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求救
異時空之巨艦大炮時代 作者:七色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張山長說道:“在中日控製線的緩衝區內,現在有大約兩百多萬日本難民,這些人日本政府和日本天皇都不管不問,可是我們中國人太過仁慈了,都是菩薩心腸,最看不得日本人民受苦了,非要自己攬上身來。
最近這幾天,報紙媒體紛紛揚揚,要求中國政府采取措施,對這些難民進行必要的人道主義救助,我們作為民選的政府,對於民眾的唿聲,我們不得不考慮,因就算日本天皇和日本政府不出麵管理,我們也要出麵管理一下。”
張山長說話一陣的無奈,日本人就是捉住中國人太過善良這一點,用自己國民的性命來要挾他,這讓張山長憤怒,同時也很無奈。[.br/>他讓人在在日本噴灑除草劑,造成了日本的饑荒和恐慌,是這次難民潮形成的主要原因。
他讓日本人陷入災難,同時卻又不得不伸出援助的手。
“在王市長的英明領導之下,現在的鹿兒島市可以說是日本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一項奇跡,我希望王市長把這個奇跡持續下去,再次帶領這些日本難民創造另外一個奇跡。”
張山長攤開一張日本地圖,指著愛知縣臨近伊勢灣的一個犬牙形狀的半島,說道:“我打算在這個地方組建一個難民營,讓這兩百萬難民在王市長的領導下,再次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從無到有,再創造一個像鹿兒島市那樣的奇跡。”
要是以往,王兆名聽了這樣鼓動兼讚揚的話,一定會神采飛揚,不過今天王兆名一聽張山長又要他帶領日本難民去創造所謂的奇跡的時候,他臉上的神情呆滯了,一張英俊的臉蛋忽然變得非常蒼老。
王兆名如同囈語一般說道:“奇跡誕生的同時,也伴隨著人間的悲劇,你知道嗎?大總統,當初從九洲到鹿兒島市的五百多萬居民當中,現在能夠活下來的有多少?”
王兆名遲滯了一下,眼神空洞起來。
“不夠一半!”王兆名自己迴答道,“饑餓、寒冷、疾病、瘟疫時刻伴隨著他們,隨時奪走他們的生命,在現在的鹿兒島城市的地底下,起碼埋著兩百多萬副白骨!”
陳秀才驚訝道:“這怎麽可能?鹿兒島一直以來都差不多五百多萬人口。”
王兆名說道:“那是因為不停地有日本人偷渡而來,現在,鹿兒島市每天起碼有一萬人從東京等地坐漁船進來。”
“鹿兒島市說是城市,那是因為你們國內的這些人在吹噓,事實上它仍然是一個巨大的難民營,那裏到處是山區沒有耕種的土地,連吃的蔬菜都沒有,那裏的生活貧困程度,不是你們能夠想象得到的。”
“請大總統不要再搞什麽奇跡了,奇跡就是用皚皚白骨堆出來的!”王兆名說道。
張山長卻搖搖頭說道:“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事實勝於雄辯,現在這麽多日本人偷渡到鹿兒島,說明鹿兒島的模式是成功的,鹿兒島市如今是令日本人向往的人間仙境。”
“曆史學家們隻會說,王兆名先生帶領勤勞的日本勞動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創造了一個奇跡!”張山長說道,“沒有人會記得鹿兒島底下的白骨,他們隻會記得你,王兆名的名字!”
王兆名做這麽多事情,無非是想博一個仁義的名聲,聽了張山長的話,沉默了。
張山長對他的打壓,讓他做了幾年的難民營的營長,如果他還不開竅的話,那就不是叱吒風雲的民國精英了。
但是,王兆名是有堅持的,不會像張山長那樣不把日本人民的生死當一迴事。
王兆名說道:“大總統,就當我們做一迴好事,幫幫這些難民吧,讓他們到東瀛縣安居樂業,再也不要搞什麽新的城市新的奇跡了,東瀛縣的很多城市都是空置的,田地也有很多是空置的”
城市就是生雜草長樹木,也不能夠讓日本人住,這是張山長決定了的事情,是不容改變,否則過幾十年或者幾百年之後,另外一個日本又會重新出現。
張山長搖搖頭,說道:“這個不行,這有關國家主權的問題,東瀛縣現在從法律上已經屬於中國的領土了,不可能讓給日本人居住,否則等同於賣國。”
“這些難民都是日本國民,他們平時為日本政府繳稅,救濟他們是日本政府的責任,我們出於人道主義可以進行必要的援助,但是有限度的,救助隻針對那些老幼婦孺!”張山長說道。
“好吧,大總統要我做什麽?”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王兆名說道。
“你的任務就是說服日本政府從那裏撤軍,因為我們將在那裏舉行慈善活動。”張山長說道。
“如果日本政府不撤軍的話,餓死的難民就由日本政府負責,我們沒有絲毫的責任,是嗎?”王兆名壓抑著心中的憤怒說道。
張山長絲毫沒有感情地說道:“不錯!難民營隻能夠設在日方控製線,但是由於日軍的紀律非常差,經常搶劫慈善機構的糧食充當軍糧,所以難民營的安全必須由朝鮮集團軍負責。”
王兆名總算明白了,張山長並不是想救濟這些難民,而是想找一個借口,推卸自己的責任,好向輿論交代。
王兆名卻隻能夠在心裏對日本人民表示深深地哀悼,因為他除了順從張大總統的淫威之外,別無選擇,如果換了別人去做這件事的話,極有可能把這件事搞砸,禍害了幾百萬日本難民。
王兆名說道:“我會說服日本政府,讓他們同意大總統的提議的。”
張山長滿意地點點頭說道:“日本人民的死活就靠王市長了,希望王市長繼續為中日人民的友誼做出曆史性的貢獻!”
王兆名離開之後,陳秀才說道:“這個王兆名,似乎很受這種大道理?”
張山長笑道:“你我都知道所謂的大道理都是用來忽悠人的,是自圓其說的最好詞語,王兆名又何曾不知道,隻不過這些東西對他的名譽有幫助而已。”
在中日控製線前麵的緩衝區,餓了幾天之後,那裏的難民還不願意離去,難民們吃樹葉挖草根,伸長了脖子在等,等忽然有一天,中國人忘記了仇恨再度開放邊界前來施粥。
在緩衝區,一雙雙乞求的目光向中國控製區這邊觀望。
但是,中國人也許被他們忘恩負義的行為激怒了,一個星期過後也沒有開放,不少難民已經失望地離去,更多的是餓死在路邊、山崗上。
鬆田一家四口來至這裏的時候,粥棚已經關閉了,就連周圍的草根都被挖幹淨,樹葉也被摘幹淨了。
鬆田在難民當中發現了他的鄰居杏子。
杏子抱著她的小孩,小孩瘦得皮包骨頭一樣,嘴巴緊緊地咬著杏子的**,杏子皺著眉頭,臉上呈現出痛苦的神情。
也許已經沒有了奶水,小孩張開了嘴鬆開了**,發出嗚嗚的哀鳴聲,聲音非常微弱。
鬆田問道:“杏子,青野君呢?他不是和你一起來逃往鹿兒島了嗎?”
杏子說道:“他上船去了鹿兒島了。”
杏子的眼光呆滯了一下,繼續說道:“我們沒有足夠的錢,付不起三張船票。”
鬆田憤怒地叫道“難道青野就丟下你們母子兩人,自己去了鹿兒島?”
杏子隻是說,“船票漲價了,我們的錢隻夠一張船票。”
鬆田罵道:“青野一夫這個混蛋!”
杏子懷裏的孩子幹號了一陣,聲音漸漸虛弱下來,杏子的眼睛滿是絕望,她用哀求目光看著鬆田,“鬆田先生,請你想辦法救一下我的孩子。”
鬆田忽然來了勇氣,他搶過杏子懷裏的孩子,沿著公路向中方的控製線跑了過去,杏子跟在後麵,蹣跚地跟了上去。
難民呆的地方離控製線約有兩公裏,鬆田很快跑到了朝鮮集團軍哨卡前麵三百米遠的地方,但是哨卡裏的槍聲忽然響了,“叭”的一聲,打在鬆田前麵幾米遠的地方,灰塵四濺。
鬆田馬上停住了腳步,舉起手中的孩子,用日語叫道:“求求你們!救救我手裏的孩子!”
中方的哨卡沉靜了起來,鬆田就站在公路邊,抱著那個皮包骨頭的孩子,不停地向哨卡喊叫,杏子追了上來,跪在地上哀求。
“一對日本男女抱著一個小孩到哨卡前,要求救救他們的小孩,救還是不救?”當張山長接過陳秀蘭遞過的這份加急電報的時候,他的眉頭緊皺,他做夢也沒有料到,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張山長看著這份電報,無奈地說道:“現在救活了他,等他長大了他就會拿起步槍,槍口對準的是我們。農夫和蛇的故事我們聽得還少嗎?”
“可是,現在他是一個小孩而不是一條蛇。”陳秀蘭很少這樣插口說話。
張山長感歎說道:“是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盡管知道這個人長大之後會拿起槍來對準自己,明明知道他也許就是一條毒蛇,我們也不得不救。”
既然上報到這裏,張大總統就是不想救也不得不救了。
“發電報給蘇正卿,以後這種事情不要再報上來,他這個司令是怎麽當的?”張山長說著說著也就暴跳如雷了。
鬆田在路邊站立了四個小時,哨卡的鐵絲網被搬開了,一隊朝鮮籍士兵的一個帶著紅十字標誌的護士走了出來。
兩個士兵首先迅速衝上來,搜了鬆田和杏子的身,發現沒有危險之後,其它的士兵和護士才走了上來接過鬆田手中的孩子。
鬆田叫道:“我還有兩個孩子,你們可以帶他們一起走嗎?”
一個軍官用日語問道:“你叫什麽名字!”
“鬆田!”
軍官說道:“我們不能夠答應你們,這裏是軍營,不是慈善機構。”
軍官又告訴鬆田道:“你知道四日市嗎?”
鬆田點頭說道:“知道!”
軍官說道:“在四日市有一個難民營,那裏隻有一個入口,婦女兒童可以優先進入,快點去吧。”
鬆田聽到這個消息,馬上掉頭走了,
這時,杏子才戰戰兢兢地從路邊的草叢中站起來,口中結巴地叫道:“鬆田君。”
鬆田停下腳步,把杏子拉到軍官的前麵,指著杏子對軍官說道:“這是孩子的母親,請你們照顧一下她,不要讓孩子和母親分開。”說完就走了。
四日市是日本伊勢灣岸城市,1470年築城,為市場村。每月逢四集市,所以稱為四日市。1897年設市,1899年開港,以紡織和陶瓷工業為主。
但是那是過去,現在那裏隻是一個荒廢了的城市,街道長滿了雜草灌木。瘟疫橫行的時候,這裏的人不是死光就是逃光,街道曾經屍橫遍地,現在則變成了白骨累累。
四日市剛好在中國東瀛縣境內,雖然靠近邊界,但是由於這裏是一個鬼城,朝鮮集團軍並沒有在這裏居住,就是那些走私者也不敢進住。
自從接到那份小孩的求救電報之後,張山長迅速作了一個決定,就是開放四日市作為難民營。
張山長做這個決定的時候,覺得自己就象是一個魔鬼和天使的混合體,一方麵心狠手辣,一方麵卻悲天憫人,是一個雙麵人。
朝鮮集團軍開放了靠近海邊,由邊界通向四日市的一條公路,讓得到消息等候在邊界的難民開始走路進入。
鬆田懷有私心,這個消息並沒有告訴別人,雖然他一家四口不是最先到達四日市前麵的關口的,但是在他們所處的那一批難民當中,絕對是最早到來的。
進入四日市的公路兩側圍著鐵絲網,荷槍實彈的朝鮮籍士兵臉上沒有一絲感情,緊緊地盯住前來的日本難民。
進入難民營有規定,隻允許婦嬬兒童或者老人進入,鬆田四十多歲但是已經顯得異常的蒼老,再加上他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所以被允許進入。
事實上,日本的饑荒比外人想像中的更加嚴重。
日本政府為了保證軍隊、皇室和政府高官的糧食供應,已經將國內的糧食控製起來,現在市場上已經購買不到糧食。
然而這種慘烈的情況由於海上的封鎖,再加上日本政府的有意隱瞞,外麵的人並不知道實情。
王兆名坐船迴到鹿兒島,在鹿兒島市中心有一棟兩層樓的紅磚大屋,這裏是的鹿兒島的市政大廳,也是王兆名的辦公室。
在市政大廳的裏麵,坐著一個日本人,見到王兆名之後,起身說道:“王市長,鄙人等您很久了。”
見王兆名一臉迷惑,來人自我介紹道:“鄙人牧野伸顯,受原敬首相的委派前來拜訪王先生。”
王兆名眉頭一皺,問道:“你是怎麽進入我的辦公室的?”
牧野伸顯一笑,“王先生,鹿兒島市是日本的領土,這裏的日本人也是天皇的子民。”
王兆名聽聞呆了一下,他從來沒有想到過,他這個所謂的市長其實沒有任何保障,隻要日本人願意就輕鬆地就可以拿了過去,因為這裏住著的是日本人,而他是中國人。
就因為他是中國人,所外麵的日本人保衛就可以輕易地出賣他,放一個陌生的日本人進來。
王兆名有預感,他所有的努力都將白費力氣,也許張大總統說得對,什麽中日友誼,這全都是屁話。
牧野伸顯沒有覺察到王兆名心理的變化,好像征服者一樣洋洋的樣子,“王先生對日本人民所做的一切,日本人民永遠都會記住的。”
王兆名冷冷地說道:“鹿兒島市跟日本政府沒有關係,也不受日本天皇的領導,她是一個擁有**司法、**主權的城市。”
要是以往,就憑自己可以自由地進出市政大廳,牧野伸顯可以在辯論上輕易地擊敗王兆名,但是現在不是時候,他還有求於王兆名,激怒王兆名得不償失!
牧野伸顯說道:“無論如何,王先生都是日本人民的好朋友,您對於日本人民所做的貢獻,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我這次沒有得到王先生的同意就進入您的辦公室,我向您表示道歉!”
“是我跟門衛說,我有急事找王先生,所以門衛就放我來了,,對不起了,王先生!”牧野伸顯向王兆名鞠了一個躬。
牧野伸顯在日本政壇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他能夠給王兆名鞠躬,曆來對日本人有好感的王兆名也就放下了剛才的不快,問道:“原敬首相有何指教?”
牧野伸顯說道:“原敬首相隻是叫我代他問候王先生,另外日本人民正處於水深火熱當中,非常需要王先生伸出援助之手,幫助日本人民度過難關。”
牧野伸顯左一句“日本人民”右一句“日本人民”,正中了王兆名的死穴,他一向認為日本勞動人民是無辜的,應該跟日本軍隊分開對待。
王兆名說道:“我這次進京,也正是為了此事,我國張大總統提出了幾點要求,他說可以由中國政府出麵救濟日本難民,希望日本政府劃出幾塊地方作為救濟難民的場所,而且日本軍隊必須撤出,安全由於朝鮮集團軍負責。”
牧野伸顯想也不想地搖頭,說道:“這是不可能的,王先生。”
王兆名急道:“為什麽不可能,牧野先生,你知道每拖一天會有多少人餓死嗎?”
牧野伸顯說道:“我知道,但是牽涉到領土的主權的問題,就算全日本的人都餓死了,我們也不會退讓的。”
王兆名“…”。.。
更多到,地址
(張山長說道:“在中日控製線的緩衝區內,現在有大約兩百多萬日本難民,這些人日本政府和日本天皇都不管不問,可是我們中國人太過仁慈了,都是菩薩心腸,最看不得日本人民受苦了,非要自己攬上身來。
最近這幾天,報紙媒體紛紛揚揚,要求中國政府采取措施,對這些難民進行必要的人道主義救助,我們作為民選的政府,對於民眾的唿聲,我們不得不考慮,因就算日本天皇和日本政府不出麵管理,我們也要出麵管理一下。”
張山長說話一陣的無奈,日本人就是捉住中國人太過善良這一點,用自己國民的性命來要挾他,這讓張山長憤怒,同時也很無奈。[.br/>他讓人在在日本噴灑除草劑,造成了日本的饑荒和恐慌,是這次難民潮形成的主要原因。
他讓日本人陷入災難,同時卻又不得不伸出援助的手。
“在王市長的英明領導之下,現在的鹿兒島市可以說是日本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一項奇跡,我希望王市長把這個奇跡持續下去,再次帶領這些日本難民創造另外一個奇跡。”
張山長攤開一張日本地圖,指著愛知縣臨近伊勢灣的一個犬牙形狀的半島,說道:“我打算在這個地方組建一個難民營,讓這兩百萬難民在王市長的領導下,再次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從無到有,再創造一個像鹿兒島市那樣的奇跡。”
要是以往,王兆名聽了這樣鼓動兼讚揚的話,一定會神采飛揚,不過今天王兆名一聽張山長又要他帶領日本難民去創造所謂的奇跡的時候,他臉上的神情呆滯了,一張英俊的臉蛋忽然變得非常蒼老。
王兆名如同囈語一般說道:“奇跡誕生的同時,也伴隨著人間的悲劇,你知道嗎?大總統,當初從九洲到鹿兒島市的五百多萬居民當中,現在能夠活下來的有多少?”
王兆名遲滯了一下,眼神空洞起來。
“不夠一半!”王兆名自己迴答道,“饑餓、寒冷、疾病、瘟疫時刻伴隨著他們,隨時奪走他們的生命,在現在的鹿兒島城市的地底下,起碼埋著兩百多萬副白骨!”
陳秀才驚訝道:“這怎麽可能?鹿兒島一直以來都差不多五百多萬人口。”
王兆名說道:“那是因為不停地有日本人偷渡而來,現在,鹿兒島市每天起碼有一萬人從東京等地坐漁船進來。”
“鹿兒島市說是城市,那是因為你們國內的這些人在吹噓,事實上它仍然是一個巨大的難民營,那裏到處是山區沒有耕種的土地,連吃的蔬菜都沒有,那裏的生活貧困程度,不是你們能夠想象得到的。”
“請大總統不要再搞什麽奇跡了,奇跡就是用皚皚白骨堆出來的!”王兆名說道。
張山長卻搖搖頭說道:“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事實勝於雄辯,現在這麽多日本人偷渡到鹿兒島,說明鹿兒島的模式是成功的,鹿兒島市如今是令日本人向往的人間仙境。”
“曆史學家們隻會說,王兆名先生帶領勤勞的日本勞動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創造了一個奇跡!”張山長說道,“沒有人會記得鹿兒島底下的白骨,他們隻會記得你,王兆名的名字!”
王兆名做這麽多事情,無非是想博一個仁義的名聲,聽了張山長的話,沉默了。
張山長對他的打壓,讓他做了幾年的難民營的營長,如果他還不開竅的話,那就不是叱吒風雲的民國精英了。
但是,王兆名是有堅持的,不會像張山長那樣不把日本人民的生死當一迴事。
王兆名說道:“大總統,就當我們做一迴好事,幫幫這些難民吧,讓他們到東瀛縣安居樂業,再也不要搞什麽新的城市新的奇跡了,東瀛縣的很多城市都是空置的,田地也有很多是空置的”
城市就是生雜草長樹木,也不能夠讓日本人住,這是張山長決定了的事情,是不容改變,否則過幾十年或者幾百年之後,另外一個日本又會重新出現。
張山長搖搖頭,說道:“這個不行,這有關國家主權的問題,東瀛縣現在從法律上已經屬於中國的領土了,不可能讓給日本人居住,否則等同於賣國。”
“這些難民都是日本國民,他們平時為日本政府繳稅,救濟他們是日本政府的責任,我們出於人道主義可以進行必要的援助,但是有限度的,救助隻針對那些老幼婦孺!”張山長說道。
“好吧,大總統要我做什麽?”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王兆名說道。
“你的任務就是說服日本政府從那裏撤軍,因為我們將在那裏舉行慈善活動。”張山長說道。
“如果日本政府不撤軍的話,餓死的難民就由日本政府負責,我們沒有絲毫的責任,是嗎?”王兆名壓抑著心中的憤怒說道。
張山長絲毫沒有感情地說道:“不錯!難民營隻能夠設在日方控製線,但是由於日軍的紀律非常差,經常搶劫慈善機構的糧食充當軍糧,所以難民營的安全必須由朝鮮集團軍負責。”
王兆名總算明白了,張山長並不是想救濟這些難民,而是想找一個借口,推卸自己的責任,好向輿論交代。
王兆名卻隻能夠在心裏對日本人民表示深深地哀悼,因為他除了順從張大總統的淫威之外,別無選擇,如果換了別人去做這件事的話,極有可能把這件事搞砸,禍害了幾百萬日本難民。
王兆名說道:“我會說服日本政府,讓他們同意大總統的提議的。”
張山長滿意地點點頭說道:“日本人民的死活就靠王市長了,希望王市長繼續為中日人民的友誼做出曆史性的貢獻!”
王兆名離開之後,陳秀才說道:“這個王兆名,似乎很受這種大道理?”
張山長笑道:“你我都知道所謂的大道理都是用來忽悠人的,是自圓其說的最好詞語,王兆名又何曾不知道,隻不過這些東西對他的名譽有幫助而已。”
在中日控製線前麵的緩衝區,餓了幾天之後,那裏的難民還不願意離去,難民們吃樹葉挖草根,伸長了脖子在等,等忽然有一天,中國人忘記了仇恨再度開放邊界前來施粥。
在緩衝區,一雙雙乞求的目光向中國控製區這邊觀望。
但是,中國人也許被他們忘恩負義的行為激怒了,一個星期過後也沒有開放,不少難民已經失望地離去,更多的是餓死在路邊、山崗上。
鬆田一家四口來至這裏的時候,粥棚已經關閉了,就連周圍的草根都被挖幹淨,樹葉也被摘幹淨了。
鬆田在難民當中發現了他的鄰居杏子。
杏子抱著她的小孩,小孩瘦得皮包骨頭一樣,嘴巴緊緊地咬著杏子的**,杏子皺著眉頭,臉上呈現出痛苦的神情。
也許已經沒有了奶水,小孩張開了嘴鬆開了**,發出嗚嗚的哀鳴聲,聲音非常微弱。
鬆田問道:“杏子,青野君呢?他不是和你一起來逃往鹿兒島了嗎?”
杏子說道:“他上船去了鹿兒島了。”
杏子的眼光呆滯了一下,繼續說道:“我們沒有足夠的錢,付不起三張船票。”
鬆田憤怒地叫道“難道青野就丟下你們母子兩人,自己去了鹿兒島?”
杏子隻是說,“船票漲價了,我們的錢隻夠一張船票。”
鬆田罵道:“青野一夫這個混蛋!”
杏子懷裏的孩子幹號了一陣,聲音漸漸虛弱下來,杏子的眼睛滿是絕望,她用哀求目光看著鬆田,“鬆田先生,請你想辦法救一下我的孩子。”
鬆田忽然來了勇氣,他搶過杏子懷裏的孩子,沿著公路向中方的控製線跑了過去,杏子跟在後麵,蹣跚地跟了上去。
難民呆的地方離控製線約有兩公裏,鬆田很快跑到了朝鮮集團軍哨卡前麵三百米遠的地方,但是哨卡裏的槍聲忽然響了,“叭”的一聲,打在鬆田前麵幾米遠的地方,灰塵四濺。
鬆田馬上停住了腳步,舉起手中的孩子,用日語叫道:“求求你們!救救我手裏的孩子!”
中方的哨卡沉靜了起來,鬆田就站在公路邊,抱著那個皮包骨頭的孩子,不停地向哨卡喊叫,杏子追了上來,跪在地上哀求。
“一對日本男女抱著一個小孩到哨卡前,要求救救他們的小孩,救還是不救?”當張山長接過陳秀蘭遞過的這份加急電報的時候,他的眉頭緊皺,他做夢也沒有料到,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張山長看著這份電報,無奈地說道:“現在救活了他,等他長大了他就會拿起步槍,槍口對準的是我們。農夫和蛇的故事我們聽得還少嗎?”
“可是,現在他是一個小孩而不是一條蛇。”陳秀蘭很少這樣插口說話。
張山長感歎說道:“是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盡管知道這個人長大之後會拿起槍來對準自己,明明知道他也許就是一條毒蛇,我們也不得不救。”
既然上報到這裏,張大總統就是不想救也不得不救了。
“發電報給蘇正卿,以後這種事情不要再報上來,他這個司令是怎麽當的?”張山長說著說著也就暴跳如雷了。
鬆田在路邊站立了四個小時,哨卡的鐵絲網被搬開了,一隊朝鮮籍士兵的一個帶著紅十字標誌的護士走了出來。
兩個士兵首先迅速衝上來,搜了鬆田和杏子的身,發現沒有危險之後,其它的士兵和護士才走了上來接過鬆田手中的孩子。
鬆田叫道:“我還有兩個孩子,你們可以帶他們一起走嗎?”
一個軍官用日語問道:“你叫什麽名字!”
“鬆田!”
軍官說道:“我們不能夠答應你們,這裏是軍營,不是慈善機構。”
軍官又告訴鬆田道:“你知道四日市嗎?”
鬆田點頭說道:“知道!”
軍官說道:“在四日市有一個難民營,那裏隻有一個入口,婦女兒童可以優先進入,快點去吧。”
鬆田聽到這個消息,馬上掉頭走了,
這時,杏子才戰戰兢兢地從路邊的草叢中站起來,口中結巴地叫道:“鬆田君。”
鬆田停下腳步,把杏子拉到軍官的前麵,指著杏子對軍官說道:“這是孩子的母親,請你們照顧一下她,不要讓孩子和母親分開。”說完就走了。
四日市是日本伊勢灣岸城市,1470年築城,為市場村。每月逢四集市,所以稱為四日市。1897年設市,1899年開港,以紡織和陶瓷工業為主。
但是那是過去,現在那裏隻是一個荒廢了的城市,街道長滿了雜草灌木。瘟疫橫行的時候,這裏的人不是死光就是逃光,街道曾經屍橫遍地,現在則變成了白骨累累。
四日市剛好在中國東瀛縣境內,雖然靠近邊界,但是由於這裏是一個鬼城,朝鮮集團軍並沒有在這裏居住,就是那些走私者也不敢進住。
自從接到那份小孩的求救電報之後,張山長迅速作了一個決定,就是開放四日市作為難民營。
張山長做這個決定的時候,覺得自己就象是一個魔鬼和天使的混合體,一方麵心狠手辣,一方麵卻悲天憫人,是一個雙麵人。
朝鮮集團軍開放了靠近海邊,由邊界通向四日市的一條公路,讓得到消息等候在邊界的難民開始走路進入。
鬆田懷有私心,這個消息並沒有告訴別人,雖然他一家四口不是最先到達四日市前麵的關口的,但是在他們所處的那一批難民當中,絕對是最早到來的。
進入四日市的公路兩側圍著鐵絲網,荷槍實彈的朝鮮籍士兵臉上沒有一絲感情,緊緊地盯住前來的日本難民。
進入難民營有規定,隻允許婦嬬兒童或者老人進入,鬆田四十多歲但是已經顯得異常的蒼老,再加上他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所以被允許進入。
事實上,日本的饑荒比外人想像中的更加嚴重。
日本政府為了保證軍隊、皇室和政府高官的糧食供應,已經將國內的糧食控製起來,現在市場上已經購買不到糧食。
然而這種慘烈的情況由於海上的封鎖,再加上日本政府的有意隱瞞,外麵的人並不知道實情。
王兆名坐船迴到鹿兒島,在鹿兒島市中心有一棟兩層樓的紅磚大屋,這裏是的鹿兒島的市政大廳,也是王兆名的辦公室。
在市政大廳的裏麵,坐著一個日本人,見到王兆名之後,起身說道:“王市長,鄙人等您很久了。”
見王兆名一臉迷惑,來人自我介紹道:“鄙人牧野伸顯,受原敬首相的委派前來拜訪王先生。”
王兆名眉頭一皺,問道:“你是怎麽進入我的辦公室的?”
牧野伸顯一笑,“王先生,鹿兒島市是日本的領土,這裏的日本人也是天皇的子民。”
王兆名聽聞呆了一下,他從來沒有想到過,他這個所謂的市長其實沒有任何保障,隻要日本人願意就輕鬆地就可以拿了過去,因為這裏住著的是日本人,而他是中國人。
就因為他是中國人,所外麵的日本人保衛就可以輕易地出賣他,放一個陌生的日本人進來。
王兆名有預感,他所有的努力都將白費力氣,也許張大總統說得對,什麽中日友誼,這全都是屁話。
牧野伸顯沒有覺察到王兆名心理的變化,好像征服者一樣洋洋的樣子,“王先生對日本人民所做的一切,日本人民永遠都會記住的。”
王兆名冷冷地說道:“鹿兒島市跟日本政府沒有關係,也不受日本天皇的領導,她是一個擁有**司法、**主權的城市。”
要是以往,就憑自己可以自由地進出市政大廳,牧野伸顯可以在辯論上輕易地擊敗王兆名,但是現在不是時候,他還有求於王兆名,激怒王兆名得不償失!
牧野伸顯說道:“無論如何,王先生都是日本人民的好朋友,您對於日本人民所做的貢獻,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我這次沒有得到王先生的同意就進入您的辦公室,我向您表示道歉!”
“是我跟門衛說,我有急事找王先生,所以門衛就放我來了,,對不起了,王先生!”牧野伸顯向王兆名鞠了一個躬。
牧野伸顯在日本政壇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他能夠給王兆名鞠躬,曆來對日本人有好感的王兆名也就放下了剛才的不快,問道:“原敬首相有何指教?”
牧野伸顯說道:“原敬首相隻是叫我代他問候王先生,另外日本人民正處於水深火熱當中,非常需要王先生伸出援助之手,幫助日本人民度過難關。”
牧野伸顯左一句“日本人民”右一句“日本人民”,正中了王兆名的死穴,他一向認為日本勞動人民是無辜的,應該跟日本軍隊分開對待。
王兆名說道:“我這次進京,也正是為了此事,我國張大總統提出了幾點要求,他說可以由中國政府出麵救濟日本難民,希望日本政府劃出幾塊地方作為救濟難民的場所,而且日本軍隊必須撤出,安全由於朝鮮集團軍負責。”
牧野伸顯想也不想地搖頭,說道:“這是不可能的,王先生。”
王兆名急道:“為什麽不可能,牧野先生,你知道每拖一天會有多少人餓死嗎?”
牧野伸顯說道:“我知道,但是牽涉到領土的主權的問題,就算全日本的人都餓死了,我們也不會退讓的。”
王兆名“…”。.。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