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世事如棋局局新
重生之不甘零落身為塵 作者:西陵小珩g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五月下旬,下了幾場綿綿的雨後氣溫驟升,一入六月,暑天特有的熱便顯現出威力來。
然而卓府書房內,氣氛卻寒如隆冬三九。
此時距離京中熱議的禦殿儒生辯鬥火耗已過去一月有餘。
“孫學思真是個廢物,竟比不過幾個學生,他也配在太學裏混。”
卓威狂搖著扇子,因氣急敗壞已有失儒雅風度。
他撩起大袖,露出象牙白的中單袖口,因坐時雙腿敞的很開,露出一條穿著月白色綢袴的腿。
另兩個立在書房裏耷拉著腦袋的官員一個是林文海,還一個是張百齡。
雖然書房裏擱著冰鑒,但又熱又怕的二人不停地用手帕子抹去額上的汗滴。
麵對盛怒的卓威,張百齡和林文海未發一聲。
他倆生怕卓威這個爆起的火星子會點燃卓淇這一桶火藥,將他二人炸的粉身碎骨。
一直都是卓威在說話,或罵孫學思那幾個腐儒是廢物,或罵張、林兩人無能,而卓淇則默然地立在案前練字。
他雖上了年紀,須發花白,但氣宇豪不衰頹。
即使夏日炎炎,他素色冰綢的單衫、帽子仍穿戴整齊,腰間的玉板帶一絲不苟。
“父親,要不再安排一場?”
卓威覺得那日殿上輸的實在慘,如果再來一迴,他一定親自選最能罵的上殿,一雪前恥。
“火耗歸公的方策已出,雖然朝中諸位大人持有不同的看法,但陛下已拿定主意,聖旨可不悔改,聖意更不能違逆。”
卓淇仍施施然,他晾幹自己剛寫完的字,慢悠悠的答道。
“父親也讚同火耗歸公?”
卓威更沉不住氣了。
連林文海和張百齡聽了卓淇的話都麵麵相覷。
一旦火耗歸公,設官衙監管鑄銀之事,無異於關上一扇通往金山銀山的捷徑。
當初又有多少官員因支持卓淇提出的火耗歸私、鑄銀權私化才投靠和追隨卓家。
就算是卓淇撈夠了,下麵指著火耗發財,還沒摟夠的官員也不答應。
“我讚不讚同隻是一方麵,最重要的是陛下心意已決。”
卓淇撂了筆,坐下飲茶。
“陛下在殿上讚許了叢懷安那幾個提出火耗歸公、肅貪、鑄銀權公有製的儒生,言辭溢美,我勸諸位大人還是不要此時去觸怒龍顏。”
這番話說的張百齡和林文海汗流的更兇了。
卓威已腿骨生刺般欲立。
卓淇忙擺了擺手讓他仨稍安勿躁。
“陛下下一步要將火耗歸公的法案在兩江地區實施,再推廣全國,身為臣子,一定要順聖意,遵上旨。”
卓淇捋須,看著張、林兩人吩咐道:“你們要對火耗的相關方策盡心竭力才對。”
“要讓兩江官員領會火耗歸公的深意,並傳達給百姓,以促成法案的成功實施,這樣後續才能推廣全國嘛。”
張百齡和林文海好像是明白了。
若兩江推行火耗歸公的過程不成功,那卓相就有理由進諫阻止新政,陛下也不得不納諫。
那時火耗歸公就算辯贏百場、千場也不得不停下來。
卓淇怕張百齡和林文海聽不十分透徹。
他端起茶碗,斜著眼,輕又快地瞥了下二人,隻這一眼,卓淇心中的奸、滑、陰、偽淋漓盡現。
“荀子有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陛下寬仁愛民,最在意的不過民意二字。”
“百姓對火耗歸公的唿聲才是陛下最在意的,諸臣之言不過是參考,三五淺薄儒生更是表演,火耗歸公、鑄銀權官府迴收這些方策法案最終能否推行,最後還是要看兩江的民意。”
卓淇話裏揣著的話,這迴不僅張、林二人明白了,卓威也明白了,他臉上複又浮現得意神色。
“父親,明日我便上道折子,請求陛下讓張、林兩位大人督辦兩江火耗新政。”
卓淇因卓威這句話有些不悅了。
他少有的露出警告的眼神,嚇得卓威立馬恭謹的坐好,也不敢再舞那扇子。
“派誰去,遣誰督辦,陛下自有聖裁。”
“你不過是戶部的尚書,也隻能將旨意傳達給兩江的相關官員,督促他們盡職盡責罷了。”
卓淇明白得很,俞珩、吳不知都在,豈輪得上張、林二人靠前?
卓威若不知避嫌,此時還敢上奏,豈不是將私心昭然於天下,給皇帝斥責的由頭。
“是,兒子思慮不周。”
卓淇的怒意雖凜,但隻一霎就收了,此刻又悠然的捋須。
“兩江的官員——”
他嘴裏念叨了幾遍。
“尤其是江南,自古富庶繁華之地,多少官員擠破頭要去。”
林文海聽明白卓淇這層話的意思了。
既是油水大的地方,吏部尚書賈璜派官時必謹慎量度,恐十之八九都是追隨他或是他的心腹。
林文海忙拜道:“下官明日就去賈府拜見,了解兩江官員情況,以便日後輔佐陛下推行新政出力。”
卓淇雖滿意地點了點頭,但心裏不甘地暗暗感慨‘還是不到時候,卓家看似盛勢已極,卻還是丟不開賈家這條拐棍,不得不說,賈璜這個賈家唯一出息的子弟,已成為賈氏支撐的柱石了。’
“威兒,暑熱天氣你母親身體不好,這幾日還與我念叨著想盼兒了,你也親自去接妹妹迴家來,陪陪你母親。”
卓盼是賈璜的夫人,雖不十分受寵,也並非在賈家說一不二,可也是兩家的橋梁。
既是大戰在即,又到了卓、賈兩家互通之時,怎少了卓盼這座橋來發揮用途呢。
“是,兒子明天就去接小妹迴家。”
……
卓家的內宅總透露著看不透又解釋不清的古怪。
卓威的現任夫人名叫賈玲瓏。
她比卓威小二十幾歲,嫁進府裏三年才剛滿二十一歲,是填房娘子。
卓威的第一任娘子是賈玲瓏的姐姐,也是賈家的嫡長女賈玉珠。
可惜她壽不長,四年前因惡疾而終。
賈玲瓏是庶女,還不是嫡妻撫養大的,本來不可能嫁給卓威做正妻。
但賈玉珠病亡後一來賈家再無適齡未嫁女能聯姻,二來她長得不錯,又擅逢迎,卓威相中後便定了她。
賈玲瓏一進門便得了掌家大權,在她之前是賈玉珠掌家,而在賈玉珠未過門之前是府裏一個姓曹的嬤嬤管家,期間卓溫嬌長大後便接替了曹嬤嬤,直到她嫁出去才卸權。
而卓相的嫡妻、當今太後的妹子——賈合璧,似乎從未管過內宅事。
這是第一件古怪的事。
哪怕是尋常人家,正妻哪怕不受寵愛也不至於如此。
何況賈夫人也並非遭受冷落。
卓家的子女皆由賈夫人所出,除早殤的幼子和二女,身下還有卓威、卓溫嬌、卓盼。
府裏是有兩個姨娘,可都是賈夫人娘家帶來的婢女,幾乎不見卓淇有過寵愛。
這兩個姨娘還是賈夫人做主封的。
見過賈夫人年輕時容顏的仆從都說,她是個美麗又風情的女子,毫不遜色於早年豔冠後宮的姐姐賈太後。
難道是因為她癡心於悟道?
賈夫人不喜錦衣霓裳,常著素淨道袍,呈坤道打扮,還有個法號叫淨塵。
賈玲瓏甚至猜過,也許是賈夫人有心出家,卻又迫不得已嫁人,所以才如此清心寡欲。
第二件古怪的事兒便是賈夫人的疏離。
賈玲瓏來之前就聽說賈夫人有潔癖,不輕易叫人進她屋子,也不喜與人交往。
她對待外客、親戚、夫君冷淡就算了,連自己所出子女也冷淡至極。
不止賈玲瓏,連賈玉珠都沒見過賈夫人跟卓淇同案而食過。
第三件古怪的事兒便是賈夫人從不離開倦雲齋,亦或是不被準許。
她的院子又整潔又漂亮,像一個金籠子,將她這朵冷且豔的水仙圈在裏頭,無論盛放還是枯萎。
她又像一尊被請進卓府的玉佛,每日被供奉在倦雲齋。
這府裏的上上下下都恭敬、禮遇她,卻每個人與她都仙凡殊途,終究無法親近。
這些古怪沒人能參得透。
偌大的卓府內恐怕也隻有卓淇自己明白其中奧秘了。
然而卓府書房內,氣氛卻寒如隆冬三九。
此時距離京中熱議的禦殿儒生辯鬥火耗已過去一月有餘。
“孫學思真是個廢物,竟比不過幾個學生,他也配在太學裏混。”
卓威狂搖著扇子,因氣急敗壞已有失儒雅風度。
他撩起大袖,露出象牙白的中單袖口,因坐時雙腿敞的很開,露出一條穿著月白色綢袴的腿。
另兩個立在書房裏耷拉著腦袋的官員一個是林文海,還一個是張百齡。
雖然書房裏擱著冰鑒,但又熱又怕的二人不停地用手帕子抹去額上的汗滴。
麵對盛怒的卓威,張百齡和林文海未發一聲。
他倆生怕卓威這個爆起的火星子會點燃卓淇這一桶火藥,將他二人炸的粉身碎骨。
一直都是卓威在說話,或罵孫學思那幾個腐儒是廢物,或罵張、林兩人無能,而卓淇則默然地立在案前練字。
他雖上了年紀,須發花白,但氣宇豪不衰頹。
即使夏日炎炎,他素色冰綢的單衫、帽子仍穿戴整齊,腰間的玉板帶一絲不苟。
“父親,要不再安排一場?”
卓威覺得那日殿上輸的實在慘,如果再來一迴,他一定親自選最能罵的上殿,一雪前恥。
“火耗歸公的方策已出,雖然朝中諸位大人持有不同的看法,但陛下已拿定主意,聖旨可不悔改,聖意更不能違逆。”
卓淇仍施施然,他晾幹自己剛寫完的字,慢悠悠的答道。
“父親也讚同火耗歸公?”
卓威更沉不住氣了。
連林文海和張百齡聽了卓淇的話都麵麵相覷。
一旦火耗歸公,設官衙監管鑄銀之事,無異於關上一扇通往金山銀山的捷徑。
當初又有多少官員因支持卓淇提出的火耗歸私、鑄銀權私化才投靠和追隨卓家。
就算是卓淇撈夠了,下麵指著火耗發財,還沒摟夠的官員也不答應。
“我讚不讚同隻是一方麵,最重要的是陛下心意已決。”
卓淇撂了筆,坐下飲茶。
“陛下在殿上讚許了叢懷安那幾個提出火耗歸公、肅貪、鑄銀權公有製的儒生,言辭溢美,我勸諸位大人還是不要此時去觸怒龍顏。”
這番話說的張百齡和林文海汗流的更兇了。
卓威已腿骨生刺般欲立。
卓淇忙擺了擺手讓他仨稍安勿躁。
“陛下下一步要將火耗歸公的法案在兩江地區實施,再推廣全國,身為臣子,一定要順聖意,遵上旨。”
卓淇捋須,看著張、林兩人吩咐道:“你們要對火耗的相關方策盡心竭力才對。”
“要讓兩江官員領會火耗歸公的深意,並傳達給百姓,以促成法案的成功實施,這樣後續才能推廣全國嘛。”
張百齡和林文海好像是明白了。
若兩江推行火耗歸公的過程不成功,那卓相就有理由進諫阻止新政,陛下也不得不納諫。
那時火耗歸公就算辯贏百場、千場也不得不停下來。
卓淇怕張百齡和林文海聽不十分透徹。
他端起茶碗,斜著眼,輕又快地瞥了下二人,隻這一眼,卓淇心中的奸、滑、陰、偽淋漓盡現。
“荀子有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陛下寬仁愛民,最在意的不過民意二字。”
“百姓對火耗歸公的唿聲才是陛下最在意的,諸臣之言不過是參考,三五淺薄儒生更是表演,火耗歸公、鑄銀權官府迴收這些方策法案最終能否推行,最後還是要看兩江的民意。”
卓淇話裏揣著的話,這迴不僅張、林二人明白了,卓威也明白了,他臉上複又浮現得意神色。
“父親,明日我便上道折子,請求陛下讓張、林兩位大人督辦兩江火耗新政。”
卓淇因卓威這句話有些不悅了。
他少有的露出警告的眼神,嚇得卓威立馬恭謹的坐好,也不敢再舞那扇子。
“派誰去,遣誰督辦,陛下自有聖裁。”
“你不過是戶部的尚書,也隻能將旨意傳達給兩江的相關官員,督促他們盡職盡責罷了。”
卓淇明白得很,俞珩、吳不知都在,豈輪得上張、林二人靠前?
卓威若不知避嫌,此時還敢上奏,豈不是將私心昭然於天下,給皇帝斥責的由頭。
“是,兒子思慮不周。”
卓淇的怒意雖凜,但隻一霎就收了,此刻又悠然的捋須。
“兩江的官員——”
他嘴裏念叨了幾遍。
“尤其是江南,自古富庶繁華之地,多少官員擠破頭要去。”
林文海聽明白卓淇這層話的意思了。
既是油水大的地方,吏部尚書賈璜派官時必謹慎量度,恐十之八九都是追隨他或是他的心腹。
林文海忙拜道:“下官明日就去賈府拜見,了解兩江官員情況,以便日後輔佐陛下推行新政出力。”
卓淇雖滿意地點了點頭,但心裏不甘地暗暗感慨‘還是不到時候,卓家看似盛勢已極,卻還是丟不開賈家這條拐棍,不得不說,賈璜這個賈家唯一出息的子弟,已成為賈氏支撐的柱石了。’
“威兒,暑熱天氣你母親身體不好,這幾日還與我念叨著想盼兒了,你也親自去接妹妹迴家來,陪陪你母親。”
卓盼是賈璜的夫人,雖不十分受寵,也並非在賈家說一不二,可也是兩家的橋梁。
既是大戰在即,又到了卓、賈兩家互通之時,怎少了卓盼這座橋來發揮用途呢。
“是,兒子明天就去接小妹迴家。”
……
卓家的內宅總透露著看不透又解釋不清的古怪。
卓威的現任夫人名叫賈玲瓏。
她比卓威小二十幾歲,嫁進府裏三年才剛滿二十一歲,是填房娘子。
卓威的第一任娘子是賈玲瓏的姐姐,也是賈家的嫡長女賈玉珠。
可惜她壽不長,四年前因惡疾而終。
賈玲瓏是庶女,還不是嫡妻撫養大的,本來不可能嫁給卓威做正妻。
但賈玉珠病亡後一來賈家再無適齡未嫁女能聯姻,二來她長得不錯,又擅逢迎,卓威相中後便定了她。
賈玲瓏一進門便得了掌家大權,在她之前是賈玉珠掌家,而在賈玉珠未過門之前是府裏一個姓曹的嬤嬤管家,期間卓溫嬌長大後便接替了曹嬤嬤,直到她嫁出去才卸權。
而卓相的嫡妻、當今太後的妹子——賈合璧,似乎從未管過內宅事。
這是第一件古怪的事。
哪怕是尋常人家,正妻哪怕不受寵愛也不至於如此。
何況賈夫人也並非遭受冷落。
卓家的子女皆由賈夫人所出,除早殤的幼子和二女,身下還有卓威、卓溫嬌、卓盼。
府裏是有兩個姨娘,可都是賈夫人娘家帶來的婢女,幾乎不見卓淇有過寵愛。
這兩個姨娘還是賈夫人做主封的。
見過賈夫人年輕時容顏的仆從都說,她是個美麗又風情的女子,毫不遜色於早年豔冠後宮的姐姐賈太後。
難道是因為她癡心於悟道?
賈夫人不喜錦衣霓裳,常著素淨道袍,呈坤道打扮,還有個法號叫淨塵。
賈玲瓏甚至猜過,也許是賈夫人有心出家,卻又迫不得已嫁人,所以才如此清心寡欲。
第二件古怪的事兒便是賈夫人的疏離。
賈玲瓏來之前就聽說賈夫人有潔癖,不輕易叫人進她屋子,也不喜與人交往。
她對待外客、親戚、夫君冷淡就算了,連自己所出子女也冷淡至極。
不止賈玲瓏,連賈玉珠都沒見過賈夫人跟卓淇同案而食過。
第三件古怪的事兒便是賈夫人從不離開倦雲齋,亦或是不被準許。
她的院子又整潔又漂亮,像一個金籠子,將她這朵冷且豔的水仙圈在裏頭,無論盛放還是枯萎。
她又像一尊被請進卓府的玉佛,每日被供奉在倦雲齋。
這府裏的上上下下都恭敬、禮遇她,卻每個人與她都仙凡殊途,終究無法親近。
這些古怪沒人能參得透。
偌大的卓府內恐怕也隻有卓淇自己明白其中奧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