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方原在遼陽血戰的時候,皇太極的援軍已迴師遼河,進抵營口以南的耀州,前方的敗報不斷傳來。
“稟皇上,蓋州衛漢鑲藍旗王寧遣敗兵來報,明軍在蓋州屠殺三萬五千口。”
“稟皇上,海州衛漢正紅旗敗兵來報,明軍在海州屠殺六萬口,智順王尚可喜全族被屠。”
“稟皇上,遼中衛失守,漢正白旗固山額真石廷柱所率漢正白旗全軍覆沒,石廷柱孤身逃往遼陽,被俘正白旗旗人盡數被屠。”
“稟皇上,遼陽守軍鑲紅旗滿達海出城接應石廷柱,大敗,折損兩千精銳,餘者退入遼陽城據守。”
皇太極臉色鐵青的望著一封封傳來的敗報,他二十日前在寧遠城下接到明軍渡海奇襲的軍報,還以為是小股明軍偷襲,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哪知短短半個月過去,這支渡海的明軍已從旅順口,殺到了遼陽城下。沿途的蓋州衛、海州衛,甚至遼中衛幾乎是不堪一擊,明軍兵鋒所至,立刻崩盤。整個盛京以南至耀州,隻有重鎮遼陽還未失守。
皇太極這才察覺到事不尋常,在寧遠城下坐不住了,便傳令蒙八旗兩萬人繼續圍困寧遠城,自己則親率大軍返迴遼東。
等大軍抵達耀州之時,時間又過去了七日,敗報則是不斷傳來。
他重重的放了軍報,在軍帳裏來迴的踱著步。
軍帳裏全是今次隨同出征寧遠的滿漢精銳,齊聚一堂。
正白旗睿親王多爾袞,鑲白旗和碩親王多鐸,鑲藍旗鄭親王濟爾哈朗,正藍旗阿巴泰,正黃旗、鑲黃旗肅親王豪格;還有第一智囊,內院大學士範文程,洪承疇。
皇太極止步問道,“憲鬥,明軍的進攻如此之速,必是方原領兵入侵了。”
他瞥過邊上的敗軍之將阿巴泰,“老七,你與方原交過手,你來說說,方原的戰力到底如何?”
阿巴泰之前在山東被方原打得灰頭土臉,迴盛京後,又和睿親王多爾袞互咬了一番。皇太極以大局為重,既沒捕風捉影的懲處多爾袞,也寬恕了阿巴泰敗軍之罪,仍將他留在軍中聽用。
阿巴泰顫巍巍的站了出來,低聲說,“方原麾下的精兵,名曰玄甲鐵騎,善使......”
皇太極早對方原的這支玄甲鐵騎研究了不少時日,不耐煩的打斷他的喋喋不休,“這些我都知曉,說重要的,玄甲鐵騎的戰力是否在我大清八旗之上?”
阿巴泰如實的說道,“是,據我估計,若正麵會戰,四萬玄甲鐵騎便足以戰勝五萬我大清鐵騎。但,方原的玄甲鐵騎對兵源,甚至財力的要求十分之高,山東大戰時,他麾下也僅有兩千玄甲鐵騎。”
“啪!”
皇太極重重的一拍軍案,神色凝重的說,“山東大戰時兩千玄甲鐵騎,今次已有八千,再打上兩、三次,我看方原都能反攻遼東了!”
他的擔心絕非無的放矢,雖然目前滿清鐵騎在野戰方麵還擁有人數優勢,方原區區八千玄甲鐵騎還不能發動一場正麵會戰。但長此以往,過不了幾年,此消彼長,野戰的優勢會逐步向方原一方傾斜。若滿清既沒有錢財優勢,又失去了野戰的優勢,滅亡也就近在眼前了。
範文程附和著說,“是,皇上,方原不除,我大清永無寧日。”
皇太極對這個猶如流星崛起的方原既恨得咬牙切齒,又愛才惜才,閉著雙眼說,“憲鬥,你有沒有法子招降了方原?若方原能歸順我大清,取大明江山如探囊取物爾!”
範文程沉思不語,方原崛起得太過迅速,他對方原的性情根本一無所知,一時也想不到良策來對症下藥。
皇太極退而求其次的問,“既然不易招降,那玄甲鐵騎神出鬼沒,機動力還在我大清鐵騎之上,該怎麽殲滅了方原?”
去年投降了滿清,還未立有寸功的洪承疇突然站了出來說,“皇上,臣有一策,可殲滅方原的玄甲鐵騎。”
皇太極見是洪承疇這投降的智囊,大喜問道,“彥演,快快說來!”
洪承疇正容說,“臣所獻之策,就是當年楊嗣昌圍剿流寇之策,名為四正六隅十麵網!”
皇太極興奮得走下了軍案,親熱的拉著他手兒,走到了軍案前,“快與朕說一說,此戰怎麽個打法?!”
洪承疇迴身指著軍帳裏掛著的大地圖說道,“皇上,方原從旅順口率水師登陸,他返航是從哪兒返航呢?”
皇太極凝視著地圖說,“這,難道不是從旅順口原路返航?”
洪承疇笑著搖了搖頭,“皇上隻要迴師就能切斷方原撤退到旅順口的路線,他若預計從旅順口返航,那他就不是在奇襲遼東,而是在自投羅網。臣斷定,方原預設的返航點絕不是旅順口,而是在.....”
他指著地圖上丹東口的位子,沉聲說,“丹東口!方原是想從丹東口登船,南下至曾經毛文龍所在的皮島,再西返天津衛。我們隻要切斷了方原這條撤退的路線,他就是甕中之鱉,必然束手就擒!”
皇太極聽了洪承疇頭頭是道的分析是連連點頭。
洪承疇繼續說道,“所謂四正,就是滿八旗、漢八旗、蒙八旗,再加上朝鮮國,四方合力。由漢八旗、蒙八旗專職駐守城池,滿八旗專職追擊野戰,朝鮮國方麵則出動水師,自海麵攻打一切進入皮島、丹東口的水師艦隊。”
“所謂六隅,就是盛京、遼陽、赫圖阿拉、海州衛、東寧衛、丹東口,在這六個重鎮布置重兵,逐步扼殺方原行動的空間。”
“所謂十麵網,就是四方、六鎮,兩兩互為掎角之勢,形成十麵捕獸的大網,方原隻要攻打任何一點,便兩方策應。如此一來,任方原手段通天,也逃不出皇上的五指山。”
洪承疇當眾口若懸河,款款而談,無論軍營裏的滿清親王,還是身為第一軍師的範文程也是讚許不已。
皇太極更是興奮得連連叫好,“好!好一個四正六隅十麵網!彥演真乃天縱之才,不亞於當年的諸葛孔明啊!”
他對洪承疇大肆褒揚,範文程自是不甘於洪承疇之後,“臣再獻三管齊下之計,助皇上生擒方原,掃除心腹大患!”
皇太極連聲催促他快說,範文程說道,“其一,皇上可令人前去招降方原,許諾優厚條件,縱然方原不降,也可作為緩兵之計,拖延他行軍的時日;其二,皇上趁機令滿八旗、蒙八旗、漢八旗各自駐守彥演所言的六個重鎮,完成兵力部署,再詔令朝鮮國立刻出動水師,占領皮島,再北上丹東口;其三,彥演之策,唯一可慮者,就是朝鮮國會不會依約出兵合擊,皇上最好再派出一個德高望重的親王,親自前去朝鮮國督戰,以防朝鮮國陽奉陰違,貽誤戰機!”
範文程之策更是補充了洪承疇大戰略裏可能的疏漏點,皇太極聽了拍案大笑說,“憲鬥、彥演,你二人皆有臥龍、鳳雛之才,得一可得天下。如今朕兩者皆得,天下必屬大清矣!”
他照搬出《三國演義》裏的說法,收買人心的手段是爐火純青。範文程、洪承疇二人是惶恐下拜,衝皇太極連連磕頭謝恩。
皇太極朗聲宣布作戰方案,“漢正紅旗、鑲紅旗,鑲白旗合兵一萬五千,駐守海州衛,切斷方原通往遼西之路;漢正藍旗、鑲藍旗,蒙鑲藍旗、正藍旗,共四旗合兵兩萬五千,由金州東行,連夜占領丹東口,切斷方原海歸之路;漢鑲白、鑲黃、正黃,蒙正白旗、鑲白旗,共四旗合計兩萬五千,前去占領東寧衛(今遼寧本溪),切斷方原南下之路。”
“憲鬥,你派出一漢使,前去方原軍營勸降。方原如今是明朝的駙馬都尉,朕也可以賜婚他一個大清最尊貴的固倫公主,要他當大清的固倫額駙;他是四府總督,朕定鼎天下之後,可以封他為南直隸總督;他如今連公爵都不是,朕可以立刻封他為親王。隻要他願意投降,崇禎能給的,朕加倍的給!”
皇太極為招降方原已不惜一切代價,不止眾滿清親王,甚至連範文程、洪承疇二人也是麵麵相覷,他二人雖被皇太極讚成臥龍、鳳雛,卻不可能享受這種待遇。
皇太極瞧著阿巴泰說,“老七,朕給你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派你去朝鮮國督戰。”
“是!遵旨!”
皇太極瞥過多爾袞一眼,淡淡的說,“睿親王,朕再給你一個洗刷流言的機會,派你的正白旗、鑲白旗前去東寧衛,狙擊方原南下的騎兵。”
阿巴泰自山東大敗後,迴到盛京就告了一狀,直言多爾袞與方原勾結。這則流言令多爾袞很是被動,皇太極暗示的意味再明顯不過,這次若正白旗、鑲白旗狙擊方原絕不能再出茬子。
多爾袞很是無奈,隻能拱手領命。
“稟皇上,蓋州衛漢鑲藍旗王寧遣敗兵來報,明軍在蓋州屠殺三萬五千口。”
“稟皇上,海州衛漢正紅旗敗兵來報,明軍在海州屠殺六萬口,智順王尚可喜全族被屠。”
“稟皇上,遼中衛失守,漢正白旗固山額真石廷柱所率漢正白旗全軍覆沒,石廷柱孤身逃往遼陽,被俘正白旗旗人盡數被屠。”
“稟皇上,遼陽守軍鑲紅旗滿達海出城接應石廷柱,大敗,折損兩千精銳,餘者退入遼陽城據守。”
皇太極臉色鐵青的望著一封封傳來的敗報,他二十日前在寧遠城下接到明軍渡海奇襲的軍報,還以為是小股明軍偷襲,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哪知短短半個月過去,這支渡海的明軍已從旅順口,殺到了遼陽城下。沿途的蓋州衛、海州衛,甚至遼中衛幾乎是不堪一擊,明軍兵鋒所至,立刻崩盤。整個盛京以南至耀州,隻有重鎮遼陽還未失守。
皇太極這才察覺到事不尋常,在寧遠城下坐不住了,便傳令蒙八旗兩萬人繼續圍困寧遠城,自己則親率大軍返迴遼東。
等大軍抵達耀州之時,時間又過去了七日,敗報則是不斷傳來。
他重重的放了軍報,在軍帳裏來迴的踱著步。
軍帳裏全是今次隨同出征寧遠的滿漢精銳,齊聚一堂。
正白旗睿親王多爾袞,鑲白旗和碩親王多鐸,鑲藍旗鄭親王濟爾哈朗,正藍旗阿巴泰,正黃旗、鑲黃旗肅親王豪格;還有第一智囊,內院大學士範文程,洪承疇。
皇太極止步問道,“憲鬥,明軍的進攻如此之速,必是方原領兵入侵了。”
他瞥過邊上的敗軍之將阿巴泰,“老七,你與方原交過手,你來說說,方原的戰力到底如何?”
阿巴泰之前在山東被方原打得灰頭土臉,迴盛京後,又和睿親王多爾袞互咬了一番。皇太極以大局為重,既沒捕風捉影的懲處多爾袞,也寬恕了阿巴泰敗軍之罪,仍將他留在軍中聽用。
阿巴泰顫巍巍的站了出來,低聲說,“方原麾下的精兵,名曰玄甲鐵騎,善使......”
皇太極早對方原的這支玄甲鐵騎研究了不少時日,不耐煩的打斷他的喋喋不休,“這些我都知曉,說重要的,玄甲鐵騎的戰力是否在我大清八旗之上?”
阿巴泰如實的說道,“是,據我估計,若正麵會戰,四萬玄甲鐵騎便足以戰勝五萬我大清鐵騎。但,方原的玄甲鐵騎對兵源,甚至財力的要求十分之高,山東大戰時,他麾下也僅有兩千玄甲鐵騎。”
“啪!”
皇太極重重的一拍軍案,神色凝重的說,“山東大戰時兩千玄甲鐵騎,今次已有八千,再打上兩、三次,我看方原都能反攻遼東了!”
他的擔心絕非無的放矢,雖然目前滿清鐵騎在野戰方麵還擁有人數優勢,方原區區八千玄甲鐵騎還不能發動一場正麵會戰。但長此以往,過不了幾年,此消彼長,野戰的優勢會逐步向方原一方傾斜。若滿清既沒有錢財優勢,又失去了野戰的優勢,滅亡也就近在眼前了。
範文程附和著說,“是,皇上,方原不除,我大清永無寧日。”
皇太極對這個猶如流星崛起的方原既恨得咬牙切齒,又愛才惜才,閉著雙眼說,“憲鬥,你有沒有法子招降了方原?若方原能歸順我大清,取大明江山如探囊取物爾!”
範文程沉思不語,方原崛起得太過迅速,他對方原的性情根本一無所知,一時也想不到良策來對症下藥。
皇太極退而求其次的問,“既然不易招降,那玄甲鐵騎神出鬼沒,機動力還在我大清鐵騎之上,該怎麽殲滅了方原?”
去年投降了滿清,還未立有寸功的洪承疇突然站了出來說,“皇上,臣有一策,可殲滅方原的玄甲鐵騎。”
皇太極見是洪承疇這投降的智囊,大喜問道,“彥演,快快說來!”
洪承疇正容說,“臣所獻之策,就是當年楊嗣昌圍剿流寇之策,名為四正六隅十麵網!”
皇太極興奮得走下了軍案,親熱的拉著他手兒,走到了軍案前,“快與朕說一說,此戰怎麽個打法?!”
洪承疇迴身指著軍帳裏掛著的大地圖說道,“皇上,方原從旅順口率水師登陸,他返航是從哪兒返航呢?”
皇太極凝視著地圖說,“這,難道不是從旅順口原路返航?”
洪承疇笑著搖了搖頭,“皇上隻要迴師就能切斷方原撤退到旅順口的路線,他若預計從旅順口返航,那他就不是在奇襲遼東,而是在自投羅網。臣斷定,方原預設的返航點絕不是旅順口,而是在.....”
他指著地圖上丹東口的位子,沉聲說,“丹東口!方原是想從丹東口登船,南下至曾經毛文龍所在的皮島,再西返天津衛。我們隻要切斷了方原這條撤退的路線,他就是甕中之鱉,必然束手就擒!”
皇太極聽了洪承疇頭頭是道的分析是連連點頭。
洪承疇繼續說道,“所謂四正,就是滿八旗、漢八旗、蒙八旗,再加上朝鮮國,四方合力。由漢八旗、蒙八旗專職駐守城池,滿八旗專職追擊野戰,朝鮮國方麵則出動水師,自海麵攻打一切進入皮島、丹東口的水師艦隊。”
“所謂六隅,就是盛京、遼陽、赫圖阿拉、海州衛、東寧衛、丹東口,在這六個重鎮布置重兵,逐步扼殺方原行動的空間。”
“所謂十麵網,就是四方、六鎮,兩兩互為掎角之勢,形成十麵捕獸的大網,方原隻要攻打任何一點,便兩方策應。如此一來,任方原手段通天,也逃不出皇上的五指山。”
洪承疇當眾口若懸河,款款而談,無論軍營裏的滿清親王,還是身為第一軍師的範文程也是讚許不已。
皇太極更是興奮得連連叫好,“好!好一個四正六隅十麵網!彥演真乃天縱之才,不亞於當年的諸葛孔明啊!”
他對洪承疇大肆褒揚,範文程自是不甘於洪承疇之後,“臣再獻三管齊下之計,助皇上生擒方原,掃除心腹大患!”
皇太極連聲催促他快說,範文程說道,“其一,皇上可令人前去招降方原,許諾優厚條件,縱然方原不降,也可作為緩兵之計,拖延他行軍的時日;其二,皇上趁機令滿八旗、蒙八旗、漢八旗各自駐守彥演所言的六個重鎮,完成兵力部署,再詔令朝鮮國立刻出動水師,占領皮島,再北上丹東口;其三,彥演之策,唯一可慮者,就是朝鮮國會不會依約出兵合擊,皇上最好再派出一個德高望重的親王,親自前去朝鮮國督戰,以防朝鮮國陽奉陰違,貽誤戰機!”
範文程之策更是補充了洪承疇大戰略裏可能的疏漏點,皇太極聽了拍案大笑說,“憲鬥、彥演,你二人皆有臥龍、鳳雛之才,得一可得天下。如今朕兩者皆得,天下必屬大清矣!”
他照搬出《三國演義》裏的說法,收買人心的手段是爐火純青。範文程、洪承疇二人是惶恐下拜,衝皇太極連連磕頭謝恩。
皇太極朗聲宣布作戰方案,“漢正紅旗、鑲紅旗,鑲白旗合兵一萬五千,駐守海州衛,切斷方原通往遼西之路;漢正藍旗、鑲藍旗,蒙鑲藍旗、正藍旗,共四旗合兵兩萬五千,由金州東行,連夜占領丹東口,切斷方原海歸之路;漢鑲白、鑲黃、正黃,蒙正白旗、鑲白旗,共四旗合計兩萬五千,前去占領東寧衛(今遼寧本溪),切斷方原南下之路。”
“憲鬥,你派出一漢使,前去方原軍營勸降。方原如今是明朝的駙馬都尉,朕也可以賜婚他一個大清最尊貴的固倫公主,要他當大清的固倫額駙;他是四府總督,朕定鼎天下之後,可以封他為南直隸總督;他如今連公爵都不是,朕可以立刻封他為親王。隻要他願意投降,崇禎能給的,朕加倍的給!”
皇太極為招降方原已不惜一切代價,不止眾滿清親王,甚至連範文程、洪承疇二人也是麵麵相覷,他二人雖被皇太極讚成臥龍、鳳雛,卻不可能享受這種待遇。
皇太極瞧著阿巴泰說,“老七,朕給你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派你去朝鮮國督戰。”
“是!遵旨!”
皇太極瞥過多爾袞一眼,淡淡的說,“睿親王,朕再給你一個洗刷流言的機會,派你的正白旗、鑲白旗前去東寧衛,狙擊方原南下的騎兵。”
阿巴泰自山東大敗後,迴到盛京就告了一狀,直言多爾袞與方原勾結。這則流言令多爾袞很是被動,皇太極暗示的意味再明顯不過,這次若正白旗、鑲白旗狙擊方原絕不能再出茬子。
多爾袞很是無奈,隻能拱手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