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肝膽楚越
重生之不甘零落身為塵 作者:西陵小珩g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二月二,九翎的春耕節,皇帝率王臣城郊籍田,皇後率命婦官眷紡織桑蠶。
是日又到了春耕節,舒皇後在完禮後宣召潛邸舊人於未央宮的中和殿設宴敘舊。
說是敘舊,但意在解決吳、江兩家的恩怨,雖未明講,但眾人心裏都有譜,席上吳涯、薛翎都不如以往活潑,悶聲不說話。
“徐娘子,近來可有什麽新鮮事兒?”
酒已悶悶地過了三巡後,舒綰特地挑了個通透的人來接話頭兒,若是遞給老實的繆爽,恐就進行不下去了。
“這宮牆像是密不透風的棉花團子,塞住了我的耳朵,日子過的寡淡無趣,倒盼著你們進宮來,能說說外頭的新鮮事兒。”
“你姐姐徐安人懷孕,去年也能沒來給本宮請安,她做生意,走南闖北地故事也多,比你們講的家長裏短倒更有趣些。”
徐慕歡忙笑著接道:“是呀,我們如今也困在四方方的宅院裏,隻知道些家長裏短的事兒了。”
“不過近來京中真有一件新鮮事兒恐怕娘娘還不知道呢。”
她繼續說道:“林、張兩家的婚事吹了。”
“哪個林張?”
“就是戶部侍郎林文海、張百齡兩位大人。”
“如今他二人犯了法,陛下著刑部調查,被免了官,林家的少爺急急忙忙退了張家千金的親事,鬧得街頭巷尾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聽罷,舒綰滿意地點了下頭,心想徐慕歡果然聰慧,她總是能在自己拋出磚之後緊跟上一塊玉。
“按道理說兩家大人壞了事倒也不影響子女,怎麽反倒趁著家亂的節骨眼兒鬧出退親的事情呢?”
慕歡歎氣,飲了口茶,說:“這林家也忒無情些。”
“林家的少爺中了舉,前途大著呢,那張小姐家敗後哪裏還配得上他呢,巴望著與大家子結親,日後束修,謀前程都有個助力。”
“全然不顧及往日交情,鬧得顏麵難看,隻可憐那張小姐家敗這重打擊還沒完,又落了個退親的難堪。”
舒綰看著默不作聲的吳涯與薛翎,故意說道:“我記得林、張兩家是世交,大人們又都在戶部做過官,親密得很,竟落得一個肝膽楚越的結果。”
“提起林、張兩家,我就想起咱們在西北那些年,時過境遷、物是人非,連江妹妹也不在了。”
舒綰想起江映霞,落下幾顆淚來。
“我還記得隋大安的內個娘子,叫伍麗娟,去年中秋節你們入宮請安,王娘子說她染疾猝然過世,也就四十幾歲吧。”
王桂英附和地點了幾下頭。
“內會子她做了多少錯事啊,現在想起來還覺得可惡呢。”
“依仗著她郎君是軍需采購的官員便中飽私囊,克扣各位娘子采買的銀錢,當時甚至不把我這個安王妃放在眼裏,我也不得不私下遣家丁去邊城額外采買。”
“現在想起來都恨得牙根癢癢,更別提當年了,我記得當初王娘子和裴娘子還勸我要殺殺她的威風。”
裴翠雲和王桂英聽罷相視一笑。
“可我終究是沒有針對過伍麗娟。”
“哪怕是成了中宮皇後,我也沒想過找她報當年之仇,反倒是伍氏,這些年懼怕本宮會裁治她,謂惶惶不可終日的。”
繆爽聽到這,說:“娘娘宅心仁厚,不與她計較,反倒她小人度君子之腹了。”
“倒也不是我寬宏”
舒綰歎了口氣,“她做的那些事兒我都記著,也厭惡,更不打算原諒她,當年我沒有為難她,不是畏懼她,而是審時度勢。”
“當年西北局勢多緊張啊,北涼戰事緊,天天都有細作滲透進來。”
“若是不能保證後方安定,誰知道會給陛下添多少亂子,畢竟小不忍則亂大謀。”
“如今不去與伍氏清算,也是審時度勢。”
舒綰目光來迴地打量吳涯和薛翎,繼續道:“均田律,火耗新政,哪一個不是難推行的,我雖不幹前朝事,可也明白這些道理,若是為了一己之私在後方勾心鬥角,豈不要壞了大局。”
“在西北時,諸位娘子都知局勢兇險,迴京後怎麽就不知局勢仍然兇險呢?”
薛翎知道舒綰這些話是說給她聽的,心裏卻仍有不服,拿映霞與伍麗娟比,她們與映霞的感情豈是伍麗娟這樣一個無關痛癢的人能比的。
江映霞因吳家照顧不周,被害死了,難道他們就要忍氣吞聲,全然不在乎,仍與吳家一團和氣嗎?
若是江曳真這樣,薛翎倒看不起江曳了。
統共剩的這一個妹子都不在乎,還指望他心裏在乎誰,算什麽重情義。
但薛翎不敢犯天顏,隻微微別著頭沉默。
舒綰倒不是想拿話教訓江家不夠審時度勢,訓斥江家在這樣的當口為難吳家,讓潛邸舊部自殺自滅,她隻是想勸江家放吳家一馬。
故舒綰要先給江家足夠的恩惠撫慰,再當眾給吳家一些虧吃。
如此一來私仇便解,兩家撂開手,往後各走各的路,井水不犯河水。
“本宮已經與陛下商量過了,在江妹妹周年時追封她與吳不知的長女為鄉君,封號懷淑,及笄前在江家撫養,成年後歸還吳家,將次女過繼給江家,由薛娘子撫養。”
兩家爭孩子,那就一家一個,再偏心江家些算彌補。
江家擔心繼母苛待前室兒女,那就給個封號,鄉君雖不是高位份,但皇上敕封的皇親,任誰也不敢不敬。
薛翎和吳涯都沒想到會有如此隆恩,趕忙起身謝恩。
薛翎立馬推辭道:“娘娘,亡妹映霞何德何能蔭及稚女,鄉君之封恕不敢受。”
“薛娘子,映霞英年早逝不止江家、吳家難過,本宮和陛下也難過,我視她為親妹妹,她的女兒敕封鄉君也算聊表本宮的哀思,你就不必推卻了。”
舒綰這一番話倒惹得在場眾人眼圈兒都紅了起來。
雖然吳、江兩家重修舊好是不能得了,但至少這份厚賞可以讓江曳將恨放下來,不必百般做法非要與吳不知報這份私仇。
俞錚要對抗卓、賈兩族,自己的上下牙就不能齟齬。
……
中和殿宴散了後,徐慕歡和王桂英沒有立刻離宮,而是去璃波殿坐了會子,去看了看各自的女兒。
“我聽說你祖母來找你辦事兒了?”
王桂英也不避諱徐娘子母女,直接問李芳菲。
芳菲不好對母親撒謊,隻得點頭說:“初二我出宮給祖母請安,她提起二房的表叔李先仁,問王爺往封地去了後能不能給他安排個一官半職,也不嫌大小,有口飯吃就行。”
王桂英臉色難看的很,又問道:“你怎麽答的?”
芳菲支支吾吾地說:“我不好立刻迴絕祖母,隻說有空問問王爺,若能便能,若不能便罷。”
“你還打算真問呀”
芳菲見母親不悅,咬了下唇答道:“敷衍長輩是不是不太好呀。”
“榆木腦袋”
王桂英氣地點了下芳菲的頭,還要徐慕歡評評理,“你看看,像不像她內個犯軸的親爹。”
“生那麽大氣做什麽”
徐慕歡忙拉了芳菲在懷裏,怕王桂英把女兒嚇壞了。
“芳菲答得多得體呀,若能安排一個無關痛癢的小吏做做,倒也不算剝了長輩的麵子,又不損害自身,已是萬全之策了。”
王桂英哼了一聲,“我做了他李家十幾年的兒媳婦,我還不知道李家那幾房爛泥。”
“內個不長眼,想調戲你的畜生李先義先不提,剩下的也都是鬥雞走狗之輩,放去豐源,哪怕是個小吏,有芳菲這麽個王妃親戚,不狂三作四都怪了。”
“這十幾年裏,李家攀著姻親的關係,求王家多少次替他們安排人,我爹和哥哥哪一次不是硬著頭皮打點。”
“我這輩子也就罷了,芳菲還想走我的老路不成?”
王桂英是心疼女兒,好不容易去豐源做個太平王妃,因親戚惹上事兒多不值得。
“你不用說,過些日子我想辦法同你祖母說,問問他李家是不是打得一手好算盤,算計著攀上親王貴胄以後,就能像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錢了,做他的春秋大夢。”
王桂英家世顯赫,當姑娘時家中還受偏愛,別說在李家,就算是在王家也從沒受過窩囊氣。
婆婆立規矩,姑嫂背後磋磨人,這些事兒找都不敢找到她頭上,當年李家催生兒子,也隻敢背地裏寫信給李茂時。
所以隻她敢說出這一番話來。
“母親,要不還是我去吧。”
芳菲深知王娘子的爆炭性格,怕兩家起衝突,麵子豈不更難看。
“就是就是,芳菲也大了,婚後就是王妃了,主母娘子不得自己料理一應大小事,還能再由你這個娘家母親操持?”
徐慕歡幫腔,替李芳菲解釋。
王桂英倒覺得有些道理,說:“你自己能解決最好,可別一時心軟留下禍患來。”
“女兒知道了。”
“母親,妹妹怎麽沒一同進宮來?”
芳菲有心轉移話題,故問起李香雪。
“她今日跟著你二舅母去靖安侯家中做客了,就沒能跟著來。”
“靖安侯家有什麽喜事兒嗎?”
徐慕歡與賀孟瑛交好,怎麽沒聽說她家有什麽新鮮事。
“靖安侯夫人的娘家是清河崔氏,崔家有位小郎君跟香雪年紀般配,我跟侯夫人都有心結這門親。”
李香雪跟俞明鸞年紀相仿,按京中一慣地規矩,早到了定親的年紀。
之所以拖到如今,還是王桂英心高,之前選的人家都不中意,到底這個清河崔家更體麵些,雖然遠了些。
“清河崔氏的長子是不是跟長惠王府的嫡長女恭純縣主成了親啊?”
徐慕歡記得崔家出過一位榜眼,高中時才二十三歲,當時尚未婚配,陛下做主賜婚,讓他娶了恭純縣主。
“這次相親的就是崔員外郎的幼弟,十四了,剛中的秀才,也走科舉的路子。”
“果真是良緣。”
兩人正聊的起勁兒,俞明鸞從外頭跑了進來,雖然安嬤嬤不滿青鸞郡主如此外放,有失禮儀,可徐王妃還在,她也不好插嘴管教。
“什麽良緣?還有誰要成親了嗎?”
王桂英一把將阿元摟在懷裏,哎呦地叫了兩聲,“你可真是越長越出息了,真真的小美人胚子!”
“你去哪了?在宮裏也沒頭蒼蠅似的,我看你是忘了進宮幹嘛的。”
徐慕歡伸手捏了下女兒的小鼻子。
“我去集賢宮了嘛,因聽母親來了,興地什麽都顧不得了,飛奔著跑迴來。”
明鸞笑地眉眼彎彎,可愛的緊,徐慕歡哪裏真心惱她,轉念又親親熱熱地與她說起話來。
是日又到了春耕節,舒皇後在完禮後宣召潛邸舊人於未央宮的中和殿設宴敘舊。
說是敘舊,但意在解決吳、江兩家的恩怨,雖未明講,但眾人心裏都有譜,席上吳涯、薛翎都不如以往活潑,悶聲不說話。
“徐娘子,近來可有什麽新鮮事兒?”
酒已悶悶地過了三巡後,舒綰特地挑了個通透的人來接話頭兒,若是遞給老實的繆爽,恐就進行不下去了。
“這宮牆像是密不透風的棉花團子,塞住了我的耳朵,日子過的寡淡無趣,倒盼著你們進宮來,能說說外頭的新鮮事兒。”
“你姐姐徐安人懷孕,去年也能沒來給本宮請安,她做生意,走南闖北地故事也多,比你們講的家長裏短倒更有趣些。”
徐慕歡忙笑著接道:“是呀,我們如今也困在四方方的宅院裏,隻知道些家長裏短的事兒了。”
“不過近來京中真有一件新鮮事兒恐怕娘娘還不知道呢。”
她繼續說道:“林、張兩家的婚事吹了。”
“哪個林張?”
“就是戶部侍郎林文海、張百齡兩位大人。”
“如今他二人犯了法,陛下著刑部調查,被免了官,林家的少爺急急忙忙退了張家千金的親事,鬧得街頭巷尾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聽罷,舒綰滿意地點了下頭,心想徐慕歡果然聰慧,她總是能在自己拋出磚之後緊跟上一塊玉。
“按道理說兩家大人壞了事倒也不影響子女,怎麽反倒趁著家亂的節骨眼兒鬧出退親的事情呢?”
慕歡歎氣,飲了口茶,說:“這林家也忒無情些。”
“林家的少爺中了舉,前途大著呢,那張小姐家敗後哪裏還配得上他呢,巴望著與大家子結親,日後束修,謀前程都有個助力。”
“全然不顧及往日交情,鬧得顏麵難看,隻可憐那張小姐家敗這重打擊還沒完,又落了個退親的難堪。”
舒綰看著默不作聲的吳涯與薛翎,故意說道:“我記得林、張兩家是世交,大人們又都在戶部做過官,親密得很,竟落得一個肝膽楚越的結果。”
“提起林、張兩家,我就想起咱們在西北那些年,時過境遷、物是人非,連江妹妹也不在了。”
舒綰想起江映霞,落下幾顆淚來。
“我還記得隋大安的內個娘子,叫伍麗娟,去年中秋節你們入宮請安,王娘子說她染疾猝然過世,也就四十幾歲吧。”
王桂英附和地點了幾下頭。
“內會子她做了多少錯事啊,現在想起來還覺得可惡呢。”
“依仗著她郎君是軍需采購的官員便中飽私囊,克扣各位娘子采買的銀錢,當時甚至不把我這個安王妃放在眼裏,我也不得不私下遣家丁去邊城額外采買。”
“現在想起來都恨得牙根癢癢,更別提當年了,我記得當初王娘子和裴娘子還勸我要殺殺她的威風。”
裴翠雲和王桂英聽罷相視一笑。
“可我終究是沒有針對過伍麗娟。”
“哪怕是成了中宮皇後,我也沒想過找她報當年之仇,反倒是伍氏,這些年懼怕本宮會裁治她,謂惶惶不可終日的。”
繆爽聽到這,說:“娘娘宅心仁厚,不與她計較,反倒她小人度君子之腹了。”
“倒也不是我寬宏”
舒綰歎了口氣,“她做的那些事兒我都記著,也厭惡,更不打算原諒她,當年我沒有為難她,不是畏懼她,而是審時度勢。”
“當年西北局勢多緊張啊,北涼戰事緊,天天都有細作滲透進來。”
“若是不能保證後方安定,誰知道會給陛下添多少亂子,畢竟小不忍則亂大謀。”
“如今不去與伍氏清算,也是審時度勢。”
舒綰目光來迴地打量吳涯和薛翎,繼續道:“均田律,火耗新政,哪一個不是難推行的,我雖不幹前朝事,可也明白這些道理,若是為了一己之私在後方勾心鬥角,豈不要壞了大局。”
“在西北時,諸位娘子都知局勢兇險,迴京後怎麽就不知局勢仍然兇險呢?”
薛翎知道舒綰這些話是說給她聽的,心裏卻仍有不服,拿映霞與伍麗娟比,她們與映霞的感情豈是伍麗娟這樣一個無關痛癢的人能比的。
江映霞因吳家照顧不周,被害死了,難道他們就要忍氣吞聲,全然不在乎,仍與吳家一團和氣嗎?
若是江曳真這樣,薛翎倒看不起江曳了。
統共剩的這一個妹子都不在乎,還指望他心裏在乎誰,算什麽重情義。
但薛翎不敢犯天顏,隻微微別著頭沉默。
舒綰倒不是想拿話教訓江家不夠審時度勢,訓斥江家在這樣的當口為難吳家,讓潛邸舊部自殺自滅,她隻是想勸江家放吳家一馬。
故舒綰要先給江家足夠的恩惠撫慰,再當眾給吳家一些虧吃。
如此一來私仇便解,兩家撂開手,往後各走各的路,井水不犯河水。
“本宮已經與陛下商量過了,在江妹妹周年時追封她與吳不知的長女為鄉君,封號懷淑,及笄前在江家撫養,成年後歸還吳家,將次女過繼給江家,由薛娘子撫養。”
兩家爭孩子,那就一家一個,再偏心江家些算彌補。
江家擔心繼母苛待前室兒女,那就給個封號,鄉君雖不是高位份,但皇上敕封的皇親,任誰也不敢不敬。
薛翎和吳涯都沒想到會有如此隆恩,趕忙起身謝恩。
薛翎立馬推辭道:“娘娘,亡妹映霞何德何能蔭及稚女,鄉君之封恕不敢受。”
“薛娘子,映霞英年早逝不止江家、吳家難過,本宮和陛下也難過,我視她為親妹妹,她的女兒敕封鄉君也算聊表本宮的哀思,你就不必推卻了。”
舒綰這一番話倒惹得在場眾人眼圈兒都紅了起來。
雖然吳、江兩家重修舊好是不能得了,但至少這份厚賞可以讓江曳將恨放下來,不必百般做法非要與吳不知報這份私仇。
俞錚要對抗卓、賈兩族,自己的上下牙就不能齟齬。
……
中和殿宴散了後,徐慕歡和王桂英沒有立刻離宮,而是去璃波殿坐了會子,去看了看各自的女兒。
“我聽說你祖母來找你辦事兒了?”
王桂英也不避諱徐娘子母女,直接問李芳菲。
芳菲不好對母親撒謊,隻得點頭說:“初二我出宮給祖母請安,她提起二房的表叔李先仁,問王爺往封地去了後能不能給他安排個一官半職,也不嫌大小,有口飯吃就行。”
王桂英臉色難看的很,又問道:“你怎麽答的?”
芳菲支支吾吾地說:“我不好立刻迴絕祖母,隻說有空問問王爺,若能便能,若不能便罷。”
“你還打算真問呀”
芳菲見母親不悅,咬了下唇答道:“敷衍長輩是不是不太好呀。”
“榆木腦袋”
王桂英氣地點了下芳菲的頭,還要徐慕歡評評理,“你看看,像不像她內個犯軸的親爹。”
“生那麽大氣做什麽”
徐慕歡忙拉了芳菲在懷裏,怕王桂英把女兒嚇壞了。
“芳菲答得多得體呀,若能安排一個無關痛癢的小吏做做,倒也不算剝了長輩的麵子,又不損害自身,已是萬全之策了。”
王桂英哼了一聲,“我做了他李家十幾年的兒媳婦,我還不知道李家那幾房爛泥。”
“內個不長眼,想調戲你的畜生李先義先不提,剩下的也都是鬥雞走狗之輩,放去豐源,哪怕是個小吏,有芳菲這麽個王妃親戚,不狂三作四都怪了。”
“這十幾年裏,李家攀著姻親的關係,求王家多少次替他們安排人,我爹和哥哥哪一次不是硬著頭皮打點。”
“我這輩子也就罷了,芳菲還想走我的老路不成?”
王桂英是心疼女兒,好不容易去豐源做個太平王妃,因親戚惹上事兒多不值得。
“你不用說,過些日子我想辦法同你祖母說,問問他李家是不是打得一手好算盤,算計著攀上親王貴胄以後,就能像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錢了,做他的春秋大夢。”
王桂英家世顯赫,當姑娘時家中還受偏愛,別說在李家,就算是在王家也從沒受過窩囊氣。
婆婆立規矩,姑嫂背後磋磨人,這些事兒找都不敢找到她頭上,當年李家催生兒子,也隻敢背地裏寫信給李茂時。
所以隻她敢說出這一番話來。
“母親,要不還是我去吧。”
芳菲深知王娘子的爆炭性格,怕兩家起衝突,麵子豈不更難看。
“就是就是,芳菲也大了,婚後就是王妃了,主母娘子不得自己料理一應大小事,還能再由你這個娘家母親操持?”
徐慕歡幫腔,替李芳菲解釋。
王桂英倒覺得有些道理,說:“你自己能解決最好,可別一時心軟留下禍患來。”
“女兒知道了。”
“母親,妹妹怎麽沒一同進宮來?”
芳菲有心轉移話題,故問起李香雪。
“她今日跟著你二舅母去靖安侯家中做客了,就沒能跟著來。”
“靖安侯家有什麽喜事兒嗎?”
徐慕歡與賀孟瑛交好,怎麽沒聽說她家有什麽新鮮事。
“靖安侯夫人的娘家是清河崔氏,崔家有位小郎君跟香雪年紀般配,我跟侯夫人都有心結這門親。”
李香雪跟俞明鸞年紀相仿,按京中一慣地規矩,早到了定親的年紀。
之所以拖到如今,還是王桂英心高,之前選的人家都不中意,到底這個清河崔家更體麵些,雖然遠了些。
“清河崔氏的長子是不是跟長惠王府的嫡長女恭純縣主成了親啊?”
徐慕歡記得崔家出過一位榜眼,高中時才二十三歲,當時尚未婚配,陛下做主賜婚,讓他娶了恭純縣主。
“這次相親的就是崔員外郎的幼弟,十四了,剛中的秀才,也走科舉的路子。”
“果真是良緣。”
兩人正聊的起勁兒,俞明鸞從外頭跑了進來,雖然安嬤嬤不滿青鸞郡主如此外放,有失禮儀,可徐王妃還在,她也不好插嘴管教。
“什麽良緣?還有誰要成親了嗎?”
王桂英一把將阿元摟在懷裏,哎呦地叫了兩聲,“你可真是越長越出息了,真真的小美人胚子!”
“你去哪了?在宮裏也沒頭蒼蠅似的,我看你是忘了進宮幹嘛的。”
徐慕歡伸手捏了下女兒的小鼻子。
“我去集賢宮了嘛,因聽母親來了,興地什麽都顧不得了,飛奔著跑迴來。”
明鸞笑地眉眼彎彎,可愛的緊,徐慕歡哪裏真心惱她,轉念又親親熱熱地與她說起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