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不同桃李混芳塵
重生之不甘零落身為塵 作者:西陵小珩g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京中因大肆查“卓賈亂黨”搞得人人自危。
不知是聖意要用雷霆手段,還是解道安反攻倒算、報仇心切,從京中到地方,牽連其中的人不計其數,不乏無辜者。
雖然長寧王府與卓賈亂黨是宿敵,可到底收留了符雁鸞在內帷客居,更有亂黨之女張惠通為徐文嗣妾。
俞珩尚未歸京,徐慕歡一來沒有個商量解惑的人選,二來對朝中風向把握不及時。
在這新舊交替的特殊階段,她整日憂心忡忡。
此時結香來報,郡主和雁鸞姑娘來請安,徐氏勉強收起愁容,盡量展顏相對。
“請母親的安。”
有外人在,明鸞沒有像往常那般直接挨徐慕歡坐下,往她懷裏偎,而是作揖請安。
過了生日後她也整十六了,挽起頭發,梳了發髻,性情舉止莊重了許多,任誰看都有外命婦的模樣了。
雁鸞還是老樣子,寡言少笑,素淨謹慎。
因雁鸞要隨明鸞出嫁,往後貼身跟隨,所以這段日子兩人日夜常在一處,比以往更甚親密。
“這麽好的天氣,怎麽沒去遊園?小丫鬟說園子裏的迎春開了。”
徐氏示意結香拿凳子過來,讓坐雁鸞。
“這月初五,內侍省差小黃門來送今年的宮扇,我瞧著好——”
俞明鸞的嫁妝似乎永遠都準備不完。
即使連東府裏的程娘子都玩笑說,徐慕歡是傾家嫁女,可她還是總覺得缺些什麽,不夠十全十美。
“母親,今天來有別的事呢。”
明鸞使了個眼色。
屏退下人後,雁鸞從懷中取出一冊文書呈給徐氏。
“王妃,這是我請郡主替我草擬的,上頭詳記了卓威如何通敵國,鬻售朝廷在遼東用兵的機密,以及與渤海國細作有往來的官員名單。”
“阿史都格以千金和美人賄賂卓威獲得通商九翎的商引,以此掩蓋他間諜的身份。”
“他渤海國人的身份也是幌子,便於在西京和東都行走,掌握朝廷對高句麗用兵的動態。”
徐慕歡瀏覽後稍作沉默,心想奏疏上達天聽後確實對長寧王府表忠心有好處。
由此便佐證王府收留雁鸞的本意是保護卓家父子通敵的人證。
她看了眼一臉期待的女兒,又轉向雁鸞,說:“如今解大人在徹查亂黨,我想這些罪證他們應該也會查得到。”
“而且卓賈亂黨的罪行罄竹難書,即使沒有這些證詞,他們也必受極刑。”
“母親難道不想揭露卓威父子的罪行嗎?”
明鸞不解。
“雁鸞,如果呈交這些證詞,你就要以證人的身份去當堂指認,如今朝廷令三司公開會審卓賈亂黨一案,公堂之上,麵對相公們,所有舊事都要陳明敘述。”
徐慕歡是可憐符雁鸞,她一個受害者,好不容易與過去種種割裂開。
要讓她在光天化日下將舊事都翻出來,無異於傷口撒鹽。
即使不考慮女子名節,這種方式也過於誅心了。
“我知道,但我願意指認卓威,當堂指認他。”
符雁鸞十分堅決。
“我也不怕提起他對我做過的齷蹉事。”
“我隱居在王府,受王妃憐愛,想忘卻前塵之苦,但如今能有機會指認他,讓他加之在我身上的罪惡大白於天下,那雁鸞願意。”
徐慕歡被雁鸞的大義所觸動。
“好,既然你如此堅決,我讓主文相公潤色下,交與有司衙門查辦。”
……
正旦一過,禮部便正式下了青鸞郡主與趙國公大婚的日期,夫妻二人入宮謝恩。
因男女大防,皇帝素來不會無故召見官眷臣妻,即使有必須見的理由也不會私下召見。
所以嚴格來講,這是俞成靖能見明鸞的最後一麵,他還特地準備了一份禮物。
可沒想到來拜見的隻有唿延氏。
令林格也詫異天子果真仍在守孝中,素服布衣,簡居於無極宮內。
按禮,天子守孝不過二十七天。
但登基之初俞成靖諭告天下,說自己為天子也為人子,因國是不可懈怠,為朝廷與天下人奪情,雖不能披賤麻睡草席,但還是要服滿二十七個月。
故素服簡居不思樂娛,唯夙興夜寐久安社稷,是為盡孝道。
他本以為這是中原天子受禮製影響,彰顯自己德行品質時不得不下的詔書,實際在宮裏並不會嚴格服喪。
可中原天子果真言行合一,不由得更崇敬幾分。
“怎麽就你自己?郡主未入宮?”
唿延氏答道:“郡主前往未央宮拜見太後,說是陛下在孝中,不宜人多叨擾,讓我代她叩謝。”
明鸞能如此保全他的名聲,俞成靖心裏十分受用。
“既是如此,這份禦牒過所就由你轉交給她吧。”
錦匣中是一份寫在白絹上的過所和一塊掌心大小的金龜符,以玉做鑲,篆刻“如朕親臨”四字,及“天子行寶”圖案。
展開路引,開頭兩行大字,一曰“敕書禦旨”,一曰“暢行無阻”,加蓋玉璽大印。
其後小字與普通路引一致,詳述青鸞郡主身份信息,及過所適用對象僅限製於郡主本人,不得假借。
隻不過錦盒交到明鸞手中後,令林格才知道裏頭裝得是這兩樣東西。
“看來陛下怕你想家,賜你過所和腰牌,便於你往來通行。”
明鸞一見此物,心中一霎欣喜。
早些年她在集賢宮讀書時曾說小兒言,說她想當一隻大雁,這樣就可以沒有阻礙地從西飛到東,從南飛向北,遊曆九翎廣袤疆土。
沒想到陛下還記得,贈予自己這樣一份大禮。
但明鸞沒有言明,隻附和令林格道:“如此一來,你我進京朝拜也方便許多。”
“太後憔悴了許多,因此端王才延遲了就藩的時間嗎?”
聽他問起,明鸞點頭,迴答道:“先帝駕崩,太後感傷不已,大病了一場,身邊離不開人。”
“本來想讓端王獨自就藩,留下王妃和孩子在京中陪伴太後,可太後又不忍分離他夫妻二人。”
“陛下孝順,便延遲了王爺就藩的時間。”
明鸞問他道:“郡主府的事你向陛下請示了嗎?”
按規製,公主、郡主出降是可以建府的,吏部給了兩個選址,要麽是在封地,要麽是濟南府。
可明鸞不想自己甫一出嫁就勞民傷財、大興土木,與自己名德有虧,況且聖上登基後又將她的封邑增加至二百戶,她便主動拒絕建郡主府一事。
禮部不敢私自拿主意,今日明鸞便讓唿延氏代自己麵聖請辭。
“陛下應允了,但聖上說也不能沒有,他記得賈夫人曾有一個園林喚作春煦,稍作修整後賞賜給你。”
內個園子令林格有印象,精巧靡麗非常,雖在山東,卻是照著蘇州富庶地的園林建造,花費了萬貫錢財。
賈氏參與叛亂失敗後被朝廷查抄沒收。
令林格有時真羨慕郡主,封地、食邑再到這座價值不菲的園林,好似天下最純粹的愛都給了她。
這些恩榮寵愛,對他這樣一個自小戰戰兢兢度日的人來說,是不敢奢求的。
可對於眼前的少女,顯然這些隻是她受了委屈的補償。
令林格也曾暗中打聽過青鸞郡主前任訂過親的夫家微生公府。
流言說那位國公公子為了得到些軍功,更配得上郡主,才死在了吐穀渾。
他一直抱有疑問,即使郡主尊貴,也不至於讓一個封疆大吏的繼承人如此卑微。
今時,他終於體會到這種壓力。
財富、美貌、家世、聖寵築建成了一座高台,讓她如神妃仙子般,人近之便覺褻瀆。
初見時,郡主曾要求他“婚後無召不得見”,他當時隻覺得是一個小姑娘因為郎君不如意在鬧脾氣而已。
畢竟遠嫁異鄉,年少勢微,她一定會像普通女人那般,不由自主地身心都依附於自己的丈夫。
但這段時日,唿延氏看清了,此番他來中原還真迎迴去了一座金佛。
不知是聖意要用雷霆手段,還是解道安反攻倒算、報仇心切,從京中到地方,牽連其中的人不計其數,不乏無辜者。
雖然長寧王府與卓賈亂黨是宿敵,可到底收留了符雁鸞在內帷客居,更有亂黨之女張惠通為徐文嗣妾。
俞珩尚未歸京,徐慕歡一來沒有個商量解惑的人選,二來對朝中風向把握不及時。
在這新舊交替的特殊階段,她整日憂心忡忡。
此時結香來報,郡主和雁鸞姑娘來請安,徐氏勉強收起愁容,盡量展顏相對。
“請母親的安。”
有外人在,明鸞沒有像往常那般直接挨徐慕歡坐下,往她懷裏偎,而是作揖請安。
過了生日後她也整十六了,挽起頭發,梳了發髻,性情舉止莊重了許多,任誰看都有外命婦的模樣了。
雁鸞還是老樣子,寡言少笑,素淨謹慎。
因雁鸞要隨明鸞出嫁,往後貼身跟隨,所以這段日子兩人日夜常在一處,比以往更甚親密。
“這麽好的天氣,怎麽沒去遊園?小丫鬟說園子裏的迎春開了。”
徐氏示意結香拿凳子過來,讓坐雁鸞。
“這月初五,內侍省差小黃門來送今年的宮扇,我瞧著好——”
俞明鸞的嫁妝似乎永遠都準備不完。
即使連東府裏的程娘子都玩笑說,徐慕歡是傾家嫁女,可她還是總覺得缺些什麽,不夠十全十美。
“母親,今天來有別的事呢。”
明鸞使了個眼色。
屏退下人後,雁鸞從懷中取出一冊文書呈給徐氏。
“王妃,這是我請郡主替我草擬的,上頭詳記了卓威如何通敵國,鬻售朝廷在遼東用兵的機密,以及與渤海國細作有往來的官員名單。”
“阿史都格以千金和美人賄賂卓威獲得通商九翎的商引,以此掩蓋他間諜的身份。”
“他渤海國人的身份也是幌子,便於在西京和東都行走,掌握朝廷對高句麗用兵的動態。”
徐慕歡瀏覽後稍作沉默,心想奏疏上達天聽後確實對長寧王府表忠心有好處。
由此便佐證王府收留雁鸞的本意是保護卓家父子通敵的人證。
她看了眼一臉期待的女兒,又轉向雁鸞,說:“如今解大人在徹查亂黨,我想這些罪證他們應該也會查得到。”
“而且卓賈亂黨的罪行罄竹難書,即使沒有這些證詞,他們也必受極刑。”
“母親難道不想揭露卓威父子的罪行嗎?”
明鸞不解。
“雁鸞,如果呈交這些證詞,你就要以證人的身份去當堂指認,如今朝廷令三司公開會審卓賈亂黨一案,公堂之上,麵對相公們,所有舊事都要陳明敘述。”
徐慕歡是可憐符雁鸞,她一個受害者,好不容易與過去種種割裂開。
要讓她在光天化日下將舊事都翻出來,無異於傷口撒鹽。
即使不考慮女子名節,這種方式也過於誅心了。
“我知道,但我願意指認卓威,當堂指認他。”
符雁鸞十分堅決。
“我也不怕提起他對我做過的齷蹉事。”
“我隱居在王府,受王妃憐愛,想忘卻前塵之苦,但如今能有機會指認他,讓他加之在我身上的罪惡大白於天下,那雁鸞願意。”
徐慕歡被雁鸞的大義所觸動。
“好,既然你如此堅決,我讓主文相公潤色下,交與有司衙門查辦。”
……
正旦一過,禮部便正式下了青鸞郡主與趙國公大婚的日期,夫妻二人入宮謝恩。
因男女大防,皇帝素來不會無故召見官眷臣妻,即使有必須見的理由也不會私下召見。
所以嚴格來講,這是俞成靖能見明鸞的最後一麵,他還特地準備了一份禮物。
可沒想到來拜見的隻有唿延氏。
令林格也詫異天子果真仍在守孝中,素服布衣,簡居於無極宮內。
按禮,天子守孝不過二十七天。
但登基之初俞成靖諭告天下,說自己為天子也為人子,因國是不可懈怠,為朝廷與天下人奪情,雖不能披賤麻睡草席,但還是要服滿二十七個月。
故素服簡居不思樂娛,唯夙興夜寐久安社稷,是為盡孝道。
他本以為這是中原天子受禮製影響,彰顯自己德行品質時不得不下的詔書,實際在宮裏並不會嚴格服喪。
可中原天子果真言行合一,不由得更崇敬幾分。
“怎麽就你自己?郡主未入宮?”
唿延氏答道:“郡主前往未央宮拜見太後,說是陛下在孝中,不宜人多叨擾,讓我代她叩謝。”
明鸞能如此保全他的名聲,俞成靖心裏十分受用。
“既是如此,這份禦牒過所就由你轉交給她吧。”
錦匣中是一份寫在白絹上的過所和一塊掌心大小的金龜符,以玉做鑲,篆刻“如朕親臨”四字,及“天子行寶”圖案。
展開路引,開頭兩行大字,一曰“敕書禦旨”,一曰“暢行無阻”,加蓋玉璽大印。
其後小字與普通路引一致,詳述青鸞郡主身份信息,及過所適用對象僅限製於郡主本人,不得假借。
隻不過錦盒交到明鸞手中後,令林格才知道裏頭裝得是這兩樣東西。
“看來陛下怕你想家,賜你過所和腰牌,便於你往來通行。”
明鸞一見此物,心中一霎欣喜。
早些年她在集賢宮讀書時曾說小兒言,說她想當一隻大雁,這樣就可以沒有阻礙地從西飛到東,從南飛向北,遊曆九翎廣袤疆土。
沒想到陛下還記得,贈予自己這樣一份大禮。
但明鸞沒有言明,隻附和令林格道:“如此一來,你我進京朝拜也方便許多。”
“太後憔悴了許多,因此端王才延遲了就藩的時間嗎?”
聽他問起,明鸞點頭,迴答道:“先帝駕崩,太後感傷不已,大病了一場,身邊離不開人。”
“本來想讓端王獨自就藩,留下王妃和孩子在京中陪伴太後,可太後又不忍分離他夫妻二人。”
“陛下孝順,便延遲了王爺就藩的時間。”
明鸞問他道:“郡主府的事你向陛下請示了嗎?”
按規製,公主、郡主出降是可以建府的,吏部給了兩個選址,要麽是在封地,要麽是濟南府。
可明鸞不想自己甫一出嫁就勞民傷財、大興土木,與自己名德有虧,況且聖上登基後又將她的封邑增加至二百戶,她便主動拒絕建郡主府一事。
禮部不敢私自拿主意,今日明鸞便讓唿延氏代自己麵聖請辭。
“陛下應允了,但聖上說也不能沒有,他記得賈夫人曾有一個園林喚作春煦,稍作修整後賞賜給你。”
內個園子令林格有印象,精巧靡麗非常,雖在山東,卻是照著蘇州富庶地的園林建造,花費了萬貫錢財。
賈氏參與叛亂失敗後被朝廷查抄沒收。
令林格有時真羨慕郡主,封地、食邑再到這座價值不菲的園林,好似天下最純粹的愛都給了她。
這些恩榮寵愛,對他這樣一個自小戰戰兢兢度日的人來說,是不敢奢求的。
可對於眼前的少女,顯然這些隻是她受了委屈的補償。
令林格也曾暗中打聽過青鸞郡主前任訂過親的夫家微生公府。
流言說那位國公公子為了得到些軍功,更配得上郡主,才死在了吐穀渾。
他一直抱有疑問,即使郡主尊貴,也不至於讓一個封疆大吏的繼承人如此卑微。
今時,他終於體會到這種壓力。
財富、美貌、家世、聖寵築建成了一座高台,讓她如神妃仙子般,人近之便覺褻瀆。
初見時,郡主曾要求他“婚後無召不得見”,他當時隻覺得是一個小姑娘因為郎君不如意在鬧脾氣而已。
畢竟遠嫁異鄉,年少勢微,她一定會像普通女人那般,不由自主地身心都依附於自己的丈夫。
但這段時日,唿延氏看清了,此番他來中原還真迎迴去了一座金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