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戩當即命人將這次戰果,傳報全軍,以激勵士氣。
當全軍得知戰果,頓時陷入一片歡唿聲中。匈奴人的殘暴悍勇,早已傳遍天下,人人無不畏懼。
可今日,不可一世的匈奴鐵騎,竟然如此輕易的折損在他們手上。這麽說來,這匈奴人也沒什麽可怕的嘛。
此次旗開得勝,頓時讓全軍士氣大增,不一會,全軍上下不約而同的唱起了老秦歌,因此慶賀此次大勝。
“赳赳老秦,複我河山;血不流幹,死不休戰。西有大秦,如日方升;胡虜暴虐,滄海難平。天下紛擾,何得康寧;秦有虎狼,誰與爭鋒。“
此時,全軍挾大勝之勢,正是慷慨激昂之時。所唱戰歌,氣勢相較於之前,更加雄渾大氣,飽含著洶洶戰心,以及淩厲的殺意。
城上的守軍蹲在牆角邊,默然的聽著城下的戰歌,臉色早已蒼白如雪。這座城,真的守得住嗎?
雖然首戰殺敵不算太多,可對雙方的影響確實巨大的。伴隨著虎狼軍士氣昂揚,匈奴守軍的士氣,已經跌到了底部。
如今連騎兵都奈何不得對方,麵對攻勢猛烈的投石器和床弩,即便他們占據了城池優勢,卻隻能被動防守,早晚為敵所攻破。
時間一點點過去,此時的井闌,已經推至箭程之內。數十架井闌上的弓箭手,開始通過射擊孔,對城池發起反擊。
五丈高的井闌,比之城牆還要高出一截,守軍的優勢頓時被壓製下來。麵對上方不斷傾瀉下來的箭矢,根本防不勝防。
於此同時,衝撞車頂著城頭的箭雨,慢慢推至城門附近。守軍立即報以滾石,火油,不斷向下傾瀉。
很快,十幾輛衝撞車被焚毀砸破。但更多的衝撞車,終於突破進去,衝到城門口,瘋狂的發起撞擊。
而雲梯也隨之趕到了,巨大的木梯,緩緩放倒牆頭,梯頂的鐵鉤卡在牆垛之上,牢牢的將木梯固定起來。
守軍們瘋狂的用刀砍,用火燒。但雲梯的頂端,早已裹上一層鐵皮,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將其破壞。
這時,跟隨在雲梯後方的虎狼軍將士,立即蜂擁著爬上雲梯,飛速向牆頭奔去。
登牆之戰,極為慘烈,無數虎狼軍將士,不斷從高高的雲梯上跌落下來。後方又有無數人繼續舍生忘死的攀爬上去,用血肉之軀,打開一條通往牆頭的道路。
弓弩手早已不顧對方箭矢的威脅,抵近城牆後,瞄向牆垛內不斷閃現的人影,不斷射擊,以此緩解登牆同袍的壓力。
匈奴守軍雖然士氣大減,但麵對生死關頭,亦是爆發出了頑強的戰鬥力。好幾次被逼得讓出牆角後,立即發起猛攻,硬生生的將敵軍逼出城頭。
為此,許多匈奴騎兵,放棄了戰馬,幹起了守城的戰鬥,死傷亦是十分慘重。
匈奴守將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嫡係兵馬死傷無數,無論是漢軍還是城中的漢民,早已失去了戰鬥力。
麵對城頭的慘烈戰鬥,幾乎是一觸即潰。若不是關鍵時刻,匈奴騎兵頂上來,隻怕城頭早已失守數次。
大戰此時了兩個多時辰,眼看著日頭偏西,李戩不得不下令鳴金收兵。
戰到此時,無論是對方還是己軍,早已精疲力盡。再打下去,不僅無法攻陷城牆,反而還要折損更多的兵力。
待到夜幕降臨,此戰的戰報也出來了。虎狼軍死傷兩千餘人,損毀衝撞車三十多輛,雲梯二十幾架。便是連投石器,也因為投射過多,數十架急需退下維修。
不過此戰也不是沒有收獲,雖然對殺傷敵軍數量不太明確,但三四千多人還是有的。雖然這些人中,有部分是城中百姓的身份。
攻城戰,本就是攻城方處於劣勢,死傷最為慘重。可今日即便除去被裹挾參戰的百姓,至少也擊殺了兩千左右的匈奴兵馬,傷亡比例達到一比一,無論怎麽算,都是劃算的。
匈奴守軍還不到一萬,而他則有三萬大軍。一旦對方損失太大,守城的難度就越發艱難,死傷的比例就會越來越高。
按照當前的趨勢,虎狼軍隻需付出五六千人的代價,便可全殲匈奴守軍,奪取萬年縣。
但李戩可不願付出這麽大的代價,換取殘破的萬年縣。
當夜,上千弓箭手,悄然進入箭程之內,將包裹這布條的箭矢,向城頭發射了幾輪後,迅速撤退。
這突然的襲擊,讓城頭陷入一片慌亂。但很快,守軍們便發現了箭頭上的布條,紛紛打開觀看。
對於上麵的字,絕大部分守軍是看不懂的。但一些中高層的將領,卻是完全看懂了其中的內容。
許多人的臉色頓時大變,紛紛下令收集散落在將士們手中的布條。
很快,匈奴守將帶著一支匈奴親衛,氣勢洶洶的趕來,命令漢軍將領,立即將手中的布條上交。
並召集眾漢將,嚴令不得向士兵們,泄露布條上的內容。同時派遣數名匈奴人,以護衛漢軍將領的借口,留在其身邊進行監視。
當夜,四麵城門的守衛,全部換成了匈奴人馬駐守,漢軍將士盡皆派駐城頭監視。
漢軍將領們根本不敢輕舉妄動,隻得讓漢軍將士夜宿牆頭,枕戈待旦。而他們則留在城內營中,任由匈奴人監視。
第二日早晨,李戩再次下令全軍向城下推進。此次,兩架井闌上麵,懸掛著一張巨大的白布,上麵分別寫著:漢軍投降不殺,斬殺匈奴立功。”
守軍們定睛一看,頓時覺得字體有些熟悉,稍加迴憶,這不就是昨晚布條上寫的那幾個字嗎?可這幾個字到底是什麽意思?
很快,虎狼軍立即給他們解釋了,上萬人馬齊聲高喊:“漢軍投降不殺,斬殺匈奴立功。”
喊聲十分清晰的傳遞到牆頭,數千漢軍將士聞言,不由臉色為之一變。他們雖然不識字,但也沒那麽傻。立即便明白昨晚,為何匈奴人如此緊張了。
於是,許多人看向匈奴人的眼神頓時變了,他們絕大部分都是被迫從軍,對匈奴根本沒有什麽歸屬感。
如今城下的敵軍願意放過他們,誰還願意為匈奴打生打死。若不是看著周圍匈奴兵馬如臨大敵,虎視眈眈的監視著他們,隻怕此時早就跑了。
當全軍得知戰果,頓時陷入一片歡唿聲中。匈奴人的殘暴悍勇,早已傳遍天下,人人無不畏懼。
可今日,不可一世的匈奴鐵騎,竟然如此輕易的折損在他們手上。這麽說來,這匈奴人也沒什麽可怕的嘛。
此次旗開得勝,頓時讓全軍士氣大增,不一會,全軍上下不約而同的唱起了老秦歌,因此慶賀此次大勝。
“赳赳老秦,複我河山;血不流幹,死不休戰。西有大秦,如日方升;胡虜暴虐,滄海難平。天下紛擾,何得康寧;秦有虎狼,誰與爭鋒。“
此時,全軍挾大勝之勢,正是慷慨激昂之時。所唱戰歌,氣勢相較於之前,更加雄渾大氣,飽含著洶洶戰心,以及淩厲的殺意。
城上的守軍蹲在牆角邊,默然的聽著城下的戰歌,臉色早已蒼白如雪。這座城,真的守得住嗎?
雖然首戰殺敵不算太多,可對雙方的影響確實巨大的。伴隨著虎狼軍士氣昂揚,匈奴守軍的士氣,已經跌到了底部。
如今連騎兵都奈何不得對方,麵對攻勢猛烈的投石器和床弩,即便他們占據了城池優勢,卻隻能被動防守,早晚為敵所攻破。
時間一點點過去,此時的井闌,已經推至箭程之內。數十架井闌上的弓箭手,開始通過射擊孔,對城池發起反擊。
五丈高的井闌,比之城牆還要高出一截,守軍的優勢頓時被壓製下來。麵對上方不斷傾瀉下來的箭矢,根本防不勝防。
於此同時,衝撞車頂著城頭的箭雨,慢慢推至城門附近。守軍立即報以滾石,火油,不斷向下傾瀉。
很快,十幾輛衝撞車被焚毀砸破。但更多的衝撞車,終於突破進去,衝到城門口,瘋狂的發起撞擊。
而雲梯也隨之趕到了,巨大的木梯,緩緩放倒牆頭,梯頂的鐵鉤卡在牆垛之上,牢牢的將木梯固定起來。
守軍們瘋狂的用刀砍,用火燒。但雲梯的頂端,早已裹上一層鐵皮,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將其破壞。
這時,跟隨在雲梯後方的虎狼軍將士,立即蜂擁著爬上雲梯,飛速向牆頭奔去。
登牆之戰,極為慘烈,無數虎狼軍將士,不斷從高高的雲梯上跌落下來。後方又有無數人繼續舍生忘死的攀爬上去,用血肉之軀,打開一條通往牆頭的道路。
弓弩手早已不顧對方箭矢的威脅,抵近城牆後,瞄向牆垛內不斷閃現的人影,不斷射擊,以此緩解登牆同袍的壓力。
匈奴守軍雖然士氣大減,但麵對生死關頭,亦是爆發出了頑強的戰鬥力。好幾次被逼得讓出牆角後,立即發起猛攻,硬生生的將敵軍逼出城頭。
為此,許多匈奴騎兵,放棄了戰馬,幹起了守城的戰鬥,死傷亦是十分慘重。
匈奴守將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嫡係兵馬死傷無數,無論是漢軍還是城中的漢民,早已失去了戰鬥力。
麵對城頭的慘烈戰鬥,幾乎是一觸即潰。若不是關鍵時刻,匈奴騎兵頂上來,隻怕城頭早已失守數次。
大戰此時了兩個多時辰,眼看著日頭偏西,李戩不得不下令鳴金收兵。
戰到此時,無論是對方還是己軍,早已精疲力盡。再打下去,不僅無法攻陷城牆,反而還要折損更多的兵力。
待到夜幕降臨,此戰的戰報也出來了。虎狼軍死傷兩千餘人,損毀衝撞車三十多輛,雲梯二十幾架。便是連投石器,也因為投射過多,數十架急需退下維修。
不過此戰也不是沒有收獲,雖然對殺傷敵軍數量不太明確,但三四千多人還是有的。雖然這些人中,有部分是城中百姓的身份。
攻城戰,本就是攻城方處於劣勢,死傷最為慘重。可今日即便除去被裹挾參戰的百姓,至少也擊殺了兩千左右的匈奴兵馬,傷亡比例達到一比一,無論怎麽算,都是劃算的。
匈奴守軍還不到一萬,而他則有三萬大軍。一旦對方損失太大,守城的難度就越發艱難,死傷的比例就會越來越高。
按照當前的趨勢,虎狼軍隻需付出五六千人的代價,便可全殲匈奴守軍,奪取萬年縣。
但李戩可不願付出這麽大的代價,換取殘破的萬年縣。
當夜,上千弓箭手,悄然進入箭程之內,將包裹這布條的箭矢,向城頭發射了幾輪後,迅速撤退。
這突然的襲擊,讓城頭陷入一片慌亂。但很快,守軍們便發現了箭頭上的布條,紛紛打開觀看。
對於上麵的字,絕大部分守軍是看不懂的。但一些中高層的將領,卻是完全看懂了其中的內容。
許多人的臉色頓時大變,紛紛下令收集散落在將士們手中的布條。
很快,匈奴守將帶著一支匈奴親衛,氣勢洶洶的趕來,命令漢軍將領,立即將手中的布條上交。
並召集眾漢將,嚴令不得向士兵們,泄露布條上的內容。同時派遣數名匈奴人,以護衛漢軍將領的借口,留在其身邊進行監視。
當夜,四麵城門的守衛,全部換成了匈奴人馬駐守,漢軍將士盡皆派駐城頭監視。
漢軍將領們根本不敢輕舉妄動,隻得讓漢軍將士夜宿牆頭,枕戈待旦。而他們則留在城內營中,任由匈奴人監視。
第二日早晨,李戩再次下令全軍向城下推進。此次,兩架井闌上麵,懸掛著一張巨大的白布,上麵分別寫著:漢軍投降不殺,斬殺匈奴立功。”
守軍們定睛一看,頓時覺得字體有些熟悉,稍加迴憶,這不就是昨晚布條上寫的那幾個字嗎?可這幾個字到底是什麽意思?
很快,虎狼軍立即給他們解釋了,上萬人馬齊聲高喊:“漢軍投降不殺,斬殺匈奴立功。”
喊聲十分清晰的傳遞到牆頭,數千漢軍將士聞言,不由臉色為之一變。他們雖然不識字,但也沒那麽傻。立即便明白昨晚,為何匈奴人如此緊張了。
於是,許多人看向匈奴人的眼神頓時變了,他們絕大部分都是被迫從軍,對匈奴根本沒有什麽歸屬感。
如今城下的敵軍願意放過他們,誰還願意為匈奴打生打死。若不是看著周圍匈奴兵馬如臨大敵,虎視眈眈的監視著他們,隻怕此時早就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