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令此舉顯然是把幾位大巫的看家本領全部用了出來,有些是齊玄素曾經用過的,比如“土之術”、“水之術”、“木之術”,還有些齊玄素未曾用過的,應該是姚令植入“長生石之心”後又以“玄玉”進行了補全——這也在情理之中,作為曾經的全真道首領,姚令手裏的“玄玉”理論上不會比李家少,隻會更多。
姚令揮動一條手臂,鋪天蓋地的火焰立時鋪滿了整個萬壽重陽宮的上空,火海倒懸天上,哪怕是最絢爛的火燒雲也無法與之相比。
至於火焰的威力,哪怕已經退到地肺山邊緣的道門眾人,仍舊能清晰感受到咄咄逼人的熾熱溫度,一些修為較低之人,不得不全力催動修為,方能勉強抵擋。
不過齊玄素有“玲瓏寶冠”護體,無視漫天火焰,取出“三寶如意”,朝著姚令所在的方位逆流而上。
姚令再次揮動手臂,又用“水之術”。
一瞬間,由極熱轉為極寒。
這正是齊玄素曾經擁有的“北極玄渚”,並非是對水的運用,而是極致的寒冰之力,冰封萬物,改換天時,萬裏雪飄,生就的玄冰便是“太陽真火”也不能將其融化。
風雪漫卷,將山川湖泊悉數冰封,所過之處,三伏變為三九,哪怕是火焰,也難逃被冰封的命運。
水火冷熱交替之間,產生了巨大的力量,直接作用在玄黃之氣上。
姚令出手不停,還有“金之術”。
如果由道門之人來用此等手段,金行之力必然是凝聚為飛劍或者長劍,但姚令骨子裏還是巫教之人,所以凝聚的都是斧戈等頗有古典氣息的兵器,不知幾萬之數,如雨一般落下。
這一幕就仿佛是上古時代的畫作,用失傳的技藝展示了巫教的曆史。
巫教的兵器和儀式禮器如雨一樣落下,透著殺戮和獻祭的氣息,象征著那個黑暗的時代。
緊接著是“木之術”。
漫山遍野的植被衝破寒冰的封鎖,頂著風霜雪劍開始瘋長,同樣頗具古典氣息,不是任何一種樹木,而是已經近乎絕跡的巨大蕨類,動輒幾十丈之高,拔地而起。
齊玄素已然看出來了,姚令這是要結成“五行大陣”。
齊玄素一度將這門神通視作自己在未來將要掌握的壓箱底手段,卻沒想到不等他掌握“五行大陣”,就已經改天換日,可能這輩子都沒機會掌握了,如今更是先一步品嚐到了“五行大陣”的滋味。
此時“五行大陣”已有其四。
齊玄素也終於來到了姚令的麵前,舉起手中“三寶如意”便打。
除了有玄聖修為作為支撐,齊玄素同樣蓄勢許久,凝聚了大量的天地元氣,然後再通過“三寶如意”釋放開來,當真不可小覷,遠非正常狀態下駕馭三寶如意可比。
姚令直接展開“幹地”,護住周身。
“三寶如意”沒有任何技巧地砸在大盾之上,轟然作響,如撞天鍾。連綿不絕的音浪瘋狂擴散,一浪接著一浪,甚至前浪還未及消散,就已經被後浪追上,兩者又混在一起,愈發混亂。
一時間,仿佛天地都在震蕩,天也搖晃,地也搖晃。
大掌教親軍們不得不提前開啟陣法,以此來抵禦音浪的衝擊,否則萬難承受。
首當其衝的姚令自然也承受了“三寶如意”的猛烈衝擊,整個人的血肉都如波浪一般上下起伏著,畢竟大巫真身缺少“身神”作為錨定點,也許整體強度並不遜色人仙真身,但在穩定程度上卻是有所不如。
人仙常見的是虎死不倒架,哪怕身死,其遺骸仍舊不朽不滅,保持生前樣貌,比如澹台雲當初被玄聖打得血肉盡滅,眾多身神連點成線還是維持了一個人形輪廓,沒有半點改變。大巫死後,雖然有此身不朽的例子,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大巫會崩潰得不成樣子,就仿佛無數血肉胡亂堆積在一起的巨大蛞蝓,這便是大巫真身的不穩定性。
不過姚令並不以為意,“木之術”中有一門神通名為“椿齡無盡”,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椿齡無盡,蘿圖有慶,常作乾坤主。
此神通可使自身性命之春秋變化,四季輪轉,洗去諸多負麵狀態和各種傷勢,與“太素玄功”有異曲同工之妙,隻是沒有“太素玄功”的萬法不侵和金剛不壞。
又有“體之術”,雖然沒有凝練穴竅和身神,但強悍的是血肉和氣血本身,幾乎是不死之身,就如此時的姚令,應該稱之為“祖巫真身”。
這些大巫神通在單一模式下,都有一定的缺點,可如果整合起來,就會發揮出極佳的效果。
當初齊玄素還在走巫教路子的時候,就有過一個設想,以“祖巫真身”加持體魄,再覆以“玄黃石甲”,同時以“椿齡無盡”恢複自身。
這天底下又有幾人能殺得了他?
不能說完全沒有,那也是屈指可數。
同等境界之人對上齊玄素,無非是兩種辦法。
一種是耗盡齊玄素的神力。另一種就是將齊玄素鎮壓封印。
隻是齊玄素沒有想到,他直接被姚令通過姚橫波的殘魂從內部控製拿下,也是兩人之間的修為差距過大,這個設想根本沒來得及用於實戰,如今卻是讓姚令給用上了。
此時該頭疼的反而是齊玄素了,就算他得了玄聖修為,一時半刻之間也無法攻破姚令的防禦,可用不了一時半刻,姚令的“五行大陣”就要布置成功。
慈航真人的臉色略微凝重,從發髻上拔下簪子,反握掌中。
不過沒有出手。
根據既定策略,不到萬不得已,齊玄素還是想要嚐試單人斬殺姚令,既是了結兩人之間的恩恩怨怨,也是作為大掌教進行立威。畢竟他這個大掌教太年輕了,也太缺乏震懾整個道門的威嚴了。
如果齊玄素獨自手刃了姚令這個道門第一人,那他就是道門第一人。他再想推行改製或者整頓風氣,阻力就會小上許多。
更何況齊玄素至今還沒動用“素王”,遠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終於,姚令還是結成了“五行大陣”。
一瞬間,方圓數百裏內五行逆亂,時而天塌地陷一般傾盆大雨,時而地動傾覆兩座大山強行合在一處,大地如水麵一般起伏不定,又有天火雷電肆虐其間,雲霧茫茫,轟鳴不止,天昏地暗。
在觀戰的道門之人的視角中,目之所及,隻有無邊雨幕如傾盆一般砸下,雨水之間幾乎沒有太多縫隙可言,股股銀柱又勁又急,堪比飛劍,誰說恨雨無鋒?其中間或又夾雜著金石兵刃和火焰流星,覆蓋範圍何止百裏,怎是一個“亂”字了得。
除了結陣的大掌教親軍之外,許多普通天人已經站不住身形,不得不退迴飛舟之中。隻剩下仙人、偽仙、造化之人還能立於空中,遠遠觀看。
麵對火力全開的“五行大陣”,齊玄素也不得不催動“玲瓏寶冠”,使其化作“玲瓏寶塔”,高懸於頭頂之上。
寶塔足有三十三層之高,寓意“三十三天”,於五行狂瀾的驚濤駭浪之中,巍然不動,玄黃之氣不減反增,如一柱擎天,不動分毫。
狂亂的五行之力與玄黃之氣反複拉鋸,將此間的天地元氣拉扯得支離破碎,亂流奔湧。
一時間,雨水銀光迷蒙,雷蛇狂舞不停,雲層的範圍廣布四方,道道接天連地的龍卷風柱在大地上移動肆虐,將山石樹木吸卷入空中,又狠狠地將之砸向地麵,許多樓閣殿宇便如紙糊一般,轉眼間就被連根拔起,吸入天上,化作齏粉。
沒了金闕壓製,這才是仙人之威。
姚令揮動一條手臂,鋪天蓋地的火焰立時鋪滿了整個萬壽重陽宮的上空,火海倒懸天上,哪怕是最絢爛的火燒雲也無法與之相比。
至於火焰的威力,哪怕已經退到地肺山邊緣的道門眾人,仍舊能清晰感受到咄咄逼人的熾熱溫度,一些修為較低之人,不得不全力催動修為,方能勉強抵擋。
不過齊玄素有“玲瓏寶冠”護體,無視漫天火焰,取出“三寶如意”,朝著姚令所在的方位逆流而上。
姚令再次揮動手臂,又用“水之術”。
一瞬間,由極熱轉為極寒。
這正是齊玄素曾經擁有的“北極玄渚”,並非是對水的運用,而是極致的寒冰之力,冰封萬物,改換天時,萬裏雪飄,生就的玄冰便是“太陽真火”也不能將其融化。
風雪漫卷,將山川湖泊悉數冰封,所過之處,三伏變為三九,哪怕是火焰,也難逃被冰封的命運。
水火冷熱交替之間,產生了巨大的力量,直接作用在玄黃之氣上。
姚令出手不停,還有“金之術”。
如果由道門之人來用此等手段,金行之力必然是凝聚為飛劍或者長劍,但姚令骨子裏還是巫教之人,所以凝聚的都是斧戈等頗有古典氣息的兵器,不知幾萬之數,如雨一般落下。
這一幕就仿佛是上古時代的畫作,用失傳的技藝展示了巫教的曆史。
巫教的兵器和儀式禮器如雨一樣落下,透著殺戮和獻祭的氣息,象征著那個黑暗的時代。
緊接著是“木之術”。
漫山遍野的植被衝破寒冰的封鎖,頂著風霜雪劍開始瘋長,同樣頗具古典氣息,不是任何一種樹木,而是已經近乎絕跡的巨大蕨類,動輒幾十丈之高,拔地而起。
齊玄素已然看出來了,姚令這是要結成“五行大陣”。
齊玄素一度將這門神通視作自己在未來將要掌握的壓箱底手段,卻沒想到不等他掌握“五行大陣”,就已經改天換日,可能這輩子都沒機會掌握了,如今更是先一步品嚐到了“五行大陣”的滋味。
此時“五行大陣”已有其四。
齊玄素也終於來到了姚令的麵前,舉起手中“三寶如意”便打。
除了有玄聖修為作為支撐,齊玄素同樣蓄勢許久,凝聚了大量的天地元氣,然後再通過“三寶如意”釋放開來,當真不可小覷,遠非正常狀態下駕馭三寶如意可比。
姚令直接展開“幹地”,護住周身。
“三寶如意”沒有任何技巧地砸在大盾之上,轟然作響,如撞天鍾。連綿不絕的音浪瘋狂擴散,一浪接著一浪,甚至前浪還未及消散,就已經被後浪追上,兩者又混在一起,愈發混亂。
一時間,仿佛天地都在震蕩,天也搖晃,地也搖晃。
大掌教親軍們不得不提前開啟陣法,以此來抵禦音浪的衝擊,否則萬難承受。
首當其衝的姚令自然也承受了“三寶如意”的猛烈衝擊,整個人的血肉都如波浪一般上下起伏著,畢竟大巫真身缺少“身神”作為錨定點,也許整體強度並不遜色人仙真身,但在穩定程度上卻是有所不如。
人仙常見的是虎死不倒架,哪怕身死,其遺骸仍舊不朽不滅,保持生前樣貌,比如澹台雲當初被玄聖打得血肉盡滅,眾多身神連點成線還是維持了一個人形輪廓,沒有半點改變。大巫死後,雖然有此身不朽的例子,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大巫會崩潰得不成樣子,就仿佛無數血肉胡亂堆積在一起的巨大蛞蝓,這便是大巫真身的不穩定性。
不過姚令並不以為意,“木之術”中有一門神通名為“椿齡無盡”,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椿齡無盡,蘿圖有慶,常作乾坤主。
此神通可使自身性命之春秋變化,四季輪轉,洗去諸多負麵狀態和各種傷勢,與“太素玄功”有異曲同工之妙,隻是沒有“太素玄功”的萬法不侵和金剛不壞。
又有“體之術”,雖然沒有凝練穴竅和身神,但強悍的是血肉和氣血本身,幾乎是不死之身,就如此時的姚令,應該稱之為“祖巫真身”。
這些大巫神通在單一模式下,都有一定的缺點,可如果整合起來,就會發揮出極佳的效果。
當初齊玄素還在走巫教路子的時候,就有過一個設想,以“祖巫真身”加持體魄,再覆以“玄黃石甲”,同時以“椿齡無盡”恢複自身。
這天底下又有幾人能殺得了他?
不能說完全沒有,那也是屈指可數。
同等境界之人對上齊玄素,無非是兩種辦法。
一種是耗盡齊玄素的神力。另一種就是將齊玄素鎮壓封印。
隻是齊玄素沒有想到,他直接被姚令通過姚橫波的殘魂從內部控製拿下,也是兩人之間的修為差距過大,這個設想根本沒來得及用於實戰,如今卻是讓姚令給用上了。
此時該頭疼的反而是齊玄素了,就算他得了玄聖修為,一時半刻之間也無法攻破姚令的防禦,可用不了一時半刻,姚令的“五行大陣”就要布置成功。
慈航真人的臉色略微凝重,從發髻上拔下簪子,反握掌中。
不過沒有出手。
根據既定策略,不到萬不得已,齊玄素還是想要嚐試單人斬殺姚令,既是了結兩人之間的恩恩怨怨,也是作為大掌教進行立威。畢竟他這個大掌教太年輕了,也太缺乏震懾整個道門的威嚴了。
如果齊玄素獨自手刃了姚令這個道門第一人,那他就是道門第一人。他再想推行改製或者整頓風氣,阻力就會小上許多。
更何況齊玄素至今還沒動用“素王”,遠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終於,姚令還是結成了“五行大陣”。
一瞬間,方圓數百裏內五行逆亂,時而天塌地陷一般傾盆大雨,時而地動傾覆兩座大山強行合在一處,大地如水麵一般起伏不定,又有天火雷電肆虐其間,雲霧茫茫,轟鳴不止,天昏地暗。
在觀戰的道門之人的視角中,目之所及,隻有無邊雨幕如傾盆一般砸下,雨水之間幾乎沒有太多縫隙可言,股股銀柱又勁又急,堪比飛劍,誰說恨雨無鋒?其中間或又夾雜著金石兵刃和火焰流星,覆蓋範圍何止百裏,怎是一個“亂”字了得。
除了結陣的大掌教親軍之外,許多普通天人已經站不住身形,不得不退迴飛舟之中。隻剩下仙人、偽仙、造化之人還能立於空中,遠遠觀看。
麵對火力全開的“五行大陣”,齊玄素也不得不催動“玲瓏寶冠”,使其化作“玲瓏寶塔”,高懸於頭頂之上。
寶塔足有三十三層之高,寓意“三十三天”,於五行狂瀾的驚濤駭浪之中,巍然不動,玄黃之氣不減反增,如一柱擎天,不動分毫。
狂亂的五行之力與玄黃之氣反複拉鋸,將此間的天地元氣拉扯得支離破碎,亂流奔湧。
一時間,雨水銀光迷蒙,雷蛇狂舞不停,雲層的範圍廣布四方,道道接天連地的龍卷風柱在大地上移動肆虐,將山石樹木吸卷入空中,又狠狠地將之砸向地麵,許多樓閣殿宇便如紙糊一般,轉眼間就被連根拔起,吸入天上,化作齏粉。
沒了金闕壓製,這才是仙人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