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陡然聽聞他的判斷是皇太極想要求和,都是大吃一驚。
方原判斷皇太極是想以戰求和,絕非無的放矢,憑感覺猜測。
皇太極雖是敵手,卻是名副其實的一代梟雄,滿清能入主中原,全是皇太極打下的基礎,多爾袞不過是摘了最後勝利果實而已。
當明朝沉浸在所謂的寧錦大捷時,皇太極已攻滅了朝鮮;當明朝還在打造所謂關寧防線的時候,皇太極已收服了蒙古;當明朝還在為流寇焦頭爛額的時候,皇太極已基本完成了滿清的中央集權。
在努爾哈赤死時,滿清還處於大明、蒙古、朝鮮,甚至毛文龍的四方包圍圈,苦苦掙紮。到時皇太極死時,滿清已徹底統一了長城以北,成為當之無愧的北疆霸主。
皇太極是習慣以砍大樹的策略來一步步消耗明朝的元氣,所以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關外養精蓄銳,坐看崇禎與流寇的戰爭。隻是在流寇處於劣勢,麵臨被殲滅的緊急關頭,才會發動類似鬆錦戰役的戰爭來替流寇解壓。之後又再次養精蓄銳,坐看李自成攻滅開封,占領陝西,最後滅亡明朝。
從來就沒在乎過遼西一城一地得失的皇太極,病體纏身,隨時可能歸西的皇太極,突然舉傾國之力圍困寧遠城,這,無論如何都是反常之舉。
從戰略形態來講,李自成攻打陝西甚急,皇太極當前最重要的目標絕不是再次重創明軍的主力,那就是替李自成做一盤菜,助李自成一統中原北方。
以滿清內部形勢來講,壓製多爾袞一係的勢力,遠比對外戰爭來得重要,否則他的孤兒寡母完全可能被多爾袞給一鍋端了。靠孝莊和多爾袞雲遮霧繞的所謂奸情就想給孤兒寡母保命,那隻是將皇權鬥爭當成了言情小說。
所以方原幾乎可以肯定,皇太極再次發動寧遠之戰,目的隻有一個,就是以戰求和。之前皇太極向明朝主動拋出過和約,在滿清強勢的局麵下,毫無疑問是外交詐術;這次時勢易變,皇太極真心想求和,就絕不可能主動來示弱,而是必須示強,逼迫明朝主動去求和。
方原是不得不佩服皇太極,不愧是一代梟雄,軍事、外交手段玩得簡直駕輕就熟,令人稱歎!
方原耐心的解釋了判斷的緣由,眾人的立刻歎服。
秦展問道,“老大,你說我們下一步該怎麽走?既然皇太極的目的是和談,我們今次是否可以按兵不動?區區和談事宜,陛下,還有那幫習慣打嘴炮的文官最是擅長。”
方原沉聲說,“老四,同樣是和談,差別可大了去。賠款是和談,割地也是和談,甚至稱臣還是和談。還是那句老話,戰場山得不到的利益,談判桌上必然也得不到。若關外戰局打得一塌糊塗,甚至寧遠城、山海關盡數失守,談判桌上除了割地稱臣,還能怎麽談?皇太極舉國之力前來,也就是在爭取最佳的談判條件!”
秦展恍然說,“依老大的想法,還是要北上與滿清作戰,隻要能打退滿清的進攻,便能在和談上占據主動。”
景傑遲疑的說,“但是寧遠城遠在關外,出了山海關,我們玄甲軍也就沒了主場優勢,再無法使用遊擊戰術,就必須麵對滿清鐵騎的正麵迎擊。何況將玄甲鐵騎盡數填在遼東那個大坑,江南必定不穩,殊為不智。”
方原環視一周,沉聲說道,“打是必須要打,不僅要打,還要狠狠的打!否則,根本無法向陛下交代。但怎麽打才能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
赤古台朗聲說,“戰場爭雄還能怎麽打?真刀真槍的開戰!”
景傑立刻否決了他猛衝猛打的想法,“以玄甲軍區區8000騎兵,迎擊滿清5萬鐵騎,正麵出擊,損失太大!”
方原扔在思索此戰的戰法,沉吟不語。
施琅接口說,“方軍門,我建議,以水師奇襲遼東,先在旅順口登陸,再直趨盛京,攻敵之所必救,皇太極必然迴師救援,寧遠之圍自解。”
方原猛地一驚,施琅奇襲遼東這一招倒是令他怦然心動,盯著地圖看了一會,若能從旅順口登陸,便能避開皇太極的主力,打中滿清最薄弱的大後方,皇太極隻能撤軍解圍,迴師救援。
當年毛文龍就是這麽在大清後方打遊擊的,隻是毛文龍的軍士陸戰實在差勁,無法對滿清腹部造成致命的打擊,隻能淺嚐則止。換做玄甲鐵騎的話,若皇太極膽敢不迴師救援,一路直接打下盛京也是大概率事件。
“施統領,你這一招簡直是絕妙!”
方原誇獎了施琅,瞧著地圖問道,“但投降滿清的尚可喜在旅順口有一支水師,施統領有多少把握能殲滅這支水師?”
說到海戰施琅是百分百的自信,拍拍胸口向方原打包票說,“尚可喜算個鳥,我打得他滿地找牙!”
方原卻沒有他信口開河的自信,畢竟尚可喜曾是毛文龍的得力幹將。投降滿清時,帶去了毛文龍大部分的水師精銳,也是滿清最強大的一支水師,至少有四、五十艘戰艦。若不徹底殲滅尚可喜的水師,渡海奇襲遼東就是個笑話!
方原交代說,“施統領,你立刻率金山衛北上至威海衛駐紮,我會說服陛下將天津衛、威海衛所有的水師戰艦都劃撥由你指揮,必須一戰全殲尚可喜的水師!”
景傑是玄甲軍的主帥,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北上如何取勝的問題,還必須對所有潛在的敵人都要分析在內,“老大,若玄甲軍傾巢而出,連水師也北上作戰,鄭芝龍趁機北上,該如何應對呢?”
福建的鄭芝龍確實是個不容忽視的威脅,幸虧之前打掉了鄭家在浙江的觀海衛、海門衛,否則眼下已是進退失據。
方原對他的全局眼光甚是滿意,沉聲說,“老三,立刻將扣押的錢謙益族人盡數斬殺,令使者將人頭帶去福建,交給鄭芝龍,並修書一封,同意和談的條件就是雙方勢力都不進入浙江。”
“再修書一封交給山東的劉澤清,我玄甲騎兵需要入境進駐威海衛。若他全力配合,之前揚州叛亂的事,我便既往不咎。”
他斬殺錢謙益的族人,就是學著皇太極的手段,以殘酷的殺戮向鄭芝龍示強,隻要鄭芝龍敢趁機偷襲方原的大後方,方原事後的報複必然更為慘烈。這一次是錢謙益的族人,下一次就是鄭家滿門!
景傑見他是殺伐果決,直接將換迴柳如是的籌碼盡數扔了出去,就是以實際行動將柳如是的安危徹底拋開,以玄甲軍大局為重了,立刻拱手領命。
方原又衝著秦展說道,“老四,立刻去南京城,以北上勤王之名,將南京玄武湖的水師,還有運兵船盡數征用。再去知會席本楨、沈祥、鬆江府官吏,我要征集蘇州、鬆江二府的商船,運兵北上。”
秦展拱手應諾,“是!”
“老三,這次還是你坐鎮後方,麻林的8000玄甲步兵也留守江南四府,時刻關注各方動靜。若鄭芝龍的水師膽敢北上,隻需守住沿海重鎮,不令鄭軍侵擾內陸。”
“胡琦,今次你率三百錦衣衛隨我前去京城麵聖。”
“赤古台,8000玄甲鐵騎裝備充足的火銃,防具,2萬匹戰馬隨運河直上,不必進入京城,直接去威海衛駐紮,與施統領匯合。”
“宗澤,火炮營盡數登船,支援施統領殲滅尚可喜的水師。”
諸將齊齊領命,方原凝視著遠方的太湖,暗自沉吟,這一戰若能逼得皇太極簽下城下之盟,至少在兩、三年內,無須再擔心來自關外滿清的威脅。大明才能徹底的騰出手來解決流寇的問題。
方原判斷皇太極是想以戰求和,絕非無的放矢,憑感覺猜測。
皇太極雖是敵手,卻是名副其實的一代梟雄,滿清能入主中原,全是皇太極打下的基礎,多爾袞不過是摘了最後勝利果實而已。
當明朝沉浸在所謂的寧錦大捷時,皇太極已攻滅了朝鮮;當明朝還在打造所謂關寧防線的時候,皇太極已收服了蒙古;當明朝還在為流寇焦頭爛額的時候,皇太極已基本完成了滿清的中央集權。
在努爾哈赤死時,滿清還處於大明、蒙古、朝鮮,甚至毛文龍的四方包圍圈,苦苦掙紮。到時皇太極死時,滿清已徹底統一了長城以北,成為當之無愧的北疆霸主。
皇太極是習慣以砍大樹的策略來一步步消耗明朝的元氣,所以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關外養精蓄銳,坐看崇禎與流寇的戰爭。隻是在流寇處於劣勢,麵臨被殲滅的緊急關頭,才會發動類似鬆錦戰役的戰爭來替流寇解壓。之後又再次養精蓄銳,坐看李自成攻滅開封,占領陝西,最後滅亡明朝。
從來就沒在乎過遼西一城一地得失的皇太極,病體纏身,隨時可能歸西的皇太極,突然舉傾國之力圍困寧遠城,這,無論如何都是反常之舉。
從戰略形態來講,李自成攻打陝西甚急,皇太極當前最重要的目標絕不是再次重創明軍的主力,那就是替李自成做一盤菜,助李自成一統中原北方。
以滿清內部形勢來講,壓製多爾袞一係的勢力,遠比對外戰爭來得重要,否則他的孤兒寡母完全可能被多爾袞給一鍋端了。靠孝莊和多爾袞雲遮霧繞的所謂奸情就想給孤兒寡母保命,那隻是將皇權鬥爭當成了言情小說。
所以方原幾乎可以肯定,皇太極再次發動寧遠之戰,目的隻有一個,就是以戰求和。之前皇太極向明朝主動拋出過和約,在滿清強勢的局麵下,毫無疑問是外交詐術;這次時勢易變,皇太極真心想求和,就絕不可能主動來示弱,而是必須示強,逼迫明朝主動去求和。
方原是不得不佩服皇太極,不愧是一代梟雄,軍事、外交手段玩得簡直駕輕就熟,令人稱歎!
方原耐心的解釋了判斷的緣由,眾人的立刻歎服。
秦展問道,“老大,你說我們下一步該怎麽走?既然皇太極的目的是和談,我們今次是否可以按兵不動?區區和談事宜,陛下,還有那幫習慣打嘴炮的文官最是擅長。”
方原沉聲說,“老四,同樣是和談,差別可大了去。賠款是和談,割地也是和談,甚至稱臣還是和談。還是那句老話,戰場山得不到的利益,談判桌上必然也得不到。若關外戰局打得一塌糊塗,甚至寧遠城、山海關盡數失守,談判桌上除了割地稱臣,還能怎麽談?皇太極舉國之力前來,也就是在爭取最佳的談判條件!”
秦展恍然說,“依老大的想法,還是要北上與滿清作戰,隻要能打退滿清的進攻,便能在和談上占據主動。”
景傑遲疑的說,“但是寧遠城遠在關外,出了山海關,我們玄甲軍也就沒了主場優勢,再無法使用遊擊戰術,就必須麵對滿清鐵騎的正麵迎擊。何況將玄甲鐵騎盡數填在遼東那個大坑,江南必定不穩,殊為不智。”
方原環視一周,沉聲說道,“打是必須要打,不僅要打,還要狠狠的打!否則,根本無法向陛下交代。但怎麽打才能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
赤古台朗聲說,“戰場爭雄還能怎麽打?真刀真槍的開戰!”
景傑立刻否決了他猛衝猛打的想法,“以玄甲軍區區8000騎兵,迎擊滿清5萬鐵騎,正麵出擊,損失太大!”
方原扔在思索此戰的戰法,沉吟不語。
施琅接口說,“方軍門,我建議,以水師奇襲遼東,先在旅順口登陸,再直趨盛京,攻敵之所必救,皇太極必然迴師救援,寧遠之圍自解。”
方原猛地一驚,施琅奇襲遼東這一招倒是令他怦然心動,盯著地圖看了一會,若能從旅順口登陸,便能避開皇太極的主力,打中滿清最薄弱的大後方,皇太極隻能撤軍解圍,迴師救援。
當年毛文龍就是這麽在大清後方打遊擊的,隻是毛文龍的軍士陸戰實在差勁,無法對滿清腹部造成致命的打擊,隻能淺嚐則止。換做玄甲鐵騎的話,若皇太極膽敢不迴師救援,一路直接打下盛京也是大概率事件。
“施統領,你這一招簡直是絕妙!”
方原誇獎了施琅,瞧著地圖問道,“但投降滿清的尚可喜在旅順口有一支水師,施統領有多少把握能殲滅這支水師?”
說到海戰施琅是百分百的自信,拍拍胸口向方原打包票說,“尚可喜算個鳥,我打得他滿地找牙!”
方原卻沒有他信口開河的自信,畢竟尚可喜曾是毛文龍的得力幹將。投降滿清時,帶去了毛文龍大部分的水師精銳,也是滿清最強大的一支水師,至少有四、五十艘戰艦。若不徹底殲滅尚可喜的水師,渡海奇襲遼東就是個笑話!
方原交代說,“施統領,你立刻率金山衛北上至威海衛駐紮,我會說服陛下將天津衛、威海衛所有的水師戰艦都劃撥由你指揮,必須一戰全殲尚可喜的水師!”
景傑是玄甲軍的主帥,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北上如何取勝的問題,還必須對所有潛在的敵人都要分析在內,“老大,若玄甲軍傾巢而出,連水師也北上作戰,鄭芝龍趁機北上,該如何應對呢?”
福建的鄭芝龍確實是個不容忽視的威脅,幸虧之前打掉了鄭家在浙江的觀海衛、海門衛,否則眼下已是進退失據。
方原對他的全局眼光甚是滿意,沉聲說,“老三,立刻將扣押的錢謙益族人盡數斬殺,令使者將人頭帶去福建,交給鄭芝龍,並修書一封,同意和談的條件就是雙方勢力都不進入浙江。”
“再修書一封交給山東的劉澤清,我玄甲騎兵需要入境進駐威海衛。若他全力配合,之前揚州叛亂的事,我便既往不咎。”
他斬殺錢謙益的族人,就是學著皇太極的手段,以殘酷的殺戮向鄭芝龍示強,隻要鄭芝龍敢趁機偷襲方原的大後方,方原事後的報複必然更為慘烈。這一次是錢謙益的族人,下一次就是鄭家滿門!
景傑見他是殺伐果決,直接將換迴柳如是的籌碼盡數扔了出去,就是以實際行動將柳如是的安危徹底拋開,以玄甲軍大局為重了,立刻拱手領命。
方原又衝著秦展說道,“老四,立刻去南京城,以北上勤王之名,將南京玄武湖的水師,還有運兵船盡數征用。再去知會席本楨、沈祥、鬆江府官吏,我要征集蘇州、鬆江二府的商船,運兵北上。”
秦展拱手應諾,“是!”
“老三,這次還是你坐鎮後方,麻林的8000玄甲步兵也留守江南四府,時刻關注各方動靜。若鄭芝龍的水師膽敢北上,隻需守住沿海重鎮,不令鄭軍侵擾內陸。”
“胡琦,今次你率三百錦衣衛隨我前去京城麵聖。”
“赤古台,8000玄甲鐵騎裝備充足的火銃,防具,2萬匹戰馬隨運河直上,不必進入京城,直接去威海衛駐紮,與施統領匯合。”
“宗澤,火炮營盡數登船,支援施統領殲滅尚可喜的水師。”
諸將齊齊領命,方原凝視著遠方的太湖,暗自沉吟,這一戰若能逼得皇太極簽下城下之盟,至少在兩、三年內,無須再擔心來自關外滿清的威脅。大明才能徹底的騰出手來解決流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