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數百裏。
雖然第五安已是天階之境,但這樣的強度仍然讓他感覺到疲憊,甚至習坎也覺得需要短暫的時間來調息。
二人並沒說話交流,卻極有默契地同時選擇了歇息。
作為天下五行,習坎通過短暫的歇息便能恢複內力;第五安自然不能完全恢複,所以他幹脆想了些問題。
據任建建所探,朱棣與李景隆都屯兵白溝河;此處已距離河間不遠,而再往北便是雄縣、白溝河。
或許應該去一趟?
此念一起,第五安看也未看身後的習坎,便立即向北掠去。他實在有些擔心朱棣。
畢竟,現在這個李景隆不是曆史上的李景隆,他對朱棣太過了解,甚至完全占據了先機。
習坎在第五安身後一裏外,見其又遠去,心中頗為複雜,暗歎:“十三就缺乏這麽股勁兒,對自己的狠勁兒。”
昨夜在真定城外,他雖然有些驚訝第五安的功力比自己預想的要強大,但也很確定他與自己還有著很大的差距。
但現在,他覺得這種差距越來越小。
一夜奔襲,並不是簡單的你追我趕,而是隔上一段時間便會追上打鬥一番。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在打鬥中的優勢越來越明顯,但第五安卻每次都能擺脫自己。
尤其天亮時那一次,習坎明顯感覺第五安內力消耗嚴重,也覺得他應該逃不了,但偏偏他就逃了;而且到目前為止,他還成功地與自己保持著一裏許的距離。
這已經不是功力問題,而且毅力問題。
那一刻,習坎明白了第五安為什麽會進步這麽快;畢竟,有著遠超常人毅力的人,則其修行的速度和高度同樣會遠超常人。
同樣是那一刻,習坎的心態發生了一些說不清楚的變化;肯定談不上佩服,甚至也不是惜才,但想除去第五安的念頭忽然不再那麽強烈。
但對於一個隱忍二十年的人來說,這種心態上的變化並不能影響習坎繼續追上去。
第五安已掠至兩裏開外,並真切地感受到白天與夜間頗為不同。
在白天疾掠飛馳,視線和需要避讓的因素都更為清晰;夜間則明顯要難一些,奔掠速度更多的還是和功力深厚程度緊密相關。
視角感知上的不同彌補了第五安內力的不足,所以一個時辰後,他與習坎之間仍然保持著兩裏左右的距離。
當然,也不排除習坎在心態變化之後並沒有全力追趕,甚至也有可能他童心忽起,想要看看第五安到底會跑多久,又能跑到哪裏去。
但實際情形是不是這樣,則隻有習坎自己知道,其他任何人都無從知曉。
包括第五安。
時至此時,他的確是靠毅力在支撐,隻是自己沒有意識到而已;對於他來說,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竭盡全力四字。
竭盡全力,第五安習以為常。
二人一前一後,疾速向北;茫茫陌野上,殘影偶現。
至午時初,第五安放緩了速度,內力不支是原因,但主要原因還是他見著大量推拉輜重的南軍。
南軍雖是向南行,但整齊而有序,顯然不是兵敗之師。
第五安腦中第一個念頭是李景隆撤軍,第二個念頭便是絕對不可能;又突然一驚,暗道莫非是朱棣已經敗了?
他這幾個念頭一閃,身後習坎便追了上來。
此時第五安關心的已不是習坎是否追來,而是李景隆和朱棣之間到底發生什麽事,於是咬牙再向前狂掠,在一片軍卒的驚唿聲中繞北而去。
掠出十數裏,他眼前又出現向北進行的南軍,此時卻是人山人海、不知其數,左右兩側都看不到盡頭。
迴頭瞧見習坎已近至數十步,第五安不及細想,腳下踏出洛書九宮步,瞬間飄閃進了南軍陣中。
習坎微微猶豫,然後突然加速追了進去。
二人在南軍陣中漂移折轉,時有軍卒被撞翻閃倒,整齊密集的陣中像是被劃出一道曲折的水痕;水痕過處,軍卒驚唿四起,但很快又有序合攏,繼續前行。
換作洛書九宮步後,第五安稍感輕鬆,一邊四處瞟著李景隆的將旗,一邊暗自調息;習坎沒有刻意避讓身邊的軍卒,無奈第五安身形過於古怪,一時也拉不近距離。
如此近小半個時辰,二人在陣中才前行十餘裏。
再飄閃出數十步,第五安視角範圍內不再是密集的軍卒,而是漸漸空曠起來;空曠之處仍有軍卒,卻是燕、南兩軍交織一處,或步兵或騎兵,或奔走或拚殺。
見側前方一處較高的土丘,第五安心中念頭閃過,欲登高探視一番,希望能發現李景隆或朱棣的位置。
正欲邁步,他又猛地一頓,原來土丘之上竄出一騎,正是朱棣;下方則旌旗飄飄、人騎突突,而李景隆的將旗赫然其中。
所關注的兩個人都在這裏!
但第五安沒有向土丘掠去,因為身形一頓之際,習坎已然欺於身後;他隻得手捏劍指刺出一招有隕自天,與習坎再次打鬥起來。
由於心有所係,他且打且退,隻是力保自己與習坎周旋時不受傷,大部分精力卻是關注著朱棣動響;忽見朱棣率眾衝下土丘,他心中頓生一念。
他並不清楚燕軍是什麽情況,但很清楚南軍後麵還有十裏長陣沒有加入戰鬥;李景隆近在眼前,何不助朱棣將其殺敗?
念頭及此,第五安向李景隆將旗方向疾速移動;習坎如影隨行,也是身形如飛。
後者本就沒有刻意避讓軍卒之心,前者此時卻是顧不上太多,是以所過之處,四周軍卒無不是被震得倒飛如蝗。
其實二人這般打鬥,比之昨夜交手的情形已緩和太多,但普通軍卒看在眼中,仍然是驚恐萬分。
沒有一個軍卒能看清二人,隻看得到被他們劍氣、掌風帶起的塵沙;暗黃的塵沙唿嘯旋轉,忽左忽右、飄忽難定,像怪物一樣傷人無數。
如何不驚心?
李景隆自然也看不清楚第五安二人,但他看得到這團旋風的厲害;見其向自己逼來,不禁懼意陡生。
這種懼意如此強烈,以至於他忘了自己應該拍馬避讓;事實上他也來不及避讓,隻是一眨眼功夫,那團旋風已來到身前。
雖然旋風還沒有及身,但他已感覺唿吸困難,更有無數細小的塵粒濺射到臉上、身上,像是被無數根針尖紮進去,讓他一動也不能動。
他有些絕望。
旋風中的第五安當然看得分明,見李景隆近在咫尺,便欲欺上前去將其擒下;無奈習坎逼得甚緊,情急之下便右手刺出一式有生無眚,同時左手捏出震象指向其彈去。
習坎不防第五安突然發力,身形疾退的同時捏訣彈出……
震象訣,疊水訣。
兩訣劍氣相撞,在明亮的陽光下硬生生撞出一片更加明亮的光亮;第五安和習坎同時後掠而去,一路撞倒軍卒若幹。
李景隆沒有被二人撞上,但他知道自己要死了;眼前似乎什麽也沒有,但又明顯感覺到有一把大得沒邊的刀;胸膛已被鋒利的刀鋒抵住,全身都透散著寒冷的死亡氣息。
恍惚中,他看到自己那根直徑達十寸的將旗旗杆呈爆破狀斷裂倒下,看到將旗四周的十數名軍卒的身體斷成血肉模糊的兩截、三截……
他知道自己真的死了。
否則,怎麽會飛起來?
雖然第五安已是天階之境,但這樣的強度仍然讓他感覺到疲憊,甚至習坎也覺得需要短暫的時間來調息。
二人並沒說話交流,卻極有默契地同時選擇了歇息。
作為天下五行,習坎通過短暫的歇息便能恢複內力;第五安自然不能完全恢複,所以他幹脆想了些問題。
據任建建所探,朱棣與李景隆都屯兵白溝河;此處已距離河間不遠,而再往北便是雄縣、白溝河。
或許應該去一趟?
此念一起,第五安看也未看身後的習坎,便立即向北掠去。他實在有些擔心朱棣。
畢竟,現在這個李景隆不是曆史上的李景隆,他對朱棣太過了解,甚至完全占據了先機。
習坎在第五安身後一裏外,見其又遠去,心中頗為複雜,暗歎:“十三就缺乏這麽股勁兒,對自己的狠勁兒。”
昨夜在真定城外,他雖然有些驚訝第五安的功力比自己預想的要強大,但也很確定他與自己還有著很大的差距。
但現在,他覺得這種差距越來越小。
一夜奔襲,並不是簡單的你追我趕,而是隔上一段時間便會追上打鬥一番。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在打鬥中的優勢越來越明顯,但第五安卻每次都能擺脫自己。
尤其天亮時那一次,習坎明顯感覺第五安內力消耗嚴重,也覺得他應該逃不了,但偏偏他就逃了;而且到目前為止,他還成功地與自己保持著一裏許的距離。
這已經不是功力問題,而且毅力問題。
那一刻,習坎明白了第五安為什麽會進步這麽快;畢竟,有著遠超常人毅力的人,則其修行的速度和高度同樣會遠超常人。
同樣是那一刻,習坎的心態發生了一些說不清楚的變化;肯定談不上佩服,甚至也不是惜才,但想除去第五安的念頭忽然不再那麽強烈。
但對於一個隱忍二十年的人來說,這種心態上的變化並不能影響習坎繼續追上去。
第五安已掠至兩裏開外,並真切地感受到白天與夜間頗為不同。
在白天疾掠飛馳,視線和需要避讓的因素都更為清晰;夜間則明顯要難一些,奔掠速度更多的還是和功力深厚程度緊密相關。
視角感知上的不同彌補了第五安內力的不足,所以一個時辰後,他與習坎之間仍然保持著兩裏左右的距離。
當然,也不排除習坎在心態變化之後並沒有全力追趕,甚至也有可能他童心忽起,想要看看第五安到底會跑多久,又能跑到哪裏去。
但實際情形是不是這樣,則隻有習坎自己知道,其他任何人都無從知曉。
包括第五安。
時至此時,他的確是靠毅力在支撐,隻是自己沒有意識到而已;對於他來說,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竭盡全力四字。
竭盡全力,第五安習以為常。
二人一前一後,疾速向北;茫茫陌野上,殘影偶現。
至午時初,第五安放緩了速度,內力不支是原因,但主要原因還是他見著大量推拉輜重的南軍。
南軍雖是向南行,但整齊而有序,顯然不是兵敗之師。
第五安腦中第一個念頭是李景隆撤軍,第二個念頭便是絕對不可能;又突然一驚,暗道莫非是朱棣已經敗了?
他這幾個念頭一閃,身後習坎便追了上來。
此時第五安關心的已不是習坎是否追來,而是李景隆和朱棣之間到底發生什麽事,於是咬牙再向前狂掠,在一片軍卒的驚唿聲中繞北而去。
掠出十數裏,他眼前又出現向北進行的南軍,此時卻是人山人海、不知其數,左右兩側都看不到盡頭。
迴頭瞧見習坎已近至數十步,第五安不及細想,腳下踏出洛書九宮步,瞬間飄閃進了南軍陣中。
習坎微微猶豫,然後突然加速追了進去。
二人在南軍陣中漂移折轉,時有軍卒被撞翻閃倒,整齊密集的陣中像是被劃出一道曲折的水痕;水痕過處,軍卒驚唿四起,但很快又有序合攏,繼續前行。
換作洛書九宮步後,第五安稍感輕鬆,一邊四處瞟著李景隆的將旗,一邊暗自調息;習坎沒有刻意避讓身邊的軍卒,無奈第五安身形過於古怪,一時也拉不近距離。
如此近小半個時辰,二人在陣中才前行十餘裏。
再飄閃出數十步,第五安視角範圍內不再是密集的軍卒,而是漸漸空曠起來;空曠之處仍有軍卒,卻是燕、南兩軍交織一處,或步兵或騎兵,或奔走或拚殺。
見側前方一處較高的土丘,第五安心中念頭閃過,欲登高探視一番,希望能發現李景隆或朱棣的位置。
正欲邁步,他又猛地一頓,原來土丘之上竄出一騎,正是朱棣;下方則旌旗飄飄、人騎突突,而李景隆的將旗赫然其中。
所關注的兩個人都在這裏!
但第五安沒有向土丘掠去,因為身形一頓之際,習坎已然欺於身後;他隻得手捏劍指刺出一招有隕自天,與習坎再次打鬥起來。
由於心有所係,他且打且退,隻是力保自己與習坎周旋時不受傷,大部分精力卻是關注著朱棣動響;忽見朱棣率眾衝下土丘,他心中頓生一念。
他並不清楚燕軍是什麽情況,但很清楚南軍後麵還有十裏長陣沒有加入戰鬥;李景隆近在眼前,何不助朱棣將其殺敗?
念頭及此,第五安向李景隆將旗方向疾速移動;習坎如影隨行,也是身形如飛。
後者本就沒有刻意避讓軍卒之心,前者此時卻是顧不上太多,是以所過之處,四周軍卒無不是被震得倒飛如蝗。
其實二人這般打鬥,比之昨夜交手的情形已緩和太多,但普通軍卒看在眼中,仍然是驚恐萬分。
沒有一個軍卒能看清二人,隻看得到被他們劍氣、掌風帶起的塵沙;暗黃的塵沙唿嘯旋轉,忽左忽右、飄忽難定,像怪物一樣傷人無數。
如何不驚心?
李景隆自然也看不清楚第五安二人,但他看得到這團旋風的厲害;見其向自己逼來,不禁懼意陡生。
這種懼意如此強烈,以至於他忘了自己應該拍馬避讓;事實上他也來不及避讓,隻是一眨眼功夫,那團旋風已來到身前。
雖然旋風還沒有及身,但他已感覺唿吸困難,更有無數細小的塵粒濺射到臉上、身上,像是被無數根針尖紮進去,讓他一動也不能動。
他有些絕望。
旋風中的第五安當然看得分明,見李景隆近在咫尺,便欲欺上前去將其擒下;無奈習坎逼得甚緊,情急之下便右手刺出一式有生無眚,同時左手捏出震象指向其彈去。
習坎不防第五安突然發力,身形疾退的同時捏訣彈出……
震象訣,疊水訣。
兩訣劍氣相撞,在明亮的陽光下硬生生撞出一片更加明亮的光亮;第五安和習坎同時後掠而去,一路撞倒軍卒若幹。
李景隆沒有被二人撞上,但他知道自己要死了;眼前似乎什麽也沒有,但又明顯感覺到有一把大得沒邊的刀;胸膛已被鋒利的刀鋒抵住,全身都透散著寒冷的死亡氣息。
恍惚中,他看到自己那根直徑達十寸的將旗旗杆呈爆破狀斷裂倒下,看到將旗四周的十數名軍卒的身體斷成血肉模糊的兩截、三截……
他知道自己真的死了。
否則,怎麽會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