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印度帆船來說,西南季風和東北季風是可利用的側風。
中國和日本商船在北風期南下馬來半島,南印度的商船卻不必如此,他們可以在西南季風向東航行,也能在同一季風期返航,但傳統上多數商船選擇在風下之地做完生意,12月利用東北季風期向西返航,這樣可以避開印度洋10月份的氣旋。
馬六甲城就是在這種季風接力貿易中發展起來的。
非洲號和印度人向本土返航,潘浩等4人留在英國船上。
一行人以從海南來的廣東布政司參政白華為首,其餘3人是他的護衛。
潘浩把玩著掌中碩大的紅寶石,顏色濃鬱鮮豔,就像鴿子血一般紅豔,這塊寶石曾經屬於莫臥兒帝國王妃。
潘浩決定用這塊紅寶石給帕瑞薩蒂斯打製一條項鏈。女人的首飾是男人的麵子,帕瑞薩蒂斯的容顏佩上血色寶石,一定能晃花公司那群土鱉同事的氪金狗眼,到時還不是美滋滋。
“潘中尉,我們該下船了。”
潘浩收起紅寶石,“好的,參政先生。”
船外是伊洛瓦底江。
小天鵝號的一船貨要跑阿拉幹和緬甸兩國。緬甸是個強國,歐洲殖民者在緬甸沿海恢複成正經的生意人,不再是手持槍炮的強盜。
英荷戰爭期間,荷蘭人一度把英國人趕出孟加拉灣,1657年英國人撤出緬甸,現在他們又迴來了。
緬甸允許外國船隻進入伊洛瓦底江,但必須撤除槍炮,通關時需要出示通行證。不過英國人不打算這麽做,小天鵝號在伊洛瓦底江口卸貨,商品裝上2艘本地內河船,白華與東印度公司的使者分乘兩船。
聯邦與暹羅、老撾是盟友,雖未向緬甸宣戰,卻與緬甸儼然敵國,白華等人隻能借英國人的路子進入緬甸。
貿易的快速發展給下緬甸帶來史無前例的財富,勃生、勃固、沙廉和馬達班都是繁榮的港口。
莽應龍修築的勃固城是首屈一指的大城市之一。勃固城非常平坦,規劃整齊,總共有20座城門和1009座塔樓,城門寬度可以容納10人或12人並肩通行。
40米寬10米深的護城河環繞城牆。城內有10條寬闊的大街,街道兩側種植印度堅果樹。
整個城市被大街切分成36塊,核心區域的4塊是王宮,宮殿用鑲嵌黃金的木料建成,富麗堂皇的尖頂用金箔包括,造價昂貴,其餘32塊城區代表莽應龍統治下的勃固32省。
勃固城宏偉壯觀,氣宇軒昂,潘浩慕名已久,聽到這次不去勃固,商隊直接去阿瓦,潘浩很遺憾,下次有參觀勃固城的機會不知要到什麽年月了。
商船乘西南季風,沿伊洛瓦底江北行。
伊洛瓦底江是東南亞通航裏程最長的河流,從最上遊的八莫(明朝叫蠻莫)港至江口長達1400公裏,與之相比,湄公河盡管河流更長,水量更大,航道條件卻不如伊洛瓦底江,自孔瀑布至海口,湄公河通航裏程隻有560公裏。
伊洛瓦底江船很獨特,船底淺圓,船側備有劃槳。與船身相比堪稱巨大的船帆有2層,在距桅杆頂三分之一處,兩條橫桁傾斜向上,朝左右展開,橫桁末端由繩索係在桅杆頂。
上帆上沿從桅杆頂開始,沿吊起橫桁的索具布設,下沿固定在橫桁上。4塊巨大的帆布構成主帆,從橫桁拉向船身,由於橫桁大為超出船身,展開後上半部有點像翼帆。
南風期順風逆水,從入海口至阿瓦航程需要2個月以上。1660年10月,潘浩等人抵達緬甸國都。
英國人自去做生意,潘浩暫時留在船上。
孫可望占據雲南後,在1649年和1650年向緬甸境內土司征稅,緬王迅速反應,派軍迎戰明軍。緬甸在孟茆地區擊退明軍,攻入雲南後,在孟林(緬甸稱唿,即普洱市孟連縣)被明軍擊退,雙方以小規模戰事探明底限,此後保持了克製。
永曆皇帝入緬,緬軍解除明軍武裝後,放其入境。永曆帶的大臣到這個時候了還以緬甸宗主自居。
緬人則表示隻認識沐天波,包括明朝宗室諸王在內的其他人都是什麽東東?
沐天波在緬甸人的觀念裏是芒市土司(sawbwa of mong si),大約是沐天波名字的音譯。
應該說緬甸人開始對永曆一行人的待遇還可以,永曆隨行文武官員軍隊士兵近2000人,算上家屬就更多了,糧米布匹供應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永曆分兩波南下,皇帝走伊洛瓦底江水路,有600多人,住在阿瓦城河對岸的竹城中,另一路900多人走陸路南下,緬甸人把走陸路抵達阿瓦的士兵和家屬打亂,安插進村子,一戶緬人家住一華人,士卒立時妻離子散,家產蕩盡。
白華無法與皇帝建立聯係,便通過英國人出麵,買下3艘江船,將這批流落在緬的明軍士兵和家屬一人一人贖出,緬甸人巴不得將這些明軍送走,消除不安定因素。
緬甸也有很多華人定居,有些人在緬甸政府中服務,以翻譯為主。通過這次贖人,白華與翻譯建立了聯係。
從翻譯那裏,白華得到永曆皇帝的一些近況。
緬王平達格裏未接見永曆,這是在給皇帝麵子。
沐天波白衣椎髻跣足以緬甸臣禮拜見緬王,明朝流亡大臣實際已接受了緬甸臣屬的身份,隻有幾個文臣依然以天朝上國自居,視緬甸為臣。
永曆是緬王手中一張很重要的政治牌,白華借英國人的名義進入阿瓦,他不可能從緬軍包圍中把皇帝接出來,隻能盡力先解救難民。
竹城外有集市,流亡官員用最後一點財產向緬甸人采購食品、酒和其他日用品。
酒相當受歡迎,人生末路,歡度一日是一日,有些大臣隨行帶有戲子,比如廣東名伶黎應祥,竹城內每日張燈高飲,徹夜歌號,賭博嬉戲。
通事歎氣道:“皇帝砸碎黃金玉璽,交馬吉祥分給諸官,我看他們真的快沒錢了。”
白華拱手道:“請先生向內通傳一聲,朝廷諸官若賣女,我全要了。”
通事狐疑地看了白華一眼,“老爺買那些女人幹嘛?販賣進南洋的妓寮?”
“決不是,女奴我有的是。都是流落在異鄉的可憐人,我帶他們迴國。”
由緬甸通事搭線,白華與潘浩等人泛舟渡過伊洛瓦底江,來到竹城外。
緬甸軍隊看守的集市內,一些明朝大臣短衣跣足,與緬婦席地而座,嬉笑打鬧。緬甸士兵在一旁也不時放聲大笑。
潘浩咬著牙,低聲道:“嬉戲無度,亡國之臣。”
白華咳嗽一聲,提醒潘浩,“非常之地,潘兄慎言。”
通事進了竹城,白華等在市場上。
聽說有人掏銀子買人,竹城內的大臣們相當高興。
皇親王維恭興衝衝推出黎應祥,“我家這是戲劇名伶,低於100兩不賣。”
女人大哭,王維恭拿起棍子就打。
潘浩心下難忍,一腳把王維恭踢翻。
白華連忙拉住同伴,丟下銀子。
“100兩,我付。”
“王妃一個200兩。”
“付。”
“宮女50兩。”
“給錢。”
皇帝派人出來大罵這些臣子,卻無人理會,流亡朝廷綱紀已全無。
白華用去13000兩白銀,購得120多個大臣妾室、宮女、歌姬。
集市緬甸士兵抽走3000兩,給明朝君臣留下1萬。
擔心夜長夢多,白華派出另外兩名護衛領著買迴來的明軍和女人乘船立即走。
北風期從阿瓦出發,商船南下順風順水,2,3周即可出海,沙廉港另有人接應,隻要到了公海,他們就自由了。
白華與潘浩繼續留在英國船上,緬人防範甚嚴,白華沒有機會混進竹城。他隻得找一個機會,向行動較為自由的沐天波表明身份,將海南奏疏裝在竹筒裏,托沐天波帶進竹城。
海南請永曆下詔,以惠王子朱由梁襲惠藩,再以惠王監國。
白華不知道永曆君臣看見海南的奏疏是什麽感覺。
3天後,沐天波顫抖著給白華送迴兩封詔書。
永曆親筆寫下竹城罪己和冊封惠王兩道詔書,紙上殘留有淚痕。
白華和潘浩向竹城方向叩頭,離開阿瓦。
中國和日本商船在北風期南下馬來半島,南印度的商船卻不必如此,他們可以在西南季風向東航行,也能在同一季風期返航,但傳統上多數商船選擇在風下之地做完生意,12月利用東北季風期向西返航,這樣可以避開印度洋10月份的氣旋。
馬六甲城就是在這種季風接力貿易中發展起來的。
非洲號和印度人向本土返航,潘浩等4人留在英國船上。
一行人以從海南來的廣東布政司參政白華為首,其餘3人是他的護衛。
潘浩把玩著掌中碩大的紅寶石,顏色濃鬱鮮豔,就像鴿子血一般紅豔,這塊寶石曾經屬於莫臥兒帝國王妃。
潘浩決定用這塊紅寶石給帕瑞薩蒂斯打製一條項鏈。女人的首飾是男人的麵子,帕瑞薩蒂斯的容顏佩上血色寶石,一定能晃花公司那群土鱉同事的氪金狗眼,到時還不是美滋滋。
“潘中尉,我們該下船了。”
潘浩收起紅寶石,“好的,參政先生。”
船外是伊洛瓦底江。
小天鵝號的一船貨要跑阿拉幹和緬甸兩國。緬甸是個強國,歐洲殖民者在緬甸沿海恢複成正經的生意人,不再是手持槍炮的強盜。
英荷戰爭期間,荷蘭人一度把英國人趕出孟加拉灣,1657年英國人撤出緬甸,現在他們又迴來了。
緬甸允許外國船隻進入伊洛瓦底江,但必須撤除槍炮,通關時需要出示通行證。不過英國人不打算這麽做,小天鵝號在伊洛瓦底江口卸貨,商品裝上2艘本地內河船,白華與東印度公司的使者分乘兩船。
聯邦與暹羅、老撾是盟友,雖未向緬甸宣戰,卻與緬甸儼然敵國,白華等人隻能借英國人的路子進入緬甸。
貿易的快速發展給下緬甸帶來史無前例的財富,勃生、勃固、沙廉和馬達班都是繁榮的港口。
莽應龍修築的勃固城是首屈一指的大城市之一。勃固城非常平坦,規劃整齊,總共有20座城門和1009座塔樓,城門寬度可以容納10人或12人並肩通行。
40米寬10米深的護城河環繞城牆。城內有10條寬闊的大街,街道兩側種植印度堅果樹。
整個城市被大街切分成36塊,核心區域的4塊是王宮,宮殿用鑲嵌黃金的木料建成,富麗堂皇的尖頂用金箔包括,造價昂貴,其餘32塊城區代表莽應龍統治下的勃固32省。
勃固城宏偉壯觀,氣宇軒昂,潘浩慕名已久,聽到這次不去勃固,商隊直接去阿瓦,潘浩很遺憾,下次有參觀勃固城的機會不知要到什麽年月了。
商船乘西南季風,沿伊洛瓦底江北行。
伊洛瓦底江是東南亞通航裏程最長的河流,從最上遊的八莫(明朝叫蠻莫)港至江口長達1400公裏,與之相比,湄公河盡管河流更長,水量更大,航道條件卻不如伊洛瓦底江,自孔瀑布至海口,湄公河通航裏程隻有560公裏。
伊洛瓦底江船很獨特,船底淺圓,船側備有劃槳。與船身相比堪稱巨大的船帆有2層,在距桅杆頂三分之一處,兩條橫桁傾斜向上,朝左右展開,橫桁末端由繩索係在桅杆頂。
上帆上沿從桅杆頂開始,沿吊起橫桁的索具布設,下沿固定在橫桁上。4塊巨大的帆布構成主帆,從橫桁拉向船身,由於橫桁大為超出船身,展開後上半部有點像翼帆。
南風期順風逆水,從入海口至阿瓦航程需要2個月以上。1660年10月,潘浩等人抵達緬甸國都。
英國人自去做生意,潘浩暫時留在船上。
孫可望占據雲南後,在1649年和1650年向緬甸境內土司征稅,緬王迅速反應,派軍迎戰明軍。緬甸在孟茆地區擊退明軍,攻入雲南後,在孟林(緬甸稱唿,即普洱市孟連縣)被明軍擊退,雙方以小規模戰事探明底限,此後保持了克製。
永曆皇帝入緬,緬軍解除明軍武裝後,放其入境。永曆帶的大臣到這個時候了還以緬甸宗主自居。
緬人則表示隻認識沐天波,包括明朝宗室諸王在內的其他人都是什麽東東?
沐天波在緬甸人的觀念裏是芒市土司(sawbwa of mong si),大約是沐天波名字的音譯。
應該說緬甸人開始對永曆一行人的待遇還可以,永曆隨行文武官員軍隊士兵近2000人,算上家屬就更多了,糧米布匹供應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永曆分兩波南下,皇帝走伊洛瓦底江水路,有600多人,住在阿瓦城河對岸的竹城中,另一路900多人走陸路南下,緬甸人把走陸路抵達阿瓦的士兵和家屬打亂,安插進村子,一戶緬人家住一華人,士卒立時妻離子散,家產蕩盡。
白華無法與皇帝建立聯係,便通過英國人出麵,買下3艘江船,將這批流落在緬的明軍士兵和家屬一人一人贖出,緬甸人巴不得將這些明軍送走,消除不安定因素。
緬甸也有很多華人定居,有些人在緬甸政府中服務,以翻譯為主。通過這次贖人,白華與翻譯建立了聯係。
從翻譯那裏,白華得到永曆皇帝的一些近況。
緬王平達格裏未接見永曆,這是在給皇帝麵子。
沐天波白衣椎髻跣足以緬甸臣禮拜見緬王,明朝流亡大臣實際已接受了緬甸臣屬的身份,隻有幾個文臣依然以天朝上國自居,視緬甸為臣。
永曆是緬王手中一張很重要的政治牌,白華借英國人的名義進入阿瓦,他不可能從緬軍包圍中把皇帝接出來,隻能盡力先解救難民。
竹城外有集市,流亡官員用最後一點財產向緬甸人采購食品、酒和其他日用品。
酒相當受歡迎,人生末路,歡度一日是一日,有些大臣隨行帶有戲子,比如廣東名伶黎應祥,竹城內每日張燈高飲,徹夜歌號,賭博嬉戲。
通事歎氣道:“皇帝砸碎黃金玉璽,交馬吉祥分給諸官,我看他們真的快沒錢了。”
白華拱手道:“請先生向內通傳一聲,朝廷諸官若賣女,我全要了。”
通事狐疑地看了白華一眼,“老爺買那些女人幹嘛?販賣進南洋的妓寮?”
“決不是,女奴我有的是。都是流落在異鄉的可憐人,我帶他們迴國。”
由緬甸通事搭線,白華與潘浩等人泛舟渡過伊洛瓦底江,來到竹城外。
緬甸軍隊看守的集市內,一些明朝大臣短衣跣足,與緬婦席地而座,嬉笑打鬧。緬甸士兵在一旁也不時放聲大笑。
潘浩咬著牙,低聲道:“嬉戲無度,亡國之臣。”
白華咳嗽一聲,提醒潘浩,“非常之地,潘兄慎言。”
通事進了竹城,白華等在市場上。
聽說有人掏銀子買人,竹城內的大臣們相當高興。
皇親王維恭興衝衝推出黎應祥,“我家這是戲劇名伶,低於100兩不賣。”
女人大哭,王維恭拿起棍子就打。
潘浩心下難忍,一腳把王維恭踢翻。
白華連忙拉住同伴,丟下銀子。
“100兩,我付。”
“王妃一個200兩。”
“付。”
“宮女50兩。”
“給錢。”
皇帝派人出來大罵這些臣子,卻無人理會,流亡朝廷綱紀已全無。
白華用去13000兩白銀,購得120多個大臣妾室、宮女、歌姬。
集市緬甸士兵抽走3000兩,給明朝君臣留下1萬。
擔心夜長夢多,白華派出另外兩名護衛領著買迴來的明軍和女人乘船立即走。
北風期從阿瓦出發,商船南下順風順水,2,3周即可出海,沙廉港另有人接應,隻要到了公海,他們就自由了。
白華與潘浩繼續留在英國船上,緬人防範甚嚴,白華沒有機會混進竹城。他隻得找一個機會,向行動較為自由的沐天波表明身份,將海南奏疏裝在竹筒裏,托沐天波帶進竹城。
海南請永曆下詔,以惠王子朱由梁襲惠藩,再以惠王監國。
白華不知道永曆君臣看見海南的奏疏是什麽感覺。
3天後,沐天波顫抖著給白華送迴兩封詔書。
永曆親筆寫下竹城罪己和冊封惠王兩道詔書,紙上殘留有淚痕。
白華和潘浩向竹城方向叩頭,離開阿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