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變數(二)
重生之不甘零落身為塵 作者:西陵小珩g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本王不過是看王家世代忠良,隻要肯保持中立,體麵還是要給的。”
俞鐸說罷,眉頭皺起來,語氣急切的埋怨道:“問你敬和跟成靖的事情,你扯王家做什麽。”
“為了討太後開心,殿下讓棟兒跟賈璜的長女賈煜定下親事,長公主可是盼著女兒當皇後呢,能不另有謀劃麽,王家不過是受長公主所托,暗中保媒罷了。”
俞鐸聽完猛拍了下桌子,怒火中燒。
“二姐還敢違逆太後的意思?”
“長公主什麽不敢啊。”
卓溫嬌哼了一聲。
“你內個二姐,駙馬尚且在世,都敢在長公主府裏養男寵,她何所懼。”
“太後知道這件事嗎?”
俞鐸深知他在這場皇位之爭裏最大的一張牌就是太後,太後代表著賈氏為首的外戚的意思。
太後擁立誰,賈、卓兩家就擁立誰。
俞錚雖手握兵權,但一個朝內毫無根基的藩王想順利繼承皇位,他還敢造反?
“知道又能怎樣,敬和與成靖定親,親上加親而已。”
“嶽父大人呢?”
提起卓相,卓溫嬌眼神淩厲的迴瞪俞鐸。
“殿下還記得卓家?還記得我是卓家的女兒?”
卓溫嬌對汪崇華的這個下馬威很不滿。
區區一個汪崇華,俞鐸竟敢將最大盟友的女兒晾了一個月。
他還不是皇帝呢,甚至還未封儲君,變數尚存。
“這也不是吃醋的時候。”
聽出她吃醋,俞鐸語帶笑意走過去,扶著卓溫嬌的肩哄道。
卓溫嬌是故意把風聲漏給汪崇華,借她的嘴說給俞鐸聽,好讓他過自己這來。
“殿下還用擔心我父親?”
“他原本是兩邊各壓一注,如今我都到你身邊來做側妃了,你還擔心什麽?”
“那卓相有什麽謀劃?”
卓溫嬌轉過身來,嫣然巧笑。
“放心,他提防著長公主呢。”
說罷,卓溫嬌顯露出一絲得意,“可殿下若是為了一個侯府丫頭就冷落他兩個女兒,他也難免寒心。”
“我怎麽會冷落你呢?”
俞鐸抱起阿嬌往床上去。
隻不過他在汪崇華那裏精力已經耗盡,這會兒想討好卓溫嬌也隻有心無力。
“卓文成生完則林也算是廢了,瞧著撐不了幾年。”
卓溫嬌語氣冷淡地讓人難以聽出卓文成是她的親妹妹,仿佛提起一個宿敵。
“殿下別被美色蒙了眼,沒良心的讓後來者居上。”
俞鐸知道阿嬌說的是汪崇華,一連說了好幾個放心,又許諾道:“她什麽時候也配你吃醋了?”
這話倒是說到卓溫嬌心坎裏了。
她再不濟,也是在最有利的皇儲人選中選來擇去。
汪崇華不過是一顆被拋棄的棋子,從盤上撿下,扔來丟去。
“娶你之前,我已經承諾嶽父大人,隻要文成一死,馬上立你為王妃。”
王妃有什麽好稀罕的,當皇後才是目的。
當初卓溫嬌與俞錚的親事出現意外,令她始終耽擱著未能婚配,卓文成明裏暗裏揶揄她命不好。
如今卓文成因拚命生兒子,落得一身的病,連命也快賠上,倒是給她這個命不好人留下兒子和正妻之位。
想著‘大仇得報’,卓溫嬌終於滿意的露出笑容。
這會兒身在京中的七王爺和七王爺一黨都成竹在胸。
也不能怪他們誌得意滿,連俞錚也沒想過命運會有那麽多變數。
俞錚拿到王家的密信,答應跟清河長公主結親家,也無非想俞鐸登基後朔州的日子能好過一些。
俞錚這會兒根本沒有奪位的心。
他手下的諸將,包括俞珩在內,也沒有一丁點兒的野心。
他們隻想經營好西北封地,按期完成城防的修建,維護好都護府,繁榮互市,還有一家人平安團圓。
……
奉天殿彌漫著濃濃的藥味兒,王昕接密旨宣他入宮,這會兒正候在內殿等皇帝喝藥。
雖然這會兒皇帝還能起來,還能講話,但從這隔一會兒就發動一陣的咳嗽中,王昕聽得出皇帝的壽不長了。
內侍奉上去的藥俞鎧也隻喝了半碗,就擺手讓殿內伺候的人都退下去,隻留下一個貼身的老監黃選。
“給王尚書賜坐。”
俞鎧歪在榻上,臉色發灰。
“密宣你來,是想問問你對立儲的看法。”
俞鎧年紀不小了,有沒有病,這個年紀的皇帝都該立儲君。
可皇帝唯一的兒子憫太子已經歿了,隻剩下兩個親弟弟。
王昕起身拜道:“陛下,朝中關於儲君的看法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榮王,一個是安王。”
俞鎧聽罷示意王昕坐下,笑著說:“尚書大人,朕知道王家滿門忠烈,從不參與黨爭,但朕剛登基就加封你為太保,視你為心腹之臣。”
說到這俞鎧又是一陣咳嗽。
王昕忙跪下,“陛下的恩寵……”
俞鎧打斷王昕,“朕問你的不是朝中的看法,而是你對儲君的想法。”
王昕還是猶豫,迴道:“陛下,老臣的女婿李翀在安王手下為臣,在立儲這件事情上應該規避,”
王昕不是沒有想法,但他不想改變王家素來在朝中中立的位置。
“朕知道,就算你兒子王勇在安王手底下當差,你也不會有私心。”
俞鎧的這句話無疑給了王昕極大的肯定。
若王昕再為了自己沽名釣譽,他又怎能對得起皇帝對他的恩澤。
“臣既得陛下青眼,自然要肝腦塗地以為報,不能再沽名釣譽,要為聖上分憂……老臣覺得安王是儲君更合適的人選,雖老臣的女婿在安王封地為臣,但願學祁黃羊,舉賢不避親。”
聽見王昕的迴答,俞鎧終於順了口氣。
他先是一陣咳嗽,然後氣虛的說:“滿朝文武,皆舉薦七弟,七弟自然很好。”
“前些天郭博士來給朕講書解悶兒,講到了史記中的呂太後本紀,朕聽完鬱鬱寡歡了好幾日,病也更重了。”
“少帝,前後少帝,一個不夠,要兩個。”
王昕聽懂了俞鎧的話外之音。
賈太後自俞鎧起就把持朝政,甚至還盼著推七王爺上去繼續把持。
顯然皇帝並不想外戚這株要將皇帝吸空的藤蔓繼續繁茂,他也不想將儲君之位給七王爺。
“四弟也很好,他替朕平了涼州。”
俞鎧喝了口茶潤潤,喘了一會兒說:“朕也算看著他二人長大,四弟從小就更有主意一些,故太後說他耳根硬,不聽勸,他越大越厭惡他。”
“朕還記得老四七歲那年,太後要將卓相的女兒許給他,他搖頭說‘卓賈兩家人人皆成姻親,他娶阿嬌簡直如同漢惠帝娶了張皇後般可笑’氣的太後打了他一頓。”
說罷俞鎧笑著搖了搖頭。
俞鐸說罷,眉頭皺起來,語氣急切的埋怨道:“問你敬和跟成靖的事情,你扯王家做什麽。”
“為了討太後開心,殿下讓棟兒跟賈璜的長女賈煜定下親事,長公主可是盼著女兒當皇後呢,能不另有謀劃麽,王家不過是受長公主所托,暗中保媒罷了。”
俞鐸聽完猛拍了下桌子,怒火中燒。
“二姐還敢違逆太後的意思?”
“長公主什麽不敢啊。”
卓溫嬌哼了一聲。
“你內個二姐,駙馬尚且在世,都敢在長公主府裏養男寵,她何所懼。”
“太後知道這件事嗎?”
俞鐸深知他在這場皇位之爭裏最大的一張牌就是太後,太後代表著賈氏為首的外戚的意思。
太後擁立誰,賈、卓兩家就擁立誰。
俞錚雖手握兵權,但一個朝內毫無根基的藩王想順利繼承皇位,他還敢造反?
“知道又能怎樣,敬和與成靖定親,親上加親而已。”
“嶽父大人呢?”
提起卓相,卓溫嬌眼神淩厲的迴瞪俞鐸。
“殿下還記得卓家?還記得我是卓家的女兒?”
卓溫嬌對汪崇華的這個下馬威很不滿。
區區一個汪崇華,俞鐸竟敢將最大盟友的女兒晾了一個月。
他還不是皇帝呢,甚至還未封儲君,變數尚存。
“這也不是吃醋的時候。”
聽出她吃醋,俞鐸語帶笑意走過去,扶著卓溫嬌的肩哄道。
卓溫嬌是故意把風聲漏給汪崇華,借她的嘴說給俞鐸聽,好讓他過自己這來。
“殿下還用擔心我父親?”
“他原本是兩邊各壓一注,如今我都到你身邊來做側妃了,你還擔心什麽?”
“那卓相有什麽謀劃?”
卓溫嬌轉過身來,嫣然巧笑。
“放心,他提防著長公主呢。”
說罷,卓溫嬌顯露出一絲得意,“可殿下若是為了一個侯府丫頭就冷落他兩個女兒,他也難免寒心。”
“我怎麽會冷落你呢?”
俞鐸抱起阿嬌往床上去。
隻不過他在汪崇華那裏精力已經耗盡,這會兒想討好卓溫嬌也隻有心無力。
“卓文成生完則林也算是廢了,瞧著撐不了幾年。”
卓溫嬌語氣冷淡地讓人難以聽出卓文成是她的親妹妹,仿佛提起一個宿敵。
“殿下別被美色蒙了眼,沒良心的讓後來者居上。”
俞鐸知道阿嬌說的是汪崇華,一連說了好幾個放心,又許諾道:“她什麽時候也配你吃醋了?”
這話倒是說到卓溫嬌心坎裏了。
她再不濟,也是在最有利的皇儲人選中選來擇去。
汪崇華不過是一顆被拋棄的棋子,從盤上撿下,扔來丟去。
“娶你之前,我已經承諾嶽父大人,隻要文成一死,馬上立你為王妃。”
王妃有什麽好稀罕的,當皇後才是目的。
當初卓溫嬌與俞錚的親事出現意外,令她始終耽擱著未能婚配,卓文成明裏暗裏揶揄她命不好。
如今卓文成因拚命生兒子,落得一身的病,連命也快賠上,倒是給她這個命不好人留下兒子和正妻之位。
想著‘大仇得報’,卓溫嬌終於滿意的露出笑容。
這會兒身在京中的七王爺和七王爺一黨都成竹在胸。
也不能怪他們誌得意滿,連俞錚也沒想過命運會有那麽多變數。
俞錚拿到王家的密信,答應跟清河長公主結親家,也無非想俞鐸登基後朔州的日子能好過一些。
俞錚這會兒根本沒有奪位的心。
他手下的諸將,包括俞珩在內,也沒有一丁點兒的野心。
他們隻想經營好西北封地,按期完成城防的修建,維護好都護府,繁榮互市,還有一家人平安團圓。
……
奉天殿彌漫著濃濃的藥味兒,王昕接密旨宣他入宮,這會兒正候在內殿等皇帝喝藥。
雖然這會兒皇帝還能起來,還能講話,但從這隔一會兒就發動一陣的咳嗽中,王昕聽得出皇帝的壽不長了。
內侍奉上去的藥俞鎧也隻喝了半碗,就擺手讓殿內伺候的人都退下去,隻留下一個貼身的老監黃選。
“給王尚書賜坐。”
俞鎧歪在榻上,臉色發灰。
“密宣你來,是想問問你對立儲的看法。”
俞鎧年紀不小了,有沒有病,這個年紀的皇帝都該立儲君。
可皇帝唯一的兒子憫太子已經歿了,隻剩下兩個親弟弟。
王昕起身拜道:“陛下,朝中關於儲君的看法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榮王,一個是安王。”
俞鎧聽罷示意王昕坐下,笑著說:“尚書大人,朕知道王家滿門忠烈,從不參與黨爭,但朕剛登基就加封你為太保,視你為心腹之臣。”
說到這俞鎧又是一陣咳嗽。
王昕忙跪下,“陛下的恩寵……”
俞鎧打斷王昕,“朕問你的不是朝中的看法,而是你對儲君的想法。”
王昕還是猶豫,迴道:“陛下,老臣的女婿李翀在安王手下為臣,在立儲這件事情上應該規避,”
王昕不是沒有想法,但他不想改變王家素來在朝中中立的位置。
“朕知道,就算你兒子王勇在安王手底下當差,你也不會有私心。”
俞鎧的這句話無疑給了王昕極大的肯定。
若王昕再為了自己沽名釣譽,他又怎能對得起皇帝對他的恩澤。
“臣既得陛下青眼,自然要肝腦塗地以為報,不能再沽名釣譽,要為聖上分憂……老臣覺得安王是儲君更合適的人選,雖老臣的女婿在安王封地為臣,但願學祁黃羊,舉賢不避親。”
聽見王昕的迴答,俞鎧終於順了口氣。
他先是一陣咳嗽,然後氣虛的說:“滿朝文武,皆舉薦七弟,七弟自然很好。”
“前些天郭博士來給朕講書解悶兒,講到了史記中的呂太後本紀,朕聽完鬱鬱寡歡了好幾日,病也更重了。”
“少帝,前後少帝,一個不夠,要兩個。”
王昕聽懂了俞鎧的話外之音。
賈太後自俞鎧起就把持朝政,甚至還盼著推七王爺上去繼續把持。
顯然皇帝並不想外戚這株要將皇帝吸空的藤蔓繼續繁茂,他也不想將儲君之位給七王爺。
“四弟也很好,他替朕平了涼州。”
俞鎧喝了口茶潤潤,喘了一會兒說:“朕也算看著他二人長大,四弟從小就更有主意一些,故太後說他耳根硬,不聽勸,他越大越厭惡他。”
“朕還記得老四七歲那年,太後要將卓相的女兒許給他,他搖頭說‘卓賈兩家人人皆成姻親,他娶阿嬌簡直如同漢惠帝娶了張皇後般可笑’氣的太後打了他一頓。”
說罷俞鎧笑著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