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0 章 變 (5)
大明,我給老朱當噴子的那些年 作者:卿歲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幾代人的努力!!!!”
於謙聽到這裏實在是忍無可忍,隻見他拿著笏板指天罵道。
“他一句話就想毀掉,這還有什麽好商議的?”
“我看咱們一塊兒去奉天殿,找陛下把話給說清楚。”
“這天下又不是他朱家的天下,更是百姓的天下。”
“他身為天子受萬民供養,應該為百姓謀福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這樣做會逼民間造反的。”
每代的國情都不一樣,你將洪武初年的規矩套到現在來,民間的百姓們會聽話那才叫有鬼了。
見他說話對皇家不敬,同僚們連忙上前拉著他讓他冷靜些,別給皇帝聽見要了他的腦袋。
陳循拍著手道:“你以為這些話太傅沒有對陛下說清楚嗎?這陛下年少不知道利害有啥法子?”
這就是幼主登基的壞處,鬼知道他啥時候就會抽風。
“顧大人,你倒是說句話啊。”
於謙卻掙脫開同僚的手,徑直走到顧譯麵前質問。
“這裏麵可也有老太傅,還有顧閣老兩代人的心血,你作為顧家子孫怎能毫無作為?”
“走,咱們立刻去奉天殿。”於謙上前就要拽著顧譯走,他沉聲道:“咱們立刻去殿前死諫。”
“讓皇帝放棄此念才成,他不答應咱們就死給他看,以死諫君,也不枉費萬民的供養。”
顧譯扯開於謙拽著他的手,語氣頗有些無奈地道。
“廷益啊,咱們若要去死諫,陛下會高興地鼓掌的,而且我們要真的死那裏,這天下就真的要完了。”
就那些被剝奪了工資的徭役,團結起來都能把紫禁城的房頂給掀了,主要這麽去死也不值得。
“那怎麽辦?”於謙是個急脾氣,聞言整個都不好了:“那要怎麽辦?難道就由著他胡來不成?”
可以毫不客氣地預測,隻要小皇帝敢下達這樣的詔令,朱家王朝的江山,不出五十年就會覆滅。
他不關心朱家王朝的江山,他隻知道這會讓許多家庭破碎,讓整個大明都陷入混亂。
“我想著……”
顧譯覺得對不住先帝的信任,可他確實沒辦法再忍讓。
“不如那就限製帝王權利,讓陛下旨承諾自己永遠不插手、修改朝廷律令,不插手內閣議好的決策,不能自行決定戰事等,諸位以為如何?”
限製帝王權力?
眾人忍不住麵麵相覷,這種事情和造反也沒太大區別了吧?
這真的好嗎?
將來會遺臭萬年的吧?
不過大家又很是心動,帝王權利過大於臣子並不是什麽好事,若是能限製一些的話……
“我同意!”還是於謙最先開口,他覺得這是最好的辦法:“若是由著他胡來,天底下的人都沒好日子過。”
陳循雖然也沒更好的辦法,可他對這種做法也不讚成。
“這不太好吧,俗話說君命如天,咱們這樣豈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後人會如何評價咱們?”
照他說就隨皇帝折騰算了,他大不了就辭職不幹迴家種地去,總好過遺臭萬年的吧?
“你管那些虛名做甚?”於謙不懂他這種名節大於天的做派,怒道:“重要的難道不是天下的安定,百姓的飯碗還有邊關的安定嗎?”
“天下是所有人的天下,不是他朱家一家的天下,現在製止,皇位上坐著的還可以是繼續姓朱的。”
“若是再讓他胡亂來下去,這天下未必不會姓劉姓李姓顧……”
姓顧都出來了……
見顧譯朝著自己翻白眼,於謙還絲毫不覺得有問題。
“本來就是,顧大人你再有些野心,像司馬昭那般又有不可?陛下要殺你,你還會洗幹淨脖子給他殺不成?”
顧譯當然不會那麽老實,所以又低頭看著麵前的茶葉,於謙繼續表達他自己的立場。
“隻要能讓天下安定,姓顧也不是不可以的事。”
隻不過這樣容易讓藩王造反,所以於謙還是更傾向龍椅給朱家人坐。
“陛下要是不答應的話,世宗皇帝的孫輩也有幾個得意的。”
見其餘幾人還有些猶豫,於謙又對著他們幾人火力全開。
“咱們這些不是顧閣老提拔的,便是顧大人提拔上來的,若讓陛下掌權,你們以為自己逃得掉嗎?”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死要死得值得死的有用。”
“你們自己好好想想,陛下連養育自己的母後崩逝,都能在喪禮上打瞌睡的帝王將來會如何待你們全家!”
“如今趁著陛下還沒親政,趁著如今顧家手裏還有兵權,趁著你我還沒死,有些事該辦就得辦。”
於謙說的話都是事實,諸位從最開始的不讚同變成猶疑,最後眼神堅定地選擇了讚同。
如今是從君王手中奪權的最好機會,錯過了這個機會等君王有了自己羽翼,他們的下場怕是不好說啊。
兩月後的天色才漸黑透,京營與鎮撫司便開始宵禁,包括勾欄瓦肆都不允許再營業了。
“這是怎麽了?”
“開國到現在,京畿之地何時有過宵禁?”
“怕是要出什麽大事兒吧,今日一個大臣都還沒退班呢,您瞧官員的馬車都停在外頭。”
“恐怕要變天咯!”
百姓們一邊議論一邊迴家,對他們來說隻要不影響他們明日吃飯,不管發生啥事兒也都是飯後閑談罷了。
最近陛下要複古的傳聞他們也聽了,顧家要造反的事也聽了,可他們都覺得顧家稱帝也未嚐不可。
你要問為什麽?
嗬嗬。
當年顧公在世的時候,為他們每個家庭爭取徭役工錢的事情,他們可都聽父輩繪聲繪色講過的。
此刻奉天殿裏燈火通明,朱遵鈞一個人坐在龍椅上,下麵則是烏泱泱站著的文武大臣。
不僅重要的文武大臣都來了,就連五大皇商中的蘇、曾、李、齊、黃也來了,勳貴們也來了不少。
最前麵站著的是他的表叔顧諺,見他將手放在腰間的寶劍上,他的聲音不禁有些發抖。
“表叔,你想對朕做什麽?你是想造反嗎?”
王先生果然沒說錯,顧家遲早有一天會造反的。
顧諺沒有迴答他的話,隻是淡淡地看著他看得小皇帝渾身發麻,才語氣輕飄飄地問道。
“大明曆代帝王何等英明,難道時至今時今日依舊不覺得有錯?”
嗬嗬!
聞言朱遵鈞忍不住冷笑道:“朕是大明的帝王,帝王何錯之有?明明就是你們……你們這些……”
“讓朕的大明尊卑失序、禮崩樂壞,如此還想以下犯上造反,皇考怎麽會信任你們顧家?”
“你們顧家如今要朕交權,下一步又想讓朕幹什麽,是不是要讓朕讓出皇帝之位?”
“還是說要從宗室裏頭,挑個聽話好控製的傀儡上位,好任由你們擺布、任由你們揉扁搓圓啊?”
於謙聽到這裏實在是忍無可忍,隻見他拿著笏板指天罵道。
“他一句話就想毀掉,這還有什麽好商議的?”
“我看咱們一塊兒去奉天殿,找陛下把話給說清楚。”
“這天下又不是他朱家的天下,更是百姓的天下。”
“他身為天子受萬民供養,應該為百姓謀福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這樣做會逼民間造反的。”
每代的國情都不一樣,你將洪武初年的規矩套到現在來,民間的百姓們會聽話那才叫有鬼了。
見他說話對皇家不敬,同僚們連忙上前拉著他讓他冷靜些,別給皇帝聽見要了他的腦袋。
陳循拍著手道:“你以為這些話太傅沒有對陛下說清楚嗎?這陛下年少不知道利害有啥法子?”
這就是幼主登基的壞處,鬼知道他啥時候就會抽風。
“顧大人,你倒是說句話啊。”
於謙卻掙脫開同僚的手,徑直走到顧譯麵前質問。
“這裏麵可也有老太傅,還有顧閣老兩代人的心血,你作為顧家子孫怎能毫無作為?”
“走,咱們立刻去奉天殿。”於謙上前就要拽著顧譯走,他沉聲道:“咱們立刻去殿前死諫。”
“讓皇帝放棄此念才成,他不答應咱們就死給他看,以死諫君,也不枉費萬民的供養。”
顧譯扯開於謙拽著他的手,語氣頗有些無奈地道。
“廷益啊,咱們若要去死諫,陛下會高興地鼓掌的,而且我們要真的死那裏,這天下就真的要完了。”
就那些被剝奪了工資的徭役,團結起來都能把紫禁城的房頂給掀了,主要這麽去死也不值得。
“那怎麽辦?”於謙是個急脾氣,聞言整個都不好了:“那要怎麽辦?難道就由著他胡來不成?”
可以毫不客氣地預測,隻要小皇帝敢下達這樣的詔令,朱家王朝的江山,不出五十年就會覆滅。
他不關心朱家王朝的江山,他隻知道這會讓許多家庭破碎,讓整個大明都陷入混亂。
“我想著……”
顧譯覺得對不住先帝的信任,可他確實沒辦法再忍讓。
“不如那就限製帝王權利,讓陛下旨承諾自己永遠不插手、修改朝廷律令,不插手內閣議好的決策,不能自行決定戰事等,諸位以為如何?”
限製帝王權力?
眾人忍不住麵麵相覷,這種事情和造反也沒太大區別了吧?
這真的好嗎?
將來會遺臭萬年的吧?
不過大家又很是心動,帝王權利過大於臣子並不是什麽好事,若是能限製一些的話……
“我同意!”還是於謙最先開口,他覺得這是最好的辦法:“若是由著他胡來,天底下的人都沒好日子過。”
陳循雖然也沒更好的辦法,可他對這種做法也不讚成。
“這不太好吧,俗話說君命如天,咱們這樣豈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後人會如何評價咱們?”
照他說就隨皇帝折騰算了,他大不了就辭職不幹迴家種地去,總好過遺臭萬年的吧?
“你管那些虛名做甚?”於謙不懂他這種名節大於天的做派,怒道:“重要的難道不是天下的安定,百姓的飯碗還有邊關的安定嗎?”
“天下是所有人的天下,不是他朱家一家的天下,現在製止,皇位上坐著的還可以是繼續姓朱的。”
“若是再讓他胡亂來下去,這天下未必不會姓劉姓李姓顧……”
姓顧都出來了……
見顧譯朝著自己翻白眼,於謙還絲毫不覺得有問題。
“本來就是,顧大人你再有些野心,像司馬昭那般又有不可?陛下要殺你,你還會洗幹淨脖子給他殺不成?”
顧譯當然不會那麽老實,所以又低頭看著麵前的茶葉,於謙繼續表達他自己的立場。
“隻要能讓天下安定,姓顧也不是不可以的事。”
隻不過這樣容易讓藩王造反,所以於謙還是更傾向龍椅給朱家人坐。
“陛下要是不答應的話,世宗皇帝的孫輩也有幾個得意的。”
見其餘幾人還有些猶豫,於謙又對著他們幾人火力全開。
“咱們這些不是顧閣老提拔的,便是顧大人提拔上來的,若讓陛下掌權,你們以為自己逃得掉嗎?”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死要死得值得死的有用。”
“你們自己好好想想,陛下連養育自己的母後崩逝,都能在喪禮上打瞌睡的帝王將來會如何待你們全家!”
“如今趁著陛下還沒親政,趁著如今顧家手裏還有兵權,趁著你我還沒死,有些事該辦就得辦。”
於謙說的話都是事實,諸位從最開始的不讚同變成猶疑,最後眼神堅定地選擇了讚同。
如今是從君王手中奪權的最好機會,錯過了這個機會等君王有了自己羽翼,他們的下場怕是不好說啊。
兩月後的天色才漸黑透,京營與鎮撫司便開始宵禁,包括勾欄瓦肆都不允許再營業了。
“這是怎麽了?”
“開國到現在,京畿之地何時有過宵禁?”
“怕是要出什麽大事兒吧,今日一個大臣都還沒退班呢,您瞧官員的馬車都停在外頭。”
“恐怕要變天咯!”
百姓們一邊議論一邊迴家,對他們來說隻要不影響他們明日吃飯,不管發生啥事兒也都是飯後閑談罷了。
最近陛下要複古的傳聞他們也聽了,顧家要造反的事也聽了,可他們都覺得顧家稱帝也未嚐不可。
你要問為什麽?
嗬嗬。
當年顧公在世的時候,為他們每個家庭爭取徭役工錢的事情,他們可都聽父輩繪聲繪色講過的。
此刻奉天殿裏燈火通明,朱遵鈞一個人坐在龍椅上,下麵則是烏泱泱站著的文武大臣。
不僅重要的文武大臣都來了,就連五大皇商中的蘇、曾、李、齊、黃也來了,勳貴們也來了不少。
最前麵站著的是他的表叔顧諺,見他將手放在腰間的寶劍上,他的聲音不禁有些發抖。
“表叔,你想對朕做什麽?你是想造反嗎?”
王先生果然沒說錯,顧家遲早有一天會造反的。
顧諺沒有迴答他的話,隻是淡淡地看著他看得小皇帝渾身發麻,才語氣輕飄飄地問道。
“大明曆代帝王何等英明,難道時至今時今日依舊不覺得有錯?”
嗬嗬!
聞言朱遵鈞忍不住冷笑道:“朕是大明的帝王,帝王何錯之有?明明就是你們……你們這些……”
“讓朕的大明尊卑失序、禮崩樂壞,如此還想以下犯上造反,皇考怎麽會信任你們顧家?”
“你們顧家如今要朕交權,下一步又想讓朕幹什麽,是不是要讓朕讓出皇帝之位?”
“還是說要從宗室裏頭,挑個聽話好控製的傀儡上位,好任由你們擺布、任由你們揉扁搓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