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5 章 是因為咱們
大明,我給老朱當噴子的那些年 作者:卿歲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光曦明明就是個為國為民好官兒,到底是什麽讓他怕成這個樣子,朱標心裏清楚得很。
“因為在你爺爺那會兒,幾乎所有幹實事的、改製的都受到了反噬,要麽被弄死要麽被貶得遠遠的。”
“所以你顧先生不敢,是皇權讓你顧先生心裏害怕,是古往今來改製者的下場,讓他退縮。”
“雄英,這是件很悲哀的事情,你我父子一定要牢牢記住,隻要是於民有好處的官兒,咱們該包庇的就要包庇。”
說白了還是君王扛不住官紳的壓力,最後寒了這些改製者們的心,才會讓辦實事的官員越來越少。
所以在他這裏,改製者可以死於那些官紳的刺殺。
他們可以因為任何原因死,但就是不能死在他們朱家人手裏。
因為他越走越發現,他爹那一套代代相同的法子根本走不通,因為人是會代代變通的。
就像明初的科舉製,若是放在隋唐那就是相當的無懈可擊,可是放在明朝便有些不夠用了。
有心的人,總會找到破綻,若是沒有臣子敢站出來,補上這個破綻,那便隻能看君王自己的腦子夠用與否。
可君王也隻有一個腦子,若君王也沒補上這個破綻呢?
現在他們對改製的過河拆橋,將來大明若有窮途之時,那些能臣又怎麽敢站出來呢?
朱雄英點了點頭表示讚同,接著又好奇地問道:“爹爹,那您會答應陳瑛的奏疏嗎?”
答應肯定是要答應的,就是怎麽答應的問題。
因為若是他現在不改的話,就很有可能會把問題留給雄英,留給文奎這孩子,問題是越留複雜,越留越難辦,所以必須要提前處理好。
翰林院。
黃子澄正在方孝儒麵前,控訴陳瑛種種惡行,批判他胡改八改,指望方孝儒能站在他這邊。
可不管他如何唾沫滿天飛,方孝儒都不肯接他的話茬。
黃子澄不由地急道:“我說希直,你不過是去了莊浪那幾年,是將棱角都給磨平了嗎?”
“你就由著顧晨和陳瑛胡來,我跟你說這大明朝遲早會被他倆攪散,他們倆就是兩個小人罷了。”
“可憐陛下和太子殿下,被這兩個奸臣所蒙蔽,這大明還不知被折騰成什麽樣子呢。”
黃子澄痛心疾首,仿佛隻要朱標實行官紳一體當差,大明就要亡國,天下就要大亂了一般。
方孝子放下書本:“子澄,你自少時便負盛名,讀書萬卷頗有見第,可你實實在在地下去走過嗎?”
“你知道百姓如今過什麽日子,你知道他們什麽時候種什麽菜,一畝地能收多少糧食嗎?”
黃子澄剛要說話,方孝儒直接抬手打斷了他。
“別用常識來迴答我,你就告訴我雨水多時收多少,雨水少時又有多少,幾日除一次草,幾日澆一次水?”
“挖一天地能挖多少土,種一畝地需要多少糧種,買糧種需要多少本錢,你都能迴答得出來嗎?”
黃子澄自然是迴答不出來的,他這輩子連腳都沒沾過泥巴。
方孝儒又道:“你口口聲聲說顧大人是奸臣,可你知道顧大人在莊浪做了什麽嗎?”
“他親自同百姓一起開荒,三年粗茶淡飯辛苦勞作。”
“我說的這些問題,顧大人全都知道全都親身體驗過。”
“百姓為他立了生祠,我不知道什麽是大道理,我隻知道百姓愛戴的那肯定就是好官。”
對於方孝儒的看法,黃子澄簡直就是嗤之以鼻。
“那都是二十年前的事了,人,都是會變的。”
二十多年過去,什麽好人也早就變得麵目全非了。
在朝中二十多年還能在這個位置,你跟他說這是個好人。
你覺得他會信嗎?
“顧大人沒變。”方孝儒反駁:“顧大人將他的嫡幼子,送去了莊浪當知縣,以他的權力完全可以給兒子挑個好地兒,可是他並沒有。”
“顧大人的女婿是寒門子弟,顧大人三兒媳婦就是普通的耕讀之女,他沒有嫌貧愛富。”
“沒有給自己挑個高高門第的親家,我相信他還是那個清廉正直的顧大人,他從來沒有變過。”
你永遠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方孝儒都這麽說了,黃子澄卻依舊對顧晨的人品有話要說。
“他不過是為了名聲裝的罷了,這也說明不了什麽,一個癡迷金子銀子的官員,你跟我說他是個好官兒?”
“可笑!”
總之他就是很討厭顧晨,他不懂這種人為什麽坐在那麽高的位置,黃子澄覺得這本來該是他的位置。
曆史上朱允炆:對對對,黃先生,朕最信任的就是你了,可惜你把我的皇位整沒了,要不然你就是黃相了。
“子澄,我知道。”見他固執,方孝儒索性把話說明白:“科舉改製的事,顧大人損了我們江南學子的利,所以你們如今都看不慣他。”
“不管他做什麽,不管他們怎麽做你們都有話要說。”
“可是你捫心自問,你來當官兒是為了天下黎民百姓,還是為了你們江南爭取各種好事?”
“我還知道你自命不凡,埋怨顧大人不讓你入閣,讓你在翰林院一呆就是十多年。”
“可是你好好想想,你除了編書還有什麽所長,你連最基本的民生都不懂,你怎麽入閣?”
見黃子澄無言以對,方孝儒又道:“陳瑛雖然諂媚了些,可他做的事沒錯,我朝徭役確實過重。”
“你沒在地方上待過,所以你不知道地方百姓日子多苦,你中午剩下被宮人拿去喂狗白麵饅頭,卻是他們過年過節才會吃得糧食。”
方孝儒說著,還帶了哭腔:“你知不知道他們平時,會將辛苦種的精麵粉,拿去換成咯牙的黑麵粉。”
“孩子們到了換牙的時候,常常一口下去牙齒便掉了,老人家本就不好的牙口也常常磕到。”
“可為什麽他們收的是精麵粉,卻要拿去換成黑麵,因為那個便宜量大,換成黑麵他們才有可能又度過一年。”
“你沒有與他們一起春種秋收過所以你不知道他們賦稅多重,不明白他們為何吃不飽飯。”
方孝儒上前抓住黃子澄的手臂,情緒激動地道。
“是因為咱們,因為咱們這些人不勞動便要吃飯,是因為我們要住好房子,是因為我們要吃上好的精米、精麵!”
“我們卻不用付出一針一線,便能獲得我們想要的東西,所以他們的精麵精米才不夠吃,所以才會去換難吃的梗米黑麵。”
“他們之所以會那麽苦,和我們有脫不開的幹係。”
“咱們讀書人怎麽也不缺吃穿,何不讓一些出來幫襯百姓?”
“不過隻是是出點兒錢罷了,又沒真讓咱們去服徭役,怎麽就如此排斥呢?怎麽就不肯呢?”
而且朝廷要的也不多,每月給代替徭役的奴仆糧食一石罷了,這對鄉紳地主來說根本就不算什麽。
五百文錢便能讓人替你做苦力,簡直不要太便宜。
“因為在你爺爺那會兒,幾乎所有幹實事的、改製的都受到了反噬,要麽被弄死要麽被貶得遠遠的。”
“所以你顧先生不敢,是皇權讓你顧先生心裏害怕,是古往今來改製者的下場,讓他退縮。”
“雄英,這是件很悲哀的事情,你我父子一定要牢牢記住,隻要是於民有好處的官兒,咱們該包庇的就要包庇。”
說白了還是君王扛不住官紳的壓力,最後寒了這些改製者們的心,才會讓辦實事的官員越來越少。
所以在他這裏,改製者可以死於那些官紳的刺殺。
他們可以因為任何原因死,但就是不能死在他們朱家人手裏。
因為他越走越發現,他爹那一套代代相同的法子根本走不通,因為人是會代代變通的。
就像明初的科舉製,若是放在隋唐那就是相當的無懈可擊,可是放在明朝便有些不夠用了。
有心的人,總會找到破綻,若是沒有臣子敢站出來,補上這個破綻,那便隻能看君王自己的腦子夠用與否。
可君王也隻有一個腦子,若君王也沒補上這個破綻呢?
現在他們對改製的過河拆橋,將來大明若有窮途之時,那些能臣又怎麽敢站出來呢?
朱雄英點了點頭表示讚同,接著又好奇地問道:“爹爹,那您會答應陳瑛的奏疏嗎?”
答應肯定是要答應的,就是怎麽答應的問題。
因為若是他現在不改的話,就很有可能會把問題留給雄英,留給文奎這孩子,問題是越留複雜,越留越難辦,所以必須要提前處理好。
翰林院。
黃子澄正在方孝儒麵前,控訴陳瑛種種惡行,批判他胡改八改,指望方孝儒能站在他這邊。
可不管他如何唾沫滿天飛,方孝儒都不肯接他的話茬。
黃子澄不由地急道:“我說希直,你不過是去了莊浪那幾年,是將棱角都給磨平了嗎?”
“你就由著顧晨和陳瑛胡來,我跟你說這大明朝遲早會被他倆攪散,他們倆就是兩個小人罷了。”
“可憐陛下和太子殿下,被這兩個奸臣所蒙蔽,這大明還不知被折騰成什麽樣子呢。”
黃子澄痛心疾首,仿佛隻要朱標實行官紳一體當差,大明就要亡國,天下就要大亂了一般。
方孝子放下書本:“子澄,你自少時便負盛名,讀書萬卷頗有見第,可你實實在在地下去走過嗎?”
“你知道百姓如今過什麽日子,你知道他們什麽時候種什麽菜,一畝地能收多少糧食嗎?”
黃子澄剛要說話,方孝儒直接抬手打斷了他。
“別用常識來迴答我,你就告訴我雨水多時收多少,雨水少時又有多少,幾日除一次草,幾日澆一次水?”
“挖一天地能挖多少土,種一畝地需要多少糧種,買糧種需要多少本錢,你都能迴答得出來嗎?”
黃子澄自然是迴答不出來的,他這輩子連腳都沒沾過泥巴。
方孝儒又道:“你口口聲聲說顧大人是奸臣,可你知道顧大人在莊浪做了什麽嗎?”
“他親自同百姓一起開荒,三年粗茶淡飯辛苦勞作。”
“我說的這些問題,顧大人全都知道全都親身體驗過。”
“百姓為他立了生祠,我不知道什麽是大道理,我隻知道百姓愛戴的那肯定就是好官。”
對於方孝儒的看法,黃子澄簡直就是嗤之以鼻。
“那都是二十年前的事了,人,都是會變的。”
二十多年過去,什麽好人也早就變得麵目全非了。
在朝中二十多年還能在這個位置,你跟他說這是個好人。
你覺得他會信嗎?
“顧大人沒變。”方孝儒反駁:“顧大人將他的嫡幼子,送去了莊浪當知縣,以他的權力完全可以給兒子挑個好地兒,可是他並沒有。”
“顧大人的女婿是寒門子弟,顧大人三兒媳婦就是普通的耕讀之女,他沒有嫌貧愛富。”
“沒有給自己挑個高高門第的親家,我相信他還是那個清廉正直的顧大人,他從來沒有變過。”
你永遠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方孝儒都這麽說了,黃子澄卻依舊對顧晨的人品有話要說。
“他不過是為了名聲裝的罷了,這也說明不了什麽,一個癡迷金子銀子的官員,你跟我說他是個好官兒?”
“可笑!”
總之他就是很討厭顧晨,他不懂這種人為什麽坐在那麽高的位置,黃子澄覺得這本來該是他的位置。
曆史上朱允炆:對對對,黃先生,朕最信任的就是你了,可惜你把我的皇位整沒了,要不然你就是黃相了。
“子澄,我知道。”見他固執,方孝儒索性把話說明白:“科舉改製的事,顧大人損了我們江南學子的利,所以你們如今都看不慣他。”
“不管他做什麽,不管他們怎麽做你們都有話要說。”
“可是你捫心自問,你來當官兒是為了天下黎民百姓,還是為了你們江南爭取各種好事?”
“我還知道你自命不凡,埋怨顧大人不讓你入閣,讓你在翰林院一呆就是十多年。”
“可是你好好想想,你除了編書還有什麽所長,你連最基本的民生都不懂,你怎麽入閣?”
見黃子澄無言以對,方孝儒又道:“陳瑛雖然諂媚了些,可他做的事沒錯,我朝徭役確實過重。”
“你沒在地方上待過,所以你不知道地方百姓日子多苦,你中午剩下被宮人拿去喂狗白麵饅頭,卻是他們過年過節才會吃得糧食。”
方孝儒說著,還帶了哭腔:“你知不知道他們平時,會將辛苦種的精麵粉,拿去換成咯牙的黑麵粉。”
“孩子們到了換牙的時候,常常一口下去牙齒便掉了,老人家本就不好的牙口也常常磕到。”
“可為什麽他們收的是精麵粉,卻要拿去換成黑麵,因為那個便宜量大,換成黑麵他們才有可能又度過一年。”
“你沒有與他們一起春種秋收過所以你不知道他們賦稅多重,不明白他們為何吃不飽飯。”
方孝儒上前抓住黃子澄的手臂,情緒激動地道。
“是因為咱們,因為咱們這些人不勞動便要吃飯,是因為我們要住好房子,是因為我們要吃上好的精米、精麵!”
“我們卻不用付出一針一線,便能獲得我們想要的東西,所以他們的精麵精米才不夠吃,所以才會去換難吃的梗米黑麵。”
“他們之所以會那麽苦,和我們有脫不開的幹係。”
“咱們讀書人怎麽也不缺吃穿,何不讓一些出來幫襯百姓?”
“不過隻是是出點兒錢罷了,又沒真讓咱們去服徭役,怎麽就如此排斥呢?怎麽就不肯呢?”
而且朝廷要的也不多,每月給代替徭役的奴仆糧食一石罷了,這對鄉紳地主來說根本就不算什麽。
五百文錢便能讓人替你做苦力,簡直不要太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