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君子群而不黨
重生之不甘零落身為塵 作者:西陵小珩g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今年是賈太後的六十五大壽,凡逢整數,她必要過得更加風光。
賈、卓兩家為了討其歡心,特地提前一年令工部在無相寺附近的東崖山那兒選了一個位置,按照太後的聖容,鑿山造一尊佛像供養。
動工也許久了,再有幾個月就到太後的壽誕了,卓淇問起工程的進度來。
卓威答道:“督造的工部員外郎每月都上一次奏疏稟報進度,工期不會延誤。”
卓淇正練字,不比旁人練書法時愛寫大字,卓淇偏愛小楷。
他坐在那,即使腦子在轉,嘴巴在說話,手裏的小楷一點都不走形。
“明日我求見太後時會稟報工期進度。”
卓威一聽,立即知道相爺入宮肯定不單單為了佛像的事兒,而是借著稟報佛像進度和太後談通商文牒。
“父相,為了如期完工,造像的費用可是花超了。”
卓威見硯裏的墨少了,趕緊點了點兒蜜水,親自研磨。
又說道:“兒臣聽馮經綸稟報,為了不給陛下添憂,損耗國庫,他找了幾個商賈捐了點銀錢。”
馮經綸是從蘇州調迴京中的,他原是管著織造局的官。
張百齡和林文海,這兩個卓家的馬前卒被剪除後,卓威總得重擇堪用的人。
正好蘇州內邊有李家,還有一個徐安人,都是皇帝的心腹,又危險又不好施展。
卓家便棄卒保車,將馮經綸遷迴戶部。
一來,張、林二人騰出來的位置能搶占一個,二來方便驅使。
還有一層,那便是故意給俞錚看。
皇帝要江南,卓家便讓出江南。
實則以退為進,打算借著過所一事再度出山,定手下人的心,證明卓家仍然屹立不倒。
“那是好事。”
卓淇捋須道:“太後壽誕,朝野上下都盡心意才對。”
“叫他們來捐,倒像是強迫,如今他們主動捐,才顯得誠敬,太後聽了也高興。”
“都有哪幾家?”
卓威將袖中早已備好的一卷絹帛奉了過去。
卓淇沒有撂筆去接,隻是對卓威說:“不必給我看,找主文相公替他們擬份請安書,明日入宮麵聖時我遞上去。”
“所謂燒香也得燒給真佛,沒有跪和尚的道理。”
卓威笑著應下後,又提了另一樁事。
“兒子還要向父相稟告趙國公公子一事。”
原來,賈夫人見長公主和太子妃沒能平事,趕緊入宮去求太後。
太後根本不想管,為這麽一個色厲膽薄,幹大事惜身的人去找皇帝,簡直是丟賈家的人。
但架不住賈夫人一遍又一遍地求,太後也隻得叫皇帝隨便找個理由下旨將唿延聖召迴。
“陛下不是已經下恩旨讓他迴來了麽。”
“他死了。”
卓淇也很意外,筆都停了。
“柔然那裏到處是草場,睡氈帳,他不熟悉環境,睡覺時脫了鞋,誰想夜裏爬進了一條蛇,咬了他的腳,竟然還是條毒蛇。”
“聖旨到時他已奄奄一息,結果沒挺上三天就死了。”
“梅無厄上疏陛下,請示如何處置唿延聖的遺體。”
卓淇聽罷心裏竟一喜,唿延聖是太子舉薦去的,如今死了,趙國公府必與他結下深仇大怨。
隻可惜唿延家朝中沒什麽勢,不然卓淇就增添一個同仇敵愾對付太子和解家的幫手了。
“讓盼兒和你娘子趕緊登府拜訪,畢竟都是賈家人。”
卓威連連應下。
卓淇又說道:“唿延聖既死了,那將來承襲爵位的人就隻剩大公子了。”
可唿延宙的下堂妻還活著呢。
如此一來,賈夫人如何在趙國公府立足呢,恐怕還不如長惠王府的賈銀瑗。
卓淇心想,明日入宮,太後必定要問他對於趙國公府繼承人的看法。
……
卓黨為過所事情蓄力,其他人也不曾懈怠,比如吳涯。
“王妃,曹家吳夫人的拜帖。”
徐慕歡一副不太願意接的樣子,可這已經是吳涯第二次要登門來訪了,也不能就沉默著閉門不見。
“姑娘怎麽一臉難色?”
“您跟吳娘子可是老交情了。”
月薔看不懂徐慕歡為何不想見她。
“她可不是芝蘭,登門隻是閑敘而已。”
月薔還不懂,說:“裴娘子不也總來找您出主意,家裏有個大事小情都要跑趟王府和英國公府。”
“姑爺還笑呢,說您和王娘子快成裴娘子的門客了。”
徐氏歎氣道:“你不懂,當初在潛邸時,陛下一缺銀子就找程將軍去辦,不是因為程將軍是諸將中辦事最牢靠的。”
“而是因為程將軍膽子小、不貪心。”
“可吳家就不一定了——”
徐慕歡說一半留一半,心想,吳不知善謀好利,吳涯長袖善舞,這個節骨眼,肯定是無事不登三寶殿。
但徐慕歡得見她,怎麽也還沒到割席斷交的地步。
不提她跟吳涯的私交,兩家郎君還是同僚呢。
吳涯在徐慕歡的意料之中,她來就是為了說過所。
“我不知你有沒有聽說,我是聽說了,西去販絲的兩道過所,一個給了徽州翁家,一個給了蘇州馮家。”
“過去一道過所的時候都給了李家,如今增加了,徐安人和李家反而一道都沒有了。”
“你說奇怪不奇怪。”
吳涯見徐慕歡沒有按她的意願搭腔,隻是不語喝茶,又說:“徽州翁家我知道,也有過巨賈之名。”
“可這蘇州馮家,名不經傳。”
徐慕歡討厭這種試探。
既然提交情,就不該拿對付外人那一套,說話如此不侃快,試圖牽著人步步入圈。
慕歡乜了她一眼,淡淡地說:“你既有備而來,事事都打聽清楚,何必要我陪你一唱一和呢。”
吳涯見徐慕歡還是一副清高相,訕訕一笑,說:“咱們認識多少年了,我難道不知俞郎君和徐娘子是清流之輩。”
“肯定是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可你不知道翁家跟你姐姐在生意場上有舊怨,那馮家跟你大姐夫舊怨更甚。”
徐慕歡仍是波瀾不驚,迴答道:“就這事兒啊,我已經知道了。”
“我還知道,內個蘇州馮家是馮侍郎新任愛妾的娘家。”
“她原本是李家的一個女使,喚作豔雪,不知怎麽離開李家,又不知怎麽進了馮侍郎的內宅,已是寵冠內宅了。”
“你一點兒不著急嗎?”吳涯看不懂徐慕歡的姿。
“他們兩家得了過所,和興源與金玉商號的東西,一件也別想出玉陽關。”
慕歡一笑,“和興源與金玉商號守著織造局已經是皇恩浩蕩了,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吧。”
吳涯不甘心,她猜徐慕歡肯定不知道西去販絲能賺多少錢。
“那都是真金白銀。”
她翹了三根指頭在桌麵上點了點,“幾萬兩銀子,說沒就沒了。”
徐慕歡隻覺得她那三根手指上的兩枚大寶石戒指晃眼。
慕歡心裏有數,吳涯來可不是抱不平的。
吳不知如今是何家的靠山,又販糖又販瓷器的。
今年販瓷的過所被別人拿走了,如她方才所說,真金白銀少了能不心疼麽。
她以為兩個吃虧的人肯定能結成同盟去複仇。
吳涯直言道:“馮侍郎內個小妾跟他同姓,明知如此還要納同姓為妾,這可是犯法的。”
“台諫一參一個準。”
九翎律例裏確實規定同姓不婚,否則以私通罪刑處,徒二年。
但禮不下庶人,民間屢禁不止,久而久之,隻要不是背德亂倫,官府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徐慕歡當年確實做過調查萬娘子,並把證據給台諫的事情。
但那是萬娘子行賄被拒後四處詆毀她,且行賄這種罪與同姓而婚怎可相提並論。
徐慕歡沒有把話說得難聽,委婉道:“吳娘子,其實我們也不是什麽群而不黨之人。”
“我們隻是不黨同伐異、結黨營私而已。”
吳涯當即變了臉色,她聽出徐慕歡在諷她,連告辭都沒有,起身便走了。
月薔見吳涯如此盛怒,問:“要不我追去送送?”
“不必了。”
徐慕歡搖了下頭,歎氣說:“就算是至親至近之人,若道不同,終有分道揚鑣的一天。”
賈、卓兩家為了討其歡心,特地提前一年令工部在無相寺附近的東崖山那兒選了一個位置,按照太後的聖容,鑿山造一尊佛像供養。
動工也許久了,再有幾個月就到太後的壽誕了,卓淇問起工程的進度來。
卓威答道:“督造的工部員外郎每月都上一次奏疏稟報進度,工期不會延誤。”
卓淇正練字,不比旁人練書法時愛寫大字,卓淇偏愛小楷。
他坐在那,即使腦子在轉,嘴巴在說話,手裏的小楷一點都不走形。
“明日我求見太後時會稟報工期進度。”
卓威一聽,立即知道相爺入宮肯定不單單為了佛像的事兒,而是借著稟報佛像進度和太後談通商文牒。
“父相,為了如期完工,造像的費用可是花超了。”
卓威見硯裏的墨少了,趕緊點了點兒蜜水,親自研磨。
又說道:“兒臣聽馮經綸稟報,為了不給陛下添憂,損耗國庫,他找了幾個商賈捐了點銀錢。”
馮經綸是從蘇州調迴京中的,他原是管著織造局的官。
張百齡和林文海,這兩個卓家的馬前卒被剪除後,卓威總得重擇堪用的人。
正好蘇州內邊有李家,還有一個徐安人,都是皇帝的心腹,又危險又不好施展。
卓家便棄卒保車,將馮經綸遷迴戶部。
一來,張、林二人騰出來的位置能搶占一個,二來方便驅使。
還有一層,那便是故意給俞錚看。
皇帝要江南,卓家便讓出江南。
實則以退為進,打算借著過所一事再度出山,定手下人的心,證明卓家仍然屹立不倒。
“那是好事。”
卓淇捋須道:“太後壽誕,朝野上下都盡心意才對。”
“叫他們來捐,倒像是強迫,如今他們主動捐,才顯得誠敬,太後聽了也高興。”
“都有哪幾家?”
卓威將袖中早已備好的一卷絹帛奉了過去。
卓淇沒有撂筆去接,隻是對卓威說:“不必給我看,找主文相公替他們擬份請安書,明日入宮麵聖時我遞上去。”
“所謂燒香也得燒給真佛,沒有跪和尚的道理。”
卓威笑著應下後,又提了另一樁事。
“兒子還要向父相稟告趙國公公子一事。”
原來,賈夫人見長公主和太子妃沒能平事,趕緊入宮去求太後。
太後根本不想管,為這麽一個色厲膽薄,幹大事惜身的人去找皇帝,簡直是丟賈家的人。
但架不住賈夫人一遍又一遍地求,太後也隻得叫皇帝隨便找個理由下旨將唿延聖召迴。
“陛下不是已經下恩旨讓他迴來了麽。”
“他死了。”
卓淇也很意外,筆都停了。
“柔然那裏到處是草場,睡氈帳,他不熟悉環境,睡覺時脫了鞋,誰想夜裏爬進了一條蛇,咬了他的腳,竟然還是條毒蛇。”
“聖旨到時他已奄奄一息,結果沒挺上三天就死了。”
“梅無厄上疏陛下,請示如何處置唿延聖的遺體。”
卓淇聽罷心裏竟一喜,唿延聖是太子舉薦去的,如今死了,趙國公府必與他結下深仇大怨。
隻可惜唿延家朝中沒什麽勢,不然卓淇就增添一個同仇敵愾對付太子和解家的幫手了。
“讓盼兒和你娘子趕緊登府拜訪,畢竟都是賈家人。”
卓威連連應下。
卓淇又說道:“唿延聖既死了,那將來承襲爵位的人就隻剩大公子了。”
可唿延宙的下堂妻還活著呢。
如此一來,賈夫人如何在趙國公府立足呢,恐怕還不如長惠王府的賈銀瑗。
卓淇心想,明日入宮,太後必定要問他對於趙國公府繼承人的看法。
……
卓黨為過所事情蓄力,其他人也不曾懈怠,比如吳涯。
“王妃,曹家吳夫人的拜帖。”
徐慕歡一副不太願意接的樣子,可這已經是吳涯第二次要登門來訪了,也不能就沉默著閉門不見。
“姑娘怎麽一臉難色?”
“您跟吳娘子可是老交情了。”
月薔看不懂徐慕歡為何不想見她。
“她可不是芝蘭,登門隻是閑敘而已。”
月薔還不懂,說:“裴娘子不也總來找您出主意,家裏有個大事小情都要跑趟王府和英國公府。”
“姑爺還笑呢,說您和王娘子快成裴娘子的門客了。”
徐氏歎氣道:“你不懂,當初在潛邸時,陛下一缺銀子就找程將軍去辦,不是因為程將軍是諸將中辦事最牢靠的。”
“而是因為程將軍膽子小、不貪心。”
“可吳家就不一定了——”
徐慕歡說一半留一半,心想,吳不知善謀好利,吳涯長袖善舞,這個節骨眼,肯定是無事不登三寶殿。
但徐慕歡得見她,怎麽也還沒到割席斷交的地步。
不提她跟吳涯的私交,兩家郎君還是同僚呢。
吳涯在徐慕歡的意料之中,她來就是為了說過所。
“我不知你有沒有聽說,我是聽說了,西去販絲的兩道過所,一個給了徽州翁家,一個給了蘇州馮家。”
“過去一道過所的時候都給了李家,如今增加了,徐安人和李家反而一道都沒有了。”
“你說奇怪不奇怪。”
吳涯見徐慕歡沒有按她的意願搭腔,隻是不語喝茶,又說:“徽州翁家我知道,也有過巨賈之名。”
“可這蘇州馮家,名不經傳。”
徐慕歡討厭這種試探。
既然提交情,就不該拿對付外人那一套,說話如此不侃快,試圖牽著人步步入圈。
慕歡乜了她一眼,淡淡地說:“你既有備而來,事事都打聽清楚,何必要我陪你一唱一和呢。”
吳涯見徐慕歡還是一副清高相,訕訕一笑,說:“咱們認識多少年了,我難道不知俞郎君和徐娘子是清流之輩。”
“肯定是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可你不知道翁家跟你姐姐在生意場上有舊怨,那馮家跟你大姐夫舊怨更甚。”
徐慕歡仍是波瀾不驚,迴答道:“就這事兒啊,我已經知道了。”
“我還知道,內個蘇州馮家是馮侍郎新任愛妾的娘家。”
“她原本是李家的一個女使,喚作豔雪,不知怎麽離開李家,又不知怎麽進了馮侍郎的內宅,已是寵冠內宅了。”
“你一點兒不著急嗎?”吳涯看不懂徐慕歡的姿。
“他們兩家得了過所,和興源與金玉商號的東西,一件也別想出玉陽關。”
慕歡一笑,“和興源與金玉商號守著織造局已經是皇恩浩蕩了,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吧。”
吳涯不甘心,她猜徐慕歡肯定不知道西去販絲能賺多少錢。
“那都是真金白銀。”
她翹了三根指頭在桌麵上點了點,“幾萬兩銀子,說沒就沒了。”
徐慕歡隻覺得她那三根手指上的兩枚大寶石戒指晃眼。
慕歡心裏有數,吳涯來可不是抱不平的。
吳不知如今是何家的靠山,又販糖又販瓷器的。
今年販瓷的過所被別人拿走了,如她方才所說,真金白銀少了能不心疼麽。
她以為兩個吃虧的人肯定能結成同盟去複仇。
吳涯直言道:“馮侍郎內個小妾跟他同姓,明知如此還要納同姓為妾,這可是犯法的。”
“台諫一參一個準。”
九翎律例裏確實規定同姓不婚,否則以私通罪刑處,徒二年。
但禮不下庶人,民間屢禁不止,久而久之,隻要不是背德亂倫,官府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徐慕歡當年確實做過調查萬娘子,並把證據給台諫的事情。
但那是萬娘子行賄被拒後四處詆毀她,且行賄這種罪與同姓而婚怎可相提並論。
徐慕歡沒有把話說得難聽,委婉道:“吳娘子,其實我們也不是什麽群而不黨之人。”
“我們隻是不黨同伐異、結黨營私而已。”
吳涯當即變了臉色,她聽出徐慕歡在諷她,連告辭都沒有,起身便走了。
月薔見吳涯如此盛怒,問:“要不我追去送送?”
“不必了。”
徐慕歡搖了下頭,歎氣說:“就算是至親至近之人,若道不同,終有分道揚鑣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