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這兩個時辰見過的死人太多,眾人臉上絲毫見不著悲傷,但被緊張壓製的憤怒卻是越來越藏不住了。見著花重錦、楊離前來,眾人再也按捺不住,紛紛叫嚷起來。
“花公子,這樣太憋屈了,我們該主動去找兇手才是!”
“是啊,頭掉了不過碗大一個疤,這樣膽顫心驚的像縮頭烏龜一樣,算什麽英雄好漢?”
“我把話撂這兒,其他人我管不著,隻要是我神金派弟子,一個不少地都向北去,就算找不著兇手,也可替大家探探路……”
“算上我海潮派……”
“還有我們仙南派……”
花重錦的目光從眾人身上掃過,沉聲道:“誰是兇手?兇手在哪?你們知道嗎?”
聲音不大,但場間瞬時安靜下來。
叫得最響的神金派、海潮派、仙南派等人麵麵相覷,臉色脹得通紅,卻囁嚅著說不出話來。沒有叫囂的人則一幅早知如此的神色,微微歎息。
“我知道!”
霧氣裏傳出一聲同樣不大的聲音。
眾人驚而側頭,見一名年輕男子翩翩踱出,一身白衫飄飄,麵上劍眉黑睛,顯得英氣逼人。
“易十三!易公子!”
人群中不知是誰驚唿了一聲,頓時將眾人情緒帶動起來,紛紛抱拳見禮,仍然像起初見著第五安時那樣,嘴裏熟得像是老朋友。
花重錦見來人神采非凡,心中微蕩好感,但也知道此時不是閑敘的時候,於是上前抱拳說道:“易公子,在下乃香江派花重錦,你說你知道誰是兇手?”
男子正是易十三。
他與花重錦抱拳見禮,但並沒有立即作答,而是將眾人掃視一遍,歎道:“是我易十三對不住大家,雖然早早進了穀,但直到此時才查清真正的兇手。唉,害得讓那麽多武林同道白白喪了命。”
“易公子切莫這樣說,兇手不僅殘忍,而且十分狡猾,自然是不容易查出來的。”
“不錯,那些同道雖然死的冤枉,但那都是兇手作的惡,卻與易公子無關。”
“易公子大義,我玉山派弟子莫不佩服……”
“大家靜一靜!”花重錦振臂示意,然後看向易十三,道:“易公子,兇手究竟是誰?”
易十三麵色慎重,再將眾人掃視一遍,沉聲道:“第五安!”
場間再靜,但僅僅靜得片刻,然後便像是一壺即將燒開的水,咕咕嘟嘟地響起來。眾人低聲竊語,議論紛紛,大多數人臉上顯示的是震驚,當然也有少部分人臉上帶著懷疑、感概、憤懣……
花重錦沒有理會眾人的低語,眼神漸漸發亮起來,深深吸了口氣,緩緩道:“果然。”
楊離微微一怔,問道:“可有憑據?”
“當然。”易十三腳下挪步,走到死去的那名嶺南派弟子前麵,道:“說句得罪的話,大夥兒對乾元宗指象訣可能比較陌生。而我與第五安交手多次,對指象訣化氣傷物的特征卻是極為熟悉。諸位請看,這名同道的傷口雖然平整,但椎骨上隱有砍鑿的痕跡,更像是被一把極重、極鋒利的鐵刀所致。”
“諸位可曾聽說,乾元宗指象訣依八卦而化,其乾、兌為金,所化內氣便如金屬一般,其中乾屬陽金,所以乾象指化氣便如鐵刀猛鋼一樣。”
易十三邊說邊蹲下身來,指著死者脖子,抬著望著眾人,道:“你們看看,這位同道是不是像是被鐵刀砍去了頭顱?”
問完這個問題,他嘴角露出一絲不太容易被察覺的笑意。笑意不明顯,但臉上的自信之色卻是格外醒目。
因為他自信對乾元宗指象訣的解釋是真的,隻是偷了個梁、換個根柱而已。他更自信的是,在場的人沒有誰能迴答這個問題。
能迴答這個問題的是京師皇城中最權威的太醫,或者是錦衣衛、刑部專職堪屍驗首並且最得力的校尉、使司。
當然,還有天下五行那種境界的高手,他們是能夠看出不同死者所斷裂的血管、椎骨上那些細微創傷,都是有所差別的。
但在場的顯然沒有這幾類人。
不出他的意料,眾人在他問完後,莫不是一臉茫然,偶爾有相互對視一眼的,結果是更加的茫然。
楊離同樣茫然,所以說出來的話不太像是清醒或者理智的時候應該說出來的話:“可我聽說疊水訣也能化氣為刀……”
易十三微微一笑:“不錯。”又低頭看著那名嶺內派死者,道:“得罪。”然後手臂微抬,指尖頓現幾道肉眼可見的漣漪,撲的一聲沒入死者的手臂。
手臂斷了。
眾人雖是一驚,但緊接著又釋然,畢竟易十三此時此舉是為了證實更要緊的事情,得罪了已經死去的同道當可以理解和接受。便是嶺內派餘下那幾名弟子,亦是默不作聲。
易十三正色道:“諸位再看,我水雲間疊水訣的劍氣如水,會在傷口留下一道道水紋一樣的痕跡。你們看脖子上的傷口,是不是和手臂上的傷口完全不同?”
眾人俯身探頭,又嗡地一聲縮迴來,同時發出一聲聲低沉的驚唿。
對於易十三所說的關於指象訣形成原理,眾人並不能理會,但眼中看到的兩處傷口的差別卻是清楚明顯。
不少人微微點頭。
楊離沒有點頭,反而無力地搖搖頭,他記得花重錦說過此時最重要的並不是憑據,而是合理的推測,於是再遲力問道:“易公子,第五……第五安為什麽要這麽做?殺了這麽多武林同道對他有什麽好處?”
眾人嗯的一聲,然後齊齊看向易十三。
易十三站起身來,皺眉道:“這也是我之前沒有想明白的,所幸今日徹底查清楚了。他……勾結蒙古人,欲禍害我大明!”
眾人驚而無語。
作為武林中年輕一代,他們中不缺乏保家衛國的大情懷者,但更多的則並不怎麽關心國事,或者說大多數人並不怎麽關心本就輪不到自己關心的國事。
但勾結蒙古人卻是讓所有人痛恨之事!
蒙元被太祖皇帝驅逐不過三十多年,在場眾人雖然年輕,但其父輩、祖輩都生活在蒙元時代。
而其時,漢人不過為三等人,像在場眾人的父輩家人則更為第四等南人,多受蒙人壓迫屠戮。眾人雖未身臨其時,但大多數人對蒙古人當初如何作惡,卻是清楚得很。
勾結蒙古人而禍害大明,這不僅僅是國事,同時也是家事,甚至對許多人來說還是家仇!
此時,乍地聽到這些漸已遠去的仇恨竟真切地出現在眼前,他們不僅有些發懵。稍稍緩過神來,卻又更懵……
這些仇恨,竟然和蜀中第五安有關?
易十三將眾人神色看在眼中,不慌不忙而道:“不知你們聽說沒有,第五安現在掌管了一支城管軍,不管到了哪裏,都大肆宣揚他們是燕王的城管軍。換句話說,第五安是替燕王做事。”
“燕王朱棣……不對,是庶人朱棣,他以清君側名義起兵造反……可誰是奸人?他要清誰?哼!所謂清君側,不過是為了滿足他的私欲而找的借口。他這種全然不顧天下百姓生計的惡行本就可誅,而更可恨者,他竟是借蒙古兵馬來打我們大明人……”
“從造反之初,他就把泰寧衛數萬蒙古騎兵招到了北平,殺害了我無數大明同袍。其後更是變本加厲,不斷地從殘元借兵,讓異族外邦的鐵蹄重新踏上我大明的土地……”
“第五安助紂為虐也就罷了,此次竟然勾結蒙古人來到生死穀,想將我們南盟的後起之秀殘殺屠盡……他這麽做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怕以後他們南侵之時,我們這麽多武林義士會對他們的惡行進行反抗……”
楊離腦中嗡嗡一片亂響,喃喃道:“不會的,我金師兄不會助紂為虐……”又突然大聲問道:“易公子,你說的這些事情,你又是怎麽查清楚的?”
花重錦皺眉道:“楊兄,不管易公子是怎麽查清楚的,他所說的卻是極有道理……”
易十三微笑道:“花兄,楊兄質疑是應該的,畢竟茲事體大,切不可聽我一麵之詞。”再將眾人環視一番,道:“這些事情,都是第五安的同夥,也就是那些蒙古人親口招認的。”
場間再次發出低低的驚唿。
花重錦喜道:“易公子抓住了蒙古人?”
易十三點頭道:“不錯,我點了他們的穴,就在前麵不遠,諸位可隨我去瞧瞧、問問,事情的真相自然會水落石出。”
“花公子,這樣太憋屈了,我們該主動去找兇手才是!”
“是啊,頭掉了不過碗大一個疤,這樣膽顫心驚的像縮頭烏龜一樣,算什麽英雄好漢?”
“我把話撂這兒,其他人我管不著,隻要是我神金派弟子,一個不少地都向北去,就算找不著兇手,也可替大家探探路……”
“算上我海潮派……”
“還有我們仙南派……”
花重錦的目光從眾人身上掃過,沉聲道:“誰是兇手?兇手在哪?你們知道嗎?”
聲音不大,但場間瞬時安靜下來。
叫得最響的神金派、海潮派、仙南派等人麵麵相覷,臉色脹得通紅,卻囁嚅著說不出話來。沒有叫囂的人則一幅早知如此的神色,微微歎息。
“我知道!”
霧氣裏傳出一聲同樣不大的聲音。
眾人驚而側頭,見一名年輕男子翩翩踱出,一身白衫飄飄,麵上劍眉黑睛,顯得英氣逼人。
“易十三!易公子!”
人群中不知是誰驚唿了一聲,頓時將眾人情緒帶動起來,紛紛抱拳見禮,仍然像起初見著第五安時那樣,嘴裏熟得像是老朋友。
花重錦見來人神采非凡,心中微蕩好感,但也知道此時不是閑敘的時候,於是上前抱拳說道:“易公子,在下乃香江派花重錦,你說你知道誰是兇手?”
男子正是易十三。
他與花重錦抱拳見禮,但並沒有立即作答,而是將眾人掃視一遍,歎道:“是我易十三對不住大家,雖然早早進了穀,但直到此時才查清真正的兇手。唉,害得讓那麽多武林同道白白喪了命。”
“易公子切莫這樣說,兇手不僅殘忍,而且十分狡猾,自然是不容易查出來的。”
“不錯,那些同道雖然死的冤枉,但那都是兇手作的惡,卻與易公子無關。”
“易公子大義,我玉山派弟子莫不佩服……”
“大家靜一靜!”花重錦振臂示意,然後看向易十三,道:“易公子,兇手究竟是誰?”
易十三麵色慎重,再將眾人掃視一遍,沉聲道:“第五安!”
場間再靜,但僅僅靜得片刻,然後便像是一壺即將燒開的水,咕咕嘟嘟地響起來。眾人低聲竊語,議論紛紛,大多數人臉上顯示的是震驚,當然也有少部分人臉上帶著懷疑、感概、憤懣……
花重錦沒有理會眾人的低語,眼神漸漸發亮起來,深深吸了口氣,緩緩道:“果然。”
楊離微微一怔,問道:“可有憑據?”
“當然。”易十三腳下挪步,走到死去的那名嶺南派弟子前麵,道:“說句得罪的話,大夥兒對乾元宗指象訣可能比較陌生。而我與第五安交手多次,對指象訣化氣傷物的特征卻是極為熟悉。諸位請看,這名同道的傷口雖然平整,但椎骨上隱有砍鑿的痕跡,更像是被一把極重、極鋒利的鐵刀所致。”
“諸位可曾聽說,乾元宗指象訣依八卦而化,其乾、兌為金,所化內氣便如金屬一般,其中乾屬陽金,所以乾象指化氣便如鐵刀猛鋼一樣。”
易十三邊說邊蹲下身來,指著死者脖子,抬著望著眾人,道:“你們看看,這位同道是不是像是被鐵刀砍去了頭顱?”
問完這個問題,他嘴角露出一絲不太容易被察覺的笑意。笑意不明顯,但臉上的自信之色卻是格外醒目。
因為他自信對乾元宗指象訣的解釋是真的,隻是偷了個梁、換個根柱而已。他更自信的是,在場的人沒有誰能迴答這個問題。
能迴答這個問題的是京師皇城中最權威的太醫,或者是錦衣衛、刑部專職堪屍驗首並且最得力的校尉、使司。
當然,還有天下五行那種境界的高手,他們是能夠看出不同死者所斷裂的血管、椎骨上那些細微創傷,都是有所差別的。
但在場的顯然沒有這幾類人。
不出他的意料,眾人在他問完後,莫不是一臉茫然,偶爾有相互對視一眼的,結果是更加的茫然。
楊離同樣茫然,所以說出來的話不太像是清醒或者理智的時候應該說出來的話:“可我聽說疊水訣也能化氣為刀……”
易十三微微一笑:“不錯。”又低頭看著那名嶺內派死者,道:“得罪。”然後手臂微抬,指尖頓現幾道肉眼可見的漣漪,撲的一聲沒入死者的手臂。
手臂斷了。
眾人雖是一驚,但緊接著又釋然,畢竟易十三此時此舉是為了證實更要緊的事情,得罪了已經死去的同道當可以理解和接受。便是嶺內派餘下那幾名弟子,亦是默不作聲。
易十三正色道:“諸位再看,我水雲間疊水訣的劍氣如水,會在傷口留下一道道水紋一樣的痕跡。你們看脖子上的傷口,是不是和手臂上的傷口完全不同?”
眾人俯身探頭,又嗡地一聲縮迴來,同時發出一聲聲低沉的驚唿。
對於易十三所說的關於指象訣形成原理,眾人並不能理會,但眼中看到的兩處傷口的差別卻是清楚明顯。
不少人微微點頭。
楊離沒有點頭,反而無力地搖搖頭,他記得花重錦說過此時最重要的並不是憑據,而是合理的推測,於是再遲力問道:“易公子,第五……第五安為什麽要這麽做?殺了這麽多武林同道對他有什麽好處?”
眾人嗯的一聲,然後齊齊看向易十三。
易十三站起身來,皺眉道:“這也是我之前沒有想明白的,所幸今日徹底查清楚了。他……勾結蒙古人,欲禍害我大明!”
眾人驚而無語。
作為武林中年輕一代,他們中不缺乏保家衛國的大情懷者,但更多的則並不怎麽關心國事,或者說大多數人並不怎麽關心本就輪不到自己關心的國事。
但勾結蒙古人卻是讓所有人痛恨之事!
蒙元被太祖皇帝驅逐不過三十多年,在場眾人雖然年輕,但其父輩、祖輩都生活在蒙元時代。
而其時,漢人不過為三等人,像在場眾人的父輩家人則更為第四等南人,多受蒙人壓迫屠戮。眾人雖未身臨其時,但大多數人對蒙古人當初如何作惡,卻是清楚得很。
勾結蒙古人而禍害大明,這不僅僅是國事,同時也是家事,甚至對許多人來說還是家仇!
此時,乍地聽到這些漸已遠去的仇恨竟真切地出現在眼前,他們不僅有些發懵。稍稍緩過神來,卻又更懵……
這些仇恨,竟然和蜀中第五安有關?
易十三將眾人神色看在眼中,不慌不忙而道:“不知你們聽說沒有,第五安現在掌管了一支城管軍,不管到了哪裏,都大肆宣揚他們是燕王的城管軍。換句話說,第五安是替燕王做事。”
“燕王朱棣……不對,是庶人朱棣,他以清君側名義起兵造反……可誰是奸人?他要清誰?哼!所謂清君側,不過是為了滿足他的私欲而找的借口。他這種全然不顧天下百姓生計的惡行本就可誅,而更可恨者,他竟是借蒙古兵馬來打我們大明人……”
“從造反之初,他就把泰寧衛數萬蒙古騎兵招到了北平,殺害了我無數大明同袍。其後更是變本加厲,不斷地從殘元借兵,讓異族外邦的鐵蹄重新踏上我大明的土地……”
“第五安助紂為虐也就罷了,此次竟然勾結蒙古人來到生死穀,想將我們南盟的後起之秀殘殺屠盡……他這麽做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怕以後他們南侵之時,我們這麽多武林義士會對他們的惡行進行反抗……”
楊離腦中嗡嗡一片亂響,喃喃道:“不會的,我金師兄不會助紂為虐……”又突然大聲問道:“易公子,你說的這些事情,你又是怎麽查清楚的?”
花重錦皺眉道:“楊兄,不管易公子是怎麽查清楚的,他所說的卻是極有道理……”
易十三微笑道:“花兄,楊兄質疑是應該的,畢竟茲事體大,切不可聽我一麵之詞。”再將眾人環視一番,道:“這些事情,都是第五安的同夥,也就是那些蒙古人親口招認的。”
場間再次發出低低的驚唿。
花重錦喜道:“易公子抓住了蒙古人?”
易十三點頭道:“不錯,我點了他們的穴,就在前麵不遠,諸位可隨我去瞧瞧、問問,事情的真相自然會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