刻上前稟報道:“大人,刺客的屍體送官府後,那羅家果然派人來打聽消息了,官府的鑒定是服毒自殺身亡,羅家應該不知道刺客已經招供。”
“羅家的背景呢?查到沒有?”李維正冷冷問道。
“已經有弟兄打聽到了,在廣州幾乎家喻戶曉,羅家家主叫做羅南生,是廣東第一巨富,世代在廣州經營海外貿易,從前是廣東有名的巨商大賈,海禁後便洗腳上岸購買土地,遂成為大士紳,也有傳言說羅家仍在進行不法勾當,指的可能就是走私。”
陳百戶匯報完已經退下去了,李維正陷入了沉思之中,他第一天來廣州,紛繁複雜的事就撲麵而來,他處理了清官漏糧案,卻引出了賑災糧貪汙案的隱情,問題竟是出在軍隊上,不知查下去會牽出多大的碩鼠窩,但這不是他來廣東的重點,他來廣東是查處秦王走私日本銀船案,可這件事他一點頭緒都沒有,盡管知道和南海衛有關,可證據呢?他抓不到證據,也無法向朱元璋交代。
就在他紛亂無頭緒之時,一件偶然的刺殺案卻牽出一個廣東土豪,羅氏家族,李維正不知道他們為什麽要刺殺自己,但他有一種直覺,這個羅家恐怕就和銀船走私案有關,這種直覺並不是憑空生出,而是羅家海外貿易的背景,秦王若走私白銀會委托誰來做?
李維正的眼睛漸漸眯攏了,看來自己必須要抓住這個羅家不放才行。
這時,一名錦衣衛校尉走到門口稟報道:“大人,有人送來一份請柬。”
李維正隨手接過,請柬做得很考究,是請他今晚赴宴,而落款正是廣東士紳羅南生。
第一百一十三章巧遇海商
錦衣衛的下榻之地是原來元朝的藩商會館,專門接待海外商人,海禁之後便改為官府的迎賓會館,專門接待朝廷高官或其他地方官府的公務官員,會館占地很大,有各種房屋數百間,分為東西兩部分,李維正的三百名錦衣衛便住在東會館內。
此刻李維正的房間裏,獨臂人跪在地上已是泣不成聲,沒錯,他就是武昌奪信案中最後下落不明的趙十三郎,他當時是奉命安插程延年身邊,當程延年從船上奪得假信後,卻被趙十三郎在江中謀殺,不料黃雀在後,他剛拿到信,另一名喬辦成船夫的韓淡定手下卻驟起發難,趁他不備時斬斷了他拿信的手臂,並將他踢下大江,趙十三郎命大,被一名漁夫所救,逃得了性命,這時,趙無忌已經返迴京城,趙十三郎在江中丟信,無顏去見首領,他索性就留在武昌養傷。
可當他養了幾個月的傷,再迴到京城時,卻得知兄長趙大被秦王杖斃的消息,趙大是趙十三郎的親兄,兩人年齡相差十五歲,從小父母雙亡,趙大便一手將兄弟拉扯大,名為兄長,情為父子,得知兄長慘死,報仇之念便深深地埋進了趙十三郎的心中,他自毀容貌,為的是不讓秦王身邊侍衛認出,但以秦王的身份,加之他又斷了一臂,要報仇何其之難,他根本就沒有機會混入秦王身邊,趙十三郎無奈,隻得從長計議,他的目光便投到李維正的身上,或許隻有他才能最後遂成自己的心願。
李維正默默聽他述說完,便問道:“那你將來有什麽打算?”
趙十三郎重重地叩了一個頭,“我四海漂流,無所依靠,小人願意跟隨千戶大人左右,為大人效命。”
李維正雖然也學了一點刀法,但那對付一般毛賊還行,可真要有武藝高強的人來刺殺他,他就未必能躲得過去,因此他的身旁確實需要一個精通武藝的人保護,這個趙十三郎當年號稱秦王帳下第一高手,雖然斷一臂,可從他戰勝菊池秀二來看,確實武藝不減,而且反應極為機敏,當真是個難得的人才,隻是他報仇之念太重,李維正擔心他會在關鍵時候壞自己的事,他沉吟一下便道:“你投靠我也可以,但我有句話要說在前麵,秦王非普通人,天下隻有一個人殺得了他,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趙十三點了點頭道:“小人明白,小人絕非魯莽之人,君子報仇,三十年不晚,隻要跟隨在大人身旁,我相信早晚會等到那一天。”
“你倒是挺自信,好吧!你以後就叫十三郎,為我的貼身護衛。”李維正終於答應了他,他隨即走到門口將羅廣才叫了進來,指著十三郎笑道:“這就是你念念不忘的神秘校尉,是我的一個故人,現在為我的貼身護衛,你帶他去換一身正式的錦衣衛軍服吧!”
羅廣才大喜,他連忙將十三郎扶了起來,笑道:“你那一刀著實讓我難忘,有空教我一手。”
他一邊說,便帶他下去換軍服了,李維正走出房門,問一名校尉道:“那個刺客在哪裏?”
“迴稟千戶,陳百戶正在審問他。”
校尉將李維正帶到一座小院裏,這裏被辟為錦衣衛的臨時審訊所,十幾名膀大腰圓的錦衣衛站在門口,屋子裏隱隱傳來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聲音,空氣中充斥著刺鼻的血腥味,就仿佛置身於一個地下屠宰場,見千戶過來,錦衣衛們一起躬身施禮,李維正點點頭,走進了房間,房間裏,那個刺客被四肢分開吊在兩個鐵環之上,衣服被剝光,男根已被割掉,身上血淋淋的,看不見一片好肉,人處於昏迷狀態。
主審他的是百戶陳瑛,這也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魔頭,外號‘陳無常’,洪武十八年郭恆案中,他隨冷千秋赴浙江審案,兩天內連剝三十名貪官的人皮,是浙江官場聞之色變的魔鬼人物,上午張知縣慘遭剝皮,就是他下的手。
“怎麽樣,他招了嗎?”李維正問道。
陳瑛連忙上前施禮道:“迴稟大人,他已經招了,隻是屬下還想問得更深一點。”
“他招了什麽?”
“派他刺殺大人的,是廣東有名的大士紳羅氏家族的長子羅宋,屬下準備審問刺殺動機,但他似乎也不知道。”
李維正沉吟一下便道:“這件事要嚴守秘密,暫時不要動羅家,另外把這個人的毒藥給他喂下去,身子洗幹淨,屍體送還官府,就說他畏罪自殺,什麽也沒有問到。”
“屬下遵命!”陳瑛一擺手,立刻上來兩名錦衣衛將刺客放下來。
李維正又囑咐他道:“雖然暫時不驚動羅家,但要派人去調查這個羅家的底細,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
“請千戶放心,屬下一定辦妥。”
李維正走出了刑房,這件事確實讓他有些奇怪,現在賑災糧案還沒有開始著手調查,暫時還不可能有誰來冒死刺殺,可如果是日本走私銀案,則更不可能,刺殺他就不等於是把他的注意力吸引過去嗎?趙無忌可沒有這麽蠢,難道是另有隱情不成?
李維正剛走出遠門,一名校尉便跑來稟報:“大人,有客人來訪,說是你的京城故交。”
李維正一愣,他沉思了一下,忽然笑道:“是不是一個少年貴公子。”
“正是!”
李維正嗬嗬一笑,快步向大門走去,大門外站著一人,正是擔任廣東宣慰副使的十七王子朱權,朱元璋命他擔任副使隻是讓他出來長長見識,曆練一番,他並無權管事,他就住在西會館,剛剛聽說錦衣衛下來了,而且是一個姓李的千戶,朱權便動了心,前來拜訪,不料真是李維正。
他鄉遇故交,兩人都歡喜異常,朱權上前拱手笑道:“李千戶是幾時到的,我竟然一點也不知道,也不事先打個招唿。”
“我也是剛到,小王爺在廣東過得如何?有沒有習慣這裏的風俗。”
朱權搖搖頭歎道:“跟隨羅侍郎去賑災,累都累死了,談什麽習慣,不習慣也得習慣。”
兩人在門口寒暄幾句,李維正忽然醒悟,連忙歉然笑道:“看我,隻顧說話了,也沒有請小王爺進來坐坐,小王爺快快請進。”
朱權探頭看了一眼,便笑道:“我這兩天悶在屋子裏,早就煩膩了,正要出去走走,要不咱們去逛逛廣州街景如何?”
“也好,我也正想去看一看。”
李維正翻身上馬,帶了二十幾個弟兄,新收的十三郎也跟在左右,兩人順著大街找熱鬧的地方而去。
前麵不遠處就是廣州大宗商品集散之地,一家家大門麵的店鋪並列而開,堆滿山南海北的貨物,此時正是午後人多之時,大街上人來車往,做買賣吆喝的,賣苦力的、從廣東各地來進貨的、上街采辦物品的,沿街乞討的,各種各樣的人混雜在街上,人聲鼎沸、熱鬧喧闐,原以為廣州閉塞,但街上的情景卻和中原城市沒什麽兩樣。
兩人一邊緩行,一邊低聲聊天,朱權顯得心情有些沉重,他歎了口氣問道:“我聽說李大哥剛來廣州就審了一個案子,有什麽發現什麽?”
“你是指哪方麵的發現?”
“賑災糧貪汙案。”
李維正搖了搖頭道:“我們抓了南海縣知縣,此人以小鬥放糧,危害皇上的聲譽,我當街剝了他的皮,至於賑災糧貪汙案,現在還沒有著手。”
朱權搖了搖頭歎道:“這件事李大哥做的魯莽了,得罪了廣州布政使不說,還走錯了方向。”
李維正聽他話中有話,又想起洪知凡暗示有隱情,他笑了笑便問道:“小王爺可有什麽提示?”
“其實李大哥查一查就會發現蹊蹺,我不妨先告訴你,賑災糧中出現大量稻麩都是來自軍糧,而且十幾個縣同時發現這種情況,我和羅大人特地找來這些糧食查驗,結果發現摻雜稻麩的比例都是一樣,十鬥糧食中摻三鬥稻麩,李大哥想一想,就算地方官貪汙,又怎麽可能做到整齊劃一,同時進行呢?”
李維正明白了他的意思,稻麩的源頭是出在軍倉中,並不是地方官的問題,而是軍隊中有人貪汙了軍糧,被用來賑災而被發現,他不露聲色又問道:“那你們可查到軍糧是從哪一個軍倉中出來?”
“查當然是很容易查,都有記錄,這些糧食都來自廣東都指揮使司軍倉,但廣東都指揮使大人鶴慶侯張翼卻堅決不承認,羅侍郎就為難在這裏,所以按兵不動,等錦衣衛來做這個惡人。”
“這個老奸巨猾的羅子齊。”李維正笑罵了一聲道:“我殺人剝皮的時候他恐怕在一旁竊笑呢!”
“所以說大哥魯莽了,李大哥殺人剝皮之事已經轟動整個廣州城,現在大街小巷都在談論此事,各級官員更是人心惶惶,從中午到現在,來找羅侍郎告狀之人絡繹不絕,人人都大罵錦衣衛心狠手辣,據說還有不少官員向鄉下偷偷運送家財,李大哥這次可真的名聲在外了。
李維正淡淡一笑,這何嚐不是他所希望的呢?
這時,前方忽然傳來一陣喧鬧,有人在大喊:“快來!抓到了。”隻見幾十名衙役從四麵八方跑來,他們顯然是事先埋伏,一擁而上,衝進一家賣米的店鋪裏,隱隱聽店鋪裏傳來撕打和叫罵聲。
李維正一把揪住一名衙役的胳膊問道:“出了什麽事?”
衙役正要大罵,一迴頭,見竟是在街頭殺人剝皮的李維正,嚇得他幾乎心髒停止跳動,連忙顫抖著聲音答道:“迴稟大人,昨晚有暗線來報,說今天會有走私米上市,弟兄們都在這裏埋伏著,他們真的來了。”
‘走私米?’李維正心中一動,連忙放開衙役向米鋪望去,隻見一群衙役押著三個人出來,為首之人身材魁梧,長一隻奇大的鼻子,正是幾天前遇到的走私商陳萬裏,他的衣服已經被撕爛,臉上被打得不輕,手臂被反剪在後麵,另外兩個被抓之人似乎是他的夥計,都十分年輕,眼睛裏充滿了恐懼。
一群衙役拎著收繳的贓銀,罵罵咧咧地押著陳萬裏走上前來,李維正見這漢子渾身肌肉油亮,眼睛裏充滿了憤恨和無奈,他心裏忍不住起了惜才之心,這種能深海裏劈波斬浪的船老大,不知大明還剩下幾個?
他馬鞭一指道:“你們站住!”
一群衙役嚇得停住了腳步,一名典史模樣的小官連忙上前施禮諂笑道:“小人番禹縣典史嚴二,參見千戶大人。”
李維正臉一沉道:“我們也是來抓捕安南奸細,正是此人,你們把他交給我。”
這時,陳萬裏也認出了李維正,他眼過閃過一絲希望,連忙低下頭,一言不發,典史麵露難色,這可是已經立案的走私罪,要當眾砍頭的,人被錦衣衛要走後,他怎麽交差,旁邊的朱權見這典史不識相,便冷笑道:“這位官差,這可是錦衣衛千戶,你現在不給,等會兒你們提刑使大人可就會親自來要人了,那時莫說你,就連你們知縣也吃不了兜著走。”
嚴典史已經被手下暗中連踢了幾腳,皆恨他不識相,也不看看是誰,嚴典史這才忽然醒悟,連忙一擺後,將三名案犯連同銀子一起交給了錦衣衛,他道一聲歉,率領衙役們狂奔而逃。
朱權見李維正兇名已立,也不由暗暗歎了口氣,李維正催馬來到陳萬裏麵前,微微笑道:“陳船主,別來無恙啊!”
陳萬裏歎了口氣道:“這是我第二次落在你手上了,任你處置,我毫無怨言。”
“處置?”李維正搖了搖頭笑道:“我若想殺你,幾天前你就沒命了,我告訴你,我救得了你一次、二次,可救不了你第三次,你以後好自為之吧!”
陳萬裏‘撲通!’跪了下來,重重地磕了三個頭,“大人救命之恩,我銘記於心,我這就返迴呂宋,不讓大人的苦心白費。”
他又磕了一個頭,站起身要走,李維正卻忽然叫住了他,“你剛才說要迴呂宋?你不是在安南貿易嗎?”
陳萬裏連忙道:“迴大人的話,這次去安南隻是買米,實際上我的家在呂宋,父母妻兒都在那裏,米我已經賣了,這就返迴呂宋。”
李維正聽到‘呂宋’二字,心中忽然生出個念頭,他知道有許多經濟作物都是明朝時引進大明,比如煙草、番茄、玉米、蕃薯等作物,而且很多都是來自呂宋,假如這個人有一天肯把一部分種子給自己的話,那豈不是做了一件大事。
他笑了笑便道:“說到呂宋,我以前認識一個人,他給我說過,呂宋有許多我大明沒有的農作物,如果有一天你再迴大明,那替我帶一些種子來,你看如何?”
陳萬裏鄭重地點了點頭道:“大人,這是小事一樁,我一定辦到。”
這時,旁邊的朱權接口笑道:“你要記住了,救你之人是京城錦衣衛三所李千戶,要報恩的話總得知道恩人是誰不是!”
“多謝公子,我記住了。”陳萬裏躬身行一禮,便帶著手下匆匆去了。
朱權一直望著他們走遠,這才對李維正笑道:“李大哥似乎對海禁有所保留啊!”
李維正笑著搖了搖頭,“我放此人倒不是因為什麽海禁,而是前幾天在新安縣遇見他,見他對手下頗講義氣,我喜歡這樣的人,便幫他一次。”
朱權卻微微歎了口氣道:“我久聞廣州唐宋時繁盛一時,心中不勝向往,結果到了這裏卻大失所望,父皇禁海雖是為了防倭,但也傷了廣州這些沿海大城,得不償失啊!”
李維正不想和朱權深談此事,這時他見遠方跑來一名手下,便調轉馬頭迎上去問道:“有什麽事?”
“大人,陳百戶已經得到消息,要稟報大人。”
刺客案也是李維正關心的重要事情,他立刻對朱權笑道:“小王爺,我還有公務在身,要先迴去了。”
朱權也點點頭道:“算了,我也不想逛了,一同迴去吧!”
兩人騎馬返迴了會館,在門口告了別,李維正快步走進房間,一進房間,等候在這裏的陳瑛立刻上前稟報道:“大人,刺客的屍體送官府後,那羅家果然派人來打聽消息了,官府的鑒定是服毒自殺身亡,羅家應該不知道刺客已經招供。”
“羅家的背景呢?查到沒有?”李維正冷冷問道。
“已經有弟兄打聽到了,在廣州幾乎家喻戶曉,羅家家主叫做羅南生,是廣東第一巨富,世代在廣州經營海外貿易,從前是廣東有名的巨商大賈,海禁後便洗腳上岸購買土地,遂成為大士紳,也有傳言說羅家仍在進行不法勾當,指的可能就是走私。”
陳百戶匯報完已經退下去了,李維正陷入了沉思之中,他第一天來廣州,紛繁複雜的事就撲麵而來,他處理了清官漏糧案,卻引出了賑災糧貪汙案的隱情,問題竟是出在軍隊上,不知查下去會牽出多大的碩鼠窩,但這不是他來廣東的重點,他來廣東是查處秦王走私日本銀船案,可這件事他一點頭緒都沒有,盡管知道和南海衛有關,可證據呢?他抓不到證據,也無法向朱元璋交代。
就在他紛亂無頭緒之時,一件偶然的刺殺案卻牽出一個廣東土豪,羅氏家族,李維正不知道他們為什麽要刺殺自己,但他有一種直覺,這個羅家恐怕就和銀船走私案有關,這種直覺並不是憑空生出,而是羅家海外貿易的背景,秦王若走私白銀會委托誰來做?
李維正的眼睛漸漸眯攏了,看來自己必須要抓住這個羅家不放才行。
這時,一名錦衣衛校尉走到門口稟報道:“大人,有人送來一份請柬。”
李維正隨手接過,請柬做得很考究,是請他今晚赴宴,而落款正是廣東士紳羅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