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碧玉最擔心的,還是女兒諸葛雲彩的婚事,有時愁得通宵達旦睡不著覺。肖碧玉從王老六那裏聽說,雲彩和馮二娃子近段時間,幾乎天天都要到竹林裏去玩,她特意上繡樓,來觀察女兒諸葛雲彩的動靜。
肖碧玉語重心長地對女兒雲彩說:“十七八歲的大姑娘了,不要再跟馮二娃子滿山跑了;還是坐下來給自己做些嫁妝,等媒婆來了,就把你與張家那門親事定下來!”
馮二娃子和雲彩同歲,是青梅竹馬的朋友。馮二娃子家裏煮了點啥子好吃的,都要給雲彩拿點來吃;雲彩在家裏雖然頓頓有大魚大肉,但哪怕是馮二娃子拿根泡豇豆來,她都覺得好吃。要是遇到雲彩心情不好,馮二娃子會護著她,陪著她,直到她心情好了才離開。
坐在繡床前的雲彩頭沒抬、話沒說,把肖碧玉的話當成耳邊風。
肖碧玉又說:“雲彩,你和馮二娃子都大了,都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了,你們在一起瘋跑,諸葛故城的人說閑話了;要是你們再做出個啥子事來,你這輩子就完了!再說,馮二娃子是啥人?是山莊長工的兒子,你是千金小姐,能嫁給他嗎?”
這席話可觸動了雲彩,她斬釘截鐵地說:“我不想嫁人,更不想嫁給張家。張家那個男人得了癆病,一天到晚都在咳嗽;床前放一堆灰,咳的痰就吐在那灰上,想起我就要吐!”
“不可能,媒婆說張家是大富大貴人家,有良田千畝,開有油房染房,不比我們家差;張家少爺年紀輕輕的,就當了張家的當家人,哪裏會生癆病?是不是那個馮二娃子亂說的?”肖碧玉生氣地說。
雲彩把繡花針往繡布上一紮,大聲說:“你當娘的也該去訪一訪,嫁給一個癆病殼殼,我一輩子的幸福你管不管?我反正不嫁,就呆在山莊!”
雲彩確實看中了長工馮四的兒子馮二娃子;橫看豎看,馮二娃子就是自己心目中要找的男人。雖說馮二娃子是諸葛山莊佃戶的娃兒,可雲彩從未看輕過他;她始終認為,馮二娃子是個有血有肉的男子漢,懂感情,會關心女人。馮二娃子做啥子事,都有那麽一股子勁;就說編扇子,他可以編出一把有簸箕那麽大的扇子,也可以編出手指那麽小的扇子;扇子上的花紋,啥子花草蟲魚,啥子公子小姐,隨手編出來,活龍活現。他給諸葛洪老爺編的扇子,老爺把扇子掛在牆上當裝飾品;隻要有人進房,他就要給人家介紹一番,說這小子是大山裏的能工巧匠,將來一定會有出息。諸葛洪喜歡馮二娃子編的扇子,除了這扇子的篾活精道外,還就是老爺子身子骨正在恢複,陽氣不足,時常有腳手酸軟的感覺;當他看到扇子上鴛鴦戲水的圖案時,就覺得迴到了年輕時代,心態就年輕了許多,覺睡得好了,飯吃得香了,腳手不酸了,臉上有陽氣了。山莊裏的人都說,老爺恢複得真快,就象沒生過大病似的。
有一天,王老六跑進肖碧玉的廂房,著急地說:“表妹,我昨天下午收租迴來,在那片竹林邊,又看見雲彩和馮二娃子在一起;他們見到我,就急忙鑽進了竹林。我看這樣下去,遲早要弄出點事來。”
諸葛家的大小姐喜歡上佃戶的兒子,諸葛故城的人早就議論紛紛:“馮二娃子是佃戶的兒子,雲彩是山莊的大小姐,真是癩蛤蟆吃上了天鵝肉!”
肖碧玉生氣地對王老六說:“表哥,你去把馮四和他老婆叫來,我要給他們說個明白。這馮二娃子是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家夥,也不拉個稀屎照照,他是個啥子東西,咋個纏著雲彩不放手!”
一會兒,馮四領著老婆顫顫驚驚來到廂房,兩口子“撲通”一下跪到了大少奶奶麵前;好象他們知道肖碧玉要說啥子事。
肖碧玉坐在椅子上,翹起個二郎腿,嘴裏“咕嚕咕嚕”地抽著水煙;她過足了煙癮,把紙撚子慢慢地插進盒子,然後昂著頭,眼睛瞪著馮四和他老婆,厲聲道:“馮四,今天我叫你的名子,你以為老爺稱你馮四叔,我就怕你不成?你那年欠山莊的銀子還了沒有?你兒子馮二娃子橫豎站起一大堆,不去掙錢還山莊的大洋,在屋裏沒事幹,盡想些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事,你們教的啥兒子?”
馮四聽說要還大洋,腦殼“嗡”地一聲響,一下子癱坐地上,半天說不出話來。他想的是這災荒年連口飽飯都吃不上,叫還大洋還不是要命嗎!
馮四借山莊大洋的事,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年天大旱,有母女倆討飯到山莊大門邊,那女娃的娘餓得快暈死了;恰遇馮四打柴迴來,他把母女倆引到柴屋,給她們弄了點吃的。這事很快傳到了管家王老六那裏,王老六找了兩個夥計,強行要把母女倆趕出山莊,那老婦人死活都不走,要山莊給她女兒一口飯吃,否則就要撞死在這裏。這事傳到譚氏那裏,譚氏到了柴屋,見馮四正在給老婦人喂米湯,看樣子也活不了幾時了;譚氏是個吃齋念佛之人,心想這母女倆沒往別處走,偏走到了山莊大門前;在山莊大門前沒碰到其他人,偏就碰到打柴的馮四,這裏就是姻緣!她把這事告訴了諸葛洪,男人也覺得蹊蹺,就同意把母女倆留下來,當即把那女子許跟了馮四當老婆。馮四已是三十好幾的人了,還是兩隻筷子夾根骨頭,光棍一條,對老爺和譚氏是感激涕零;就在那女子與馮四成親的當天,老婦人就死了。
馮四的老婆還算個有福之人,沒過兩月就懷上了馮四的娃兒;可就是光生病,馮四在帳房借了好些錢,都治不好病。他老婆生第一個娃兒,生了兩天兩夜,結果生下來還是個死娃,幸好老婆的命保住了。沒過多久,馮四老婆懷上馮二娃子,馮四器重得很;凡是山莊分點好吃的,他都拿迴家給老婆吃。老婆沒負他,順利地生下了馮二娃子;可沒幾天,大山裏就出現瘟疫,大人小娃都拉肚子,馮四又求山莊借了一筆錢,又是吃藥,又是請仙娘,才把母子倆的命保住。馮四在山莊借的錢,加起來有二十多個大洋。一家人連飯都吃不飽,沒法還大洋,馮四就與帳房簽契約,把兒子抵給山莊做長工。馮四對老婆說:“我今生無怨無悔,隻要有了兒子,管他長工短工,都是馮家的香火!”
有一天晚上,棒老二下山了,就在山莊後麵放黑槍,莊內一片混亂。諸葛洪聽到一聲槍響,一個夥計衝過來擋在他身前,他脫險了,夥計受傷了;第二天,諸葛洪知道擋槍子的就是馮四,是馮四救了他的命。諸葛洪為了報答馮四,當眾宣布廢除帳房給馮四立的契約,還叫子孫把馮四叫叔;從那以後,山莊的人都叫他馮四叔。
這麽多年了,馮四弄不清楚,老爺宣布廢了契約,兒子用不著當長工了,可那筆欠帳了結沒有?他沒膽量去問老爺,帳房也沒說清楚。馮四曾想過,待兒子長大了,還是要掙錢還這筆債。
“都快過年了,你家裏不可能沒有一點錢,這債欠了二十年了,不收你的利息,本也該還了!”肖碧玉說。
癱坐在地上的馮四,想:“要還這筆債,談何容易,這天大旱連吃飯都難,哪來的錢還債?大少奶奶今天逼債,是把我們一家往死裏逼喲!”他坐在地上仍沒有說話。
“沒有錢,你兒子還想討老婆?以為討老婆就那麽簡單!”肖碧玉步步緊逼。
馮四終於聽出點名堂來了。他知道兒子喜歡大小姐雲彩,大少奶奶肯定是衝著這事來的,他想:“這個不爭氣的兒子,討個窮老婆都沒錢,你還敢去攀山莊的大小姐?”於是,馮四說:“大少奶奶,我們會管教兒子的,我們是山莊的下人,不能有非份之想,哪能讓二娃子胡思亂想。大少奶奶,我們當爹娘的沒管好娃兒,給你陪罪了!”說完連磕了三個響頭,那額頭都磕破了皮,血逐漸地滲透出來,那皮由白開始變紅了。
馮四老婆說:“大少奶奶,你大人大量啊,我那不爭氣的鬼東西,我們迴去收拾他。”說完也連磕了三個響頭。
“有你們這幾句話就行了,隻要懂規矩,啥事都好辦!兒子不知天高地厚,當爹娘的該知天高地厚吧。山莊的規矩,哪個敢違背?你家欠山莊的債,肯定是要還的;如不講規矩,馮二娃子再去糾纏雲彩,我要你們馬上還債。”
聽到這話後,馮四和老婆跪在那裏,不停地給大少奶奶磕頭,說保證兒子不再去糾纏大小姐了。
王老六出這點子還真靈,自從肖碧玉給馮四兩口子訓話後,馮二娃子好多天沒在山莊露麵;諸葛雲彩也很規矩,坐到繡樓上沒下過樓。
肖碧玉還不放心,她給男人說:“我看張家是個大戶人家,算是門當戶對。擇個黃道吉日,把雲彩這門婚事訂下來;這麽大的人了,不快點嫁出去,遲早要鬧出事來的!”
諸葛常德也有幾分擔心,雲彩的婚事是大事,諸葛家的大小姐,哪能跟佃戶的兒子成親?他說:“媒婆說,年後張家就要送彩禮來,我看大喜的日子就定在正月十五以前,山莊的活路也好有個考慮。老爹老娘的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雲寶成親了,再把雲彩的婚事辦了,也好了他們一個心願!”
“乳娘,你去把雲貴叫過來,跟弟弟妹妹一塊識字,看來要培養他讀書的興趣才行。”韓秋紅說。
蘭青萍有些難為情,站在火爐子旁邊,提著茶壺沒開腔。
秋紅見她那樣子,知道她還在生賈梅珍的氣,開導說:“乳娘,你不要跟大姐見氣,她這個人就這樣,明明曉得人家說的是對的,也死要麵子。你再去跟她說,教雲貴識字,對娃兒將來有好處,她也許會想得通這個道理!”
青萍出了廂房門,邊走邊擦眼淚,心裏有說不出的苦處。本來教娃兒識字是天大的好事,三少奶奶應該懂這個道理;可她去接雲貴過來識字,有好幾次都是碰了一鼻子灰。
賈梅珍很不高興地說:“你一個下人,咋個不懂規矩,我的娃兒你想叫就叫?雲貴將來的事,還用你操心!”
賈梅珍養雲貴,那真的是用了心的。雲貴的生活起居、吃飯穿衣,她都要一一過目;丫頭桃兒隻要有點不盡心,她都要把桃兒罵半天。
秋紅知道梅珍疼雲貴,但她認為梅珍把雲貴管得太嚴,廂房門都不準出。隻要梅珍不在家,雲貴就跑出山莊,滿山遍野地跑。有一次,天都黑了,雲貴還沒迴家,到處都找遍了,都沒找到,梅珍和秋紅都急得團團轉。後來,還是一個背二哥把他背了迴來,說是在山上的路邊睡著了。還有,就是梅珍不許雲貴到秋紅廂房來玩;就是雲貴正在秋紅廂房裏玩得正高興,隻要聽到大娘迴來了,他會馬上甩下手中的東西,一溜煙地跑了;迴到梅珍那裏,還得教訓半天。弟妹想與他一起玩,他也不理;現在年齡大了,性格更怪了,見到秋紅招唿也不打。
青萍走到三少奶奶的廂房門邊,就聽見三少奶奶在說:“雲貴,你那小娘好狠心喲,你是她親生的,她就是不要你,生下來第二天就抱給我了;你幸好抱跟我,不然就慘了!”
蘭青萍不是第一次聽到這些話,可她從來沒跟秋紅說過,她怕秋紅受不了;唉,當初秋紅好心好意地把雲貴抱給三少奶奶,三少奶奶不但沒一句感謝的話,還說那些難聽的話,這不是狗咬呂洞濱,不識好人心嗎!
“三少奶奶,秋紅叫我把雲貴接過去識字;雲貴,走呀,你弟妹還等著你呢!”青萍小聲地說。
賈梅珍盯著蘭青萍,隔了好一陣,她才“哼哼”兩聲,說:“這災荒年,年都過不起,識字能當飯吃?雲貴,你去不去?識字當飯吃!”
雲貴把眼睛一瞪,大聲吼道:“不去,就不去!”桃兒拉起雲貴就跑了。
每到年關,諸葛山莊帳房盤點,是人們最興奮的時候,都想帳房把帳算快一點,拿了錢,忙著迴去備年貨。今年這年關實在難過。臘月間的天氣,山頂上是厚厚的積雪;山下田裏、河溝裏都結了冰;樹枝上、竹葉上都掛滿了冰棍;冷風嗖嗖、寒氣逼人。山莊的地壩裏,站滿了人,有些人提著小烘籠,夾到褲襠裏烤,都還說冷。這小烘籠多是年齡大的才享用,它是用竹篾編的籠子,裏麵放個小沙鍋或土碗,把火坑裏燒過的木炭,夾在裏麵,用灰蓋上,可以管半天不熄火。有的年輕人,幹脆用爛了的瓦缸,撿來些幹柴放在缸裏燒火烤,三個一堆,五個一夥蹲在那裏,邊烤火,邊擺龍門陣。也有些人站在那裏,一邊跺腳,一邊用手哈氣取暖。大多數人都來過好幾次了,帳房都說帳沒算出來,要大家耐心等待。
今年這鬼天氣,春旱連夏旱,夏旱連伏旱,田裏幹得起了裂縫,秧是沒栽上,包穀顆粒無收。人也不爭氣,山上山下,山裏山外的人都拉稀,拉得一個個黃皮寡瘦,真是天災人禍啊!
臘月二十八,當家人諸葛常祿終於從鹹陽迴來了。他一進山莊大門,地壩裏的人就吼起來了,說:“當家人迴來了,帳房的帳應該算得清了,拿得到過年錢了!”
諸葛常祿沒有往年那種一唿百應的氣勢,隻是苦笑了幾下,說:“請你們相信,我諸葛常祿肯定要跟你們結清工錢的,包你們有錢置年貨!”
地壩裏頓時安靜多了。有的年輕人則不睬禍事,說:“你山莊不把工錢結了,到明年,你當家人再行,恐怕也請不到人做活路了!”
諸葛常祿首先去見了大哥諸葛常德,把鹹陽生意結帳的事說了一遍。原來打算把鹹陽生意上的帳結了,拿些錢迴來,把山莊所欠的工錢結了;可鹹陽商號賣出去的貨,收不到錢,大山運過去的貨,又積壓在庫房裏;如今物價飛漲,商號還虧了一大截。諸葛常祿憂心忡忡地說:“大哥,做這麽多年的生意,我還沒遇到過今年這個樣子,真是屋漏又遭連夜雨,吃炒麵偏偏遇吹大風!可能要挖生肉才過得了年啊!”
諸葛常德也感到事態的嚴重,他建議把帳房的情況,讓諸葛家的人都來聽一聽,這樣大家心中有數。
兩兄弟主意拿定後,就到了老爹老娘的正房。
諸葛洪的身子骨,是一年不如一年了。衝喜後,是輕輕鬆鬆地活了好幾年;可今年的秋天,拉了半個月肚子後,就再沒恢複原氣,睡到床上已起不來了。
諸葛常祿給老爹稟報了今年的收成,還說了如何度過年關的想法。
還沒等諸葛常祿說完,諸葛洪就說:“這種年成,誰做當家人都惱火;有你們這樣努力,我就放心了;我現在幫不了你們,少給你們添麻煩就不錯了!”
諸葛常祿很感動,他想:“父親對自己這樣信任,我決不能辜負他老人家的期望;現在,我要盡最大努力,度過這個難關。我這個當家人,不能虧了諸葛家的人,也不能虧了山莊的長工和下人,尤其是故城聯防隊的背二哥。在這大災之年,故城裏的秩序不能亂,否則棒老二趁火打劫,恐怕山莊就危險了!”
在諸葛家堂屋,當家人召集諸葛家人議事,把山莊今年的收成,給大家報了帳,他說:“大煙的生意全年走平;諸葛故城商鋪門店生意賺的錢,隻有往年的百分之四十;最差的是山下三百多畝水稻,由於幹旱,幾乎沒有收成。山莊不僅收不到租子,還有好多佃戶沒飯吃;這些勞動力養不住,來年的莊稼沒人種,又是難題。鹹陽商號生意周轉不靈,庫房積壓的貨賣不出去,原本要抽迴來的資金,抽不迴來。”當家人帳報的簡單,沒有跟大家仔細算虧損;這有他的想法,大家若是接受不了,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說三道四,幫倒忙。
當家人從鹹陽空手而歸,這災年的年關如何過?堂屋鴉雀無聲。諸葛家所有人都知道年難過,就是那愛聲張的二少爺,今天也大氣沒出。沉悶的氣氛壓得大家喘不過氣來。
大家意想不到的是,當家人把給諸葛雲彩辦婚事的事定了,他說:“大小姐雲彩的婚事照常辦。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就是今年收成不好,也不能耽誤雲彩的終身大事。”
山莊還要給雲彩辦婚事,諸葛家的人一下興奮起來了,都說:“當家人既然有錢給大小姐辦喜事,說明有錢過年了。”
諸葛常福覺得機會來了,他說:“當家人有錢給大小姐辦喜事,當然也會給廂房多發點過年錢;我家的幾個娃兒,還等著要壓歲錢喲!”
地壩裏的人,聽說山莊還有錢給大小姐辦喜事,也就安心多了,這說明山莊還是有底子嘛!一個老長工給周圍的人說:“諸葛山莊能沒底子嗎?在米倉古道上跑這麽多年,餓死的駱駝比馬大,大船爛了也有三千釘,人家不會欠我們工錢的。”
中午時辰,有幾個人在柴火堆上烤起了包穀饃饃,這年成,能吃上這東西的,也隻有極少的人家了;當然,多是家裏的女人,為了給男人在外麵撐麵子,從牙齒縫縫裏省點出來,讓男人在體麵場合裝門麵。大多數人,都是帶了幾根生紅苕,拿著就啃,渴了,就到地壩邊喝幾口井水。
諸葛常祿東拚西湊,終於擠出一筆錢來,結了所有的的工錢,山莊裏的地壩才空了。
年前,張家給諸葛山莊送來了訂婚彩禮。張家的彩禮,是幾十個抬盒,幾十個挑子,送禮的人足足扯了一兩裏路長。
一方一俗,張家的排場是講夠了的。豬腦殼就裝了三個抬盒,每個抬盒裏有兩個豬腦殼,豬臉和豬嘴還打了朱紅;糧食抬了十多個抬盒,大米分糯米和粘米,包穀分黃包穀、黑包穀、白包穀三種,雜糧分葫豆、黃豆、綠豆、紅豆,麵分灰麵、掛麵;糧食上都蓋了紅綢子。
張家害怕棒老二攔路搶劫,請保裏的二十多個保丁,背上火藥槍護送。
送彩禮的隊伍一進故城,這氣勢把人們驚呆了,看著抬盒和挑子裏的東西,好多人都在流口水;心想要是有兩碗雜糧,加點紅苕煮一鍋,婆娘娃兒就能吃上一頓飽飯。
張公子首先拜見了雲彩的爹娘。肖碧玉見未來的姑爺,樣子清秀,精精幹幹,根本不象雲彩說的,是個癆病殼殼,心裏有說不出的高興。張公子很有教養,在肖碧玉的引領下,到正房拜過老爺和譚氏,然後又拜過山莊的當家人和女主人,拜過二少爺和二少奶奶,就是沒到秋紅廂房去。
蘭青萍聽說未來的姑爺要來拜廂房,她把秋紅箱子裏的新衣服拿了出來,要秋紅穿得講究點,不能太寒酸。秋紅覺得青萍說的也對,讓青萍給梳洗打扮了一番。可不知咋的,秋紅一等也沒來,二等也沒來。
青萍坐不住了,跑到堂屋看個究竟,可到了堂屋門前,賈梅珍有意擋住青萍,弄得青萍十分難堪。
諸葛常祿看見了青萍,他上前問道:“乳娘,你有事嗎?”
青萍紅著臉,難以啟齒。
諸葛常祿看出了青萍的來意,他把張公子拉到門邊,說:“這是我家娃兒的乳娘,你拜過秋紅二娘嗎?二娘可是大戶人家出身,在大城市呆過,有學問,懂禮教,在大山裏可是獨一無二的喲!她現在都成了諸葛山莊裏的私塾先生了!”
張公子不知所措,不知道拜脫了哪個二娘?隻好給當家人賠不是。
肖碧玉也覺得過意不去,忙起身說:“唉,真還把秋紅妹子拜脫了,快快快,我陪張公子去拜秋紅二娘。”
賈梅珍聽到男人誇韓秋紅,心裏難受極了,臉上紅一陣的、白一陣,張公子拜了韓秋紅迴來,她還沒迴過神來。
大山裏有規矩,新娘新郎沒拜堂之前,是不能見麵的,所以雲彩仍呆在繡樓上,足不出戶;張家公子是個啥模樣,她也沒見過。肖碧玉認為雲彩很懂事,從張家送了彩禮後,她幾乎都呆在繡樓上沒出門,也沒去見馮二娃子。
大山裏過年,按慣例由諸葛山莊出錢,要在諸葛故城裏掛上大紅燈籠。諸葛家人認為,大災之年,過年也要講點喜氣;說不定把這大紅燈籠高高掛起,還能把災年的邪氣衝掉。
諸葛常祿早就給王老六作了安排,要把去年掛過的舊燈籠,從庫房裏清出來,打掃幹淨,用紅染料塗刷,能用的都要用上,然後把購置新燈籠的錢減了一大半。
王老六露出一副難為情的樣子。
諸葛常祿說:“掛大紅燈籠,圖的就是一個‘喜’字,這‘喜’字,圖的就是一個‘紅’字,不管是新燈籠,還是舊燈籠,隻要把大紅顏色弄到位,也能趕走邪氣的。把舊的掛在小街小巷,把新的掛在大街大巷,諸葛故城的年味,就會不減當年。”
臘月二十九,該掛大紅燈籠了,王老六感到從未有過的沮喪。往年,隻要王老六神氣十足地領著夥計們,把那一串串大紅燈籠扛出來。故城裏的人,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娃,不管是老人還是年輕人,都會爭先恐後地幫忙;有時,為大紅燈籠掛的高低,人們爭得是麵紅耳赤,還得由王老六來主持公道。這時的山莊大管家,那威風是抖夠了的。
可今年,燈籠擱在他們的門邊,一個個沒精打彩的,看也不看大紅燈籠一眼。別說幫忙了,你叫他拿個梯子來,脾氣好的,坐在門坎上不動,懶得拿就算了;脾氣不好的,他不但不拿,還指桑罵槐地罵半天:“老天爺不讓人活命了,菩薩不保佑我們了;閻王爺你要收人,就早點收嗎,肚子餓巴了背,到閻王殿掃地,我是掃不動的了。”
王老六向當家人訴苦。諸葛常祿說:“要是明年老天還不下雨,他們就不是罵幾句了,是要揭杆造反了!”
人無論咋個窮,年總是要想法過的。
諸葛故城的集市,在米倉古道上是很有名的。每到了年前,山貨擺滿了大街,什麽銀耳、木耳、香菇、黃花、幹筍,什麽豹皮、熊皮、羚羊皮,什麽麂子、野豬、野兔、野雞,什麽大煙、土漆,應有盡有;那山外來的商人,把山外的花布、紅糖、鹽巴、洋火等小百貨運進諸葛故城;集市上,到處在野豬換花布,野兔換洋火,木耳換鹽巴等等,山民和商人們在衣襟下捏手指講價錢,熱鬧非凡。
可今非昔比,今年已經都到臘月二十八了,故城街上一片淒涼,稀稀拉拉地擺有幾處小百貨攤,還有幾個小吃攤,還有幾個守著背篼賣山貨的人,……
兩條野狗為爭奪一根幹焦了的骨頭,發出“汪汪”的嘶叫聲,從故城的上街,打鬥到了下街,……
忠順叔天不亮就起床,拉著兒子幹豇豆,就到了故城。走到一個吃攤前,兒子盯著吃食不轉眼,忠順叔看了也心酸,取下一隻野雞遞給小販;幹豇豆接過一塊粘了米粉的米糕,就往嘴巴裏塞。幹豇豆吃急了,米粉嗆進喉嚨裏,嗆得直翻白眼,忠順叔嚇得臉青麵黑,問道:“你那吃食有沒有毒?你把老子的娃兒毒死了,老子要找你扯死人經喲!”
小販白了忠順叔一眼,隨手拿過一把茶壺,把壺嘴伸到幹豇豆口裏,隻聽到“咕嚕”一聲;幹豇豆猛吞了一口茶水,就沒事了,忠順叔幹癟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忠順叔年終去諸葛山莊帳房結帳,結了個倒擦皮,給諸葛山莊當了一年背二哥,不但沒領到一文錢,還倒欠了山莊五十個銅元。諸葛常祿念忠順叔死了女人後,日子艱難,還是給了他五升包穀迴家過年。
忠順叔想:“大女兒已是十六歲的大姑娘了,其他人家的姑娘都會繡花了,可大女兒從娘死後,都在屋裏帶弟妹,煮飯洗衣服,一直都想扯點布,買點針線,跟鄰居家的大姐學繡花。今天一定要換二尺布和一點針線迴去,讓女兒學繡花!”
大山裏,女娃兒做不來針線活,那是找不到婆家的。
忠順叔的兒子幹豇豆,你說他幹瘦,那腦殼並不笨;看到老爹給大姐換了布和針線,才十來歲的娃兒,也曉得跟老子頂嘴,說:“爹,你把那點山貨全部用來給大姐換了針線,我們過年喝涼水?你隻給大姐換了,二姐和三姐要找你打鬼架!”
“啥子打鬼架喲!過年過節的,點點大的娃兒,你曉得個啥喲!你莫鬧,我要給你們換半升米迴去,加點包穀米,過年包你吃上冒兒頭!”
聽說
肖碧玉語重心長地對女兒雲彩說:“十七八歲的大姑娘了,不要再跟馮二娃子滿山跑了;還是坐下來給自己做些嫁妝,等媒婆來了,就把你與張家那門親事定下來!”
馮二娃子和雲彩同歲,是青梅竹馬的朋友。馮二娃子家裏煮了點啥子好吃的,都要給雲彩拿點來吃;雲彩在家裏雖然頓頓有大魚大肉,但哪怕是馮二娃子拿根泡豇豆來,她都覺得好吃。要是遇到雲彩心情不好,馮二娃子會護著她,陪著她,直到她心情好了才離開。
坐在繡床前的雲彩頭沒抬、話沒說,把肖碧玉的話當成耳邊風。
肖碧玉又說:“雲彩,你和馮二娃子都大了,都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了,你們在一起瘋跑,諸葛故城的人說閑話了;要是你們再做出個啥子事來,你這輩子就完了!再說,馮二娃子是啥人?是山莊長工的兒子,你是千金小姐,能嫁給他嗎?”
這席話可觸動了雲彩,她斬釘截鐵地說:“我不想嫁人,更不想嫁給張家。張家那個男人得了癆病,一天到晚都在咳嗽;床前放一堆灰,咳的痰就吐在那灰上,想起我就要吐!”
“不可能,媒婆說張家是大富大貴人家,有良田千畝,開有油房染房,不比我們家差;張家少爺年紀輕輕的,就當了張家的當家人,哪裏會生癆病?是不是那個馮二娃子亂說的?”肖碧玉生氣地說。
雲彩把繡花針往繡布上一紮,大聲說:“你當娘的也該去訪一訪,嫁給一個癆病殼殼,我一輩子的幸福你管不管?我反正不嫁,就呆在山莊!”
雲彩確實看中了長工馮四的兒子馮二娃子;橫看豎看,馮二娃子就是自己心目中要找的男人。雖說馮二娃子是諸葛山莊佃戶的娃兒,可雲彩從未看輕過他;她始終認為,馮二娃子是個有血有肉的男子漢,懂感情,會關心女人。馮二娃子做啥子事,都有那麽一股子勁;就說編扇子,他可以編出一把有簸箕那麽大的扇子,也可以編出手指那麽小的扇子;扇子上的花紋,啥子花草蟲魚,啥子公子小姐,隨手編出來,活龍活現。他給諸葛洪老爺編的扇子,老爺把扇子掛在牆上當裝飾品;隻要有人進房,他就要給人家介紹一番,說這小子是大山裏的能工巧匠,將來一定會有出息。諸葛洪喜歡馮二娃子編的扇子,除了這扇子的篾活精道外,還就是老爺子身子骨正在恢複,陽氣不足,時常有腳手酸軟的感覺;當他看到扇子上鴛鴦戲水的圖案時,就覺得迴到了年輕時代,心態就年輕了許多,覺睡得好了,飯吃得香了,腳手不酸了,臉上有陽氣了。山莊裏的人都說,老爺恢複得真快,就象沒生過大病似的。
有一天,王老六跑進肖碧玉的廂房,著急地說:“表妹,我昨天下午收租迴來,在那片竹林邊,又看見雲彩和馮二娃子在一起;他們見到我,就急忙鑽進了竹林。我看這樣下去,遲早要弄出點事來。”
諸葛家的大小姐喜歡上佃戶的兒子,諸葛故城的人早就議論紛紛:“馮二娃子是佃戶的兒子,雲彩是山莊的大小姐,真是癩蛤蟆吃上了天鵝肉!”
肖碧玉生氣地對王老六說:“表哥,你去把馮四和他老婆叫來,我要給他們說個明白。這馮二娃子是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家夥,也不拉個稀屎照照,他是個啥子東西,咋個纏著雲彩不放手!”
一會兒,馮四領著老婆顫顫驚驚來到廂房,兩口子“撲通”一下跪到了大少奶奶麵前;好象他們知道肖碧玉要說啥子事。
肖碧玉坐在椅子上,翹起個二郎腿,嘴裏“咕嚕咕嚕”地抽著水煙;她過足了煙癮,把紙撚子慢慢地插進盒子,然後昂著頭,眼睛瞪著馮四和他老婆,厲聲道:“馮四,今天我叫你的名子,你以為老爺稱你馮四叔,我就怕你不成?你那年欠山莊的銀子還了沒有?你兒子馮二娃子橫豎站起一大堆,不去掙錢還山莊的大洋,在屋裏沒事幹,盡想些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事,你們教的啥兒子?”
馮四聽說要還大洋,腦殼“嗡”地一聲響,一下子癱坐地上,半天說不出話來。他想的是這災荒年連口飽飯都吃不上,叫還大洋還不是要命嗎!
馮四借山莊大洋的事,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年天大旱,有母女倆討飯到山莊大門邊,那女娃的娘餓得快暈死了;恰遇馮四打柴迴來,他把母女倆引到柴屋,給她們弄了點吃的。這事很快傳到了管家王老六那裏,王老六找了兩個夥計,強行要把母女倆趕出山莊,那老婦人死活都不走,要山莊給她女兒一口飯吃,否則就要撞死在這裏。這事傳到譚氏那裏,譚氏到了柴屋,見馮四正在給老婦人喂米湯,看樣子也活不了幾時了;譚氏是個吃齋念佛之人,心想這母女倆沒往別處走,偏走到了山莊大門前;在山莊大門前沒碰到其他人,偏就碰到打柴的馮四,這裏就是姻緣!她把這事告訴了諸葛洪,男人也覺得蹊蹺,就同意把母女倆留下來,當即把那女子許跟了馮四當老婆。馮四已是三十好幾的人了,還是兩隻筷子夾根骨頭,光棍一條,對老爺和譚氏是感激涕零;就在那女子與馮四成親的當天,老婦人就死了。
馮四的老婆還算個有福之人,沒過兩月就懷上了馮四的娃兒;可就是光生病,馮四在帳房借了好些錢,都治不好病。他老婆生第一個娃兒,生了兩天兩夜,結果生下來還是個死娃,幸好老婆的命保住了。沒過多久,馮四老婆懷上馮二娃子,馮四器重得很;凡是山莊分點好吃的,他都拿迴家給老婆吃。老婆沒負他,順利地生下了馮二娃子;可沒幾天,大山裏就出現瘟疫,大人小娃都拉肚子,馮四又求山莊借了一筆錢,又是吃藥,又是請仙娘,才把母子倆的命保住。馮四在山莊借的錢,加起來有二十多個大洋。一家人連飯都吃不飽,沒法還大洋,馮四就與帳房簽契約,把兒子抵給山莊做長工。馮四對老婆說:“我今生無怨無悔,隻要有了兒子,管他長工短工,都是馮家的香火!”
有一天晚上,棒老二下山了,就在山莊後麵放黑槍,莊內一片混亂。諸葛洪聽到一聲槍響,一個夥計衝過來擋在他身前,他脫險了,夥計受傷了;第二天,諸葛洪知道擋槍子的就是馮四,是馮四救了他的命。諸葛洪為了報答馮四,當眾宣布廢除帳房給馮四立的契約,還叫子孫把馮四叫叔;從那以後,山莊的人都叫他馮四叔。
這麽多年了,馮四弄不清楚,老爺宣布廢了契約,兒子用不著當長工了,可那筆欠帳了結沒有?他沒膽量去問老爺,帳房也沒說清楚。馮四曾想過,待兒子長大了,還是要掙錢還這筆債。
“都快過年了,你家裏不可能沒有一點錢,這債欠了二十年了,不收你的利息,本也該還了!”肖碧玉說。
癱坐在地上的馮四,想:“要還這筆債,談何容易,這天大旱連吃飯都難,哪來的錢還債?大少奶奶今天逼債,是把我們一家往死裏逼喲!”他坐在地上仍沒有說話。
“沒有錢,你兒子還想討老婆?以為討老婆就那麽簡單!”肖碧玉步步緊逼。
馮四終於聽出點名堂來了。他知道兒子喜歡大小姐雲彩,大少奶奶肯定是衝著這事來的,他想:“這個不爭氣的兒子,討個窮老婆都沒錢,你還敢去攀山莊的大小姐?”於是,馮四說:“大少奶奶,我們會管教兒子的,我們是山莊的下人,不能有非份之想,哪能讓二娃子胡思亂想。大少奶奶,我們當爹娘的沒管好娃兒,給你陪罪了!”說完連磕了三個響頭,那額頭都磕破了皮,血逐漸地滲透出來,那皮由白開始變紅了。
馮四老婆說:“大少奶奶,你大人大量啊,我那不爭氣的鬼東西,我們迴去收拾他。”說完也連磕了三個響頭。
“有你們這幾句話就行了,隻要懂規矩,啥事都好辦!兒子不知天高地厚,當爹娘的該知天高地厚吧。山莊的規矩,哪個敢違背?你家欠山莊的債,肯定是要還的;如不講規矩,馮二娃子再去糾纏雲彩,我要你們馬上還債。”
聽到這話後,馮四和老婆跪在那裏,不停地給大少奶奶磕頭,說保證兒子不再去糾纏大小姐了。
王老六出這點子還真靈,自從肖碧玉給馮四兩口子訓話後,馮二娃子好多天沒在山莊露麵;諸葛雲彩也很規矩,坐到繡樓上沒下過樓。
肖碧玉還不放心,她給男人說:“我看張家是個大戶人家,算是門當戶對。擇個黃道吉日,把雲彩這門婚事訂下來;這麽大的人了,不快點嫁出去,遲早要鬧出事來的!”
諸葛常德也有幾分擔心,雲彩的婚事是大事,諸葛家的大小姐,哪能跟佃戶的兒子成親?他說:“媒婆說,年後張家就要送彩禮來,我看大喜的日子就定在正月十五以前,山莊的活路也好有個考慮。老爹老娘的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雲寶成親了,再把雲彩的婚事辦了,也好了他們一個心願!”
“乳娘,你去把雲貴叫過來,跟弟弟妹妹一塊識字,看來要培養他讀書的興趣才行。”韓秋紅說。
蘭青萍有些難為情,站在火爐子旁邊,提著茶壺沒開腔。
秋紅見她那樣子,知道她還在生賈梅珍的氣,開導說:“乳娘,你不要跟大姐見氣,她這個人就這樣,明明曉得人家說的是對的,也死要麵子。你再去跟她說,教雲貴識字,對娃兒將來有好處,她也許會想得通這個道理!”
青萍出了廂房門,邊走邊擦眼淚,心裏有說不出的苦處。本來教娃兒識字是天大的好事,三少奶奶應該懂這個道理;可她去接雲貴過來識字,有好幾次都是碰了一鼻子灰。
賈梅珍很不高興地說:“你一個下人,咋個不懂規矩,我的娃兒你想叫就叫?雲貴將來的事,還用你操心!”
賈梅珍養雲貴,那真的是用了心的。雲貴的生活起居、吃飯穿衣,她都要一一過目;丫頭桃兒隻要有點不盡心,她都要把桃兒罵半天。
秋紅知道梅珍疼雲貴,但她認為梅珍把雲貴管得太嚴,廂房門都不準出。隻要梅珍不在家,雲貴就跑出山莊,滿山遍野地跑。有一次,天都黑了,雲貴還沒迴家,到處都找遍了,都沒找到,梅珍和秋紅都急得團團轉。後來,還是一個背二哥把他背了迴來,說是在山上的路邊睡著了。還有,就是梅珍不許雲貴到秋紅廂房來玩;就是雲貴正在秋紅廂房裏玩得正高興,隻要聽到大娘迴來了,他會馬上甩下手中的東西,一溜煙地跑了;迴到梅珍那裏,還得教訓半天。弟妹想與他一起玩,他也不理;現在年齡大了,性格更怪了,見到秋紅招唿也不打。
青萍走到三少奶奶的廂房門邊,就聽見三少奶奶在說:“雲貴,你那小娘好狠心喲,你是她親生的,她就是不要你,生下來第二天就抱給我了;你幸好抱跟我,不然就慘了!”
蘭青萍不是第一次聽到這些話,可她從來沒跟秋紅說過,她怕秋紅受不了;唉,當初秋紅好心好意地把雲貴抱給三少奶奶,三少奶奶不但沒一句感謝的話,還說那些難聽的話,這不是狗咬呂洞濱,不識好人心嗎!
“三少奶奶,秋紅叫我把雲貴接過去識字;雲貴,走呀,你弟妹還等著你呢!”青萍小聲地說。
賈梅珍盯著蘭青萍,隔了好一陣,她才“哼哼”兩聲,說:“這災荒年,年都過不起,識字能當飯吃?雲貴,你去不去?識字當飯吃!”
雲貴把眼睛一瞪,大聲吼道:“不去,就不去!”桃兒拉起雲貴就跑了。
每到年關,諸葛山莊帳房盤點,是人們最興奮的時候,都想帳房把帳算快一點,拿了錢,忙著迴去備年貨。今年這年關實在難過。臘月間的天氣,山頂上是厚厚的積雪;山下田裏、河溝裏都結了冰;樹枝上、竹葉上都掛滿了冰棍;冷風嗖嗖、寒氣逼人。山莊的地壩裏,站滿了人,有些人提著小烘籠,夾到褲襠裏烤,都還說冷。這小烘籠多是年齡大的才享用,它是用竹篾編的籠子,裏麵放個小沙鍋或土碗,把火坑裏燒過的木炭,夾在裏麵,用灰蓋上,可以管半天不熄火。有的年輕人,幹脆用爛了的瓦缸,撿來些幹柴放在缸裏燒火烤,三個一堆,五個一夥蹲在那裏,邊烤火,邊擺龍門陣。也有些人站在那裏,一邊跺腳,一邊用手哈氣取暖。大多數人都來過好幾次了,帳房都說帳沒算出來,要大家耐心等待。
今年這鬼天氣,春旱連夏旱,夏旱連伏旱,田裏幹得起了裂縫,秧是沒栽上,包穀顆粒無收。人也不爭氣,山上山下,山裏山外的人都拉稀,拉得一個個黃皮寡瘦,真是天災人禍啊!
臘月二十八,當家人諸葛常祿終於從鹹陽迴來了。他一進山莊大門,地壩裏的人就吼起來了,說:“當家人迴來了,帳房的帳應該算得清了,拿得到過年錢了!”
諸葛常祿沒有往年那種一唿百應的氣勢,隻是苦笑了幾下,說:“請你們相信,我諸葛常祿肯定要跟你們結清工錢的,包你們有錢置年貨!”
地壩裏頓時安靜多了。有的年輕人則不睬禍事,說:“你山莊不把工錢結了,到明年,你當家人再行,恐怕也請不到人做活路了!”
諸葛常祿首先去見了大哥諸葛常德,把鹹陽生意結帳的事說了一遍。原來打算把鹹陽生意上的帳結了,拿些錢迴來,把山莊所欠的工錢結了;可鹹陽商號賣出去的貨,收不到錢,大山運過去的貨,又積壓在庫房裏;如今物價飛漲,商號還虧了一大截。諸葛常祿憂心忡忡地說:“大哥,做這麽多年的生意,我還沒遇到過今年這個樣子,真是屋漏又遭連夜雨,吃炒麵偏偏遇吹大風!可能要挖生肉才過得了年啊!”
諸葛常德也感到事態的嚴重,他建議把帳房的情況,讓諸葛家的人都來聽一聽,這樣大家心中有數。
兩兄弟主意拿定後,就到了老爹老娘的正房。
諸葛洪的身子骨,是一年不如一年了。衝喜後,是輕輕鬆鬆地活了好幾年;可今年的秋天,拉了半個月肚子後,就再沒恢複原氣,睡到床上已起不來了。
諸葛常祿給老爹稟報了今年的收成,還說了如何度過年關的想法。
還沒等諸葛常祿說完,諸葛洪就說:“這種年成,誰做當家人都惱火;有你們這樣努力,我就放心了;我現在幫不了你們,少給你們添麻煩就不錯了!”
諸葛常祿很感動,他想:“父親對自己這樣信任,我決不能辜負他老人家的期望;現在,我要盡最大努力,度過這個難關。我這個當家人,不能虧了諸葛家的人,也不能虧了山莊的長工和下人,尤其是故城聯防隊的背二哥。在這大災之年,故城裏的秩序不能亂,否則棒老二趁火打劫,恐怕山莊就危險了!”
在諸葛家堂屋,當家人召集諸葛家人議事,把山莊今年的收成,給大家報了帳,他說:“大煙的生意全年走平;諸葛故城商鋪門店生意賺的錢,隻有往年的百分之四十;最差的是山下三百多畝水稻,由於幹旱,幾乎沒有收成。山莊不僅收不到租子,還有好多佃戶沒飯吃;這些勞動力養不住,來年的莊稼沒人種,又是難題。鹹陽商號生意周轉不靈,庫房積壓的貨賣不出去,原本要抽迴來的資金,抽不迴來。”當家人帳報的簡單,沒有跟大家仔細算虧損;這有他的想法,大家若是接受不了,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說三道四,幫倒忙。
當家人從鹹陽空手而歸,這災年的年關如何過?堂屋鴉雀無聲。諸葛家所有人都知道年難過,就是那愛聲張的二少爺,今天也大氣沒出。沉悶的氣氛壓得大家喘不過氣來。
大家意想不到的是,當家人把給諸葛雲彩辦婚事的事定了,他說:“大小姐雲彩的婚事照常辦。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就是今年收成不好,也不能耽誤雲彩的終身大事。”
山莊還要給雲彩辦婚事,諸葛家的人一下興奮起來了,都說:“當家人既然有錢給大小姐辦喜事,說明有錢過年了。”
諸葛常福覺得機會來了,他說:“當家人有錢給大小姐辦喜事,當然也會給廂房多發點過年錢;我家的幾個娃兒,還等著要壓歲錢喲!”
地壩裏的人,聽說山莊還有錢給大小姐辦喜事,也就安心多了,這說明山莊還是有底子嘛!一個老長工給周圍的人說:“諸葛山莊能沒底子嗎?在米倉古道上跑這麽多年,餓死的駱駝比馬大,大船爛了也有三千釘,人家不會欠我們工錢的。”
中午時辰,有幾個人在柴火堆上烤起了包穀饃饃,這年成,能吃上這東西的,也隻有極少的人家了;當然,多是家裏的女人,為了給男人在外麵撐麵子,從牙齒縫縫裏省點出來,讓男人在體麵場合裝門麵。大多數人,都是帶了幾根生紅苕,拿著就啃,渴了,就到地壩邊喝幾口井水。
諸葛常祿東拚西湊,終於擠出一筆錢來,結了所有的的工錢,山莊裏的地壩才空了。
年前,張家給諸葛山莊送來了訂婚彩禮。張家的彩禮,是幾十個抬盒,幾十個挑子,送禮的人足足扯了一兩裏路長。
一方一俗,張家的排場是講夠了的。豬腦殼就裝了三個抬盒,每個抬盒裏有兩個豬腦殼,豬臉和豬嘴還打了朱紅;糧食抬了十多個抬盒,大米分糯米和粘米,包穀分黃包穀、黑包穀、白包穀三種,雜糧分葫豆、黃豆、綠豆、紅豆,麵分灰麵、掛麵;糧食上都蓋了紅綢子。
張家害怕棒老二攔路搶劫,請保裏的二十多個保丁,背上火藥槍護送。
送彩禮的隊伍一進故城,這氣勢把人們驚呆了,看著抬盒和挑子裏的東西,好多人都在流口水;心想要是有兩碗雜糧,加點紅苕煮一鍋,婆娘娃兒就能吃上一頓飽飯。
張公子首先拜見了雲彩的爹娘。肖碧玉見未來的姑爺,樣子清秀,精精幹幹,根本不象雲彩說的,是個癆病殼殼,心裏有說不出的高興。張公子很有教養,在肖碧玉的引領下,到正房拜過老爺和譚氏,然後又拜過山莊的當家人和女主人,拜過二少爺和二少奶奶,就是沒到秋紅廂房去。
蘭青萍聽說未來的姑爺要來拜廂房,她把秋紅箱子裏的新衣服拿了出來,要秋紅穿得講究點,不能太寒酸。秋紅覺得青萍說的也對,讓青萍給梳洗打扮了一番。可不知咋的,秋紅一等也沒來,二等也沒來。
青萍坐不住了,跑到堂屋看個究竟,可到了堂屋門前,賈梅珍有意擋住青萍,弄得青萍十分難堪。
諸葛常祿看見了青萍,他上前問道:“乳娘,你有事嗎?”
青萍紅著臉,難以啟齒。
諸葛常祿看出了青萍的來意,他把張公子拉到門邊,說:“這是我家娃兒的乳娘,你拜過秋紅二娘嗎?二娘可是大戶人家出身,在大城市呆過,有學問,懂禮教,在大山裏可是獨一無二的喲!她現在都成了諸葛山莊裏的私塾先生了!”
張公子不知所措,不知道拜脫了哪個二娘?隻好給當家人賠不是。
肖碧玉也覺得過意不去,忙起身說:“唉,真還把秋紅妹子拜脫了,快快快,我陪張公子去拜秋紅二娘。”
賈梅珍聽到男人誇韓秋紅,心裏難受極了,臉上紅一陣的、白一陣,張公子拜了韓秋紅迴來,她還沒迴過神來。
大山裏有規矩,新娘新郎沒拜堂之前,是不能見麵的,所以雲彩仍呆在繡樓上,足不出戶;張家公子是個啥模樣,她也沒見過。肖碧玉認為雲彩很懂事,從張家送了彩禮後,她幾乎都呆在繡樓上沒出門,也沒去見馮二娃子。
大山裏過年,按慣例由諸葛山莊出錢,要在諸葛故城裏掛上大紅燈籠。諸葛家人認為,大災之年,過年也要講點喜氣;說不定把這大紅燈籠高高掛起,還能把災年的邪氣衝掉。
諸葛常祿早就給王老六作了安排,要把去年掛過的舊燈籠,從庫房裏清出來,打掃幹淨,用紅染料塗刷,能用的都要用上,然後把購置新燈籠的錢減了一大半。
王老六露出一副難為情的樣子。
諸葛常祿說:“掛大紅燈籠,圖的就是一個‘喜’字,這‘喜’字,圖的就是一個‘紅’字,不管是新燈籠,還是舊燈籠,隻要把大紅顏色弄到位,也能趕走邪氣的。把舊的掛在小街小巷,把新的掛在大街大巷,諸葛故城的年味,就會不減當年。”
臘月二十九,該掛大紅燈籠了,王老六感到從未有過的沮喪。往年,隻要王老六神氣十足地領著夥計們,把那一串串大紅燈籠扛出來。故城裏的人,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娃,不管是老人還是年輕人,都會爭先恐後地幫忙;有時,為大紅燈籠掛的高低,人們爭得是麵紅耳赤,還得由王老六來主持公道。這時的山莊大管家,那威風是抖夠了的。
可今年,燈籠擱在他們的門邊,一個個沒精打彩的,看也不看大紅燈籠一眼。別說幫忙了,你叫他拿個梯子來,脾氣好的,坐在門坎上不動,懶得拿就算了;脾氣不好的,他不但不拿,還指桑罵槐地罵半天:“老天爺不讓人活命了,菩薩不保佑我們了;閻王爺你要收人,就早點收嗎,肚子餓巴了背,到閻王殿掃地,我是掃不動的了。”
王老六向當家人訴苦。諸葛常祿說:“要是明年老天還不下雨,他們就不是罵幾句了,是要揭杆造反了!”
人無論咋個窮,年總是要想法過的。
諸葛故城的集市,在米倉古道上是很有名的。每到了年前,山貨擺滿了大街,什麽銀耳、木耳、香菇、黃花、幹筍,什麽豹皮、熊皮、羚羊皮,什麽麂子、野豬、野兔、野雞,什麽大煙、土漆,應有盡有;那山外來的商人,把山外的花布、紅糖、鹽巴、洋火等小百貨運進諸葛故城;集市上,到處在野豬換花布,野兔換洋火,木耳換鹽巴等等,山民和商人們在衣襟下捏手指講價錢,熱鬧非凡。
可今非昔比,今年已經都到臘月二十八了,故城街上一片淒涼,稀稀拉拉地擺有幾處小百貨攤,還有幾個小吃攤,還有幾個守著背篼賣山貨的人,……
兩條野狗為爭奪一根幹焦了的骨頭,發出“汪汪”的嘶叫聲,從故城的上街,打鬥到了下街,……
忠順叔天不亮就起床,拉著兒子幹豇豆,就到了故城。走到一個吃攤前,兒子盯著吃食不轉眼,忠順叔看了也心酸,取下一隻野雞遞給小販;幹豇豆接過一塊粘了米粉的米糕,就往嘴巴裏塞。幹豇豆吃急了,米粉嗆進喉嚨裏,嗆得直翻白眼,忠順叔嚇得臉青麵黑,問道:“你那吃食有沒有毒?你把老子的娃兒毒死了,老子要找你扯死人經喲!”
小販白了忠順叔一眼,隨手拿過一把茶壺,把壺嘴伸到幹豇豆口裏,隻聽到“咕嚕”一聲;幹豇豆猛吞了一口茶水,就沒事了,忠順叔幹癟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忠順叔年終去諸葛山莊帳房結帳,結了個倒擦皮,給諸葛山莊當了一年背二哥,不但沒領到一文錢,還倒欠了山莊五十個銅元。諸葛常祿念忠順叔死了女人後,日子艱難,還是給了他五升包穀迴家過年。
忠順叔想:“大女兒已是十六歲的大姑娘了,其他人家的姑娘都會繡花了,可大女兒從娘死後,都在屋裏帶弟妹,煮飯洗衣服,一直都想扯點布,買點針線,跟鄰居家的大姐學繡花。今天一定要換二尺布和一點針線迴去,讓女兒學繡花!”
大山裏,女娃兒做不來針線活,那是找不到婆家的。
忠順叔的兒子幹豇豆,你說他幹瘦,那腦殼並不笨;看到老爹給大姐換了布和針線,才十來歲的娃兒,也曉得跟老子頂嘴,說:“爹,你把那點山貨全部用來給大姐換了針線,我們過年喝涼水?你隻給大姐換了,二姐和三姐要找你打鬼架!”
“啥子打鬼架喲!過年過節的,點點大的娃兒,你曉得個啥喲!你莫鬧,我要給你們換半升米迴去,加點包穀米,過年包你吃上冒兒頭!”
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