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高俅正在跟蘇符和王麟兩個人訓話,另一邊一處隱秘的院落的客廳之中,折家的人正聚集在了一起,商量著重要的事情。
“遵正,你從軍多年,心思也是咱們這些人裏麵最鬼的一個,你說說,朝廷這一次是什麽意思。難不成真的算是想要一戰功成,徹底的剿滅西夏嗎?”
折可大坐在主位之上,看著緊挨著自己坐著的折可適,憂心忡忡的問了起來。
要說起來,這個客廳之中的所有人都已經年紀不小了,這種事情本也是該拿出來討論的,不過正如折可大所說的一般,整個折家有能耐的人不少,可是心思最是玲瓏剔透的,卻還是折可適,要不然這麽一大家子的人,也不會就折可適一個人坐到了高官了。
隻不過這一次的事情實在是讓人猜不透,折可適也是滿臉的苦笑,“可能是,也可能不是,這一次的情況有些麻煩,總覺得朝廷好像有什麽事情瞞著我們一樣。”
“你這話說的,朝廷哪次沒有事情瞞著我們了?”
說話的人是折可求,也是折家的人,隻不過卻是偏房中的。不過好在折可求的年紀比折可大都大,所以在這裏雖然說不可能坐在主位上,可是說話的權利還是有的。
隻是沒等著折可適說話,折可求的兒子折彥文便已經開口了,“爹爹您這話可就不對了!朝廷每次都有事情瞞著我們,可是每一次的事情,我們也沒有全都報給朝廷啊!將心比心,倒也說不上什麽好壞了。”
“你這個混賬小子!這裏哪有你說話的地方,給我滾出去!”
本來能有次發言的機會就已經很不容易了,現在卻是被自己的兒子給反駁了,折可求心中可是惱怒非常,開口便叱罵起了自己的兒子。
可是誰又能說這不是折可求愛護自己兒子的表現呢?在家族開會的地方,一個小子竟然胳膊肘往外拐,替人家說起話來,這種事情就算是挨了家法也是很正常的,別說是沒有說理的地方,就算是有,也是找不到任何的道理來辯解的。因此,折可求也是借著斥責自己兒子的機會,保護著自己的兒子。
對折可求的這種小心思,折可大看在眼裏,卻也沒有說什麽。畢竟都是一家子,雖然有正房、偏房之分,可是這身體裏留著的血都是一樣的。為了晚輩的這點小事兒就發火,想著如何如何,那不是長輩們該有的樣子。
“唔~,這孩子說的倒也沒有錯,朝廷瞞著我們,我們又何嚐不是在欺瞞朝廷呢?倒也說不上什麽好與不好來。”折可適年過半百,又是常年在軍中,對於人情世故看得很是通透,因此也沒有要怪罪折彥文的意思,相反的,他還很是認同折彥文的觀點,不過在附和了兩句之後,隨即又開口說道:“當然道理是這個道理,卻也不能夠這樣來說。這一次的事情跟以往不同,雖然說不清楚朝廷到底是個什麽安排,不過按著我從軍多年的經驗來看,朝廷想要借機剿滅西夏的可能,是非常的大啊!”
“借機剿滅西夏,這可能嗎?要知道大宋跟西夏之間的戰事可是持續了數十年了,還從沒有真的取得過壓倒性的優勢啊!”
坐在折彥文身邊的一個青年開口了,卻是不太相信折可適的分析,畢竟從他的認知當中,大宋跟西夏雖然不是勢均力敵,卻也沒有什麽優勢可言的。
“這個……”
折可適看了眼坐在身邊主位上的折可大,同時朝著那個青年努了努嘴。
自然,折可適不是為了青年的這番話而陷入了思考,隻不過是因為他想不起這個青年是誰來了,因此才會問坐在自己身邊不遠處的折可大。要知道折家可是一大家子人,雖然老一輩的人基本上都已經不在了,他們這一代就是最年長的一輩了,可是折家的人實在是太多了,當長輩的想要記清所有的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折可適常年在軍中,對家裏的事情操心的就更少了,此時這個開口的年輕人,他卻是認不得了。
“哦!這位是我大哥折可複的兒子折彥林,遵正你平日裏不在家中,卻是眼生了些。”
折可大隨口給折可適解釋著青年的身份,暗暗的還有一些維護之意。
雖然說折家是一大家子,可是還有正房跟偏房之分,這相互之間的關係,可就有親有疏了。折家從第一代先祖折宗本開始,傳到折可大這一代已經是第九代了,從這裏點上來說,什麽‘富貴無三代,清官不到頭’根本就是毫無根據的扯淡言論。當然這裏是扯遠了,迴歸正題,折家傳到第九代了,真正的親緣關係雖然還在,但是情感上卻也漸漸的疏離了。
就折可大和折可適之間,從三代之前就不是一個祖先,得追溯到折家第五代才能算是一枝上麵的,如果不是折可適是百年不遇的將才,並且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到了今天的這個地步,那麽折可適根本不會有坐在折可大身邊的機會。
而折彥林是折可複的兒子,折可複可是折可大的親大哥!隻不過折可複英年早逝,頭幾年就已經與世長辭了。而自己的親大哥走了,折可適自然是要照顧自己的親侄子了。
折可適也明白這其中的道理,所以也就沒有多追究,隻是說道:“折彥林說的倒也不錯,大宋跟西夏交戰,從來都沒有占據過上風,不過……這並不代表西夏的實力多麽強盛,相反,西夏之所以還能留存到今天,不過是我們手下留情罷了!”
“這個……”
折彥林自然是知道折家的底蘊非同一般,可是麵對折可適的這種說辭,卻也是有些不知如何迴答,畢竟這跟他目前的認知還是有不小的區別的。
“好了!遵正,他們這些年輕人還沒有過多的接觸過那些事情,你這樣解釋他們是聽不明白的!”訓斥了折可適一句,折可大隨即轉過了頭來,看向了客廳之中位數不多的幾個年輕人,解釋道:“西夏國雖然看似強盛,可是這麽多年以來跟我們交戰,卻是很少取得過什麽戰果。之所以到現在西夏國還存在,與其說是西夏國如何如何的厲害,倒不如說是遼國的幫襯。正是因為遼國的支持,我們才沒有辦法將西夏國拿下,而這一次如果朝廷真的動了滅國西夏的心思,那我們最大的麻煩,其實是遼國,反倒不用太過在意西夏了!”
“原來是這樣!”
才剛開始接觸家族事務的折彥林點了點頭,折可大的說法都是基於他所知道的一些消息,所以理解起來倒也沒有太大的困難。
確實像是折可大說的那樣,遠的不提,就說客廳之中現在坐著的這位折可適,對西夏戰事一打就是四十多年,從年輕的時候到現在,親手斬殺的西夏兵都有上百人了,擊敗的西夏軍隊更是以十萬計數。折可適是靠著自己的軍功,一步一步從一個小校走到了今天的馬步軍都總管的位子上,他對西夏的打擊,從他的軍功之上也能夠看出一二。
“其實不隻是這樣!”瞥了折可大一眼,折彥質不顧折可大阻攔的眼神,開口說道:“雖然說遼國很是麻煩,可是真要是不顧一切的進行一場滅國之戰,那西夏也不可能有留存下來的可能。隻不過有句話說的好,‘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反正也不是什麽火燒眉毛的事情,所以我們折家一直以來,其實都沒有認真的跟西夏打過。”
“這……”
這一次不隻是折彥林,就算是折彥文,不知道該說什麽才好了。
話說迴來,折家的人好像還真的沒有幾個是在對西夏的戰事上身殞的!難道說折可適說的話,都是真的不成?折家一直以來都在保存著實力,沒有真的對西夏發動過戰事?
仔細想想,單單是折可適,在元祐六年、元符元年和崇寧二年所主持的戰事,俘虜的西夏兵上萬餘人,殺傷的人數更是不可計數,而他率領的本部人馬雖有損傷,卻也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按著折可適的這種水平來說,真要是每年都跟西夏作戰的話,那不出十年,西夏連個壯勞力都不可能再有了。
當然折可適提出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的說法,也確實是有道理的,從春秋戰國時期的文種,到西漢開國功臣韓信,這樣的例子可是數不勝數的。尤其是漢朝,所有跟漢高祖劉邦共患難的開國功臣,除了極個別的幸運兒之外,其他的全部都死於非命,所以說在這樣的事實麵前,折可適的說法並沒有任何的錯誤。
“那這一次的事情,我們……還參加嗎?”
了解到了部分的真相之後,折彥林開始退縮了,既然如此的有風險,那倒不如謹慎一下,幹脆就不敢加這次的事情了?
“不參加?嗬嗬!哪有那麽簡單?如果真的像是你們想象的那樣輕鬆的話,我們何必還在這裏商量來,商量去的呢?你們大概還不知道吧,原河州知州、榮州防禦使,早在半個月前就已經調任麟州,估計現在已經帶著人馬趕過去了!”
折可適冷笑兩聲,看著家族之中的這些稚子,連連搖頭。
雖然折可適曾經也是支持讓家中子弟讀書的一個有力支持者,可是他卻是沒有料到自己不在家族之中的這些年,家族之中竟然隻教導晚輩讀書,卻是忘了折家以什麽為本了!好在,他折可適的兒子雖然也讀了些狗屁的‘聖賢書’,卻是沒有將行軍打仗的本事忘了,甚至在東京汴梁的時候還參與進了京畿禁軍的改革事宜之中,雖然沒有撈到什麽切實的好處,可是這一經曆就已經足夠了。
“麟州已經換主了?這可真是……麻煩了啊!”
聽聞到麟州已經被人接手,就算是久不接觸軍中事務的折可求,臉色也都變了。
原先的時候麟州是楊家的地盤,這個楊家,跟折家的關係卻不是一般的親近。楊家的第一代乃是老令公楊業,而這個楊業的妻子,則是折家第五代的女兒折賽花,可以說如果兩家相互扶持的話,就算是吞下了西夏國而自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不過楊家的人都是一根死腦筋,就知道忠君報國,結果打著打著就將自家給打沒了,到了現在,楊家的後人去了哪裏,連折家也是不太清楚了。
本來的麟州跟折家在的府州互為依靠,雖然明麵上並沒有什麽人情往來,可是暗地裏也是有過來往的,隻是看現如今的情況,朝廷好像是派人接手了麟州。這樣一來,朝廷滅亡西夏的決心就沒有什麽值得懷疑的了,可若真是如此,折可大和折彥質兩個人為什麽還趙佶大家過來呢?
“看來朝廷是鐵了心要拿下西夏了,如此一來,我們折家該何去何從,是擁兵自重,還是……”
後麵的話折可求沒有繼續說下去,但是在場的人都明白後麵可能帶著的另一個答案。
“擁兵自重嗎?倒也沒有必要,畢竟現在我們的武威郡公在東京汴梁也是活的很好啊!今天要討論的重點,其實並不是在這裏,而是……朝廷的真正打算!”
折可大捋著自己的胡須,作為在場的最年長的一位,直到現在他才說出了自己趙佶眾人的目的。
之前的時候折可大已經跟折可適商量過了,他們一致認為,如果隻是為了一個小小的西夏,朝廷其實不會如此的大動幹戈。就算現在的皇帝還年輕,不曉得這裏麵的情況,可是曾布那是何等樣的人物,怎麽可能不明白現在的局勢呢?可是局勢的發展偏偏就出乎了折可大他們的預料,所以他們斷定,這裏麵肯定還有別的緣由。
“遵正,你從軍多年,心思也是咱們這些人裏麵最鬼的一個,你說說,朝廷這一次是什麽意思。難不成真的算是想要一戰功成,徹底的剿滅西夏嗎?”
折可大坐在主位之上,看著緊挨著自己坐著的折可適,憂心忡忡的問了起來。
要說起來,這個客廳之中的所有人都已經年紀不小了,這種事情本也是該拿出來討論的,不過正如折可大所說的一般,整個折家有能耐的人不少,可是心思最是玲瓏剔透的,卻還是折可適,要不然這麽一大家子的人,也不會就折可適一個人坐到了高官了。
隻不過這一次的事情實在是讓人猜不透,折可適也是滿臉的苦笑,“可能是,也可能不是,這一次的情況有些麻煩,總覺得朝廷好像有什麽事情瞞著我們一樣。”
“你這話說的,朝廷哪次沒有事情瞞著我們了?”
說話的人是折可求,也是折家的人,隻不過卻是偏房中的。不過好在折可求的年紀比折可大都大,所以在這裏雖然說不可能坐在主位上,可是說話的權利還是有的。
隻是沒等著折可適說話,折可求的兒子折彥文便已經開口了,“爹爹您這話可就不對了!朝廷每次都有事情瞞著我們,可是每一次的事情,我們也沒有全都報給朝廷啊!將心比心,倒也說不上什麽好壞了。”
“你這個混賬小子!這裏哪有你說話的地方,給我滾出去!”
本來能有次發言的機會就已經很不容易了,現在卻是被自己的兒子給反駁了,折可求心中可是惱怒非常,開口便叱罵起了自己的兒子。
可是誰又能說這不是折可求愛護自己兒子的表現呢?在家族開會的地方,一個小子竟然胳膊肘往外拐,替人家說起話來,這種事情就算是挨了家法也是很正常的,別說是沒有說理的地方,就算是有,也是找不到任何的道理來辯解的。因此,折可求也是借著斥責自己兒子的機會,保護著自己的兒子。
對折可求的這種小心思,折可大看在眼裏,卻也沒有說什麽。畢竟都是一家子,雖然有正房、偏房之分,可是這身體裏留著的血都是一樣的。為了晚輩的這點小事兒就發火,想著如何如何,那不是長輩們該有的樣子。
“唔~,這孩子說的倒也沒有錯,朝廷瞞著我們,我們又何嚐不是在欺瞞朝廷呢?倒也說不上什麽好與不好來。”折可適年過半百,又是常年在軍中,對於人情世故看得很是通透,因此也沒有要怪罪折彥文的意思,相反的,他還很是認同折彥文的觀點,不過在附和了兩句之後,隨即又開口說道:“當然道理是這個道理,卻也不能夠這樣來說。這一次的事情跟以往不同,雖然說不清楚朝廷到底是個什麽安排,不過按著我從軍多年的經驗來看,朝廷想要借機剿滅西夏的可能,是非常的大啊!”
“借機剿滅西夏,這可能嗎?要知道大宋跟西夏之間的戰事可是持續了數十年了,還從沒有真的取得過壓倒性的優勢啊!”
坐在折彥文身邊的一個青年開口了,卻是不太相信折可適的分析,畢竟從他的認知當中,大宋跟西夏雖然不是勢均力敵,卻也沒有什麽優勢可言的。
“這個……”
折可適看了眼坐在身邊主位上的折可大,同時朝著那個青年努了努嘴。
自然,折可適不是為了青年的這番話而陷入了思考,隻不過是因為他想不起這個青年是誰來了,因此才會問坐在自己身邊不遠處的折可大。要知道折家可是一大家子人,雖然老一輩的人基本上都已經不在了,他們這一代就是最年長的一輩了,可是折家的人實在是太多了,當長輩的想要記清所有的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折可適常年在軍中,對家裏的事情操心的就更少了,此時這個開口的年輕人,他卻是認不得了。
“哦!這位是我大哥折可複的兒子折彥林,遵正你平日裏不在家中,卻是眼生了些。”
折可大隨口給折可適解釋著青年的身份,暗暗的還有一些維護之意。
雖然說折家是一大家子,可是還有正房跟偏房之分,這相互之間的關係,可就有親有疏了。折家從第一代先祖折宗本開始,傳到折可大這一代已經是第九代了,從這裏點上來說,什麽‘富貴無三代,清官不到頭’根本就是毫無根據的扯淡言論。當然這裏是扯遠了,迴歸正題,折家傳到第九代了,真正的親緣關係雖然還在,但是情感上卻也漸漸的疏離了。
就折可大和折可適之間,從三代之前就不是一個祖先,得追溯到折家第五代才能算是一枝上麵的,如果不是折可適是百年不遇的將才,並且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到了今天的這個地步,那麽折可適根本不會有坐在折可大身邊的機會。
而折彥林是折可複的兒子,折可複可是折可大的親大哥!隻不過折可複英年早逝,頭幾年就已經與世長辭了。而自己的親大哥走了,折可適自然是要照顧自己的親侄子了。
折可適也明白這其中的道理,所以也就沒有多追究,隻是說道:“折彥林說的倒也不錯,大宋跟西夏交戰,從來都沒有占據過上風,不過……這並不代表西夏的實力多麽強盛,相反,西夏之所以還能留存到今天,不過是我們手下留情罷了!”
“這個……”
折彥林自然是知道折家的底蘊非同一般,可是麵對折可適的這種說辭,卻也是有些不知如何迴答,畢竟這跟他目前的認知還是有不小的區別的。
“好了!遵正,他們這些年輕人還沒有過多的接觸過那些事情,你這樣解釋他們是聽不明白的!”訓斥了折可適一句,折可大隨即轉過了頭來,看向了客廳之中位數不多的幾個年輕人,解釋道:“西夏國雖然看似強盛,可是這麽多年以來跟我們交戰,卻是很少取得過什麽戰果。之所以到現在西夏國還存在,與其說是西夏國如何如何的厲害,倒不如說是遼國的幫襯。正是因為遼國的支持,我們才沒有辦法將西夏國拿下,而這一次如果朝廷真的動了滅國西夏的心思,那我們最大的麻煩,其實是遼國,反倒不用太過在意西夏了!”
“原來是這樣!”
才剛開始接觸家族事務的折彥林點了點頭,折可大的說法都是基於他所知道的一些消息,所以理解起來倒也沒有太大的困難。
確實像是折可大說的那樣,遠的不提,就說客廳之中現在坐著的這位折可適,對西夏戰事一打就是四十多年,從年輕的時候到現在,親手斬殺的西夏兵都有上百人了,擊敗的西夏軍隊更是以十萬計數。折可適是靠著自己的軍功,一步一步從一個小校走到了今天的馬步軍都總管的位子上,他對西夏的打擊,從他的軍功之上也能夠看出一二。
“其實不隻是這樣!”瞥了折可大一眼,折彥質不顧折可大阻攔的眼神,開口說道:“雖然說遼國很是麻煩,可是真要是不顧一切的進行一場滅國之戰,那西夏也不可能有留存下來的可能。隻不過有句話說的好,‘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反正也不是什麽火燒眉毛的事情,所以我們折家一直以來,其實都沒有認真的跟西夏打過。”
“這……”
這一次不隻是折彥林,就算是折彥文,不知道該說什麽才好了。
話說迴來,折家的人好像還真的沒有幾個是在對西夏的戰事上身殞的!難道說折可適說的話,都是真的不成?折家一直以來都在保存著實力,沒有真的對西夏發動過戰事?
仔細想想,單單是折可適,在元祐六年、元符元年和崇寧二年所主持的戰事,俘虜的西夏兵上萬餘人,殺傷的人數更是不可計數,而他率領的本部人馬雖有損傷,卻也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按著折可適的這種水平來說,真要是每年都跟西夏作戰的話,那不出十年,西夏連個壯勞力都不可能再有了。
當然折可適提出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的說法,也確實是有道理的,從春秋戰國時期的文種,到西漢開國功臣韓信,這樣的例子可是數不勝數的。尤其是漢朝,所有跟漢高祖劉邦共患難的開國功臣,除了極個別的幸運兒之外,其他的全部都死於非命,所以說在這樣的事實麵前,折可適的說法並沒有任何的錯誤。
“那這一次的事情,我們……還參加嗎?”
了解到了部分的真相之後,折彥林開始退縮了,既然如此的有風險,那倒不如謹慎一下,幹脆就不敢加這次的事情了?
“不參加?嗬嗬!哪有那麽簡單?如果真的像是你們想象的那樣輕鬆的話,我們何必還在這裏商量來,商量去的呢?你們大概還不知道吧,原河州知州、榮州防禦使,早在半個月前就已經調任麟州,估計現在已經帶著人馬趕過去了!”
折可適冷笑兩聲,看著家族之中的這些稚子,連連搖頭。
雖然折可適曾經也是支持讓家中子弟讀書的一個有力支持者,可是他卻是沒有料到自己不在家族之中的這些年,家族之中竟然隻教導晚輩讀書,卻是忘了折家以什麽為本了!好在,他折可適的兒子雖然也讀了些狗屁的‘聖賢書’,卻是沒有將行軍打仗的本事忘了,甚至在東京汴梁的時候還參與進了京畿禁軍的改革事宜之中,雖然沒有撈到什麽切實的好處,可是這一經曆就已經足夠了。
“麟州已經換主了?這可真是……麻煩了啊!”
聽聞到麟州已經被人接手,就算是久不接觸軍中事務的折可求,臉色也都變了。
原先的時候麟州是楊家的地盤,這個楊家,跟折家的關係卻不是一般的親近。楊家的第一代乃是老令公楊業,而這個楊業的妻子,則是折家第五代的女兒折賽花,可以說如果兩家相互扶持的話,就算是吞下了西夏國而自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不過楊家的人都是一根死腦筋,就知道忠君報國,結果打著打著就將自家給打沒了,到了現在,楊家的後人去了哪裏,連折家也是不太清楚了。
本來的麟州跟折家在的府州互為依靠,雖然明麵上並沒有什麽人情往來,可是暗地裏也是有過來往的,隻是看現如今的情況,朝廷好像是派人接手了麟州。這樣一來,朝廷滅亡西夏的決心就沒有什麽值得懷疑的了,可若真是如此,折可大和折彥質兩個人為什麽還趙佶大家過來呢?
“看來朝廷是鐵了心要拿下西夏了,如此一來,我們折家該何去何從,是擁兵自重,還是……”
後麵的話折可求沒有繼續說下去,但是在場的人都明白後麵可能帶著的另一個答案。
“擁兵自重嗎?倒也沒有必要,畢竟現在我們的武威郡公在東京汴梁也是活的很好啊!今天要討論的重點,其實並不是在這裏,而是……朝廷的真正打算!”
折可大捋著自己的胡須,作為在場的最年長的一位,直到現在他才說出了自己趙佶眾人的目的。
之前的時候折可大已經跟折可適商量過了,他們一致認為,如果隻是為了一個小小的西夏,朝廷其實不會如此的大動幹戈。就算現在的皇帝還年輕,不曉得這裏麵的情況,可是曾布那是何等樣的人物,怎麽可能不明白現在的局勢呢?可是局勢的發展偏偏就出乎了折可大他們的預料,所以他們斷定,這裏麵肯定還有別的緣由。