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心顏今日起身的時辰,較比往日早了些許,卻也未曾趕上天相寺中用早膳的一貫時辰。是以,進了廟門,她便撿直奔向火房。
火房內,見一明袍加身的小沙彌正在收拾打掃。聽聞門外傳來聲響,他忙停下手中的活計,張望打量著。瞧見來人後,麵上方著了笑顏,招唿道:“阿彌陀佛!姑姑今日來的早,膳食還熱著呢!”
小和尚乃禪心最小的弟子,妙音。說來不過同禪修一般的年歲,可這燒飯的手藝,卻當真學到了他師傅七八分精髓,加之為人又忠厚老實的緊。從而,在天相寺這一眾小和尚之中,鳳心顏最偏愛的,便是這一個。
“妙音啊!最近你這廚藝是越發長進了。甚有前途,前途無量。將來你若不喜做這和尚時,不如隨我一同開個客棧可好啊?”鳳心顏半眯著雙眸,顯然一派稱心陶醉的模樣。
可在妙音這處瞧著,確是一副十足的狡詐之相,不由心生惡寒。以至,連打掃都顧不得,丟下隻言片語,便慌忙而去:“多謝姑姑好意,妙音…妙音還是比較喜歡留在寺中。姑姑你且慢用,小僧想到還有功課未完,便…便先去了。”
鳳心顏將碗箸擱置桌前,搖頭失笑:“傻小子,這天相寺終有一日是要敗落的。”
於此當前兒,正巧逢見布冥老和尚引著一幹女眷緩緩行過,瞧著方位是往內院去了。鳳心顏不知這老和尚葫蘆裏賣的什麽藥,便也一並尾隨跟了去。
待行至內院時,方瞧見禪修那般模樣,不由暗自啐了口:“裝模作樣。”不知為何,鳳心顏總覺說這話時,禪修的嘴角似乎抽了抽。
不多時分,眾人盡數退去,空留禪修與那婦人獨處此地。
鳳心顏將那女子上下打量了一番,這女子在她眼中實屬算不得十分絕色。雖說她一直身處這荒無人煙的地界,不曾見過許些女子,也更遑論什麽美人。可她就是覺著這女子卻空有一副皮囊,而少了幾分韻味。所謂美人在骨,不在皮。
隻是,唯有這眼神,讓鳳心顏不住多瞧了幾眼。也是這眼神,莫名的讓她心生不悅,以至有些許懊惱。
待見禪修迴到房內後,鳳心顏悄聲咒罵了幾句:“身為佛門信徒,如此瞧著寺中小僧人,乃不知羞恥。嫁做人婦,還與旁的男子孤身獨處,為不守婦道。這等婦人,就應當懲戒一二。”
豈料,這方話音將落,那方婦人竟應聲跌倒在地。一眾丫鬟婆子聞聲趕來,大驚失色。
見狀,鳳心顏趁亂而逃。行出數米之遠,眾人驚慌失措的嘈雜聲仍舊不絕於耳。
“是哪個不長眼的,居然膽敢衝撞夫人?”
“夫人可還好?可覺有何不適?”……
過了好半晌,才聽薛華裳緩緩開了口:“都不必在多言,蘭嬤嬤你尋個人,去向方丈請辭。我們即刻迴府。”聲音聽來雖溫潤柔弱,卻擲地有聲,不容旁人拒絕。
於此刻,鳳心顏方才明白,這兵部尚書府上至今隻餘這一位主母,連個通房丫鬟都不曾有。除去聖旨賜婚外,大約也是這女子的的確確有些手段。
隨即,鳳心顏一溜煙兒跑迴茅屋,將房門緊鎖。禪修等了她整日,始終未見其身影。傍晚時分,終是沒忍住,尋至小茅屋外。著手叩門,無人應答。傾耳細聽,也未從屋內傳出絲毫聲響。
禪修迴到寺中,便將妙音尋來:“今日,可曾見過姑姑?”
“迴小師叔,除去一早姑姑來用過膳食,便在未曾見過了。”妙音答道。
鳳心顏一連幾日足不出戶,不吃食、也不飲水。和衣而臥,雙目緊閉,卻始終不曾入眠。她心中有萬千思緒糾葛不清,每每念及那婦人望著禪修時的眼神,是毫不抑製的仰慕之情,便覺著心中有一絲道不明的黯然。可這其中因由,她又是萬分的不解。
自己因何會覺著不舒心?自己因何竟心生妒意?
妒意?在這意識湧上心頭時,鳳心顏忽然從床榻上坐起身來,愕然撫著額間,自己怎會生出這般莫名的念頭。越思越覺心中煩悶,複起身在屋中來迴踱步。
她心覺,若是自己這點心思叫布冥那老和尚知曉,定會指著她破口大罵:“有違綱吉,不知羞恥。”
可若是禪修知曉了,又會如何?他是否也會覺得此乃大逆不道,天理不容之事?又或者,他並不甚在意這寫俗世清規呢!鳳心顏不敢斷言。
思及此處,她覺著麵上有些燥熱,便複又臥迴榻上,這一次卻真真睡去,入了夢。
這幾日,禪修心緒不加,全寺皆知。因此,寺中上下無人敢在此刻前去叨擾。
平日裏,禪修待人一向溫和有禮,莫說口角之爭,連惱怒的模樣也無幾人見過。
可這世間就是有如此之人,即便他無甚作為,仍舊不怒而威,一身氣勢使得旁人無法忽視。
禪修每日三餐時分奔走於茅屋那處,卻隻在門前小憩一刻,便複又迴到寺中。他知鳳心顏就宿在屋內,卻不曾嚷叫,也從未推門徑入。
若她長久躲在屋內,他便日日來此就是。怕隻怕她何時倦了,乏了,就悄無聲息的離去。屆時,天下之大,又要去何處尋她。
鳳心顏此番因何,禪修自覺心中已有幾分眉目。他不知自己究竟於何時,起了這等本不該有的心思。許是她在老古樹下,慵懶入眠之時。許是她一方進食,一方卻在專注思索之時。許是傷重那會兒,她衣不解帶看顧自己之時。總而言之,情不知所起,待發覺已是一往而深。
禪修自認為,鳳心顏大概是瞧出了自己的心思,心生嫌惡,無法視之,故而躲避起來。
夜裏,禪心來到藏經閣時,見禪修正臥在矮榻假寐。頹唐之態,顯而易見。
他將手中的餐盒擱置桌前,緩而自得的將飯食逐一取去,逐一羅列:“天地之大,唯有吃食最應當受人敬重。它們生存的使命,就是為了滋養萬物的生命。你且說,我們是否不該辜負它物,這般舍己為人的大無畏精神。”
火房內,見一明袍加身的小沙彌正在收拾打掃。聽聞門外傳來聲響,他忙停下手中的活計,張望打量著。瞧見來人後,麵上方著了笑顏,招唿道:“阿彌陀佛!姑姑今日來的早,膳食還熱著呢!”
小和尚乃禪心最小的弟子,妙音。說來不過同禪修一般的年歲,可這燒飯的手藝,卻當真學到了他師傅七八分精髓,加之為人又忠厚老實的緊。從而,在天相寺這一眾小和尚之中,鳳心顏最偏愛的,便是這一個。
“妙音啊!最近你這廚藝是越發長進了。甚有前途,前途無量。將來你若不喜做這和尚時,不如隨我一同開個客棧可好啊?”鳳心顏半眯著雙眸,顯然一派稱心陶醉的模樣。
可在妙音這處瞧著,確是一副十足的狡詐之相,不由心生惡寒。以至,連打掃都顧不得,丟下隻言片語,便慌忙而去:“多謝姑姑好意,妙音…妙音還是比較喜歡留在寺中。姑姑你且慢用,小僧想到還有功課未完,便…便先去了。”
鳳心顏將碗箸擱置桌前,搖頭失笑:“傻小子,這天相寺終有一日是要敗落的。”
於此當前兒,正巧逢見布冥老和尚引著一幹女眷緩緩行過,瞧著方位是往內院去了。鳳心顏不知這老和尚葫蘆裏賣的什麽藥,便也一並尾隨跟了去。
待行至內院時,方瞧見禪修那般模樣,不由暗自啐了口:“裝模作樣。”不知為何,鳳心顏總覺說這話時,禪修的嘴角似乎抽了抽。
不多時分,眾人盡數退去,空留禪修與那婦人獨處此地。
鳳心顏將那女子上下打量了一番,這女子在她眼中實屬算不得十分絕色。雖說她一直身處這荒無人煙的地界,不曾見過許些女子,也更遑論什麽美人。可她就是覺著這女子卻空有一副皮囊,而少了幾分韻味。所謂美人在骨,不在皮。
隻是,唯有這眼神,讓鳳心顏不住多瞧了幾眼。也是這眼神,莫名的讓她心生不悅,以至有些許懊惱。
待見禪修迴到房內後,鳳心顏悄聲咒罵了幾句:“身為佛門信徒,如此瞧著寺中小僧人,乃不知羞恥。嫁做人婦,還與旁的男子孤身獨處,為不守婦道。這等婦人,就應當懲戒一二。”
豈料,這方話音將落,那方婦人竟應聲跌倒在地。一眾丫鬟婆子聞聲趕來,大驚失色。
見狀,鳳心顏趁亂而逃。行出數米之遠,眾人驚慌失措的嘈雜聲仍舊不絕於耳。
“是哪個不長眼的,居然膽敢衝撞夫人?”
“夫人可還好?可覺有何不適?”……
過了好半晌,才聽薛華裳緩緩開了口:“都不必在多言,蘭嬤嬤你尋個人,去向方丈請辭。我們即刻迴府。”聲音聽來雖溫潤柔弱,卻擲地有聲,不容旁人拒絕。
於此刻,鳳心顏方才明白,這兵部尚書府上至今隻餘這一位主母,連個通房丫鬟都不曾有。除去聖旨賜婚外,大約也是這女子的的確確有些手段。
隨即,鳳心顏一溜煙兒跑迴茅屋,將房門緊鎖。禪修等了她整日,始終未見其身影。傍晚時分,終是沒忍住,尋至小茅屋外。著手叩門,無人應答。傾耳細聽,也未從屋內傳出絲毫聲響。
禪修迴到寺中,便將妙音尋來:“今日,可曾見過姑姑?”
“迴小師叔,除去一早姑姑來用過膳食,便在未曾見過了。”妙音答道。
鳳心顏一連幾日足不出戶,不吃食、也不飲水。和衣而臥,雙目緊閉,卻始終不曾入眠。她心中有萬千思緒糾葛不清,每每念及那婦人望著禪修時的眼神,是毫不抑製的仰慕之情,便覺著心中有一絲道不明的黯然。可這其中因由,她又是萬分的不解。
自己因何會覺著不舒心?自己因何竟心生妒意?
妒意?在這意識湧上心頭時,鳳心顏忽然從床榻上坐起身來,愕然撫著額間,自己怎會生出這般莫名的念頭。越思越覺心中煩悶,複起身在屋中來迴踱步。
她心覺,若是自己這點心思叫布冥那老和尚知曉,定會指著她破口大罵:“有違綱吉,不知羞恥。”
可若是禪修知曉了,又會如何?他是否也會覺得此乃大逆不道,天理不容之事?又或者,他並不甚在意這寫俗世清規呢!鳳心顏不敢斷言。
思及此處,她覺著麵上有些燥熱,便複又臥迴榻上,這一次卻真真睡去,入了夢。
這幾日,禪修心緒不加,全寺皆知。因此,寺中上下無人敢在此刻前去叨擾。
平日裏,禪修待人一向溫和有禮,莫說口角之爭,連惱怒的模樣也無幾人見過。
可這世間就是有如此之人,即便他無甚作為,仍舊不怒而威,一身氣勢使得旁人無法忽視。
禪修每日三餐時分奔走於茅屋那處,卻隻在門前小憩一刻,便複又迴到寺中。他知鳳心顏就宿在屋內,卻不曾嚷叫,也從未推門徑入。
若她長久躲在屋內,他便日日來此就是。怕隻怕她何時倦了,乏了,就悄無聲息的離去。屆時,天下之大,又要去何處尋她。
鳳心顏此番因何,禪修自覺心中已有幾分眉目。他不知自己究竟於何時,起了這等本不該有的心思。許是她在老古樹下,慵懶入眠之時。許是她一方進食,一方卻在專注思索之時。許是傷重那會兒,她衣不解帶看顧自己之時。總而言之,情不知所起,待發覺已是一往而深。
禪修自認為,鳳心顏大概是瞧出了自己的心思,心生嫌惡,無法視之,故而躲避起來。
夜裏,禪心來到藏經閣時,見禪修正臥在矮榻假寐。頹唐之態,顯而易見。
他將手中的餐盒擱置桌前,緩而自得的將飯食逐一取去,逐一羅列:“天地之大,唯有吃食最應當受人敬重。它們生存的使命,就是為了滋養萬物的生命。你且說,我們是否不該辜負它物,這般舍己為人的大無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