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地獄不空怎證菩提
西遊:弟子太囂張,為師苟不住了 作者:我很成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元始天尊手中三寶玉如意飛出,隻是一個唿吸,便是有數十丈之巨。
“無恥天道,竟然蠱惑師尊對我出手,當真該死!”
這一聲怒喝落下,三寶玉如意之上更添幾分森冷。
向著那手掌狠狠的撞去。
元始天尊眸中隱隱藏著幾分無奈,他會不知道究竟是誰要懲罰他嗎?
不!
他當然知道。
道祖以身合道之後,便是已經已經入那無情天道,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可元始天尊縱然知道,卻也隻得這般開口。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他不可能真的於明麵之上反抗道祖。
總是要——
留幾分體麵。
砰!
手掌同三寶玉如意狠狠的撞在一起,波動四散開來,一時間烏雲盡數散去,天地呈清,萬裏無塵。
手掌終隻是道祖隨手一擊,可三寶玉如意可是元始天尊隨身的法寶,可是承載著不知道多少功德的聖物。
這一次的碰撞沒有任何的意外。
元始天尊手掌一招,三寶玉如意自是迴到手心。
元始天尊雲淡風輕的說道。
“今日吾以吾身替你納下此間因果,你便是欠了我玄門一份情誼,無論你所圖,所謀究竟為何,還請為玄門留一分香火。”
二人雖然遙遙隔著萬裏,可彼此似乎都能夠感受到對方一般。
元始天尊這一番話說的真切,蒼淵自是也聽到了。
沉默了許久終是頷首。
“今日得玉清聖人因果,自有迴報。卻不知道聖人可否不入壓龍山?”
元始天尊微微搖頭。
“壓龍山所處,乃是上古祖龍氣運,若是放任不管,會出事情的,此事卻不能由你。”
“我於三界有所落,為天道所知,和我交談太久,對你沒有什麽好處,且如此吧!”
說著元始天尊袖袍一揮,自有層層迷霧將自身遮掩,褪了自身因果之力,蒼淵自無所察,目光收迴。
隻是此時的蒼淵神色嚴肅了許多。
玉清聖人以太初,太始,太素之力分化自身,才得以存活真身於世,既如此他的實力應該遠遠低於聖人才是。
道祖隨手一擊,縱然隻是小懲大誡,可內中所藏合該是聖人之上的力量和法則,以身合道的道祖,所能夠動用的力量當是屬於天地之中最為純粹的。
如此縱然玉清聖人以法寶對抗,可也萬不該達到這種地步。
最起碼,玉清聖人不應該如此淡然。
蒼淵深知,若元始天尊還有著聖人之上的實力,那麽西行之下的量劫,越向後推越難搶奪功德。
聖人雖然不落量劫,可若當真為了一教功德,親自推演的話,那麽即便是蒼淵也會覺得有些吃力。
忽然,蒼淵眼神更添幾分嚴肅。
“無論元始天尊有什麽樣的實力,都不可能比道祖強,可如今這般比較下來,似乎元始聖人未曾被削弱,反而增強了,這絕對不可能。”
“那麽隻有一個結論,道祖如今的實力已經達不到聖人九重了,甚至可能隻有聖人三重左右的實力,唯有如此,元始天尊才可以做到以法寶硬抗一擊。”
心中這個想法出現的那一瞬,便是一發不可收拾。
蒼淵這些年得見諸般因果,除了術數推演之外,他自身對天地的感應也更為準確。
直覺!
道祖合道之後,在量劫不斷完善的情況之下,實力不斷在下滑,甚至如今連聖人一重天都達不到,這意味著什麽?
“天道有缺,在吞噬聖人之力來補充自身。”
這一點其實蒼淵早有預料,可他卻未曾想過連道祖也在謀算之中。
蒼淵手掌對著麵前虛無一點,霎時間,八卦成型,其上演化無數。
道道因果絲線在蒼淵雙手揮舞之時緩緩升起。
共計三道因果絲線。
每一道因果絲線內裏所藏的力量都讓蒼淵眼神微凝,難得看見蒼淵如此鄭重。
他手指對著其中一條絲線落下。
法力輕柔如紗,向著那一道因果絲線覆蓋。
蒼淵小心翼翼的將那一道絲線徹底包裹,待到最後一絲法力同那因果絲線纏繞,隻見那一道因果絲線便是好似有了靈智一般,迅速飛出虛無之地。
向著下界落下,那一道因果絲線的速度極快,近乎是唿吸間便越過千山萬水。
蒼淵見那因果絲線於凡俗走了一遭,方才停下。
因果絲線輕輕的晃動著,好似失去了方向一般。
蒼淵眼睛微眯。
“因果不在天界,不在人間?那這一道因果源於何處?”
似乎是為了迴應蒼淵的想法一般,隻見那一道因果絲線所在之地,周遭的空間微微扭曲。
有一僧人緩步走出。
隻見那僧人頭戴毗盧冠、身披袈裟,他一手持錫杖,一手持蓮花,眉目所藏盡皆悲天憫人的慈悲。
身邊有一獸,那獸生的怪異:虎頭、獨角、犬耳、龍身、獅尾、麒麟足,同樣給人一種莫大的安穩之意。
看著這僧人,饒是蒼淵於此時也無法再淡定,甚至於蓮花之上起身,看著那僧人。
那僧人似乎有所感,先是看了一眼那一道因果線,嘴角微微翹起。
“上古存因至今,竟是仍能夠引我現身,卻是不俗,本座還以為是什麽,原來隻是昔年狂妄落下的大願。”
咕咚!
蒼淵下意識的咽了一口吐沫。
那一道因果絲線,求問天道權柄,他本以為會是元始天尊這等級別的人物,可怎麽也沒有想到竟是眼前人。
此人雖然不是聖人,但是於三界之中的名號卻絲毫不弱於聖人。
昔年上古地道輪迴出現,佛門佛國有一菩薩為了能夠讓佛國多幾分話語權,自那高高在上的靈山緩步而下,於人世間行走千百年,終是有所得。
以肉身踏入幽冥之地,見千般鬼魂之疾苦,心中有所感,於地道權柄之中落下大願。
得地道輪迴權柄一分,此後久居幽冥之地,扞衛自身佛道。
其願於世俗之中,可謂是婦孺皆知,其願上九天,落黃泉,直指聖人之功,菩提之位。
此願正是後世所知:“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無恥天道,竟然蠱惑師尊對我出手,當真該死!”
這一聲怒喝落下,三寶玉如意之上更添幾分森冷。
向著那手掌狠狠的撞去。
元始天尊眸中隱隱藏著幾分無奈,他會不知道究竟是誰要懲罰他嗎?
不!
他當然知道。
道祖以身合道之後,便是已經已經入那無情天道,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可元始天尊縱然知道,卻也隻得這般開口。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他不可能真的於明麵之上反抗道祖。
總是要——
留幾分體麵。
砰!
手掌同三寶玉如意狠狠的撞在一起,波動四散開來,一時間烏雲盡數散去,天地呈清,萬裏無塵。
手掌終隻是道祖隨手一擊,可三寶玉如意可是元始天尊隨身的法寶,可是承載著不知道多少功德的聖物。
這一次的碰撞沒有任何的意外。
元始天尊手掌一招,三寶玉如意自是迴到手心。
元始天尊雲淡風輕的說道。
“今日吾以吾身替你納下此間因果,你便是欠了我玄門一份情誼,無論你所圖,所謀究竟為何,還請為玄門留一分香火。”
二人雖然遙遙隔著萬裏,可彼此似乎都能夠感受到對方一般。
元始天尊這一番話說的真切,蒼淵自是也聽到了。
沉默了許久終是頷首。
“今日得玉清聖人因果,自有迴報。卻不知道聖人可否不入壓龍山?”
元始天尊微微搖頭。
“壓龍山所處,乃是上古祖龍氣運,若是放任不管,會出事情的,此事卻不能由你。”
“我於三界有所落,為天道所知,和我交談太久,對你沒有什麽好處,且如此吧!”
說著元始天尊袖袍一揮,自有層層迷霧將自身遮掩,褪了自身因果之力,蒼淵自無所察,目光收迴。
隻是此時的蒼淵神色嚴肅了許多。
玉清聖人以太初,太始,太素之力分化自身,才得以存活真身於世,既如此他的實力應該遠遠低於聖人才是。
道祖隨手一擊,縱然隻是小懲大誡,可內中所藏合該是聖人之上的力量和法則,以身合道的道祖,所能夠動用的力量當是屬於天地之中最為純粹的。
如此縱然玉清聖人以法寶對抗,可也萬不該達到這種地步。
最起碼,玉清聖人不應該如此淡然。
蒼淵深知,若元始天尊還有著聖人之上的實力,那麽西行之下的量劫,越向後推越難搶奪功德。
聖人雖然不落量劫,可若當真為了一教功德,親自推演的話,那麽即便是蒼淵也會覺得有些吃力。
忽然,蒼淵眼神更添幾分嚴肅。
“無論元始天尊有什麽樣的實力,都不可能比道祖強,可如今這般比較下來,似乎元始聖人未曾被削弱,反而增強了,這絕對不可能。”
“那麽隻有一個結論,道祖如今的實力已經達不到聖人九重了,甚至可能隻有聖人三重左右的實力,唯有如此,元始天尊才可以做到以法寶硬抗一擊。”
心中這個想法出現的那一瞬,便是一發不可收拾。
蒼淵這些年得見諸般因果,除了術數推演之外,他自身對天地的感應也更為準確。
直覺!
道祖合道之後,在量劫不斷完善的情況之下,實力不斷在下滑,甚至如今連聖人一重天都達不到,這意味著什麽?
“天道有缺,在吞噬聖人之力來補充自身。”
這一點其實蒼淵早有預料,可他卻未曾想過連道祖也在謀算之中。
蒼淵手掌對著麵前虛無一點,霎時間,八卦成型,其上演化無數。
道道因果絲線在蒼淵雙手揮舞之時緩緩升起。
共計三道因果絲線。
每一道因果絲線內裏所藏的力量都讓蒼淵眼神微凝,難得看見蒼淵如此鄭重。
他手指對著其中一條絲線落下。
法力輕柔如紗,向著那一道因果絲線覆蓋。
蒼淵小心翼翼的將那一道絲線徹底包裹,待到最後一絲法力同那因果絲線纏繞,隻見那一道因果絲線便是好似有了靈智一般,迅速飛出虛無之地。
向著下界落下,那一道因果絲線的速度極快,近乎是唿吸間便越過千山萬水。
蒼淵見那因果絲線於凡俗走了一遭,方才停下。
因果絲線輕輕的晃動著,好似失去了方向一般。
蒼淵眼睛微眯。
“因果不在天界,不在人間?那這一道因果源於何處?”
似乎是為了迴應蒼淵的想法一般,隻見那一道因果絲線所在之地,周遭的空間微微扭曲。
有一僧人緩步走出。
隻見那僧人頭戴毗盧冠、身披袈裟,他一手持錫杖,一手持蓮花,眉目所藏盡皆悲天憫人的慈悲。
身邊有一獸,那獸生的怪異:虎頭、獨角、犬耳、龍身、獅尾、麒麟足,同樣給人一種莫大的安穩之意。
看著這僧人,饒是蒼淵於此時也無法再淡定,甚至於蓮花之上起身,看著那僧人。
那僧人似乎有所感,先是看了一眼那一道因果線,嘴角微微翹起。
“上古存因至今,竟是仍能夠引我現身,卻是不俗,本座還以為是什麽,原來隻是昔年狂妄落下的大願。”
咕咚!
蒼淵下意識的咽了一口吐沫。
那一道因果絲線,求問天道權柄,他本以為會是元始天尊這等級別的人物,可怎麽也沒有想到竟是眼前人。
此人雖然不是聖人,但是於三界之中的名號卻絲毫不弱於聖人。
昔年上古地道輪迴出現,佛門佛國有一菩薩為了能夠讓佛國多幾分話語權,自那高高在上的靈山緩步而下,於人世間行走千百年,終是有所得。
以肉身踏入幽冥之地,見千般鬼魂之疾苦,心中有所感,於地道權柄之中落下大願。
得地道輪迴權柄一分,此後久居幽冥之地,扞衛自身佛道。
其願於世俗之中,可謂是婦孺皆知,其願上九天,落黃泉,直指聖人之功,菩提之位。
此願正是後世所知:“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