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白金星的引領下,唐僧一行五人,來到了天宮大殿,拜見玉帝。
唐僧跪拜在玉帝麵前,施禮稟報:“玉帝天皇在上,下界大唐僧人向玉帝問安,祝玉帝天皇天庭和諧,玉體安康,喜事多多,天運長久。”
玉帝說:“起來吧,唐僧。西天取經,你辛苦了。”
“謝玉帝。”唐僧起身,與悟空、八戒、沙僧、小白龍並立在一旁。
玉帝道:“聽說你西天取經經曆了九九八十一難,情況怎麽樣?說說給眾文武百官神聽聽,他們可沒有了解到下界的這麽多苦難。剛才我與北方神還在討論你們大唐與胡人的矛盾問題,沒想到下界處人處事這麽難。”
唐僧走出徒弟們的行列,站到正殿中央,向玉帝稟報。他展出了他們寫好的那份匯報材料,念了幾句開場白之後,就讓悟空發功,邊念,邊展現他們師徒們取經的過程。
隻見那大殿空中現出了唐僧一行西天取經的畫麵,他們拔山涉水,降妖除魔,大殿上方一會兒雲霧繚繞,一會兒,山崩地裂,一會兒妖怪如蟻,一會兒藍天白雲,山花爛漫。
當唐僧匯報終止時,那大殿中又恢複了平靜,一切如常。
這一匯報,驚動得文武百神個個如癡如呆,諸神議論紛紛:“沒有想到西天取經這麽困難,下界的日子真是不好過呀!”
“是要注重下界的問題了,下界的靈界、人界、仙界。都是由天界來管理的,可咱們上天的各位大神,也得負起責任來呀,不能不聞不問呀,出了這麽多的問題,我們卻不知道。”
玉帝聽完了唐僧的匯報,看完了孫悟空的表演匯報,神情還沉浸在那西天取經的路途中,半天,才醒過神來。問唐僧:“完了?”
唐僧迴答:“稟玉帝。完了。”
玉帝深有感觸地說:“嗯,唐僧呀,你們這次西行幹得不錯,雖然經曆九九八十一難。但終究沒有難倒你們。妖魔鬼怪再難為你們。總還是沒有達到他們的目的,終於將西天的好經取迴來了,為普渡眾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我們都為你們取得的這個非凡的成果感到高興,我們要為你們的功勞進行獎賞。”
說罷,讓太白金星宣讀獎勵唐僧師徒五人的昭書。
太白金星走到前台,壓了壓嗓門,調了調聲調,一本正經地宣布道:“上天玉皇大帝有旨,唐三藏、孫悟空、豬悟能、沙悟淨、白龍馬聽召。”
於是,唐僧師徒五人跪在太白金星麵前,聆聽玉皇召示。
“通天行運,六方和諧,紅雲浮動,喜事重來。今大唐高僧師徒五人取經歸來,千神慶賀,萬靈歡唿,百花盛開,四方流彩。
大唐高僧唐三藏率師徒五人,西天取經,意在普渡眾生,功在千秋。三藏師徒路遇艱險,奮力抗爭,斬妖驅魔,曆經苦難,然佛愛定心,矢誌不移,其精神感天地,泣鬼神,受萬眾敬仰。為此,為表彰唐三藏西天取經的精神,宏揚天界、地界、人界、仙界、靈界扶正驅邪、傳遞愛心、救世救人、創和諧天體,共日月光輝,特報稟西天佛祖,特對唐三藏等五人進行封爵晉位。大唐高僧唐三藏聽旨。”
唐僧屈體向前,躬身打拱:“貧僧三藏在。”
太白金星繼續念道:“大唐高僧三藏,下界大唐河南洛州人士,十三歲入佛門,惜生靈之苦楚,歎救當世之無方,立誌修身向佛,以佛家萬能之精神,助萬生靈之苦渡。得知西天有佛祖真經,可為萬物修煉之本,便於大唐貞觀年間西進西天,在途中收留悟空、八戒、沙僧、小白龍四靈為徒,並對其進教化,使其規入正道,保護其取經,曆經磨難,終於取迴真經657部,為下界普渡眾生出苦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表彰唐三藏取經之功,經西天佛祖同意,封唐三僧為旃擅功德佛。”
“謝玉帝,謝西天佛祖。”唐僧接過詔書。
接下來,太白金星又宣布:“大唐三藏高徒孫悟空聽旨。”
悟空也學著唐僧的模樣兒,一踨向前,跪拜在太白金星膝前,猴頭猴腦的沒個安分樣兒,由於他動作滑稽,引得玉帝和諸神都捂嘴想笑。
太白金星忍住癢癢的內心,宣布道:
“大唐高僧三藏之高徒悟空,由開天辟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曾拜菩提祖師學會七十二變、筋鬥雲,一個筋鬥能翻十萬八千裏。使用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隨心變化。早年占花果山稱王,被天庭招安為弼馬溫,因不滿自稱齊天大聖,犯下大鬧天宮之罪,被佛祖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經觀音菩薩點化,為唐三藏收為徒弟,護衛唐僧西天取經,曆經三打白骨精、血戰假猴王、密探蜘蛛洞、奮戰火焰山等81難,打敗妖魔鬼怪無數,保衛唐三藏取經勝利歸來,立下不朽功動,經報稟西天佛祖同意,封孫悟空為鬥戰勝佛。”
孫悟空接過旨,卻不知道這是什麽意思,問:“太白金星大神,我這個鬥戰勝佛與我當年的那個弼馬瘟哪個官大?”
“哈哈哈哈、、、、、”大殿裏終於忍耐不住,眾神臣都大笑了起來。
玉帝插話道:“悟空,你這個稱號比那個弼馬瘟的官位可要大多了。”
孫悟空高興起來,說:“噢,隻要比原先的官大就行,這說明俺老孫通過師傅的教化,有所進步了,不然的話,這九九八十一難之罪是白受了。”
接著,太白金星又宣布:“大唐三藏二高徒豬悟能聽宣。”
太白金星說:“豬悟能,又名豬八戒。原來為本天宮天蓬元帥,因調戲霓裳仙子,被逐出天界,卻又錯投豬胎,成為豬八戒。悟能雖犯有嚴重的作風問題錯誤,但唐僧西行至高老莊時,聽說到唐僧的之名,前去拜見,並成為唐僧的二徒弟,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他會變身術。能騰雲駕霧。使一柄九齒釘耙,在與妖魔惡鬥中,配合孫悟空發揮獨特的本領,立下許多戰功。鑒於豬悟能的表現。報稟西天佛祖同意。封豬悟能為淨壇使者。”
豬八戒起身上前。接過封詔:“謝過玉帝,謝過西天佛祖。”
緊接著,太白金星又宣布了對沙僧沙悟淨和小白龍的的封詔。封沙悟淨為金身羅漢, 封白龍馬為八部天龍。
宣詔完畢,玉帝問唐僧:“三藏,按照佛祖的安排,對你們都進行了詔封,對照你們的功德,還有什麽意見和要求嗎?”
唐僧緩步上前,拱手答道:“玉帝在上,貧僧西天取經,隻是作為佛家應該做的事情,雖經磨難,但還是挺過來了,功不敢講,隻是盡力效佛,拯救百姓而已,以己微小之功,卻得到天皇與佛祖給貧僧如此厚封,貧僧實實有點受用不起,感到功大於績,有虛名取功之感,慚愧萬分。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取得西天真經657部,但這些經書還都是天文書寫,大唐各寺院都看不懂此經書,三藏必需翻譯成大唐漢文,才能將經書的內容傳遍天下,讓佛祖的光輝照亮黑暗的世界,讓千百萬眾生靈從苦海泅渡而到達彼岸。與此同時,我還要將我在西天的所見所聞,西天各位大神的修行方法著成新書,將西天的國情與大唐的國情緊密結合起來,以不至於真經脫節,水土不服,精神滋潤不到每位修行者的心田,所以,我在今後的工作中,更要嚴謹從事,晨起即作,夜深不輟,追星趕月,以己畢生精力,貢獻給佛家事業,為苦渡眾生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嗬嗬,精神可佳,精神可佳呀!”玉帝高興得起身,後又覺得有點過分,便裝作喝茶,將台案上的茶杯抓起,喝了一口茶,然後說,“大唐高僧唐三藏,出身於儒家:有文化,有修養;步入佛門:有愛心,講仁意;西天取經:曆磨難,堅意誌;迴天複命:高風格,亮真節;展望未來:任務重,道路遠;心靈展示:明大義,負責任。真是位修成正果的好人神呀。我代表大唐皇上和西天佛祖,對你的這種精神表示感謝了,我要讓文武百臣神都要向你學習,以你為榜樣,各司其職,管好各自的分工,將天體運行得更加和諧,使大自然人神靈仙和諧相處,不再出現災情和危難,讓山山百花常開,田野禾苗茁壯,河流清流如鏡,天空白雲飄飄,草原常見綠茵,一年四季,五風十雨,風條雨順,各界都享太平年,家家都過好日子,美夢一做就成真,延年高壽享天倫。”
“謝過玉帝,這是我們的夢想啊,我要永遠記住玉帝的指教,作為我行動的目標,並努力為實現這個偉大的目標貢獻出我唐三藏畢生的精力、智力、體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因為大家都在興奮狀態中,也就忘記了時間安排,這個匯報就拉長了許多,其他等待向玉帝稟報事情的神臣雖然肚子裏有意見,但看到玉帝這個樣子,也不好意思打斷,隻好假笑著與之配合。
“三藏啊,你迴到大唐去可能工作條件與天上大不相同,你需要我幫助你什麽,盡管說出來,需要錢還是權,我這裏都好辦。如果要錢,我讓趙公明給你送錢,如果要權利,我也可以讓大唐皇上給再加封,你看怎麽樣?”
唐僧說:“謝過玉帝一片好心,出家之人,萬事皆空,錢財和權位對於我來說都是過眼煙雲,隻是大唐國經過多年戰亂,北方各部族與大唐常有紛爭,國庫銀兩捉襟見肘,能讓下界民族矛盾化解,夷蠻之族得到教化,天下有太平日,田園荒蕪的現象不複存在,國強民富,寺院香火才能旺盛,佛家文化才有利於更快地傳播。”
“嗯,這是個好主意,”玉帝當場宣布。讓雷公電母為下界及時送風送雨,又對真武大帝說,剛才研究的事,就是你分管的那一塊工作,將大唐漢、胡、突厥、契丹等部族的關係協調好,別讓他們打來打去的了,打什麽呀,一打還不是老百姓遭殃?想想辦法,讓大唐過幾年太平日子,也來個大唐盛世怎麽樣?”
玉帝發了令。真武大帝隻好說:“好了。玉帝,你放心,我等下了朝就去辦這事。”
玉帝慈祥地笑著再問唐僧:“三藏,還有事嗎?”
唐僧不知怎地臉一下子紅了。不好意思說話了。隻吱吱唔唔地說:“這個。這個?”
太白金星一旁插話說:“唐高僧,你有話就快點向玉帝說,不然可就沒有機會了。”
經太白金星一提醒。唐僧便壯了壯膽,說出了自己要為河神要辦的事。
唐僧說:“貧僧在迴天的路上,經過雉河,遇見河神紅姑,她有多年冤案,血海深仇未報,而這位當年迫害她的李景納還在轉胎投世之中,她怕再讓這位罪孽深重的惡人誤被傳到上方,掩其罪孽,以虛功討封,進了神界,今後危害將更是重大,因事情原尾一句話講不明白,她寫好了一份上表訴書,請玉帝麵閱。”
“哦,有這等事?快快呈上來。”
玉帝接過紅姑河神轉來的陳表書,以極快的速度看了一遍,氣得一拍桌子,問主司鬼國的神荼和陏壘:“那位漢代名叫李景納的壽州刺史現在轉世沒有?”
神茶和鬱壘一時答不出,神荼說:“下界生靈,凡死去的都轉為鬼,我們在滄海之中的羅酆山建一鬼國,山高二千六百裏,四周延長三萬裏,千百萬鬼均在此分級管理。山上分六宮,分別為絕陰天宮,泰煞諒事宗天宮,明晨耐犯武城天宮,恬昭罪氣天宮,宗靈七非天宮,敢司連宛屢天宮。這六宮是對我等鬼王判鬼罪處,也是好鬼的轉生處,日日都有死鬼報到,也都有好鬼轉生,我們日判萬鬼,好鬼分住宮廷大宅,等來生轉世,再修正果。惡鬼則罰勞役做苦力,修山鑿洞,開路建橋,吃樹葉喝泉水,受盡苦刑。玉帝忽然間提出這個名叫李景納的鬼,他若沒有轉世,必在那萬鬼之中,但你讓我一下子查他現在哪裏?因為生死簿不在身邊,我也不好說。”
“那你們兩個先迴去一個去查,馬上向我稟報。”
“是嘍,”神荼和鬱壘一齊迴答。二個又商量了一下,決定讓鬱壘下到羅酆山去查。
鬱壘不敢怠慢,出了天宮,一步踏上青雲,直奔羅酆山。刹時功夫,便來到羅酆山上,隻見那裏雲霧繚繞,一棵神奇的巨形神樹,上麵結滿了桃子,主幹數萬丈,枝幹數百裏,樹枝有四個主幹,各伸四方,為四個鬼門。每到午時子夜,則放鬼出鬼門,鬼王則在神桃樹上監督,對於守紀律定時歸來的好鬼,賞鮮桃進行表彰。對於那些趁放風自由的時間,偷雞摸狗、男盜女娼者,剛用桃符索牢,關進大牢,重新治罪。
此時正在值班的鬼王是張衡。調張衡來管理鬼是神荼推薦的。那一年,神荼與鬱壘尋查一些鬼在野外生活的狀況,看看有沒有調皮搗蛋的鬼,以進行懲罰。他們沿著神桃的東枝下了鬼門關的東門,卻見那裏有一條河流。那河流直流向人間,鬼們就趁著人們午休的當兒,潛水在河裏,嬉戲打鬧。正在這時候,有一個長得特別醜的鬼出現了,這個鬼名叫駭神,長著人麵豬身,奇醜無比,連鬼見了他都嫌惡心,隻要他一出現,正在嬉戲的鬼便嘩地一聲全部潛入水底去了。午間是鬼出沒的地方,人們都躲避鬼而不敢出來,張衡卻不怕鬼,因為他通曉天象,精通曆法,便常到河邊觀察鬼的行蹤。一天,他發現了這個長相奇特的醜鬼,便想將它畫下來,作為研究鬼的資料。於是,他拿著筆墨來到河邊。此時,那個名叫駭神的醜鬼正在一塊洗衣石上曬日光浴,並不懼怕張衡的到來。當張衡鋪開紙張要畫它時,它卻害怕了,急忙跳入水中。原來,這醜鬼也怕讓張衡畫下來,怕丟臉麵。張衡為了能畫出這鬼的真實模樣,便將紙筆一丟。兩手騰空,立在陽光下絲紋不動。那醜鬼見張衡不畫他了,便又繼續從水中遊出來,仍在那石頭上曬太陽。張衡雖然手空著,腳卻在那河邊的沙灘上將那醜鬼的模樣畫了出來。神荼見狀,對鬱壘說,這是一個對鬼多麽負責任的管理者啊,有了他,咱們有了他,這羅酆山的鬼國就多了一位幫手。張衡過世後。便被玉帝封為鬼王。
張衡見了鬱壘。便問:“酆都二帝,你不是與酆都大帝一同上天朝了嗎?怎麽這麽快就迴來了。”
鬱壘說:“話太長了,不好說,你快快跟我趕往六宮。查查漢朝那位壽州刺史死後轉世沒有?有一個案件涉及到他。玉帝問起此事。這麽多鬼,我和酆都大帝也搞不清楚。”
張衡說:“到六宮去查,太麻煩了。一宮一個流程,從死後入鬼冊到定罪罰賞,再到升天或轉世,或打到十八層地獄,這要查多少部冊子?不如讓我算一下就得。”
鬱壘這才想起,張衡除了會管鬼,還是位曆法大神,會算術,於是就說:“噢,差點忘了,你是過目不忘的神算呢,那你就會算吧。”
隻見張衡雙眼緊閉,口中念念有詞,刹時功夫,便睜開雙眼,說:“算出來了。”
“此鬼現在何處?”
“那刺史名叫李景納,後官升到朝中重臣,死後到六宮審定,並未發現其有醜惡罪行,便定為功臣之鬼,疑升天修正果,且又尋不到合適的神位,於是便擱置為鬼貴,享有上等鬼之待遇。隨煬帝無道,李淵造反,為助李淵起事更朝換代,便將李景納轉世李家宗室。投胎之時,他的陰雲路過雉河,被一股神風吹動,偏離了方向,也耽擱了時光,沒能投到李淵家室,卻投到了李淵叔伯的叔伯兄李叔良之宗親,係李叔良的曾孫。現已出世。”
“噢,原來是這樣。謝謝你,張鬼王,我要迴天宮複命去了。”
鬱壘不敢怠慢,刹那間便又來到南天門,進了天宮朝內,向神荼匯報了調查結果,神荼再次向玉帝稟報了這個結果。
玉帝說:“轉世了,那也好辦,讓他在大唐裏作惡亂政,最後定罪伏法,然後再讓他死去定大罪,打下十八層地獄,讓他遺臭萬年,永世不得翻身。”
唐僧聽了玉帝這個決定,便感激萬分,連聲說:“謝過玉帝,謝過玉帝,貧僧也代替河神紅姑謝過玉帝了。”
唐僧一行的事情辦完了,正要與唐僧一行告別,以舉行下一宗議題,這時候豬八戒卻上向給玉帝施一禮,說:“玉帝在上,我有一事要向玉帝奏報。”
大家都感到驚奇,八戒在這種莊重的場合下,一向是很低調的,怎麽會對著玉帝鬥膽上奏?
玉帝問:“你不就是當年的那位犯了錯誤的天蓬元帥嗎?現在立了功,將你的罪過全免了,又封你做了神,還有什麽不滿意的嗎?”
八戒道:“我豬無能十分感謝玉帝和西天佛祖對我的厚愛,八戒無才無德,能得淨壇使者一職,實在是受用不起,我豬無能本事不大,可也會三十六變,能騰雲駕霧,為什麽不能恢複我的原先職務,還讓我做天蓬元帥呢?”
“這個?”玉帝臉上出現了難色,“八戒呀,天蓬元帥與淨壇使者論官銜待遇都是平級的,沒有什麽區別呀,天蓬元帥是在天界做事情,淨壇使者是在神界做事情,都是天地人神四位一體的工作,做這個工作不是很好嗎?”
八戒說:“我知道玉帝是為了我好,什麽是淨壇使者?不就是貪吃的使者嗎?將人們祭奉在祭壇裏的珍品吃光吃淨的使者嗎?這叫什麽工作?這叫諷刺挖苦!我在西天取經時時是愛吃愛喝,白龍馬他吃草就行了,沙僧有粗茶淡飯就行了,猴哥悟空他是石猴,個頭又小,有兩個桃子就夠了,我師傅唐三藏溫文儒雅,吃得更是少,隻有我,肚大腰圓,見什麽都想吃,山珍海味也好,五穀雜糧也好,蔬菜果品也好,我是來者不拒,盤光碗光,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加之我又在天庭期間調戲過月仙,下界後在高老莊招親,人們都認為我好吃懶做,貪婪好色,其實你們換位思考過沒有?我是迫不得已呀?”
還真沒想到,豬八戒竟然悟出了這個大神的真意。玉帝問太白金星:“當初你們與佛祖匯報的時候,封他這個神位的時候是怎麽考慮的?是這個意思嗎?”
太白金星說:“不是這個意思呀?淨壇就是淨士的意思,佛界淨土,就是消除邪惡,讓眾生過上和諧的社會生活。”
玉帝說:“八戒,別誤會了,不是挖苦你,是讓你驅逐邪惡的。話又說迴來了,就是讓你吃貢品也是對你的最高獎賞呀?怎麽不領情呢?”
“那是嫌我沒本事,無能之輩,將我西天取經的功勞全都抹煞了。我是天蓬元帥,力大無窮,吃得又師兄們多這是自然的,西天取經曆經八十一難,哪有夠吃的時候,飽漢子不知道餓漢子饑,我西天取經那些日月裏,哪有吃飽的時候?可我還要餓著肚子與妖怪打仗,這麽多年的苦我都是悶在心裏,跟誰說呀?我想的是,就是西天取經結束,以功抵過,迴到天庭能官複原職,讓我還當我的天蓬元帥,沒想到是這種讓人尷尬的結果、、、、、、嗚嗚嗚嗚。”
八戒一哭,唐僧心也軟了,悟空、沙僧、小白龍也跟著掩泣。
玉帝說:“那怎麽辦呢?你要當天蓬元帥是不可能了,天蓬元帥的位子已經有人了。”
孫悟空說:“玉帝,不當天蓬元帥也可以,換一個其他的元帥也行啊。”
太白金星說:“天庭裏早就沒有位置了,二十八宿星,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全都有人了。”
“那麽說連我那小小的弼馬瘟也有人替代了?”
“正是。”
一聽這話,孫悟空便一股無名火上升,伸手對玉帝一指:“玉帝老兒,你這個隻知道拉幫結派任人為親的東西,根本不是論功領賞,公平對待有功之臣,今天我給你說明白了,我們師傅要到下界傳佛經,我們不講了,對於我和八戒、沙僧、白龍馬,都得在天庭裏安排重官位,否則,我還要將齊天大聖的大旗立起來!”
“潑猴,太無禮了,給我滾出去!”玉帝也發了火。
見孫悟空發了火,玉帝也發了火,文武百神文的相勸,武的準備手按兵器準備拿下孫悟空,同時又畏懼他的功法無量,不是對手,不敢輕意為之,僵局之中,太白金星將唐僧拉在一邊:“快點將你的徒弟弄走,不然局麵無法收拾,對於他們的要求,我會周旋玉帝,給你們一個滿意的答複。”
於是,唐僧故作發怒:“悟空,休得無禮!快快與退出,不要耽誤玉帝處理天界大事。”
於是,唐僧向玉帝深深施禮:“玉帝在上,小徒修行不到,冒犯玉帝,我這裏代他們賠罪了。”
玉帝這才借坡下驢,一揮手:“罷了,下去吧。”
於是,唐僧便帶著師徒五人出了天庭。(未完待續。。)
唐僧跪拜在玉帝麵前,施禮稟報:“玉帝天皇在上,下界大唐僧人向玉帝問安,祝玉帝天皇天庭和諧,玉體安康,喜事多多,天運長久。”
玉帝說:“起來吧,唐僧。西天取經,你辛苦了。”
“謝玉帝。”唐僧起身,與悟空、八戒、沙僧、小白龍並立在一旁。
玉帝道:“聽說你西天取經經曆了九九八十一難,情況怎麽樣?說說給眾文武百官神聽聽,他們可沒有了解到下界的這麽多苦難。剛才我與北方神還在討論你們大唐與胡人的矛盾問題,沒想到下界處人處事這麽難。”
唐僧走出徒弟們的行列,站到正殿中央,向玉帝稟報。他展出了他們寫好的那份匯報材料,念了幾句開場白之後,就讓悟空發功,邊念,邊展現他們師徒們取經的過程。
隻見那大殿空中現出了唐僧一行西天取經的畫麵,他們拔山涉水,降妖除魔,大殿上方一會兒雲霧繚繞,一會兒,山崩地裂,一會兒妖怪如蟻,一會兒藍天白雲,山花爛漫。
當唐僧匯報終止時,那大殿中又恢複了平靜,一切如常。
這一匯報,驚動得文武百神個個如癡如呆,諸神議論紛紛:“沒有想到西天取經這麽困難,下界的日子真是不好過呀!”
“是要注重下界的問題了,下界的靈界、人界、仙界。都是由天界來管理的,可咱們上天的各位大神,也得負起責任來呀,不能不聞不問呀,出了這麽多的問題,我們卻不知道。”
玉帝聽完了唐僧的匯報,看完了孫悟空的表演匯報,神情還沉浸在那西天取經的路途中,半天,才醒過神來。問唐僧:“完了?”
唐僧迴答:“稟玉帝。完了。”
玉帝深有感觸地說:“嗯,唐僧呀,你們這次西行幹得不錯,雖然經曆九九八十一難。但終究沒有難倒你們。妖魔鬼怪再難為你們。總還是沒有達到他們的目的,終於將西天的好經取迴來了,為普渡眾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我們都為你們取得的這個非凡的成果感到高興,我們要為你們的功勞進行獎賞。”
說罷,讓太白金星宣讀獎勵唐僧師徒五人的昭書。
太白金星走到前台,壓了壓嗓門,調了調聲調,一本正經地宣布道:“上天玉皇大帝有旨,唐三藏、孫悟空、豬悟能、沙悟淨、白龍馬聽召。”
於是,唐僧師徒五人跪在太白金星麵前,聆聽玉皇召示。
“通天行運,六方和諧,紅雲浮動,喜事重來。今大唐高僧師徒五人取經歸來,千神慶賀,萬靈歡唿,百花盛開,四方流彩。
大唐高僧唐三藏率師徒五人,西天取經,意在普渡眾生,功在千秋。三藏師徒路遇艱險,奮力抗爭,斬妖驅魔,曆經苦難,然佛愛定心,矢誌不移,其精神感天地,泣鬼神,受萬眾敬仰。為此,為表彰唐三藏西天取經的精神,宏揚天界、地界、人界、仙界、靈界扶正驅邪、傳遞愛心、救世救人、創和諧天體,共日月光輝,特報稟西天佛祖,特對唐三藏等五人進行封爵晉位。大唐高僧唐三藏聽旨。”
唐僧屈體向前,躬身打拱:“貧僧三藏在。”
太白金星繼續念道:“大唐高僧三藏,下界大唐河南洛州人士,十三歲入佛門,惜生靈之苦楚,歎救當世之無方,立誌修身向佛,以佛家萬能之精神,助萬生靈之苦渡。得知西天有佛祖真經,可為萬物修煉之本,便於大唐貞觀年間西進西天,在途中收留悟空、八戒、沙僧、小白龍四靈為徒,並對其進教化,使其規入正道,保護其取經,曆經磨難,終於取迴真經657部,為下界普渡眾生出苦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表彰唐三藏取經之功,經西天佛祖同意,封唐三僧為旃擅功德佛。”
“謝玉帝,謝西天佛祖。”唐僧接過詔書。
接下來,太白金星又宣布:“大唐三藏高徒孫悟空聽旨。”
悟空也學著唐僧的模樣兒,一踨向前,跪拜在太白金星膝前,猴頭猴腦的沒個安分樣兒,由於他動作滑稽,引得玉帝和諸神都捂嘴想笑。
太白金星忍住癢癢的內心,宣布道:
“大唐高僧三藏之高徒悟空,由開天辟地以來的仙石孕育而生,曾拜菩提祖師學會七十二變、筋鬥雲,一個筋鬥能翻十萬八千裏。使用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隨心變化。早年占花果山稱王,被天庭招安為弼馬溫,因不滿自稱齊天大聖,犯下大鬧天宮之罪,被佛祖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經觀音菩薩點化,為唐三藏收為徒弟,護衛唐僧西天取經,曆經三打白骨精、血戰假猴王、密探蜘蛛洞、奮戰火焰山等81難,打敗妖魔鬼怪無數,保衛唐三藏取經勝利歸來,立下不朽功動,經報稟西天佛祖同意,封孫悟空為鬥戰勝佛。”
孫悟空接過旨,卻不知道這是什麽意思,問:“太白金星大神,我這個鬥戰勝佛與我當年的那個弼馬瘟哪個官大?”
“哈哈哈哈、、、、、”大殿裏終於忍耐不住,眾神臣都大笑了起來。
玉帝插話道:“悟空,你這個稱號比那個弼馬瘟的官位可要大多了。”
孫悟空高興起來,說:“噢,隻要比原先的官大就行,這說明俺老孫通過師傅的教化,有所進步了,不然的話,這九九八十一難之罪是白受了。”
接著,太白金星又宣布:“大唐三藏二高徒豬悟能聽宣。”
太白金星說:“豬悟能,又名豬八戒。原來為本天宮天蓬元帥,因調戲霓裳仙子,被逐出天界,卻又錯投豬胎,成為豬八戒。悟能雖犯有嚴重的作風問題錯誤,但唐僧西行至高老莊時,聽說到唐僧的之名,前去拜見,並成為唐僧的二徒弟,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他會變身術。能騰雲駕霧。使一柄九齒釘耙,在與妖魔惡鬥中,配合孫悟空發揮獨特的本領,立下許多戰功。鑒於豬悟能的表現。報稟西天佛祖同意。封豬悟能為淨壇使者。”
豬八戒起身上前。接過封詔:“謝過玉帝,謝過西天佛祖。”
緊接著,太白金星又宣布了對沙僧沙悟淨和小白龍的的封詔。封沙悟淨為金身羅漢, 封白龍馬為八部天龍。
宣詔完畢,玉帝問唐僧:“三藏,按照佛祖的安排,對你們都進行了詔封,對照你們的功德,還有什麽意見和要求嗎?”
唐僧緩步上前,拱手答道:“玉帝在上,貧僧西天取經,隻是作為佛家應該做的事情,雖經磨難,但還是挺過來了,功不敢講,隻是盡力效佛,拯救百姓而已,以己微小之功,卻得到天皇與佛祖給貧僧如此厚封,貧僧實實有點受用不起,感到功大於績,有虛名取功之感,慚愧萬分。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取得西天真經657部,但這些經書還都是天文書寫,大唐各寺院都看不懂此經書,三藏必需翻譯成大唐漢文,才能將經書的內容傳遍天下,讓佛祖的光輝照亮黑暗的世界,讓千百萬眾生靈從苦海泅渡而到達彼岸。與此同時,我還要將我在西天的所見所聞,西天各位大神的修行方法著成新書,將西天的國情與大唐的國情緊密結合起來,以不至於真經脫節,水土不服,精神滋潤不到每位修行者的心田,所以,我在今後的工作中,更要嚴謹從事,晨起即作,夜深不輟,追星趕月,以己畢生精力,貢獻給佛家事業,為苦渡眾生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嗬嗬,精神可佳,精神可佳呀!”玉帝高興得起身,後又覺得有點過分,便裝作喝茶,將台案上的茶杯抓起,喝了一口茶,然後說,“大唐高僧唐三藏,出身於儒家:有文化,有修養;步入佛門:有愛心,講仁意;西天取經:曆磨難,堅意誌;迴天複命:高風格,亮真節;展望未來:任務重,道路遠;心靈展示:明大義,負責任。真是位修成正果的好人神呀。我代表大唐皇上和西天佛祖,對你的這種精神表示感謝了,我要讓文武百臣神都要向你學習,以你為榜樣,各司其職,管好各自的分工,將天體運行得更加和諧,使大自然人神靈仙和諧相處,不再出現災情和危難,讓山山百花常開,田野禾苗茁壯,河流清流如鏡,天空白雲飄飄,草原常見綠茵,一年四季,五風十雨,風條雨順,各界都享太平年,家家都過好日子,美夢一做就成真,延年高壽享天倫。”
“謝過玉帝,這是我們的夢想啊,我要永遠記住玉帝的指教,作為我行動的目標,並努力為實現這個偉大的目標貢獻出我唐三藏畢生的精力、智力、體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因為大家都在興奮狀態中,也就忘記了時間安排,這個匯報就拉長了許多,其他等待向玉帝稟報事情的神臣雖然肚子裏有意見,但看到玉帝這個樣子,也不好意思打斷,隻好假笑著與之配合。
“三藏啊,你迴到大唐去可能工作條件與天上大不相同,你需要我幫助你什麽,盡管說出來,需要錢還是權,我這裏都好辦。如果要錢,我讓趙公明給你送錢,如果要權利,我也可以讓大唐皇上給再加封,你看怎麽樣?”
唐僧說:“謝過玉帝一片好心,出家之人,萬事皆空,錢財和權位對於我來說都是過眼煙雲,隻是大唐國經過多年戰亂,北方各部族與大唐常有紛爭,國庫銀兩捉襟見肘,能讓下界民族矛盾化解,夷蠻之族得到教化,天下有太平日,田園荒蕪的現象不複存在,國強民富,寺院香火才能旺盛,佛家文化才有利於更快地傳播。”
“嗯,這是個好主意,”玉帝當場宣布。讓雷公電母為下界及時送風送雨,又對真武大帝說,剛才研究的事,就是你分管的那一塊工作,將大唐漢、胡、突厥、契丹等部族的關係協調好,別讓他們打來打去的了,打什麽呀,一打還不是老百姓遭殃?想想辦法,讓大唐過幾年太平日子,也來個大唐盛世怎麽樣?”
玉帝發了令。真武大帝隻好說:“好了。玉帝,你放心,我等下了朝就去辦這事。”
玉帝慈祥地笑著再問唐僧:“三藏,還有事嗎?”
唐僧不知怎地臉一下子紅了。不好意思說話了。隻吱吱唔唔地說:“這個。這個?”
太白金星一旁插話說:“唐高僧,你有話就快點向玉帝說,不然可就沒有機會了。”
經太白金星一提醒。唐僧便壯了壯膽,說出了自己要為河神要辦的事。
唐僧說:“貧僧在迴天的路上,經過雉河,遇見河神紅姑,她有多年冤案,血海深仇未報,而這位當年迫害她的李景納還在轉胎投世之中,她怕再讓這位罪孽深重的惡人誤被傳到上方,掩其罪孽,以虛功討封,進了神界,今後危害將更是重大,因事情原尾一句話講不明白,她寫好了一份上表訴書,請玉帝麵閱。”
“哦,有這等事?快快呈上來。”
玉帝接過紅姑河神轉來的陳表書,以極快的速度看了一遍,氣得一拍桌子,問主司鬼國的神荼和陏壘:“那位漢代名叫李景納的壽州刺史現在轉世沒有?”
神茶和鬱壘一時答不出,神荼說:“下界生靈,凡死去的都轉為鬼,我們在滄海之中的羅酆山建一鬼國,山高二千六百裏,四周延長三萬裏,千百萬鬼均在此分級管理。山上分六宮,分別為絕陰天宮,泰煞諒事宗天宮,明晨耐犯武城天宮,恬昭罪氣天宮,宗靈七非天宮,敢司連宛屢天宮。這六宮是對我等鬼王判鬼罪處,也是好鬼的轉生處,日日都有死鬼報到,也都有好鬼轉生,我們日判萬鬼,好鬼分住宮廷大宅,等來生轉世,再修正果。惡鬼則罰勞役做苦力,修山鑿洞,開路建橋,吃樹葉喝泉水,受盡苦刑。玉帝忽然間提出這個名叫李景納的鬼,他若沒有轉世,必在那萬鬼之中,但你讓我一下子查他現在哪裏?因為生死簿不在身邊,我也不好說。”
“那你們兩個先迴去一個去查,馬上向我稟報。”
“是嘍,”神荼和鬱壘一齊迴答。二個又商量了一下,決定讓鬱壘下到羅酆山去查。
鬱壘不敢怠慢,出了天宮,一步踏上青雲,直奔羅酆山。刹時功夫,便來到羅酆山上,隻見那裏雲霧繚繞,一棵神奇的巨形神樹,上麵結滿了桃子,主幹數萬丈,枝幹數百裏,樹枝有四個主幹,各伸四方,為四個鬼門。每到午時子夜,則放鬼出鬼門,鬼王則在神桃樹上監督,對於守紀律定時歸來的好鬼,賞鮮桃進行表彰。對於那些趁放風自由的時間,偷雞摸狗、男盜女娼者,剛用桃符索牢,關進大牢,重新治罪。
此時正在值班的鬼王是張衡。調張衡來管理鬼是神荼推薦的。那一年,神荼與鬱壘尋查一些鬼在野外生活的狀況,看看有沒有調皮搗蛋的鬼,以進行懲罰。他們沿著神桃的東枝下了鬼門關的東門,卻見那裏有一條河流。那河流直流向人間,鬼們就趁著人們午休的當兒,潛水在河裏,嬉戲打鬧。正在這時候,有一個長得特別醜的鬼出現了,這個鬼名叫駭神,長著人麵豬身,奇醜無比,連鬼見了他都嫌惡心,隻要他一出現,正在嬉戲的鬼便嘩地一聲全部潛入水底去了。午間是鬼出沒的地方,人們都躲避鬼而不敢出來,張衡卻不怕鬼,因為他通曉天象,精通曆法,便常到河邊觀察鬼的行蹤。一天,他發現了這個長相奇特的醜鬼,便想將它畫下來,作為研究鬼的資料。於是,他拿著筆墨來到河邊。此時,那個名叫駭神的醜鬼正在一塊洗衣石上曬日光浴,並不懼怕張衡的到來。當張衡鋪開紙張要畫它時,它卻害怕了,急忙跳入水中。原來,這醜鬼也怕讓張衡畫下來,怕丟臉麵。張衡為了能畫出這鬼的真實模樣,便將紙筆一丟。兩手騰空,立在陽光下絲紋不動。那醜鬼見張衡不畫他了,便又繼續從水中遊出來,仍在那石頭上曬太陽。張衡雖然手空著,腳卻在那河邊的沙灘上將那醜鬼的模樣畫了出來。神荼見狀,對鬱壘說,這是一個對鬼多麽負責任的管理者啊,有了他,咱們有了他,這羅酆山的鬼國就多了一位幫手。張衡過世後。便被玉帝封為鬼王。
張衡見了鬱壘。便問:“酆都二帝,你不是與酆都大帝一同上天朝了嗎?怎麽這麽快就迴來了。”
鬱壘說:“話太長了,不好說,你快快跟我趕往六宮。查查漢朝那位壽州刺史死後轉世沒有?有一個案件涉及到他。玉帝問起此事。這麽多鬼,我和酆都大帝也搞不清楚。”
張衡說:“到六宮去查,太麻煩了。一宮一個流程,從死後入鬼冊到定罪罰賞,再到升天或轉世,或打到十八層地獄,這要查多少部冊子?不如讓我算一下就得。”
鬱壘這才想起,張衡除了會管鬼,還是位曆法大神,會算術,於是就說:“噢,差點忘了,你是過目不忘的神算呢,那你就會算吧。”
隻見張衡雙眼緊閉,口中念念有詞,刹時功夫,便睜開雙眼,說:“算出來了。”
“此鬼現在何處?”
“那刺史名叫李景納,後官升到朝中重臣,死後到六宮審定,並未發現其有醜惡罪行,便定為功臣之鬼,疑升天修正果,且又尋不到合適的神位,於是便擱置為鬼貴,享有上等鬼之待遇。隨煬帝無道,李淵造反,為助李淵起事更朝換代,便將李景納轉世李家宗室。投胎之時,他的陰雲路過雉河,被一股神風吹動,偏離了方向,也耽擱了時光,沒能投到李淵家室,卻投到了李淵叔伯的叔伯兄李叔良之宗親,係李叔良的曾孫。現已出世。”
“噢,原來是這樣。謝謝你,張鬼王,我要迴天宮複命去了。”
鬱壘不敢怠慢,刹那間便又來到南天門,進了天宮朝內,向神荼匯報了調查結果,神荼再次向玉帝稟報了這個結果。
玉帝說:“轉世了,那也好辦,讓他在大唐裏作惡亂政,最後定罪伏法,然後再讓他死去定大罪,打下十八層地獄,讓他遺臭萬年,永世不得翻身。”
唐僧聽了玉帝這個決定,便感激萬分,連聲說:“謝過玉帝,謝過玉帝,貧僧也代替河神紅姑謝過玉帝了。”
唐僧一行的事情辦完了,正要與唐僧一行告別,以舉行下一宗議題,這時候豬八戒卻上向給玉帝施一禮,說:“玉帝在上,我有一事要向玉帝奏報。”
大家都感到驚奇,八戒在這種莊重的場合下,一向是很低調的,怎麽會對著玉帝鬥膽上奏?
玉帝問:“你不就是當年的那位犯了錯誤的天蓬元帥嗎?現在立了功,將你的罪過全免了,又封你做了神,還有什麽不滿意的嗎?”
八戒道:“我豬無能十分感謝玉帝和西天佛祖對我的厚愛,八戒無才無德,能得淨壇使者一職,實在是受用不起,我豬無能本事不大,可也會三十六變,能騰雲駕霧,為什麽不能恢複我的原先職務,還讓我做天蓬元帥呢?”
“這個?”玉帝臉上出現了難色,“八戒呀,天蓬元帥與淨壇使者論官銜待遇都是平級的,沒有什麽區別呀,天蓬元帥是在天界做事情,淨壇使者是在神界做事情,都是天地人神四位一體的工作,做這個工作不是很好嗎?”
八戒說:“我知道玉帝是為了我好,什麽是淨壇使者?不就是貪吃的使者嗎?將人們祭奉在祭壇裏的珍品吃光吃淨的使者嗎?這叫什麽工作?這叫諷刺挖苦!我在西天取經時時是愛吃愛喝,白龍馬他吃草就行了,沙僧有粗茶淡飯就行了,猴哥悟空他是石猴,個頭又小,有兩個桃子就夠了,我師傅唐三藏溫文儒雅,吃得更是少,隻有我,肚大腰圓,見什麽都想吃,山珍海味也好,五穀雜糧也好,蔬菜果品也好,我是來者不拒,盤光碗光,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加之我又在天庭期間調戲過月仙,下界後在高老莊招親,人們都認為我好吃懶做,貪婪好色,其實你們換位思考過沒有?我是迫不得已呀?”
還真沒想到,豬八戒竟然悟出了這個大神的真意。玉帝問太白金星:“當初你們與佛祖匯報的時候,封他這個神位的時候是怎麽考慮的?是這個意思嗎?”
太白金星說:“不是這個意思呀?淨壇就是淨士的意思,佛界淨土,就是消除邪惡,讓眾生過上和諧的社會生活。”
玉帝說:“八戒,別誤會了,不是挖苦你,是讓你驅逐邪惡的。話又說迴來了,就是讓你吃貢品也是對你的最高獎賞呀?怎麽不領情呢?”
“那是嫌我沒本事,無能之輩,將我西天取經的功勞全都抹煞了。我是天蓬元帥,力大無窮,吃得又師兄們多這是自然的,西天取經曆經八十一難,哪有夠吃的時候,飽漢子不知道餓漢子饑,我西天取經那些日月裏,哪有吃飽的時候?可我還要餓著肚子與妖怪打仗,這麽多年的苦我都是悶在心裏,跟誰說呀?我想的是,就是西天取經結束,以功抵過,迴到天庭能官複原職,讓我還當我的天蓬元帥,沒想到是這種讓人尷尬的結果、、、、、、嗚嗚嗚嗚。”
八戒一哭,唐僧心也軟了,悟空、沙僧、小白龍也跟著掩泣。
玉帝說:“那怎麽辦呢?你要當天蓬元帥是不可能了,天蓬元帥的位子已經有人了。”
孫悟空說:“玉帝,不當天蓬元帥也可以,換一個其他的元帥也行啊。”
太白金星說:“天庭裏早就沒有位置了,二十八宿星,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全都有人了。”
“那麽說連我那小小的弼馬瘟也有人替代了?”
“正是。”
一聽這話,孫悟空便一股無名火上升,伸手對玉帝一指:“玉帝老兒,你這個隻知道拉幫結派任人為親的東西,根本不是論功領賞,公平對待有功之臣,今天我給你說明白了,我們師傅要到下界傳佛經,我們不講了,對於我和八戒、沙僧、白龍馬,都得在天庭裏安排重官位,否則,我還要將齊天大聖的大旗立起來!”
“潑猴,太無禮了,給我滾出去!”玉帝也發了火。
見孫悟空發了火,玉帝也發了火,文武百神文的相勸,武的準備手按兵器準備拿下孫悟空,同時又畏懼他的功法無量,不是對手,不敢輕意為之,僵局之中,太白金星將唐僧拉在一邊:“快點將你的徒弟弄走,不然局麵無法收拾,對於他們的要求,我會周旋玉帝,給你們一個滿意的答複。”
於是,唐僧故作發怒:“悟空,休得無禮!快快與退出,不要耽誤玉帝處理天界大事。”
於是,唐僧向玉帝深深施禮:“玉帝在上,小徒修行不到,冒犯玉帝,我這裏代他們賠罪了。”
玉帝這才借坡下驢,一揮手:“罷了,下去吧。”
於是,唐僧便帶著師徒五人出了天庭。(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