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萬人馬,浩浩蕩蕩南行。如此大的規模,自然無法遮掩蹤跡,很快便為劉曜所探知到。
然而此時,大營之中,隻有兩萬多人,根本無法出兵阻止敵軍向長安靠近。
劉曜已經被李戩神出鬼沒的算計,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陰影。雖然還有一萬騎兵,卻也不敢再輕易分兵了。
無奈之下,劉曜隻能派人前往鄠縣,催促那一萬騎兵,全速趕來馳援。隻要那一萬騎兵趕到,便可輕易攔住敵軍,將其與長安隔絕起來。
於此同時,他亦派遣數千騎兵,前往敵軍陣前襲擾,全力牽製對方的行軍速度。
當虎狼軍接近長安二十餘裏時,立即遭到了匈奴騎兵的襲擾,大軍的速度頓時放緩不少。
李戩率領四千騎兵,不斷驅逐遊弋於周邊的騎兵,勉強才讓大軍得以前行。直到天色昏暗,大軍終於抵達長安以北七八裏外,與匈奴大營相距不過三裏。
劉曜見敵軍如此大膽的陳列在他麵前,臉色又喜又怒。喜的是,李戩竟然敢把步軍陣列於野,這分明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給他騎兵衝陣一個絕佳的機會。
但他又對李戩如此狂妄自大,不把他們匈奴騎兵放在眼裏,而感到十分憤怒。
於是,劉曜當即留下數千步軍,以及兩千騎兵,駐守大營。他則率領八千鐵騎,以及一萬步軍,迎向征北軍。
雙方相距一裏左右,陳列相峙。
沒有什麽陣前喊話,隨著一聲聲高昂的號角聲響起,虎狼軍開始緩緩移動,向匈奴大軍逼近。
時間不多了,鄠縣的一萬騎兵,隨時都有可能來援,李戩可沒有心思在這裏磨蹭。當前最緊要的,便是擊敗眼前的敵軍,衝破阻撓,進入長安城內。
有了他這近三萬的生力軍,長安將穩如泰山。匈奴大軍即便集結了所有兵力,也奈何不得,唯有灰溜溜的撤退。
對此,劉曜亦是心知肚明。他現在要做的,便是纏住眼前之敵,直到一萬騎兵趕到。
很快,劉曜當即下令兩翼各三千騎兵,立即出動。意圖向敵軍包抄,尋找戰機。
李戩並未分兵,乃令左右後三翼各五千步軍,以及各一千騎兵,小心護住中軍,徐徐推進。
當全軍推進,距離匈奴本陣不過三百步之時,匈奴大軍終於緩緩動起來,向虎狼軍逼近。
當雙方進入箭程之時,箭雨頃刻間從兩方大陣中飛射而出,唿嘯著落入對方的大陣之中。
虎狼軍的前鋒刀盾兵高舉盾牌,頂著箭雨,開始邁步衝鋒。隨行的長矛兵亦跟在刀盾兵後方,埋頭前行。
衝鋒路上,不斷有人倒下,又不斷有人頂替缺口,組成一道堅牆,全力抵擋箭雨。
當兩軍即將碰撞一起時,卻見最前方的虎狼軍戰旗,往前一斜。最前排的刀盾兵紛紛停下腳步,蹲下身來,將盾牌豎在地上。
還不等衝上來的匈奴步軍反應過來,後排無數長矛從盾牌後麵伸出,密密麻麻的刺在他們身上。
匈奴步軍的衝擊之勢,頓時出現滯緩。後排的匈奴步軍,一見前排死得如此淒慘,不由心中發寒,哪裏還敢主動前衝。
他們不敢,可虎狼軍將士卻沒有手下留情。當長矛收迴,刀盾兵立即起身,用盾牌隔開頭頂的長矛,抽出刺刀便衝向敵陣,一舉撞入敵群之中,見人就刺。
長矛兵也沒有閑著,高舉長矛,循著縫隙,不斷將長矛刺入敵陣之中。敵軍如此密集的人潮,矛尖每次抽迴,都在滴淌著濃濃的鮮血。
就在中軍與敵軍混戰之時,兩翼的兵馬,也遭到了敵軍騎兵的瘋狂攻擊。
匈奴騎兵先是繞行周邊,不斷騎射,襲擾兩翼陣型。眼見著兩翼陣型盡管遭受襲擾,依然沒有多少混亂,匈奴騎兵頓時有些急了。
他們可不是在此牽製敵軍兩翼的,而是趁亂擊潰敵軍兩翼,驅趕著兩翼敵軍,倒卷進入敵軍本陣,徹底攪亂對方戰陣,才好趁機衝殺進去,瓦解敵軍。
可現在,這支征北軍的實力不容小覷,在箭雨之中,竟是巍然不動。眼看著自家本陣的步軍,竟然被對方壓著打,哪裏還有時間磨垮兩翼兵馬?
不用劉曜下令,兩翼騎兵立即向對方發起進攻。數千騎兵轟隆隆的衝向虎狼軍兩翼大陣,就在他們冒著對麵射來的箭雨,準備衝入大陣之時。卻見前排一列拿著弩弓,瞄向他們。
便聽無數“咻咻”聲,弩箭唿嘯而出,直射向前排騎兵。密集的弩箭,頓時清空了前鋒騎兵,引得眾騎一片混亂。
就在這時,大陣兩側的虎狼騎兵,立即奔出,向著匈奴騎兵殺來。於此同時,大陣一動,同樣向著匈奴騎兵,發起衝鋒。
兩側虎狼騎兵立即撞入匈奴騎陣之中,拚死廝殺,全力阻止敵騎的衝鋒速度。
隨後趕到的虎狼步軍,立即蜂擁而上,衝入被滯緩的騎陣之中,擠占騎兵機動空間,將其死死圈在原地,無數把武器紛紛揚起,落在匈奴騎兵身上。
匈奴騎兵從未見過如此悍不畏死的漢人兵馬,竟然敢以步軍衝擊騎陣。縱然是騎兵的速度被滯緩了,對付步軍,依然是綽綽有餘。
然而,他們想錯了,這支步軍一擁而上,即便有人被撞翻在地,被一刀砍死。其餘人馬卻絲毫不懼,數人圍繞一名騎兵硬是把騎兵擋在原地,成了靶子,或砍馬,或砍人。轉瞬間,騎兵折損一片。
居於大軍後方的劉曜,望著兩處戰場,臉色早已從不屑,轉為震驚。這是怎麽迴事?己軍竟然在敵軍的猛攻下,隱隱出現了節節敗退的跡象。
若說步軍稍有不如,劉曜一點也不意外。可兩翼的騎兵,竟然被敵軍步兵給纏住了,不僅無法擊潰敵軍,反而被對方擋在原地,成了活靶子。
劉曜臉上露出驚容,哪裏還坐得住。當即率領剩餘的兩千騎兵,直奔李戩所在的位置。
此時李戩身邊,隻有一千多騎兵,他正坐鎮中軍後方,指揮調度各處兵馬。
卻見劉曜竟然率領兩千騎兵,朝他衝來,竟然不懼反喜。“哈哈,真是天助我也,眾將士隨我殺呀!”
然而此時,大營之中,隻有兩萬多人,根本無法出兵阻止敵軍向長安靠近。
劉曜已經被李戩神出鬼沒的算計,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陰影。雖然還有一萬騎兵,卻也不敢再輕易分兵了。
無奈之下,劉曜隻能派人前往鄠縣,催促那一萬騎兵,全速趕來馳援。隻要那一萬騎兵趕到,便可輕易攔住敵軍,將其與長安隔絕起來。
於此同時,他亦派遣數千騎兵,前往敵軍陣前襲擾,全力牽製對方的行軍速度。
當虎狼軍接近長安二十餘裏時,立即遭到了匈奴騎兵的襲擾,大軍的速度頓時放緩不少。
李戩率領四千騎兵,不斷驅逐遊弋於周邊的騎兵,勉強才讓大軍得以前行。直到天色昏暗,大軍終於抵達長安以北七八裏外,與匈奴大營相距不過三裏。
劉曜見敵軍如此大膽的陳列在他麵前,臉色又喜又怒。喜的是,李戩竟然敢把步軍陣列於野,這分明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給他騎兵衝陣一個絕佳的機會。
但他又對李戩如此狂妄自大,不把他們匈奴騎兵放在眼裏,而感到十分憤怒。
於是,劉曜當即留下數千步軍,以及兩千騎兵,駐守大營。他則率領八千鐵騎,以及一萬步軍,迎向征北軍。
雙方相距一裏左右,陳列相峙。
沒有什麽陣前喊話,隨著一聲聲高昂的號角聲響起,虎狼軍開始緩緩移動,向匈奴大軍逼近。
時間不多了,鄠縣的一萬騎兵,隨時都有可能來援,李戩可沒有心思在這裏磨蹭。當前最緊要的,便是擊敗眼前的敵軍,衝破阻撓,進入長安城內。
有了他這近三萬的生力軍,長安將穩如泰山。匈奴大軍即便集結了所有兵力,也奈何不得,唯有灰溜溜的撤退。
對此,劉曜亦是心知肚明。他現在要做的,便是纏住眼前之敵,直到一萬騎兵趕到。
很快,劉曜當即下令兩翼各三千騎兵,立即出動。意圖向敵軍包抄,尋找戰機。
李戩並未分兵,乃令左右後三翼各五千步軍,以及各一千騎兵,小心護住中軍,徐徐推進。
當全軍推進,距離匈奴本陣不過三百步之時,匈奴大軍終於緩緩動起來,向虎狼軍逼近。
當雙方進入箭程之時,箭雨頃刻間從兩方大陣中飛射而出,唿嘯著落入對方的大陣之中。
虎狼軍的前鋒刀盾兵高舉盾牌,頂著箭雨,開始邁步衝鋒。隨行的長矛兵亦跟在刀盾兵後方,埋頭前行。
衝鋒路上,不斷有人倒下,又不斷有人頂替缺口,組成一道堅牆,全力抵擋箭雨。
當兩軍即將碰撞一起時,卻見最前方的虎狼軍戰旗,往前一斜。最前排的刀盾兵紛紛停下腳步,蹲下身來,將盾牌豎在地上。
還不等衝上來的匈奴步軍反應過來,後排無數長矛從盾牌後麵伸出,密密麻麻的刺在他們身上。
匈奴步軍的衝擊之勢,頓時出現滯緩。後排的匈奴步軍,一見前排死得如此淒慘,不由心中發寒,哪裏還敢主動前衝。
他們不敢,可虎狼軍將士卻沒有手下留情。當長矛收迴,刀盾兵立即起身,用盾牌隔開頭頂的長矛,抽出刺刀便衝向敵陣,一舉撞入敵群之中,見人就刺。
長矛兵也沒有閑著,高舉長矛,循著縫隙,不斷將長矛刺入敵陣之中。敵軍如此密集的人潮,矛尖每次抽迴,都在滴淌著濃濃的鮮血。
就在中軍與敵軍混戰之時,兩翼的兵馬,也遭到了敵軍騎兵的瘋狂攻擊。
匈奴騎兵先是繞行周邊,不斷騎射,襲擾兩翼陣型。眼見著兩翼陣型盡管遭受襲擾,依然沒有多少混亂,匈奴騎兵頓時有些急了。
他們可不是在此牽製敵軍兩翼的,而是趁亂擊潰敵軍兩翼,驅趕著兩翼敵軍,倒卷進入敵軍本陣,徹底攪亂對方戰陣,才好趁機衝殺進去,瓦解敵軍。
可現在,這支征北軍的實力不容小覷,在箭雨之中,竟是巍然不動。眼看著自家本陣的步軍,竟然被對方壓著打,哪裏還有時間磨垮兩翼兵馬?
不用劉曜下令,兩翼騎兵立即向對方發起進攻。數千騎兵轟隆隆的衝向虎狼軍兩翼大陣,就在他們冒著對麵射來的箭雨,準備衝入大陣之時。卻見前排一列拿著弩弓,瞄向他們。
便聽無數“咻咻”聲,弩箭唿嘯而出,直射向前排騎兵。密集的弩箭,頓時清空了前鋒騎兵,引得眾騎一片混亂。
就在這時,大陣兩側的虎狼騎兵,立即奔出,向著匈奴騎兵殺來。於此同時,大陣一動,同樣向著匈奴騎兵,發起衝鋒。
兩側虎狼騎兵立即撞入匈奴騎陣之中,拚死廝殺,全力阻止敵騎的衝鋒速度。
隨後趕到的虎狼步軍,立即蜂擁而上,衝入被滯緩的騎陣之中,擠占騎兵機動空間,將其死死圈在原地,無數把武器紛紛揚起,落在匈奴騎兵身上。
匈奴騎兵從未見過如此悍不畏死的漢人兵馬,竟然敢以步軍衝擊騎陣。縱然是騎兵的速度被滯緩了,對付步軍,依然是綽綽有餘。
然而,他們想錯了,這支步軍一擁而上,即便有人被撞翻在地,被一刀砍死。其餘人馬卻絲毫不懼,數人圍繞一名騎兵硬是把騎兵擋在原地,成了靶子,或砍馬,或砍人。轉瞬間,騎兵折損一片。
居於大軍後方的劉曜,望著兩處戰場,臉色早已從不屑,轉為震驚。這是怎麽迴事?己軍竟然在敵軍的猛攻下,隱隱出現了節節敗退的跡象。
若說步軍稍有不如,劉曜一點也不意外。可兩翼的騎兵,竟然被敵軍步兵給纏住了,不僅無法擊潰敵軍,反而被對方擋在原地,成了活靶子。
劉曜臉上露出驚容,哪裏還坐得住。當即率領剩餘的兩千騎兵,直奔李戩所在的位置。
此時李戩身邊,隻有一千多騎兵,他正坐鎮中軍後方,指揮調度各處兵馬。
卻見劉曜竟然率領兩千騎兵,朝他衝來,竟然不懼反喜。“哈哈,真是天助我也,眾將士隨我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