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白刃不相饒
重生之不甘零落身為塵 作者:西陵小珩g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帝都形勢瞬息萬變,蘇州遙遠,消息自然滯塞,尤如秧苗汲水,根莖先覺,枝葉後知。
所以京中的長寧府入宮麵聖洗脫嫌疑後,蘇州的李家還處在大難臨頭的狀態中。
“你怎麽不知害怕呢?”
李繼嗣的奶奶魏氏見孫媳婦仍坐得住,十分不理解地問。
雖說徐慕和也麵有憂慮之色,但與其他人惶惶不安、如坐針氈相比要鎮定得多。
“要不你想想辦法吧,你二妹妹如今壞了事,不還有個三妹。”
太婆婆也是好心,為徐慕和的孩子著想。
她勸道:“興許能賄賂得動那些官差,好歹把孩子送出去避禍。”
“萬一咱們全完了,也給孩子留條活路。”
“現在還不知什麽罪,要不要押解上京,孩子還小,哪長途跋涉得了呢。”
經曆過風浪的人家總是更敏感,當年背靠的大樹倒了,李家這隻猢猻也不得不逃散。
這次,事還未發,僅見一點點苗頭,心裏總覺得天必塌,地定陷了。
徐慕和的太婆婆算是看得開的。
李繼嗣的母親早在官差入府搜查書信那晚就嚇得昏厥過去,還以為是來抄家抓人的,如今還躺在床上起不來。
“太婆婆,你看他們穿的衣裳,圍府的這些官差不是一般衙門裏的人。”
“我瞧都是從京城來的,沒準都是隻聽皇帝差遣,別說拿金銀去賄賂他們,就是太子沒帶聖旨前來,他們都未必給麵子。”
“我去賄賂他們,平不了事反而會添事兒。”
“現在我們還不知什麽狀況,我和郎君自覺也沒有觸犯法度,何必慌亂中出錯,往身上攬罪呢。”
魏氏七十幾的人了,能不懂這些道理。
但君威似天,陰晴不定,生機往往一線之間,或許一下就抓住救命的稻草,或許就全毀了。
這段日子相處下來,魏氏發覺徐娘子是個‘磐石’性格兒。
她叫準哪件事就像塊石頭,搬也搬不走,推也推不動,就那默默的勁兒能壓死個人。
婆媳二人正僵持的工夫,李繼嗣進來了。
他一邊拭汗一邊氣喘籲籲地說:“官差剛才把我還有管家、幾個管事的婆子都叫去問話,問翠荷的事情。”
“問她在家裏都伺候誰,怎麽進門之類的。”
李繼嗣腦子好使,反應快,說道:“翠荷之前一直是豔雪帶著的,後來豔雪走了,她又到奶奶這來伺候。”
徐慕和到李家這段日子,因帶來的丫鬟少事又多,婆婆便挑了幾個好丫頭派來給她使,翠荷就在裏頭。
“會不會跟豔雪有關係?”
畢竟翠荷身份背景簡單,倒是豔雪如今入了馮侍郎的門,做小姨娘去了。
魏氏眉頭擰得更緊,“就算有關係,她人也跑了。”
她絮叨地嘟囔說:“那丫頭丟的時候我就覺得不對勁兒,好好地為什麽要跑呢。”
“我讓管家去報官,衙門裏也不愛搭理這種事,隻應付說給找找看。”
“還說可能是跟誰私奔了,幾乎找不迴來了,權當咱們損失些銀兩。”
“果不其然,她身上肯定有事兒。”
“你說豔雪跟翠荷在咱們家的時候也沒虧待過——”
魏氏說起虧待,慕和醍醐灌頂。
她同李繼嗣講道:“當日豔雪想要當姨娘未果,她一直恨極了這件事。”
“豔雪早就有勾結外人想害我的心思,徽州那次是月棠和趙夢如機靈,沒讓她得逞。”
“如今她傍上了馮侍郎,也許又活動了心思,讓昔日的小姐妹翠荷做內應,再幹些害我的勾當。”
“我想這次就不是泄私憤這麽簡單了,恐怕還為馮侍郎所驅使,不然怎麽京中來人,搜走了我跟慕歡的書信呢。”
“她第一次到內房翻我的和離書,肯定見過那些書信。”
這麽一說倒都解釋通了。
徐慕和心想“如果真被她猜個準,她反倒不怕了。”
“書信裏都有旁人不知的標記,不管怎麽偽造混雜進去,都成不了。”
李繼嗣聽完慕和的分析,倒覺得態勢沒那麽驚險了。
因為他悟過來,豔雪若不是敗露了,怎麽會供出翠荷呢。
“現在官差在查翠荷,肯定是知曉她二人勾結了。”
兩口子你一言我一語,魏氏卻聽不懂,她就知道事情壞在兩個丫頭身上。
越聽不懂越焦急,越焦急越想弄明白,差點一口氣沒上來,身邊的丫頭趕緊給她撫了撫心口順氣。
“太婆婆,您快歇息吧,也許明兒一早就有轉機了。”
“您熬壞了身體,聽不到好消息可不行。”
兩人伺候魏氏歇下後便迴去了。
徐慕和現在又換了個擔心,“翠荷是死是活我們叫不準,她就這麽憑空沒了。”
“就算是豔雪敗露,說出指使翠荷害咱們的真相,可內個馮侍郎完全可以把事情都推到豔雪頭上去。”
“二妹和妹夫雖能洗清罪名,但還是白白地被那馮侍郎害一遭。”
她情緒有些激動地拍了拍桌子,“我不信馮豔雪自己就敢謀劃這的大的局。”
“還給當朝大員羅織罪名,誣陷你我勾結官員謀私這樣的重罪。”
“她即使有膽子,她也沒那些謀略,她是什麽樣的人你我還是清楚的,斤兩在那擺著呢。”
“更不提偽造書信到了真假難辨的程度,憑她一個內帷的小姨娘,能做到麽?”
李繼嗣連連點頭,可如今的形勢他也沒辦法。
整條街都被官差圍起來,姓李全都圈在家裏,消息還不如蚊子,至少蚊子能飛進飛出。
他們也就隻能靜待結果,並默默地祈禱,希望長寧王和徐王妃在京中能夠少遭些罪。
……
京中的形勢麵上要比蘇州李家好許多,不論長寧府還是吳家都沒有被圈起來,但暗地裏的較量卻更腥風血雨。
卓威和賈璜顯然不甘心長寧府就這麽輕鬆地掙脫圈套。
兩人多少年了都沒有如此一致得站在同一戰線上。
賈璜吩咐自己在刑部的心腹費儼說:“你馬上去吳家將吳不知抓起來,給我嚴刑審問。”
“我就不信俞珩從入仕起一點過錯都沒有。”
費儼是個老謀深算的人。
他知曉此案歸太子領三司受理,怕去晚了人被太子提前帶走。
刑部也在三司之內,怕嫌犯畏罪自盡或是遁走去抓人,這太正常不過,連太子也不能責怪他。
“大人,屬下已經派人去了。”
賈璜很滿意地捋了下須髯。
他斜眼乜了下卓淇,問:“相爺為何一言不發呢?”
卓淇的神色並不那麽放鬆。
眼下形勢對他們有利,所以賈璜對卓淇的態度不甚理解。
“你們這個局危險太大了。”
卓淇一直不讚成與皇帝正麵交鋒,綿裏藏針、廣植羽翼才是上策。
其實從俞錚進京繼位開始,卓淇的生存思路就完全轉變了。
俞錚手裏的兵是紮紮實實的,與任何一任天子都不同,他不可能被威脅。
能讓卓氏和賈氏延續下去的上策就是在黨爭中苟活,他也與太後提起過。
陛下麵對皇太子擴張的勢力,潛邸舊部一派的崛起,長公主的野心,勢必會感到力不從心。
那時外戚和舊臣派就是他製衡的新手段。
所以這些年來,卓淇和太後一直沒有與皇帝正麵交鋒,而是默默地積蓄力量。
偶爾背後的動作也不過是為了利益不得不為之,穩定人心。
一旦皇帝感到外戚和卓黨針鋒相對,他很可能就掀盤不博弈了。
有些大不敬的話卓淇也不能明言。
他隻心想道:“皇帝的身體實在不好,甚至還不如太後硬朗,隻要他崩於太後之前,轉機即來。”
“皇太子一登基,肯定不會像陛下一樣信任潛邸的人,為什麽不再忍忍呢?”
他怨怪地瞪著卓威,恨他擅自與賈璜攪到一起去,做了不明智之舉。
這個工夫費儼派出去的人迴來稟告道:“吳侍郎在家中自盡了。”
“你親眼看他死了?”賈璜追問。
“是”,那人答道:“屬下趕到時太子的玄鼉衛也剛到吳家。”
“屬下怕不牢靠,沒有讓他們立刻將屍體抬走,而是找了個可靠的仵作來驗,確實咽氣了。”
“連書房也一把火燒了個幹淨。”
賈璜失望地跌坐進椅子裏,扶額說:“看來他料到這一步,不愧是陛下器重的人。”
所以京中的長寧府入宮麵聖洗脫嫌疑後,蘇州的李家還處在大難臨頭的狀態中。
“你怎麽不知害怕呢?”
李繼嗣的奶奶魏氏見孫媳婦仍坐得住,十分不理解地問。
雖說徐慕和也麵有憂慮之色,但與其他人惶惶不安、如坐針氈相比要鎮定得多。
“要不你想想辦法吧,你二妹妹如今壞了事,不還有個三妹。”
太婆婆也是好心,為徐慕和的孩子著想。
她勸道:“興許能賄賂得動那些官差,好歹把孩子送出去避禍。”
“萬一咱們全完了,也給孩子留條活路。”
“現在還不知什麽罪,要不要押解上京,孩子還小,哪長途跋涉得了呢。”
經曆過風浪的人家總是更敏感,當年背靠的大樹倒了,李家這隻猢猻也不得不逃散。
這次,事還未發,僅見一點點苗頭,心裏總覺得天必塌,地定陷了。
徐慕和的太婆婆算是看得開的。
李繼嗣的母親早在官差入府搜查書信那晚就嚇得昏厥過去,還以為是來抄家抓人的,如今還躺在床上起不來。
“太婆婆,你看他們穿的衣裳,圍府的這些官差不是一般衙門裏的人。”
“我瞧都是從京城來的,沒準都是隻聽皇帝差遣,別說拿金銀去賄賂他們,就是太子沒帶聖旨前來,他們都未必給麵子。”
“我去賄賂他們,平不了事反而會添事兒。”
“現在我們還不知什麽狀況,我和郎君自覺也沒有觸犯法度,何必慌亂中出錯,往身上攬罪呢。”
魏氏七十幾的人了,能不懂這些道理。
但君威似天,陰晴不定,生機往往一線之間,或許一下就抓住救命的稻草,或許就全毀了。
這段日子相處下來,魏氏發覺徐娘子是個‘磐石’性格兒。
她叫準哪件事就像塊石頭,搬也搬不走,推也推不動,就那默默的勁兒能壓死個人。
婆媳二人正僵持的工夫,李繼嗣進來了。
他一邊拭汗一邊氣喘籲籲地說:“官差剛才把我還有管家、幾個管事的婆子都叫去問話,問翠荷的事情。”
“問她在家裏都伺候誰,怎麽進門之類的。”
李繼嗣腦子好使,反應快,說道:“翠荷之前一直是豔雪帶著的,後來豔雪走了,她又到奶奶這來伺候。”
徐慕和到李家這段日子,因帶來的丫鬟少事又多,婆婆便挑了幾個好丫頭派來給她使,翠荷就在裏頭。
“會不會跟豔雪有關係?”
畢竟翠荷身份背景簡單,倒是豔雪如今入了馮侍郎的門,做小姨娘去了。
魏氏眉頭擰得更緊,“就算有關係,她人也跑了。”
她絮叨地嘟囔說:“那丫頭丟的時候我就覺得不對勁兒,好好地為什麽要跑呢。”
“我讓管家去報官,衙門裏也不愛搭理這種事,隻應付說給找找看。”
“還說可能是跟誰私奔了,幾乎找不迴來了,權當咱們損失些銀兩。”
“果不其然,她身上肯定有事兒。”
“你說豔雪跟翠荷在咱們家的時候也沒虧待過——”
魏氏說起虧待,慕和醍醐灌頂。
她同李繼嗣講道:“當日豔雪想要當姨娘未果,她一直恨極了這件事。”
“豔雪早就有勾結外人想害我的心思,徽州那次是月棠和趙夢如機靈,沒讓她得逞。”
“如今她傍上了馮侍郎,也許又活動了心思,讓昔日的小姐妹翠荷做內應,再幹些害我的勾當。”
“我想這次就不是泄私憤這麽簡單了,恐怕還為馮侍郎所驅使,不然怎麽京中來人,搜走了我跟慕歡的書信呢。”
“她第一次到內房翻我的和離書,肯定見過那些書信。”
這麽一說倒都解釋通了。
徐慕和心想“如果真被她猜個準,她反倒不怕了。”
“書信裏都有旁人不知的標記,不管怎麽偽造混雜進去,都成不了。”
李繼嗣聽完慕和的分析,倒覺得態勢沒那麽驚險了。
因為他悟過來,豔雪若不是敗露了,怎麽會供出翠荷呢。
“現在官差在查翠荷,肯定是知曉她二人勾結了。”
兩口子你一言我一語,魏氏卻聽不懂,她就知道事情壞在兩個丫頭身上。
越聽不懂越焦急,越焦急越想弄明白,差點一口氣沒上來,身邊的丫頭趕緊給她撫了撫心口順氣。
“太婆婆,您快歇息吧,也許明兒一早就有轉機了。”
“您熬壞了身體,聽不到好消息可不行。”
兩人伺候魏氏歇下後便迴去了。
徐慕和現在又換了個擔心,“翠荷是死是活我們叫不準,她就這麽憑空沒了。”
“就算是豔雪敗露,說出指使翠荷害咱們的真相,可內個馮侍郎完全可以把事情都推到豔雪頭上去。”
“二妹和妹夫雖能洗清罪名,但還是白白地被那馮侍郎害一遭。”
她情緒有些激動地拍了拍桌子,“我不信馮豔雪自己就敢謀劃這的大的局。”
“還給當朝大員羅織罪名,誣陷你我勾結官員謀私這樣的重罪。”
“她即使有膽子,她也沒那些謀略,她是什麽樣的人你我還是清楚的,斤兩在那擺著呢。”
“更不提偽造書信到了真假難辨的程度,憑她一個內帷的小姨娘,能做到麽?”
李繼嗣連連點頭,可如今的形勢他也沒辦法。
整條街都被官差圍起來,姓李全都圈在家裏,消息還不如蚊子,至少蚊子能飛進飛出。
他們也就隻能靜待結果,並默默地祈禱,希望長寧王和徐王妃在京中能夠少遭些罪。
……
京中的形勢麵上要比蘇州李家好許多,不論長寧府還是吳家都沒有被圈起來,但暗地裏的較量卻更腥風血雨。
卓威和賈璜顯然不甘心長寧府就這麽輕鬆地掙脫圈套。
兩人多少年了都沒有如此一致得站在同一戰線上。
賈璜吩咐自己在刑部的心腹費儼說:“你馬上去吳家將吳不知抓起來,給我嚴刑審問。”
“我就不信俞珩從入仕起一點過錯都沒有。”
費儼是個老謀深算的人。
他知曉此案歸太子領三司受理,怕去晚了人被太子提前帶走。
刑部也在三司之內,怕嫌犯畏罪自盡或是遁走去抓人,這太正常不過,連太子也不能責怪他。
“大人,屬下已經派人去了。”
賈璜很滿意地捋了下須髯。
他斜眼乜了下卓淇,問:“相爺為何一言不發呢?”
卓淇的神色並不那麽放鬆。
眼下形勢對他們有利,所以賈璜對卓淇的態度不甚理解。
“你們這個局危險太大了。”
卓淇一直不讚成與皇帝正麵交鋒,綿裏藏針、廣植羽翼才是上策。
其實從俞錚進京繼位開始,卓淇的生存思路就完全轉變了。
俞錚手裏的兵是紮紮實實的,與任何一任天子都不同,他不可能被威脅。
能讓卓氏和賈氏延續下去的上策就是在黨爭中苟活,他也與太後提起過。
陛下麵對皇太子擴張的勢力,潛邸舊部一派的崛起,長公主的野心,勢必會感到力不從心。
那時外戚和舊臣派就是他製衡的新手段。
所以這些年來,卓淇和太後一直沒有與皇帝正麵交鋒,而是默默地積蓄力量。
偶爾背後的動作也不過是為了利益不得不為之,穩定人心。
一旦皇帝感到外戚和卓黨針鋒相對,他很可能就掀盤不博弈了。
有些大不敬的話卓淇也不能明言。
他隻心想道:“皇帝的身體實在不好,甚至還不如太後硬朗,隻要他崩於太後之前,轉機即來。”
“皇太子一登基,肯定不會像陛下一樣信任潛邸的人,為什麽不再忍忍呢?”
他怨怪地瞪著卓威,恨他擅自與賈璜攪到一起去,做了不明智之舉。
這個工夫費儼派出去的人迴來稟告道:“吳侍郎在家中自盡了。”
“你親眼看他死了?”賈璜追問。
“是”,那人答道:“屬下趕到時太子的玄鼉衛也剛到吳家。”
“屬下怕不牢靠,沒有讓他們立刻將屍體抬走,而是找了個可靠的仵作來驗,確實咽氣了。”
“連書房也一把火燒了個幹淨。”
賈璜失望地跌坐進椅子裏,扶額說:“看來他料到這一步,不愧是陛下器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