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藝奪三元斬芳心
重生之不甘零落身為塵 作者:西陵小珩g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中秋節幾日後,林遙的妹妹林映潔到張家做客,她與張惠通私交不錯,尤其是張惠通與林遙訂婚後,她更是常來。
探望過張夫人後,張惠通便帶著林映潔往自己的小樓去坐坐。
她二人時常趕了婆子、媽媽,坐在三樓的陽台上聊閨房話。
“欸?這幅畫怎麽在你這?”
這幅‘月宮搗藥圖’可是朱瑾的新作,前幾日中秋節上,在千盞樓被當作彩頭送給鬥藝奪魁者。
“朱瑾說這是他專門為千盞樓的鬥藝大賽畫的,節剛過完三五日,那魁首的文名熱度還沒褪,畫就到你手裏了,還不快交代是怎麽得來的。”
林映潔不像張惠通這樣閉塞,林遙是她嫡親哥哥,時常能帶她出去見見世麵。
張惠通家裏嫡庶爭地激烈,兄妹不親,她便少了許多出門的機會。
京中好多熱鬧事兒,像廟會、鬥藝大賽,她都隻聽聞未曾見,也沒人帶著去,隻一年一度的上元燈會和裙幄宴她才有機會出門。
今年長寧府的花會還因為兩家有隔閡她也沒去成,為此還懊惱了好幾日。
“丫丫,這不是博畫齋的夥計送來的嗎?”
丫丫跟張惠通撒了謊,說這是博畫齋的掌櫃特挑選的,以彌補上次失了‘春日嬉樂圖’的遺憾。
本來張惠通還打算將畫充到林伯父的壽禮中,可展開一看,她又不舍得了,便留下掛在自己房裏。
丫丫見事情敗露,害怕地說:“姑娘,這是恣意園內位郎君送的,不是博畫齋。”
“徐郎君的小廝說,上次姑娘將畫讓給他們,徐郎君心懷謝意,想用這幅畫來道謝,還不讓我將實情告訴姑娘,奴婢不知道這畫這麽有來頭,而且是白送的,就拿著了。”
張惠通頓時千情萬緒心中湧起。
既感慨這位徐郎君如此體貼有禮,又意識到自己對他愈發芳心怦然。
奈何林映潔還在,張惠通隻能盡力壓製自己的情緒,不讓她察覺出來。
“惠娘,你認識那位奪魁的徐郎君嗎?”
“不認識,一麵之緣”
張惠通有意隱瞞過往,敷衍她說:“內次我母親摔了腿,暫到一戶人家落腳避雨,恰巧是徐郎君的住處,後來母親讓我備了謝禮給他,再後來就是博畫齋裏,他帶著外甥女去選畫,正好與我同時選中了朱瑾的畫,我念著舊恩讓給了他,如此而已,並無深交。”
“這人也太大方了。”
林映潔賞著那副‘月宮搗藥圖’,比了一根手指說:“這幅畫值一千兩呢。”
“當天他奪魁後,朱瑾親自將畫送給他,當場就有人出價一千兩要買,但他沒賣,我還以為他是待價而沽,沒想到竟是當作謝禮,就這樣白送你了,真是個豪爽不羈的風流才子啊。”
年少而知慕少艾。
少女亦少不了對俊俏少年懷春。
林映潔當日也在千盞樓的鬥藝現場,對那位隻有十六七歲卻才華不俗的玉麵書生印象頗深。
“他長得真好看”
反正也沒外人,林映潔有些發花癡地說:“白白淨淨的,有些瘦削文弱但長身玉立,聲音也好聽呢。”
“是麽”
張惠通借飲茶遮掩她的失措,假意附和了一句。
她怎麽會不知徐文嗣生得好。
他們第一次在上元節相遇時,徐文嗣一轉身,張惠通頓覺賞心悅目。
“你沒見過他?你們不是也有一麵之緣?”
“哦,沒仔細看,早忘了。”
也許是張惠通遮掩的好,也許是林映潔沒想到張惠通會芳心另許,故未有察覺。
她憑欄而坐,與身邊的人繼續發花癡地說:“不光相貌好,才學也好。”
“第一輪是賭書,千盞樓特選了六部生僻寡聞的書,從中挑選一兩句話,讓參賽的人來猜出處,我哥第一輪就落地了,不過也不能怪他,第一輪後就隻剩下五個人入圍,那位郎君是最年輕的一個。”
映潔開始講起鬥藝當日的場麵。
“哪六部書啊?”
張惠通心想‘林遙也是走科舉入仕的人,雖然還未中舉,隻是個秀才,但學問還不錯,第一輪就被刷下來,可見是有難度的。’
“我都沒看過”
林映潔搖了搖頭,“不是常見的,這個什麽論,那個什麽疏,我是一個沒記住。”
“那第二輪鬥的是什麽呀?”
“第二輪是琴挑。”
林映潔講地頗有興致,“千盞樓請了個歌姬在屏後撫琴,效仿司馬相如琴挑卓文君,讓參賽的人聽琴聲來解心意,並現場作詩一首抒其意。”
“當場有兩個書生不通音律,還濫竽充數,最後鬧了大笑話呢。”
“這第二輪過後,隻徐郎君和一個許——還是荀郎君的入圍。”
林映潔還隻是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相貌、氣度在她這裏要比才學留下的印象更深,那位荀郎君年近四十,與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相比,怎會入得她的芳眼呢。
自然連姓什麽都記不太清了。
“你可還記得他作的那首詩?”
林映潔不大通文墨,雙掌托著臉使勁兒地迴憶一番,卻也記得兩句,“衣沾月華目噙霜,枕剩衾餘指猶涼。”
“聽著像是閨怨。”
“就是閨怨,我哥給我解釋說,嫦娥奔月後在廣寒宮思念丈夫羿,孤獨難耐,歌姬借寂寞嫦娥自比,聊表閨閣寂寞。”
林映潔忽又雀躍地說:“我想起另兩句了,月中姮娥身獨坐,俯首人間滿琳琅。”
張惠通起身去案前,提筆將這首詩默了下來。
“我還沒跟你講第三輪呢。”
“第三輪最精彩了,是盲弈,兩個人不用棋盤、棋子,隻憑記憶和棋譜、棋法對弈,那位徐郎君記憶力驚人,愣是下到對手記混、記不清,敗下陣來,後來有個人不服,替補上去繼續對弈,仍是敗下陣來,他可是一連殺下兩個對手呢。”
林映潔越說越是芳心悸動,臉上已現緋雲。
“隻知道他姓徐,也不知是哪家的公子。”
張惠通隻看著案上的那首詩,仿佛在預兆著她婚後孤單、寂寞的閨閣生活。
心中思忖著‘她倒是知道徐文嗣的底細,可又能如何呢,終究是無緣無份罷了。’
“惠娘,我要偷偷告訴你一件事”
林映潔伏在張惠通耳邊,悄聲道:“我哥收了一個通房。”
“我母親叮囑我,不叫我告訴你,說你家知道了一定會勃然大怒,沒準婚事都吹了,但我想,你我素來交好,比親姐妹還好,我怎麽能幫著哥哥、母親瞞著你呢。”
“謝謝你映潔。”
張惠通料到了,自訂婚起林遙就沒對她有過絲毫殷勤,另有所愛也是意料之中的。
“不過你放心,那丫頭現在在我母親院子裏看著呢,等你過門前她都沒機會再去伺候我哥哥,也不會封她做姨娘,我們家都向著你的。”
張惠通為了讓映潔安心,勉強朝她笑了下。
她複又望向那幅畫,剛才映潔說這幅畫值一千兩時,張惠通還著急想把畫還迴去,不好受人重禮。
可現在她不想還了。
就讓這幅畫陪她吧,留作一個念想,在無望的日子裏能留有一絲的溫暖也好。
探望過張夫人後,張惠通便帶著林映潔往自己的小樓去坐坐。
她二人時常趕了婆子、媽媽,坐在三樓的陽台上聊閨房話。
“欸?這幅畫怎麽在你這?”
這幅‘月宮搗藥圖’可是朱瑾的新作,前幾日中秋節上,在千盞樓被當作彩頭送給鬥藝奪魁者。
“朱瑾說這是他專門為千盞樓的鬥藝大賽畫的,節剛過完三五日,那魁首的文名熱度還沒褪,畫就到你手裏了,還不快交代是怎麽得來的。”
林映潔不像張惠通這樣閉塞,林遙是她嫡親哥哥,時常能帶她出去見見世麵。
張惠通家裏嫡庶爭地激烈,兄妹不親,她便少了許多出門的機會。
京中好多熱鬧事兒,像廟會、鬥藝大賽,她都隻聽聞未曾見,也沒人帶著去,隻一年一度的上元燈會和裙幄宴她才有機會出門。
今年長寧府的花會還因為兩家有隔閡她也沒去成,為此還懊惱了好幾日。
“丫丫,這不是博畫齋的夥計送來的嗎?”
丫丫跟張惠通撒了謊,說這是博畫齋的掌櫃特挑選的,以彌補上次失了‘春日嬉樂圖’的遺憾。
本來張惠通還打算將畫充到林伯父的壽禮中,可展開一看,她又不舍得了,便留下掛在自己房裏。
丫丫見事情敗露,害怕地說:“姑娘,這是恣意園內位郎君送的,不是博畫齋。”
“徐郎君的小廝說,上次姑娘將畫讓給他們,徐郎君心懷謝意,想用這幅畫來道謝,還不讓我將實情告訴姑娘,奴婢不知道這畫這麽有來頭,而且是白送的,就拿著了。”
張惠通頓時千情萬緒心中湧起。
既感慨這位徐郎君如此體貼有禮,又意識到自己對他愈發芳心怦然。
奈何林映潔還在,張惠通隻能盡力壓製自己的情緒,不讓她察覺出來。
“惠娘,你認識那位奪魁的徐郎君嗎?”
“不認識,一麵之緣”
張惠通有意隱瞞過往,敷衍她說:“內次我母親摔了腿,暫到一戶人家落腳避雨,恰巧是徐郎君的住處,後來母親讓我備了謝禮給他,再後來就是博畫齋裏,他帶著外甥女去選畫,正好與我同時選中了朱瑾的畫,我念著舊恩讓給了他,如此而已,並無深交。”
“這人也太大方了。”
林映潔賞著那副‘月宮搗藥圖’,比了一根手指說:“這幅畫值一千兩呢。”
“當天他奪魁後,朱瑾親自將畫送給他,當場就有人出價一千兩要買,但他沒賣,我還以為他是待價而沽,沒想到竟是當作謝禮,就這樣白送你了,真是個豪爽不羈的風流才子啊。”
年少而知慕少艾。
少女亦少不了對俊俏少年懷春。
林映潔當日也在千盞樓的鬥藝現場,對那位隻有十六七歲卻才華不俗的玉麵書生印象頗深。
“他長得真好看”
反正也沒外人,林映潔有些發花癡地說:“白白淨淨的,有些瘦削文弱但長身玉立,聲音也好聽呢。”
“是麽”
張惠通借飲茶遮掩她的失措,假意附和了一句。
她怎麽會不知徐文嗣生得好。
他們第一次在上元節相遇時,徐文嗣一轉身,張惠通頓覺賞心悅目。
“你沒見過他?你們不是也有一麵之緣?”
“哦,沒仔細看,早忘了。”
也許是張惠通遮掩的好,也許是林映潔沒想到張惠通會芳心另許,故未有察覺。
她憑欄而坐,與身邊的人繼續發花癡地說:“不光相貌好,才學也好。”
“第一輪是賭書,千盞樓特選了六部生僻寡聞的書,從中挑選一兩句話,讓參賽的人來猜出處,我哥第一輪就落地了,不過也不能怪他,第一輪後就隻剩下五個人入圍,那位郎君是最年輕的一個。”
映潔開始講起鬥藝當日的場麵。
“哪六部書啊?”
張惠通心想‘林遙也是走科舉入仕的人,雖然還未中舉,隻是個秀才,但學問還不錯,第一輪就被刷下來,可見是有難度的。’
“我都沒看過”
林映潔搖了搖頭,“不是常見的,這個什麽論,那個什麽疏,我是一個沒記住。”
“那第二輪鬥的是什麽呀?”
“第二輪是琴挑。”
林映潔講地頗有興致,“千盞樓請了個歌姬在屏後撫琴,效仿司馬相如琴挑卓文君,讓參賽的人聽琴聲來解心意,並現場作詩一首抒其意。”
“當場有兩個書生不通音律,還濫竽充數,最後鬧了大笑話呢。”
“這第二輪過後,隻徐郎君和一個許——還是荀郎君的入圍。”
林映潔還隻是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相貌、氣度在她這裏要比才學留下的印象更深,那位荀郎君年近四十,與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相比,怎會入得她的芳眼呢。
自然連姓什麽都記不太清了。
“你可還記得他作的那首詩?”
林映潔不大通文墨,雙掌托著臉使勁兒地迴憶一番,卻也記得兩句,“衣沾月華目噙霜,枕剩衾餘指猶涼。”
“聽著像是閨怨。”
“就是閨怨,我哥給我解釋說,嫦娥奔月後在廣寒宮思念丈夫羿,孤獨難耐,歌姬借寂寞嫦娥自比,聊表閨閣寂寞。”
林映潔忽又雀躍地說:“我想起另兩句了,月中姮娥身獨坐,俯首人間滿琳琅。”
張惠通起身去案前,提筆將這首詩默了下來。
“我還沒跟你講第三輪呢。”
“第三輪最精彩了,是盲弈,兩個人不用棋盤、棋子,隻憑記憶和棋譜、棋法對弈,那位徐郎君記憶力驚人,愣是下到對手記混、記不清,敗下陣來,後來有個人不服,替補上去繼續對弈,仍是敗下陣來,他可是一連殺下兩個對手呢。”
林映潔越說越是芳心悸動,臉上已現緋雲。
“隻知道他姓徐,也不知是哪家的公子。”
張惠通隻看著案上的那首詩,仿佛在預兆著她婚後孤單、寂寞的閨閣生活。
心中思忖著‘她倒是知道徐文嗣的底細,可又能如何呢,終究是無緣無份罷了。’
“惠娘,我要偷偷告訴你一件事”
林映潔伏在張惠通耳邊,悄聲道:“我哥收了一個通房。”
“我母親叮囑我,不叫我告訴你,說你家知道了一定會勃然大怒,沒準婚事都吹了,但我想,你我素來交好,比親姐妹還好,我怎麽能幫著哥哥、母親瞞著你呢。”
“謝謝你映潔。”
張惠通料到了,自訂婚起林遙就沒對她有過絲毫殷勤,另有所愛也是意料之中的。
“不過你放心,那丫頭現在在我母親院子裏看著呢,等你過門前她都沒機會再去伺候我哥哥,也不會封她做姨娘,我們家都向著你的。”
張惠通為了讓映潔安心,勉強朝她笑了下。
她複又望向那幅畫,剛才映潔說這幅畫值一千兩時,張惠通還著急想把畫還迴去,不好受人重禮。
可現在她不想還了。
就讓這幅畫陪她吧,留作一個念想,在無望的日子裏能留有一絲的溫暖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