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城頭交兵之聲,李戩當即下令停止拋射石灰粉。同時,命一支先登軍,立即抬著簡易木梯,隨時準備衝鋒,趁敵不備,率先登牆。
當粉塵慢慢消散,便見整個城頭亂成一團,匈奴守軍自相殘殺,屍橫一片。
當井闌上的偵查兵,將城頭的情況報告給李戩後。李戩不由露出欣喜之色,這一連番的計策,總算奏效了。
於是,他當即果斷的下達攻城命令。先登軍立即蜂擁而上,片刻間便抵達城下。一架架木梯搭上城牆,無數人潮,如蟻般攀爬而上。
當虎狼軍將士登上城牆,竟然沒有遇到多少抵抗。匈奴人與漢軍殺得難解難分,根本無暇顧及他們。
就在這時,一些漢軍將領瞥見登城的虎狼軍,頓時臉色大變。當即揮動戰刀,厲聲吼道:“恭迎王師奪城,斬殺匈奴立功!“
說著,便率領身邊親衛,加入戰局,拚死奮戰。其餘漢軍將士受此激勵,頓時士氣大增,原本處於頹勢的戰局,迅速發生逆轉。
先登軍原本想大開殺戒,可一聽漢軍紛紛高喊這個口號,不由微微一愣,隨即便轉而直向匈奴人殺去。
在叛軍和敵軍的合攻之下,匈奴人頓時不支,節節敗退。
匈奴守將雙目赤紅的看著,城頭湧現出,越來越多的敵軍,深知此戰無力迴天,必敗無疑。
但他還不想殉城,當即偷下城去,帶著底下殘存的數百兵馬,收攏戰馬,打開南城門,蜂擁著向外突圍。
與此同時,城頭勉力抵擋敵軍的匈奴棄軍,發現主將已失,頓時人心惶惶,軍心瓦解。先登軍與漢軍當即合力將匈奴人趕下城牆,完全占據了北牆。
沒過多久,先登軍終於奪取北門。城門一開,外麵早已等候多時的兵馬,立即蜂擁而入。匈奴殘軍頓時大潰,紛紛逃入城中隱匿。
此時的南門外,匈奴守將帶著殘兵,飛速向東南角的缺口奔去。
陣前的床弩投石器,太過於笨重,根本無法及時調整方向,阻止敵軍突圍。
坐鎮南營的虎狼軍,又豈能坐視對方從他們防區突圍出去,當即出動兩翼數百騎兵,向匈奴騎兵殺來。
同時,上千步弓兵馬分出本陣,堵在東南角的位置上,嚴陣以待。
雙方騎兵剛一交戰,高下立現。虎狼軍騎兵的戰力,還比不上匈奴騎兵,很快便被其擊潰,不得不撤至本陣前沿,尋求遠程射手的庇護。
匈奴騎兵不敢繼續追擊,在擊潰了敵軍騎兵後,繼續向東南方向突圍。
此時橫亙在他們麵前的,是一支步弓兵馬,列出一條單薄的陣線,企圖攔截他們的衝鋒。
匈奴守將看著對方的戰陣,頓時信心大增。不住發出怒吼,以此提升士氣,意圖一鼓作氣,衝出敵軍的包圍圈。
但迎向他們的,是一道箭雨,從三麵襲來。箭雨交錯縱橫,落入騎陣之中。
原本人數就不多的匈奴騎兵,頓時被削薄了一層,衝勢為之一緩。
匈奴騎兵這才發現,擋在前麵的兵馬,竟是呈半月陣型,兩邊薄中間厚。可此時他們已經抵近中間戰陣,根本來不及調整。
匈奴騎兵很快便撞入陣中,順利的切入其中。然而,衝擊到半途,便遭受到了層層阻擋,愣是無法迅速衝破敵陣。
被步軍這麽一擋,騎兵的速度漸漸開始放緩。前頭騎兵無法寸進,後方騎兵也跟著被擋在後麵,陣型頓時亂成一片。
就在這時,步軍兩翼的兵馬,迅速向中間合攏過來,痛擊騎兵兩側薄弱之處。
於此同時,重新聚攏起來的虎狼軍騎兵,立即出動,徑直向敵軍騎兵後方殺來。
匈奴騎兵被重重圍堵起來,完全喪失了速度,被夾在陣中,動彈不得。沒有了靈活機動的優勢,騎兵在步兵麵前,根本沒有反抗的能力。
沒過多久,數百騎兵全部陣亡。南營主將立即命人砍下匈奴守將的頭顱,送往北營,向李戩請功。
此時,四麵城牆已經完全被攻占,殘餘的匈奴兵馬龜縮於城中。無數兵馬進入城中,仔細搜索圍捕匈奴殘兵。
待到夜幕降臨,萬年縣的戰事終於宣告結束。匈奴殘兵在城中根本躲不了多久,無數被其殘害的萬年縣百姓,紛紛主動舉報匈奴人的下落。
麵對百姓們的哭訴請求,李戩亦是從善如流,下令將俘虜的數百匈奴人,全部交給百姓們自行處置。
刑場上的慘叫聲,一直持續了一個多時辰。當李戩派人前往收屍時,隻能收拾一片血肉模糊的殘骸,眾人隻好匆匆挖了個大坑,全部填埋了事。
對此,李戩根本沒有在意,用數百匈奴人的性命,換取滿城的感恩戴德,實在是太值了。
戰後的報告,很快便送來了。此戰,虎狼軍死傷了四千餘人,其中戰死超過兩千人。
盡管死傷頗重,但依然戰績斐然。共殲滅匈奴守軍七千多人,其中匈奴騎兵五千人,全軍覆沒。
而歸降的匈奴漢軍達到兩千多人,繳獲完好戰馬六千多匹。至於其餘匈奴從萬年縣中劫掠的錢糧物資,更是不計其數。
這點繳獲,對於此時財大氣粗的李戩來說,已經不值一提。
當即下令,將繳獲的錢糧物資,分出兩部分,一部分用於救濟城中百姓,維持他們的生計。一部分盡數犒賞全軍,死者厚恤,傷者厚撫,有功者厚賞。
此軍既名為虎狼,欲有虎狼之勢,不但要以肉誘之,還要使其時常半饑半飽,方才有力量,撕咬獵物。而看得見,摸得著的厚賞,便是他們最好的食物。
故而,此次厚賞,隻賞有功之士,諸如先登軍,攔截匈奴逃兵的上千步弓兵,重創匈奴鐵騎的重甲騎兵,還有操縱攻城器械的將士。
重賞之下,能得此殊榮者,不過數千人馬。其餘將士,隻能得到一點微薄的犒勞酒肉,無比眼紅的看著數千同袍,抱著著沉甸甸的銀錢,興奮的在他們眼前晃蕩。
這麽多錢,足以讓他們從今以後,衣食無憂。許多人從一介戰俘苦役,一躍而成為小有家資的財主。甚至,今後在軍中,將得到重用提拔,還有什麽比這更勵誌的嗎?
當粉塵慢慢消散,便見整個城頭亂成一團,匈奴守軍自相殘殺,屍橫一片。
當井闌上的偵查兵,將城頭的情況報告給李戩後。李戩不由露出欣喜之色,這一連番的計策,總算奏效了。
於是,他當即果斷的下達攻城命令。先登軍立即蜂擁而上,片刻間便抵達城下。一架架木梯搭上城牆,無數人潮,如蟻般攀爬而上。
當虎狼軍將士登上城牆,竟然沒有遇到多少抵抗。匈奴人與漢軍殺得難解難分,根本無暇顧及他們。
就在這時,一些漢軍將領瞥見登城的虎狼軍,頓時臉色大變。當即揮動戰刀,厲聲吼道:“恭迎王師奪城,斬殺匈奴立功!“
說著,便率領身邊親衛,加入戰局,拚死奮戰。其餘漢軍將士受此激勵,頓時士氣大增,原本處於頹勢的戰局,迅速發生逆轉。
先登軍原本想大開殺戒,可一聽漢軍紛紛高喊這個口號,不由微微一愣,隨即便轉而直向匈奴人殺去。
在叛軍和敵軍的合攻之下,匈奴人頓時不支,節節敗退。
匈奴守將雙目赤紅的看著,城頭湧現出,越來越多的敵軍,深知此戰無力迴天,必敗無疑。
但他還不想殉城,當即偷下城去,帶著底下殘存的數百兵馬,收攏戰馬,打開南城門,蜂擁著向外突圍。
與此同時,城頭勉力抵擋敵軍的匈奴棄軍,發現主將已失,頓時人心惶惶,軍心瓦解。先登軍與漢軍當即合力將匈奴人趕下城牆,完全占據了北牆。
沒過多久,先登軍終於奪取北門。城門一開,外麵早已等候多時的兵馬,立即蜂擁而入。匈奴殘軍頓時大潰,紛紛逃入城中隱匿。
此時的南門外,匈奴守將帶著殘兵,飛速向東南角的缺口奔去。
陣前的床弩投石器,太過於笨重,根本無法及時調整方向,阻止敵軍突圍。
坐鎮南營的虎狼軍,又豈能坐視對方從他們防區突圍出去,當即出動兩翼數百騎兵,向匈奴騎兵殺來。
同時,上千步弓兵馬分出本陣,堵在東南角的位置上,嚴陣以待。
雙方騎兵剛一交戰,高下立現。虎狼軍騎兵的戰力,還比不上匈奴騎兵,很快便被其擊潰,不得不撤至本陣前沿,尋求遠程射手的庇護。
匈奴騎兵不敢繼續追擊,在擊潰了敵軍騎兵後,繼續向東南方向突圍。
此時橫亙在他們麵前的,是一支步弓兵馬,列出一條單薄的陣線,企圖攔截他們的衝鋒。
匈奴守將看著對方的戰陣,頓時信心大增。不住發出怒吼,以此提升士氣,意圖一鼓作氣,衝出敵軍的包圍圈。
但迎向他們的,是一道箭雨,從三麵襲來。箭雨交錯縱橫,落入騎陣之中。
原本人數就不多的匈奴騎兵,頓時被削薄了一層,衝勢為之一緩。
匈奴騎兵這才發現,擋在前麵的兵馬,竟是呈半月陣型,兩邊薄中間厚。可此時他們已經抵近中間戰陣,根本來不及調整。
匈奴騎兵很快便撞入陣中,順利的切入其中。然而,衝擊到半途,便遭受到了層層阻擋,愣是無法迅速衝破敵陣。
被步軍這麽一擋,騎兵的速度漸漸開始放緩。前頭騎兵無法寸進,後方騎兵也跟著被擋在後麵,陣型頓時亂成一片。
就在這時,步軍兩翼的兵馬,迅速向中間合攏過來,痛擊騎兵兩側薄弱之處。
於此同時,重新聚攏起來的虎狼軍騎兵,立即出動,徑直向敵軍騎兵後方殺來。
匈奴騎兵被重重圍堵起來,完全喪失了速度,被夾在陣中,動彈不得。沒有了靈活機動的優勢,騎兵在步兵麵前,根本沒有反抗的能力。
沒過多久,數百騎兵全部陣亡。南營主將立即命人砍下匈奴守將的頭顱,送往北營,向李戩請功。
此時,四麵城牆已經完全被攻占,殘餘的匈奴兵馬龜縮於城中。無數兵馬進入城中,仔細搜索圍捕匈奴殘兵。
待到夜幕降臨,萬年縣的戰事終於宣告結束。匈奴殘兵在城中根本躲不了多久,無數被其殘害的萬年縣百姓,紛紛主動舉報匈奴人的下落。
麵對百姓們的哭訴請求,李戩亦是從善如流,下令將俘虜的數百匈奴人,全部交給百姓們自行處置。
刑場上的慘叫聲,一直持續了一個多時辰。當李戩派人前往收屍時,隻能收拾一片血肉模糊的殘骸,眾人隻好匆匆挖了個大坑,全部填埋了事。
對此,李戩根本沒有在意,用數百匈奴人的性命,換取滿城的感恩戴德,實在是太值了。
戰後的報告,很快便送來了。此戰,虎狼軍死傷了四千餘人,其中戰死超過兩千人。
盡管死傷頗重,但依然戰績斐然。共殲滅匈奴守軍七千多人,其中匈奴騎兵五千人,全軍覆沒。
而歸降的匈奴漢軍達到兩千多人,繳獲完好戰馬六千多匹。至於其餘匈奴從萬年縣中劫掠的錢糧物資,更是不計其數。
這點繳獲,對於此時財大氣粗的李戩來說,已經不值一提。
當即下令,將繳獲的錢糧物資,分出兩部分,一部分用於救濟城中百姓,維持他們的生計。一部分盡數犒賞全軍,死者厚恤,傷者厚撫,有功者厚賞。
此軍既名為虎狼,欲有虎狼之勢,不但要以肉誘之,還要使其時常半饑半飽,方才有力量,撕咬獵物。而看得見,摸得著的厚賞,便是他們最好的食物。
故而,此次厚賞,隻賞有功之士,諸如先登軍,攔截匈奴逃兵的上千步弓兵,重創匈奴鐵騎的重甲騎兵,還有操縱攻城器械的將士。
重賞之下,能得此殊榮者,不過數千人馬。其餘將士,隻能得到一點微薄的犒勞酒肉,無比眼紅的看著數千同袍,抱著著沉甸甸的銀錢,興奮的在他們眼前晃蕩。
這麽多錢,足以讓他們從今以後,衣食無憂。許多人從一介戰俘苦役,一躍而成為小有家資的財主。甚至,今後在軍中,將得到重用提拔,還有什麽比這更勵誌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