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4章 沙巴一統(二)
抗戰雄鷹,開局就搶鬼子戰鬥機 作者:喜歡鏡子的木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理查德上尉,日本人本就是一群畜生。
這裏發現的屍體就至少有五百多具,按照對屍體傷勢的檢查,不少人應該是被虐待而死。。。”
一旁的李默看到這些慘死的英澳軍俘虜,慶幸之餘,也難免有些同情。
最起碼,在表麵上他需要同情一下,不能讓一旁的理查德上尉誤會了。
理查德上尉脫下軍帽,對著眼前的這些盟軍士兵屍體行了一個禮,然後問道,“李默少校,剩下的英澳軍士兵呢?
根據我們掌握的情報,整個英屬婆羅洲的士兵並不止這些,至少有四五千人。”
此時的李默已經是少校了。
他不僅是這個盟軍軍事情報小組的成員,同時也是李航派到婆羅洲的代表。
因此軍銜也升了一級,如今是少校。
當然,他並不參與婆羅洲抗日義勇軍的作戰事宜,更多的是負責盟軍、南華聯合會與義勇軍的溝通。
通過美軍潛艇運送到婆羅洲的那些傘兵團軍官,如今也都分散在第五分會下轄的六個團中。
目前主要在第一團和第二團。
從傘兵團調來的,都是傷愈的老兵,一般都是班排長,過來都是升一級任用。
班長任排長,排長任連長。
同時,婆羅洲抗日義勇軍也會抽調部分年輕軍官通過搭乘美軍潛艇,前往瓜島。
這些人將會和來自爪哇等地的華人華僑組建一支教導隊。
這支教導隊實際上就是軍官訓練班,培養時間為半年。
結束後,就會派到婆羅洲等地的抗日武裝任職。
半年的時間自然學不到多深奧的軍事理論,更多是借用這個辦法加強對各遊擊隊的控製並提升作戰能力。
麵對理查德的詢問,李默當即解釋,“根據我們對那些偽軍人員的審訊,大部分被俘的英澳軍官兵已經被日軍利用船隻帶走,暫時還不知道被帶去了什麽地方。
但隻要沒有離開婆羅洲,遊擊隊有辦法找到那些盟軍士兵的行蹤。”
“少校,這件事得抓緊,英國人和澳大利亞人向美利堅提出了請求,他們是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成員,我們也不得不認真對待。”理查德提醒道。
“理查德上尉放心,我會跟遊擊隊那邊溝通,催促他們盡可能去找到那些被俘盟軍士兵的行蹤。”李默直接保證。
至於是不是真的在認真找,那就另說了,先把好話說了再說。
“英屬婆羅洲這邊還有英澳軍的部隊在堅守嗎?”理查德好奇問道。
李默心裏暗驚,難道有人向美國人透露消息?
不應該才是啊!。
他當即不動聲色地迴答,“應該沒有了。據我了解,去年底,沙巴這邊有一次聲勢較大的反日活動,但很快就遭到了日軍的鎮壓。
據悉很多遊擊武裝都被日軍鎮壓,也包括我們現在看到的義勇軍。”
“是這麽迴事嗎?可我看這支義勇軍的士兵可不少。”
“不少都是從砂拉越過來的。”
理查德聽聞也沒懷疑,因為他也知道這些遊擊隊是有一些是從其它地方過來的。
其實到現在,他對於婆羅洲抗日義勇軍也沒有一個直觀的概念。
不過他們倒是提供了可供兩三千人用的武器彈藥。
未來還會提供更多的武器彈藥。
畢竟按照哈爾西這邊答應的,那可是包括三千支美式步槍在內的武器彈藥。
這用來裝備兩千多人的步兵團,都能裝備兩個。
光複後的山打根還是能看到一些戰爭的痕跡。
作為沙巴最大的城市,這座城市被義勇軍收複,意義非凡。
若不是考慮到日軍接下來可能會反撲,吳琪彰甚至打算把第五分會辦公場所搬到這裏。
在戰前,山打根的人口同樣有著二十萬人,絕大部分是華人。
這也是為什麽國府設立的領事館在這裏,而不是亞庇。
當然,山打根也是英國殖民時期的沙巴首府。
自從日軍占領這裏後,華人不斷外逃至內陸的村鎮,如今隻有十萬人左右。
經過一些戰鬥,造成城內的非華人數量降到隻有不到五千人。
而且這些天,遊擊隊依然在以通敵的名義抓捕馬來人。
這裏的居民,其實就以華人和馬來人為主。
但不管是英國殖民時期,還是日軍侵占期間,都以馬來人來製衡華人。
所以真要找通敵,城內大部分馬來人都跑不掉。
這些事一般也都避開了城內的美軍。
此時美軍主要在拿篤,而且數量也不多。
理查德之所以在山打根,主要也是因為聽說山打根這裏關押了不少英澳軍隊俘虜。
。。。。。。
蘇古河北岸,一支不足百人的遊擊隊正在驚慌失措地向北逃竄。
在他們身後,則是有著數百人的隊伍在快速追擊。
雙方一邊逃,一邊追,同時還在交火。
但明顯逃走的這一方情況並不容樂觀,不斷有人倒下。
“營長,這些華人瘋了,這是打算對我們趕盡殺絕!”
“別廢話,快點跑,隻要撤迴古達,我們就有機會擺脫這些華人的追殺。”
一個長著跟華人並沒有明顯差異的黃皮膚男子一臉嚴肅地看向後方,眼神中充滿怨恨。
長相上他倒是跟華人差不多,但其實細看也能發現有些不同。
而且這人身上穿著英軍軍裝,頭上卻戴著黑色帽子,也不嫌熱。
很明顯,這是一支馬來人組成的遊擊隊。
不過在隊伍中,還有一些皮膚明顯偏黑的印度人。
這支遊擊隊正是那支由英軍殘餘組建的那支遊擊隊,中間經曆了損失、擴編,再到日軍的圍剿。
最終剩下一百多人。
如今指揮這支遊擊隊的是一名叫作敦姆斯達發的馬來人。
此人原本是沙巴北端叫作古達的小鎮的人,在日軍占領沙巴後,他很快拉起了一支武裝。
去年底被英軍收編,手下兩百多人的武裝也就納入英軍殘部指揮的這支遊擊隊。
在那次反日浪潮下,這支遊擊隊一度攻占了多個村鎮,並建立了以古西、古達等城鎮為核心的遊擊區。
但很快就因為叛徒(印度士兵)的出賣,損失慘重。
最終又退迴了蘇古河中上遊的山林裏打遊擊。
不過兵力有限的日軍最終也沒能守住那些村鎮,反倒是被義勇軍給搶了去。
從這個時候開始,這支在沙巴唯一不屬於義勇軍序列的遊擊隊就遭到了日軍和義勇軍的同時針對。
這裏發現的屍體就至少有五百多具,按照對屍體傷勢的檢查,不少人應該是被虐待而死。。。”
一旁的李默看到這些慘死的英澳軍俘虜,慶幸之餘,也難免有些同情。
最起碼,在表麵上他需要同情一下,不能讓一旁的理查德上尉誤會了。
理查德上尉脫下軍帽,對著眼前的這些盟軍士兵屍體行了一個禮,然後問道,“李默少校,剩下的英澳軍士兵呢?
根據我們掌握的情報,整個英屬婆羅洲的士兵並不止這些,至少有四五千人。”
此時的李默已經是少校了。
他不僅是這個盟軍軍事情報小組的成員,同時也是李航派到婆羅洲的代表。
因此軍銜也升了一級,如今是少校。
當然,他並不參與婆羅洲抗日義勇軍的作戰事宜,更多的是負責盟軍、南華聯合會與義勇軍的溝通。
通過美軍潛艇運送到婆羅洲的那些傘兵團軍官,如今也都分散在第五分會下轄的六個團中。
目前主要在第一團和第二團。
從傘兵團調來的,都是傷愈的老兵,一般都是班排長,過來都是升一級任用。
班長任排長,排長任連長。
同時,婆羅洲抗日義勇軍也會抽調部分年輕軍官通過搭乘美軍潛艇,前往瓜島。
這些人將會和來自爪哇等地的華人華僑組建一支教導隊。
這支教導隊實際上就是軍官訓練班,培養時間為半年。
結束後,就會派到婆羅洲等地的抗日武裝任職。
半年的時間自然學不到多深奧的軍事理論,更多是借用這個辦法加強對各遊擊隊的控製並提升作戰能力。
麵對理查德的詢問,李默當即解釋,“根據我們對那些偽軍人員的審訊,大部分被俘的英澳軍官兵已經被日軍利用船隻帶走,暫時還不知道被帶去了什麽地方。
但隻要沒有離開婆羅洲,遊擊隊有辦法找到那些盟軍士兵的行蹤。”
“少校,這件事得抓緊,英國人和澳大利亞人向美利堅提出了請求,他們是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成員,我們也不得不認真對待。”理查德提醒道。
“理查德上尉放心,我會跟遊擊隊那邊溝通,催促他們盡可能去找到那些被俘盟軍士兵的行蹤。”李默直接保證。
至於是不是真的在認真找,那就另說了,先把好話說了再說。
“英屬婆羅洲這邊還有英澳軍的部隊在堅守嗎?”理查德好奇問道。
李默心裏暗驚,難道有人向美國人透露消息?
不應該才是啊!。
他當即不動聲色地迴答,“應該沒有了。據我了解,去年底,沙巴這邊有一次聲勢較大的反日活動,但很快就遭到了日軍的鎮壓。
據悉很多遊擊武裝都被日軍鎮壓,也包括我們現在看到的義勇軍。”
“是這麽迴事嗎?可我看這支義勇軍的士兵可不少。”
“不少都是從砂拉越過來的。”
理查德聽聞也沒懷疑,因為他也知道這些遊擊隊是有一些是從其它地方過來的。
其實到現在,他對於婆羅洲抗日義勇軍也沒有一個直觀的概念。
不過他們倒是提供了可供兩三千人用的武器彈藥。
未來還會提供更多的武器彈藥。
畢竟按照哈爾西這邊答應的,那可是包括三千支美式步槍在內的武器彈藥。
這用來裝備兩千多人的步兵團,都能裝備兩個。
光複後的山打根還是能看到一些戰爭的痕跡。
作為沙巴最大的城市,這座城市被義勇軍收複,意義非凡。
若不是考慮到日軍接下來可能會反撲,吳琪彰甚至打算把第五分會辦公場所搬到這裏。
在戰前,山打根的人口同樣有著二十萬人,絕大部分是華人。
這也是為什麽國府設立的領事館在這裏,而不是亞庇。
當然,山打根也是英國殖民時期的沙巴首府。
自從日軍占領這裏後,華人不斷外逃至內陸的村鎮,如今隻有十萬人左右。
經過一些戰鬥,造成城內的非華人數量降到隻有不到五千人。
而且這些天,遊擊隊依然在以通敵的名義抓捕馬來人。
這裏的居民,其實就以華人和馬來人為主。
但不管是英國殖民時期,還是日軍侵占期間,都以馬來人來製衡華人。
所以真要找通敵,城內大部分馬來人都跑不掉。
這些事一般也都避開了城內的美軍。
此時美軍主要在拿篤,而且數量也不多。
理查德之所以在山打根,主要也是因為聽說山打根這裏關押了不少英澳軍隊俘虜。
。。。。。。
蘇古河北岸,一支不足百人的遊擊隊正在驚慌失措地向北逃竄。
在他們身後,則是有著數百人的隊伍在快速追擊。
雙方一邊逃,一邊追,同時還在交火。
但明顯逃走的這一方情況並不容樂觀,不斷有人倒下。
“營長,這些華人瘋了,這是打算對我們趕盡殺絕!”
“別廢話,快點跑,隻要撤迴古達,我們就有機會擺脫這些華人的追殺。”
一個長著跟華人並沒有明顯差異的黃皮膚男子一臉嚴肅地看向後方,眼神中充滿怨恨。
長相上他倒是跟華人差不多,但其實細看也能發現有些不同。
而且這人身上穿著英軍軍裝,頭上卻戴著黑色帽子,也不嫌熱。
很明顯,這是一支馬來人組成的遊擊隊。
不過在隊伍中,還有一些皮膚明顯偏黑的印度人。
這支遊擊隊正是那支由英軍殘餘組建的那支遊擊隊,中間經曆了損失、擴編,再到日軍的圍剿。
最終剩下一百多人。
如今指揮這支遊擊隊的是一名叫作敦姆斯達發的馬來人。
此人原本是沙巴北端叫作古達的小鎮的人,在日軍占領沙巴後,他很快拉起了一支武裝。
去年底被英軍收編,手下兩百多人的武裝也就納入英軍殘部指揮的這支遊擊隊。
在那次反日浪潮下,這支遊擊隊一度攻占了多個村鎮,並建立了以古西、古達等城鎮為核心的遊擊區。
但很快就因為叛徒(印度士兵)的出賣,損失慘重。
最終又退迴了蘇古河中上遊的山林裏打遊擊。
不過兵力有限的日軍最終也沒能守住那些村鎮,反倒是被義勇軍給搶了去。
從這個時候開始,這支在沙巴唯一不屬於義勇軍序列的遊擊隊就遭到了日軍和義勇軍的同時針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