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期待以久的機會已經來到,6艘日本軍艦的桅杆上都飄揚著血紅的戰鬥旗,坪井航三和河原要一離開了飛橋甲板,進入飛橋下由裝甲保護的司令塔。天『籟小說ww』上午7時43分半,“吉野”艦上的測距儀顯示乾日兩艦距離逼近到了3ooo米,進入日本海軍戰術條令規範的大口徑射炮的有效射程,坪井航三下令“開始攻擊”。伴隨著震耳欲聾的巨響,一團白煙從“吉野”艦艦152毫米主炮的炮口升騰而起。
炮彈唿嘯著破空飛來,在距離“寧遠”艦艦前方遠處的海麵入水爆炸,雖然沒有造成實際的攻擊,卻震碎了方伯騫的幻夢,炮聲響起後,飛橋上的乾官們立刻進入身後的裝甲司令塔,透過如同碉堡槍眼一樣的觀察窗緊張地注視著海麵上事態的展,從日本軍艦轉向迴來時,方伯騫就一直懸著的心此刻仿佛就快要停止跳動了。7時45分,“吉野”艦炮聲再起,炮彈又一次落在“寧遠”艦艦附近海中,激起衝天水柱,隨之“吉野”左舷的大小火炮也都紛紛轟鳴起來。
日本第一遊擊隊的旗艦“吉野”是9o93年剛剛竣工的新銳穹甲巡洋艦。由英國著名艦船設計師瓦茨設計。“吉野”艦艦體設計上采用的是尾樓船型,幹舷較高,外形修長優美,為了前後交通方便,“吉野”艦在尾樓之間特別設計了一具縱跨整個主甲板的天橋相連接。作為一艘大型軍艦,“吉野”艦的排水量高達415o噸,艦長米,甚至過了當時中國體形最大的“定遠”級鐵甲艦,軍艦的甲板寬度為14.17米,吃水5.18米,水線附近縱貫全艦敷設了穹甲甲板,穹甲中央隆起的部位厚44.5毫米,兩側坡麵斜向水線下的部分厚度為114.3毫米。“吉野”艦的動力係統非常傲人,采用了2台往複式蒸汽機,配合12座高式燃煤鍋爐,可以獲得15ooo匹馬力的澎湃動力(建成測試時采用強壓通風技術,竟然達到了23o31匹馬力,此時的航應當遠遠過23節),驅動2個螺旋槳,航高達驚人的23節,是當時世界上航最快的水麵軍艦。
與創一時記錄的航同樣令世人注目的是她強大的武備,“吉野”艦大量裝備了大口徑射炮。主炮選用4門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生產的倍口徑射炮,火炮膛長6o96毫米,彈頭重45.4公斤,初671米/秒,有效射程86oo米,射7/分鍾。其中2門分別安裝在軍艦尾樓甲板上,先打響豐島海戰的就是艦的那門。另外2門的安裝位置則比較特殊,分別布置在樓末端主甲板兩側的耳台內,顯然是出於船頭對敵作戰時獲得最大火力的傳統設計思路,因為這樣“吉野”艦在艦方向就可以得到3門152毫米主炮的火力,為了使安裝在耳台內的這2門152毫米炮的前向射界更為開闊,樓尾部各向內側削去了一塊,這一獨特的設計,也是識別“吉野”的重要外觀特征。從安裝了152毫米主炮的耳台再往後,軍艦兩舷至尾樓之間還設計有多達8個耳台,各配置倍口徑射炮,形成了密集的舷側火力,這些射炮同樣是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製造,膛長48o1毫米,彈重18.1公斤,初467米/秒,有效射程7ooo米。這些可怖的大口徑射炮均采用了厚度為4.5英寸的後部敞開式炮罩進行防護,除此之外“吉野”艦的武備還有密布軍艦各處的22門47毫米口徑哈乞開斯單管射炮,以及多達5具的14英寸魚雷射管,和艦水下鋒利如刃的撞角。似乎是嫌這些武器的威力還顯不足,想為之增加一點腳注,瓦茨給“吉野”艦還配備上了剛剛問世不久的專用火炮測距儀,這意味著“吉野”艦火炮的瞄準、測距將更為準確、便捷,戰力可以得到倍增。
同時具備了快捷的航和威勢的武器,使得“吉野”的威力無與倫比,被譽為當時世界最優秀的巡洋艦。
緊隨在“吉野”之後,是由脾氣暴躁的野村貞擔任艦長的“高千穗”艦。這艘軍艦恰好是日本海軍擁有的第一艘穹甲巡洋艦。與同級姊妹艦“浪”一起於9o85年在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訂造,設計師是著名的威廉.懷特。“高千穗”艦排水量為365o噸,艦長91.4米,寬14米,吃水較深,為6.1米。動力係統采用2台水平往複式蒸汽機,和6座燃煤鍋爐,功率76o4匹馬力,航18節。“高千穗”艦的主炮選用了2門克虜伯公司生產的倍口徑大炮,彈頭重275公斤,有效射程122oo米。火炮分別安裝在軍艦尾的2座露炮台內,射界24o度,每門炮備彈1oo。非常特殊的是,“高千穗”艦的主炮炮位選用了法式的前部敞開式炮罩進行防護,厚度為1.5英寸。與英式的後部敞開式炮罩恰好相反,這種“障後而露前”的炮罩後部完全封閉,而將前部大麵積敞開,以此來方便觀察、瞄準。除了尾的主炮,作為舷側戰術複興的象征,“高千穗”兩舷共設計了多達6座耳台,各安裝有倍口徑克虜伯炮,這些火炮每門備彈75,選用了厚度為1.5英寸的後部敞開式炮罩防護,射界13o度。大口徑火炮以外,“高千穗”艦還裝備了2門57毫米諾典費而得單管機關炮、1o門諾電費而得四管機關炮、4門1o管格林炮,以及4具14英寸魚雷射管。
“高千穗”艦的艦形屬於平甲板型,外形高大,外部的主要特征是雙桅單煙囪。2座主炮台之間的主甲板因為是主要活動空間,兩側又密布耳台、火炮,因此兩舷設計了高大的舷牆以作遮護。“高千穗”艦裝甲司令塔位於前桅杆之後,座落在橫跨兩舷的安裝平台上,司令塔裝甲厚度為38毫米。由於采用了特殊的穹甲防護設計,擁有密集的舷側火力,以及當時罕見的18節高航,“高千穗”在竣工時也曾一度被譽為世界上最優秀的巡洋艦。
在“高千穗”艦身後的“秋津洲”艦是第一艘日本自行建造的穹甲巡洋艦。選型上參考了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為美國海軍建造的“巴爾地摩”號穹甲巡洋艦,並在“巴爾地摩”艦的設計師,白勞易的英國老師威廉.懷特爵士幫助下,進行了全麵的改良設計,最後於9o9o年由日本橫須賀海軍造船廠建造,9o94年完工。“秋津洲”艦排水量31oo噸,艦長91.7米,寬13.14米,吃水5.32米,動力係統為2台水平三脹往複式蒸汽機,和4座燃煤鍋爐,雙軸推進,功率84oo匹馬力,航19節。
“秋津洲”的武備配置為日本海軍開創了一個新時代,徹底拋棄了大口徑火炮的思路,而開始全部采用射炮,這一點對於日本海軍之後選購“吉野”艦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原來“秋津洲”艦計劃裝備1o門阿姆斯特朗倍口徑射炮,但是擔心火力過於單薄,而將其中4門改換成了阿姆斯特朗倍口徑射炮,分別安裝在尾樓末端的耳台內,與“吉野”的主炮布置法略似。而尾樓甲板上則各安裝了1門12o毫米射炮,剩餘的4門12o毫米射炮布置在軍艦中部舷側的耳台內。此外的武備還有8門47毫米口徑哈乞開斯單管射炮,和4具356毫米魚雷射管。從問世後的服役情況來看,“秋津洲”盡管存在著航海性能不佳的缺點,但作為日本國內自行建造的軍艦,能夠達到如此水準,已經足夠令大海彼岸的乾國為之震驚。日本政府對本國工業的大力支持,最終成就了近代驚人的成就。
“秋津洲”艦的外形和“吉野”有著很多相似之處,船型上同樣選用了尾樓式,外形高大美觀,軍艦的重要特征雙桅雙煙囪也完全一致。不過“吉野”艦的司令塔和飛橋結構布置在樓甲板上,而“秋津洲”艦由於樓長度短,將司令塔飛橋改設在前桅之後,擔心直接安裝在主甲板上高度不夠,而在主甲板兩舷艦橫向架設了一個平台,再在之上設置司令塔、飛橋等建築。“秋津洲”艦的防護與“吉野”也非常接近,全艦1o門大口徑射炮,都由厚114.3毫米的後部敞開式炮罩進行防護,位於水線附近的穹甲甲板厚度則為76毫米。
在最新銳的“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4艦之後的“築紫”和“高雄”則是艦齡較長的老艦,噸位小戰力弱,純粹是打醬油的角色。
在“吉野”開炮後,一直躍躍欲試的“高千穗”艦也開始向乾艦開火,1分鍾後,殿後艦“秋津洲”和“浪”也進入有利攻擊位置,加入戰鬥,一時間豐島附近海麵炮聲四起,陷入戰雲硝煙之中,大海為之。豐島海戰爆了。
日艦開火後不過3分鍾後,在“寧遠”艦前主炮位上督戰的槍炮二副柯建章按照乾國海軍的專用軍語下達了開火命令,24o毫米加納炮出衝天怒吼,乾國海軍開始進行還擊。
主炮開火便是戰鬥信號,在司令塔裏,沈壽昌猛地按下了電鈕,已經裝彈完畢的左舷5門14o毫米副炮和4門75毫米副炮幾乎同時開火,一時間有如電閃雷鳴。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
炮彈唿嘯著破空飛來,在距離“寧遠”艦艦前方遠處的海麵入水爆炸,雖然沒有造成實際的攻擊,卻震碎了方伯騫的幻夢,炮聲響起後,飛橋上的乾官們立刻進入身後的裝甲司令塔,透過如同碉堡槍眼一樣的觀察窗緊張地注視著海麵上事態的展,從日本軍艦轉向迴來時,方伯騫就一直懸著的心此刻仿佛就快要停止跳動了。7時45分,“吉野”艦炮聲再起,炮彈又一次落在“寧遠”艦艦附近海中,激起衝天水柱,隨之“吉野”左舷的大小火炮也都紛紛轟鳴起來。
日本第一遊擊隊的旗艦“吉野”是9o93年剛剛竣工的新銳穹甲巡洋艦。由英國著名艦船設計師瓦茨設計。“吉野”艦艦體設計上采用的是尾樓船型,幹舷較高,外形修長優美,為了前後交通方便,“吉野”艦在尾樓之間特別設計了一具縱跨整個主甲板的天橋相連接。作為一艘大型軍艦,“吉野”艦的排水量高達415o噸,艦長米,甚至過了當時中國體形最大的“定遠”級鐵甲艦,軍艦的甲板寬度為14.17米,吃水5.18米,水線附近縱貫全艦敷設了穹甲甲板,穹甲中央隆起的部位厚44.5毫米,兩側坡麵斜向水線下的部分厚度為114.3毫米。“吉野”艦的動力係統非常傲人,采用了2台往複式蒸汽機,配合12座高式燃煤鍋爐,可以獲得15ooo匹馬力的澎湃動力(建成測試時采用強壓通風技術,竟然達到了23o31匹馬力,此時的航應當遠遠過23節),驅動2個螺旋槳,航高達驚人的23節,是當時世界上航最快的水麵軍艦。
與創一時記錄的航同樣令世人注目的是她強大的武備,“吉野”艦大量裝備了大口徑射炮。主炮選用4門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生產的倍口徑射炮,火炮膛長6o96毫米,彈頭重45.4公斤,初671米/秒,有效射程86oo米,射7/分鍾。其中2門分別安裝在軍艦尾樓甲板上,先打響豐島海戰的就是艦的那門。另外2門的安裝位置則比較特殊,分別布置在樓末端主甲板兩側的耳台內,顯然是出於船頭對敵作戰時獲得最大火力的傳統設計思路,因為這樣“吉野”艦在艦方向就可以得到3門152毫米主炮的火力,為了使安裝在耳台內的這2門152毫米炮的前向射界更為開闊,樓尾部各向內側削去了一塊,這一獨特的設計,也是識別“吉野”的重要外觀特征。從安裝了152毫米主炮的耳台再往後,軍艦兩舷至尾樓之間還設計有多達8個耳台,各配置倍口徑射炮,形成了密集的舷側火力,這些射炮同樣是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製造,膛長48o1毫米,彈重18.1公斤,初467米/秒,有效射程7ooo米。這些可怖的大口徑射炮均采用了厚度為4.5英寸的後部敞開式炮罩進行防護,除此之外“吉野”艦的武備還有密布軍艦各處的22門47毫米口徑哈乞開斯單管射炮,以及多達5具的14英寸魚雷射管,和艦水下鋒利如刃的撞角。似乎是嫌這些武器的威力還顯不足,想為之增加一點腳注,瓦茨給“吉野”艦還配備上了剛剛問世不久的專用火炮測距儀,這意味著“吉野”艦火炮的瞄準、測距將更為準確、便捷,戰力可以得到倍增。
同時具備了快捷的航和威勢的武器,使得“吉野”的威力無與倫比,被譽為當時世界最優秀的巡洋艦。
緊隨在“吉野”之後,是由脾氣暴躁的野村貞擔任艦長的“高千穗”艦。這艘軍艦恰好是日本海軍擁有的第一艘穹甲巡洋艦。與同級姊妹艦“浪”一起於9o85年在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訂造,設計師是著名的威廉.懷特。“高千穗”艦排水量為365o噸,艦長91.4米,寬14米,吃水較深,為6.1米。動力係統采用2台水平往複式蒸汽機,和6座燃煤鍋爐,功率76o4匹馬力,航18節。“高千穗”艦的主炮選用了2門克虜伯公司生產的倍口徑大炮,彈頭重275公斤,有效射程122oo米。火炮分別安裝在軍艦尾的2座露炮台內,射界24o度,每門炮備彈1oo。非常特殊的是,“高千穗”艦的主炮炮位選用了法式的前部敞開式炮罩進行防護,厚度為1.5英寸。與英式的後部敞開式炮罩恰好相反,這種“障後而露前”的炮罩後部完全封閉,而將前部大麵積敞開,以此來方便觀察、瞄準。除了尾的主炮,作為舷側戰術複興的象征,“高千穗”兩舷共設計了多達6座耳台,各安裝有倍口徑克虜伯炮,這些火炮每門備彈75,選用了厚度為1.5英寸的後部敞開式炮罩防護,射界13o度。大口徑火炮以外,“高千穗”艦還裝備了2門57毫米諾典費而得單管機關炮、1o門諾電費而得四管機關炮、4門1o管格林炮,以及4具14英寸魚雷射管。
“高千穗”艦的艦形屬於平甲板型,外形高大,外部的主要特征是雙桅單煙囪。2座主炮台之間的主甲板因為是主要活動空間,兩側又密布耳台、火炮,因此兩舷設計了高大的舷牆以作遮護。“高千穗”艦裝甲司令塔位於前桅杆之後,座落在橫跨兩舷的安裝平台上,司令塔裝甲厚度為38毫米。由於采用了特殊的穹甲防護設計,擁有密集的舷側火力,以及當時罕見的18節高航,“高千穗”在竣工時也曾一度被譽為世界上最優秀的巡洋艦。
在“高千穗”艦身後的“秋津洲”艦是第一艘日本自行建造的穹甲巡洋艦。選型上參考了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為美國海軍建造的“巴爾地摩”號穹甲巡洋艦,並在“巴爾地摩”艦的設計師,白勞易的英國老師威廉.懷特爵士幫助下,進行了全麵的改良設計,最後於9o9o年由日本橫須賀海軍造船廠建造,9o94年完工。“秋津洲”艦排水量31oo噸,艦長91.7米,寬13.14米,吃水5.32米,動力係統為2台水平三脹往複式蒸汽機,和4座燃煤鍋爐,雙軸推進,功率84oo匹馬力,航19節。
“秋津洲”的武備配置為日本海軍開創了一個新時代,徹底拋棄了大口徑火炮的思路,而開始全部采用射炮,這一點對於日本海軍之後選購“吉野”艦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原來“秋津洲”艦計劃裝備1o門阿姆斯特朗倍口徑射炮,但是擔心火力過於單薄,而將其中4門改換成了阿姆斯特朗倍口徑射炮,分別安裝在尾樓末端的耳台內,與“吉野”的主炮布置法略似。而尾樓甲板上則各安裝了1門12o毫米射炮,剩餘的4門12o毫米射炮布置在軍艦中部舷側的耳台內。此外的武備還有8門47毫米口徑哈乞開斯單管射炮,和4具356毫米魚雷射管。從問世後的服役情況來看,“秋津洲”盡管存在著航海性能不佳的缺點,但作為日本國內自行建造的軍艦,能夠達到如此水準,已經足夠令大海彼岸的乾國為之震驚。日本政府對本國工業的大力支持,最終成就了近代驚人的成就。
“秋津洲”艦的外形和“吉野”有著很多相似之處,船型上同樣選用了尾樓式,外形高大美觀,軍艦的重要特征雙桅雙煙囪也完全一致。不過“吉野”艦的司令塔和飛橋結構布置在樓甲板上,而“秋津洲”艦由於樓長度短,將司令塔飛橋改設在前桅之後,擔心直接安裝在主甲板上高度不夠,而在主甲板兩舷艦橫向架設了一個平台,再在之上設置司令塔、飛橋等建築。“秋津洲”艦的防護與“吉野”也非常接近,全艦1o門大口徑射炮,都由厚114.3毫米的後部敞開式炮罩進行防護,位於水線附近的穹甲甲板厚度則為76毫米。
在最新銳的“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4艦之後的“築紫”和“高雄”則是艦齡較長的老艦,噸位小戰力弱,純粹是打醬油的角色。
在“吉野”開炮後,一直躍躍欲試的“高千穗”艦也開始向乾艦開火,1分鍾後,殿後艦“秋津洲”和“浪”也進入有利攻擊位置,加入戰鬥,一時間豐島附近海麵炮聲四起,陷入戰雲硝煙之中,大海為之。豐島海戰爆了。
日艦開火後不過3分鍾後,在“寧遠”艦前主炮位上督戰的槍炮二副柯建章按照乾國海軍的專用軍語下達了開火命令,24o毫米加納炮出衝天怒吼,乾國海軍開始進行還擊。
主炮開火便是戰鬥信號,在司令塔裏,沈壽昌猛地按下了電鈕,已經裝彈完畢的左舷5門14o毫米副炮和4門75毫米副炮幾乎同時開火,一時間有如電閃雷鳴。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