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出乎李戩的意料,李氏才俊竟然一個未走,全部到場。
對此,李戩心中還是挺欣慰的,畢竟現在國內人才匱乏,急需大量有一定學識的官吏治理地方。
忠心不忠心暫且不說,先拉下去當騾子用,是騾是馬,溜溜便知。
收了這批李氏才俊,算是千金買馬骨。隨著這批人才做出成績,得到提升,李氏必然會派遣更多的才俊投效李戩。
至於會不會讓李氏族人滲透進來,把持太大的權力?對此,李戩完全不擔心。如大夏不過占據一隅之地,將來會有更多的疆域被收複,更多的人才被吸納進來。
除非是李戩刻意提拔寵信,否則,李氏這點人才,就如滴水入海,根本無法激起什麽風浪。
隨著時間的流逝,周邊向往大夏國製度民生的人才,曆經艱難險阻,終於抵達了關中地境。
這第一波移民潮,便給李戩帶來了上百名周邊各州郡的文武人才。
李戩與大夏高層官員,對此十分重視,特意建造舒適的館舍,專門用來安置這些人。
並派遣專人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引導他們了解大夏的各種製度和律法,帶他們深入地方了解民生,以及當前實行的各種政策。
在經過一個月的了解和適應後,才專門開設一場考試,擇其優者進入官校進修,其餘分置各地充當吏員,積累經驗。
有提升,有激勵,隻要肯學肯幹,總有用武之地。無論選擇那條道路,晉升之道完全暢通無阻。
這就是大夏的魅力。
如今大夏地方千裏,人口兩百多萬,加上其特殊的製度,需要用人的地方極多。
李戩治下對地方的掌控力,遠超天下諸侯,即便是當初的大晉一統之時,也無法比擬。
自古皇權不下鄉,鄉裏皆由士紳掌控。
而李戩在掃除絕大部分士族後,那些鄉裏的士紳更是無力抵抗大夏軍的天威,隻能任由大夏朝廷的權力延伸到鄉裏。
不過,想要將官府的影響力深入鄉裏,前提是要有足夠的後備人才,以及充足的財政保障。
大夏當前財政富足,唯一缺的便是人才。
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的培養並非一朝一夕便有成效,當前唯一的辦法,隻能是網羅天下英才而用之。
想要培養起大夏自己的人才,至少還需要五六年的時間。各地興辦的學堂,求知若渴的貧民孩童,便是大夏未來的根本。
隻待這成千上萬的孩童成長起來,大夏便算是造血成功,擁有最為堅實的根基,足以支撐著大夏這輛戰車,狂飆猛進。
當今天下,群雄四起,各方諸侯一味的窮兵黷武,擴軍備戰,絲毫沒有想過提振民生,穩固根基。
所有資源都被用來戰爭,以掠奪敵方的資源來供養自己脆弱的根基。
若是一直勝利,自然是能夠不斷補血,得以發展壯大。可若是遭遇一兩場大敗,這資源耗盡,根基浮動,再無迴血的可能性。
君不見,數年前,天下板蕩,多少乘勢而起的梟雄,狼顧虎視,野心勃勃。然而幾年過去了,現在又隻剩幾家了?
諸如羌姚部,乞伏部,鐵弗部,說滅就滅了。
而大夏隻要將基礎打牢固,即便遭遇一場大敗,轉瞬間便能再拉起一支大軍,抵擋住敵軍的反撲。
大夏可以接連失敗,但敵人卻不能一敗,敗則亡矣。
拚兵力,拚財力,拚民心,大夏足以吊打一切敵。
這就是種田流的厲害之處。
當然,大夏現在是一手鋤頭,一手利劍。
十萬大夏軍便是一把鋒利之劍,遙指群雄。進則橫掃八方,退則守土安民。
軍民形成一個正循環,百姓努力耕種勞作,供養十萬將士。而將士守護四方,讓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百姓民生越發繁榮昌盛,則大夏軍的後勤補給,兵甲裝備便越精良,戰鬥力就越強大。
大夏軍越強大,反過來便能開疆擴土,擴大生存空間,奪取更多的資源。
隨著人才潮即將到來,李戩已經開始策劃攻取秦州的具體方略。
在與眾人商議之後,決定與明年二月,正式發起西征,盡可能在六七月左右,全麵奪取秦州全境,在夏收到來之前,結束戰爭。
要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奪取秦州,時間極為緊迫。
但李戩不得不如此,一來,司馬保擁兵十數萬,在秦州的統治基礎不弱。大夏軍想要戰而勝之,不動用大軍征伐是不可能拿得下來的。這樣一來,大夏境內的民生經濟,必然會受到影響。時間拖得越長,對治下的根基傷害便越大。
其次,李戩發起西征,周邊各方勢力,絕對不會就此作壁上觀。他們必然會趁著大夏西征之際,邊境兵力薄弱之時,趁火打劫。
就算無法攻入夏地,也能極大的阻礙大夏軍西征的力度,最終無功而返,徒耗國力。
經過反複廟算,權衡利弊。李戩最終決定,此次西征的兵馬,暫定為十二萬。
從鎮守長安的虎狼軍中,抽調大半兵馬八千人為近衛軍。
然後是鎮守陳倉的劉闖部全軍一萬人馬;賀蘭宣抽調五千騎兵隨軍;王猛,陳二,蕭策三人所部各抽調三分之一兵力加入西征序列,共計一萬八千人。
屠鳩所部繼續鎮守高闕不動。
所有兵馬匯聚一處,便可得精兵四萬餘人馬,占全軍小半兵力。
如此一來,各軍兵力驟降,戰力大為削弱。這麽大的變動,肯定無法長時間瞞過周邊各勢力的密諜。
李戩隨即下達指令,征調預備役加緊訓練,一旦各部開始抽調兵力,這些預備役將隨時填補進各部缺額,勉力維持各軍戰力。
同時,所剩八萬預備役,將全部參與此次西征。屆時,還要再征召數萬民兵,負責押運糧草輜重。
如此算下來,此次西征的總兵力,將達到近二十萬。
這麽龐大的兵力,人吃馬嚼的,每日的消耗都極為驚人。即便是大夏在這兩年裏風調雨順,財政糧草充裕,也有些吃不消。
這就倒逼著李戩。不得不在半年內結束一切戰爭,慢慢的消化新得的土地人口。
喜歡漢牧天下請大家收藏:()漢牧天下夢想中文更新速度最快。
對此,李戩心中還是挺欣慰的,畢竟現在國內人才匱乏,急需大量有一定學識的官吏治理地方。
忠心不忠心暫且不說,先拉下去當騾子用,是騾是馬,溜溜便知。
收了這批李氏才俊,算是千金買馬骨。隨著這批人才做出成績,得到提升,李氏必然會派遣更多的才俊投效李戩。
至於會不會讓李氏族人滲透進來,把持太大的權力?對此,李戩完全不擔心。如大夏不過占據一隅之地,將來會有更多的疆域被收複,更多的人才被吸納進來。
除非是李戩刻意提拔寵信,否則,李氏這點人才,就如滴水入海,根本無法激起什麽風浪。
隨著時間的流逝,周邊向往大夏國製度民生的人才,曆經艱難險阻,終於抵達了關中地境。
這第一波移民潮,便給李戩帶來了上百名周邊各州郡的文武人才。
李戩與大夏高層官員,對此十分重視,特意建造舒適的館舍,專門用來安置這些人。
並派遣專人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引導他們了解大夏的各種製度和律法,帶他們深入地方了解民生,以及當前實行的各種政策。
在經過一個月的了解和適應後,才專門開設一場考試,擇其優者進入官校進修,其餘分置各地充當吏員,積累經驗。
有提升,有激勵,隻要肯學肯幹,總有用武之地。無論選擇那條道路,晉升之道完全暢通無阻。
這就是大夏的魅力。
如今大夏地方千裏,人口兩百多萬,加上其特殊的製度,需要用人的地方極多。
李戩治下對地方的掌控力,遠超天下諸侯,即便是當初的大晉一統之時,也無法比擬。
自古皇權不下鄉,鄉裏皆由士紳掌控。
而李戩在掃除絕大部分士族後,那些鄉裏的士紳更是無力抵抗大夏軍的天威,隻能任由大夏朝廷的權力延伸到鄉裏。
不過,想要將官府的影響力深入鄉裏,前提是要有足夠的後備人才,以及充足的財政保障。
大夏當前財政富足,唯一缺的便是人才。
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的培養並非一朝一夕便有成效,當前唯一的辦法,隻能是網羅天下英才而用之。
想要培養起大夏自己的人才,至少還需要五六年的時間。各地興辦的學堂,求知若渴的貧民孩童,便是大夏未來的根本。
隻待這成千上萬的孩童成長起來,大夏便算是造血成功,擁有最為堅實的根基,足以支撐著大夏這輛戰車,狂飆猛進。
當今天下,群雄四起,各方諸侯一味的窮兵黷武,擴軍備戰,絲毫沒有想過提振民生,穩固根基。
所有資源都被用來戰爭,以掠奪敵方的資源來供養自己脆弱的根基。
若是一直勝利,自然是能夠不斷補血,得以發展壯大。可若是遭遇一兩場大敗,這資源耗盡,根基浮動,再無迴血的可能性。
君不見,數年前,天下板蕩,多少乘勢而起的梟雄,狼顧虎視,野心勃勃。然而幾年過去了,現在又隻剩幾家了?
諸如羌姚部,乞伏部,鐵弗部,說滅就滅了。
而大夏隻要將基礎打牢固,即便遭遇一場大敗,轉瞬間便能再拉起一支大軍,抵擋住敵軍的反撲。
大夏可以接連失敗,但敵人卻不能一敗,敗則亡矣。
拚兵力,拚財力,拚民心,大夏足以吊打一切敵。
這就是種田流的厲害之處。
當然,大夏現在是一手鋤頭,一手利劍。
十萬大夏軍便是一把鋒利之劍,遙指群雄。進則橫掃八方,退則守土安民。
軍民形成一個正循環,百姓努力耕種勞作,供養十萬將士。而將士守護四方,讓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百姓民生越發繁榮昌盛,則大夏軍的後勤補給,兵甲裝備便越精良,戰鬥力就越強大。
大夏軍越強大,反過來便能開疆擴土,擴大生存空間,奪取更多的資源。
隨著人才潮即將到來,李戩已經開始策劃攻取秦州的具體方略。
在與眾人商議之後,決定與明年二月,正式發起西征,盡可能在六七月左右,全麵奪取秦州全境,在夏收到來之前,結束戰爭。
要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奪取秦州,時間極為緊迫。
但李戩不得不如此,一來,司馬保擁兵十數萬,在秦州的統治基礎不弱。大夏軍想要戰而勝之,不動用大軍征伐是不可能拿得下來的。這樣一來,大夏境內的民生經濟,必然會受到影響。時間拖得越長,對治下的根基傷害便越大。
其次,李戩發起西征,周邊各方勢力,絕對不會就此作壁上觀。他們必然會趁著大夏西征之際,邊境兵力薄弱之時,趁火打劫。
就算無法攻入夏地,也能極大的阻礙大夏軍西征的力度,最終無功而返,徒耗國力。
經過反複廟算,權衡利弊。李戩最終決定,此次西征的兵馬,暫定為十二萬。
從鎮守長安的虎狼軍中,抽調大半兵馬八千人為近衛軍。
然後是鎮守陳倉的劉闖部全軍一萬人馬;賀蘭宣抽調五千騎兵隨軍;王猛,陳二,蕭策三人所部各抽調三分之一兵力加入西征序列,共計一萬八千人。
屠鳩所部繼續鎮守高闕不動。
所有兵馬匯聚一處,便可得精兵四萬餘人馬,占全軍小半兵力。
如此一來,各軍兵力驟降,戰力大為削弱。這麽大的變動,肯定無法長時間瞞過周邊各勢力的密諜。
李戩隨即下達指令,征調預備役加緊訓練,一旦各部開始抽調兵力,這些預備役將隨時填補進各部缺額,勉力維持各軍戰力。
同時,所剩八萬預備役,將全部參與此次西征。屆時,還要再征召數萬民兵,負責押運糧草輜重。
如此算下來,此次西征的總兵力,將達到近二十萬。
這麽龐大的兵力,人吃馬嚼的,每日的消耗都極為驚人。即便是大夏在這兩年裏風調雨順,財政糧草充裕,也有些吃不消。
這就倒逼著李戩。不得不在半年內結束一切戰爭,慢慢的消化新得的土地人口。
喜歡漢牧天下請大家收藏:()漢牧天下夢想中文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