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1 章 對商人重稅,會抬高商人地位
大明,我給老朱當噴子的那些年 作者:卿歲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顧晨看媳婦兒這嚴肅的樣,心情忐忑地接過妻子手裏的信。
待認真看過以後,顧晨的臉唰一下地就忍不住白了白,然後就忍不住用力地拍了眼前的桌子。
“混賬!”
顧晨把信摔在桌上,隻覺眼前一花,差點沒白眼一翻倒過去睡一覺,蘇婉盈連忙上前扶著他坐下。
“你別急,你也別氣,既然這事情已經發生了。”
“那咱們就得想法子解決,急和生氣都是沒用的。”
這也不怪顧晨反應這麽大,如今全天下都知道皇帝要開海禁,商賈人家興奮擠著做生意是一迴事。
可對像顧家這樣的讀書人家,族裏的年輕人擠破腦袋想當官兒的,那也是大有人在的。
想當官兒走大路還好,可有些人就喜歡自尋死路。
這不,族中一個叫顧景的秀才,因為參加監商司的考試沒中,而他弟弟顧晏卻考中而心生不平。
雖然隻是一個九品的巡檢,可好歹也是個官兒啊。
家裏的父母親戚都十分高興,誇獎小兒子的時候。
可能有點冷落、打壓到大兒子這個沒考中的人身上。
所以他這嫉妒心不可收拾,當晚就把自己弟弟給嘎了。
父母發現不對勁的時候,小兒子早就沒有氣息。
可家裏好容易有個九品官兒當,怎麽能夠放棄呢?
何況,老兩口已經沒了一個兒子,絕不能失去另一個兒子了啊!
權衡利弊之後,父母決定隱瞞這事,對外謊稱是大兒子沒中,所以悲痛欲絕自盡了。
現在活著的還未去上任的,才是他們家的小兒子。
可兩兄弟雖然長得有些像,卻又不是同年同月生的雙胞胎,就算僥幸瞞過別村的人,又怎能瞞過同村的?
族老們更是輕易把事情弄清楚,可他們卻也是個糊塗的,覺得老兩口就隻有這麽一個兒子。
要是兩個兒子都沒了,那還不是族裏負擔嗎?
而且族裏多出一個當官兒的,那也是族裏頭的榮耀啊。
於是,他們就默認這家人這麽幹了。
因為顧晨的原因,知縣大人經常幫襯著他們村。
有什麽事,知縣要比對別的村兒更格外留意些,發現這事本也要給麵子,就當不知道此事也就罷了。
可蘇縣丞就不答應了,他咬定了自家女婿定然不會答應,便和顧家、知縣爭論了起來。
顧家族老拗不過他,隻好當著蘇縣丞的麵寫信寄來。
讓顧晨能給他這個麵子,並表示一筆寫不出兩個顧字,還說希望他多多照看族中子弟。
“這還用問嗎?”顧晨有點崩潰,立刻拿起筆就要迴信:“這種因妒殺弟的混賬,能當官兒麽?”
“他沒當官兒都能幹出這事,當了官兒還得了啊?”
“直接讓知縣去他家拿人,該砍腦袋就砍腦袋,就這樣的禍害,還用寫信來問我嗎?”
首先,這種事他不可能會包庇,其次是他就算是想包庇他也不敢,老朱手裏的小刀刀是開玩笑的嗎?
現在把人處理了是最妥當的做法,紙是永遠也包不住火的,如果是在很久以後再被發現。
那自己能擇幹淨嗎?
最少最少,也會像薛祥一樣,因為治家不嚴被打個六十、一百大板,萬一那行刑的人下手沒輕沒重的。
還焉有命在?
人家詹徽可還盯著自己,他又不傻,明擺著的罪名不扣白不扣,誰會嫌加在政敵身上的罪名少?
蘇婉盈張張嘴,想說些什麽,可最終也化為了一聲歎息:“你這官兒當得,當真是問心無愧。”
這要是換了別人大人們,想包庇自己族人也不過是一句話的事,那知縣大人還能不聽話?
隻是這人確實也不能包庇,否則以後就算是當上了官兒,也是個麻煩不斷,得丈夫不停地擦屁股。
親兄弟都能下得去手的人,那就是一頭冷血的狼。
對狼來說,你幫了第一次,若是不幫第二次。
那第一次的恩情就不作數了,而且還會反咬一口。
隻不過夫君讀書,當年族裏出了力,這又是頭一次開口。
丈夫若是不肯幫忙,隻怕有人該說他狠心了。
顧晨苦笑,他倒是想問心有愧,可你看看他敢嗎?
連一貫錢都不敢貪的人,又怎麽敢包庇殺人犯呢?
他直接給知縣去信,讓他不必看著自己情麵,按律處罰,又讓族裏的族老以後再有類似的事不必問自己。
一切的一切,都要按大明律來,不可有絲毫逾矩。
這隻是發生在顧晨身上的小插曲,可在數萬個不同階級的家裏,此時都在因為各自的利益發生矛盾。
朝廷開海,就開那麽一個港口,而且對出海的時間有限製,兩年之內他們必須要迴港。
所以他們不能走得太遠,這就證明他們在海上的生意,是有競爭性的,很可能對手就會讓自己少賺一筆。
人家親兄弟之間尚且都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
何況商人與商人之間,為了利益,他們針對對手的各種手段更是層出不窮、醜態百出。
恨不得把對手全部幹掉,自己一家子把錢都賺進兜裏。
還有官員、皇權、商賈之間的那些暗自較量。
官員身後有沒有商賈階層的親戚?
如果有的話,這些商賈有了錢,會不會孝敬當官兒的親戚?
肯定會吧!
他們掙得越多,是不是就代表官老爺掙得多?
所以如今就有商賈階層,覺得皇帝定的稅也太高、太複雜了,讓自家當官兒的親戚上奏疏讓皇帝降稅。
當然了,話肯定不能直說,你猜他們怎麽勸的?
隻見一位江浙籍的官兒,滿臉正氣地上前奏報道。
“陛下,士農工商,對商人重稅,這會抬高商人的地位,微臣以為,商稅不該比農稅重才是。”
老朱聽了心思微動,講老實話,他確實是有這個擔憂。
這也是為什麽,他從前把商稅定這麽低的緣故。
“嗬~”顧晨這時直接冷笑道:“真是好大的笑話,百姓過的苦巴巴的,連頓頓大白米飯還沒實現呢。”
“可他們卻要比那些,肥頭大耳頓頓小酒小肉商人承擔得多,咱們去問問百姓,他們願意嗎?”
“他們心裏頭平衡嗎?”
“宋朝商稅重得很,請問商人比百姓地位更高了嗎?”
“這種話,分明就是有些人,知道陛下愛民如子的心意,所以才故意這般說,好叫自己得利罷了。”
不管怎麽粉飾士農工商,不管你如何說商人的地位低下。
那有錢人,就是比普通百姓過得好,他們就是能用銀子和官老爺聯係,辦事就是比你們普通人方便。
別的就不說了,咱們就說一點,人家官員能和商人在桌子上吃酒賞樂,普通百姓能嗎?
多交那幾個糧食抬起的地位,在金錢麵前根本不堪一擊。
待認真看過以後,顧晨的臉唰一下地就忍不住白了白,然後就忍不住用力地拍了眼前的桌子。
“混賬!”
顧晨把信摔在桌上,隻覺眼前一花,差點沒白眼一翻倒過去睡一覺,蘇婉盈連忙上前扶著他坐下。
“你別急,你也別氣,既然這事情已經發生了。”
“那咱們就得想法子解決,急和生氣都是沒用的。”
這也不怪顧晨反應這麽大,如今全天下都知道皇帝要開海禁,商賈人家興奮擠著做生意是一迴事。
可對像顧家這樣的讀書人家,族裏的年輕人擠破腦袋想當官兒的,那也是大有人在的。
想當官兒走大路還好,可有些人就喜歡自尋死路。
這不,族中一個叫顧景的秀才,因為參加監商司的考試沒中,而他弟弟顧晏卻考中而心生不平。
雖然隻是一個九品的巡檢,可好歹也是個官兒啊。
家裏的父母親戚都十分高興,誇獎小兒子的時候。
可能有點冷落、打壓到大兒子這個沒考中的人身上。
所以他這嫉妒心不可收拾,當晚就把自己弟弟給嘎了。
父母發現不對勁的時候,小兒子早就沒有氣息。
可家裏好容易有個九品官兒當,怎麽能夠放棄呢?
何況,老兩口已經沒了一個兒子,絕不能失去另一個兒子了啊!
權衡利弊之後,父母決定隱瞞這事,對外謊稱是大兒子沒中,所以悲痛欲絕自盡了。
現在活著的還未去上任的,才是他們家的小兒子。
可兩兄弟雖然長得有些像,卻又不是同年同月生的雙胞胎,就算僥幸瞞過別村的人,又怎能瞞過同村的?
族老們更是輕易把事情弄清楚,可他們卻也是個糊塗的,覺得老兩口就隻有這麽一個兒子。
要是兩個兒子都沒了,那還不是族裏負擔嗎?
而且族裏多出一個當官兒的,那也是族裏頭的榮耀啊。
於是,他們就默認這家人這麽幹了。
因為顧晨的原因,知縣大人經常幫襯著他們村。
有什麽事,知縣要比對別的村兒更格外留意些,發現這事本也要給麵子,就當不知道此事也就罷了。
可蘇縣丞就不答應了,他咬定了自家女婿定然不會答應,便和顧家、知縣爭論了起來。
顧家族老拗不過他,隻好當著蘇縣丞的麵寫信寄來。
讓顧晨能給他這個麵子,並表示一筆寫不出兩個顧字,還說希望他多多照看族中子弟。
“這還用問嗎?”顧晨有點崩潰,立刻拿起筆就要迴信:“這種因妒殺弟的混賬,能當官兒麽?”
“他沒當官兒都能幹出這事,當了官兒還得了啊?”
“直接讓知縣去他家拿人,該砍腦袋就砍腦袋,就這樣的禍害,還用寫信來問我嗎?”
首先,這種事他不可能會包庇,其次是他就算是想包庇他也不敢,老朱手裏的小刀刀是開玩笑的嗎?
現在把人處理了是最妥當的做法,紙是永遠也包不住火的,如果是在很久以後再被發現。
那自己能擇幹淨嗎?
最少最少,也會像薛祥一樣,因為治家不嚴被打個六十、一百大板,萬一那行刑的人下手沒輕沒重的。
還焉有命在?
人家詹徽可還盯著自己,他又不傻,明擺著的罪名不扣白不扣,誰會嫌加在政敵身上的罪名少?
蘇婉盈張張嘴,想說些什麽,可最終也化為了一聲歎息:“你這官兒當得,當真是問心無愧。”
這要是換了別人大人們,想包庇自己族人也不過是一句話的事,那知縣大人還能不聽話?
隻是這人確實也不能包庇,否則以後就算是當上了官兒,也是個麻煩不斷,得丈夫不停地擦屁股。
親兄弟都能下得去手的人,那就是一頭冷血的狼。
對狼來說,你幫了第一次,若是不幫第二次。
那第一次的恩情就不作數了,而且還會反咬一口。
隻不過夫君讀書,當年族裏出了力,這又是頭一次開口。
丈夫若是不肯幫忙,隻怕有人該說他狠心了。
顧晨苦笑,他倒是想問心有愧,可你看看他敢嗎?
連一貫錢都不敢貪的人,又怎麽敢包庇殺人犯呢?
他直接給知縣去信,讓他不必看著自己情麵,按律處罰,又讓族裏的族老以後再有類似的事不必問自己。
一切的一切,都要按大明律來,不可有絲毫逾矩。
這隻是發生在顧晨身上的小插曲,可在數萬個不同階級的家裏,此時都在因為各自的利益發生矛盾。
朝廷開海,就開那麽一個港口,而且對出海的時間有限製,兩年之內他們必須要迴港。
所以他們不能走得太遠,這就證明他們在海上的生意,是有競爭性的,很可能對手就會讓自己少賺一筆。
人家親兄弟之間尚且都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
何況商人與商人之間,為了利益,他們針對對手的各種手段更是層出不窮、醜態百出。
恨不得把對手全部幹掉,自己一家子把錢都賺進兜裏。
還有官員、皇權、商賈之間的那些暗自較量。
官員身後有沒有商賈階層的親戚?
如果有的話,這些商賈有了錢,會不會孝敬當官兒的親戚?
肯定會吧!
他們掙得越多,是不是就代表官老爺掙得多?
所以如今就有商賈階層,覺得皇帝定的稅也太高、太複雜了,讓自家當官兒的親戚上奏疏讓皇帝降稅。
當然了,話肯定不能直說,你猜他們怎麽勸的?
隻見一位江浙籍的官兒,滿臉正氣地上前奏報道。
“陛下,士農工商,對商人重稅,這會抬高商人的地位,微臣以為,商稅不該比農稅重才是。”
老朱聽了心思微動,講老實話,他確實是有這個擔憂。
這也是為什麽,他從前把商稅定這麽低的緣故。
“嗬~”顧晨這時直接冷笑道:“真是好大的笑話,百姓過的苦巴巴的,連頓頓大白米飯還沒實現呢。”
“可他們卻要比那些,肥頭大耳頓頓小酒小肉商人承擔得多,咱們去問問百姓,他們願意嗎?”
“他們心裏頭平衡嗎?”
“宋朝商稅重得很,請問商人比百姓地位更高了嗎?”
“這種話,分明就是有些人,知道陛下愛民如子的心意,所以才故意這般說,好叫自己得利罷了。”
不管怎麽粉飾士農工商,不管你如何說商人的地位低下。
那有錢人,就是比普通百姓過得好,他們就是能用銀子和官老爺聯係,辦事就是比你們普通人方便。
別的就不說了,咱們就說一點,人家官員能和商人在桌子上吃酒賞樂,普通百姓能嗎?
多交那幾個糧食抬起的地位,在金錢麵前根本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