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貸款 小額借貸 線上貸款 汽車貸款 手機貸 瘋正妹 橘子影城 古蹟交流社 東森新聞手機板 東森新聞 港書館 super娛樂城 23win 金鈦城娛樂城 信用版娛樂城 贏家娛樂城 WG娛樂城

    嶄新的長安城中,依然是四四方方的格局,市和坊涇渭分明。


    李中易漫步於街頭,穿梭於人群之中,心情格外的舒暢。


    扮作大管家的張三正,依然十分緊張,兩眼不斷的掃視著四周的動靜,時刻保持著警惕的狀態。


    沒辦法,攤上了一個喜歡微服私訪的皇帝,活該張三正擔驚受怕。


    京兆府畢竟是西北的第一大城,街上的人流並不少,卻無京城開封那種摩肩接踵的味道。


    再怎麽說,開封城已經是城市居民四十幾萬的東方第一雄城了,其市民總數多過京兆府,足有五倍以上。


    旁人是看街景,李中易是看行人,這裏麵的訣竅是,看買東西的多,還是賣東西的多。


    尤其是,街頭巷尾的小食攤,生意好與壞,頗能說明一些問題。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李中易暗中觀察的就是,市井是否真正繁榮的大問題。


    落一葉而知秋,管中窺豹,說的都是由小處見大事。


    不管怎麽說,民以食為天。


    所以,李中易領著葉曉蘭進了一家糧鋪,並笑著問糧價,“本地的粳米多少錢一升?”


    “不瞞大官人,十文一升。”糧鋪的夥計,看得出來李中易不是個窮鬼,說話也格外客套。


    李中易點點頭,開封的糧價,比京兆府便宜一倍以上,主要是南方的糧食送到開封來,走水路運輸,成本並不高。


    而從中原地區,運糧食入陝西,單單是潼關這一段的艱難山路,就在無形之中,增加了不小的轉運成本。


    在後世,從田間地頭收上來的蔬菜,其實並不貴,也就幾分錢一斤而已。然而,把這些蔬菜從田間送到大城市裏的集貿市場之後,價錢往往翻了好幾個跟頭。


    這其中除了壟斷的因素之外,主要是運輸的成本比較高,導致菜價也跟著高漲。


    如今,整個大周的糧鋪,皆為李中易所有的壟斷糧商,典型的國有企業。


    李中易心裏很清楚,同一座城市的糧鋪,其糧食價格都是統一的。


    也就是說,此店賣十文錢一斤的粳米,別處糧鋪也都是這個價。


    其中的原因並不複雜,因為是李中易做出的規定,禁止同城的糧價,出現不必要的波動。


    民以食為天!


    在如今的社會中,權貴們真正賴以暴富的途徑,除了壟斷糧食生意,在災時趁火打劫之外,再就是放高利貸。


    李中易登基之後,反手一掌,就將糧食生意給壟斷了,同時禁止發放高利貸。


    如果,沒有駐村的村正,以及駐亭的亭正,李中易的禁令形同廢紙一張,並無屁用。


    然而,隨著轉職村正和轉職亭正的人數不斷增多,整個帝國的農村,逐漸納入到了李中易的掌握之中。


    以李中易的固有經驗,朝廷收一文錢的稅,官員們要貪三文錢,而胥吏們至少要貪六文錢以上。


    往往,一個看似強大的帝國,都會敗於基層的酷吏之手。


    客觀的說,大明王朝名義上的稅賦其實並不重,但是,明末時期朝廷始終拿不出錢來鎮壓李闖、張獻忠等反賊,核心是官富民窮。


    官富民窮的根源是,吏和官沆瀣一氣,共同敲詐老百姓的錢糧。


    李中易在城裏走過了兩條街,據他的暗中觀察,街頭巷頭始終有出攤子的小食販。


    這就說明,楊文燦並沒有因為李中易的到來,而采取短期禁攤的策略。


    畢竟,小食攤主們,每天都需要收入,不然的話,家裏很可能揭不開鍋了。


    一個體恤民情的州官,不敢說是清官,但至少可以證明,有憐憫之心,還沒壞透。


    李中易想試探一下糧鋪的公平問題,故意買了二十升粳米,由張三正背著。


    離開糧鋪不久,張三正趕上來稟報說:“米裏的砂石極少,顯然,沒有以次充優。”


    李中易點點頭,糧鋪裏的貓膩,他大致掌握了一些。其中,最主要的貓膩之一,便是在米裏麵多放砂石。


    另外,糧鋪的管事,若想做手腳,就必須以次充優。比如說,用五年以上的陳米,替換入庫的新米,從而賺取其中的差價。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直是國人的潛規則!


    自從壟斷生意以來,李記糧鋪的掌櫃們,已經被殺了近百人之多。


    貪腐的掌櫃們臨死之前,都寫了他們是怎樣做手腳的細節,所以,李中易知之甚詳。


    “嗯,張三正,今天晚上,你帶人將糧鋪圍了,務必將鋪子裏的糧食,全都清點的一清二楚。”李中易素來知道國有企業的弊端,所以,殺人從不手軟。


    貪欲和性命相比,他倒要看看,還有誰敢做碩鼠?


    碩鼠,尤其是管糧食的碩鼠,必須千刀萬剮,絕不容情!


    李中易吩咐了張三正之後,接著往前走,轉過一個街口,卻見一堆人圍得水泄不通。


    等李中易湊近了一看,卻發現,此地是京兆府大理府寺的所在地。


    李中易登基之後,便對朝廷的司法體製,作了根本性的改革。其中,最核心的一點是,地方的州縣官員們,不再負責審判問案,而改由大理州寺或縣寺承擔審判職能。


    專業的事情,必須由專業的人去做,一直是李中易奉行的理念。


    “升堂嘍……”


    “肅靜嘍……”


    李中易剛站到人堆裏,就聽見大理府寺的衙門裏,傳出升堂問案的唿喝聲。


    “帶人犯……”


    “帶證人……”


    “帶苦主……”


    李中易在人堆裏,看得也不是特別清楚,但是,堂內傳出來的各種動靜,經差役們的大聲通傳之後,倒是知道的比較清楚。


    這不是李中易第一次圍觀大理寺問案。


    此前,在開封城的時候,李中易經常混在人群裏,旁聽大理寺的官員們,公開審問案件。


    今天審問的這件案子,案情其實並不複雜,張三找李四借了一貫錢,約定利滾利,每月一分的利息。


    這種利滾利,是朝廷所禁止的勾當,並不予以保護。


    可問題是,張三和李四的借貸行為,是在李中易發布禁令之前的行為,這就有些難辦了。


    “本官判決如下:張三所借的一貫錢,應付李四的息錢,為百分之五,而並非是百分七十……”


    案情並不複雜,法官當場作出了判決。張三借錢是事實,但是所付的息錢,必須符合朝廷的規定。


    李中易雙手抱胸,看著放高利貸的原告哭喪著臉,不由覺得有些好笑。


    隻要是官府不支持放高利貸的剝皮利錢,權貴和大地主們,就無法通過利滾利的方式,剝奪自耕農的土地。


    對於朝廷而言,大地主們都屬於吸血鬼的範疇,向下壓榨農民,向上躲避稅賦,沒什麽鳥用。李中易看得很清楚,隻有自耕農,才是朝廷賦稅的根本性來源。


    所以,李中易製定的政策,一律偏向於保護自耕農的根本利益。


    至於,大地主們不滿意了,想要鬧事?那就太簡單了,朝廷養兵可不是隻吃幹飯的。


    說白了,限田令和限利令,合在一起就變成了一個陽謀。


    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如今,各地的大地主們,因為不服而鬧事的人,已經被砍掉了幾千顆腦袋。


    砍了腦袋,抄了家產,就等於是把利益,進行了重新的分配。


    從大地主那裏抄來的家產,李中易並沒有無償的分給平民,而是留了下來,作為皇田而存在。


    所謂的皇田,也就是皇帝所擁有的田產,妥妥的國有資產。


    李中易看得很清楚,隻有部分的土地國有化之後,才有可能在饑年確保饑民們有田種,有飯吃。


    指望大地主和大鄉紳們,施舍粥飯給饑民吃,不過是杯水車薪的癡心妄想罷了。


    在小農社會,最重要的生活和生產資料,就是土地。


    李中易推行的土地政策,就本質上而言,其實是一場土地革*命,革的是大地主的命根子。


    聽罷大理府寺的斷案之後,李中易領著葉曉蘭,繞進了一處小巷子。


    以李中易的經驗,暴露於街麵上的事物,往往太過美好。而小巷子裏的生存環境,才是這座城市真正的主軸。


    李中易認定的城市主軸,隻能是小市民的生活水平,而不是其他。


    糧價是否便宜,菜價是否便宜,柴禾的價錢是否便宜,這些都是李中易真正關心的細節。


    也就是俗話所言的,菜籃子,米袋子和水電氣的價格高低,才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穿街走巷,鑽進小胡同的李中易,赫然發現,這裏別有洞天。


    小巷子裏,小食攤林立,價錢也十分公道。至於味道嘛,李中易肚子不餓,沒怎麽試過。


    “生意怎麽樣?”李中易隨手買了個炊餅,信口問攤主。


    “還湊合吧。”小攤主隨口就答,看神態並無特別的不滿。


    李中易一看就明白了,小攤主說是湊合,實際上恐怕是沒少賺錢。


    小攤主賺到了錢,這就說明京兆府城裏邊,老百姓的日子還算湊合。


    其中的邏輯,也並不複雜,小攤主若是賺不到錢了,那就說明城裏的居民收入,不是一般的低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司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司空並收藏逍遙侯最新章節

xxfse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