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一百三十九章出使日本(四)
福江島是九州海域最大的一個島嶼,島上泉水眾多,匯成了幾條河流,它豐沛的水源和便於停泊的海岸使它成為了過往船隻補充淡水的最佳之地,和別的島嶼一樣,福江島上生活著幾千漁民,靠捕魚為生。
這一天,漁船依然和平常一樣地出海了,但每一艘漁船上的漁民都顯得十分緊張,他們不時迴頭向福江灣方向望去,此刻在福江灣的海麵上停泊著二百餘艘大大小小的船隻,這就是準備參與捕獵的狼群,它們在等待幾艘在外海遊弋的偵查船送來的情報。
在一艘高大的樓船上,大內兼平正緊張地望著遠方的海麵,他年紀約三十歲,身體十分肥胖,平時也難得下一次海,但這一次他親自上船參與攔截了,這固然是大哥的命令,但大內兼平也知道,大哥不過是在找借口搶奪他的船隊,如果這次攔截失敗,而且他又不在船上,大哥便會以貽誤戰機的借口奪走大內家的三百多艘船隻,從而使他唯一的海上優勢也沒有了。
這次攔截他共出動了一百二十艘船隻和兩千餘人,而其餘的百艘船則由甲賀、島津及近藤三個家族組成,雖然和幾個月前相比,三個家族的船隻略微少了一點,但這已經是他們的最後家底了,十天前,三大家族的主力船隻已經離開長崎,前往大明沿海尋找機會去了。
從昨天下午起他們便等候在福江灣了,可一直到現在,已是中午時分,大明船隻的影子都沒有看見,大內兼平心中有些忐忑不安,福江島是南下的必經之路,難道是大明船隻發現什麽了嗎?
這時,島津家的長子島津健一郎慢慢走到大內兼平的身邊道:“大內君,我懷疑我們中間有內奸。”
“你這話是什麽意思?”大內兼平愕然。
島津健一郎嘴一撇不遠處近藤家的幾艘船道:“很簡單,大明的貨船是運給南朝的物資,近藤家所在的四國島已是南朝的地盤,我聽說近藤家和南朝走得很近,上次連明朝王子的銀船他們也放過了,現在卻怎麽跑來參與攔截貨船呢?大內君,你不覺得很奇怪嗎?”
一句話提醒了大內兼平,這次近藤家隻派來了十艘小船,僅一百多人,而且田中優俊自稱生病不來,這裏麵似乎有點問題。
“那依你的意思怎麽辦?”
“很簡單,殺掉他們的人,奪走他們的船,不能讓他們壞了我們的行動。”
“這個……”大內兼平有些遲疑,這畢竟隻是猜測,沒有真憑實據,而且甲賀家和島津家對近藤家進入九州一直持敵視態度,現在島津家的指責也不能說沒有偏見,而由此得罪勢力強大的近藤家,恐怕家族中的幾個叔叔會對自己不滿,畢竟近藤家是得到他們批準後才入駐九州。
“要不我讓他們斷後,不讓他們參與這次行動。”
大內兼平的話剛說完,忽然船上有人大喊:“守護大人,來了!”
眾人一齊向海灣望去,隻見兩艘巡邏的小船飛駛而來,船頭上掛著紅旗,這就是得到了明朝貨船的消息,已經苦等了近一天一夜的大內兼平再也顧不得近藤家的問題,他立刻下令道:“所有人上船,準備出發!”
島上休息的倭寇紛紛上了各自的船隻,拉起了石錨和風帆,蓄勢以待,巡邏小船越來越近,大內兼平忽然發現了異常,巡邏船上的幾人個個麵色驚惶,就仿佛發生了大事,大內兼平按捺不住內心的驚疑,衝上船頭大喊道:“出了什麽事?”
“守護大人,明朝的船隻改變航行,向長崎港去了,他們有大批軍船護衛。”
不僅大內兼平,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島津健一郎更是急吼道:“守護大人,長崎港不能有失,我們要趕快迴去。”
島津家在碼頭倉庫裏屯有重貨,現在全無防範,讓他怎麽不急。
“不要急!不要著急!”大內兼平覺得頭發暈、腿發軟,他幹咽了口唾沫,有些軟弱地下令道:“大家立刻起航,把明朝船隻堵在長崎港內。”
二百多艘各式各樣的船隻一齊出發,爭先恐後地駛出海灣,向長崎港方向追去。
從福江島到長崎約一百餘裏路程,海船行駛最快也要一天一夜,大內兼平不時得到沿途巡邏船的報告,發現一百艘左右的大明船隻在前方疾駛,其中有一艘龐大無比的巨無霸戰船,明軍的戰力不容輕視,大內兼平也已從最初的慌亂中平靜下來,他又重新評估了一下這次行動,從明軍船隊的組成來看,貨船和護衛軍船竟是各占一半,但大哥給自己的情報中卻並沒有說明這一點,而且大哥還命令自己親自去攔截,這又是什麽意思?大內兼平的脊背不由一陣陣發寒,他已經意識到了大哥的險惡用心,二哥英義被趕出長門國後,大哥下一個要對付的應該就是自己了,虧自己還天天琢磨他會怎麽下手,卻竟然沒有意識到,大哥其實已經下手了,他就是要讓自己死在明軍的手中,借刀殺人。
大內兼平攔截明朝貨船的想法漸漸消退了,他現在考慮的是如何從這次危機中脫身,但大明軍船已經直襲長崎,如果自己不去救援,也一樣會被大哥抓住把柄,從而奪走自己的權力,思來想去,他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關鍵是要在可能發生的激戰中保住性命。
第二天的中午時分,參與攔截的二百餘艘倭寇船趕迴了長崎港,長崎港位於一條長約二十幾裏的狹窄港灣之中,周圍有高島、衝之島、長崎半島等群島環護,依山傍海,是九州島最優良的天然海港,五十年前的肥前國守護在此修建了長崎城,也是九州地區除門司城以外的第二大城。
肥前國是一個貧瘠的地方,這裏的百姓幾乎都靠海為生,自古就是海盜聚集之地,隨著日本地方勢力和強勢家族的崛起,這些零星海盜便被組織起來,逐漸形成了曆史上的倭寇,也正因為如此,九州沿海地區從元朝開始就成為了倭寇的大本營。
“衝迴港口,全殲大明之船!”
大內兼平在港灣口下達了作戰命令,二百餘艘戰船氣勢洶洶地衝入長崎港灣,但大內兼平卻換乘另一艘小船,悄悄地落伍了,他已經意識到了明軍的策略,明軍一定就藏在港灣之中,以逸待勞,等待他們的迴來,但他不能說,他需要有人前去和明軍作戰,大隊船隻越行越遠,漸漸地在大內兼平的視野裏消失了。
“快後退,離開這裏!”大內兼平低聲地下達命令,小船調了頭,如箭一般向長崎半島的中部駛去,那邊離海不遠有一個馬場,養著二十幾匹戰馬。
但小船剛繞過一個島角,大內兼平和劃船的水手都忽然驚呆了,他們站了起來,不可置信地仰頭望著上方,隻見一艘龐大無比的海上巨無霸戰船突然出現在他們麵前,他們的小船在它腳下就仿佛一隻螞蟻一般。
大內兼平忽然張大了嘴,他看見一支箭從頂上射來,迅疾如閃電,想躲已經來不及了,‘撲’的一聲,勁箭射穿了他的頭顱,大內兼平慘叫一聲,翻身落海,大船劈波斬浪,瞬間撞翻了小船,無情地將它碾碎在自己龐大的身軀之下。
寶船穿過海峽,率領三十艘戰船截斷了倭寇船隻的後路,迅速向長崎港包抄而去。
長崎峽灣中的海戰已呈白熱化,二十艘大明戰船與二百餘艘倭寇戰船的戰鬥正激烈進行,槍炮聲隆隆,白煙在海麵上騰起,這是大明最精銳的艦隊,堅船利炮,所向披靡,船隊成倒‘八字’字陣型,又像一隻張大口子的漁網,用火炮的輪番射擊將入網的一隻隻倭寇戰船絞得粉碎。
但倭寇的優勢卻在於靈活且經驗豐富,尤其數量眾多的小船,它們在明軍大船之間穿梭疾行,用一支支火箭射向明軍的大船,更有無數精通水性的水鬼潛入了船底,用利刃穿鑿船底,或用火藥包炸船,一隻隻長繩鉤爪飛上大船,身著黑衣的倭寇像猿猴一樣向上攀爬,卻變成對麵大船的活靶,箭如雨發,槍炮聲密集,一聲聲慘叫此起彼伏。
對明軍戰船威脅最大的還是潛入海底的水鬼,不怕鑿船,就怕他們用火藥包炸船,在倭寇的長期作戰中,駐守福建的明軍發明了一種利器,專門對付倭寇水鬼,這是一種裝在船底的大網,上麵裝有密集的倒鉤利刃,一旦潛入船底的水鬼被網纏住,或者被鉤住,必死無疑,很不幸,今天的倭寇水鬼們便遇到了這種網鉤,船下不時冒出一股股殷紅的鮮血。
波濤起伏,海浪掀起白沫,海麵上到處漂浮著碎木和屍體,戰爭極為慘烈,盡管明軍戰船犀利,但倭寇的戰船太多,它們像狼群一樣纏住了獅子,不時趁虛猛咬一口,兩艘明軍的福船的船帆被火箭點燃了,燃起熊熊大火,其中一艘戰船的火藥艙被點燃,猛烈地爆炸了,大船瞬間解體,數十名明軍士兵被炸得支離破碎,墜入海中。
指揮明軍二十艘戰船作戰的是千戶楊帆,他多次在山東沿海和倭寇作戰,對倭寇的戰法十分熟悉,他不理會倭寇小船,而是把火力集中在數十艘大船上,他沉著指揮,船隊始終保持陣型,兩軍戰成了膠著狀態。
“將軍,指揮使大人的船隻出現了。”一名眺望員發現了遠方海麵上的船隊。
楊帆當即下令道:“命船隊改變陣型,攔住他們逃跑之路。”
跟隨著旗語的命令,明軍戰船開始改變陣型了,倒八字形向兩翼舒張,漸漸地在狹窄的峽灣裏一字排開,攔住了倭寇船隻入港的道路,三裏外,海上巨無霸寶船出現了,在它身後還跟著黑壓壓的三十條戰船,它們加快了速度,以排山倒海之勢向驚慌失措的倭寇戰船傾壓而來。
洪武二十四年三月十日,遠赴日本的大明威海衛水師在日本九州長崎港海域上,遭遇了前來攔截大明貨船的二百餘艘倭寇戰船,明軍利用長崎海道的狹窄地勢,前後夾擊倭寇船隻,憑借堅船利炮而大獲全勝,倭寇則全軍覆沒,包括肥前國守護大內兼平在內的三千餘名倭寇葬身海底,但明軍也損失了三艘戰船,死傷一百餘人,明軍隨即撤出了長崎海道,護衛著大明貨船繼續向南進發……
這次偶然發生在長崎的海戰卻影響深遠,一方麵它是大明水師第一次在日本本土作戰,雖然規模不大,但它標誌著明軍對倭寇以防禦為主的策略漸漸改成攻防並舉,明軍火炮和戰船的犀利令日本倭寇膽寒,沉重地打擊倭寇的囂張氣焰,大大緩解了倭寇對大明沿海的侵襲;
而另一方麵,由於肥前國守護大內兼平的身死,大內義弘便順其自然地接收肥前國和長崎港,近藤家也一躍成為了長崎港內最大的家族勢力,就這樣,日本九州的局勢被微妙地改變了……
就在大明水師威震異域的同時,山東半島卻發生了嚴重的旱災,從去年秋天至今,山東半島的登州、青州以及兗州府、濟南府皆滴雨未下,秋旱、冬旱連著春旱,使河流幹涸、土地龜裂,冬小麥大半枯死,屋漏偏遭連夜雨,二月初,青州府突然爆發了蝗災,鋪天蓋地的蝗蟲吞噬一切,樹林、草地、即將枯死的禾苗,統統被一掃而光,蝗災開始向登州府的萊陽縣和招遠縣蔓延,洪武二十四年春,山東大災,米價暴漲,一石米最後竟賣到了十兩銀子。
山東布政使韓衛平緊急向朝廷求援,朱元璋急命戶部左侍郎暴昭為山東宣撫使,赴災情最嚴重的青州府視察,並下令山東各地官府開倉放糧,各縣各府搭建粥棚賑濟災民。
蓬萊縣的災情也極為嚴重,不僅本縣百姓糧食奇缺,從招遠、萊陽逃來的大量饑民也湧入了這座登州府治所在的縣城,登州知府趙良成一方麵命其他官員到登州各地去組織賑災,另一方麵他停止了官倉放糧,將有限的糧食集中起來,並在蓬萊縣設十處賑粥點,每日熬粥發放饑民。
這天傍晚,天已經快黑了,蓬萊縣楊知縣心事忡忡地來到知府衙門前的小廣場上尋找知府大人,這裏也是一個賑粥點,盡管今天熬的稀粥已經快沒有了,但隊伍依然還排得很長,每個人都捏著一塊黑色的小木牌,知府趙良成正率領三個衙役便在這裏給饑民賑粥。
還沒有小廣場,楊知縣老遠便聽見了趙良成的斥罵聲,“不行!絕對不行,你今天早上和中午已經領過粥了,不能再領第三次。”
楊知縣似乎又隱隱聽見了孩子的哀求聲和衙役的勸說聲,但趙成良的態度依然十分堅決,待走近一看,楊知縣頓時愣住了,隻見趙成良八歲的次子端著一個空碗,正向父親苦苦哀求,“爹爹,求求你再給我一碗,就一點點也行。”
“大人,就給孩子一小勺吧!就一點點,可以嗎?”旁邊的衙役也跟著求道。
“不行!”趙良成鐵青著臉望著天空,冷冰冰地說道:“我的家人和普通百姓一樣,不能有任何特殊,他的一份已經領過了。”
“趙大人這就有點不近人情了。”楊知縣走過來攬住孩子的肩膀,歎了口氣道:“咱們大人餓一餓無妨,可是孩子身體瘦弱,他怎麽能抵得住饑餓呢?人心都是肉長的,你問問後麵的百姓,能不能再給孩子一點粥?”
他忽然迴頭大聲對百姓們喊道:“各位鄉親,咱們知府大人把自己的俸祿糧全都捐了出來,家裏已經顆米沒有了,他的孩子饑餓難當,想再喝一點點粥,大家說能不能給孩子。”
“大人,你就給一點吧!”
“大人,我們能理解你的難處,可他是你的孩子啊!”
百姓們紛紛勸說,趙良成低頭看著自己的兒子,他又摸了摸兒子削瘦的小臉,眼睛忽然有些紅了,終於點點頭道:“好吧!就把爹爹的一份給你,你迴去要分給哥哥和妹妹一點,不能一個人喝了,知道嗎?”
衙役立刻給孩子盛了一碗粥,他怯生生地看了一眼父親,小心翼翼地端著粥碗迴去了。
楊知縣心中異常沉重,便低聲對趙良成道:“不知大人有沒有時間,我想和你商量一件事。”
“好!”趙良成將長勺遞給衙役,一直衙門道:“咱們去衙門裏談。”
兩人進了後堂,此時天已經黑了,趙良成點了一盞燈,燈光昏黃微弱,他坐下來歎了口氣道:“我今天得到消息,青州那邊已經出現了人吃人的慘狀,朝廷雖然有糧食運來,可還是太少,連濟南府都不夠,就算運到地方,也先要保證軍隊用糧,其次才輪到百姓,唉!”
“大人,我就不明白,朝廷為何不能多運點糧食過來,這幾年山東連連遭災,真能指望地方官倉嗎?”楊知縣有些憤憤不平。
“朝廷也有難處,去年廣東大災,浙江和福建的存糧幾乎都調空了,河南那邊又黃河決堤,是用鳳陽的官糧去救濟,今年年初,山西那邊大規模遷移民眾,也要大量用糧,聽說邊關的軍糧吃緊,皇上準備從海運送京師糧食,所以朝廷也實在拿不出糧食,隻能讓我們就地放官倉糧,可是蓬萊縣的存米隻能維持十天賑粥了,我已寫報告給布政使韓大人求救,我估計韓大人也沒有辦法。”
趙良成將臉埋進手中,心中實在是痛苦之極,蓬萊縣有十幾萬饑民嗷嗷待哺,一旦斷糧,後果將不堪設想。
“實在不行,我去和軍隊商量,看他們能不能借一點。”
“大人算了吧!李指揮使和賴副千戶都不在,蓬萊所現在是那個姓鮑的做主,他怎麽可能借糧食給我們,至於威海衛那邊,他們還想向我們借糧呢!”
說到這裏,楊知縣遲疑一下道:“大人,其實我倒想到了一個辦法,我就是來和大人商量一下。”
趙良成‘騰!’地站起來,焦急地催問道:“你快說,什麽辦法?”
楊知縣吱嗚半天也說不出來,最後他終於一咬牙說道:“大人,船廠裏不是存有很多舊的漁船嗎?咱們下海捕魚。”
第一百三十九章出使日本(四)
福江島是九州海域最大的一個島嶼,島上泉水眾多,匯成了幾條河流,它豐沛的水源和便於停泊的海岸使它成為了過往船隻補充淡水的最佳之地,和別的島嶼一樣,福江島上生活著幾千漁民,靠捕魚為生。
這一天,漁船依然和平常一樣地出海了,但每一艘漁船上的漁民都顯得十分緊張,他們不時迴頭向福江灣方向望去,此刻在福江灣的海麵上停泊著二百餘艘大大小小的船隻,這就是準備參與捕獵的狼群,它們在等待幾艘在外海遊弋的偵查船送來的情報。
在一艘高大的樓船上,大內兼平正緊張地望著遠方的海麵,他年紀約三十歲,身體十分肥胖,平時也難得下一次海,但這一次他親自上船參與攔截了,這固然是大哥的命令,但大內兼平也知道,大哥不過是在找借口搶奪他的船隊,如果這次攔截失敗,而且他又不在船上,大哥便會以貽誤戰機的借口奪走大內家的三百多艘船隻,從而使他唯一的海上優勢也沒有了。
這次攔截他共出動了一百二十艘船隻和兩千餘人,而其餘的百艘船則由甲賀、島津及近藤三個家族組成,雖然和幾個月前相比,三個家族的船隻略微少了一點,但這已經是他們的最後家底了,十天前,三大家族的主力船隻已經離開長崎,前往大明沿海尋找機會去了。
從昨天下午起他們便等候在福江灣了,可一直到現在,已是中午時分,大明船隻的影子都沒有看見,大內兼平心中有些忐忑不安,福江島是南下的必經之路,難道是大明船隻發現什麽了嗎?
這時,島津家的長子島津健一郎慢慢走到大內兼平的身邊道:“大內君,我懷疑我們中間有內奸。”
“你這話是什麽意思?”大內兼平愕然。
島津健一郎嘴一撇不遠處近藤家的幾艘船道:“很簡單,大明的貨船是運給南朝的物資,近藤家所在的四國島已是南朝的地盤,我聽說近藤家和南朝走得很近,上次連明朝王子的銀船他們也放過了,現在卻怎麽跑來參與攔截貨船呢?大內君,你不覺得很奇怪嗎?”
一句話提醒了大內兼平,這次近藤家隻派來了十艘小船,僅一百多人,而且田中優俊自稱生病不來,這裏麵似乎有點問題。
“那依你的意思怎麽辦?”
“很簡單,殺掉他們的人,奪走他們的船,不能讓他們壞了我們的行動。”
“這個……”大內兼平有些遲疑,這畢竟隻是猜測,沒有真憑實據,而且甲賀家和島津家對近藤家進入九州一直持敵視態度,現在島津家的指責也不能說沒有偏見,而由此得罪勢力強大的近藤家,恐怕家族中的幾個叔叔會對自己不滿,畢竟近藤家是得到他們批準後才入駐九州。
“要不我讓他們斷後,不讓他們參與這次行動。”
大內兼平的話剛說完,忽然船上有人大喊:“守護大人,來了!”
眾人一齊向海灣望去,隻見兩艘巡邏的小船飛駛而來,船頭上掛著紅旗,這就是得到了明朝貨船的消息,已經苦等了近一天一夜的大內兼平再也顧不得近藤家的問題,他立刻下令道:“所有人上船,準備出發!”
島上休息的倭寇紛紛上了各自的船隻,拉起了石錨和風帆,蓄勢以待,巡邏小船越來越近,大內兼平忽然發現了異常,巡邏船上的幾人個個麵色驚惶,就仿佛發生了大事,大內兼平按捺不住內心的驚疑,衝上船頭大喊道:“出了什麽事?”
“守護大人,明朝的船隻改變航行,向長崎港去了,他們有大批軍船護衛。”
不僅大內兼平,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島津健一郎更是急吼道:“守護大人,長崎港不能有失,我們要趕快迴去。”
島津家在碼頭倉庫裏屯有重貨,現在全無防範,讓他怎麽不急。
“不要急!不要著急!”大內兼平覺得頭發暈、腿發軟,他幹咽了口唾沫,有些軟弱地下令道:“大家立刻起航,把明朝船隻堵在長崎港內。”
二百多艘各式各樣的船隻一齊出發,爭先恐後地駛出海灣,向長崎港方向追去。
從福江島到長崎約一百餘裏路程,海船行駛最快也要一天一夜,大內兼平不時得到沿途巡邏船的報告,發現一百艘左右的大明船隻在前方疾駛,其中有一艘龐大無比的巨無霸戰船,明軍的戰力不容輕視,大內兼平也已從最初的慌亂中平靜下來,他又重新評估了一下這次行動,從明軍船隊的組成來看,貨船和護衛軍船竟是各占一半,但大哥給自己的情報中卻並沒有說明這一點,而且大哥還命令自己親自去攔截,這又是什麽意思?大內兼平的脊背不由一陣陣發寒,他已經意識到了大哥的險惡用心,二哥英義被趕出長門國後,大哥下一個要對付的應該就是自己了,虧自己還天天琢磨他會怎麽下手,卻竟然沒有意識到,大哥其實已經下手了,他就是要讓自己死在明軍的手中,借刀殺人。
大內兼平攔截明朝貨船的想法漸漸消退了,他現在考慮的是如何從這次危機中脫身,但大明軍船已經直襲長崎,如果自己不去救援,也一樣會被大哥抓住把柄,從而奪走自己的權力,思來想去,他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關鍵是要在可能發生的激戰中保住性命。
第二天的中午時分,參與攔截的二百餘艘倭寇船趕迴了長崎港,長崎港位於一條長約二十幾裏的狹窄港灣之中,周圍有高島、衝之島、長崎半島等群島環護,依山傍海,是九州島最優良的天然海港,五十年前的肥前國守護在此修建了長崎城,也是九州地區除門司城以外的第二大城。
肥前國是一個貧瘠的地方,這裏的百姓幾乎都靠海為生,自古就是海盜聚集之地,隨著日本地方勢力和強勢家族的崛起,這些零星海盜便被組織起來,逐漸形成了曆史上的倭寇,也正因為如此,九州沿海地區從元朝開始就成為了倭寇的大本營。
“衝迴港口,全殲大明之船!”
大內兼平在港灣口下達了作戰命令,二百餘艘戰船氣勢洶洶地衝入長崎港灣,但大內兼平卻換乘另一艘小船,悄悄地落伍了,他已經意識到了明軍的策略,明軍一定就藏在港灣之中,以逸待勞,等待他們的迴來,但他不能說,他需要有人前去和明軍作戰,大隊船隻越行越遠,漸漸地在大內兼平的視野裏消失了。
“快後退,離開這裏!”大內兼平低聲地下達命令,小船調了頭,如箭一般向長崎半島的中部駛去,那邊離海不遠有一個馬場,養著二十幾匹戰馬。
但小船剛繞過一個島角,大內兼平和劃船的水手都忽然驚呆了,他們站了起來,不可置信地仰頭望著上方,隻見一艘龐大無比的海上巨無霸戰船突然出現在他們麵前,他們的小船在它腳下就仿佛一隻螞蟻一般。
大內兼平忽然張大了嘴,他看見一支箭從頂上射來,迅疾如閃電,想躲已經來不及了,‘撲’的一聲,勁箭射穿了他的頭顱,大內兼平慘叫一聲,翻身落海,大船劈波斬浪,瞬間撞翻了小船,無情地將它碾碎在自己龐大的身軀之下。
寶船穿過海峽,率領三十艘戰船截斷了倭寇船隻的後路,迅速向長崎港包抄而去。
長崎峽灣中的海戰已呈白熱化,二十艘大明戰船與二百餘艘倭寇戰船的戰鬥正激烈進行,槍炮聲隆隆,白煙在海麵上騰起,這是大明最精銳的艦隊,堅船利炮,所向披靡,船隊成倒‘八字’字陣型,又像一隻張大口子的漁網,用火炮的輪番射擊將入網的一隻隻倭寇戰船絞得粉碎。
但倭寇的優勢卻在於靈活且經驗豐富,尤其數量眾多的小船,它們在明軍大船之間穿梭疾行,用一支支火箭射向明軍的大船,更有無數精通水性的水鬼潛入了船底,用利刃穿鑿船底,或用火藥包炸船,一隻隻長繩鉤爪飛上大船,身著黑衣的倭寇像猿猴一樣向上攀爬,卻變成對麵大船的活靶,箭如雨發,槍炮聲密集,一聲聲慘叫此起彼伏。
對明軍戰船威脅最大的還是潛入海底的水鬼,不怕鑿船,就怕他們用火藥包炸船,在倭寇的長期作戰中,駐守福建的明軍發明了一種利器,專門對付倭寇水鬼,這是一種裝在船底的大網,上麵裝有密集的倒鉤利刃,一旦潛入船底的水鬼被網纏住,或者被鉤住,必死無疑,很不幸,今天的倭寇水鬼們便遇到了這種網鉤,船下不時冒出一股股殷紅的鮮血。
波濤起伏,海浪掀起白沫,海麵上到處漂浮著碎木和屍體,戰爭極為慘烈,盡管明軍戰船犀利,但倭寇的戰船太多,它們像狼群一樣纏住了獅子,不時趁虛猛咬一口,兩艘明軍的福船的船帆被火箭點燃了,燃起熊熊大火,其中一艘戰船的火藥艙被點燃,猛烈地爆炸了,大船瞬間解體,數十名明軍士兵被炸得支離破碎,墜入海中。
指揮明軍二十艘戰船作戰的是千戶楊帆,他多次在山東沿海和倭寇作戰,對倭寇的戰法十分熟悉,他不理會倭寇小船,而是把火力集中在數十艘大船上,他沉著指揮,船隊始終保持陣型,兩軍戰成了膠著狀態。
“將軍,指揮使大人的船隻出現了。”一名眺望員發現了遠方海麵上的船隊。
楊帆當即下令道:“命船隊改變陣型,攔住他們逃跑之路。”
跟隨著旗語的命令,明軍戰船開始改變陣型了,倒八字形向兩翼舒張,漸漸地在狹窄的峽灣裏一字排開,攔住了倭寇船隻入港的道路,三裏外,海上巨無霸寶船出現了,在它身後還跟著黑壓壓的三十條戰船,它們加快了速度,以排山倒海之勢向驚慌失措的倭寇戰船傾壓而來。
洪武二十四年三月十日,遠赴日本的大明威海衛水師在日本九州長崎港海域上,遭遇了前來攔截大明貨船的二百餘艘倭寇戰船,明軍利用長崎海道的狹窄地勢,前後夾擊倭寇船隻,憑借堅船利炮而大獲全勝,倭寇則全軍覆沒,包括肥前國守護大內兼平在內的三千餘名倭寇葬身海底,但明軍也損失了三艘戰船,死傷一百餘人,明軍隨即撤出了長崎海道,護衛著大明貨船繼續向南進發……
這次偶然發生在長崎的海戰卻影響深遠,一方麵它是大明水師第一次在日本本土作戰,雖然規模不大,但它標誌著明軍對倭寇以防禦為主的策略漸漸改成攻防並舉,明軍火炮和戰船的犀利令日本倭寇膽寒,沉重地打擊倭寇的囂張氣焰,大大緩解了倭寇對大明沿海的侵襲;
而另一方麵,由於肥前國守護大內兼平的身死,大內義弘便順其自然地接收肥前國和長崎港,近藤家也一躍成為了長崎港內最大的家族勢力,就這樣,日本九州的局勢被微妙地改變了……
就在大明水師威震異域的同時,山東半島卻發生了嚴重的旱災,從去年秋天至今,山東半島的登州、青州以及兗州府、濟南府皆滴雨未下,秋旱、冬旱連著春旱,使河流幹涸、土地龜裂,冬小麥大半枯死,屋漏偏遭連夜雨,二月初,青州府突然爆發了蝗災,鋪天蓋地的蝗蟲吞噬一切,樹林、草地、即將枯死的禾苗,統統被一掃而光,蝗災開始向登州府的萊陽縣和招遠縣蔓延,洪武二十四年春,山東大災,米價暴漲,一石米最後竟賣到了十兩銀子。
山東布政使韓衛平緊急向朝廷求援,朱元璋急命戶部左侍郎暴昭為山東宣撫使,赴災情最嚴重的青州府視察,並下令山東各地官府開倉放糧,各縣各府搭建粥棚賑濟災民。
蓬萊縣的災情也極為嚴重,不僅本縣百姓糧食奇缺,從招遠、萊陽逃來的大量饑民也湧入了這座登州府治所在的縣城,登州知府趙良成一方麵命其他官員到登州各地去組織賑災,另一方麵他停止了官倉放糧,將有限的糧食集中起來,並在蓬萊縣設十處賑粥點,每日熬粥發放饑民。
這天傍晚,天已經快黑了,蓬萊縣楊知縣心事忡忡地來到知府衙門前的小廣場上尋找知府大人,這裏也是一個賑粥點,盡管今天熬的稀粥已經快沒有了,但隊伍依然還排得很長,每個人都捏著一塊黑色的小木牌,知府趙良成正率領三個衙役便在這裏給饑民賑粥。
還沒有小廣場,楊知縣老遠便聽見了趙良成的斥罵聲,“不行!絕對不行,你今天早上和中午已經領過粥了,不能再領第三次。”
楊知縣似乎又隱隱聽見了孩子的哀求聲和衙役的勸說聲,但趙成良的態度依然十分堅決,待走近一看,楊知縣頓時愣住了,隻見趙成良八歲的次子端著一個空碗,正向父親苦苦哀求,“爹爹,求求你再給我一碗,就一點點也行。”
“大人,就給孩子一小勺吧!就一點點,可以嗎?”旁邊的衙役也跟著求道。
“不行!”趙良成鐵青著臉望著天空,冷冰冰地說道:“我的家人和普通百姓一樣,不能有任何特殊,他的一份已經領過了。”
“趙大人這就有點不近人情了。”楊知縣走過來攬住孩子的肩膀,歎了口氣道:“咱們大人餓一餓無妨,可是孩子身體瘦弱,他怎麽能抵得住饑餓呢?人心都是肉長的,你問問後麵的百姓,能不能再給孩子一點粥?”
他忽然迴頭大聲對百姓們喊道:“各位鄉親,咱們知府大人把自己的俸祿糧全都捐了出來,家裏已經顆米沒有了,他的孩子饑餓難當,想再喝一點點粥,大家說能不能給孩子。”
“大人,你就給一點吧!”
“大人,我們能理解你的難處,可他是你的孩子啊!”
百姓們紛紛勸說,趙良成低頭看著自己的兒子,他又摸了摸兒子削瘦的小臉,眼睛忽然有些紅了,終於點點頭道:“好吧!就把爹爹的一份給你,你迴去要分給哥哥和妹妹一點,不能一個人喝了,知道嗎?”
衙役立刻給孩子盛了一碗粥,他怯生生地看了一眼父親,小心翼翼地端著粥碗迴去了。
楊知縣心中異常沉重,便低聲對趙良成道:“不知大人有沒有時間,我想和你商量一件事。”
“好!”趙良成將長勺遞給衙役,一直衙門道:“咱們去衙門裏談。”
兩人進了後堂,此時天已經黑了,趙良成點了一盞燈,燈光昏黃微弱,他坐下來歎了口氣道:“我今天得到消息,青州那邊已經出現了人吃人的慘狀,朝廷雖然有糧食運來,可還是太少,連濟南府都不夠,就算運到地方,也先要保證軍隊用糧,其次才輪到百姓,唉!”
“大人,我就不明白,朝廷為何不能多運點糧食過來,這幾年山東連連遭災,真能指望地方官倉嗎?”楊知縣有些憤憤不平。
“朝廷也有難處,去年廣東大災,浙江和福建的存糧幾乎都調空了,河南那邊又黃河決堤,是用鳳陽的官糧去救濟,今年年初,山西那邊大規模遷移民眾,也要大量用糧,聽說邊關的軍糧吃緊,皇上準備從海運送京師糧食,所以朝廷也實在拿不出糧食,隻能讓我們就地放官倉糧,可是蓬萊縣的存米隻能維持十天賑粥了,我已寫報告給布政使韓大人求救,我估計韓大人也沒有辦法。”
趙良成將臉埋進手中,心中實在是痛苦之極,蓬萊縣有十幾萬饑民嗷嗷待哺,一旦斷糧,後果將不堪設想。
“實在不行,我去和軍隊商量,看他們能不能借一點。”
“大人算了吧!李指揮使和賴副千戶都不在,蓬萊所現在是那個姓鮑的做主,他怎麽可能借糧食給我們,至於威海衛那邊,他們還想向我們借糧呢!”
說到這裏,楊知縣遲疑一下道:“大人,其實我倒想到了一個辦法,我就是來和大人商量一下。”
趙良成‘騰!’地站起來,焦急地催問道:“你快說,什麽辦法?”
楊知縣吱嗚半天也說不出來,最後他終於一咬牙說道:“大人,船廠裏不是存有很多舊的漁船嗎?咱們下海捕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