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天下脈診方法眾矣,然大都謬也!時人皆以手脈為脈診之法祖,切之寸、關、尺,曰可洞察天機,愚以為謬之大謬也?孰不知,手脈為輔,足脈當為首也…………”郭旭內心大震,《脈診論》開篇就推翻了醫學界脈診的鐵律,提出了應當以足脈為主,手脈為輔的觀點。
郭旭匆匆趕迴小木屋,從儲物袋中翻找了幾塊靈穀做成的糕點,簡單充饑,就端坐在小木屋的床榻上迫不及待的仔細閱讀今天得到的三部醫書,先讀的第一部為《脈診論》!
已是巳時,屋外已然一片昏黑,但郭旭的小木屋裏卻恍若白晝,此時郭旭的桌上已然放置了一盞製式明燈,這盞製式明燈在沉香穀算很普通,但是放到俗世確是不到了的寶貝。
明燈用千年鐵木君子竹做成一個三角形燈架,用百年雪靈蠶絲紡紗做成一個半透明的燈罩,燈架底部放了一盞十年份的地靈火,地靈火不大,隻有小拇指那麽一小簇,但也散發出橘紅色明亮的光芒。
燈罩隨燈架由下向上弧形收縮呈一個瓶口狀,最為珍貴的是在瓶口處鑲了一片近乎透明的耀光石,地靈火燃燒產生的亮光經靈蠶絲紡紗罩集中收攏,向上經過耀光石千百倍的放大,散發出極為耀眼的光芒,仿若夜空裏的小太陽,將郭旭的小木屋照耀的纖毫畢現!
這盞明燈屬於沉香穀所有外門弟子的標配,雜役弟子是享受不到的。郭旭雖貶為雜役弟子,但管事礙於玄藥真人的情麵,倒也沒有太過難為他,不少他外門弟子期間所領取的福利,也沒有剝奪,這盞燈也就這樣被他帶到了雜役院來。
“此人這開篇就石破天驚!如果不是癲狂、故弄玄虛,那就是有真本事。非真本事之人斷然寫不出如此大作!”郭旭掩卷自忖,又接著讀下去。
“手脈有三關,足脈亦有三關;單論手脈,不談足脈,豈不繆乎,足脈三關若何…………”此人承接上文,將足脈的重要性、足脈三關如何脈診、諸般脈象如何與手脈相關,如何相互印證等,一一描述清楚到位,等於提出一套全新脈診體係,郭旭已然動容,無名氏所述之理論與其所提及的醫案佐證,怕不是虛言!
“世人皆言脈不過二十八相,謬矣,然另有十三奇脈不為所知……沸脈,亦曰豆脈…”郭旭讀至此處已然徹底信服,這無名氏實乃古今大醫!
關於奇脈他亦曾聽其父談過,獨立於二十八脈之奇異脈象,古今醫書雖略有提及,但皆語焉不詳,像此書共列舉出十三種,且每種的特征、辨識方法,脈象所反映的症狀等描述如此清晰、總結如此全麵、歸納如此深刻的論著,簡直前所未有!
此人署名無名氏,也許是他所論述的內容太過離經叛道,無意引起不必要之麻煩,才不得已為之。
郭旭簡單瀏覽了遍《脈診論》,又隨手拿起《四帝內經論》研讀。《四帝內經》為凡俗界醫書之起源,傳言由數萬年前四位博古通今的大帝合力寫就,其內容博大精深,言辭晦澀,雖無具體診療經方,但對疾病起源、發展、變化及對應的人體變化等描述的異常深刻,可謂醫書之鼻祖,所有醫書之理論幾乎盡皆出自此經。
這名叫紅袖的女子,竟然敢寫本專門的論述書籍怕也是有真本事!果然這本書亦沒有讓郭旭失望,此書對於經典理論的解讀獨辟蹊徑,言他人未所言,見他人未所見!
“時人皆言肺主氣,其氣上清下濁………竊以為時人認知有誤,此氣非彼氣,乃氣節也………肺主氣節,應二十四節氣,亦與人二十四肋骨相應……”
郭旭讀至此處,嘖嘖稱奇,想想還真對,人真有二十四根肋骨,莫非真與二十四氣節對應?這名叫紅袖的女子的認知,太過匪夷所思,但郭旭已然信服,合上《四帝內經論》,郭旭自忖,這也是本蓋世奇書!
再看最後一本《華氏醫經秘要》,捧起這本書,郭旭內心已然顫抖,這傳說中的無上醫典竟然在自己手中?翻開封皮,華氏醫經秘要六個古樸拙雅的大字印入眼簾,以字看人,華神醫字體不肆張揚,藏拙於雅,不愧是有大才之人!
醫經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陰陽五行大論》;第二部分《五髒六腑論》;第三部分《金針過穴術論》;第四部分《七禽鍛體術》;最後一篇自序。
郭旭大略翻看,這金針過穴術與七禽鍛體術果然出自此經,不過世傳的金針過穴術隻是皮毛,華氏醫經中論述要多很多,至於七禽鍛體術就缺失更加嚴重,已然被稱為了七禽戲,動作更是寥寥那麽幾套,估計都是其弟子所傳出,又經過幾千年流傳早已散失大部,此次能在宗門得到完本醫經,真乃無上機緣啊!內心一陣暗喜,這些留待以後慢慢研讀,先看看自述。
《華氏醫經》自述寫了華神醫的一生經曆,郭旭看完也不禁感慨萬千,華神醫乃是貧苦出身,自幼體弱多病,父母為治其病耗盡家財,乃至父母病時卻無錢醫治,含恨而亡,自此華神醫,立下大誌向要成為名醫,懸壺濟世。
華神醫為學醫,拜訪天下名醫遊學十八載,期間碰到有刁難、有不屑、有考驗,華神醫憑借其大智慧、大毅力、大勇氣都堅持了下來,學了不少獨門絕技。
在遊學中,華神醫自言收獲最大的是在驪山腳下得遇一異人驪老,驪老欣賞他對醫學的執著和熱情,指點了他三日,自此他醫術大進,創出了金針過穴術和七禽鍛體術,但他自言就算以他現在的醫術仍不足為異人的萬分之一!
讀至此處,郭旭啞然一笑,華神醫的醫術已然被世人稱為神醫,那指點他醫術的異人比他還高明一萬倍,那該如何了得?這華神醫也太自謙了吧。
郭旭繼續讀下去,才發現華神醫並非自謙,而是真的自歎不如,“餘立誌行醫,期間遊學十八載,拜訪百家,吐故納新,至今已然四十餘載,餘垂垂老矣,然亦不曾窺及隱脈之奧秘,發掘人體寶庫亦力所不及,餘之醫術仍不及驪老之萬一,餘所著所說豈不謬矣!?”
郭旭越看越是心驚,他現在所在為修真門派,對於華神醫所言他已然深信不疑,那當初驪山下的異人,被稱為驪老的怕是修仙之人!修仙之人的醫術當然要遠超於他!
人體於奇經八脈之外仍有不為人知的隱脈嗎?如果有,那隱脈在哪裏?隱脈又有何作用?發掘人體自身寶庫,人體寶庫發掘出來又有何作用?
這七禽戲,郭旭略有了解,這世上仍有流傳,常練據說有強身健體之奇效,沒想到其僅僅得七禽鍛體術一點皮毛都有此效果,而完整的七禽鍛體術竟是為了發掘人體寶庫而創,看來這門鍛體術確實不凡,郭旭暗暗自忖:他日要找時間好好習練習練!
“所著所說,皆謬,流傳世間豈不貽害世人?此經當焚矣!餘某日突召集眾弟子、親朋,當眾焚之!以斷眾人之念想,然青衣,誤解吾意,以假經換之,真經竟得以保留,念及多年心血,餘亦不忍再焚之,囑青衣封存,勿流傳於世!”
郭旭讀完,歎了口氣,華神醫認為此經皆繆,想要燒掉不讓其流傳,他的夫人看出他內心暗藏的遺憾,李代桃僵,換了本假經焚燒,華神醫燒完才知道真經竟然被夫人掉包,也沒有再追究,隻是囑咐夫人封存不讓它流傳出去而已。
世人皆知《華氏醫經》被焚,焚燒原因眾說紛紜,誰曾想焚經之人竟是華神醫本人,而且被焚的乃是假經,真經竟得以保存,而自己能在數千年後陰差陽錯的得了真經,際遇不可謂不離奇!郭旭不由得感謝華神醫的夫人青衣,正是因為他的夫人,此經才得以傳世。
華神醫也鑽了牛角尖,在他眼裏認為此經皆謬,那是他站的高度太高,但在尋常世人眼裏這本經書,無異於無上醫典!至少對郭旭、對他父親來說,此經可謂珍貴不能再珍貴的寶書了!
將三本書簡單翻完,已然夜深,躺在床上,郭旭毫無睡意,依然神采奕奕,現在他的心情除了激動還是激動,他暗下決心明日起定要將這三本書好好研讀,仔細的謄抄一遍,帶迴家去。三本醫書的原本他不能帶走,一個月滿要還給藏書閣的。
郭旭匆匆趕迴小木屋,從儲物袋中翻找了幾塊靈穀做成的糕點,簡單充饑,就端坐在小木屋的床榻上迫不及待的仔細閱讀今天得到的三部醫書,先讀的第一部為《脈診論》!
已是巳時,屋外已然一片昏黑,但郭旭的小木屋裏卻恍若白晝,此時郭旭的桌上已然放置了一盞製式明燈,這盞製式明燈在沉香穀算很普通,但是放到俗世確是不到了的寶貝。
明燈用千年鐵木君子竹做成一個三角形燈架,用百年雪靈蠶絲紡紗做成一個半透明的燈罩,燈架底部放了一盞十年份的地靈火,地靈火不大,隻有小拇指那麽一小簇,但也散發出橘紅色明亮的光芒。
燈罩隨燈架由下向上弧形收縮呈一個瓶口狀,最為珍貴的是在瓶口處鑲了一片近乎透明的耀光石,地靈火燃燒產生的亮光經靈蠶絲紡紗罩集中收攏,向上經過耀光石千百倍的放大,散發出極為耀眼的光芒,仿若夜空裏的小太陽,將郭旭的小木屋照耀的纖毫畢現!
這盞明燈屬於沉香穀所有外門弟子的標配,雜役弟子是享受不到的。郭旭雖貶為雜役弟子,但管事礙於玄藥真人的情麵,倒也沒有太過難為他,不少他外門弟子期間所領取的福利,也沒有剝奪,這盞燈也就這樣被他帶到了雜役院來。
“此人這開篇就石破天驚!如果不是癲狂、故弄玄虛,那就是有真本事。非真本事之人斷然寫不出如此大作!”郭旭掩卷自忖,又接著讀下去。
“手脈有三關,足脈亦有三關;單論手脈,不談足脈,豈不繆乎,足脈三關若何…………”此人承接上文,將足脈的重要性、足脈三關如何脈診、諸般脈象如何與手脈相關,如何相互印證等,一一描述清楚到位,等於提出一套全新脈診體係,郭旭已然動容,無名氏所述之理論與其所提及的醫案佐證,怕不是虛言!
“世人皆言脈不過二十八相,謬矣,然另有十三奇脈不為所知……沸脈,亦曰豆脈…”郭旭讀至此處已然徹底信服,這無名氏實乃古今大醫!
關於奇脈他亦曾聽其父談過,獨立於二十八脈之奇異脈象,古今醫書雖略有提及,但皆語焉不詳,像此書共列舉出十三種,且每種的特征、辨識方法,脈象所反映的症狀等描述如此清晰、總結如此全麵、歸納如此深刻的論著,簡直前所未有!
此人署名無名氏,也許是他所論述的內容太過離經叛道,無意引起不必要之麻煩,才不得已為之。
郭旭簡單瀏覽了遍《脈診論》,又隨手拿起《四帝內經論》研讀。《四帝內經》為凡俗界醫書之起源,傳言由數萬年前四位博古通今的大帝合力寫就,其內容博大精深,言辭晦澀,雖無具體診療經方,但對疾病起源、發展、變化及對應的人體變化等描述的異常深刻,可謂醫書之鼻祖,所有醫書之理論幾乎盡皆出自此經。
這名叫紅袖的女子,竟然敢寫本專門的論述書籍怕也是有真本事!果然這本書亦沒有讓郭旭失望,此書對於經典理論的解讀獨辟蹊徑,言他人未所言,見他人未所見!
“時人皆言肺主氣,其氣上清下濁………竊以為時人認知有誤,此氣非彼氣,乃氣節也………肺主氣節,應二十四節氣,亦與人二十四肋骨相應……”
郭旭讀至此處,嘖嘖稱奇,想想還真對,人真有二十四根肋骨,莫非真與二十四氣節對應?這名叫紅袖的女子的認知,太過匪夷所思,但郭旭已然信服,合上《四帝內經論》,郭旭自忖,這也是本蓋世奇書!
再看最後一本《華氏醫經秘要》,捧起這本書,郭旭內心已然顫抖,這傳說中的無上醫典竟然在自己手中?翻開封皮,華氏醫經秘要六個古樸拙雅的大字印入眼簾,以字看人,華神醫字體不肆張揚,藏拙於雅,不愧是有大才之人!
醫經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陰陽五行大論》;第二部分《五髒六腑論》;第三部分《金針過穴術論》;第四部分《七禽鍛體術》;最後一篇自序。
郭旭大略翻看,這金針過穴術與七禽鍛體術果然出自此經,不過世傳的金針過穴術隻是皮毛,華氏醫經中論述要多很多,至於七禽鍛體術就缺失更加嚴重,已然被稱為了七禽戲,動作更是寥寥那麽幾套,估計都是其弟子所傳出,又經過幾千年流傳早已散失大部,此次能在宗門得到完本醫經,真乃無上機緣啊!內心一陣暗喜,這些留待以後慢慢研讀,先看看自述。
《華氏醫經》自述寫了華神醫的一生經曆,郭旭看完也不禁感慨萬千,華神醫乃是貧苦出身,自幼體弱多病,父母為治其病耗盡家財,乃至父母病時卻無錢醫治,含恨而亡,自此華神醫,立下大誌向要成為名醫,懸壺濟世。
華神醫為學醫,拜訪天下名醫遊學十八載,期間碰到有刁難、有不屑、有考驗,華神醫憑借其大智慧、大毅力、大勇氣都堅持了下來,學了不少獨門絕技。
在遊學中,華神醫自言收獲最大的是在驪山腳下得遇一異人驪老,驪老欣賞他對醫學的執著和熱情,指點了他三日,自此他醫術大進,創出了金針過穴術和七禽鍛體術,但他自言就算以他現在的醫術仍不足為異人的萬分之一!
讀至此處,郭旭啞然一笑,華神醫的醫術已然被世人稱為神醫,那指點他醫術的異人比他還高明一萬倍,那該如何了得?這華神醫也太自謙了吧。
郭旭繼續讀下去,才發現華神醫並非自謙,而是真的自歎不如,“餘立誌行醫,期間遊學十八載,拜訪百家,吐故納新,至今已然四十餘載,餘垂垂老矣,然亦不曾窺及隱脈之奧秘,發掘人體寶庫亦力所不及,餘之醫術仍不及驪老之萬一,餘所著所說豈不謬矣!?”
郭旭越看越是心驚,他現在所在為修真門派,對於華神醫所言他已然深信不疑,那當初驪山下的異人,被稱為驪老的怕是修仙之人!修仙之人的醫術當然要遠超於他!
人體於奇經八脈之外仍有不為人知的隱脈嗎?如果有,那隱脈在哪裏?隱脈又有何作用?發掘人體自身寶庫,人體寶庫發掘出來又有何作用?
這七禽戲,郭旭略有了解,這世上仍有流傳,常練據說有強身健體之奇效,沒想到其僅僅得七禽鍛體術一點皮毛都有此效果,而完整的七禽鍛體術竟是為了發掘人體寶庫而創,看來這門鍛體術確實不凡,郭旭暗暗自忖:他日要找時間好好習練習練!
“所著所說,皆謬,流傳世間豈不貽害世人?此經當焚矣!餘某日突召集眾弟子、親朋,當眾焚之!以斷眾人之念想,然青衣,誤解吾意,以假經換之,真經竟得以保留,念及多年心血,餘亦不忍再焚之,囑青衣封存,勿流傳於世!”
郭旭讀完,歎了口氣,華神醫認為此經皆繆,想要燒掉不讓其流傳,他的夫人看出他內心暗藏的遺憾,李代桃僵,換了本假經焚燒,華神醫燒完才知道真經竟然被夫人掉包,也沒有再追究,隻是囑咐夫人封存不讓它流傳出去而已。
世人皆知《華氏醫經》被焚,焚燒原因眾說紛紜,誰曾想焚經之人竟是華神醫本人,而且被焚的乃是假經,真經竟得以保存,而自己能在數千年後陰差陽錯的得了真經,際遇不可謂不離奇!郭旭不由得感謝華神醫的夫人青衣,正是因為他的夫人,此經才得以傳世。
華神醫也鑽了牛角尖,在他眼裏認為此經皆謬,那是他站的高度太高,但在尋常世人眼裏這本經書,無異於無上醫典!至少對郭旭、對他父親來說,此經可謂珍貴不能再珍貴的寶書了!
將三本書簡單翻完,已然夜深,躺在床上,郭旭毫無睡意,依然神采奕奕,現在他的心情除了激動還是激動,他暗下決心明日起定要將這三本書好好研讀,仔細的謄抄一遍,帶迴家去。三本醫書的原本他不能帶走,一個月滿要還給藏書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