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莫不靜好
重生之不甘零落身為塵 作者:西陵小珩g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徐慕和夫婦既然迴蘇州老家過年,少不了要給各房都送些見麵禮。
又怕親戚生出厚此薄彼的話,幹脆送一模一樣的東西,即珊瑚手串一對、皮子一張、一柄最緊俏的和興源團扇,外加徽州特有的墨一方。
知道太婆婆念佛,慕和還特地將自己珍藏的一個白玉觀音送了她。
一來是得了歲禮得道謝,二來是聽說徐娘子的女兒正踅摸婆家,登門的人就差把門檻踩平了。
幾乎日日都是一屋子的客人。
慕和使不慣別人家的女使,但來時隻帶了月棠和陪房月蓉一家子,哪夠忙活的。
李太太挑了五六個得體的丫頭,遣到房裏去幫襯。
又為了彰顯大度,對前夫家帶來的兩個姐兒關心,特地請了城中由名的媒婆到家來。
“衣服上的花真好看。”
“這是雨絲錦吧,摸起來手感就是好。”
江南富庶,蘇州尤盛,李家又做織造局的生意,跟趙家一樣,女人們對綾羅綢緞、棉麻布料有天然的興趣。
但有礙於商人的身份,他們能得的名貴絲品有限,所以雖有錢,但也不一定都能穿得到。
徐慕和不講究穿戴,常年就是比甲罩袍服。
因為過節走親戚,特地做了這身寶藍色雨絲錦的,比甲上掐了一圈毛茸茸的牙兒。
“月棠眼光好,相中了這杏花配蘭草的樣子,上身果然不錯。”
慕和從不說月棠是自己的女使,隻說她是自己認得幹妹妹。
故家裏兒子歲數跟喜兒不般配的,便來相看月棠。
奈何月棠不願意嫁人,所以不管誰圍著她問,她都不愛搭話,看著倒像是小女孩兒害羞似的。
慕和知她的想法,就替她解圍說:“今天幾位太太要留在這用飯,你去廚房看看鴨子烤得如何。”
林媒婆給李家幾房都說過親,跟諸位太太都很熟,就連當年何家那門親也是她保的媒。
她有個諢號叫‘林娘娘’。
一來是她上了歲數,叫娘娘帶點敬意,二來她保的媒多,自誇是‘姻緣娘娘’。
“竇舉人的兒子,十七歲就中了秀才,今年二十三,通文墨善詩詞,還一表人才,將來那是前途無量。”
“咱家姐兒抬十萬銀子嫁妝,我保兩家婚姻必成。”
“咱們姐兒一臉的福相,跑不了將來是官太太的命。”
林娘娘指頭點著姻緣譜上竇舉人兒子的名字,眉飛色舞地講。
這種親家,徐慕和吃過一迴虧就夠夠了。
她隻笑笑說:“喜兒天生內向,不善言辭,也不愛別人朝她磕頭作揖,更不愛華服麗車,當官太太幹什麽。”
“你不喜歡讀書人家,那就更好辦了。”
林娘娘又翻了一頁姻緣譜,點著上頭另一個名字,說:“這個王掌櫃,今年二十七,家資頗豐。”
“他父親輩就是蘇州城的大商賈。”
她目光掃過在座的李家諸位嬸娘,說:“各位太太也都知道,他手裏,不算外省,光蘇州城就七八家鋪子。”
“跟咱們李家不能比肩,但也是腰杆粗,門當戶對。”
“頭一個娘子總不能生育,兩相和離,正要再娶呐。”
“徐安人,不瞞你說。”
林娘娘佯裝耳語的樣子,其實嗓門未減,“多少人讓我給保媒,人家王掌櫃瞧不上。”
“咱們姐兒的品貌,我一去說準對沒問題。”
徐慕和倒不是瞧不上二婚,就是覺得因為生育就離婚未免太薄情了。
這樣的人家,傳宗接代壓力太大,她豈能仍喜兒步自己的後塵。
所以仍是笑笑說:“喜兒又不缺錢,倒不用那麽多家資。”
林娘娘是沒想到徐慕和如此挑剔,她手裏最頂級的兩個居然一個都沒瞧上,勝負欲騰地一下燃起來了。
她闔上姻緣譜,使眼色說:“我知道一個人,因為尊貴沒寫在這裏。”
“若是被人瞧見,央求我來保媒的人啊指不定踏破門檻了。”
七嬸看她神神秘秘的,問了句“誰啊?”
“吳越錢氏。”
她壓低了聲音講,“錢家有一房在蘇州做官,家裏的二公子到了說親的年紀。”
“那可是名門望族,公侯家的小姐往裏嫁都得抬十萬嫁妝呢。”
“人家不想張揚,怕求親的太多,嫌煩,讓我冷眼瞧著點,哪有好的女孩子,般配的,再去他家告訴。”
七嬸是過來人,聽完將信將疑的。
真是錢家這樣世家大族裏成器的公子,還用找媒婆?
怕不是遠到五服外,八竿子打不著的同姓,四處招搖地騙嫁妝吧。
但她沒言語,隻冷眼瞧著徐慕和的反應。
“我們就是低微的商戶人家,這種高攀不起。”
林娘娘見徐慕和一口迴絕都懵了,就沒見過這樣當娘的,忙不迭地解釋說:“您這不是朝廷冊封的安人麽,有誥命在身。”
“誥命的女兒,世家的公子,多般配啊。”
徐慕和喝了口茶,訕訕一笑說:“我這誥命是憑自己本事得的,也不能蔭及子女。”
“喜兒就是個平民丫頭,性格兒軟、心事重,我隻怕她吃虧受熊。”
“再者,成親而已,不必搞秦晉聯姻那一套,我隻盼著小夫妻和美。”
“要真是合並生意,做大做強,我再不濟,也不能往裏搭親生女兒。”
七嬸是聽明白了,邊笑邊推林娘娘坐下。
“您老啊迴去找找,誰家公子是本份的過日子人,再來說合也不遲。”
……
這幾日,徐慕和應付這些媒婆親戚也心累,越看越不想看了。
她忽然就理解了慕歡夫婦生出讓女兒歸宗的念頭。
“我尋思不行就讓喜兒耽擱兩年,她也不著急外嫁。”
“她要是命裏沒婚姻,我就多留些錢給她,將來讓小可、寶兒多幫襯著,也沒什麽。”
“天底下嫁人的姑娘多,可不嫁的也有。”
李繼嗣正洗腳,聽見慕和這一番話,知道她是心裏泄氣了。
“你既然不願意讓她盲婚啞嫁,還想找一個可心的,那就不是一蹴而就的。”
慕和乜了他一眼,說:“你都沒出幾分力,竟敢批評我們費盡心思的。”
李繼嗣趿拉著鞋起來,換上寢衣,“你們啊,走頭牛看不見,盯著虱子可勁兒數。”
“你打什麽啞謎呢?”
慕和籠著被子坐起來問他。
李繼嗣爬上床,耳語道:“十六嬸的內個弟弟,前幾日領進來給奶奶和母親拜年的——”
親戚太多,慕和記不清了,影影糊糊地問:“十六嬸是比我還小幾歲的那位填房娘子麽?”
“外省嫁過來,跟七嬸是親戚的?”
“她還有個弟弟嗎?”
李繼嗣氣得啞口,她竟忙活沒用的,有用的一點沒注意到。
“他還帶著個妹子,五六歲的樣子,你還誇那孩子長得好,給了她兩個銀錁。”
“哦”,慕和想起來妹妹來了。
姐弟倆因是外省來的,官話說得好,是這陣子為數不多慕和能完全聽清楚的人。
李繼嗣給她使了個眼色。
“大大前天,大前天,還有昨天,我去給奶奶請安,都看見喜兒親自送他出儀門,倆人有說有笑的。”
“是嗎?他長得俊不俊、多大、個多高、識不識字?哪裏人來著?”
聽她連珠炮似的問,李繼嗣無奈地笑起來。
心想,這個人她是一丁點都沒記住。
“你自己去看,我想他肯定還會去給奶奶請安的。”
“那你怎麽才告訴我?”
李繼嗣哭笑不得,“我不能看見一個男的跟喜兒說話就亂編排吧,怎麽也得撞見過很多次才疑心吧。”
慕和已經有點坐不住了,恨不得一下就到天明。
……
正好這日是上元佳節,老太太請了三天的傀儡戲,請各房親戚都來看。
一大早,徐慕和進去請安,心想要是那小子不來,自己也找個由頭,在看戲的時候見見他。
沒成想,剛走到山子石那,徐慕和就聽見喜兒的聲音,她連忙躲起來。
“今天的戲要唱好幾盤,但我一點蘇州話也聽不懂。”
趙喜兒挨著秋千站,低著頭說。
“要不我迴去找找,把故事都寫給你,這樣後兩天的戲你知道內容,即使聽不懂,也知道個大概。”
喜兒點了點頭,說:“你聽不懂蘇州話,在店裏學徒,師父不罵你?”
項南撓了撓額頭,說:“罵,但他罵我,我也聽不太懂,說來好笑。”
喜兒笑著坐在秋千上,輕輕晃動。
項南背手倚在山石上,隻看著她,並沒有敢上前去推動她。
“你爹娘舍得你和妹妹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嗎?”
“你姐姐也不叫你到家裏去住。”
項南苦笑了下,說:“我姐也不容易,姐夫不好說話,隻說家裏擠,能寄居妹妹就很難了,我住在店裏其實也方便些。”
“爹幾年前就不在了,母親還年輕,也養不起我們,就改嫁了。”
喜兒見他傷心,其實自己也傷心。
“我和你差不多,隻不過我一點兒也記不得親爹的樣子,母親雖改嫁,但繼父待我和妹妹極好。”
“這次來蘇州也一定要帶著我倆。”
“連這裏的老太太和太太對我們姐妹也是極好的。”
喜兒早慧,看得出這裏的門道,說:“到底是沾母親的光。”
項南在這裏耽擱得太久了,於是走前將懷裏的一包酥糖拿給喜兒。
“這是你托我買的,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那種。”
“如果不是,下次來我再買。”
“那你下次什麽時候來?”喜兒盯著自己的鞋尖兒問了句。
自己的女兒自己了解,徐慕和心裏此刻明鏡兒般。
喜兒這樣不愛說話、內向的女孩子,能主動跟他講這麽多,那就是不討厭他。
她沒有去撞破兩人,想給有情人一點點時間。
盲婚啞嫁實在太野蠻,任何男女都是在婚後才開始試著去相處。
如果在婚前先相處一下,了解下彼此再做決定,至少能夠減少因為抵觸而發生的悲劇。
又怕親戚生出厚此薄彼的話,幹脆送一模一樣的東西,即珊瑚手串一對、皮子一張、一柄最緊俏的和興源團扇,外加徽州特有的墨一方。
知道太婆婆念佛,慕和還特地將自己珍藏的一個白玉觀音送了她。
一來是得了歲禮得道謝,二來是聽說徐娘子的女兒正踅摸婆家,登門的人就差把門檻踩平了。
幾乎日日都是一屋子的客人。
慕和使不慣別人家的女使,但來時隻帶了月棠和陪房月蓉一家子,哪夠忙活的。
李太太挑了五六個得體的丫頭,遣到房裏去幫襯。
又為了彰顯大度,對前夫家帶來的兩個姐兒關心,特地請了城中由名的媒婆到家來。
“衣服上的花真好看。”
“這是雨絲錦吧,摸起來手感就是好。”
江南富庶,蘇州尤盛,李家又做織造局的生意,跟趙家一樣,女人們對綾羅綢緞、棉麻布料有天然的興趣。
但有礙於商人的身份,他們能得的名貴絲品有限,所以雖有錢,但也不一定都能穿得到。
徐慕和不講究穿戴,常年就是比甲罩袍服。
因為過節走親戚,特地做了這身寶藍色雨絲錦的,比甲上掐了一圈毛茸茸的牙兒。
“月棠眼光好,相中了這杏花配蘭草的樣子,上身果然不錯。”
慕和從不說月棠是自己的女使,隻說她是自己認得幹妹妹。
故家裏兒子歲數跟喜兒不般配的,便來相看月棠。
奈何月棠不願意嫁人,所以不管誰圍著她問,她都不愛搭話,看著倒像是小女孩兒害羞似的。
慕和知她的想法,就替她解圍說:“今天幾位太太要留在這用飯,你去廚房看看鴨子烤得如何。”
林媒婆給李家幾房都說過親,跟諸位太太都很熟,就連當年何家那門親也是她保的媒。
她有個諢號叫‘林娘娘’。
一來是她上了歲數,叫娘娘帶點敬意,二來她保的媒多,自誇是‘姻緣娘娘’。
“竇舉人的兒子,十七歲就中了秀才,今年二十三,通文墨善詩詞,還一表人才,將來那是前途無量。”
“咱家姐兒抬十萬銀子嫁妝,我保兩家婚姻必成。”
“咱們姐兒一臉的福相,跑不了將來是官太太的命。”
林娘娘指頭點著姻緣譜上竇舉人兒子的名字,眉飛色舞地講。
這種親家,徐慕和吃過一迴虧就夠夠了。
她隻笑笑說:“喜兒天生內向,不善言辭,也不愛別人朝她磕頭作揖,更不愛華服麗車,當官太太幹什麽。”
“你不喜歡讀書人家,那就更好辦了。”
林娘娘又翻了一頁姻緣譜,點著上頭另一個名字,說:“這個王掌櫃,今年二十七,家資頗豐。”
“他父親輩就是蘇州城的大商賈。”
她目光掃過在座的李家諸位嬸娘,說:“各位太太也都知道,他手裏,不算外省,光蘇州城就七八家鋪子。”
“跟咱們李家不能比肩,但也是腰杆粗,門當戶對。”
“頭一個娘子總不能生育,兩相和離,正要再娶呐。”
“徐安人,不瞞你說。”
林娘娘佯裝耳語的樣子,其實嗓門未減,“多少人讓我給保媒,人家王掌櫃瞧不上。”
“咱們姐兒的品貌,我一去說準對沒問題。”
徐慕和倒不是瞧不上二婚,就是覺得因為生育就離婚未免太薄情了。
這樣的人家,傳宗接代壓力太大,她豈能仍喜兒步自己的後塵。
所以仍是笑笑說:“喜兒又不缺錢,倒不用那麽多家資。”
林娘娘是沒想到徐慕和如此挑剔,她手裏最頂級的兩個居然一個都沒瞧上,勝負欲騰地一下燃起來了。
她闔上姻緣譜,使眼色說:“我知道一個人,因為尊貴沒寫在這裏。”
“若是被人瞧見,央求我來保媒的人啊指不定踏破門檻了。”
七嬸看她神神秘秘的,問了句“誰啊?”
“吳越錢氏。”
她壓低了聲音講,“錢家有一房在蘇州做官,家裏的二公子到了說親的年紀。”
“那可是名門望族,公侯家的小姐往裏嫁都得抬十萬嫁妝呢。”
“人家不想張揚,怕求親的太多,嫌煩,讓我冷眼瞧著點,哪有好的女孩子,般配的,再去他家告訴。”
七嬸是過來人,聽完將信將疑的。
真是錢家這樣世家大族裏成器的公子,還用找媒婆?
怕不是遠到五服外,八竿子打不著的同姓,四處招搖地騙嫁妝吧。
但她沒言語,隻冷眼瞧著徐慕和的反應。
“我們就是低微的商戶人家,這種高攀不起。”
林娘娘見徐慕和一口迴絕都懵了,就沒見過這樣當娘的,忙不迭地解釋說:“您這不是朝廷冊封的安人麽,有誥命在身。”
“誥命的女兒,世家的公子,多般配啊。”
徐慕和喝了口茶,訕訕一笑說:“我這誥命是憑自己本事得的,也不能蔭及子女。”
“喜兒就是個平民丫頭,性格兒軟、心事重,我隻怕她吃虧受熊。”
“再者,成親而已,不必搞秦晉聯姻那一套,我隻盼著小夫妻和美。”
“要真是合並生意,做大做強,我再不濟,也不能往裏搭親生女兒。”
七嬸是聽明白了,邊笑邊推林娘娘坐下。
“您老啊迴去找找,誰家公子是本份的過日子人,再來說合也不遲。”
……
這幾日,徐慕和應付這些媒婆親戚也心累,越看越不想看了。
她忽然就理解了慕歡夫婦生出讓女兒歸宗的念頭。
“我尋思不行就讓喜兒耽擱兩年,她也不著急外嫁。”
“她要是命裏沒婚姻,我就多留些錢給她,將來讓小可、寶兒多幫襯著,也沒什麽。”
“天底下嫁人的姑娘多,可不嫁的也有。”
李繼嗣正洗腳,聽見慕和這一番話,知道她是心裏泄氣了。
“你既然不願意讓她盲婚啞嫁,還想找一個可心的,那就不是一蹴而就的。”
慕和乜了他一眼,說:“你都沒出幾分力,竟敢批評我們費盡心思的。”
李繼嗣趿拉著鞋起來,換上寢衣,“你們啊,走頭牛看不見,盯著虱子可勁兒數。”
“你打什麽啞謎呢?”
慕和籠著被子坐起來問他。
李繼嗣爬上床,耳語道:“十六嬸的內個弟弟,前幾日領進來給奶奶和母親拜年的——”
親戚太多,慕和記不清了,影影糊糊地問:“十六嬸是比我還小幾歲的那位填房娘子麽?”
“外省嫁過來,跟七嬸是親戚的?”
“她還有個弟弟嗎?”
李繼嗣氣得啞口,她竟忙活沒用的,有用的一點沒注意到。
“他還帶著個妹子,五六歲的樣子,你還誇那孩子長得好,給了她兩個銀錁。”
“哦”,慕和想起來妹妹來了。
姐弟倆因是外省來的,官話說得好,是這陣子為數不多慕和能完全聽清楚的人。
李繼嗣給她使了個眼色。
“大大前天,大前天,還有昨天,我去給奶奶請安,都看見喜兒親自送他出儀門,倆人有說有笑的。”
“是嗎?他長得俊不俊、多大、個多高、識不識字?哪裏人來著?”
聽她連珠炮似的問,李繼嗣無奈地笑起來。
心想,這個人她是一丁點都沒記住。
“你自己去看,我想他肯定還會去給奶奶請安的。”
“那你怎麽才告訴我?”
李繼嗣哭笑不得,“我不能看見一個男的跟喜兒說話就亂編排吧,怎麽也得撞見過很多次才疑心吧。”
慕和已經有點坐不住了,恨不得一下就到天明。
……
正好這日是上元佳節,老太太請了三天的傀儡戲,請各房親戚都來看。
一大早,徐慕和進去請安,心想要是那小子不來,自己也找個由頭,在看戲的時候見見他。
沒成想,剛走到山子石那,徐慕和就聽見喜兒的聲音,她連忙躲起來。
“今天的戲要唱好幾盤,但我一點蘇州話也聽不懂。”
趙喜兒挨著秋千站,低著頭說。
“要不我迴去找找,把故事都寫給你,這樣後兩天的戲你知道內容,即使聽不懂,也知道個大概。”
喜兒點了點頭,說:“你聽不懂蘇州話,在店裏學徒,師父不罵你?”
項南撓了撓額頭,說:“罵,但他罵我,我也聽不太懂,說來好笑。”
喜兒笑著坐在秋千上,輕輕晃動。
項南背手倚在山石上,隻看著她,並沒有敢上前去推動她。
“你爹娘舍得你和妹妹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嗎?”
“你姐姐也不叫你到家裏去住。”
項南苦笑了下,說:“我姐也不容易,姐夫不好說話,隻說家裏擠,能寄居妹妹就很難了,我住在店裏其實也方便些。”
“爹幾年前就不在了,母親還年輕,也養不起我們,就改嫁了。”
喜兒見他傷心,其實自己也傷心。
“我和你差不多,隻不過我一點兒也記不得親爹的樣子,母親雖改嫁,但繼父待我和妹妹極好。”
“這次來蘇州也一定要帶著我倆。”
“連這裏的老太太和太太對我們姐妹也是極好的。”
喜兒早慧,看得出這裏的門道,說:“到底是沾母親的光。”
項南在這裏耽擱得太久了,於是走前將懷裏的一包酥糖拿給喜兒。
“這是你托我買的,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那種。”
“如果不是,下次來我再買。”
“那你下次什麽時候來?”喜兒盯著自己的鞋尖兒問了句。
自己的女兒自己了解,徐慕和心裏此刻明鏡兒般。
喜兒這樣不愛說話、內向的女孩子,能主動跟他講這麽多,那就是不討厭他。
她沒有去撞破兩人,想給有情人一點點時間。
盲婚啞嫁實在太野蠻,任何男女都是在婚後才開始試著去相處。
如果在婚前先相處一下,了解下彼此再做決定,至少能夠減少因為抵觸而發生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