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卷著雪片在白茫茫的空中打旋,蓬山郡的契丹連營變成一片壓地連天的白色蘑菇。每個帳篷裏都生了火爐取暖,帳頂冒出的一團團青煙倏忽便被大風撕爛。站崗巡營的士兵們穿著皮毛緊裹的袍子,縮著脖子塞手袖管,每半刻鍾就得換一班崗,不然就要被凍僵了。二十萬大軍在此地紮營已經一個多月,眼看統和十一年的新年就要到了。
“見鬼的天氣,撒泡尿都凍成冰棍,比奶奶的白山還冷。想當年咱打女真、渤海,也沒有遭過這樣的罪。”蕭恆德在帥帳裏圍著火爐踱步。
蕭排押坐在旁邊烤火,笑笑道:
“我看不是天氣冷,是呆著不動身上沒了熱氣兒。仗沒得打,兵又練不成。軍隊最怕沒事做,士氣會垮掉的。恆德,這樣戰不戰和不和的還要拖多久?難道要在這裏過年嗎?”
恆德腳下不停地繞著圈子,蹙眉道:
“我比你還急,可咱們的行動步步都得遵旨。你還說沒有監軍是對我的信任,我到希望有個監軍,說打就打,說和就和。好過動輒請旨。東京到這裏上千裏,如果朝廷去了南京或其他地方更不知要等多久。”
“依著我,管他娘,先打上幾仗再說。高麗土兵哪叫打仗,趕著跑罷了。打到西京、開京,讓王治親自來談,和那個姓徐的聒噪什麽。朝廷來了旨意再說,難道二十萬大軍是吃素的?打勝仗還有錯嗎?”
恆德在桌子旁邊站住腳,端起茶杯喝了幾大口水,潤了潤冒煙的喉嚨說道:
“大哥還是那麽性急。這叫引而不發。不戰而屈人之兵。要打別說打到開京,就是把王治趕下大海也不在話下。但出兵時太後交代得清清楚楚,這一仗不是為了要滅高麗,而是要它俯首稱臣。打到哪裏,怎麽打必須請示而後動。俯首稱臣早就不在話下,王治幾次派人求和都是一個口氣,隻要撤兵,什麽條件都好商量。現在咱們等的就是朝廷提條件。”
“太後英明。也是這個道理。與其滅了高麗找人來管這塊土地,不如留著王治繼續當他的國王,隻要他乖乖聽話稱臣納貢,換人也許還不如他。想當年打下渤海國,要是留下一個馴服的姓大的渤海國王,總不會比現在更差。結果建個東丹國,弄得國不國,王不王。讓國皇帝丟了皇位,亡命海外。要是留下渤海國,契丹的今天就是另外一個樣子了。”
排押寬和地笑著點頭道。他是一個慣於服從命令的軍人,說想打隻是發發牢騷並不是真的要自行其是。
“這樣的話還是少說,雖說太宗不是皇上的一枝,但畢竟是契丹的列祖列宗,咱不去批評他。渤海與高麗不同,它在四海之內,要是不滅了它,讓人不能安睡。高麗卻是個伸到海外的半島,不能直接威脅契丹,隻要乖乖做了藩屬,與宋賊反目為敵,就足矣了。當年太祖太宗皇帝都是想達到這樣的目的,可惜高麗國王王敬酒不吃吃罰酒,非要大兵來討才肯低頭。”
排押撇嘴道:“狗屁國王,豬王!高麗口口聲聲仰慕中原文明,罵契丹夷狄野蠻,不肯歸附,其實狗日什麽東西,豬鼻子插蔥裝象!高麗開國的國王王建像公豬一樣配了六位王後、二十三位夫人,生了二十五個兒子、九個公主。其中有六個公主嫁給了自己的親哥哥!堂兄娶堂妹,叔伯娶侄女的那就更多了。現在這個王治的爹娘就是兄妹。他爹是王建的第七個兒子王旭,他的娘是王旭同父異母的妹妹,叫做什麽宣義王後的柳氏。王治的前任國王景宗王伷也是兄妹結婚所生,王伷的爹是王建的四子王昭,他的娘就是王昭同父異母的妹妹皇甫氏,叫什麽大穆王後的。他十歲當國王,二十歲就死了。據說親兄弟姐妹結婚的,孩子都不長命,王治能活到現在就算長壽了。”
恆德剛喝進的一口茶噴了出來,笑罵道:
“胡說八道,什麽亂七八糟的,你這都是從哪裏聽來的。我隻知道王治的王位是他的堂兄傳給他的,所以傳給他就是因為這位堂兄的王後是王治的親妹妹。”
“我說的一點不假。都是徐熙的隨從們喝酒喝多了私下裏親口說的。你說這不是一窩豬是什麽?還有臉罵契丹是禽獸。呸!”
“既然他們的娘都是王建的女兒為什麽又叫什麽皇甫氏、柳氏呢?”
“這就又是高麗的奇特之處了,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嫁給自己的哥哥方便,高麗國王的女兒們全都隨母姓。”
恆德大笑起來。二人正說著,忽聽帳外有人大聲報告:
“報!去朝廷的信使迴來了!”
“快讓他進來!”恆德猛地轉身,兩眼發亮地盯著帳門。
打發風塵仆仆的信使去休息,恆德迫不及待拆開信來讀。看完後卻眉頭緊皺。他翻過背麵,又掏掏封套,再也找不到什麽,搖搖頭把信遞給排押,說道:
“大哥,你快看看,是不是搞錯了,怎麽會這樣!不但不要求高麗割讓土地,還要讓它在鴨江以西修築城池!”
蕭排押拿過諭旨看了又看,見上麵寫的是,既然高麗顧慮歸附之後朝聘道路受阻,可與其商議於要衝路陌創築城池,也大惑不解道:
“是不是你給朝廷的報告沒寫清楚,沒有說高麗已經答應歸還安北府以北修築好的幾座城池?沒說清咱們一路進兵順利?是不是朝廷得知清川江一戰小挫,以為打不下去了?其實那是正常的,一場大戰中無數戰役哪裏真有百戰百勝的。”
恆德道:“所有的戰報大哥你都看過,都寫得清清楚楚。我們說的是,如果需要施加軍事壓力,咱們可以一路打到開京甚至更遠。”
排押想了想,咬牙切齒道:“準是有人搗鬼,怕你立功。”
“誰?”
“還有誰?那個耶律抹隻恨你搶了他的東京留守。他當大同府節度使,雖然封了一個漆水郡王,但哪裏有東京留守的實權。現在你是東京留守,我是南京統軍使,最重的兩鎮兵權在握,惹得多少人嫉妒得發狂呢。”
“耶律抹隻?他在大同府,怎麽使壞?”
“他在大同府,可是北樞密在朝中,耶律抹隻的兵權還不就是他的,他倆穿一條褲子都嫌肥。你再立大功,再往上升,豈不威脅到他的位置了!”
“不會吧。太後那麽明白,怎麽會聽他的?二十萬大軍不是輕易而出的,這兩百裏土地也不是兒戲。再說還有韓德讓,那是個三隻眼睛的二郎神,有他在,這種荒唐顛倒詔旨怎能發得出來?”
排押神色詭異地盯著恆德的臉看了許久,吞吞吐吐地說道:
“你說這事會不會和越國有關呢?”
“胡扯,幹她屁事。”
“兄弟,我絕不胡說。我從來不想插嘴你們之間的事。可是這事實在太奇怪了。我想來想去,能夠影響太後的,隻有她了。別看她才十六歲,連韓德讓也得讓她三分。”
這點恆德深有體會,但是不解道:“這也太過分了,難道她也怕我立功嗎?”
“女人心海底針,也許是怕你功勞太大降不住了,也許是心疼你前線帶兵打仗有危險。得勝撤兵,見好就收,是她最樂於見到的結果。恆德,不是我瞎琢磨,我看很可能是北樞密挑唆越國去遊說太後。太後本來就抱定宗旨:這一戰務必讓王治俯首稱臣。並不為土地。可能他們會說,這二百裏土地本來不在朝廷手裏,而是在生女真、渤海人的控製之下。讓王治把它從女真、渤海人手裏奪取下來,既能打通高麗朝貢的道路,又能給製造麻煩的女真、渤海人一個教訓。高麗既然成為朝廷藩屬,這塊土地在高麗手裏和在女真、渤海人手裏沒有什麽不同。這叫一石二鳥,朝廷並沒有損失。這一套說辭不是不能打動太後。”
恆德氣得肚子一鼓一鼓的,怔了好一會,一跺腳轉身到帥案前坐下,拿起筆道:
“都怪我上次報告沒有寫清楚,我要再寫一封信,向朝廷說明白:高麗人說因為女真、渤海人梗阻才未能朝覲完全是狡辯。退一萬步講,那狗賊既然能隔著大海朝貢開封,為什麽不能從平州登陸朝貢契丹?收服鴨江東岸生女真的事用不著高麗狗賊,咱們這二十萬大軍此次就把那裏蕩平,還朝廷一片清明河山。”
“算了,我想沒用的。又要白白多等一兩個月。二十萬大軍深入敵境,一天要吃多少糧草。萬一被生女真或高麗狗賊騷擾糧道,糧草供不上怎麽辦?萬一高麗和生女真趁斷糧來一個內外夾擊怎麽辦?朝廷既然認為這是一舉兩得的妙策,咱們何必多事。隻是白白便宜了王治那個豬嘍。”
“當初真應該聽你的,這會兒要是打到西京、開京了,看那些混蛋還有什麽可說。”
“我那是瞎說。你是一心為了朝廷,但是得有人信才行。你給人家留了下蛆的縫,不是等著人家離間君臣。萬一樞密院說你擅自行動,圖謀不軌怎麽辦?萬一樞密院斷了咱們的糧餉怎麽辦?算了,軍隊是朝廷的,土地也是朝廷的,要怎麽打,要給誰,朝廷說了算,咱們當武將的本分就是執行命令。”
“便宜了王治兔崽子,早知道讓他多多送禮,現在的結果比他想要的多得多。”
“早就說你你不聽,要當碧海丹心的無私忠臣,現在後悔了吧。不過現在還不晚。這份詔旨你知我知,晚幾天拿出來誰知道。對徐熙說會盡力幫他達成要求,甚至比他想的更好,但要費些周折。那個滑頭是老手,會識趣的。”
恆德搖頭道:“說說罷了,你我都是駙馬,貪這點小利跌了身份。你說便宜了王治,我說更便宜了徐熙,這下他可立下不世之功了。高麗做夢也想不到不但不用割地賠款,還白白得了一大片土地。”
徐熙在蓬山住了近一個月。他一到就為了與蕭恆德相見的禮儀爭執不下。蕭恆德要他行跪禮,他堅決不肯,為此拒絕談判,在客館裏睡覺抗議。後來好不容易蕭恆德同意平禮相見,又因為相互指責鬧得談不下去。他對國王發過誓,不談到契丹人同意退兵不迴去,所以隻要契丹人沒有下逐客令,他就要在客館裏住下去。他在心裏做好了隨時被契丹人一怒之下砍頭的準備;也想好了,一旦契丹人下最後通牒命他迴去,他就隻有自盡以謝君王。這一天,主帥派人來叫他,他抖擻精神,壯起膽子,要繼續以死抗爭。
“徐侍郎可以迴去了。”蕭恆德一見麵就板著麵孔說道。
“契丹一天不答應撤兵,徐熙就一天不走。要想徐熙離開,除非把徐熙殺了抬屍體走。”
恆德冷笑幾聲,說道:
“要本帥撤兵容易,高麗從此稱臣納貢,永為契丹藩屬。”
“王上早就說過,高麗並非不想臣服於契丹,隻是朝貢的道路不通,女真人擋在中間。”
“詭辯,本帥早就戳穿了這些鬼話,不想和你再多囉嗦。你迴去讓王治立即派人入朝拜賀稱臣請封,從此與開封斷絕來往,奉行契丹正朔,按時進貢,聽從調遣。使臣入朝之時,便是大軍撤走之日。”
“撤,撤出蓬山郡?撤退到蓬山以北?有,有什麽條件嗎?”
“你沒有聽清嗎?條件就是稱臣納貢!”
徐熙重重地靠向椅背,差點把椅子壓得仰翻過去。他直想抽自己幾個嘴巴看是不是在做夢,使勁偷偷掐了大腿一把,居然感覺到疼。原來這一切都是真的!賊帥竟然沒有再次提出一直掛在嘴邊的“割地朝聘”要求,連嘉州、鬆城等安北府以北的幾座城堡都沒有提,僅僅要求朝聘。朝聘雖然屈辱,但朝廷早就認了,所爭隻在割地。現在不用割地了,豈不是晴空萬裏烏雲散盡!
“見鬼的天氣,撒泡尿都凍成冰棍,比奶奶的白山還冷。想當年咱打女真、渤海,也沒有遭過這樣的罪。”蕭恆德在帥帳裏圍著火爐踱步。
蕭排押坐在旁邊烤火,笑笑道:
“我看不是天氣冷,是呆著不動身上沒了熱氣兒。仗沒得打,兵又練不成。軍隊最怕沒事做,士氣會垮掉的。恆德,這樣戰不戰和不和的還要拖多久?難道要在這裏過年嗎?”
恆德腳下不停地繞著圈子,蹙眉道:
“我比你還急,可咱們的行動步步都得遵旨。你還說沒有監軍是對我的信任,我到希望有個監軍,說打就打,說和就和。好過動輒請旨。東京到這裏上千裏,如果朝廷去了南京或其他地方更不知要等多久。”
“依著我,管他娘,先打上幾仗再說。高麗土兵哪叫打仗,趕著跑罷了。打到西京、開京,讓王治親自來談,和那個姓徐的聒噪什麽。朝廷來了旨意再說,難道二十萬大軍是吃素的?打勝仗還有錯嗎?”
恆德在桌子旁邊站住腳,端起茶杯喝了幾大口水,潤了潤冒煙的喉嚨說道:
“大哥還是那麽性急。這叫引而不發。不戰而屈人之兵。要打別說打到開京,就是把王治趕下大海也不在話下。但出兵時太後交代得清清楚楚,這一仗不是為了要滅高麗,而是要它俯首稱臣。打到哪裏,怎麽打必須請示而後動。俯首稱臣早就不在話下,王治幾次派人求和都是一個口氣,隻要撤兵,什麽條件都好商量。現在咱們等的就是朝廷提條件。”
“太後英明。也是這個道理。與其滅了高麗找人來管這塊土地,不如留著王治繼續當他的國王,隻要他乖乖聽話稱臣納貢,換人也許還不如他。想當年打下渤海國,要是留下一個馴服的姓大的渤海國王,總不會比現在更差。結果建個東丹國,弄得國不國,王不王。讓國皇帝丟了皇位,亡命海外。要是留下渤海國,契丹的今天就是另外一個樣子了。”
排押寬和地笑著點頭道。他是一個慣於服從命令的軍人,說想打隻是發發牢騷並不是真的要自行其是。
“這樣的話還是少說,雖說太宗不是皇上的一枝,但畢竟是契丹的列祖列宗,咱不去批評他。渤海與高麗不同,它在四海之內,要是不滅了它,讓人不能安睡。高麗卻是個伸到海外的半島,不能直接威脅契丹,隻要乖乖做了藩屬,與宋賊反目為敵,就足矣了。當年太祖太宗皇帝都是想達到這樣的目的,可惜高麗國王王敬酒不吃吃罰酒,非要大兵來討才肯低頭。”
排押撇嘴道:“狗屁國王,豬王!高麗口口聲聲仰慕中原文明,罵契丹夷狄野蠻,不肯歸附,其實狗日什麽東西,豬鼻子插蔥裝象!高麗開國的國王王建像公豬一樣配了六位王後、二十三位夫人,生了二十五個兒子、九個公主。其中有六個公主嫁給了自己的親哥哥!堂兄娶堂妹,叔伯娶侄女的那就更多了。現在這個王治的爹娘就是兄妹。他爹是王建的第七個兒子王旭,他的娘是王旭同父異母的妹妹,叫做什麽宣義王後的柳氏。王治的前任國王景宗王伷也是兄妹結婚所生,王伷的爹是王建的四子王昭,他的娘就是王昭同父異母的妹妹皇甫氏,叫什麽大穆王後的。他十歲當國王,二十歲就死了。據說親兄弟姐妹結婚的,孩子都不長命,王治能活到現在就算長壽了。”
恆德剛喝進的一口茶噴了出來,笑罵道:
“胡說八道,什麽亂七八糟的,你這都是從哪裏聽來的。我隻知道王治的王位是他的堂兄傳給他的,所以傳給他就是因為這位堂兄的王後是王治的親妹妹。”
“我說的一點不假。都是徐熙的隨從們喝酒喝多了私下裏親口說的。你說這不是一窩豬是什麽?還有臉罵契丹是禽獸。呸!”
“既然他們的娘都是王建的女兒為什麽又叫什麽皇甫氏、柳氏呢?”
“這就又是高麗的奇特之處了,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嫁給自己的哥哥方便,高麗國王的女兒們全都隨母姓。”
恆德大笑起來。二人正說著,忽聽帳外有人大聲報告:
“報!去朝廷的信使迴來了!”
“快讓他進來!”恆德猛地轉身,兩眼發亮地盯著帳門。
打發風塵仆仆的信使去休息,恆德迫不及待拆開信來讀。看完後卻眉頭緊皺。他翻過背麵,又掏掏封套,再也找不到什麽,搖搖頭把信遞給排押,說道:
“大哥,你快看看,是不是搞錯了,怎麽會這樣!不但不要求高麗割讓土地,還要讓它在鴨江以西修築城池!”
蕭排押拿過諭旨看了又看,見上麵寫的是,既然高麗顧慮歸附之後朝聘道路受阻,可與其商議於要衝路陌創築城池,也大惑不解道:
“是不是你給朝廷的報告沒寫清楚,沒有說高麗已經答應歸還安北府以北修築好的幾座城池?沒說清咱們一路進兵順利?是不是朝廷得知清川江一戰小挫,以為打不下去了?其實那是正常的,一場大戰中無數戰役哪裏真有百戰百勝的。”
恆德道:“所有的戰報大哥你都看過,都寫得清清楚楚。我們說的是,如果需要施加軍事壓力,咱們可以一路打到開京甚至更遠。”
排押想了想,咬牙切齒道:“準是有人搗鬼,怕你立功。”
“誰?”
“還有誰?那個耶律抹隻恨你搶了他的東京留守。他當大同府節度使,雖然封了一個漆水郡王,但哪裏有東京留守的實權。現在你是東京留守,我是南京統軍使,最重的兩鎮兵權在握,惹得多少人嫉妒得發狂呢。”
“耶律抹隻?他在大同府,怎麽使壞?”
“他在大同府,可是北樞密在朝中,耶律抹隻的兵權還不就是他的,他倆穿一條褲子都嫌肥。你再立大功,再往上升,豈不威脅到他的位置了!”
“不會吧。太後那麽明白,怎麽會聽他的?二十萬大軍不是輕易而出的,這兩百裏土地也不是兒戲。再說還有韓德讓,那是個三隻眼睛的二郎神,有他在,這種荒唐顛倒詔旨怎能發得出來?”
排押神色詭異地盯著恆德的臉看了許久,吞吞吐吐地說道:
“你說這事會不會和越國有關呢?”
“胡扯,幹她屁事。”
“兄弟,我絕不胡說。我從來不想插嘴你們之間的事。可是這事實在太奇怪了。我想來想去,能夠影響太後的,隻有她了。別看她才十六歲,連韓德讓也得讓她三分。”
這點恆德深有體會,但是不解道:“這也太過分了,難道她也怕我立功嗎?”
“女人心海底針,也許是怕你功勞太大降不住了,也許是心疼你前線帶兵打仗有危險。得勝撤兵,見好就收,是她最樂於見到的結果。恆德,不是我瞎琢磨,我看很可能是北樞密挑唆越國去遊說太後。太後本來就抱定宗旨:這一戰務必讓王治俯首稱臣。並不為土地。可能他們會說,這二百裏土地本來不在朝廷手裏,而是在生女真、渤海人的控製之下。讓王治把它從女真、渤海人手裏奪取下來,既能打通高麗朝貢的道路,又能給製造麻煩的女真、渤海人一個教訓。高麗既然成為朝廷藩屬,這塊土地在高麗手裏和在女真、渤海人手裏沒有什麽不同。這叫一石二鳥,朝廷並沒有損失。這一套說辭不是不能打動太後。”
恆德氣得肚子一鼓一鼓的,怔了好一會,一跺腳轉身到帥案前坐下,拿起筆道:
“都怪我上次報告沒有寫清楚,我要再寫一封信,向朝廷說明白:高麗人說因為女真、渤海人梗阻才未能朝覲完全是狡辯。退一萬步講,那狗賊既然能隔著大海朝貢開封,為什麽不能從平州登陸朝貢契丹?收服鴨江東岸生女真的事用不著高麗狗賊,咱們這二十萬大軍此次就把那裏蕩平,還朝廷一片清明河山。”
“算了,我想沒用的。又要白白多等一兩個月。二十萬大軍深入敵境,一天要吃多少糧草。萬一被生女真或高麗狗賊騷擾糧道,糧草供不上怎麽辦?萬一高麗和生女真趁斷糧來一個內外夾擊怎麽辦?朝廷既然認為這是一舉兩得的妙策,咱們何必多事。隻是白白便宜了王治那個豬嘍。”
“當初真應該聽你的,這會兒要是打到西京、開京了,看那些混蛋還有什麽可說。”
“我那是瞎說。你是一心為了朝廷,但是得有人信才行。你給人家留了下蛆的縫,不是等著人家離間君臣。萬一樞密院說你擅自行動,圖謀不軌怎麽辦?萬一樞密院斷了咱們的糧餉怎麽辦?算了,軍隊是朝廷的,土地也是朝廷的,要怎麽打,要給誰,朝廷說了算,咱們當武將的本分就是執行命令。”
“便宜了王治兔崽子,早知道讓他多多送禮,現在的結果比他想要的多得多。”
“早就說你你不聽,要當碧海丹心的無私忠臣,現在後悔了吧。不過現在還不晚。這份詔旨你知我知,晚幾天拿出來誰知道。對徐熙說會盡力幫他達成要求,甚至比他想的更好,但要費些周折。那個滑頭是老手,會識趣的。”
恆德搖頭道:“說說罷了,你我都是駙馬,貪這點小利跌了身份。你說便宜了王治,我說更便宜了徐熙,這下他可立下不世之功了。高麗做夢也想不到不但不用割地賠款,還白白得了一大片土地。”
徐熙在蓬山住了近一個月。他一到就為了與蕭恆德相見的禮儀爭執不下。蕭恆德要他行跪禮,他堅決不肯,為此拒絕談判,在客館裏睡覺抗議。後來好不容易蕭恆德同意平禮相見,又因為相互指責鬧得談不下去。他對國王發過誓,不談到契丹人同意退兵不迴去,所以隻要契丹人沒有下逐客令,他就要在客館裏住下去。他在心裏做好了隨時被契丹人一怒之下砍頭的準備;也想好了,一旦契丹人下最後通牒命他迴去,他就隻有自盡以謝君王。這一天,主帥派人來叫他,他抖擻精神,壯起膽子,要繼續以死抗爭。
“徐侍郎可以迴去了。”蕭恆德一見麵就板著麵孔說道。
“契丹一天不答應撤兵,徐熙就一天不走。要想徐熙離開,除非把徐熙殺了抬屍體走。”
恆德冷笑幾聲,說道:
“要本帥撤兵容易,高麗從此稱臣納貢,永為契丹藩屬。”
“王上早就說過,高麗並非不想臣服於契丹,隻是朝貢的道路不通,女真人擋在中間。”
“詭辯,本帥早就戳穿了這些鬼話,不想和你再多囉嗦。你迴去讓王治立即派人入朝拜賀稱臣請封,從此與開封斷絕來往,奉行契丹正朔,按時進貢,聽從調遣。使臣入朝之時,便是大軍撤走之日。”
“撤,撤出蓬山郡?撤退到蓬山以北?有,有什麽條件嗎?”
“你沒有聽清嗎?條件就是稱臣納貢!”
徐熙重重地靠向椅背,差點把椅子壓得仰翻過去。他直想抽自己幾個嘴巴看是不是在做夢,使勁偷偷掐了大腿一把,居然感覺到疼。原來這一切都是真的!賊帥竟然沒有再次提出一直掛在嘴邊的“割地朝聘”要求,連嘉州、鬆城等安北府以北的幾座城堡都沒有提,僅僅要求朝聘。朝聘雖然屈辱,但朝廷早就認了,所爭隻在割地。現在不用割地了,豈不是晴空萬裏烏雲散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