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條件?”拓跋普根強壓心中的怒火,冷聲道。
“你看,現在你我雙方為了此地僵持不下,皆是看重了此地的重要性。”李戩正色道,“本官不欲讓出此地,而代王同樣不肯放棄,若是雙方再戰,豈不便宜了匈奴人?”
“你到底想說什麽?”拓跋普根覺得自己的耐心快被磨光了。
“本官的意思呢,便是我征北軍不會放棄此地,但也不想與貴軍繼續打下去。”
拓跋普根目光一凝,什麽意思,這算是對方的讓步嗎?
不等他想清楚,李戩當即開出自己的條件,“隻要貴軍願意停戰修好,不再染指河北之地。本官承諾,將一次性贈予貴軍水泥五十萬斤,糧草二十萬石,生鐵十萬斤,鹽巴五千石。“
李戩話音一落,拓跋普根已經愣住了,喉嚨聳動,不住的往下咽口水。與之相比,方才他所提的那些條件,簡直羞於啟齒。
“此事重大,在下隻怕做不了主。”拓跋普根有些心動了,如今高闕被奪,河北之地事實上已經喪失了。
若是為了這塊戰略要地,而繼續與征北軍交惡,顯然得不償失。而想要奪下高闕塞,不死傷數萬兵馬是不可能的。以拓跋部目前的困境,實在承受不起如此大的傷亡。
“哈哈,無妨,你可告訴代王,我李戩是誠心與貴部結好的。”李戩一臉真誠的說道,“若是代王有意,李某願與代王一見,冰釋前嫌,共商大事。”
“若能達成此事,實為貴我兩方之幸事,在下願意力促此事。”拓跋普根頗為動容,連忙站起,躬身一拜。
很快,拓跋普根返迴大營,將入塞所聞所見,和盤托出。
拓跋猗盧一聽高闕塞內,士氣高昂,援軍不斷,心中已是絕望。失去高闕塞,整個河北之地,隻怕真的要放棄了。
但在聽到李戩開出的條件,他亦不禁怦然心動。水泥之效,他隻有耳聞,倒是沒有太多的激動,反而是糧草生鐵以及鹽巴,才是實實在在的實利。
如今他們為了應對匈奴人,不得不屯兵於平城,十數萬兵馬每日消耗,不計其數,早已讓拓跋部快要支撐不住了。
拓跋猗盧早已想好了後路,待到糧盡,大不了放棄代地,全族退迴草原深處。隻不過代價太大了,這意味著,他們將失去逐鹿中原的機會。
而今,若是得了征北軍二十萬石糧草,那他的十數萬大軍,便可再撐數月之久。到時候,同樣糧食匱乏的匈奴人,便無法繼續支撐下去,隻能選擇退兵。
隻要保住了代地,他拓跋部便能繼續將手伸入三州之地,不斷積蓄力量。
至於生鐵和鹽巴,同樣是他們急缺之物,自然是多多益善。
“好,既然那李戩想見本王,那便見上一見。”為了那二十萬糧草,拓跋猗盧當即拍板,“本王倒想看看,此人有何能耐,竟能在匈奴人口中,奪下關中,創下偌大基業。”
經過雙方協商,兩人會麵的地點,便在高闕塞以北的空曠之地上,如此既不利於埋藏伏兵,一旦有變,亦能從容撤迴本陣。
簡易的涼棚之下,李戩和拓跋猗盧相對而坐,身後各個十名近侍警然而立。
“你便是赫赫有名的征北軍之主,李戩?”拓跋猗盧上下當量了他一番,眼中不由露出一絲驚疑之色。
李戩攤攤手,含笑道:“正是本官,難道代王不信?”
拓跋猗盧微微搖頭,“本王相信,隻是沒有想到,都督竟然如此年輕,便創下偌大基業,實在是後生可畏啊。”
“嗬嗬,代王過譽了。”
。。。。。
“此次會談,不知都督想要如何談?”拓跋猗盧見李戩謙讓之後,便不再言語,頓時有些坐不住了,當即開口問道。
“正如本官之前所提的,陰山以南盡歸我征北軍,其餘條件不變。”
拓跋猗盧眉頭微皺,“都督應該知道,陰山以南,大河以北,方圓兩百裏,河流密布,水草豐美,無論是農耕或是放牧,皆為上上之選。都督僅僅開出以上條件,隻怕不夠吧?”
李戩聞言,嘴角微微一揚,對方沒有一上來便否定他的要求,看來是有戲了。
”代王此話,有些言過其實了吧?這片土地確實相較於其他地方好,但比起關中,乃至中原,亦不過是苦寒之地而已。”
李戩一臉不屑道,“本官之所以想要此地,不過是想恢複秦漢故土,以爭取天下民心罷了。“
拓跋猗盧冷冷一笑,“都督真當本王好糊弄嗎?此地深入草原,於高闕塞北出,便可奇襲我草原各部。若是失了此地,我拓跋部豈不後背受敵?”
李戩哂然笑道,“草原上有什麽值得搶的?代王可知我征北軍出征一次,靡費錢糧多少?如今天下未靖,本官何必自討苦吃?”
這一番話,頓時讓拓跋猗盧說不出話來,臉色變得有些尷尬。
從古至今,都是草原胡部南下搶得缽滿盆滿,而南朝北征從來都是勞民傷財,大傷元氣。
當年漢匈大戰,持續數十年,差點把強悍無比的大漢朝拖垮了。
想到這裏,拓跋猗盧微微鬆了口氣,如此看來,征北軍當前重心,並不在北方,這就放心了。
“哼,縱然如此,然征北軍得此地,必將威脅我拓跋後方,此乃不爭的事實。”
拓跋猗盧依然不肯鬆口,此地太過重要,由不得他不謹慎。
李戩見他態度頗為堅決,不由無奈問道:“那你想要如何?”
“得加價。”拓跋猗盧咧嘴一笑,眼中爆射出奸商的神采。
經過一個多時辰的唇槍舌劍,雙方終於達成了共識。
其一,雙方同意結成同盟,共同應對匈奴的威脅。同時在高闕開放互市,互通有無。
其二,雙方以陰山南北為分界線,各自駐守北境的軍隊不得超過萬人。以高闕塞為中心,方圓百裏不得遷徙人口定居。
其三,拓跋部交出劉路孤一眾匈奴殘部,征北軍放迴被困的拓跋鬱律大軍,不過其軍中所有戰馬兵甲,必須悉數留下。
其四,拓跋部不再聲討陰山以南之地的所有權,作為代價,征北軍將付出一百萬斤水泥,二十五萬石糧草,以及生鐵鹽巴等若幹物資。
“你看,現在你我雙方為了此地僵持不下,皆是看重了此地的重要性。”李戩正色道,“本官不欲讓出此地,而代王同樣不肯放棄,若是雙方再戰,豈不便宜了匈奴人?”
“你到底想說什麽?”拓跋普根覺得自己的耐心快被磨光了。
“本官的意思呢,便是我征北軍不會放棄此地,但也不想與貴軍繼續打下去。”
拓跋普根目光一凝,什麽意思,這算是對方的讓步嗎?
不等他想清楚,李戩當即開出自己的條件,“隻要貴軍願意停戰修好,不再染指河北之地。本官承諾,將一次性贈予貴軍水泥五十萬斤,糧草二十萬石,生鐵十萬斤,鹽巴五千石。“
李戩話音一落,拓跋普根已經愣住了,喉嚨聳動,不住的往下咽口水。與之相比,方才他所提的那些條件,簡直羞於啟齒。
“此事重大,在下隻怕做不了主。”拓跋普根有些心動了,如今高闕被奪,河北之地事實上已經喪失了。
若是為了這塊戰略要地,而繼續與征北軍交惡,顯然得不償失。而想要奪下高闕塞,不死傷數萬兵馬是不可能的。以拓跋部目前的困境,實在承受不起如此大的傷亡。
“哈哈,無妨,你可告訴代王,我李戩是誠心與貴部結好的。”李戩一臉真誠的說道,“若是代王有意,李某願與代王一見,冰釋前嫌,共商大事。”
“若能達成此事,實為貴我兩方之幸事,在下願意力促此事。”拓跋普根頗為動容,連忙站起,躬身一拜。
很快,拓跋普根返迴大營,將入塞所聞所見,和盤托出。
拓跋猗盧一聽高闕塞內,士氣高昂,援軍不斷,心中已是絕望。失去高闕塞,整個河北之地,隻怕真的要放棄了。
但在聽到李戩開出的條件,他亦不禁怦然心動。水泥之效,他隻有耳聞,倒是沒有太多的激動,反而是糧草生鐵以及鹽巴,才是實實在在的實利。
如今他們為了應對匈奴人,不得不屯兵於平城,十數萬兵馬每日消耗,不計其數,早已讓拓跋部快要支撐不住了。
拓跋猗盧早已想好了後路,待到糧盡,大不了放棄代地,全族退迴草原深處。隻不過代價太大了,這意味著,他們將失去逐鹿中原的機會。
而今,若是得了征北軍二十萬石糧草,那他的十數萬大軍,便可再撐數月之久。到時候,同樣糧食匱乏的匈奴人,便無法繼續支撐下去,隻能選擇退兵。
隻要保住了代地,他拓跋部便能繼續將手伸入三州之地,不斷積蓄力量。
至於生鐵和鹽巴,同樣是他們急缺之物,自然是多多益善。
“好,既然那李戩想見本王,那便見上一見。”為了那二十萬糧草,拓跋猗盧當即拍板,“本王倒想看看,此人有何能耐,竟能在匈奴人口中,奪下關中,創下偌大基業。”
經過雙方協商,兩人會麵的地點,便在高闕塞以北的空曠之地上,如此既不利於埋藏伏兵,一旦有變,亦能從容撤迴本陣。
簡易的涼棚之下,李戩和拓跋猗盧相對而坐,身後各個十名近侍警然而立。
“你便是赫赫有名的征北軍之主,李戩?”拓跋猗盧上下當量了他一番,眼中不由露出一絲驚疑之色。
李戩攤攤手,含笑道:“正是本官,難道代王不信?”
拓跋猗盧微微搖頭,“本王相信,隻是沒有想到,都督竟然如此年輕,便創下偌大基業,實在是後生可畏啊。”
“嗬嗬,代王過譽了。”
。。。。。
“此次會談,不知都督想要如何談?”拓跋猗盧見李戩謙讓之後,便不再言語,頓時有些坐不住了,當即開口問道。
“正如本官之前所提的,陰山以南盡歸我征北軍,其餘條件不變。”
拓跋猗盧眉頭微皺,“都督應該知道,陰山以南,大河以北,方圓兩百裏,河流密布,水草豐美,無論是農耕或是放牧,皆為上上之選。都督僅僅開出以上條件,隻怕不夠吧?”
李戩聞言,嘴角微微一揚,對方沒有一上來便否定他的要求,看來是有戲了。
”代王此話,有些言過其實了吧?這片土地確實相較於其他地方好,但比起關中,乃至中原,亦不過是苦寒之地而已。”
李戩一臉不屑道,“本官之所以想要此地,不過是想恢複秦漢故土,以爭取天下民心罷了。“
拓跋猗盧冷冷一笑,“都督真當本王好糊弄嗎?此地深入草原,於高闕塞北出,便可奇襲我草原各部。若是失了此地,我拓跋部豈不後背受敵?”
李戩哂然笑道,“草原上有什麽值得搶的?代王可知我征北軍出征一次,靡費錢糧多少?如今天下未靖,本官何必自討苦吃?”
這一番話,頓時讓拓跋猗盧說不出話來,臉色變得有些尷尬。
從古至今,都是草原胡部南下搶得缽滿盆滿,而南朝北征從來都是勞民傷財,大傷元氣。
當年漢匈大戰,持續數十年,差點把強悍無比的大漢朝拖垮了。
想到這裏,拓跋猗盧微微鬆了口氣,如此看來,征北軍當前重心,並不在北方,這就放心了。
“哼,縱然如此,然征北軍得此地,必將威脅我拓跋後方,此乃不爭的事實。”
拓跋猗盧依然不肯鬆口,此地太過重要,由不得他不謹慎。
李戩見他態度頗為堅決,不由無奈問道:“那你想要如何?”
“得加價。”拓跋猗盧咧嘴一笑,眼中爆射出奸商的神采。
經過一個多時辰的唇槍舌劍,雙方終於達成了共識。
其一,雙方同意結成同盟,共同應對匈奴的威脅。同時在高闕開放互市,互通有無。
其二,雙方以陰山南北為分界線,各自駐守北境的軍隊不得超過萬人。以高闕塞為中心,方圓百裏不得遷徙人口定居。
其三,拓跋部交出劉路孤一眾匈奴殘部,征北軍放迴被困的拓跋鬱律大軍,不過其軍中所有戰馬兵甲,必須悉數留下。
其四,拓跋部不再聲討陰山以南之地的所有權,作為代價,征北軍將付出一百萬斤水泥,二十五萬石糧草,以及生鐵鹽巴等若幹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