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道理來說,張拘成作為紫微堂掌堂真人,掌管人事,解決張玉月的職務問題應是不難。
可問題在於張玉月荒廢了太長時間,道士品級一直沒有升上去,如果由張拘成來安排,就得先按部就班解決品級問題,再來解決職務問題。
可大掌教就不一樣了,隻要金闕能通過,大掌教可以讓四品祭酒道士一步登天,副掌教大真人和次席參知真人都不是問題,更不必說一個副堂主了。
這就涉及大掌教的權力範圍問題。
因為玄聖確定了金闕是道門最高權力機構,所以人事任命的最終決定權在金闕,就連大掌教也是金闕選出來的。
大掌教擁有的權力其實是人事提名權。
當存在多個提名權而隻有一個決定權的時候,當然是決定權更大。
當隻有一個提名權和一個決定權的時候,反而是提名權更大。
現在的情況是後者,隻有大掌教才有提名權,副掌教大真人並沒有提名權,所以隻要大掌教足夠強勢,金闕很難違抗大掌教的意誌。
道理很簡單,金闕當然可以不通過大掌教的提名人選,那麽大掌教幹脆不提名了,就讓這個位置空著。
金闕有決定權不假,可是連提名都沒有,總不能否決空氣吧。大掌教除了提名權,還有行政權,在位置空缺的時候,可以不通過金闕直接任命一個代理人選,暫時主持日常工作,還是可以強行推動大掌教的意誌。
這裏麵隱藏著一個選擇權和主動權的問題,沒有選擇權就沒有主動權,金闕隻能被動防守,大掌教掌握了主動權,既可以不提名,也可以繼續提名自己人,如果一直不通過,耽誤了公事,造成不好的影響,那麽最後肯定由金闕承受輿論壓力。
存在多個提名權的情況下,你不提名有的是人提名,擁有選擇權的決定權當然至關重要。放棄提名本質上是放棄行使權力。
隻有一個提名權,沒有選擇權的決定權就變得很尷尬。在這種情況下,放棄提名是變相行使權力,逼迫對方讓步。
所以說隻有一個提名權的時候,提名權更大。
這樣就存在一個問題,大掌教的權力幾乎是無限的,就背離了玄聖的本意,所以玄聖又加了一條,隻要三位副掌教大真人達成一致,就可以否定大掌教的決策。
大掌教必須拉攏一位副掌教大真人站在自己這邊,才能確保地位不動搖。否則六代大掌教就是下場,被三位副掌教大真人架空,政令不出紫霄宮。
至於五代大掌教,他當然沒有得到三位副掌教大真人的支持,可他掌握了金闕,副掌教大真人敢反對他,他就用金闕換掉副掌教大真人。
事實上五代大掌教也的確更換了副掌教大真人。
在這種情況下,意味著道門的大多數選擇了大掌教,自然沒必要用製度去製約了。權力自下而上,底下的人支持大掌教,哪怕沒有大掌教的名分,也仍舊掌握權力,眾望所歸,民心所向,這是什麽製度也限製不了的。
如今的齊玄素談不上掌握金闕,他沒那麽大的本事,不過副掌教大真人三缺一,根本不可能達成一致,更不必說七娘必然是堅定站在齊玄素這邊的。
隻要三位副掌教大真人不能達成一致,大掌教就可以對抗金闕,而且金闕不是鐵板一塊,必然會有人被拉攏動搖,除非金闕中存在一個能跟大掌教對抗的高威望領袖,否則必然是金闕退讓。
所以越級提拔張玉月,就是大掌教一句話的事情,省去了各種按部就班的問題。所謂一步慢步步慢,能省去許多時間,對於張拘成而言,的確是個不小的人情。
至於當年張月鹿以四品祭酒道士的品級出任天罡堂副堂主,那是姚令擔任輪值大真人時提拔的,本質上也是行使大掌教的權力。
齊玄素還是四品祭酒道士的時候就隻能去帝京道府做主事,升紫微堂副堂主也是用了職務品級的辦法,搞了一個所謂的三品副堂主,隻有擔任副堂主職務的時候才相當於三品幽逸道士,隻要離任,就還是四品祭酒道士,完全不能與張月鹿這種四品副堂主相比。
由此可見,這種特殊情況相當少見,由不得張拘成不歡喜。
用私人利益作為交換來推動一些道門政策,這當然是不對的,可問題在於這樣做最有效。
古人說,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
齊玄素暫時顧不得對與錯的問題,現在看的是成與敗。
齊玄素也很糾結,去儒門化喊了這麽多年,什麽移忠作孝、什麽君父思想,都被批爛了,可最後執行起來呢,還是儒門的那套邏輯,廟堂、君臣、勤王、擁立,都是老一套,無非換了個名字。齊玄素本人也不能免俗,思來想去,人性如此,扭轉得了一時,扭轉不了永遠,隻要外力沒有了,又會慢慢迴轉到原來的軌跡上。
張拘成離開的時候,剛好與姚懿走了個照麵。
張拘成笑得很含蓄,又不掩幾分傲氣。
過去的時候,兩人地位相當,如今卻是不一樣了,兩人的軌跡都發生了重大轉變,張拘成越走越高,姚懿卻是跌入低穀,紫霄宮次席當然權重,可在首席參知真人麵前就不算什麽了,哪怕是大掌教,也要顧及首席參知真人的意見,這就是差別。
其實很有意思的一點,張拘成不會跟東華真人比,姚懿也不會跟清微真人比,他們默認裴李二人比自己強,高下已分,沒有再去比較的必要。他們和李天清才是一個級別的,才有比較的意義。
姚懿是個極有城府的人,所以他首先放低了姿態,並主動讓開道路。
其實張拘成也並非頭腦簡單之輩,到底是有些得意忘形了,古往今來,不少大人物都在這方麵吃過大虧。
順境和逆境是不同的打法,順境也不意味著高枕無憂了。
雖然張拘成有些得意忘形,但還沒到目中無人的程度,他自然要停下腳步,與姚懿打個招唿:“姚道兄,許久不見,近來可好?”
姚懿道:“有勞張道兄掛念。”
張拘成歎了一口氣:“太平錢莊撤銷,你這位首席輔理也到了玉京,今後我們見麵的機會就多了,可要經常走動。對了,裴道友的事情我也聽說了,還請節哀。”
這有點哪壺不開提哪壺的意思,不過姚懿臉色不變,看不出喜怒,隻是說道:“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姚家衰弱不可避免,張家崛起也是必然,一來一去之間,張拘成和姚懿的對照,也是兩家命運的對照。
至於李家和秦家,如今已成叛逆。
無論怎麽看,張家成為道門第一世家都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這才是張拘成得意的關鍵所在,而不僅僅是個人的榮辱
不過談到個人,張拘成又不免想起自己的女兒張玉月,大掌教隻是給了一個末位副堂主,他這個做父親的就高興得跟什麽似的。
反觀姚懿,這輩子是很難翻身了,可女兒爭氣,姚裴如今已經是掌堂真人,以後接班地師也是順理成章,張拘成能指望張玉月做天師嗎?
想到此處,張拘成頓時泄氣,再也沒了在姚懿麵前炫耀的心思——如果張月鹿是他的女兒就好了,他壓姚懿一頭,張月鹿也壓姚裴一頭,這才是大贏特贏。
至於現在,張拘成甚至覺得自己輸了一籌。
張拘成把剩下的話語咽迴肚子裏,悻悻地去了。
可問題在於張玉月荒廢了太長時間,道士品級一直沒有升上去,如果由張拘成來安排,就得先按部就班解決品級問題,再來解決職務問題。
可大掌教就不一樣了,隻要金闕能通過,大掌教可以讓四品祭酒道士一步登天,副掌教大真人和次席參知真人都不是問題,更不必說一個副堂主了。
這就涉及大掌教的權力範圍問題。
因為玄聖確定了金闕是道門最高權力機構,所以人事任命的最終決定權在金闕,就連大掌教也是金闕選出來的。
大掌教擁有的權力其實是人事提名權。
當存在多個提名權而隻有一個決定權的時候,當然是決定權更大。
當隻有一個提名權和一個決定權的時候,反而是提名權更大。
現在的情況是後者,隻有大掌教才有提名權,副掌教大真人並沒有提名權,所以隻要大掌教足夠強勢,金闕很難違抗大掌教的意誌。
道理很簡單,金闕當然可以不通過大掌教的提名人選,那麽大掌教幹脆不提名了,就讓這個位置空著。
金闕有決定權不假,可是連提名都沒有,總不能否決空氣吧。大掌教除了提名權,還有行政權,在位置空缺的時候,可以不通過金闕直接任命一個代理人選,暫時主持日常工作,還是可以強行推動大掌教的意誌。
這裏麵隱藏著一個選擇權和主動權的問題,沒有選擇權就沒有主動權,金闕隻能被動防守,大掌教掌握了主動權,既可以不提名,也可以繼續提名自己人,如果一直不通過,耽誤了公事,造成不好的影響,那麽最後肯定由金闕承受輿論壓力。
存在多個提名權的情況下,你不提名有的是人提名,擁有選擇權的決定權當然至關重要。放棄提名本質上是放棄行使權力。
隻有一個提名權,沒有選擇權的決定權就變得很尷尬。在這種情況下,放棄提名是變相行使權力,逼迫對方讓步。
所以說隻有一個提名權的時候,提名權更大。
這樣就存在一個問題,大掌教的權力幾乎是無限的,就背離了玄聖的本意,所以玄聖又加了一條,隻要三位副掌教大真人達成一致,就可以否定大掌教的決策。
大掌教必須拉攏一位副掌教大真人站在自己這邊,才能確保地位不動搖。否則六代大掌教就是下場,被三位副掌教大真人架空,政令不出紫霄宮。
至於五代大掌教,他當然沒有得到三位副掌教大真人的支持,可他掌握了金闕,副掌教大真人敢反對他,他就用金闕換掉副掌教大真人。
事實上五代大掌教也的確更換了副掌教大真人。
在這種情況下,意味著道門的大多數選擇了大掌教,自然沒必要用製度去製約了。權力自下而上,底下的人支持大掌教,哪怕沒有大掌教的名分,也仍舊掌握權力,眾望所歸,民心所向,這是什麽製度也限製不了的。
如今的齊玄素談不上掌握金闕,他沒那麽大的本事,不過副掌教大真人三缺一,根本不可能達成一致,更不必說七娘必然是堅定站在齊玄素這邊的。
隻要三位副掌教大真人不能達成一致,大掌教就可以對抗金闕,而且金闕不是鐵板一塊,必然會有人被拉攏動搖,除非金闕中存在一個能跟大掌教對抗的高威望領袖,否則必然是金闕退讓。
所以越級提拔張玉月,就是大掌教一句話的事情,省去了各種按部就班的問題。所謂一步慢步步慢,能省去許多時間,對於張拘成而言,的確是個不小的人情。
至於當年張月鹿以四品祭酒道士的品級出任天罡堂副堂主,那是姚令擔任輪值大真人時提拔的,本質上也是行使大掌教的權力。
齊玄素還是四品祭酒道士的時候就隻能去帝京道府做主事,升紫微堂副堂主也是用了職務品級的辦法,搞了一個所謂的三品副堂主,隻有擔任副堂主職務的時候才相當於三品幽逸道士,隻要離任,就還是四品祭酒道士,完全不能與張月鹿這種四品副堂主相比。
由此可見,這種特殊情況相當少見,由不得張拘成不歡喜。
用私人利益作為交換來推動一些道門政策,這當然是不對的,可問題在於這樣做最有效。
古人說,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
齊玄素暫時顧不得對與錯的問題,現在看的是成與敗。
齊玄素也很糾結,去儒門化喊了這麽多年,什麽移忠作孝、什麽君父思想,都被批爛了,可最後執行起來呢,還是儒門的那套邏輯,廟堂、君臣、勤王、擁立,都是老一套,無非換了個名字。齊玄素本人也不能免俗,思來想去,人性如此,扭轉得了一時,扭轉不了永遠,隻要外力沒有了,又會慢慢迴轉到原來的軌跡上。
張拘成離開的時候,剛好與姚懿走了個照麵。
張拘成笑得很含蓄,又不掩幾分傲氣。
過去的時候,兩人地位相當,如今卻是不一樣了,兩人的軌跡都發生了重大轉變,張拘成越走越高,姚懿卻是跌入低穀,紫霄宮次席當然權重,可在首席參知真人麵前就不算什麽了,哪怕是大掌教,也要顧及首席參知真人的意見,這就是差別。
其實很有意思的一點,張拘成不會跟東華真人比,姚懿也不會跟清微真人比,他們默認裴李二人比自己強,高下已分,沒有再去比較的必要。他們和李天清才是一個級別的,才有比較的意義。
姚懿是個極有城府的人,所以他首先放低了姿態,並主動讓開道路。
其實張拘成也並非頭腦簡單之輩,到底是有些得意忘形了,古往今來,不少大人物都在這方麵吃過大虧。
順境和逆境是不同的打法,順境也不意味著高枕無憂了。
雖然張拘成有些得意忘形,但還沒到目中無人的程度,他自然要停下腳步,與姚懿打個招唿:“姚道兄,許久不見,近來可好?”
姚懿道:“有勞張道兄掛念。”
張拘成歎了一口氣:“太平錢莊撤銷,你這位首席輔理也到了玉京,今後我們見麵的機會就多了,可要經常走動。對了,裴道友的事情我也聽說了,還請節哀。”
這有點哪壺不開提哪壺的意思,不過姚懿臉色不變,看不出喜怒,隻是說道:“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姚家衰弱不可避免,張家崛起也是必然,一來一去之間,張拘成和姚懿的對照,也是兩家命運的對照。
至於李家和秦家,如今已成叛逆。
無論怎麽看,張家成為道門第一世家都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這才是張拘成得意的關鍵所在,而不僅僅是個人的榮辱
不過談到個人,張拘成又不免想起自己的女兒張玉月,大掌教隻是給了一個末位副堂主,他這個做父親的就高興得跟什麽似的。
反觀姚懿,這輩子是很難翻身了,可女兒爭氣,姚裴如今已經是掌堂真人,以後接班地師也是順理成章,張拘成能指望張玉月做天師嗎?
想到此處,張拘成頓時泄氣,再也沒了在姚懿麵前炫耀的心思——如果張月鹿是他的女兒就好了,他壓姚懿一頭,張月鹿也壓姚裴一頭,這才是大贏特贏。
至於現在,張拘成甚至覺得自己輸了一籌。
張拘成把剩下的話語咽迴肚子裏,悻悻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