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芝豹三日後趕迴了楓嶺關,一來一去已耽擱了六日。不過好在三個佘人在楓嶺關有酒有肉,還有美女招待,過得是樂不思蜀,渾然沒露出半點不耐煩。
鄭芝豹立刻手書了一封迴信,迴信的內容就是鄭家投降的條件,其一,方原寬恕鄭芝龍、鄭森,還有其他鄭氏族人;其二,鄭家現有財富,願上交方原三百萬兩銀子償還戰爭債券的借款,餘下的銀子必須保留;其三,鄭家願做一田舍翁,經商的富商,不再插手軍政之事,但不離開福建,請求劃故鄉南安縣為鄭氏封地。
鄭芝豹將迴信交給了三個佘人,又奉上了五十兩銀子,令三人迴去莫要多嘴多舌。
八日後,方原也收到了鄭芝豹的迴信,對於鄭家投降的條件,原則上他是可以接受的。但細節問題,他必須要闡明態度。
其一,鄭芝龍可以免死,鄭森若立刻全軍投降,也可以免死;若再頑抗,則不予投降。
其二,鄭家這些年撈的銀子、土地有多少,方原也不知情,但隻上交三百萬兩顯然不夠。戰爭債券,陣亡將士的撫恤金,犒軍的銀子,承諾給玄甲軍士,佘人、獠人的良田。這些加一起,方原開出的犒軍條件是上交五百萬兩銀子,良田五十萬畝。
其三,鄭氏在福建威望甚高,族人想繼續留在福建,原則上是不允許的。但考慮到鄭家投降及時,南安縣可以劃為鄭家的封地,但必須接受監視居住。鄭芝龍、鄭森二人不能離開南安縣城半步。
方原在迴信裏再次重申,不要奢望靠談判拖延時間,收到迴信後,必須立刻責令鄭森投降,或是斷絕二十八都軍鎮的軍糧,否則,一切投降條件作廢。
鄭芝豹再次收到方原的迴信時,已瞧出方原信中表露的不耐煩。
他一麵派人將方原提出的投降條件快馬送去給福州城的鄭芝龍,一麵書寫了一紙軍令,蓋上了總督印,直接送到了二十八都軍鎮,令鄭森前來楓嶺關商談軍務。
兩日後,鄭森到了楓嶺關上,開門見山的問,“五叔,你召我來何事?”
鄭芝豹掏出福建總督的總督印,擺在軍案上,表明了他是代表鄭芝龍來與鄭森商談的,“森兒,我與大哥已商議,決定投降方原,換取鄭氏一族的平安。”
鄭森剛剛取得仙霞嶺大捷,軍心士氣正在頂點,一聽鄭芝豹竟然要求全軍投降,氣得臉色一沉,心知是鄭芝豹又在父親麵前進了讒言,也不再顧忌叔侄情麵,大怒說,“這世上哪裏有打了勝仗還投降的理?鄭芝豹,你就是鄭家的罪人!”
他直唿叔叔的名字,已是撕破了臉,鄭芝豹重重的一拍軍案,厲聲說,“鄭森,鄭家的罪人是你!若不是你一再挑釁,出兵攻打浙直,甚至還引倭兵入侵,你四叔,林習山,馮信怎會戰死,施琅叔侄,甘輝怎會投敵,鄭家水師怎會全軍覆沒?鄭家豈會落到今日的結局?”
“如今鄭家已是大禍臨頭,你還想用十幾二十萬將士的性命去豪賭!用鄭氏一族人的性命去豪賭!你簡直是執迷不悟!”
鄭芝豹一手舉起總督印,一手重重的拍著軍案,“這是大哥的軍令!若你連父親、叔伯都不放在眼裏,膽敢違抗軍令,我會立刻斷絕二十八都軍鎮的軍糧!”
鄭森氣得怒發衝冠,死死的瞪了鄭芝豹一眼,“我鄭森寧死不降!”
鄭芝豹與他對視了一下,方原的投降條件裏言之鑿鑿,隻要鄭森再敢抵抗,就必死無疑,他最後一次勸道,“鄭森,我再說一次,迴頭是岸,不要再興兵禍,放二十八都軍鎮裏五萬鄭軍將士一條生路!”
“豎子不足與謀!”
鄭森對他的勸告置若罔聞,喝罵了一句,伸腳一踢,踹飛一個木椅,轉身夾怒而去。
鄭芝豹見他是冥頑不靈,鐵了心對抗到底,本可以立刻逮捕他。但看在大哥鄭芝龍的份上,也念在兩人畢竟叔侄一場,也就強壓下這個念頭,放鄭森迴了二十八都軍鎮。
他為防鄭森鋌而走險的率軍攻打楓嶺關,又下令楓嶺關關閉關門,城牆上架設五門火炮,一旦二十八都軍鎮方向有異動,立刻還擊。
五日之後,前去福州城的使者迴來了,報知鄭芝豹,鄭芝龍應允了方原的投降條件。既然鄭芝龍那方已應允了,鄭芝豹再無顧忌,傳令軍需官,立刻斷絕鄭森的軍糧供給。
鄭芝豹再給方原迴了信,同意了所有的投降條件,並如實告知鄭森冥頑不靈,負隅頑抗,楓嶺關已斷絕了二十八都軍鎮的軍糧。
八日後,方原接到了鄭芝豹的迴信,同意了方原提出的投降條件。經過了一個月往來反複的談判,雙方終於就投降事宜已達成了一致。唯一要對付的,就是還在二十八都軍鎮頑抗的鄭森了。
方原立刻將迴信謄抄了百份,傳閱全軍,鄭氏已然投降,二十八都軍鎮鄭軍軍糧已斷,鄭森不日便將崩潰,隻要再加一把勁,就能攻占福建,凱旋而歸。
全軍將士得到了這個消息,如同久旱降甘霖,眼見勝利在望,之前承諾的良田,銀子即將兌現,軍心、士氣也再度高昂起來。
仙霞嶺的大火整整燒燃了大半個月,將仙霞關所在的一大片山嶺全燒成了焦炭,終於漸漸熄滅。至此,仙霞關被毀於一旦,沒了山嶺荊棘、樹木的掩護,單是光禿禿的幾個關隘,也失去了防禦的能力。
因鄭軍戰力不堪,鄭森不敢率軍再進駐仙霞關,隻是下令嚴守二十八都軍鎮的防線,而將仙霞關拱手相讓給了方原。
既然鄭森放棄了仙霞關,方原也就樂得受了這份大禮,山嶺的樹木早被燒盡,他也不必再擔心蠻人穿透山嶺的侵擾,和鄭軍再次燒山。
方原再次安排三萬軍士進駐仙霞關,連營三十裏,直抵第四關門,連山嶺之上也駐紮了軍營,與二十八都軍鎮的鄭軍恢複了對峙。
他還買了高倍的瞭望鏡,架設在山嶺之上,隨時關注著楓嶺關那方的動向。一連十餘日,確實未見楓嶺關方向運輸物資出山口,輸送到二十八都軍鎮。
看來鄭芝豹確實依照承諾,斷絕了對二十八都軍鎮的軍糧供給。
光是這種戰略對峙還無法徹底摧毀鄭軍的軍心鬥誌。方原又仿效劉邦在垓下圍困項羽時,所用的四麵楚歌之計,還有穿越前半島朝韓雙方靠著大喇叭喊話的政治攻勢。
他直接在淘寶上買了五十個大喇叭,又安排了三百個熟悉閩浙方言,還有佘人、獠人山歌的軍士,每日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朝著二十八都軍鎮的鄭軍軍士,還有數萬蠻人雇傭軍喊話,唱歌,勸降,以圖徹底瓦解鄭軍的軍心。
鄭軍被斷了軍糧,又被日夜不停的騷擾喊話,之前仙霞嶺大捷提振的軍心士氣再次一落千丈,連日來,不斷有軍士趁著夜色偷偷的逃亡楓嶺關。
周全斌找到了鄭森,匯報了軍士逃亡的情況,並勸他還是趁早撤兵。楓嶺關雖然被斷了後路,右側山嶺有一個小關-安民關可以撤退至福建境內。
鄭森沉聲說道,“不,此時撤兵就功虧一簣!我剛剛得到軍報,朝廷已開始攻打揚州府,左良玉也已渡江攻打池州府,再堅持一,兩個月,方原必然退兵!”
鄭森是寧死不降的性子,目前雖已陷入絕境,但他還有唯一反敗為勝的希望,就是朝廷、左良玉兩方對浙直的攻勢。
鄭芝豹立刻手書了一封迴信,迴信的內容就是鄭家投降的條件,其一,方原寬恕鄭芝龍、鄭森,還有其他鄭氏族人;其二,鄭家現有財富,願上交方原三百萬兩銀子償還戰爭債券的借款,餘下的銀子必須保留;其三,鄭家願做一田舍翁,經商的富商,不再插手軍政之事,但不離開福建,請求劃故鄉南安縣為鄭氏封地。
鄭芝豹將迴信交給了三個佘人,又奉上了五十兩銀子,令三人迴去莫要多嘴多舌。
八日後,方原也收到了鄭芝豹的迴信,對於鄭家投降的條件,原則上他是可以接受的。但細節問題,他必須要闡明態度。
其一,鄭芝龍可以免死,鄭森若立刻全軍投降,也可以免死;若再頑抗,則不予投降。
其二,鄭家這些年撈的銀子、土地有多少,方原也不知情,但隻上交三百萬兩顯然不夠。戰爭債券,陣亡將士的撫恤金,犒軍的銀子,承諾給玄甲軍士,佘人、獠人的良田。這些加一起,方原開出的犒軍條件是上交五百萬兩銀子,良田五十萬畝。
其三,鄭氏在福建威望甚高,族人想繼續留在福建,原則上是不允許的。但考慮到鄭家投降及時,南安縣可以劃為鄭家的封地,但必須接受監視居住。鄭芝龍、鄭森二人不能離開南安縣城半步。
方原在迴信裏再次重申,不要奢望靠談判拖延時間,收到迴信後,必須立刻責令鄭森投降,或是斷絕二十八都軍鎮的軍糧,否則,一切投降條件作廢。
鄭芝豹再次收到方原的迴信時,已瞧出方原信中表露的不耐煩。
他一麵派人將方原提出的投降條件快馬送去給福州城的鄭芝龍,一麵書寫了一紙軍令,蓋上了總督印,直接送到了二十八都軍鎮,令鄭森前來楓嶺關商談軍務。
兩日後,鄭森到了楓嶺關上,開門見山的問,“五叔,你召我來何事?”
鄭芝豹掏出福建總督的總督印,擺在軍案上,表明了他是代表鄭芝龍來與鄭森商談的,“森兒,我與大哥已商議,決定投降方原,換取鄭氏一族的平安。”
鄭森剛剛取得仙霞嶺大捷,軍心士氣正在頂點,一聽鄭芝豹竟然要求全軍投降,氣得臉色一沉,心知是鄭芝豹又在父親麵前進了讒言,也不再顧忌叔侄情麵,大怒說,“這世上哪裏有打了勝仗還投降的理?鄭芝豹,你就是鄭家的罪人!”
他直唿叔叔的名字,已是撕破了臉,鄭芝豹重重的一拍軍案,厲聲說,“鄭森,鄭家的罪人是你!若不是你一再挑釁,出兵攻打浙直,甚至還引倭兵入侵,你四叔,林習山,馮信怎會戰死,施琅叔侄,甘輝怎會投敵,鄭家水師怎會全軍覆沒?鄭家豈會落到今日的結局?”
“如今鄭家已是大禍臨頭,你還想用十幾二十萬將士的性命去豪賭!用鄭氏一族人的性命去豪賭!你簡直是執迷不悟!”
鄭芝豹一手舉起總督印,一手重重的拍著軍案,“這是大哥的軍令!若你連父親、叔伯都不放在眼裏,膽敢違抗軍令,我會立刻斷絕二十八都軍鎮的軍糧!”
鄭森氣得怒發衝冠,死死的瞪了鄭芝豹一眼,“我鄭森寧死不降!”
鄭芝豹與他對視了一下,方原的投降條件裏言之鑿鑿,隻要鄭森再敢抵抗,就必死無疑,他最後一次勸道,“鄭森,我再說一次,迴頭是岸,不要再興兵禍,放二十八都軍鎮裏五萬鄭軍將士一條生路!”
“豎子不足與謀!”
鄭森對他的勸告置若罔聞,喝罵了一句,伸腳一踢,踹飛一個木椅,轉身夾怒而去。
鄭芝豹見他是冥頑不靈,鐵了心對抗到底,本可以立刻逮捕他。但看在大哥鄭芝龍的份上,也念在兩人畢竟叔侄一場,也就強壓下這個念頭,放鄭森迴了二十八都軍鎮。
他為防鄭森鋌而走險的率軍攻打楓嶺關,又下令楓嶺關關閉關門,城牆上架設五門火炮,一旦二十八都軍鎮方向有異動,立刻還擊。
五日之後,前去福州城的使者迴來了,報知鄭芝豹,鄭芝龍應允了方原的投降條件。既然鄭芝龍那方已應允了,鄭芝豹再無顧忌,傳令軍需官,立刻斷絕鄭森的軍糧供給。
鄭芝豹再給方原迴了信,同意了所有的投降條件,並如實告知鄭森冥頑不靈,負隅頑抗,楓嶺關已斷絕了二十八都軍鎮的軍糧。
八日後,方原接到了鄭芝豹的迴信,同意了方原提出的投降條件。經過了一個月往來反複的談判,雙方終於就投降事宜已達成了一致。唯一要對付的,就是還在二十八都軍鎮頑抗的鄭森了。
方原立刻將迴信謄抄了百份,傳閱全軍,鄭氏已然投降,二十八都軍鎮鄭軍軍糧已斷,鄭森不日便將崩潰,隻要再加一把勁,就能攻占福建,凱旋而歸。
全軍將士得到了這個消息,如同久旱降甘霖,眼見勝利在望,之前承諾的良田,銀子即將兌現,軍心、士氣也再度高昂起來。
仙霞嶺的大火整整燒燃了大半個月,將仙霞關所在的一大片山嶺全燒成了焦炭,終於漸漸熄滅。至此,仙霞關被毀於一旦,沒了山嶺荊棘、樹木的掩護,單是光禿禿的幾個關隘,也失去了防禦的能力。
因鄭軍戰力不堪,鄭森不敢率軍再進駐仙霞關,隻是下令嚴守二十八都軍鎮的防線,而將仙霞關拱手相讓給了方原。
既然鄭森放棄了仙霞關,方原也就樂得受了這份大禮,山嶺的樹木早被燒盡,他也不必再擔心蠻人穿透山嶺的侵擾,和鄭軍再次燒山。
方原再次安排三萬軍士進駐仙霞關,連營三十裏,直抵第四關門,連山嶺之上也駐紮了軍營,與二十八都軍鎮的鄭軍恢複了對峙。
他還買了高倍的瞭望鏡,架設在山嶺之上,隨時關注著楓嶺關那方的動向。一連十餘日,確實未見楓嶺關方向運輸物資出山口,輸送到二十八都軍鎮。
看來鄭芝豹確實依照承諾,斷絕了對二十八都軍鎮的軍糧供給。
光是這種戰略對峙還無法徹底摧毀鄭軍的軍心鬥誌。方原又仿效劉邦在垓下圍困項羽時,所用的四麵楚歌之計,還有穿越前半島朝韓雙方靠著大喇叭喊話的政治攻勢。
他直接在淘寶上買了五十個大喇叭,又安排了三百個熟悉閩浙方言,還有佘人、獠人山歌的軍士,每日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朝著二十八都軍鎮的鄭軍軍士,還有數萬蠻人雇傭軍喊話,唱歌,勸降,以圖徹底瓦解鄭軍的軍心。
鄭軍被斷了軍糧,又被日夜不停的騷擾喊話,之前仙霞嶺大捷提振的軍心士氣再次一落千丈,連日來,不斷有軍士趁著夜色偷偷的逃亡楓嶺關。
周全斌找到了鄭森,匯報了軍士逃亡的情況,並勸他還是趁早撤兵。楓嶺關雖然被斷了後路,右側山嶺有一個小關-安民關可以撤退至福建境內。
鄭森沉聲說道,“不,此時撤兵就功虧一簣!我剛剛得到軍報,朝廷已開始攻打揚州府,左良玉也已渡江攻打池州府,再堅持一,兩個月,方原必然退兵!”
鄭森是寧死不降的性子,目前雖已陷入絕境,但他還有唯一反敗為勝的希望,就是朝廷、左良玉兩方對浙直的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