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再起,拓跋軍此次可謂全軍出動,擁擠在狹窄的山道之中,正麵仰攻高闕塞。
兩百步的寬度,導致拓跋軍一次性隻能投入千人規模的兵力。不過他們也已經吸取了之前的教訓,前鋒兵馬皆是身著鎧甲,手持大盾的力士,緩緩推進,不斷承受塞牆上襲來的箭矢。
中間則蝟集著無數抬梯推車的兵將,人人頂著一麵小盾,防範上空的流矢。
箭雨麵對這樣密集的龜殼陣,殺傷力頓時大為減弱。沒過多久,第一波的先鋒兵馬便抵近塞牆之下。
大量木梯再次搭在塞牆之上,無數身著厚甲,手持蒙皮木盾的悍卒,飛快的爬上塞牆。
憑借這厚甲,守軍的長矛很難刺入他們的身體,很快的,便有許多拓跋兵攀上了塞牆。
盡管麵對人多勢眾的守軍,零星攻上塞牆的拓跋兵很快便被擊殺當場。但這無疑給了底下無數衝鋒的兵將們莫大的鼓舞,一時間,拓跋軍士氣高昂,攻勢愈加猛烈。
無數木梯升起,無數木梯被推倒,兵力雄厚的拓跋軍不知疲倦的,一波接著一波的往前衝。
塞牆之下,斷梯狼藉,屍橫遍野。聳立於兩側的營堡,已經變得支離破碎,近半皆被拓跋軍攻破。
為了拿下這些營堡,解除側麵威脅,拓跋軍同樣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大戰持續了整整五個時辰,從上午持續到日落。
雙方休戰之後,各自派人在塞牆之下,打掃戰場,收殮屍體。
經過一番統計,無論是拓跋猗盧,還是李戩,臉色頓時變得十分難看。
此戰,征北軍作為守方,盡管占據著地利之便,麵對拓跋軍無休止的進攻,根本無法得到休整,守軍將士的體力不斷消耗,戰力變得越來越弱。
整整一日的作戰,死傷人數竟超過了三千人,十數座營堡被攻陷大半。如今,高闕塞還能再戰的守軍,隻剩不到四千人,損失慘重。
至於拓跋軍,更是慘不忍睹,僅僅是收殮起來的屍體,便有三千之多,至於傷者亦有四千餘人。
加上首戰傷亡之數,拓跋軍在這兩日之間,便已折損近萬人馬。營中能戰之士,隻剩不到三萬人而已。
拓跋猗盧臉色鐵青,麵對如此巨大的傷亡,心中痛惜不已,這都是拓跋部精銳之軍,是他賴以爭霸天下的憑仗啊。
“諸位,事到如今,奪取高闕塞,已事不可為。”拓跋猗盧目光掃向眾人,沉聲說道,“想要救迴鬱律所部兵馬,隻能通過談判達成,諸位以為呢?”
“王上萬萬不可。”拓跋賀傉霍然站起,大聲說道,“我軍雖然損失頗大,但敵軍所付出的代價同樣慘重。若是此時放棄,那我們戰死的勇士,豈不是使白死了嗎?”
“是啊,王上,我等不甘心,願意再戰,定當為王上拿下高闕塞。”數名將領赤紅著雙眼,厲聲吼道。
“王上,諸位,請聽我一言。”不等拓跋猗盧開口,一旁的拓跋普根站起來,大聲喝道,“此戰不能再打下去了,我們的勇士,不能繼續死在這裏,拓跋鬱律的兵馬,還不值得讓我們搭上更多的勇士。”
“不錯,拓跋鬱律所部不過兩萬,其餘皆是老弱殘兵,即便救迴來,也彌補不了我們今日的損失。王上,不能再打了,咱們的敵人是匈奴人,不能將兵力白白浪費在這裏啊。”又有幾人開口,紛紛附和。
“愚蠢,若是放任敵人占據高闕,則我拓跋部必然後背受敵,一旦敵人與匈奴人勾結,我拓跋部必將麵臨巨大的威脅。”
“你才愚蠢,那征北軍與匈奴人勢同水火,怎麽可能勾結在一起?反倒是我們與其並無太大的仇怨,何必將其推到我們的對立麵?”。。。
眼看眾將吵起來,一直沉默不語的拓跋猗盧忽然一拍案幾,厲聲喝道:“都給我住口!”
眾將一見拓跋猗盧麵沉似水,目光兇厲,頓時寒蟬噤聲,乖立一旁。
“你們的意思,本王明白。”拓跋猗盧望著眾人,沉聲道,”對盤踞高闕塞的敵人,本王自然恨不得處之而後快。然而經過這兩次大戰,你們也看到了,敵軍實力不弱於我軍,縱然我們拚盡全力,奪下高闕又能如何?“
“一旦我們這數萬兵馬拚光了,同樣無力南下,將敵軍逐出河南地。待敵軍再次集結兵馬北上,我們還能堅持幾次?“
見眾人陷入沉思,拓跋猗盧有些疲憊的坐迴毛氈上,微微歎了一聲,“諸位,當前匈奴對我拓跋部虎視眈眈,欲將我等除之後快。我軍主力蝟集於平城,已無更多的兵力在此消耗下去。”
“至於征北軍,起於關中,根基不在草原。這些天來,本王總算看出來了。那征北軍並不想與我拓跋部交惡太深。拓跋鬱律如今已是窮途末路,可對方依然沒有對其下死手,以本王猜測,征北軍隻怕是想以鬱律所部作為籌碼來與我談判啊。“
“王上,如今我們尚未奪迴高闕塞,手中連一個籌碼都沒有,拿什麽與他們談判?拓跋賀傉當即發出質疑。
拓跋猗盧苦笑一聲,“是啊,此戰失利,談判的主動權已在對方手裏。可我們現在還能怎麽辦?先試著與他們談一場,看看對方的有什麽企圖,再做打算吧。”
”既然如此,王上,末將願為使者,前往敵營一探。“拓跋普根當即站出來請命。
拓跋猗盧頗為讚賞的看著他,含笑道:“有膽量!若是你去,本王最是放心。隻不過此去頗為兇險,若是折了性命,我怎麽向逝去的兄長交代?“
“為拓跋氏而死,是我的榮耀。”拓跋普根肅聲道,“還請王上成全。”
“好,不愧是我拓跋氏的好子孫。”拓跋猗盧雙目微眯,大笑道,“本王準了,若是對方敢傷害你,本王發誓,將以整個征北軍為你陪葬。”
“末將願為王上,為拓跋部萬死不辭。”
第二日清晨,高闕塞前,拓跋普根隻帶著一隊十數人,徑直來到塞前喊話。
當李戩接到這個消息,頓掃之前的陰霾,放聲大笑,“北方可定矣!”
兩百步的寬度,導致拓跋軍一次性隻能投入千人規模的兵力。不過他們也已經吸取了之前的教訓,前鋒兵馬皆是身著鎧甲,手持大盾的力士,緩緩推進,不斷承受塞牆上襲來的箭矢。
中間則蝟集著無數抬梯推車的兵將,人人頂著一麵小盾,防範上空的流矢。
箭雨麵對這樣密集的龜殼陣,殺傷力頓時大為減弱。沒過多久,第一波的先鋒兵馬便抵近塞牆之下。
大量木梯再次搭在塞牆之上,無數身著厚甲,手持蒙皮木盾的悍卒,飛快的爬上塞牆。
憑借這厚甲,守軍的長矛很難刺入他們的身體,很快的,便有許多拓跋兵攀上了塞牆。
盡管麵對人多勢眾的守軍,零星攻上塞牆的拓跋兵很快便被擊殺當場。但這無疑給了底下無數衝鋒的兵將們莫大的鼓舞,一時間,拓跋軍士氣高昂,攻勢愈加猛烈。
無數木梯升起,無數木梯被推倒,兵力雄厚的拓跋軍不知疲倦的,一波接著一波的往前衝。
塞牆之下,斷梯狼藉,屍橫遍野。聳立於兩側的營堡,已經變得支離破碎,近半皆被拓跋軍攻破。
為了拿下這些營堡,解除側麵威脅,拓跋軍同樣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大戰持續了整整五個時辰,從上午持續到日落。
雙方休戰之後,各自派人在塞牆之下,打掃戰場,收殮屍體。
經過一番統計,無論是拓跋猗盧,還是李戩,臉色頓時變得十分難看。
此戰,征北軍作為守方,盡管占據著地利之便,麵對拓跋軍無休止的進攻,根本無法得到休整,守軍將士的體力不斷消耗,戰力變得越來越弱。
整整一日的作戰,死傷人數竟超過了三千人,十數座營堡被攻陷大半。如今,高闕塞還能再戰的守軍,隻剩不到四千人,損失慘重。
至於拓跋軍,更是慘不忍睹,僅僅是收殮起來的屍體,便有三千之多,至於傷者亦有四千餘人。
加上首戰傷亡之數,拓跋軍在這兩日之間,便已折損近萬人馬。營中能戰之士,隻剩不到三萬人而已。
拓跋猗盧臉色鐵青,麵對如此巨大的傷亡,心中痛惜不已,這都是拓跋部精銳之軍,是他賴以爭霸天下的憑仗啊。
“諸位,事到如今,奪取高闕塞,已事不可為。”拓跋猗盧目光掃向眾人,沉聲說道,“想要救迴鬱律所部兵馬,隻能通過談判達成,諸位以為呢?”
“王上萬萬不可。”拓跋賀傉霍然站起,大聲說道,“我軍雖然損失頗大,但敵軍所付出的代價同樣慘重。若是此時放棄,那我們戰死的勇士,豈不是使白死了嗎?”
“是啊,王上,我等不甘心,願意再戰,定當為王上拿下高闕塞。”數名將領赤紅著雙眼,厲聲吼道。
“王上,諸位,請聽我一言。”不等拓跋猗盧開口,一旁的拓跋普根站起來,大聲喝道,“此戰不能再打下去了,我們的勇士,不能繼續死在這裏,拓跋鬱律的兵馬,還不值得讓我們搭上更多的勇士。”
“不錯,拓跋鬱律所部不過兩萬,其餘皆是老弱殘兵,即便救迴來,也彌補不了我們今日的損失。王上,不能再打了,咱們的敵人是匈奴人,不能將兵力白白浪費在這裏啊。”又有幾人開口,紛紛附和。
“愚蠢,若是放任敵人占據高闕,則我拓跋部必然後背受敵,一旦敵人與匈奴人勾結,我拓跋部必將麵臨巨大的威脅。”
“你才愚蠢,那征北軍與匈奴人勢同水火,怎麽可能勾結在一起?反倒是我們與其並無太大的仇怨,何必將其推到我們的對立麵?”。。。
眼看眾將吵起來,一直沉默不語的拓跋猗盧忽然一拍案幾,厲聲喝道:“都給我住口!”
眾將一見拓跋猗盧麵沉似水,目光兇厲,頓時寒蟬噤聲,乖立一旁。
“你們的意思,本王明白。”拓跋猗盧望著眾人,沉聲道,”對盤踞高闕塞的敵人,本王自然恨不得處之而後快。然而經過這兩次大戰,你們也看到了,敵軍實力不弱於我軍,縱然我們拚盡全力,奪下高闕又能如何?“
“一旦我們這數萬兵馬拚光了,同樣無力南下,將敵軍逐出河南地。待敵軍再次集結兵馬北上,我們還能堅持幾次?“
見眾人陷入沉思,拓跋猗盧有些疲憊的坐迴毛氈上,微微歎了一聲,“諸位,當前匈奴對我拓跋部虎視眈眈,欲將我等除之後快。我軍主力蝟集於平城,已無更多的兵力在此消耗下去。”
“至於征北軍,起於關中,根基不在草原。這些天來,本王總算看出來了。那征北軍並不想與我拓跋部交惡太深。拓跋鬱律如今已是窮途末路,可對方依然沒有對其下死手,以本王猜測,征北軍隻怕是想以鬱律所部作為籌碼來與我談判啊。“
“王上,如今我們尚未奪迴高闕塞,手中連一個籌碼都沒有,拿什麽與他們談判?拓跋賀傉當即發出質疑。
拓跋猗盧苦笑一聲,“是啊,此戰失利,談判的主動權已在對方手裏。可我們現在還能怎麽辦?先試著與他們談一場,看看對方的有什麽企圖,再做打算吧。”
”既然如此,王上,末將願為使者,前往敵營一探。“拓跋普根當即站出來請命。
拓跋猗盧頗為讚賞的看著他,含笑道:“有膽量!若是你去,本王最是放心。隻不過此去頗為兇險,若是折了性命,我怎麽向逝去的兄長交代?“
“為拓跋氏而死,是我的榮耀。”拓跋普根肅聲道,“還請王上成全。”
“好,不愧是我拓跋氏的好子孫。”拓跋猗盧雙目微眯,大笑道,“本王準了,若是對方敢傷害你,本王發誓,將以整個征北軍為你陪葬。”
“末將願為王上,為拓跋部萬死不辭。”
第二日清晨,高闕塞前,拓跋普根隻帶著一隊十數人,徑直來到塞前喊話。
當李戩接到這個消息,頓掃之前的陰霾,放聲大笑,“北方可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