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花晨月夕
重生之不甘零落身為塵 作者:西陵小珩g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赴宴請前,長寧府還有一樁公案等著徐慕歡處理,那便是鷺姑娘與長陵侯府的爭執。
自明鷺帶著孩子負氣迴娘家,賀夫人便賭氣不許家裏一個人來說和,兩廂就這樣僵持起來。
眼下太後壽宴,官眷皇親前來賀壽,兩方在離宮相聚了。
雖明鷺仍較勁兒,與太妃住一處,托口伺候祖母還是不肯迴去,但賀夫人那廂照比前些日子的態度和軟了些。
賀夫人借娘家妹子賀孟瑛之口,向徐慕歡轉達了思念孫女的想法,想要見見孩子。
兩方心裏都明鏡兒,這會子明鷺怕孩子被侯府抱走,跟孩子是一刻不敢離,連夜裏睡覺都不放心交給乳母。
賀夫人要見孩子,那就必得見明鷺。
也算是先給了一個台階。
縱然門第有高有低,但賀夫人畢竟是長輩、婆母,又是家務事,既給了個台階,明鷺理應就勁兒去見麵。
程尋意心想自己孤兒寡母的,不如那賀夫人還有個誥命身份,不想獨自帶著女兒去會,便要拉上徐慕歡。
兩家這次肯定要了結這樁公案的,若真到了談不攏的針尖對麥芒的結局,有個王妃在場也能壓住李家的氣焰。
就這樣,徐慕歡在為自己女兒的婚事心力交瘁時,還得去管別人的家事。
徐慕歡作為嬸娘,王府的當家主母,也不能全權做主明鷺的家事。
但這陣子她還是想辦法打聽了李家的情況,也知曉賀夫人態度轉變的緣由。
到底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明鷺嫁過去後就當了家,嫁妝裏田產鋪子的營收大部分都用來貼補李家的家用,侯府的日子那是好過了不少。
更不提族裏的親戚還能到莊上、鋪裏去管管事兒,幫幫閑,沾光得好的。
這錢庫一上鎖,賀夫人能咬牙迴到省吃儉用的日子,李家的親戚們可忍不了到嘴的肥鴨飛了。
他們不敢來王府勸明鷺迴去,可敢去勸賀夫人服軟。
親戚們一日一日的水磨工夫,再加上李培雲整日歎氣萎靡的模樣,賀夫人也有些後悔自己是不是太衝動了。
她這一通大鬧,沒能轄製住兒媳,反倒讓親戚都看了她的笑話。
……
來給太後賀壽的皇親國戚多得是,長陵侯府本就不入流,再加上沒什麽財力打點,在離宮裏也十分黯淡,被安置在比駕風別館還偏的地方。
因太偏僻,此處喚作東籬苑,取自陶淵明“采菊東籬下”一詩。
不言自明,住在此處如同隱居。
唯一的鄰居就是不遠處的解良娣。
李家也不愛社交走動,一來與解良娣不熟,沒有去拜訪的名目。
二來走動需攜禮物,為了給太後賀壽備禮,幾乎花盡了家裏的錢,更不提這一路進京的各項耗費,哪有閑錢再去交好解氏。
“王妃娘娘也來了,真是有失遠迎。”
一進去,賀孟瑛也在呢,看來需要壯膽的不止程尋意一人。
賀夫人順勢將徐慕歡讓到上座。
程娘子和抱著孩子的明鷺坐在徐慕歡的下首,賀夫人自己沒有上座,而是與妹妹坐在了程娘子母女的對麵。
贏姐兒這會兒睡著了,屋裏一時靜悄悄起來。
賀夫人先打破局麵,說:“大姐兒也快一歲了,族裏的長輩按族譜擬了名,培雲自己拿不定主意……”
“培雲呢?怎麽不見他?”
徐慕歡打斷賀夫人道。
“他在外間候著呢,怕女眷多不便宜。”
徐慕歡與明鷺道:“取名字可馬虎不得,既是這樣,你帶著孩子去外間跟姑爺商議,你倆也許久沒見了,你不思念他,他可想著孩子呢。”
明鷺仍有口氣鯁在心口,即使徐慕歡叫她去,她還是不情不願。
直到程娘子拿手肘輕輕拐了她一下,這才起身告退,隨著侍女往外間去了。
徐慕歡悠閑地喝茶,問道:“這陣子家裏都還好吧?”
“明鷺是太妃帶大的,祖孫感情深厚,一聽太妃身體不豫就什麽也不顧往家來,侯府的事情反倒都撒手不管了。”
“程娘子也背後跟我說她做事不夠周全,年紀輕愛衝動。”
“我還勸她寬心呢,說明鷺沒嫁過去前,侯府也被夫人也打理得井井有條。”
“再者忠孝最大,夫人也不會怪罪明鷺。”
“這一晃兒就得了太後過壽的信兒,我心想與其折騰迴長陵邑,不如多住些日子,反正都是要上京的。”
程娘子聽徐慕歡這一番話倒像是偏心侯府,又不能嗆她,臉上冷冷得別過頭去。
賀夫人一聽忙順杆爬,心裏的那點子抱怨也不再藏著。
“家裏一切都好,我怎麽可能因為明鷺給太妃盡孝就怪罪她呢,我這個人自嫁進侯府做媳婦起,就是個最孝順的。”
“當年我婆母纏綿病榻,李家都是我這個新婦撐過來的,更不提生養培雲,給李家留後延嗣。”
“都說不孝者,無後最大。”
“雖不敢說我做媳婦時沒有可指摘的錯處,可事事盡心盡責。”
程娘子這會子一個勁兒的懊悔,明明讓徐慕歡來給自己提氣,怎麽倒給賀夫人遞刀子,捅自家人心窩子。
隻賀孟瑛覺得有點不對勁兒,徐慕歡什麽人物她也算了解。
這種情形下,她即使不幫忙爭口袋,頂多是明哲保身不言語。
莫不會挖什麽陷阱要給她姐姐跳吧。
徐慕歡仍笑著,說:“老話講隔輩親才是真親,那可一點不摻假,我們王府的女孩子都叫太妃慣壞了。”
“跟我生的冤家比,明鷺算好的了。”
“她自生產後體格不好,前些日子太醫來給太妃診脈,也給她號了號,說她再生育恐損根基。”
“祖孫倆抱在一起哭得跟淚人似的,太妃是真心疼孫女。”
“聖人言母慈子孝,要不明鷺孝順太妃呢,那可是受了真心實意的疼愛。”
“我想,明鷺寧損身體也要孝順賀夫人你,給李家延續香火,李家和夫人給明鷺的關懷一定不亞於她的親祖母了。”
賀夫人被徐慕歡一轉的話鋒噎住了。
徐慕歡的神色忽地轉淡,勸道:“鷺姑娘身體已然這樣,賀夫人你若真疼她,還是早早擇三五良妾,勸姑爺為李家延續香火才是正經打算。”
“至於明鷺,就讓她帶著大姐兒先在王府常住。”
“小夫妻感情深,三房四妾的難免吃醋,你若真心疼她,就該不讓她迴去。”
“咱們都是從年輕時過來的,最能明白內個心境。”
徐慕歡還有狠話,“也就一年二載,生下個小子,屆時有功者先立個平妻,再和離讓賢。”
“我們鷺鷺的命保住了,也全了你對李家列祖列宗的大孝敬。”
“有了兒子後,大姐兒留給明鷺撫養,外人也會說你這個婆婆對兒媳仁至義盡,也不枉明鷺下嫁到你家一遭。”
徐慕歡知道李家放不下明鷺這座金山,故意攤牌。
諸葛的妙計,周郎的錦囊,她賀夫人是有什麽了不起的大才大智,要讓天底下的好處都被李家謀劃了去。
這下換賀夫人啞口。
見姐姐被架在那,賀孟瑛轉圜道:“要我說都是亂彈琴,給大姐兒取個名字都得夫妻倆有商有量,這樣大的事反倒不問他倆了。”
程尋意這會子腰杆兒也硬氣了,接住徐慕歡投來的目光,迴道:“那先看看培雲怎麽說吧。”
夫妻過日子到底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差人將外間敘舊的小夫妻一叫進來,眾人也都不再言語了。
此情此景方知不管什麽長輩、什麽親戚,不過都是局外人罷了。
李培雲抱著孩子,眼圈還紅著,明鷺淚痕猶在。
兩人就這麽不言不語的,也不管別人,頭挨在一處,看著還在睡覺的孩子發呆。
“姑爺,名字選得了嗎?”徐慕歡問。
李培雲一怔,看了眼明鷺說:“——還沒來得及提。”
自打見麵,便是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不急,你倆慢慢商量”,徐慕歡、程娘子還有賀孟瑛不約而同起身要走。
賀夫人自然再無別話。
她心裏也明白,來硬的,她抗不過王府壓力,來軟的,自己兒子又不配合。
既然她說話沒人聽,那她也就不說了。
自明鷺帶著孩子負氣迴娘家,賀夫人便賭氣不許家裏一個人來說和,兩廂就這樣僵持起來。
眼下太後壽宴,官眷皇親前來賀壽,兩方在離宮相聚了。
雖明鷺仍較勁兒,與太妃住一處,托口伺候祖母還是不肯迴去,但賀夫人那廂照比前些日子的態度和軟了些。
賀夫人借娘家妹子賀孟瑛之口,向徐慕歡轉達了思念孫女的想法,想要見見孩子。
兩方心裏都明鏡兒,這會子明鷺怕孩子被侯府抱走,跟孩子是一刻不敢離,連夜裏睡覺都不放心交給乳母。
賀夫人要見孩子,那就必得見明鷺。
也算是先給了一個台階。
縱然門第有高有低,但賀夫人畢竟是長輩、婆母,又是家務事,既給了個台階,明鷺理應就勁兒去見麵。
程尋意心想自己孤兒寡母的,不如那賀夫人還有個誥命身份,不想獨自帶著女兒去會,便要拉上徐慕歡。
兩家這次肯定要了結這樁公案的,若真到了談不攏的針尖對麥芒的結局,有個王妃在場也能壓住李家的氣焰。
就這樣,徐慕歡在為自己女兒的婚事心力交瘁時,還得去管別人的家事。
徐慕歡作為嬸娘,王府的當家主母,也不能全權做主明鷺的家事。
但這陣子她還是想辦法打聽了李家的情況,也知曉賀夫人態度轉變的緣由。
到底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明鷺嫁過去後就當了家,嫁妝裏田產鋪子的營收大部分都用來貼補李家的家用,侯府的日子那是好過了不少。
更不提族裏的親戚還能到莊上、鋪裏去管管事兒,幫幫閑,沾光得好的。
這錢庫一上鎖,賀夫人能咬牙迴到省吃儉用的日子,李家的親戚們可忍不了到嘴的肥鴨飛了。
他們不敢來王府勸明鷺迴去,可敢去勸賀夫人服軟。
親戚們一日一日的水磨工夫,再加上李培雲整日歎氣萎靡的模樣,賀夫人也有些後悔自己是不是太衝動了。
她這一通大鬧,沒能轄製住兒媳,反倒讓親戚都看了她的笑話。
……
來給太後賀壽的皇親國戚多得是,長陵侯府本就不入流,再加上沒什麽財力打點,在離宮裏也十分黯淡,被安置在比駕風別館還偏的地方。
因太偏僻,此處喚作東籬苑,取自陶淵明“采菊東籬下”一詩。
不言自明,住在此處如同隱居。
唯一的鄰居就是不遠處的解良娣。
李家也不愛社交走動,一來與解良娣不熟,沒有去拜訪的名目。
二來走動需攜禮物,為了給太後賀壽備禮,幾乎花盡了家裏的錢,更不提這一路進京的各項耗費,哪有閑錢再去交好解氏。
“王妃娘娘也來了,真是有失遠迎。”
一進去,賀孟瑛也在呢,看來需要壯膽的不止程尋意一人。
賀夫人順勢將徐慕歡讓到上座。
程娘子和抱著孩子的明鷺坐在徐慕歡的下首,賀夫人自己沒有上座,而是與妹妹坐在了程娘子母女的對麵。
贏姐兒這會兒睡著了,屋裏一時靜悄悄起來。
賀夫人先打破局麵,說:“大姐兒也快一歲了,族裏的長輩按族譜擬了名,培雲自己拿不定主意……”
“培雲呢?怎麽不見他?”
徐慕歡打斷賀夫人道。
“他在外間候著呢,怕女眷多不便宜。”
徐慕歡與明鷺道:“取名字可馬虎不得,既是這樣,你帶著孩子去外間跟姑爺商議,你倆也許久沒見了,你不思念他,他可想著孩子呢。”
明鷺仍有口氣鯁在心口,即使徐慕歡叫她去,她還是不情不願。
直到程娘子拿手肘輕輕拐了她一下,這才起身告退,隨著侍女往外間去了。
徐慕歡悠閑地喝茶,問道:“這陣子家裏都還好吧?”
“明鷺是太妃帶大的,祖孫感情深厚,一聽太妃身體不豫就什麽也不顧往家來,侯府的事情反倒都撒手不管了。”
“程娘子也背後跟我說她做事不夠周全,年紀輕愛衝動。”
“我還勸她寬心呢,說明鷺沒嫁過去前,侯府也被夫人也打理得井井有條。”
“再者忠孝最大,夫人也不會怪罪明鷺。”
“這一晃兒就得了太後過壽的信兒,我心想與其折騰迴長陵邑,不如多住些日子,反正都是要上京的。”
程娘子聽徐慕歡這一番話倒像是偏心侯府,又不能嗆她,臉上冷冷得別過頭去。
賀夫人一聽忙順杆爬,心裏的那點子抱怨也不再藏著。
“家裏一切都好,我怎麽可能因為明鷺給太妃盡孝就怪罪她呢,我這個人自嫁進侯府做媳婦起,就是個最孝順的。”
“當年我婆母纏綿病榻,李家都是我這個新婦撐過來的,更不提生養培雲,給李家留後延嗣。”
“都說不孝者,無後最大。”
“雖不敢說我做媳婦時沒有可指摘的錯處,可事事盡心盡責。”
程娘子這會子一個勁兒的懊悔,明明讓徐慕歡來給自己提氣,怎麽倒給賀夫人遞刀子,捅自家人心窩子。
隻賀孟瑛覺得有點不對勁兒,徐慕歡什麽人物她也算了解。
這種情形下,她即使不幫忙爭口袋,頂多是明哲保身不言語。
莫不會挖什麽陷阱要給她姐姐跳吧。
徐慕歡仍笑著,說:“老話講隔輩親才是真親,那可一點不摻假,我們王府的女孩子都叫太妃慣壞了。”
“跟我生的冤家比,明鷺算好的了。”
“她自生產後體格不好,前些日子太醫來給太妃診脈,也給她號了號,說她再生育恐損根基。”
“祖孫倆抱在一起哭得跟淚人似的,太妃是真心疼孫女。”
“聖人言母慈子孝,要不明鷺孝順太妃呢,那可是受了真心實意的疼愛。”
“我想,明鷺寧損身體也要孝順賀夫人你,給李家延續香火,李家和夫人給明鷺的關懷一定不亞於她的親祖母了。”
賀夫人被徐慕歡一轉的話鋒噎住了。
徐慕歡的神色忽地轉淡,勸道:“鷺姑娘身體已然這樣,賀夫人你若真疼她,還是早早擇三五良妾,勸姑爺為李家延續香火才是正經打算。”
“至於明鷺,就讓她帶著大姐兒先在王府常住。”
“小夫妻感情深,三房四妾的難免吃醋,你若真心疼她,就該不讓她迴去。”
“咱們都是從年輕時過來的,最能明白內個心境。”
徐慕歡還有狠話,“也就一年二載,生下個小子,屆時有功者先立個平妻,再和離讓賢。”
“我們鷺鷺的命保住了,也全了你對李家列祖列宗的大孝敬。”
“有了兒子後,大姐兒留給明鷺撫養,外人也會說你這個婆婆對兒媳仁至義盡,也不枉明鷺下嫁到你家一遭。”
徐慕歡知道李家放不下明鷺這座金山,故意攤牌。
諸葛的妙計,周郎的錦囊,她賀夫人是有什麽了不起的大才大智,要讓天底下的好處都被李家謀劃了去。
這下換賀夫人啞口。
見姐姐被架在那,賀孟瑛轉圜道:“要我說都是亂彈琴,給大姐兒取個名字都得夫妻倆有商有量,這樣大的事反倒不問他倆了。”
程尋意這會子腰杆兒也硬氣了,接住徐慕歡投來的目光,迴道:“那先看看培雲怎麽說吧。”
夫妻過日子到底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差人將外間敘舊的小夫妻一叫進來,眾人也都不再言語了。
此情此景方知不管什麽長輩、什麽親戚,不過都是局外人罷了。
李培雲抱著孩子,眼圈還紅著,明鷺淚痕猶在。
兩人就這麽不言不語的,也不管別人,頭挨在一處,看著還在睡覺的孩子發呆。
“姑爺,名字選得了嗎?”徐慕歡問。
李培雲一怔,看了眼明鷺說:“——還沒來得及提。”
自打見麵,便是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不急,你倆慢慢商量”,徐慕歡、程娘子還有賀孟瑛不約而同起身要走。
賀夫人自然再無別話。
她心裏也明白,來硬的,她抗不過王府壓力,來軟的,自己兒子又不配合。
既然她說話沒人聽,那她也就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