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二百三十七章 爭論
科技:打破壟斷全球的霸權 作者:女術士之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為曾經響徹藍星航空航天界的九州航空航天部門已經獨立成為了九州星海公司,雖然內部科研團隊和實驗數據資源還在進行部分互通,但很多重要核心項目的進度與成果已經不再進行無延遲交流,所以馬奇風作為黑洞電池實驗室的負責人,也無法知道現在九州星海公司在月球上麵已經開發到了什麽程度。
顧青雖然很早就知道黑洞電池技術的需求,並且也一直在刻意向這些需求的資源進行靠攏開發,但是在馬奇風麵前,他還是“穩重”了一下。
“嗯,你確定嗎?不要認為這是一個為難的事情,馬奇風,你要知道,如果這項技術被突破,成果落地的話,你和我們九州科技將會被載入全球人類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曆史當中。
依靠黑洞製造能源,隻要技術成為現實,這意味著我們人類再也不用被拘束在藍星生活,我們可以利用以此為基礎的技術成果,在太空遨遊。
尋找其他智慧生命,開發護衛藍星的能源武器,甚至我們華夏一族可以依靠無限的黑洞能源,成為這片宇宙的主宰民族!”
顧青的話語有著無法過濾的誘惑性,馬奇風被顧青言語中虛構的未來,刺激得都有些眼神炙熱。
不過,在眼神熱烈了片刻之後,他突然搖了搖頭,然後長舒了一口氣,說道:“顧總,您曾經對我們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科研同樣如此。
飯必須要一口一口吃,如果為了這個目標,將公司所有實驗項目都搭進來,哪怕真的出了成果,也是對我,對咱們公司,對所有專心科研的同事們不負責。
我還是希望我們先進行小規模的內部討論,在有了新的成果之後,再依據到時候的情況,邁出下一步。”
聽到馬奇風的迴答,雖然顧青很想說,你們隻要大膽走,技術路線方向有他負責,絕對不會出錯。但是在實際現實情況下,顧某人還是微微頷首,說道:“科研就是如此,要能夠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在成功到來的前一秒,都能夠冷靜記錄實驗數據。
好,你先帶他們一起整理理論和需求的資源目錄,我會給你們足夠的支持和權限。”
麵對顧青給出的信任,馬奇風的眼眶有些炙熱。
他現在明白張天浩、楚辭那群青年人為什麽會對眼前這個青年如此信服,甚至崇拜了。
容貌雖然年輕,但這份心胸和智慧,實在是與學校那群人,有太過明顯的差距了。
顧青這麽說,馬奇風也沒有耽擱,很快就召集其他研究員開始開會。
當大家發現顧青也在會議室的時候,神情都下意識嚴肅了許多。
麥豐和楊秋,這兩位理論物理學家在坐下之前,倒是主動走到顧青身旁說道:“顧總,非常感謝您願意帶我們進入這個項目……”
理論物理的研究領域涉幾乎包括物理學所有分支的基本理論問題,但是他們也並非就這麽“愛”理論,如果有機會讓理論局限成為現實,他們也會為此而奮鬥。
在顧青的邀請下進入九州科技,並且能夠有機會完成理論,對他們而言簡直比獲得諾貝爾獎還要重要。
當然除了他們兩位之外,實驗團隊的其他教授、博士們也都有類似的想法。
隻不過,在會議開始之後,明明是整理現在的研發思路和成果,大家聊著聊著就開始了項目探討。
“在我看來,我們如果要自己製造一個黑洞能量源,其技術難度和危險程度一點也不亞於創造一個反物質能量體,並且我們還需要考慮如何控製黑洞的擴大就是一個生命攸關的大問題!”
“控製黑洞?我們可以依靠其具有的自身引力場去“束縛”黑洞自己,讓它作繭自縛。並且更重要的是,製造一個黑洞能量源所需的激發能量,遠比合成和存儲等量數額的反物質能量體要少很多,所以在當前情況下,我們最重要的還是探索、研究黑洞,最好就是派遣飛船去親自收集第一現場資料。”
“哼,說得簡單,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距離我們最近的黑洞蓋亞bh1與我們的真實距離?這個位於蛇夫座方向的黑洞,距離我們大約是1600光年!要想派遣飛船過去,恐怕等飛船走了一個來迴,我們都不知道過了多少代人了。”
“其實也不能這樣算,並且我們的星係中或許可能存在數百萬個有恆星質量的黑洞,找它們比較麻煩,是因為這些黑洞沒有伴星,就像蓋亞bh1也是因為有伴星,才被找到。”
“黑洞與恆星之間的高能相互作用使其更容易被探測,但是各位不要忘記,最初的恆星在成為黑洞之後,按照理論研究,它的質量會是恆星的20倍,並且壽命隻有數百萬年。
對於一個恆星而言,這是一個非常短的壽命,當我們觀察到這個黑洞,並且決定趕往這個黑洞的時候,或許當我們的飛船抵達,這處黑洞要麽已經移動擴張,要麽已經消失。”
“其實也不需要那麽嚴重,我們隻需要找到一個普通的史瓦西黑洞就行。”
“那誰能解決飛船問題?這就是我認為你們理論派永遠改不了的毛病,不以實際出發!”
“現在我們不就是在商議如何解決路程問題嗎?而且我們不去思索,前人沒有思索,全要等後來人他們去思考?那我們人類的文明進程如何向前?!”
“以現有的宇宙飛船技術,是不可能支持黑洞電池技術落地的,至少我們要能夠實現在太陽係內部的無壓力、快速穿梭,才有機會……”
“那我們大可以自己建造一個亞原子黑洞能量源,它可以支持飛船進行足夠長時間的星際旅行,並且隻要材料允許,它也能夠將宇宙飛船加速達到相對論允許的最高速度!”
“隻要材料允許?我們要是能夠研發出這種材料,藍星都能夠徹底和平!”
顧青雖然很早就知道黑洞電池技術的需求,並且也一直在刻意向這些需求的資源進行靠攏開發,但是在馬奇風麵前,他還是“穩重”了一下。
“嗯,你確定嗎?不要認為這是一個為難的事情,馬奇風,你要知道,如果這項技術被突破,成果落地的話,你和我們九州科技將會被載入全球人類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曆史當中。
依靠黑洞製造能源,隻要技術成為現實,這意味著我們人類再也不用被拘束在藍星生活,我們可以利用以此為基礎的技術成果,在太空遨遊。
尋找其他智慧生命,開發護衛藍星的能源武器,甚至我們華夏一族可以依靠無限的黑洞能源,成為這片宇宙的主宰民族!”
顧青的話語有著無法過濾的誘惑性,馬奇風被顧青言語中虛構的未來,刺激得都有些眼神炙熱。
不過,在眼神熱烈了片刻之後,他突然搖了搖頭,然後長舒了一口氣,說道:“顧總,您曾經對我們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科研同樣如此。
飯必須要一口一口吃,如果為了這個目標,將公司所有實驗項目都搭進來,哪怕真的出了成果,也是對我,對咱們公司,對所有專心科研的同事們不負責。
我還是希望我們先進行小規模的內部討論,在有了新的成果之後,再依據到時候的情況,邁出下一步。”
聽到馬奇風的迴答,雖然顧青很想說,你們隻要大膽走,技術路線方向有他負責,絕對不會出錯。但是在實際現實情況下,顧某人還是微微頷首,說道:“科研就是如此,要能夠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在成功到來的前一秒,都能夠冷靜記錄實驗數據。
好,你先帶他們一起整理理論和需求的資源目錄,我會給你們足夠的支持和權限。”
麵對顧青給出的信任,馬奇風的眼眶有些炙熱。
他現在明白張天浩、楚辭那群青年人為什麽會對眼前這個青年如此信服,甚至崇拜了。
容貌雖然年輕,但這份心胸和智慧,實在是與學校那群人,有太過明顯的差距了。
顧青這麽說,馬奇風也沒有耽擱,很快就召集其他研究員開始開會。
當大家發現顧青也在會議室的時候,神情都下意識嚴肅了許多。
麥豐和楊秋,這兩位理論物理學家在坐下之前,倒是主動走到顧青身旁說道:“顧總,非常感謝您願意帶我們進入這個項目……”
理論物理的研究領域涉幾乎包括物理學所有分支的基本理論問題,但是他們也並非就這麽“愛”理論,如果有機會讓理論局限成為現實,他們也會為此而奮鬥。
在顧青的邀請下進入九州科技,並且能夠有機會完成理論,對他們而言簡直比獲得諾貝爾獎還要重要。
當然除了他們兩位之外,實驗團隊的其他教授、博士們也都有類似的想法。
隻不過,在會議開始之後,明明是整理現在的研發思路和成果,大家聊著聊著就開始了項目探討。
“在我看來,我們如果要自己製造一個黑洞能量源,其技術難度和危險程度一點也不亞於創造一個反物質能量體,並且我們還需要考慮如何控製黑洞的擴大就是一個生命攸關的大問題!”
“控製黑洞?我們可以依靠其具有的自身引力場去“束縛”黑洞自己,讓它作繭自縛。並且更重要的是,製造一個黑洞能量源所需的激發能量,遠比合成和存儲等量數額的反物質能量體要少很多,所以在當前情況下,我們最重要的還是探索、研究黑洞,最好就是派遣飛船去親自收集第一現場資料。”
“哼,說得簡單,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距離我們最近的黑洞蓋亞bh1與我們的真實距離?這個位於蛇夫座方向的黑洞,距離我們大約是1600光年!要想派遣飛船過去,恐怕等飛船走了一個來迴,我們都不知道過了多少代人了。”
“其實也不能這樣算,並且我們的星係中或許可能存在數百萬個有恆星質量的黑洞,找它們比較麻煩,是因為這些黑洞沒有伴星,就像蓋亞bh1也是因為有伴星,才被找到。”
“黑洞與恆星之間的高能相互作用使其更容易被探測,但是各位不要忘記,最初的恆星在成為黑洞之後,按照理論研究,它的質量會是恆星的20倍,並且壽命隻有數百萬年。
對於一個恆星而言,這是一個非常短的壽命,當我們觀察到這個黑洞,並且決定趕往這個黑洞的時候,或許當我們的飛船抵達,這處黑洞要麽已經移動擴張,要麽已經消失。”
“其實也不需要那麽嚴重,我們隻需要找到一個普通的史瓦西黑洞就行。”
“那誰能解決飛船問題?這就是我認為你們理論派永遠改不了的毛病,不以實際出發!”
“現在我們不就是在商議如何解決路程問題嗎?而且我們不去思索,前人沒有思索,全要等後來人他們去思考?那我們人類的文明進程如何向前?!”
“以現有的宇宙飛船技術,是不可能支持黑洞電池技術落地的,至少我們要能夠實現在太陽係內部的無壓力、快速穿梭,才有機會……”
“那我們大可以自己建造一個亞原子黑洞能量源,它可以支持飛船進行足夠長時間的星際旅行,並且隻要材料允許,它也能夠將宇宙飛船加速達到相對論允許的最高速度!”
“隻要材料允許?我們要是能夠研發出這種材料,藍星都能夠徹底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