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惇最後還是走了,沒有給高俅提出任何的建議就走了,這讓高俅覺得十分的不適應。不過之前高俅見過的那兩個壯漢卻是被章惇給留了下來,聽章惇說,這是他身邊最好的那幾個人中的兩個了。
這兩個壯漢一個叫尤勇,一個叫吳謀,兩個人跟的是同一個師傅,練的都是九龍獅子功。對於這兩個壯漢,高俅倒是想起了一些蘇軾曾經給他講過的趣聞。
蘇軾跟了元禪師關係不錯,而章惇也有跟他關係親近的僧人,那個跟章惇親近的僧人法號是什麽高俅已經完全不記得了,但是那人的外號他卻是有了一些印象——‘獅子僧’。此人以一身橫練的九龍獅子功聞名於世,按照蘇軾的說法,應該是沒有什麽人能是他的對手了。
當時高俅還對這件事情很是發表了一些言辭,因為這個‘獅子僧’顯然是一個武僧,跟了元禪師完全不是一個類型的,所以高俅就‘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這兩件事情可是跟蘇軾說了很長的時間,當然最後也沒有忘記嘲諷一下章惇,誰讓他跟蘇軾的關係不好來著。
因為有‘獅子僧’的名號作為保證,所以尤勇和吳謀兩個人的身手也沒有受到高俅的懷疑,不過目前來說也沒有特別的事情需要這兩個人去做,所以高俅幹脆先讓張千帶著這兩個人了。
處理完了‘有勇無謀’的兩個人,高俅轉過身來還要去安慰趙玉兒。
雖然說趙煦跟趙玉兒並不是同一個娘生的,但是畢竟是同一個爹,所以得知趙煦駕崩的消息趙玉兒還是十分的傷心的,不過傷心過後,坐在床邊安慰趙玉兒的高俅卻是覺得事情不對勁了,你傷心歸傷心的,死死地抱住我是幾個意思?難道說我就跟你那個死鬼老哥長得那麽像?
相識十載,哪怕說高俅對趙玉兒其實並沒有什麽特殊的感覺,但是天長日久的,人家又是一位長公主,更加重要的這位長公主長得還挺漂亮的,而且又是主動投懷送抱的類型,這是個男人就沒辦法拒絕,更何況是高俅這樣一個前世今生打光棍加來超過四十年的男人。
在花想容等人全部離開趙玉兒閨房的情況下,高俅迴應了趙玉兒,當然隻不過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擁抱而已,更進一步的事情高俅現在還沒想好該怎麽做,所以暫時就不往下進行了。
安撫好了趙玉兒,高俅從趙玉兒閨房出來的時候就碰上了在門口等消息的花想容等人,也許真的是不能做虧心事,高俅總是覺得之花想容等人看自己的目光不太對勁,就像是打量犯人一樣。
故作鎮定地在花想容等人麵前走過,轉過了迴廊之後高俅逃也似地離開了這幫女眷聚集的地方。
好不容易事情處理的差不多了,章惇派過來的人又來了,這迴來的是暗諜的首領,帶來了暗諜全部的資料。而這個首領雖然讓高俅吃了一驚,但是實際上也沒有出乎他的預料——這個暗諜的首領就是章惇身邊的那個老車夫。
關於暗諜的事情高俅暫時並不想去管,因為粗略地掃了一眼之後高俅發現這暗諜總共才一百個來個人,朝中大臣們家中大概又暗諜的人五十多,不過全部都是雜役什麽的,太多的事情根本就打聽不出來。當然這個情況高俅也有所預料,朝中重臣基本上長輩的官職都不低,所以忠心的老人數量絕對不在少數。
不過暗諜剩下的那些人就讓高俅覺得有意思了,除去三十多人是專職來迴傳遞消息的之外,竟然還有幾個混在了遼國和西夏那邊,而且看樣子這幾個人的位置還不低,怪不得章惇在麵對西夏的時候那麽有底氣,原來是有間諜在暗中傳遞消息。
思來想去,暗諜在國內的事情暫時不用多考慮,因為高俅現在還沒有入朝為官,所以這方麵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並不用那麽著急,不過番邦外族那邊就需要多費一些心了。而那個才被高俅弄到府中的薛海自然就要人盡其用了,叫自己的想法和老車夫說了下,接著就將車夫打發去找薛海了。
這一係列的事情處理完成,宮裏邊又來了聖旨,大概的意思就是讓高俅去趙佶身邊伴讀。
違抗聖旨的罪過可是不小,所以高俅想都沒想就接了下來,至於說什麽時候去伴讀……高俅的身體不好,休養一段時間總是需要的。
在宣讀聖旨的太監走了以後,又來了幾個人,意思跟之前的太監差不多,也是讓高俅進宮去伴讀,不過稍有不同的是,這波人是向太後派來的。
向太後是什麽意思,高俅用腳後跟都能猜出來,無非是想讓自己進宮陪伴趙佶,然後順帶著見識趙佶,不過高俅的態度很堅決,根本就留不給這幾個人麵子。而且現在高俅金牌在手,如果是趙佶那邊的人可能還要麻煩一些,但是對付向太後這邊的人,金牌亮出來之後對方根本就不敢大聲說話了。
裝模作樣地跟對方說了幾句,大概的意思就是太後的意思我明白了,但是本大爺還有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這件事情迴頭單獨去稟告太後。
糊弄走了向太後的人,高俅覺得自己應該好好地裝病了,所以偷偷帶著人去找了一趟錢乙,迴來之後,就正式地‘臥病在床’了。
之後向太後派人來找過高俅幾次,但是每次高俅都是氣若遊絲,命不久矣的模樣,所以三次以後,向太後就再也沒有派人來找過高俅了。當然這對於高俅來說,其實還算是一件好事。
不過之後的事情發展就超出了高俅的預料了,自己是從錢乙那裏找了一些藥方來裝病,可是向太後卻是實實在在地病了,而且就因為這件事情高俅曾經特地找過趙佶三次,因為不管怎麽樣向太後都是太後,如果有可能的話,高俅不希望趙佶做出任何不明智的舉動。
當然結果是好的,趙佶似乎對於這件事情根本就是完全的不知情,所以說向太後的病應該是單純的生病。
不過倒是有一個人的情況完全出乎了高俅的預料,那奧老還鄉就是章惇。
章惇被封為申國公,受命為山陵使,因為這本身就是一個針對章惇的圈套,所以章惇從一開始就沒打算接受,而是直接上疏請求致仕。當然告老還鄉這件事情最後還是失敗了,然後就在趙煦下葬的那一趟,天降大雨,靈車陷在了泥水坑裏麵,一天一夜之後,靈車才算是到達了皇陵。
由這件事情引發的,數名言官集體上疏彈劾章惇大不恭,然後左正言陳瓘趁機上疏,請求罷免章惇,並且提出了進一步對章惇的處罰。這些事情進一步惡化了局勢,章惇也由此告病不朝。
接連五次上表請求罷政事,任誰都能看的出來,章惇這是真的不願意再在朝堂之上任職了,因此在一次趙佶出宮迴自己以前的王府遊玩之後,章惇的請求被答應了。
先是出任越州知州,隨後又因為言官的彈劾,章惇被變為武昌軍節度副使,安置於漳州。
正所謂‘牆倒眾人推,破鼓眾人擂’,章惇的結局高俅其實早就已經猜到了,不過真正讓高俅無法理解的,其實還是陳瓘這個人。
陳瓘是元豐二年的談話,為人謙和,不爭財物,閑居矜莊自持,不苟言談,這在蘇軾看來是極為難得的,畢竟就算是蘇軾平日裏的時候也經常是放浪不羈,所以對陳瓘這個人,蘇軾的評價很高。
並且就高俅了解到的消息,陳瓘這個人剛直不阿,可是北宋現在少有的人物,最重要的是章惇也對這個人讚譽有加,這就十分難得了。
可是一個讓章惇推崇備至的人卻在這個時候落井下石,不管怎麽想都是不對勁的。不過後來高俅卻是了解到,陳瓘根本就沒有落井下石,對章惇的彈劾其實跟這次的事情沒有太大的直接關係,在此之前陳瓘上疏彈劾章惇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因此這次隻是常規操作而已。
隻不過章惇倒黴,卻連帶著王贍也倒了黴。
哪怕趙佶已經明確表態不能對王贍如何,但是因為向太後的存在,最後王贍還是被貶儋州。按理說這樣已經是一個不錯的結果了,可是隨後曾布那邊的人不斷地上疏,要求處斬王贍,最後導致王贍精神崩潰,然後再去儋州的路上自盡了。
這件事情的影響十分的嚴重,有好幾個言官都在隨後讓趙佶用借口給罷官了。不過這樣就已經是極限了,畢竟大宋朝有不殺文人及上疏言事者的規定。
一年之後,向太後賓天,簡單的葬禮之後,趙佶算是真正地掌握了朝政,不過隨後的事情就開始複雜起來。
和高俅預料的一樣,王贍的死不僅沒有安撫吐蕃的那些人,反而助長了他們的氣焰,就在次年的一月份,反了。
這兩個壯漢一個叫尤勇,一個叫吳謀,兩個人跟的是同一個師傅,練的都是九龍獅子功。對於這兩個壯漢,高俅倒是想起了一些蘇軾曾經給他講過的趣聞。
蘇軾跟了元禪師關係不錯,而章惇也有跟他關係親近的僧人,那個跟章惇親近的僧人法號是什麽高俅已經完全不記得了,但是那人的外號他卻是有了一些印象——‘獅子僧’。此人以一身橫練的九龍獅子功聞名於世,按照蘇軾的說法,應該是沒有什麽人能是他的對手了。
當時高俅還對這件事情很是發表了一些言辭,因為這個‘獅子僧’顯然是一個武僧,跟了元禪師完全不是一個類型的,所以高俅就‘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這兩件事情可是跟蘇軾說了很長的時間,當然最後也沒有忘記嘲諷一下章惇,誰讓他跟蘇軾的關係不好來著。
因為有‘獅子僧’的名號作為保證,所以尤勇和吳謀兩個人的身手也沒有受到高俅的懷疑,不過目前來說也沒有特別的事情需要這兩個人去做,所以高俅幹脆先讓張千帶著這兩個人了。
處理完了‘有勇無謀’的兩個人,高俅轉過身來還要去安慰趙玉兒。
雖然說趙煦跟趙玉兒並不是同一個娘生的,但是畢竟是同一個爹,所以得知趙煦駕崩的消息趙玉兒還是十分的傷心的,不過傷心過後,坐在床邊安慰趙玉兒的高俅卻是覺得事情不對勁了,你傷心歸傷心的,死死地抱住我是幾個意思?難道說我就跟你那個死鬼老哥長得那麽像?
相識十載,哪怕說高俅對趙玉兒其實並沒有什麽特殊的感覺,但是天長日久的,人家又是一位長公主,更加重要的這位長公主長得還挺漂亮的,而且又是主動投懷送抱的類型,這是個男人就沒辦法拒絕,更何況是高俅這樣一個前世今生打光棍加來超過四十年的男人。
在花想容等人全部離開趙玉兒閨房的情況下,高俅迴應了趙玉兒,當然隻不過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擁抱而已,更進一步的事情高俅現在還沒想好該怎麽做,所以暫時就不往下進行了。
安撫好了趙玉兒,高俅從趙玉兒閨房出來的時候就碰上了在門口等消息的花想容等人,也許真的是不能做虧心事,高俅總是覺得之花想容等人看自己的目光不太對勁,就像是打量犯人一樣。
故作鎮定地在花想容等人麵前走過,轉過了迴廊之後高俅逃也似地離開了這幫女眷聚集的地方。
好不容易事情處理的差不多了,章惇派過來的人又來了,這迴來的是暗諜的首領,帶來了暗諜全部的資料。而這個首領雖然讓高俅吃了一驚,但是實際上也沒有出乎他的預料——這個暗諜的首領就是章惇身邊的那個老車夫。
關於暗諜的事情高俅暫時並不想去管,因為粗略地掃了一眼之後高俅發現這暗諜總共才一百個來個人,朝中大臣們家中大概又暗諜的人五十多,不過全部都是雜役什麽的,太多的事情根本就打聽不出來。當然這個情況高俅也有所預料,朝中重臣基本上長輩的官職都不低,所以忠心的老人數量絕對不在少數。
不過暗諜剩下的那些人就讓高俅覺得有意思了,除去三十多人是專職來迴傳遞消息的之外,竟然還有幾個混在了遼國和西夏那邊,而且看樣子這幾個人的位置還不低,怪不得章惇在麵對西夏的時候那麽有底氣,原來是有間諜在暗中傳遞消息。
思來想去,暗諜在國內的事情暫時不用多考慮,因為高俅現在還沒有入朝為官,所以這方麵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並不用那麽著急,不過番邦外族那邊就需要多費一些心了。而那個才被高俅弄到府中的薛海自然就要人盡其用了,叫自己的想法和老車夫說了下,接著就將車夫打發去找薛海了。
這一係列的事情處理完成,宮裏邊又來了聖旨,大概的意思就是讓高俅去趙佶身邊伴讀。
違抗聖旨的罪過可是不小,所以高俅想都沒想就接了下來,至於說什麽時候去伴讀……高俅的身體不好,休養一段時間總是需要的。
在宣讀聖旨的太監走了以後,又來了幾個人,意思跟之前的太監差不多,也是讓高俅進宮去伴讀,不過稍有不同的是,這波人是向太後派來的。
向太後是什麽意思,高俅用腳後跟都能猜出來,無非是想讓自己進宮陪伴趙佶,然後順帶著見識趙佶,不過高俅的態度很堅決,根本就留不給這幾個人麵子。而且現在高俅金牌在手,如果是趙佶那邊的人可能還要麻煩一些,但是對付向太後這邊的人,金牌亮出來之後對方根本就不敢大聲說話了。
裝模作樣地跟對方說了幾句,大概的意思就是太後的意思我明白了,但是本大爺還有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這件事情迴頭單獨去稟告太後。
糊弄走了向太後的人,高俅覺得自己應該好好地裝病了,所以偷偷帶著人去找了一趟錢乙,迴來之後,就正式地‘臥病在床’了。
之後向太後派人來找過高俅幾次,但是每次高俅都是氣若遊絲,命不久矣的模樣,所以三次以後,向太後就再也沒有派人來找過高俅了。當然這對於高俅來說,其實還算是一件好事。
不過之後的事情發展就超出了高俅的預料了,自己是從錢乙那裏找了一些藥方來裝病,可是向太後卻是實實在在地病了,而且就因為這件事情高俅曾經特地找過趙佶三次,因為不管怎麽樣向太後都是太後,如果有可能的話,高俅不希望趙佶做出任何不明智的舉動。
當然結果是好的,趙佶似乎對於這件事情根本就是完全的不知情,所以說向太後的病應該是單純的生病。
不過倒是有一個人的情況完全出乎了高俅的預料,那奧老還鄉就是章惇。
章惇被封為申國公,受命為山陵使,因為這本身就是一個針對章惇的圈套,所以章惇從一開始就沒打算接受,而是直接上疏請求致仕。當然告老還鄉這件事情最後還是失敗了,然後就在趙煦下葬的那一趟,天降大雨,靈車陷在了泥水坑裏麵,一天一夜之後,靈車才算是到達了皇陵。
由這件事情引發的,數名言官集體上疏彈劾章惇大不恭,然後左正言陳瓘趁機上疏,請求罷免章惇,並且提出了進一步對章惇的處罰。這些事情進一步惡化了局勢,章惇也由此告病不朝。
接連五次上表請求罷政事,任誰都能看的出來,章惇這是真的不願意再在朝堂之上任職了,因此在一次趙佶出宮迴自己以前的王府遊玩之後,章惇的請求被答應了。
先是出任越州知州,隨後又因為言官的彈劾,章惇被變為武昌軍節度副使,安置於漳州。
正所謂‘牆倒眾人推,破鼓眾人擂’,章惇的結局高俅其實早就已經猜到了,不過真正讓高俅無法理解的,其實還是陳瓘這個人。
陳瓘是元豐二年的談話,為人謙和,不爭財物,閑居矜莊自持,不苟言談,這在蘇軾看來是極為難得的,畢竟就算是蘇軾平日裏的時候也經常是放浪不羈,所以對陳瓘這個人,蘇軾的評價很高。
並且就高俅了解到的消息,陳瓘這個人剛直不阿,可是北宋現在少有的人物,最重要的是章惇也對這個人讚譽有加,這就十分難得了。
可是一個讓章惇推崇備至的人卻在這個時候落井下石,不管怎麽想都是不對勁的。不過後來高俅卻是了解到,陳瓘根本就沒有落井下石,對章惇的彈劾其實跟這次的事情沒有太大的直接關係,在此之前陳瓘上疏彈劾章惇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因此這次隻是常規操作而已。
隻不過章惇倒黴,卻連帶著王贍也倒了黴。
哪怕趙佶已經明確表態不能對王贍如何,但是因為向太後的存在,最後王贍還是被貶儋州。按理說這樣已經是一個不錯的結果了,可是隨後曾布那邊的人不斷地上疏,要求處斬王贍,最後導致王贍精神崩潰,然後再去儋州的路上自盡了。
這件事情的影響十分的嚴重,有好幾個言官都在隨後讓趙佶用借口給罷官了。不過這樣就已經是極限了,畢竟大宋朝有不殺文人及上疏言事者的規定。
一年之後,向太後賓天,簡單的葬禮之後,趙佶算是真正地掌握了朝政,不過隨後的事情就開始複雜起來。
和高俅預料的一樣,王贍的死不僅沒有安撫吐蕃的那些人,反而助長了他們的氣焰,就在次年的一月份,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