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戩率軍入城不過半個時辰,從鄠縣趕來的騎兵,終於抵達北營。
劉曜望著一路風塵仆仆的騎兵主將,也無法苛責他。這一路百多裏,能夠在短短的兩天時間趕到,已經算是極速了。
隻可惜,最終還是晚到了一步。劉曜心中更是大為後悔,若是他再堅持半個時辰,便能一舉將敵軍兩萬多兵馬吞下。甚至能夠擒殺李戩,徹底瓦解征北軍。
可即便再懊悔,劉曜也不得不麵對現實。如今大勢已去,該是撤退的時候了。
他已經接到國內連番的催促,命他在奪取長安無望的情況下,立即撤兵迴國。
因為隨著他西征之事,傳到中原。拓跋猗盧和石勒,便迅速集結兵力,囤積於邊境之上。
國內的軍事壓力徒然大漲,不得不調派西征大軍迴返,威懾兩方。
劉曜深知,此時的大漢,別看表麵上雄踞北方,軍威赫赫。實則內憂外患不絕,徒有其表罷了。
北方雁門郡被奪,並州北部門戶大開,拓跋部完全可以長驅直入,殺到晉陽城下。是以,朝廷不得不在新興郡駐守大量兵馬,以防備拓跋部。
東麵,石勒割據的意圖越發明顯,對於朝廷的命令,更多的是聽調不聽宣。
而朝廷對他卻無可奈何,若是興兵討伐,將使朝廷付出沉重代價,為他人做嫁衣裳。可一直如此養虎為患,遲早會讓大漢為虎所噬。
如今西麵又興起了一支征北軍的勢力,嚴重威脅著大漢的腹地。要知道,都城平陽,距離關中不過三百裏。一旦征北軍奪取河東之地,便可長驅直入,殺到平陽。
此次西征失敗,無法奪取關中,以擴展土地人口,使得大漢麵臨的形勢越發危險。
大漢被三方勢力夾在中間,無力擴張,最終便隻能被三方勢力慢慢耗死,劉曜實在不願放棄奪占關中的大好機會。
一旦放棄這次機會,征北軍將有可能越發強大,下一次,還指不定誰攻打誰呢。
劉曜心思已亂,此次迴去受罰事小,大漢國運受阻事大。他不由得仰天長歎,難道上天已經不再庇護他們匈奴人了嗎?
沒過多久,劉曜便派人前往始平,命趙染立即率領所有鎮守渡口的兵馬,全部返迴。
劉曜不甘的望著長安城,幽幽歎道:“該撤退了。”
此時的長安北牆,李戩終於布置好了城防,這才有空查看送來的戰報。
之前與劉曜在原野上打了一場,還沒來得及將戰報整理出來。此戰,虎狼軍死傷了六千多人,戰死者近半,其中騎兵死傷近兩千人。
而匈奴兵馬在此戰中,也折損了七千多人。因為其戰敗,根本沒有可能收攏傷兵,損失比之虎狼軍更大。至少虎狼軍還有小半傷員,休養幾個月後,還能再上戰場。
如今,虎狼軍的能戰之士,已經隻剩兩萬出頭。從建軍到現在,尚不足一個月,便減員三成多,損失不可謂不重。
看完戰報,李戩心情頗為沉重,此次折損的兵馬,尤其以兩翼步軍最重。以步軍對抗騎兵,終究是太過冒險了。縱然做好了布置,也無法減少步騎對陣的巨大損失。
李戩合上戰報,命人加緊統計戰功,他要前去朝堂,為眾將士請功。
第二日,戰功終於統計出來。李戩便率領一支人馬,前往朝堂,覲見皇帝。
待朝拜之後,李戩便一躍而出,朝皇帝微微一拜,“陛下,臣有事要奏!”
司馬鄴如今在朝堂上幾乎透明,諸臣議事,他隻能呆在禦座上當雕像。
此時李戩向他奏事,不由渾身一振,激動的說道:“愛,愛卿有何事上奏!”
群臣皺著眉頭,看著李戩一本正經的向皇帝奏事,不由紛紛猜測,他難道是想抬高皇帝,借此壓製他們?
李戩可沒管眾人是如何想的,當即沉聲道:“陛下,臣此次率領虎狼軍南下,馳援長安。於長安近郊,與匈奴大軍廝殺,斬殺敵軍七千多人,重創敵軍。”
眾臣聞言,不由嘩然,雖然他們知道李戩打贏了那場戰鬥,但對於戰果並清楚。此時聽聞斬殺敵軍七千多人,頓時臉色大變,這可謂是大捷啊。
司馬鄴也沒想到,李戩竟然能夠殲滅如此之多的匈奴兵馬。臉上不由露出驚喜之色,“愛卿真不愧是我大晉柱石,朕有李大將軍,可以無憂矣。”
李戩可不管皇帝的誇讚,臉色悲痛的說道:“陛下,雖然此戰大勝,但我軍死傷亦十分慘重,有六千多人的死傷。這些將士都是為國征戰,不惜拋頭顱灑熱血。“
“臣來時,便告訴眾將士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大晉流血,為朝廷犧牲,為陛下盡忠,雖死無憾。朝廷絕對不會忘了,所有忠臣義士的赤膽忠心。”
眾人雖然覺得從李戩嘴裏,時不時蹦出忠義一詞,感到滑稽,但其所言卻是沒有錯。
大家自然希望所有人對朝廷忠心耿耿,對於虎狼軍的犧牲,倒是心生些許敬意。但一想到這虎狼軍乃是李戩的兵馬,不由暗罵一聲,死得好。
唯有少數幾人頓覺有些不對,這李戩向來無利不起早,怎麽可能在此說這些廢話,大談忠義?
司馬鄴畢竟年少,哪裏會想那麽多。一聽虎狼軍將士如此忠肝義膽,不由大聲說道:“愛卿節哀順變,虎狼軍將士的忠心,朕亦十分感動。朝廷絕對不會虧待,有功於社稷的將士們的。”
李戩聞言,當即深深一拜,哽咽道:“陛下仁慈聖明啊,臣代麾下眾將士,拜謝陛下恩德。”
糟糕,陛下中計了。就在這時,閻賈二人立馬想通了其中的深意,差點急得跳起腳來。
這李戩果然是本性難移啊,說了那麽多,無非就是想要向朝廷,勒索一筆錢糧而已。
果然,不待閻賈二人出聲,李戩便正色道:“既然陛下如此聖明,那臣便厚顏,懇求陛下,賜予虎狼軍有功之士封賞,以激勵其忠義之舉。”
說著,李戩拿出軍功冊,呈遞給司馬鄴。
司馬鄴從宦官手中接過軍功冊,大致瀏覽了一番,終於看到後麵總結的封賞數額,臉色頓時一變。
劉曜望著一路風塵仆仆的騎兵主將,也無法苛責他。這一路百多裏,能夠在短短的兩天時間趕到,已經算是極速了。
隻可惜,最終還是晚到了一步。劉曜心中更是大為後悔,若是他再堅持半個時辰,便能一舉將敵軍兩萬多兵馬吞下。甚至能夠擒殺李戩,徹底瓦解征北軍。
可即便再懊悔,劉曜也不得不麵對現實。如今大勢已去,該是撤退的時候了。
他已經接到國內連番的催促,命他在奪取長安無望的情況下,立即撤兵迴國。
因為隨著他西征之事,傳到中原。拓跋猗盧和石勒,便迅速集結兵力,囤積於邊境之上。
國內的軍事壓力徒然大漲,不得不調派西征大軍迴返,威懾兩方。
劉曜深知,此時的大漢,別看表麵上雄踞北方,軍威赫赫。實則內憂外患不絕,徒有其表罷了。
北方雁門郡被奪,並州北部門戶大開,拓跋部完全可以長驅直入,殺到晉陽城下。是以,朝廷不得不在新興郡駐守大量兵馬,以防備拓跋部。
東麵,石勒割據的意圖越發明顯,對於朝廷的命令,更多的是聽調不聽宣。
而朝廷對他卻無可奈何,若是興兵討伐,將使朝廷付出沉重代價,為他人做嫁衣裳。可一直如此養虎為患,遲早會讓大漢為虎所噬。
如今西麵又興起了一支征北軍的勢力,嚴重威脅著大漢的腹地。要知道,都城平陽,距離關中不過三百裏。一旦征北軍奪取河東之地,便可長驅直入,殺到平陽。
此次西征失敗,無法奪取關中,以擴展土地人口,使得大漢麵臨的形勢越發危險。
大漢被三方勢力夾在中間,無力擴張,最終便隻能被三方勢力慢慢耗死,劉曜實在不願放棄奪占關中的大好機會。
一旦放棄這次機會,征北軍將有可能越發強大,下一次,還指不定誰攻打誰呢。
劉曜心思已亂,此次迴去受罰事小,大漢國運受阻事大。他不由得仰天長歎,難道上天已經不再庇護他們匈奴人了嗎?
沒過多久,劉曜便派人前往始平,命趙染立即率領所有鎮守渡口的兵馬,全部返迴。
劉曜不甘的望著長安城,幽幽歎道:“該撤退了。”
此時的長安北牆,李戩終於布置好了城防,這才有空查看送來的戰報。
之前與劉曜在原野上打了一場,還沒來得及將戰報整理出來。此戰,虎狼軍死傷了六千多人,戰死者近半,其中騎兵死傷近兩千人。
而匈奴兵馬在此戰中,也折損了七千多人。因為其戰敗,根本沒有可能收攏傷兵,損失比之虎狼軍更大。至少虎狼軍還有小半傷員,休養幾個月後,還能再上戰場。
如今,虎狼軍的能戰之士,已經隻剩兩萬出頭。從建軍到現在,尚不足一個月,便減員三成多,損失不可謂不重。
看完戰報,李戩心情頗為沉重,此次折損的兵馬,尤其以兩翼步軍最重。以步軍對抗騎兵,終究是太過冒險了。縱然做好了布置,也無法減少步騎對陣的巨大損失。
李戩合上戰報,命人加緊統計戰功,他要前去朝堂,為眾將士請功。
第二日,戰功終於統計出來。李戩便率領一支人馬,前往朝堂,覲見皇帝。
待朝拜之後,李戩便一躍而出,朝皇帝微微一拜,“陛下,臣有事要奏!”
司馬鄴如今在朝堂上幾乎透明,諸臣議事,他隻能呆在禦座上當雕像。
此時李戩向他奏事,不由渾身一振,激動的說道:“愛,愛卿有何事上奏!”
群臣皺著眉頭,看著李戩一本正經的向皇帝奏事,不由紛紛猜測,他難道是想抬高皇帝,借此壓製他們?
李戩可沒管眾人是如何想的,當即沉聲道:“陛下,臣此次率領虎狼軍南下,馳援長安。於長安近郊,與匈奴大軍廝殺,斬殺敵軍七千多人,重創敵軍。”
眾臣聞言,不由嘩然,雖然他們知道李戩打贏了那場戰鬥,但對於戰果並清楚。此時聽聞斬殺敵軍七千多人,頓時臉色大變,這可謂是大捷啊。
司馬鄴也沒想到,李戩竟然能夠殲滅如此之多的匈奴兵馬。臉上不由露出驚喜之色,“愛卿真不愧是我大晉柱石,朕有李大將軍,可以無憂矣。”
李戩可不管皇帝的誇讚,臉色悲痛的說道:“陛下,雖然此戰大勝,但我軍死傷亦十分慘重,有六千多人的死傷。這些將士都是為國征戰,不惜拋頭顱灑熱血。“
“臣來時,便告訴眾將士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大晉流血,為朝廷犧牲,為陛下盡忠,雖死無憾。朝廷絕對不會忘了,所有忠臣義士的赤膽忠心。”
眾人雖然覺得從李戩嘴裏,時不時蹦出忠義一詞,感到滑稽,但其所言卻是沒有錯。
大家自然希望所有人對朝廷忠心耿耿,對於虎狼軍的犧牲,倒是心生些許敬意。但一想到這虎狼軍乃是李戩的兵馬,不由暗罵一聲,死得好。
唯有少數幾人頓覺有些不對,這李戩向來無利不起早,怎麽可能在此說這些廢話,大談忠義?
司馬鄴畢竟年少,哪裏會想那麽多。一聽虎狼軍將士如此忠肝義膽,不由大聲說道:“愛卿節哀順變,虎狼軍將士的忠心,朕亦十分感動。朝廷絕對不會虧待,有功於社稷的將士們的。”
李戩聞言,當即深深一拜,哽咽道:“陛下仁慈聖明啊,臣代麾下眾將士,拜謝陛下恩德。”
糟糕,陛下中計了。就在這時,閻賈二人立馬想通了其中的深意,差點急得跳起腳來。
這李戩果然是本性難移啊,說了那麽多,無非就是想要向朝廷,勒索一筆錢糧而已。
果然,不待閻賈二人出聲,李戩便正色道:“既然陛下如此聖明,那臣便厚顏,懇求陛下,賜予虎狼軍有功之士封賞,以激勵其忠義之舉。”
說著,李戩拿出軍功冊,呈遞給司馬鄴。
司馬鄴從宦官手中接過軍功冊,大致瀏覽了一番,終於看到後麵總結的封賞數額,臉色頓時一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