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皇上,臣以為應該盡快撤兵迴國。”輔政韓德讓說道。
第二天,慶祝勝利的喜宴結束後,朝廷接著開會商議下一步的軍事行動。韓德讓、耶律斜軫和此次出征的主要將帥耶律休哥、蕭撻凜、蕭恆德等人圍坐在議事大帳之中,正麵一個高出半尺的丹墀上並肩坐著太後和皇帝。
蕭燕燕今天穿了一身漢裝,裏麵是淡粉色錦緞百花長裙,外套貂鼠皮裏子的白綾暗花長襖,臉上撲了淡淡的胭脂,眉毛描得如青黛銜山。戰時滿營都是須眉男子赳赳武夫,沒有宮眷家屬和宮娥侍女,她如同綠葉叢中唯一的一朵桃花,更加顯得嬌豔嫵媚。前些日子戰火硝煙刀光劍影,她不能悉心打扮。今天借著慶祝大捷的輕鬆氣氛,她盡顯愛美天性,特別修飾一番,坐在那裏儀態萬方,令得整個一個慶功宴上重臣大將們都不敢抬眼直視。
為了不墮士氣,軍中禁絕女色。蕭燕燕也不方便和韓德讓同起同臥。所以很多想法沒有機會先在私下充分溝通。她有些驚訝地看了德讓一眼。耶律隆緒看了看母後,見她表情茫然,便問道:
“為什麽?這才打了幾個小仗一個大仗,出境不到三百裏,南伐剛剛開始啊。”
“皇上英明。”耶律斜軫第一個接道。他偷偷瞥了蕭燕燕一眼,心裏砰然一跳,下意識地伸手整了整袍服的領口撫了撫袖口。他覺得韓德讓的想法不但匪夷所思而且愚蠢之極,但也正中自己的下懷,終於有了個對他進行反擊的好機會。清了下喉嚨又道:
“南伐誓師時宣布要收複三州三關,如今一塊土地還沒有得到,怎麽會想到撤兵呢!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打了敗仗呢。現在應該乘勝出擊!”
斜軫看向耶律休哥,認為這位主帥一定會和自己想法一致。但是休哥和指揮作戰時煥若兩人,一副萎靡不振的樣子,眯著眼睛正在開小差。蕭恆德見宋國王不說話,蕭撻凜也不吭氣,忍不住說道:
“是啊,雖然這一仗咱們的損失不小,但士氣旺盛,將士們都沒有想到要撤。現在撤兵,這仗豈不是白打了。”
德讓堅持道:“這一仗雖然大勝,但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咱們的傷亡也很慘重。現在減員一半,還剩下不到五萬兵馬。宋國人多地廣,他們很快就能調集兵力,重整旗鼓。而我們深入敵境,後續補充艱難,再往下打說不定會吃虧。太後、皇上,微臣想,咱們已經給了宋賊一個大大的教訓,趙光義損兵折將,實力受損顏麵喪盡,絕不敢再發動侵略,這一次的階段目標已經達到。不如乘勝收兵,迴國後總結經驗教訓再定下一步的對宋戰略。”
斜軫陰陽怪氣道:“斜軫是個粗人,也知道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現在宋軍被打得一敗塗地,正是乘勝追擊的大好形勢,趙光義那狗賊一定巴不得咱們撤兵呢。”
韓德讓道:“請問北樞密,這樣再打下去三州三關能收迴來嗎?雄州、霸州就在咱們進攻來的路上,現在都在宋人手裏,莫州、瀛州就在眼前,大軍能去攻城嗎?”
被周世宗柴榮奪走的三關是瓦橋關、淤口關和益津關;三州是瀛州、莫州和易州。瓦橋關更名為雄州,淤口關和益津關都在霸州。這兩州都在界河邊上,被宋軍重兵據守,幾次契丹軍隊出境作戰都攻而不下或索性圍而不攻。莫州、瀛州更是城高牆厚的堡壘,易州在西邊,一半在宋人手裏一半在契丹版圖之內,那邊的形勢更加錯綜複雜。
其他眾人都沒有說話,耶律斜軫這些時候的氣都攢到了一起,好不容易抓到對手的把柄,火力十足地說道:
“韓輔政,難道打不下三州三關這仗就不打了嗎?南伐是複仇之戰,是讓趙光義償還血債。不打攻城戰是戰爭策略,等到咱們打到黃河,打到開封,看趙光義還不還咱的三州三關!這是朝廷事先定好的策略。”
德讓並不氣餒,坦然道:
“我軍損失慘重,打到黃河恐怕沒有那麽容易。宋軍不是吃素的。我擔心大軍會陷入宋國的汪洋大海,身前身後都是敵人,越來越危險,萬一打一場敗仗,那就是前功盡棄,甚至會全軍覆沒。”
“危言聳聽!長敵人誌氣滅自己威風,這哪裏像是打了勝仗的言論。照韓輔政說來,南伐就此結束了?”
“那倒不是,南伐不可能一戰而定。應該迴去休整之後再決定下一仗怎麽打。”
眾人覺得他說得有道理,但斜軫寸步不讓又咄咄逼人地問道:
“韓輔政的意思是這就收兵迴國?”
“是的。”
“宋賊侵略南京的帳還沒算,現在又戰死數萬將士,國庫家底耗盡,這樣撤兵恐怕朝廷連撫恤傷亡,獎勵將士的銀子都拿不出來了,而且也要問問將士們幹不幹。”
斜軫的言辭犀利,令人們有些吃驚,但又從心裏承認他說得對。連蕭燕燕都無奈地看了韓德讓一眼。
蕭撻凜對就此撤兵心裏是不甘的,說道:
“二位輔政說得都有道理,不過要說就這樣撤兵,將士們真的難以接受,他們眼看死了那麽多兄弟,都殺紅了眼睛。”
韓德讓今天好像鐵了心要做一迴不合時宜的迂闊君子似的,一反平時淡如秋水的態度,執拗說道:
“蕭將軍的意思德讓明白,但這正是令人擔心的事,萬萬不可縱容士兵,契丹軍隊不能再打草穀,那樣隻會激起河北百姓的仇恨反抗,收複三州三關的目標越來越難實現。”
“哈,哈,哈!”耶律斜軫實在忍不住大笑起來,說道:“韓輔政還真是正人君子,照你這麽說,這次南伐根本就不該打,把宋軍禮送出境就應該收兵,等著趙光義下次再來。咱們剛剛那一仗殺了那麽多宋兵,難道不怕引起仇恨?蕭撻凜說得好,這樣兩手空空迴去,對國庫怎麽交待,對將士怎麽交待?”
兩位輔政第一次當著兩宮和重臣們直麵交鋒,丹墀下麵的眾人都傻了眼。伺候的內侍們氣都不敢喘。耶律休哥半閉著眼睛好像睡著了。蕭排押盯著手中的茶盞鼓著嘴不停地吹水上漂浮的茶葉。蕭恆德和蕭撻凜也不敢再接茬。
皇帝騷騷後腦勺,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他覺得兩人說的都有道理,可是耶律斜軫的道理實在,這樣撤兵實在不甘心。他將目光投向母後。
蕭燕燕也難得地遲疑起來,想了好一會兒,眼波一轉微笑說道:
“兩位愛卿都是為朝廷著想,忠心可嘉。耶律休哥,你一直主持對宋軍事,又是此次南伐先鋒主帥,你要表個態啊。”
太後將了一軍,耶律休哥知道這個態非表不可了。他抬起頭,又露出那種深邃的眼神,坦誠而又幹脆地說道:
“韓輔政的話說得對而且發人深省。微臣一直主張,飯要一口一口吃,仗要一場一場打,南伐的大目標不可能一戰實現。是應該先撤兵迴去休整一下。”說完他頓了一頓,所有的人都覺得有些意外,耶律斜軫更是滿臉氣憤失望。隻聽休哥話鋒一轉,接著說道:
“然而,就這樣收兵也不現實,宋軍幾天前在岐溝關殺光了咱們的官兵;夏天在山西燒殺搶掠,撤退還要虜走百姓。咱們的對手不是佛門子弟,將士們要求以牙還牙沒有錯。微臣以為,從現在開始到年底之前,還有二十天,應該以收獲戰利品為目標,打下幾個城鎮。禦營駐紮唐興口不動,蕭排押保護聖駕不變。其餘軍隊分三路專打防守薄弱的城鎮,抄它幾個像樣的府庫。補償宋賊侵略造成的損失,也好好撫恤慰勞流血拚命的將士。如果聖上同意這樣做,有一點諸位將帥務必要牢記:河北百姓也是兩宮陛下的百姓,要想將來收複三州三關,就不要做傷天害理的事,咱們隻打官軍和官府。”
一番話說得眾人無不心悅誠服。蕭燕燕心中讚歎,這個耶律休哥不但是戰場上縱橫捭闔的帥才,在官場上也能舉重若輕左右逢源。耶律斜軫自是得意,連皇帝和其他幾個重臣也感到合乎心意。隻有韓德讓心裏冰涼,他早就知道會是這樣一個結果,隻覺得悵然無奈。同時也想以耶律休哥的身份,能說出這樣一番話已經很難得了。
燕燕看了韓德讓一眼,見他蹙著眉毛搖頭,心裏一聲歎息,微笑道:
“好,哀家以為可以照宋國王說的辦,以十五天為限,新年前收兵迴國。皇帝你以為如何?”
“母後英明,這樣最好。”
十二月下旬,仍然駐紮在君子館的禦駕忽然收到山西一路戰敗的消息,令河北勝利的光環蒙上了些許黯淡的陰影。
就在君子館開戰的同時,身處奉聖州的蒲奴寧和蒲打裏接到了兵出山西進攻代州的命令。蒲奴寧身為北院大王、山後五州都管、理山西五州公事,二人都責無旁貸。
“要不要知會韓德威一聲?”蒲打裏問。他是新州節度使,朝廷命他與蒲奴寧共同裁決山西軍事。
“知會他作甚。”蒲奴寧鼻子裏哼了一聲。
“他是西南招討使,山西有他一份啊。”
“狗屁!占著茅坑不拉屎的大草包。他要能打要咱們在這裏幹什麽。朝廷為什麽不命他出兵。要去你派人去,我不去看他的臉色。”
蒲打裏幹笑道:“當然聽大王您的,我不過白問問。大王說怎麽打?”
蒲奴寧道:“楊業老兒死了,這代州不難對付。咱們又不攻城,隻是圍著嚇唬嚇唬,側應南京而已。我帶一萬人去,五千攻代州,五千人馬在朔州接應,你就在這裏駐紮不動。”
“全聽大王的。”蒲打裏道。
臘月十二日,就在君子館大勝劉廷讓的第二天,蒲奴寧派手下兩員大將烏達和那氈帶兵殺向雁門關。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建功立業,把他也安排在這支軍中。守衛雁門關的宋代神衛都指揮使馬正見契丹兵漫山遍野來勢洶洶,急忙請示代州副部署盧漢贇,盧漢贇是個循規蹈矩的官,心想,朝廷命各邊關據堡固守,不許硬拚。便命馬正撤迴城內。
契丹軍將代州城團團圍住,打算等到河北戰局形勢明朗後便撤軍,一路之上打幾個小堡或散兵遊騎報功。
沒想到代州城中有一個不喜歡按常理出牌的新任知州。年初北伐,一大批武將戰死或獲罪被撤職,朝廷急需邊關武將,進士出身的朝官張齊賢自報奮勇,剛剛來到代州擔任知州。他雖然是個文臣,卻一心要在守邊報國建立武功。這名新任知州集合兩千名守軍慷慨激昂喻以大義,鼓動得軍心大振眾誌成城。他又派使者去請太原的潘美前來會戰。不想傳令兵迴來時被契丹圍城軍俘虜。齊賢擔心潘美軍受到伏擊,正在擔憂。卻不料陰差陽錯,潘美接到密旨因君子館大敗不許輕出,援軍出而複返。潘美派探騎去將這一情況告知了代州。張齊賢得知後,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將探騎暫時扣押,封鎖消息,將計就計,派了二百人潛出城外,虛張聲勢,假裝潘軍來援。然後率領士氣昂揚的兩千守軍殺出城外。契丹兵見城內守軍氣勢磅礴,太原方向旗幟連天,以為潘美率了大軍來援,於是倉皇撤退。張齊賢事先又在契丹軍撤退的必經之路土鐙堡埋下伏兵,等敵軍一到發動了突然襲擊。結果宋軍大勝。殺死契丹軍數百,俘獲馬匹上千,蒲奴寧的兒子和烏達跑得慢也被活捉。
這場戰鬥比起君子館死了數萬人的大戰戰規模小得多,但給宋軍打了一劑強心針,開封大張旗鼓慶功。契丹朝廷卻從這次失利中更清醒意識到兵無常勢,伐宋不可能一帆風順。
第二天,慶祝勝利的喜宴結束後,朝廷接著開會商議下一步的軍事行動。韓德讓、耶律斜軫和此次出征的主要將帥耶律休哥、蕭撻凜、蕭恆德等人圍坐在議事大帳之中,正麵一個高出半尺的丹墀上並肩坐著太後和皇帝。
蕭燕燕今天穿了一身漢裝,裏麵是淡粉色錦緞百花長裙,外套貂鼠皮裏子的白綾暗花長襖,臉上撲了淡淡的胭脂,眉毛描得如青黛銜山。戰時滿營都是須眉男子赳赳武夫,沒有宮眷家屬和宮娥侍女,她如同綠葉叢中唯一的一朵桃花,更加顯得嬌豔嫵媚。前些日子戰火硝煙刀光劍影,她不能悉心打扮。今天借著慶祝大捷的輕鬆氣氛,她盡顯愛美天性,特別修飾一番,坐在那裏儀態萬方,令得整個一個慶功宴上重臣大將們都不敢抬眼直視。
為了不墮士氣,軍中禁絕女色。蕭燕燕也不方便和韓德讓同起同臥。所以很多想法沒有機會先在私下充分溝通。她有些驚訝地看了德讓一眼。耶律隆緒看了看母後,見她表情茫然,便問道:
“為什麽?這才打了幾個小仗一個大仗,出境不到三百裏,南伐剛剛開始啊。”
“皇上英明。”耶律斜軫第一個接道。他偷偷瞥了蕭燕燕一眼,心裏砰然一跳,下意識地伸手整了整袍服的領口撫了撫袖口。他覺得韓德讓的想法不但匪夷所思而且愚蠢之極,但也正中自己的下懷,終於有了個對他進行反擊的好機會。清了下喉嚨又道:
“南伐誓師時宣布要收複三州三關,如今一塊土地還沒有得到,怎麽會想到撤兵呢!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打了敗仗呢。現在應該乘勝出擊!”
斜軫看向耶律休哥,認為這位主帥一定會和自己想法一致。但是休哥和指揮作戰時煥若兩人,一副萎靡不振的樣子,眯著眼睛正在開小差。蕭恆德見宋國王不說話,蕭撻凜也不吭氣,忍不住說道:
“是啊,雖然這一仗咱們的損失不小,但士氣旺盛,將士們都沒有想到要撤。現在撤兵,這仗豈不是白打了。”
德讓堅持道:“這一仗雖然大勝,但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咱們的傷亡也很慘重。現在減員一半,還剩下不到五萬兵馬。宋國人多地廣,他們很快就能調集兵力,重整旗鼓。而我們深入敵境,後續補充艱難,再往下打說不定會吃虧。太後、皇上,微臣想,咱們已經給了宋賊一個大大的教訓,趙光義損兵折將,實力受損顏麵喪盡,絕不敢再發動侵略,這一次的階段目標已經達到。不如乘勝收兵,迴國後總結經驗教訓再定下一步的對宋戰略。”
斜軫陰陽怪氣道:“斜軫是個粗人,也知道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現在宋軍被打得一敗塗地,正是乘勝追擊的大好形勢,趙光義那狗賊一定巴不得咱們撤兵呢。”
韓德讓道:“請問北樞密,這樣再打下去三州三關能收迴來嗎?雄州、霸州就在咱們進攻來的路上,現在都在宋人手裏,莫州、瀛州就在眼前,大軍能去攻城嗎?”
被周世宗柴榮奪走的三關是瓦橋關、淤口關和益津關;三州是瀛州、莫州和易州。瓦橋關更名為雄州,淤口關和益津關都在霸州。這兩州都在界河邊上,被宋軍重兵據守,幾次契丹軍隊出境作戰都攻而不下或索性圍而不攻。莫州、瀛州更是城高牆厚的堡壘,易州在西邊,一半在宋人手裏一半在契丹版圖之內,那邊的形勢更加錯綜複雜。
其他眾人都沒有說話,耶律斜軫這些時候的氣都攢到了一起,好不容易抓到對手的把柄,火力十足地說道:
“韓輔政,難道打不下三州三關這仗就不打了嗎?南伐是複仇之戰,是讓趙光義償還血債。不打攻城戰是戰爭策略,等到咱們打到黃河,打到開封,看趙光義還不還咱的三州三關!這是朝廷事先定好的策略。”
德讓並不氣餒,坦然道:
“我軍損失慘重,打到黃河恐怕沒有那麽容易。宋軍不是吃素的。我擔心大軍會陷入宋國的汪洋大海,身前身後都是敵人,越來越危險,萬一打一場敗仗,那就是前功盡棄,甚至會全軍覆沒。”
“危言聳聽!長敵人誌氣滅自己威風,這哪裏像是打了勝仗的言論。照韓輔政說來,南伐就此結束了?”
“那倒不是,南伐不可能一戰而定。應該迴去休整之後再決定下一仗怎麽打。”
眾人覺得他說得有道理,但斜軫寸步不讓又咄咄逼人地問道:
“韓輔政的意思是這就收兵迴國?”
“是的。”
“宋賊侵略南京的帳還沒算,現在又戰死數萬將士,國庫家底耗盡,這樣撤兵恐怕朝廷連撫恤傷亡,獎勵將士的銀子都拿不出來了,而且也要問問將士們幹不幹。”
斜軫的言辭犀利,令人們有些吃驚,但又從心裏承認他說得對。連蕭燕燕都無奈地看了韓德讓一眼。
蕭撻凜對就此撤兵心裏是不甘的,說道:
“二位輔政說得都有道理,不過要說就這樣撤兵,將士們真的難以接受,他們眼看死了那麽多兄弟,都殺紅了眼睛。”
韓德讓今天好像鐵了心要做一迴不合時宜的迂闊君子似的,一反平時淡如秋水的態度,執拗說道:
“蕭將軍的意思德讓明白,但這正是令人擔心的事,萬萬不可縱容士兵,契丹軍隊不能再打草穀,那樣隻會激起河北百姓的仇恨反抗,收複三州三關的目標越來越難實現。”
“哈,哈,哈!”耶律斜軫實在忍不住大笑起來,說道:“韓輔政還真是正人君子,照你這麽說,這次南伐根本就不該打,把宋軍禮送出境就應該收兵,等著趙光義下次再來。咱們剛剛那一仗殺了那麽多宋兵,難道不怕引起仇恨?蕭撻凜說得好,這樣兩手空空迴去,對國庫怎麽交待,對將士怎麽交待?”
兩位輔政第一次當著兩宮和重臣們直麵交鋒,丹墀下麵的眾人都傻了眼。伺候的內侍們氣都不敢喘。耶律休哥半閉著眼睛好像睡著了。蕭排押盯著手中的茶盞鼓著嘴不停地吹水上漂浮的茶葉。蕭恆德和蕭撻凜也不敢再接茬。
皇帝騷騷後腦勺,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他覺得兩人說的都有道理,可是耶律斜軫的道理實在,這樣撤兵實在不甘心。他將目光投向母後。
蕭燕燕也難得地遲疑起來,想了好一會兒,眼波一轉微笑說道:
“兩位愛卿都是為朝廷著想,忠心可嘉。耶律休哥,你一直主持對宋軍事,又是此次南伐先鋒主帥,你要表個態啊。”
太後將了一軍,耶律休哥知道這個態非表不可了。他抬起頭,又露出那種深邃的眼神,坦誠而又幹脆地說道:
“韓輔政的話說得對而且發人深省。微臣一直主張,飯要一口一口吃,仗要一場一場打,南伐的大目標不可能一戰實現。是應該先撤兵迴去休整一下。”說完他頓了一頓,所有的人都覺得有些意外,耶律斜軫更是滿臉氣憤失望。隻聽休哥話鋒一轉,接著說道:
“然而,就這樣收兵也不現實,宋軍幾天前在岐溝關殺光了咱們的官兵;夏天在山西燒殺搶掠,撤退還要虜走百姓。咱們的對手不是佛門子弟,將士們要求以牙還牙沒有錯。微臣以為,從現在開始到年底之前,還有二十天,應該以收獲戰利品為目標,打下幾個城鎮。禦營駐紮唐興口不動,蕭排押保護聖駕不變。其餘軍隊分三路專打防守薄弱的城鎮,抄它幾個像樣的府庫。補償宋賊侵略造成的損失,也好好撫恤慰勞流血拚命的將士。如果聖上同意這樣做,有一點諸位將帥務必要牢記:河北百姓也是兩宮陛下的百姓,要想將來收複三州三關,就不要做傷天害理的事,咱們隻打官軍和官府。”
一番話說得眾人無不心悅誠服。蕭燕燕心中讚歎,這個耶律休哥不但是戰場上縱橫捭闔的帥才,在官場上也能舉重若輕左右逢源。耶律斜軫自是得意,連皇帝和其他幾個重臣也感到合乎心意。隻有韓德讓心裏冰涼,他早就知道會是這樣一個結果,隻覺得悵然無奈。同時也想以耶律休哥的身份,能說出這樣一番話已經很難得了。
燕燕看了韓德讓一眼,見他蹙著眉毛搖頭,心裏一聲歎息,微笑道:
“好,哀家以為可以照宋國王說的辦,以十五天為限,新年前收兵迴國。皇帝你以為如何?”
“母後英明,這樣最好。”
十二月下旬,仍然駐紮在君子館的禦駕忽然收到山西一路戰敗的消息,令河北勝利的光環蒙上了些許黯淡的陰影。
就在君子館開戰的同時,身處奉聖州的蒲奴寧和蒲打裏接到了兵出山西進攻代州的命令。蒲奴寧身為北院大王、山後五州都管、理山西五州公事,二人都責無旁貸。
“要不要知會韓德威一聲?”蒲打裏問。他是新州節度使,朝廷命他與蒲奴寧共同裁決山西軍事。
“知會他作甚。”蒲奴寧鼻子裏哼了一聲。
“他是西南招討使,山西有他一份啊。”
“狗屁!占著茅坑不拉屎的大草包。他要能打要咱們在這裏幹什麽。朝廷為什麽不命他出兵。要去你派人去,我不去看他的臉色。”
蒲打裏幹笑道:“當然聽大王您的,我不過白問問。大王說怎麽打?”
蒲奴寧道:“楊業老兒死了,這代州不難對付。咱們又不攻城,隻是圍著嚇唬嚇唬,側應南京而已。我帶一萬人去,五千攻代州,五千人馬在朔州接應,你就在這裏駐紮不動。”
“全聽大王的。”蒲打裏道。
臘月十二日,就在君子館大勝劉廷讓的第二天,蒲奴寧派手下兩員大將烏達和那氈帶兵殺向雁門關。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建功立業,把他也安排在這支軍中。守衛雁門關的宋代神衛都指揮使馬正見契丹兵漫山遍野來勢洶洶,急忙請示代州副部署盧漢贇,盧漢贇是個循規蹈矩的官,心想,朝廷命各邊關據堡固守,不許硬拚。便命馬正撤迴城內。
契丹軍將代州城團團圍住,打算等到河北戰局形勢明朗後便撤軍,一路之上打幾個小堡或散兵遊騎報功。
沒想到代州城中有一個不喜歡按常理出牌的新任知州。年初北伐,一大批武將戰死或獲罪被撤職,朝廷急需邊關武將,進士出身的朝官張齊賢自報奮勇,剛剛來到代州擔任知州。他雖然是個文臣,卻一心要在守邊報國建立武功。這名新任知州集合兩千名守軍慷慨激昂喻以大義,鼓動得軍心大振眾誌成城。他又派使者去請太原的潘美前來會戰。不想傳令兵迴來時被契丹圍城軍俘虜。齊賢擔心潘美軍受到伏擊,正在擔憂。卻不料陰差陽錯,潘美接到密旨因君子館大敗不許輕出,援軍出而複返。潘美派探騎去將這一情況告知了代州。張齊賢得知後,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將探騎暫時扣押,封鎖消息,將計就計,派了二百人潛出城外,虛張聲勢,假裝潘軍來援。然後率領士氣昂揚的兩千守軍殺出城外。契丹兵見城內守軍氣勢磅礴,太原方向旗幟連天,以為潘美率了大軍來援,於是倉皇撤退。張齊賢事先又在契丹軍撤退的必經之路土鐙堡埋下伏兵,等敵軍一到發動了突然襲擊。結果宋軍大勝。殺死契丹軍數百,俘獲馬匹上千,蒲奴寧的兒子和烏達跑得慢也被活捉。
這場戰鬥比起君子館死了數萬人的大戰戰規模小得多,但給宋軍打了一劑強心針,開封大張旗鼓慶功。契丹朝廷卻從這次失利中更清醒意識到兵無常勢,伐宋不可能一帆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