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日,終於迎來了正式的出嫁儀式,賀蘭雲蘿在女人們的擁簇下,身披五彩繽紛的盛裝,翩翩向李戩走來。
李戩怔怔的看著走來的人,心中暗罵,這是什麽鬼?
賀蘭雲蘿一身彩衣確實漂亮,可臉上卻是濃妝豔抹,仿佛恨不得將所有胭脂水粉,往臉上抹一般。上麵還描繪著諸多圖紋,看上去就像京劇臉一般。
幸好賀蘭雲蘿底子好,雖然被塗抹得麵目全非,但依稀還能看出她那精致的麵容。不至於讓李戩懷疑,是不是嶽父大人不願嫁女,將雲蘿調包了。
望著周圍人如癡如醉的看著賀蘭雲蘿,李戩不得不感慨,賀蘭部的審美觀。
雖然心裏在腹誹,李戩還是露出激動的笑容,一把拉住賀蘭雲蘿的手,深情的看著她那種京劇臉,真誠的說道:“你今天真美。”
賀蘭雲蘿一臉嬌羞的白了李戩一眼,讓李戩差點忍不住,伸手把她臉上的胭脂擦幹淨。
接著,便是賀蘭部的巫師們,圍繞在兩人身邊,邊唱邊跳。時不時遞上來一些不知名的東西,讓他們兩人服用。
好不容易捱過了巫師的摧殘,緊接著,便是一大群男女青年,拉著李戩和賀蘭雲蘿,開始載歌載舞。
最後,便是在賀蘭雄祁的引領下,兩人與賀蘭家族長輩親戚見麵,相互認識。
好不容易到了晚上,又是一場篝火狂歡,直到深夜,李戩才能和賀蘭雲蘿進入洞房。
經過一番洗漱,賀蘭雲蘿終於恢複了本來麵目。李戩激動得一把抱住她,又親又摸,憋了一個月,他早已按捺不住了。
一夜纏綿之後,第二日,便到了出嫁的時候了,也就意味著,賀蘭雲蘿將要離開賀蘭部,擁有屬於她的新家。
劉氏抱著賀蘭雲蘿,兩人都哭成了淚人,畢竟是養了十幾年的女兒,從今以後,想要相見,也沒那麽容易了。
一路送行至黃河畔,劉氏不住叮囑賀蘭雲蘿,一些為人妻子該做的事。賀蘭雄祁雖然無話,卻也是雙目泛紅,滿是不舍。
時間飛快,縱然有滿腹的話語,終究還是到了離別之時。當乘坐木筏遠去的身影漸漸模糊,劉氏趴伏在賀蘭雄祁懷中,嚎啕大哭。
眾人返迴黃河東岸,開始組織隊列,一路浩浩蕩蕩的向南而去。賀蘭宣興奮的在隊伍前列縱馬奔馳,此次,他爭取到了押送嫁妝的差事,能夠一路跟隨妹妹,前往征北軍腹地。
此次嫁女,李戩送了那麽豐厚的彩禮,賀蘭雄祁自然也不會小氣。但他賀蘭部別的都缺,就是鹽最多。於是,他大手一揮,直接送出五萬石鹽,作為愛女的嫁妝。
當李戩得知此事,頓時狂喜不已,這鹽跟鐵一樣,都是這個世界最緊缺和珍貴的東西。五萬石鹽的價值,完全不差於自己所送出去的彩禮。
李戩不得不感慨,嶽父大人果然慷慨,這些鹽,足夠他們征北軍上下食用數年有餘。
行進十餘日,眾人在胡陽城休整一日後,繼續出發。直到六月下旬,才抵達雲中縣。
此時,幹旱已經顯現出來,各地的小河支流,已經幹涸。連帶著大河的水量大幅下降,不足平常水流的一半。
隨著河水枯竭,隻要離河岸稍遠一點的草原丘陵,紛紛出現草木枯萎的現象。本該綠意盎然的夏季,竟出現秋天枯黃的頹敗之色。
此時的李戩還不知道,這場大旱,所波及的遠不止關中和草原。整個淮河秦嶺以北的州郡,全部在大旱的肆虐之中。
迴到了雲中縣,大將軍府同樣舉辦了盛大的婚禮。各地文武官員,紛紛到場參加。從今以後,大將軍府終於迎來了女主人。
一日狂歡後,眾人當即奔赴各地鎮守,如今正是旱情最緊要的時候,他們沒有太多時間能夠耽誤。
而原本應該迴去的賀蘭宣,將押送嫁妝的隨從遣迴,自己卻留了下來。
李戩得知此事,欣喜不已,當即命人給自己的大舅子安排住所,好生款待。嶽父大人,這迴,我倒要看看,你怎麽跟乞伏部聯姻。
賀蘭雲蘿還不知道賀蘭宣要聯姻的事,雖然有些疑惑,哥哥為什麽要留下來。但有個親人在身邊,她當然更高興了,也就不再深究。
賀蘭宣是個閑不住的人,一住下來,便喜歡四處亂逛。未免他被當成奸細給抓了,李戩隻好給他一塊令牌。除了一些禁地不得入內外,其餘地方,任由他去觀望。
李戩知道,賀蘭宣並不是一個單純好奇寶寶,他是賀蘭部的少主,將來是要繼承整個賀蘭部的。
他之所以願意留下來,除了抗拒聯姻外,還有探查征北軍虛實的心思。
但這又怎樣?李戩更希望,向自己的大舅子,展現自己的實力。讓他這個未來賀蘭部的掌舵人,能夠認清自己的差距。
他實在不願將來與賀蘭部發生衝突,若有可能,他更希望,賀蘭部能夠加入他的征北軍體係。隻有這樣,無論對誰,都是皆大歡喜的結局。
就在李戩迴來沒幾日,便聽手下人稟報,賈胥竟從長安而來,要求麵見他。
李戩立馬便知道對方的打算,無非是想從他手裏,再要走送出來的那些糧食。
但李戩怎麽可能,把好不容易吃進來的糧食,再吐出來給他?當即,李戩命張崇去與賈胥周旋,自己則稱病不出。
為了避免與賈胥撕破臉皮,李戩也隻能出此下策了。
緊接著,李戩便接到了來自長安的情報。隨著災情越發嚴重,關中許多田間的莊稼,開始枯萎。眼看著今年糧食要絕收,無數人開始急了。
商賈士族們立馬囤積奇貨,大肆收購糧食,並減少糧食的出售。以至於,市麵上的糧價,迅速飆升,從一升十幾文錢,漲至五十幾文,且一天數漲,毫無迴落的跡象。
現在,百姓們即便有錢,也沒有地方買糧了。無數商賈士族必需高價收購糧食,繼續囤積,不斷催動糧價上升。
而此時的國庫,糧食隻剩三十多萬石,卻不可輕動,因為這是長安五萬大軍的軍糧。
隨著旱情的加重,今年的收成已經無望。這三十萬石,不僅僅是維持兵馬的基礎,更是朝廷維持運作的根基。
李戩怔怔的看著走來的人,心中暗罵,這是什麽鬼?
賀蘭雲蘿一身彩衣確實漂亮,可臉上卻是濃妝豔抹,仿佛恨不得將所有胭脂水粉,往臉上抹一般。上麵還描繪著諸多圖紋,看上去就像京劇臉一般。
幸好賀蘭雲蘿底子好,雖然被塗抹得麵目全非,但依稀還能看出她那精致的麵容。不至於讓李戩懷疑,是不是嶽父大人不願嫁女,將雲蘿調包了。
望著周圍人如癡如醉的看著賀蘭雲蘿,李戩不得不感慨,賀蘭部的審美觀。
雖然心裏在腹誹,李戩還是露出激動的笑容,一把拉住賀蘭雲蘿的手,深情的看著她那種京劇臉,真誠的說道:“你今天真美。”
賀蘭雲蘿一臉嬌羞的白了李戩一眼,讓李戩差點忍不住,伸手把她臉上的胭脂擦幹淨。
接著,便是賀蘭部的巫師們,圍繞在兩人身邊,邊唱邊跳。時不時遞上來一些不知名的東西,讓他們兩人服用。
好不容易捱過了巫師的摧殘,緊接著,便是一大群男女青年,拉著李戩和賀蘭雲蘿,開始載歌載舞。
最後,便是在賀蘭雄祁的引領下,兩人與賀蘭家族長輩親戚見麵,相互認識。
好不容易到了晚上,又是一場篝火狂歡,直到深夜,李戩才能和賀蘭雲蘿進入洞房。
經過一番洗漱,賀蘭雲蘿終於恢複了本來麵目。李戩激動得一把抱住她,又親又摸,憋了一個月,他早已按捺不住了。
一夜纏綿之後,第二日,便到了出嫁的時候了,也就意味著,賀蘭雲蘿將要離開賀蘭部,擁有屬於她的新家。
劉氏抱著賀蘭雲蘿,兩人都哭成了淚人,畢竟是養了十幾年的女兒,從今以後,想要相見,也沒那麽容易了。
一路送行至黃河畔,劉氏不住叮囑賀蘭雲蘿,一些為人妻子該做的事。賀蘭雄祁雖然無話,卻也是雙目泛紅,滿是不舍。
時間飛快,縱然有滿腹的話語,終究還是到了離別之時。當乘坐木筏遠去的身影漸漸模糊,劉氏趴伏在賀蘭雄祁懷中,嚎啕大哭。
眾人返迴黃河東岸,開始組織隊列,一路浩浩蕩蕩的向南而去。賀蘭宣興奮的在隊伍前列縱馬奔馳,此次,他爭取到了押送嫁妝的差事,能夠一路跟隨妹妹,前往征北軍腹地。
此次嫁女,李戩送了那麽豐厚的彩禮,賀蘭雄祁自然也不會小氣。但他賀蘭部別的都缺,就是鹽最多。於是,他大手一揮,直接送出五萬石鹽,作為愛女的嫁妝。
當李戩得知此事,頓時狂喜不已,這鹽跟鐵一樣,都是這個世界最緊缺和珍貴的東西。五萬石鹽的價值,完全不差於自己所送出去的彩禮。
李戩不得不感慨,嶽父大人果然慷慨,這些鹽,足夠他們征北軍上下食用數年有餘。
行進十餘日,眾人在胡陽城休整一日後,繼續出發。直到六月下旬,才抵達雲中縣。
此時,幹旱已經顯現出來,各地的小河支流,已經幹涸。連帶著大河的水量大幅下降,不足平常水流的一半。
隨著河水枯竭,隻要離河岸稍遠一點的草原丘陵,紛紛出現草木枯萎的現象。本該綠意盎然的夏季,竟出現秋天枯黃的頹敗之色。
此時的李戩還不知道,這場大旱,所波及的遠不止關中和草原。整個淮河秦嶺以北的州郡,全部在大旱的肆虐之中。
迴到了雲中縣,大將軍府同樣舉辦了盛大的婚禮。各地文武官員,紛紛到場參加。從今以後,大將軍府終於迎來了女主人。
一日狂歡後,眾人當即奔赴各地鎮守,如今正是旱情最緊要的時候,他們沒有太多時間能夠耽誤。
而原本應該迴去的賀蘭宣,將押送嫁妝的隨從遣迴,自己卻留了下來。
李戩得知此事,欣喜不已,當即命人給自己的大舅子安排住所,好生款待。嶽父大人,這迴,我倒要看看,你怎麽跟乞伏部聯姻。
賀蘭雲蘿還不知道賀蘭宣要聯姻的事,雖然有些疑惑,哥哥為什麽要留下來。但有個親人在身邊,她當然更高興了,也就不再深究。
賀蘭宣是個閑不住的人,一住下來,便喜歡四處亂逛。未免他被當成奸細給抓了,李戩隻好給他一塊令牌。除了一些禁地不得入內外,其餘地方,任由他去觀望。
李戩知道,賀蘭宣並不是一個單純好奇寶寶,他是賀蘭部的少主,將來是要繼承整個賀蘭部的。
他之所以願意留下來,除了抗拒聯姻外,還有探查征北軍虛實的心思。
但這又怎樣?李戩更希望,向自己的大舅子,展現自己的實力。讓他這個未來賀蘭部的掌舵人,能夠認清自己的差距。
他實在不願將來與賀蘭部發生衝突,若有可能,他更希望,賀蘭部能夠加入他的征北軍體係。隻有這樣,無論對誰,都是皆大歡喜的結局。
就在李戩迴來沒幾日,便聽手下人稟報,賈胥竟從長安而來,要求麵見他。
李戩立馬便知道對方的打算,無非是想從他手裏,再要走送出來的那些糧食。
但李戩怎麽可能,把好不容易吃進來的糧食,再吐出來給他?當即,李戩命張崇去與賈胥周旋,自己則稱病不出。
為了避免與賈胥撕破臉皮,李戩也隻能出此下策了。
緊接著,李戩便接到了來自長安的情報。隨著災情越發嚴重,關中許多田間的莊稼,開始枯萎。眼看著今年糧食要絕收,無數人開始急了。
商賈士族們立馬囤積奇貨,大肆收購糧食,並減少糧食的出售。以至於,市麵上的糧價,迅速飆升,從一升十幾文錢,漲至五十幾文,且一天數漲,毫無迴落的跡象。
現在,百姓們即便有錢,也沒有地方買糧了。無數商賈士族必需高價收購糧食,繼續囤積,不斷催動糧價上升。
而此時的國庫,糧食隻剩三十多萬石,卻不可輕動,因為這是長安五萬大軍的軍糧。
隨著旱情的加重,今年的收成已經無望。這三十萬石,不僅僅是維持兵馬的基礎,更是朝廷維持運作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